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庄子的故事-第3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父系始祖!”
“你是谁?”
“母系始祖!”
庄子这才明白过来,这两人为什么这么厉害了。原来!一个是父系社会的始祖,一个是母系社会的始祖。
母系社会在前,人类是由母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的。
母系始祖是母系社会时期人们公认的智者,由她结束了散漫的原始社会生活,让人类有了家庭、家族,有了集体的力量,有了一个以母亲为中心的社会。
而父系社会始祖是叛逆者,他们打败了母系,构建成新的社会关系。
当然!不是用武力打败的,而是!用文化思想!
也就在母系始祖那个女性非人类就要落败的时候,虚空世界里又出现了几个庄子根本不认识的人物。
从那些人大喊大叫中可以听出来,好像都是古籍中记载的人类先祖。
再后来!又出现了三皇五帝。
再后来!周文王、周武王父子也出现了。
让庄子没有想到的是:周文王、周武王父子二人竟然是反派。
一个萝卜一个坑,出来一个就会牵扯出另外一个对手。
正当周文王、周武王父子准备联手把他庄周抓起来的时候,道家始祖老子出现了。
老子往那里一站,周文王父子二人吓得浑身发抖。不过!片刻之后,父子二人还是把老子围了起来,两打一。
也就在老子要落败的时候,老子的大弟子尹喜出现了。
师徒二人联手对抗周文王、周武王父子,片刻之后,战局扭转,道家又占了上风。
庄子内视化无,解决了一切痛苦,重新做人。他看见心界大乱,一个萝卜一个坑,都有对手,就站在一边观看。对于他来说,在那些老古董面前,他根本帮不上忙。
也就在这个时候,战局又发生了变化。周文王、周武王那边又来了一位。
这位高手名叫孔丘!
孔丘!也就是儒家学说的始祖。
孔丘加入战圈后,战局又发生了变化。变成了老子单挑周文王父子,尹喜大战孔丘。
不一会儿,孔丘的七十二弟子出现了,加入战圈。把尹喜团团围住,进行群殴。
在心界中,永远不止这一处打斗。诸子百家中的代表人物,也都纷纷出场,企图压抑着对手。
也就在尹喜马上就要败落的时候,他的众弟子也赶了过来,一个萝卜一个坑,各自找到自己的对手,大战起来。
最后!格局又发生了变化!
尹喜对孔丘,弟子对弟子。
然后!儒家与道家两家在心界中的人物,一个个都赶了过来,寻找着各自对手,大战起来。
杨朱是最后一个出场的,他盘腿端坐在虚空中,漂浮而来。他没有参加战斗,只是看着眼前的场面,面带微笑。
在杨朱的身后,跟随着一个八九岁大小的小女孩。这个小女孩不是别人,正是被接引进入心界的杨青儿。
在虚空的另外一边,也有一个没有参加战斗的白衣老人。这位老人不是别人,正是庄周的师公,墨家的首席大弟子禽滑厘。
在禽滑厘的身后,也跟随着一个人。这是一个美丽如仙的少女,她不是别人,正是容儿。
“你还楞着干什么?该干吗干吗去!哈哈哈……”见庄子傻楞在那里,杨朱笑道。
“师父!”庄子飘身而至,给恩师磕头。
“去吧!去吧!”杨朱不耐烦地挥舞了一下手臂。
“师父?”
庄子正想问,却被杨青儿给打断了。
“今天是小儿科了!我都没有出手呢!”杨青儿说道。
“师父!青儿姐!”
杨朱阻止道:“去吧!去吧!你在心界没有对手,没有人可以阻止你!去吧!去吧!该干吗干吗去!”
“师父?”庄子还想问,师父杨朱却突然地从面前消失。
虚空中,只传来杨青儿的声音。
“天下大势所趋!道家必胜!”
“道家必胜!”
“道家必胜!”
“道家必胜!”
“……”
虚空中,到处都是道家护法士的声音。
见师父和杨青儿走了,庄子转身过来,正要去师公禽滑厘那边,却突然地发现:师公禽滑厘和容儿两人也不见了。
“师公!容儿!”
“庄儿!好好干!”
“庄哥哥!”
虚空中,传来禽滑厘和容儿的声音。
也就在这个时候,庄平、庄耕、庄粟都出现在虚空中,向着他漂浮而来。
“爹!”
“爹!”
“爹!”
在三人的身后,还有他的两个女婿,以及他所有认识的人。
张山、嫂夫人等人也来了。
“师父!”
“师父!”
两人见到师父后,当即下跪。
庄子衣袖一挥,走在前面。然后!内视化无,从心界消失。他的儿子、女婿和弟子们,也一个个内视化无,意识体从原地消失。
当庄子重新出现在人间的时候,天下诸侯尽灭,秦始皇已经统一了中国。
统治几百年的大周朝,彻底地结束!
