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毛泽东和他的顾问-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企图,否则一切“独断专行”都失了根据,都会弄成错误。另一方面,全局为局部所构成,因此不可忽视局部的因素与胜败,特别是有决定意义的带全局性的局部问题。

七、战略战术之斗争形式与军队之物质内容的关系

这里要讲的是军队之质量决定战法之高低;要提倡革命战法,就必须改进革命军队。

今天我们进行的是新的革命的战争,自然应该使用新的革命的战略战术。“从前那种作战的旧脑筋,必须要完全改变过来,而要真正能够运用革命战争的新战术新方法。”

然而为什么言者谆谆,唇焦舌敝,会议开了许多次,小册子也印发了万千,命令下了若干道,纪律约束了许多条,而其结果,仍然见到不断的“将士伤亡,挫顿而退”呢?为什么“计划周到”,“准备完全”,“部署适当”及“运用灵活”,还不足以取得胜利呢?原因很简单,任何运动形态,任何斗争形式,都由物质的内容来决定。空洞的方法方式,没有一定的内容,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新的革命的战略战术,必须有新的革命的军队出来表演,而且一般说来革命的战略战术,都是革命军队在斗争中创造与逐渐完成其体系的。很明显的,如果没有进步的抗日军,就不会有今天我们抗战中新的战略战术。那些只在口头上高谈“革命战术”、“革命战法”或“新战术”的军队,其所以不能战胜敌军,甚而采取避战的方针,不敢与敌周旋,就是因为它们军队机构没有改变,所以想学学不会,想做也做不好。如果要进行“反共”战争,那是货真价实的十足的反革命战争,自然更谈不上什么“革命战术”,也不必谈了。不过在另一方面,战法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影响军队,如果我们抗战将领都能领导军队坚决继续抗战而不是反共,并能够真正地研究与应用革命战法,那也可以逐渐影响到军队的改造。所以坚持抗战,反对反共,力求进步,是我国民族目前最主要的任务。也是全国抗日军队的最主要的任务。

什么是革命战术呢?有人以为它的特点就是“灵活”,善于打击敌军。其实一切较新的战术都有这个特点,但还算不上革命战术。所谓“革命战术”、“革命战法”,实际上是革命军队的战略战术,革命军队的战法,它与一般战略战术或战法的不同点就在于它是服从于革命的政治,为革命战争而服务,为大多数人民利益而服务;(2)它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首先是革命战士的力量,及战地民众的力量,它以军队团结、官兵一体为基础,以军民一致能得民众帮助为基础。它不专靠武力消灭敌人的身体,而能以其进步的主张争取敌军士兵之同情(而不是利诱或欺骗)与瓦解敌军,减少自己作战 的困难;(3)它能正确地反映战争的发展规律,所以较能取得胜利。

现在让我们从几个具体问题上来说明:

第一,在政治工作(军队的政治保障)上。有人以为推动政治工作只是政工人员,“以民众教师为己任”,“对于当地民众予以组织训练”,“以沟通民间感情,取得民众的助力”就行了。其实,以“政工人员”担任民众工作,这巳嫌不足,而不发动民众,就无从组织民众,不给民众以抗日的自由,不改善民生,民众就发动不起来,也无法“取得民众的助力”。所以革命军队要与民众联系在一块,“成为民众的武力”,就必须从上至下都懂得并真正为民众利益而战争,民众工作,全体指战员(官兵)都参加,军队对民众的纪律,必须全体指战员一致遵行。革命军队不是“不干涉政治”,而是帮助当地政府去发动民众,组织民众,训练民众,武装民众,发扬民众之民主精神,帮助民众改善生活,领导民众与敌人斗争。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民众的助力

第二,在侦察警戒(军队的战斗保障)上。有人以为只要训练好依察与便衣队,就可以查明敌情。只要干部训练得好,有战术素质和实际精神,就可以使警戒严密。其实革命战争,尤其是我们中国今天抗日的革命战争,如果不依靠民众帮助,不依靠敌据点内敌伪军中进步的同情分子之帮助,而只靠军队自己侦察警戒,只靠自己有限的间谋机关(而且还不可靠的),则敌情绝难及时明了(山东曾有一个师长脱离其本军的掌握,而在敌“扫荡”时要求随一个连长行动,说:

“你们的情报好,我们则如同瞎子”,警戒也绝难做到严密。就是军队本身的侦察警戒,也须要战士自觉、奋勇、耐劳,指挥员的认真负责(自然也要有战术素养),以及政治工作人员之帮助(政工的保障),这些都非改善军队的机构与军事制度不可。只有在“官兵一体”的革命军队中,才能求得指战员之奋勇耐劳,而在保持军阀制度的军队中,是不能多见的。

第三,在供给卫生(军队的物质保障)上。有些人以为只要成立了军医处、军需处、兵站及野战医院、兵站医院等,则军队的供给卫生工作就算完事,结果到了冬天(如去年十二月)有些军队还没有棉衣穿,有些军队只吃两餐稀饭,以致有些士兵看到居民吃饭流下眼泪来。伤兵的救护运送与医药则更成问题。抗战初在晋北有过以汽车搬运大官们的家私不运伤兵的事,最近在西南也有以汽车从渝运金出国,而伤兵得不到及时运送的事(南宁失守前,也有过援军得不到汽车载运的事)。野战医院的工作是大家所知道的,自然也有进步的,也有好的,但坏的数目相当多,而像“蜕变”剧中所描写的好人的“监理员”却很少。但是在华北、华中敌后方极困难的环境下的八路军、新四军,生活虽极艰苦,但却能及时易衣,及时待食,伤兵得到民众的救护与帮助,治疗的医术也有极大的进步。这没有别的办法,主要是依靠民众而得到民众的帮助(包括医生的帮助),所以革命军队的军事行动,时常都要注意到居民的政治条件问题,这也与一般战术不同的。

第四,在战略战术上,有人以为只要有特殊的技术,能跋山涉水,便可以“出奇制胜”。其实“出奇制胜”,或是用新发明的兵器(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之用毒瓦斯与英法之用坦克),或是新军队采用新战法(如八路军之在华北,由平型关到百团大战),如没有新的军队,新的兵器,“出奇制胜”很难成功。一般的战士,只能训练出一般的技术,特别在抗战中,我军训练时间之短促,更难要求其学会如何超群出众的特殊技术,过去所谓“飞檐走壁”的神技,现在是很难见到。至于破坏交通,革命军固然应尽量提高爆破技术,但还是依靠广大群众的帮助,才能做到。“改造地形”也是一样。华北的破路战中,曾动员整千整万的群众参加,甚至还有妇女参加,并有军队的有力配合,然后才收到效果。那里的缺点,就是爆破器材的缺乏,可是从来就没有人发给过。

总之,有些所谓“革命战术”,都由于片面的观察问题,只看到一些斗争的方法方式,而忽视了其余很重要的斗争方法与方式。其实革命战术,如果离开了民众的帮助,离开了民众武装的配合,离开了自己军队内人力的发扬,就没有真实的内容了。革命战争,虽是以武装斗争这一最高的斗争形式为主,但还必须要有其他斗争形式的配合,而武装斗争中,也还需要低级的形式与高级的形式之配合(如游击战与运动战之配合)。很显明,没有政治斗争,不能打破敌人的政治诱降;没有经济斗争,不能打破敌人经济的掠夺、封锁与破坏;没有文化斗争,不能打破敌人在文化上的欺骗与麻醉,没有各种斗争的配合,只靠武装斗争,是不能取得抗战胜利的。而武装斗争中的正规战还必须有游击战的配合,敌后游击战中,正规兵团还要游击部队以至游击分队的配合。各种斗争形式,围绕着主要的斗争形式,相互配合,才能取得胜利。单纯的军事抗战,绝不是“革命战术”。

另外,有人说革命的战法,“战略上不是打敌人的武力,而是打敌人用武力的目的,战术上不是要死守据点,而是要打死敌人”。战略上既不打敌之武力,而在战术上又要打死敌人,岂不是战术不服从于战略么?不打敌人的武力,而能打倒敌人用武力的目的,这真是唯心论的诡辩。在这种情形下,这一“革命战法”最近发展为,“以堡垒式的防御,对波浪式的进攻”。于是听说有人发问,这岂不违反“革命战法”的精神么?(据说革命战法就是游击战与运动战的配合)答复说:“这是对付八路军的”,于是“革命战法”也就寿终正寝了。

