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秦汉纵横家-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萧何亦是知道自己有些冒犯,当即躬身行礼,才使得气氛稍微有些缓和,“侯爷且随我拜见汉王,待他吩咐如何?”

    “如此也好,省的麻烦。”陆言当即起身说道,遂与萧何共同前往汉宫拜见汉王,宫室不大,也就二十几间房屋而已。

    刘邦此刻正在宫中因栈道的事情郁郁寡欢,当初说的挺好,与我共同谋取天下,这还没有开始,就把出去的路烧了,真是可笑。

    就在这时,萧何忽将陆言带到偏殿,刘邦闻讯而来,见到陆言,心中颇为高兴,当即请入内室,亲自备上茶水,行为略有些放荡不羁。

    “侯爷前来助我,图天下尚有希望,不知所带小将乃是何人?”刘邦对于书信的事情很是挂怀,直接开口问道。

    陆言也不含糊,当即说明我带来的人,就是那个在淮阴县受辱的韩信,只希望汉王将其拜为大将军,事情就这么简单。

    刘邦听完陆言的话,心中彻底冰凉,这萧何烧了栈道不说,这平时信任的侯爷竟然还带来这么个人物。

    “那个侯爷啊,不是我不用他,只是他刚来就为大将军的话,那樊哙、灌婴等人心中定然难以臣服,如此岂不是寒了老将的心。”刘邦缓缓的说道。

    “兄长,我知道你不信任他,但是子玉绝对不会骗你,若是不信,可让他先治理后营,以观后效,兄长觉得如何?”陆言颇为低调的说道。

    刘邦稍微抿口温茶,看了一眼韩信,这简直就是儒家子弟风范,真的很难让人联想到充营陷阵的大将军。

    “既然如此,就暂为南郑治粟内史吧,管理此处粮食,相国先将其带下去吧。”刘邦有些不以为意的说道。

    萧何当即叩首,还未离去,陆言慌忙起身挽住萧何的衣袖,“先生,可要好好观察,莫要因此而失了人才!”

    “侯爷放心,何绝对不会怠慢!”萧何很是笃定的说道,言罢便将韩信带了下去。

    偏殿之中,只留下刘邦和陆言二人,陆言见其脸色略显忧愁,当即起身斟茶,“兄长身为汉王,置地一方,心中莫非还有烦心之事?”

    “侯爷难道不知道,霸王将义帝放逐,在路上弑杀之事?某心中欲为义帝报仇,奈何兵力不敌霸王,因此烦闷?”刘邦这才将心事说了出来。

    陆言听罢稍微颔首,“此事天下皆知,兄长只需要静观其变即可,待时定会有诸侯王因义帝之事而反霸王,到时候汉兵从陈仓而出,拿下三秦,如此可形成对立之势。”

    “原来如此,栈道已绝,另有出路,某当真误了樊哙也。”刘邦有些惭愧的说道。

    “兄长哪里话,此陈仓之路,唯有子玉与重言知也,另外兄长莫要在自称某,应当改成九五尊称,如此方显尊贵。”陆言在旁颇为淡然的说道。

    刘邦在旁略微颔首,“某自称朕,日后侯爷有子或女,嫁于朕家,结为秦晋,亦显尊贵。不过朕还有一事相求,现下吾子盈即至五岁,不若侯爷收他为学生如何?”

    陆言见状,稍显沉默,缓缓抿了口温茶,有些打趣的说道:“难道兄长就不怕子玉把盈教成二世那般?”

    “不过朕亦听闻那扶苏似乎也曾受教于侯爷门下。”

    两人闻言,皆是捧腹大笑,此景当真是有失风范礼仪。

第342章 萧何月下追韩信

    且说萧何将韩信带下殿后,直接安排在后营之中,不仅掌管军粮,而且还可过问南郑百姓的粮食,准确来说应该是蜀地粮局总管。

    这类官职只要执法严格,稍微陈列几条百姓信服的策论,便可将粮食之事解决的相当完美,韩信自然也是如此,执行旧法,推出新条。

    虽然暂时没有开战,但南郑粮食分配调用有度,并无任何不妥,萧何因陆言的再三嘱咐,亦是经常观察韩信所辖后的粮薄,可以说很合乎人情。

    不过半月的时间,并无百姓前往内史府要粮,可见韩信功绩,萧何见他推陈出新,便亲自前往内史府拜会韩信。

    此时的韩信亦是为自己的功劳感到骄傲,本在书房内勾选粮食分配的韩信,听闻萧何来访,慌忙出门迎于客厅,毕竟人家是汉相。

    “萧相国此次前来所谓何事?莫不是查点粮食是否有漏缺?”韩信上前斟茶问道。

    萧何连忙摆手,“倒不是因为这件事情,我这些时日见到南郑粮食并无不妥,心中很是欣慰,故来和内史说说话。”言语间很是客气。

    “敢问相国是问家事还是国事?”韩信倒也直接,颇为淡定的答道。

    “既然如此,先从家事说起吧,内史乃是侯爷举荐,想必家事和侯爷也有些联系吧。”萧何有些试探性的问道。

    韩信稍微抿口温茶,“不瞒相国,某自幼家贫,得兄长相助,赐借兵书钱财,苟活多日,又靠河边漂母给予干粮,总而言之,某活至今,路多磨难,多亏兄长才有今日之重言。”