周文王、周武王战败,世界格局打破,秦始皇一统天下。
第1042章 焚书坑儒(一)
后人不解,庄子为什么在羽化飞升之前、修炼成真人体之后不去一统天下,而非要等到羽化飞升之后才这样做呢?
庄子那么年轻就修炼成真人体了,有了不老之身,是可以去一统天下的。要是那样,天下早就结束战争了,人类早就过上幸福地生活了,是不是?
是啊!何必多此一举呢?现在还来搞什么寻找宿主肉身,用影响力去影响别人、去影响君王,以此来改变天下、拯救苍生呢?
其实!这样地想法庄子是有过的。
庄子之所以没有这样去做,还有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他当时对心界功法的修炼还不够,他还没有修炼出分身之术。所以!他无法用分身去当君王、当天子的。
当时的他,要是那样去做了,他就要分心去保护家人。他虽然是真人体了,可当时他的能力,是无法做到既能保护家人周全,又能拯救天下的。
能力不够,只能放弃。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当时的他太年轻,他的生活阅历还不够,他还没有体验完完整的人生。
一个没有体验完整人生的人,是无法知道人的真实想法的,是无法知道各个年龄段的人的真实内心想法和感受的。
白天不懂夜的黑,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孩子无论他有多聪明,他们是不会懂得大人的心思的。一个少年,是无法懂得恋爱中的男女的心理和感受的。一个没有结婚的人,是无法理解和感受到失去性1伴侣的人的孤寂的。
一个有着男女性1体验的人,是无法知道失去性32伴侣的人的寂寞的。“饱汉不知饿汉子饥”,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一个没有成家的单身,是永远不知道家庭的感觉和感受的。
一个没有结婚生子做父母的人,是永远感受不到父母长辈的辛酸和幸福的。同理!他们也永远不知道孝敬父母长辈。所谓的“养儿才知父母恩”,就是这个意思。只有自己做了父母,对子女付出了多少爱,才知道父母对于我们也同样付出了多少爱。
不用一一举例了,总之!人生是需要经历的!一个没有经历、没有丰富阅历的人,是成不了哲学家的。
就跟现代社会的心理咨询师一样,一个没有心理创伤和体验的人,是不可能成为最优秀的心理咨询师的。尽管他们有国家认证的资格证书,那也只能证明他有理论知识而已,他们是无法感受到咨询者内心的挣扎。
一个事业上一帆风顺的人,是永远也不会读懂老庄哲学的。所以!那些著书立说的学者、哲学家,他们永远是不会读懂老庄哲学的。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苦难,没有体验到人性的真实感受、人性的挣扎。
所谓的“人生得意的时候,信仰的是儒家学说。人生失意的时候,才信仰老庄”,就是这么回事。人生得意的时候,看到的事情都是片面的。而人生失意的时候,才能看到人性的真实。
所谓什么:表面的背后,才是真实的?
庄子没有那样去做,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体验完完整地人生。所以!要继续活下去,活到老,活到死,体验完整的人生。
还有!心界法则是不允许一个真人体在人间这样做的。如果庄子一味那样做了,心界中的老古董一样会站出来阻止你。
心界法则也就是天地自然法则,就跟日出日落一样,任何人是无法改变的。你的本事再大,你也无法让太阳从西边起山。除非!你“指东为西”,自欺欺人。
庄子从心界出来,重回到人间,此时天下已经一统了。秦始皇打败了六国,一统天下。
心界的斗法,其实都是世人想象出来的一场较量。
其实!用真实的语言、用唯物主义的语言来讲,是思想界的一次较量。
心界是一个虚拟、想象出来的世界,是不存在的,是模拟现实生活而出现的三维动画。
而在现实世界里,是人类思想界的一次大较量。
在武力面前,在人心所向面前,大家都盼着天下一统了。因为!只有天下一统,才能结束这长达几百年的“战国时代”。
其实!从春秋时期就开始了不断地战争。
期盼和平,结束战争,是人心所向。
其实!秦国是很强大,也并非绝对地强大。要是其他诸侯国的君王有能力的话,一样是可以继续维持“战国时代”的局面的,让“战国时代”往后延续。可其他诸侯国并没有出现那个有能力的国君,没有抗衡秦国的能力。
更主要的原因,在思想界,大家都不愿意再打仗了。见秦国强大起来了,而且!秦国的子民生活很稳定,过上了“幸福”生活。人们都不愿意为国君去战斗了,不愿意去作无畏的牺牲了。因此!军队都没有了战斗力。
世人所认为的“幸福生活”,是相对的。是以自己目前的生活,与秦国子民的生活相比较的。
在这里必须说明一下!人们的思想怎么就突然地改变了呢?