还有人说:“我们抗战中战术思想,应当建筑在哪一方面呢?我以为应当建立在精神方面……所以我们研究中国独立自主的战术思想,必首先振作我们革命的精神,也就是说要把这种战术思想在心理上建立起来,在心理上充满了新战术思想,才能够运用新战术,才能收到战术的效果”(《陆大参谋》月刊创刊特大号金典戎“抗战中应如何建立中国独立自主的战术思想”)。好了,心理上的新战术建立起来了,我们将到金先生心里去打仗吧!可惜敌人却在战场上。

为要打退战场上的敌人,我们还是要有新的国防军,新的武力。孙中山先生说过:“凡武力与帝国主义结合者,无不败;反之,与国民结合以速国民革命之进行者,无不胜。……盖旧时代之武力,为帝国主义所利用,新时代之武力则以拥护国家利益,而扫除其障碍者也。”(《北上宣言》)所以我们需要能运用新战法的革命军队。据孙中山先生说:这种“革命军的责任,是把不平等的世界,打成平等的,能够明白打不平等的三民主义,才可以做革命军,革命军是为三民主义去奋斗的,为三民主义去牺牲的《革命军之责任》),中山先生又说:“如果我们的兵士,都知道革命主义,便变成革命军”(《三民主义是打破旧思想的主义》),“以有主义与无主义战,以为公者与为私者战,胜败之数,奚待耆!?”(《军人精神教育》)这与斯大林所说“知道为什么打仗的军队,就是百战百胜的”有相似的地方。

这种能运用革命战术的革命军队,在革命战争中,是百战百胜的军队。今天巳经有了活的榜样摆在抗日战场上,用不着在这里介绍,只要大家肯去学,学得多少,就能打多少胜仗。

八、战斗中的多样矛盾及其利用

这里要讲战斗力的构成,其内在的诸种矛盾及此等矛盾之利用。 我们的战术就是从此产生的。

战斗力直接构成的因素,是物力与人力的有机结合。

物力——兵器——战斗手段,其量与质,基本上直接决定于军事工业的生产力与一般的生产力(自然这种生产力是与生产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由于现代生产力之发达,才发生现代兵器与战斗的特征,例如火器之自动装置的加多,摩托机械化部队与兵团、广大的空军、军用化学品、电气的通讯器材……等等的使用(关于这一方面的详细分析,我们在上面“战争与经济的关联”中,已经大体讲过,这里不再详细分析它)。

人力——兵员——战斗中的劳动力,其量与质,基本上决定于生产关系,即决定于政治条件。

先说人力的量的决定。人力的量,不但决定于一国人口之多少,而且还决定于生产率与死亡率之多少,国民健康的程度,社会生产力之高低(工业发达的国家,其动员人数可达15%—20%,因战争性质的关系之影响,留在下面讲)。由于作战方法之影响,非武装的劳动者与武装战士之比例,及前方与后方人数比例也因之而变更(现代欧洲式的军队,加大了非武装劳动者及后方人员之比率)。由于战斗性质、政治动员(或征募或强拉……)之差别,所引起的投军之踊跃与否也各不相同。此外,装备之足否,粮秣之丰啬,干部之多少等,亦可使兵员数量随之而增减。从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关系条件,多是属于政治方面的,也可说是属于生产关系的。

再说到人力的质的方面。人力的质,包含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政治因素,一是身体因素。

政治因素关系于:战争性质(战争目的与劳动人民利益之向背)及战斗员对此性质之了解与否;(2)军队之机构、官兵之关系、军队之政治生活等。这是决定战斗员愿不愿使用武器作战的问题。

至于身体因素:劳动力的体力;(2)学习军事技术以至政治问题的领悟能力;(3)文化水准;(4)运动技术(如爬山、游水、超越障碍等)等等。这是决定战斗员之善不善于使用武器作战的问题。由此可见人力量与质之提高,都要靠政治之改善。