用文学的语言来讲,就是因为“心界”的原因。因为心界中的人物在心界中斗法,谁赢了谁的思想就将统治这个世界。结果!在这一场斗法中,道家完胜。杨朱、禽滑厘和庄子等人都还没有出手,就已经改变了格局。
杨朱曾经说道:乱世用兵、治世用法、盛世用儒、道家治心。
其实!无论你用的是兵家还是法家,还是儒家,或者是诸子百家,你都必须先治心,道家思想与诸子百家是不冲突的。但是!你不接受道家思想,排斥道家思想,一意孤行,一定要抬高自己的身份,你的学说思想就有问题了。
因为!一个人不明白人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活着是为了什么,你硬是给自己找一个理由而活着,你就是盲目地活着,错误地活着。
所以!你必须明白人生,必须明白人为什么而活着,活着是为了什么。然后!才去活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享受人生。
乱世用兵、治世用法、盛世用儒、道家治心。
秦始皇用武力统一天下,这就是“乱世用兵”。一统天下后,面临的就是“治世用法”。要法制社会,才能守住江山。而这个时候,国家还不稳定,还很穷、很乱,还没有到盛世。所以!儒家学说是没有市场的。
而偏偏在这个时候,一些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人就着急地跳出来了,推广他们的儒学。结果!自然是不可能得到实现的。
新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各种学说思想的人都想出来混一口饭吃。而在这个时候,就埋下了焚书坑儒的祸根。
要想稳固江山,不走过去的老路,就必须统一思想。不!就必须有主导思想,就必须唱响主旋律。
所以!焚书坑儒是必然地结果。
从表面上看,好像是那么回事。其实不然!用文学的语言来描述,这一切都是心界人物比拼影响力的结果。谁的影响力大,谁的学说思想就能占据上风。
焚书坑儒,就是道家思想的一次胜利,是庄子等人比拼影响力的最后胜利。
第1043章 焚书坑儒(二)
其实!历史上焚书坑儒事件并不是字面上那样的,焚烧掉儒家的所有书籍,也不是把儒家埋了。焚书与坑儒是两个事件,是后世的人把它们连起来说的,连起来理解的。
也有能够正确看待事物的历史人物,他们理解为:是后世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故意夸大其词,来这样理解的,说焚书坑儒是一次文化上的灾难。
其实不是!任何事情都是有一个前因后果的,不是无缘无故突然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是有起因、发展、继续、壮大、收场结局,都是有完整的过程的。
用唯物辩论的说法来讲,道家的真人体是不存在的。所谓的真人、真人体,都只是修炼的一个标准。当一个人达到大彻大悟的程度了,他就是“真人”。
真人!说白了,就是真实的人,明白了人生的人。
真人体!就是这个明白了人生的人的身体、肉身。当一个人明白了人生后,他还在乎自己的寿命长短吗?其实是这个意思!并不是说:修炼成了真人体就长生不老了。
如果理解为长生不老,那就是误解。这样地人是修炼不出真人体的,是无法明白人生的。
真正道家对长生不老的理解是:认为人与万物一样,都是来自于自然、来自于道。人与万物一样,都只是一次生命的过程。都只是一个适时而生,不适时而亡的物种而已。
所以!道家对人的寿命的长短,是没有感觉的。反正是死,早死晚死都是死,没有计较的必要。人生只不过是来完成一次生命的过程,只是为活着而活着而已。所以!细节可以忽略。
这是道家大彻大悟后的“大度”、对人生的一种淡泊地大度。但是!并不是认为人生没有了意义。
要是理解为人生只是为了活,只是为了完成这一次生命的过程,就这么简单地话?那又理解错了。
道家认为人生不仅仅是为了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这么简单。
因为!我们在活着的过程中,还有着丰富的内容。我们经历过婴儿时期、少儿时期、青少年时期、青年时期、中年时期、壮年时期、老年时期。还有!我们经过婚姻、家庭、事业、爱好,等等等等,内容是很丰富的。
如果我们学习了道家学说思想后,理解为人生活着没有意义,那就错误了。但是!如果我们沉溺于其中,沉溺于婚姻、家庭、事业、爱好,等等等等,沉溺于生活琐碎之中,又一样是错误的。因为!人都是要死的,你过分地认真又有什么意思呢?
其实!我们认真地体验完我们的婴儿时期、少儿时期、青少年时期、青年时期、中年时期、壮年时期、老年时期,我们人生就很有意思了。可遗憾地是!世人大多沉溺于某一点上面去了,不能自拔。
我们不仅要来完成我们的人生过程,我们一样要跳出狭隘的思维圈子,要看到人是要死的这个结局。我们这样来理解人生,才是正确理解了人生。然后!我们选择自己的活法。这样!人生就有了意思,就有了活头。
如果我们沉溺于生活琐碎之中,好像不知道人是要死似的,跳不出这个圈子,那就是错误地思想观念。如果我们一味地认为人是要死的,活着的一切都没有意思,这一样是错误地思想观念。难道?我们的婚姻、家庭、男女欢悦、父母子女间的亲情就没有意思了?是不是?