一般说来,敌军的物力方面,比我国强。人力方面,则论训练,敌较我强(肉体因素);论对战争的态度,我军本应强于敌军,但是许多军队却因军阀制度依旧存在,征募时之强迫,军队中政治工作之缺乏,反较敌军有法西斯教育者不如。因此一般说来,我国一般的军队仅有人力的优势一点。而这一优势,还仅限于生自我国人口绝对数之中(即四万万五千万。若与敌国人口比较,则为相对的多广而因政治的不进步,经济的落后,至今正规军还不到全国人口百分之一。这种数量,对在华敌军总数说,不及两倍(而目前政治条件下,战争需要我国多于敌寇五六倍的兵力)。对于我国广大领土之分布上说,亦嫌不敷分配。因此,相对地说,我军数量还不够多。我们需要更多的抗日正规军与更多的抗日游击队。而在质的方面,我们也应提高一步,无论在政治素质上(地方的政治动员与军队的政治工作、无论在身体因素上(如技术与文化水平之提高。南宁战役还有人提出士兵的识字问题,那已是抗战开始后两年多了)。只有提高我们抗日武装的质与量,才能转变敌我力量之对比,而达到反攻。

至于战斗力之一般评价,不可仅仅限于上述构成战斗力的基本因素本身。战争性质、作战地区、作战时间等条件,都会给战斗力在其作用表现时以若干影响。这在正义战中与不正义战中,将发生很大不同的作用(有些人不了解这一点,所以在反共战争中,总觉得其失败似乎是出乎意料之外的)。在一种地区上作战,装备强的军队,可能比装备弱的表演得较差;在一种季候一定地形上作战,战斗力强的军队,有时也不能十分施展其能力。因此,要求我们依具体的情况,及其必然的发展规律,来估计战斗力之高低。

根据上面的分析,虽然敌军在若干方面较强于我军,但是敌军战斗力仍然不可避免地保有多样的矛盾。这种矛盾给予我们利用之可能。我们的战术,就应该也曾是从发现与研究这些矛盾及其利弊中发展起来。

战斗力中的矛盾可分为:物与物间的矛盾;(2)物自身的矛盾;(3)物与人的矛盾;(4)人与人的矛盾;(3…U…W…W)人自身的矛盾。

现在分述如下:

物与物间的矛盾。大炮需要炮弹,坦克、飞机需要汽油,工兵需要工程器材(架桥、爆破、土工、铁路等器材),炮兵需要炮兵的器材(零件、驮具、弹药……)。军队越是现代化,弹药、燃料、器材、粮秣、被服等等之仰给于后方越多。这就规定了日寇从开战到现在,都不能不沿交通要道(大江、铁路)为主要的进兵方向,铺设公路为后方联络。因此,日寇对于我们敌后的游击战,特别是交通战,最感到头痛。过去往往一次铁路被破坏之后,敌方即发生几个自杀的士兵,其原因在他们的绝命书上说是“归路已断,无望生还”。我们利用这一矛盾,展开大规模的交通战,特别是最近的百团大战,把四面的敌人交通截断,于是天险的娘子关被我克服了,井陉的煤矿被我破坏了,正太路被我毁平,沿路敌军被我全部消灭,晋察冀边区克复了四五十处大据点,敌军大部被歼,晋东南则克复过榆社县城,守敌亦全部被消灭。利用敌人这种矛盾,我们虽没有“三十个师”,却打下不止“ 一个据点”。

这一矛盾在全局上说:则表现在敌人的大军久战与其战费之支出,原料资材等之消耗等矛盾,形成了财政经济上的困难。

(2)物自身的矛盾。一切兵器同其他事物一样,本身都有各种各样的矛盾,也正因为这种矛盾的不断发现与克服,才使兵器获得改进。但改进了的兵器,又发生新的矛盾,这种矛盾绝对无法消灭。这就是所谓矛盾的绝对性。这种矛盾的消灭,只有等到兵器本身消灭之时,才能一起埋葬。举例来说:坦克的装甲,因反坦克炮的发明与使用,而逐渐加厚。机关枪打不进一般的坦克(除了用穿甲弹),反坦克炮也打不穿重型坦克的铁甲,可是山炮、野炮之被用来防坦克,铁甲又嫌薄了。如果铁甲加厚,则会引起坦克的速度减低,于是重型坦克仍不能全部代替轻坦克。任何坦克以至任何兵器(自然在新发明时可以横行一时),也都不能无敌于战场。再说坦克的展望孔大了,易为敌方瞄准射击;小了,又使观察困难,射击死角扩大,对走近身边的敌人,不便射击。铁的乌龟壳固然抵得住枪弹,可是一遇到热(如被敌人火烧时),内部藏不住人。坦克有了无限轨道(履带),白天能在一定地形上横行无忌,但既不能爬高山,又不善过水田;夜间更无法活动。因此它怕集束的手榴弹,又怕手榴弹和汽油瓶(西班牙战争中,政府军即以此对付德意及弗朗哥的坦克),它不敢上山作战,也不敢深夜出门。