而我们的秦始皇,他有可能误解了真人与真人体,误解了长生不老,以为人是可以不死的,可以修炼成仙的。结果!误入歧途。
也许?我们的秦始皇他想长生不老的理由是:不仅仅要做皇帝,做到永远。更有可能是他认为:只有他才有能力来治理天下。如果能够延长生命的话?在他有生之年,就可以把天下治理好。
要是因为这个,他才想长生不老的。那么!我们就要敬仰、膜拜。
反正!秦始皇他老人家听信了术士的话,派人去海外寻找仙人、寻找仙丹。结果是可以想象的,这个世界上是没有仙人的。派去寻仙的人,自然是无功而返。
据说!秦始皇坑的并不是儒家学者,而是某些江湖术士。
据说!术士接近始皇,不是要炼药寻丹,而是要传于天下。
这里说的并非老子道德经中的道经。中也有类似的引注,称:“曰:‘人心之危.道心之微。’危微之几,惟明君子而后能知之。”
秦始皇恼羞成怒,认为术士们在耍弄自己。于是,先焚道经,后坑术士。
坑儒不是焚书的继续,而是由于一些方士、儒生诽谤秦始皇引起的。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据说他想要长生不死。
术士侯生、卢生等人迎合其需要,答应为秦始皇找到这种药。
按照秦律:谎言不能兑现,或者所献之药无效验者,要处以死刑。
侯生、卢生自知弄不到长生不死药是要死的,他们不但带着钱财跑了,而且还诽谤秦始皇天性刚戾自用,专任狱吏,事情无论大小,都由他一人决断,贪于权势,等等。
秦始皇听后,盛怒不可抑止,以妖言以乱黔首的罪名,下令进行追查,并亲自圈定460余人活埋于咸阳。
这即是所谓的“坑儒”事件。
焚书在前,坑儒在后。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以外的列国史记,对民间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以及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
其实!在“焚书”这件事件上面,秦始皇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作为一代君王,一个统一了六国的君王,心里还是清楚的。焚书只是做做样子,吓唬吓唬那些“非主流”思想,杀鸡儆猴的。要是那么全面、彻底,古籍就不复存在了。
也就是说,凡是“涉事”的人,凡是在某个范围内的人,都必须交出“禁书”。在其他地方,只是做做样子。
当然!不乏那些拍马屁的官员,那些借机闹事的人,那些脑袋一根筋的人借机生事,严格执行。因此!是焚了许多“禁书”。
这些人你说什么他们就执行什么,一副无脑地样子。结果!造成了一定地损失。最后!让秦始皇背历史的黑锅。
试想:要是秦始皇那么一无是处的话,他还能统一天下?战国经历了几百年,都没有人能做到一统,唯独他做到了。要是无能的话,他能做到?
第1044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不再扯了,不再说心界的斗法了,直接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事件。Ww
要是扯的话,心界又一场斗法,结果!道家失败,儒家学说思想占领思想界,庄子等人被心界老怪物囚禁,等等。那是小说,文学艺术,是扯,是丰富地想象。想象出一个心界,还佛祖呢?还上帝呢?
其实!都是想象出来的事件。
在现实生活中,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到了他儿子秦二世的时候,就把大好河山断送掉了。嬴氏家族世代的努力,成为一场空,白忙活了。
嬴氏家族的子孙并没有因此而永远享受到荣华富贵,保持尊荣的身份、地位,却给当时的世人带来了一场又一场残酷地战争,让无数人死于战乱,让无数家庭悲欢离合。
当然!并非说是嬴氏家族一家的罪过,不过是举例而已。而是说!有同样思想、经历的诸侯君王家族、世人,他们的想法不都是如此?
不仅古代,就在现代,从古至今,不还是有许多人有这样地想法?他们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庇荫子嗣,希望自己的后代永远享受到荣华富贵,保持尊荣的身份、地位。结果!都落空了!回头过来看,他们的一切努力,世世代代的努力,都是白忙活了,都不过是瞎折腾而已。
如果这种瞎折腾不影响别人的生活、生存,还无所谓,他们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如果他们的折腾影响了他人、人类的生活、生存,他们这一类人就该死!
还是那句话,在人类还没有寻找到公认的正确人生指导思想之前,人类是没有永久地和平的,一切和平都只是暂时和局部的,人类时刻面临着战争的威胁。
扯得远了,回归话题。
秦二世灭国后,又经过长时间的战争,中国历史进入汉朝。不过!这次的战争相对于战国来说,就短暂得多了。
还是那句话:乱世用兵,治世用法,盛世用儒,道家治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