再说大炮吧。山炮比野炮轻,野炮比野战重炮轻……,越重则威力越大,但运动却越困难。越轻虽运动越便,但精度却越差,效力亦越小。炮兵在阵地上威风十足,但如在运动中遇敌时,又要“下架”“放列”,需时不少,倘猝遇敌人,措手不及,既拿不起,又拖不动,还不如木棒一条。并且一到夜间,则瞄准不易,运动亦困难。因此,它怕在运动中遇伏兵(特别在山地上),怕在夜间被袭击。

飞机飞得快,则载重不多;载重多,则飞行不快。又载得多又飞得快,则价值太昂,制造不易。载弹量既然有限,在飞行中命中精度又差,于是除对不动的阵地,可以大肆轰炸外,对流动分散的部队,就多无可奈何。夜间虽也能用照明弹补助观察,可是除对城市外,在大山丛林、广漠原野的上空,照明也照不胜照。并且飞机不能整天整夜飞在天上,当它休息在机场时,它还要人来保护它,警戒不严密,一根火柴,就可把它焚毁,于是夜间就成了飞机既不便进攻,又吃力防御的时候了。

坦克、大炮、飞机这三种兵器,是敌军比我军强的主要东西,然而它们本身都有缺陷,正所谓“有一利必有一害”。于是也都有办法对付它们。对付的办法:在作战的方式上,多采取运动战,游击战;在作战的时间上,多选在夜间(或晨雾之下);在作战的场所上,多选在山地及其他有利的地形。这就是我们对敌军武器自身的矛盾的利用。

(3)物与人的矛盾。物与人的矛盾,第一是人会不会或善不善于使用物;第二是人愿不愿使用物。前者属于军队训练,后者属于政治情绪。敌军训练诚然比我军稍优,但因为敌人进行的是不义战,所以敌军士兵作战的情绪不能提得很高,也就是说敌军的物力虽优,人的训练虽好,但人不大愿使用物,这是敌军的主要弱点之一。纵使敌方有法西斯的欺骗教育与武士道宣传,但其士兵大众终会觉悟,等到敌军士兵的觉悟逐渐普遍的时候,那些顶会使用武器的敌兵,都将不愿使用他们自己的武器替他们自己的敌人打他们自己的弟兄。就在今天看来,敌军的人力显然比其物力弱,在火力战中,我不如敌;在白刃战中,敌不如我。这种矛盾,过去到今天都存在过,并且在发展着(敌军厌战情绪之扩大,反战宣传品之增多,缴械也比从前容易了许多)。我们利用这些矛盾,一则加紧敌军之瓦解工作,一则避免敌之火力机械与技术的长处,向其人力的弱处进攻。

(4)人与人的矛盾。这在敌军中,主要表现于官兵之间。在敌国内则表现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基本的矛盾——战争的需要与利益属于财阀、军阀,战争的牺牲与负担落在劳苦大众肩上——所引起更强烈的敌国国内的阶级矛盾与斗争。这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必将战败的主要根源,这是我们进行瓦解敌军工作的客观条件。我们对敌军的宣传,战场纪律之整饬,俘虏之优待,敌伤兵之医治等,都是用来扩大敌军这一矛盾,使之崩溃的。此外,敌军与伪军的矛盾,也是我们应利用的。我们有些部队利用了这种矛盾,可以得到消息,可以争取伪军,可以掩护交通,可以便利地打击敌人。这里要求我们加强敌伪军的工作。

(3…U…W…W)人自身的矛盾。在敌人方面,敌兵一方面拼命作战,一方面则想念家乡。我们初看到敌兵的不肯缴枪,顽强作战,以为是“不怕 國霸丨死”,其实,敌兵之不肯缴枪,有种种原因,除了敌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