    萧何略微点头,“内史家贫,侯爷心善,两者相遇,也算巧合,今入南郑,就当还家吧,侯爷在此,内史定不会受到冷遇。”

    “我看非也,平南侯和汉王相识,犹如兄弟手足,我纵使与平南侯至亲,因有胯下之辱,难以取悦汉王也。”韩信有些无奈的说道。

    萧何素知刘邦为人,表面上是忠厚长者,生平喜爱游侠生活,自然对于这种事情尤为在意,不得重用也在情理之中。

    “家事莫在提起,且说国事,内史心中又有何见教?可否谈论一二,若是有理有据,何自会向汉王再次举荐。”萧何转而问道。

    “国事需看汉王如何调度,现今敌对者并非楚霸王,而是栈道以外的三秦王,此乃东出必破之路,另外当今诸侯王并非一心一意愿意侍奉霸王,皆因其兵多将广,故而畏手畏脚,在某看来,不出半年,必有诸侯作乱。”韩信很是笃定的说道。

    萧何听罢,对韩信愈加的欣赏,其后多次谈话,更觉得韩信绝对是不出世的天才,便亲自前往汉王宫中叙说此事。

    至于刘邦的答复,很是简单,大致的意思就是,韩信这个人能够把粮食的问题解决,说明其有本事,但不过是小本事罢了,认命大将终究不妥。

    萧何听到刘邦如此回答,对于此事只得作罢,只能以后再提,免得惹得汉王不悦,直接把韩信赶走就尴尬了,毕竟刘邦要是耍性子,什么事情都干的出来。

    陆言自来南郑之后,也无他事,主要就是教教将军帝王家的孩子,经过这么多年的生活经历,陆言对自己的定位也相当明确,自然属于人事部和教育部。

    今韩信不被重用,陆言心中如何不知,便趁着闲暇时间,亲自前往内史府,准备与韩信商量计策。

    此时的韩信主要就是监管一下粮食的数量,其他时间全部都闲在府上无事,陆言也未让他人禀报,直接来到客厅。

    韩信记录完粮量,便抽身来到客厅,见到陆言坐在其中,不免有些惊讶,“兄长不在府上教授学识,为何来我内史府上?应当让随从禀报才是。”

    “重言,我也不多说,你觉得汉王此人如何?”陆言直接开门见山的问道。

    韩信稍微挠头,“汉王乃是忠厚长者,和霸王相比,自然是多了些德仁,生性宽和而已,但是对于人才选拔全凭自己喜好。”

    “我知汉王不重用你,只让你管理粮食,未免有些屈才,今你与萧何交往甚密,汝之才萧何尽知,而萧何之才,汉王亦是重视,若是汝离开,我派人密报萧何,其定然会快马而追,到时候汉王见萧何如此重视贤弟,其心自有估量。”陆言缓缓的说道。

    韩信闻言,心中又惊又喜,“兄长当真妙计也,今晚我便收拾行囊离开,只是应在何处等待相国?”

    “我与你来时,其中有一山涧,名曰云雨涧,你可在那里等候即可。”陆言独自琢磨道,毕竟那里河流起时,石桥定会被淹没,如此颇为稳妥。

    韩信对于路径很是熟悉,立即应下陆言所说,是夜,便收拾行李,骑马离开,陆言自是派随从通知萧何。

    萧何最近和韩信交谈,知道其才不可估量,听说韩信骑快马朝东而去,心中大为惊讶,心想定是韩信怨恨汉王不能重用,因此逃离,于是乎,萧何也不顾夜色,只身上马追去。

    次日清晨,汉王上朝,并未见到萧何的身影,表情惶恐,立即命人前去查探,来人却报萧何昨日骑马逃离。

    刘邦闻言,只得怒骂道:“萧何这老村夫,竟然也弃我而去,真不得王矣!”

    原来刘邦帐下本来有诸多谋士将军,但是自从被义帝封到蜀地以来,不时便有将军逃走,但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人,因此刘邦也就不加过问。

    没想到萧何也跟着逃跑,刘邦如何不怒,但是现下人已经不见了,刘邦只得匆匆散朝,不再议事,搞的满朝百官无不唉声叹气。

    陆言见状,只得前往王宫之中劝慰,而刘邦此刻正在院内,有些郁闷的自斟自酌,见到陆言前来,只是示意其坐下而已。

    “侯爷,此事该当如何?子房前去新郑未回?萧何这老村夫又逃走,真是天不助汉也!”刘邦很是无奈的说道。

    “兄长勿忧,三日之内,萧何必回!”陆言很是笃定的说道。

第343章 汉王登坛拜上将

    刘邦听闻陆言如此说,只是苦笑,“侯爷莫要如此安慰我了,那老村夫平时挺敦厚的,关键时候当真不如一随从尔。”

    “兄长此言差矣,起义之初,兄长仅有两县,且有一县被雍齿夺去,这般相国都未离去,何况今日占蜀地百里,何有离开之由。”陆言缓缓的说道。

    “侯爷有所不知,人心似水,哪有不变之理,现下果然是老天让季偏安一隅啊。”刘邦举杯长叹道。

    王宫诸事不提,且说韩信只带两部兵书,一路东去,策马至午时,方才来到云雨涧,果真山中瀑布水流湍急,那石桥却已不见了踪影。

    韩信只得将马系在岸边,自己估摸着时间,萧何从南郑深夜策马,经多巡视,路遇夏侯婴,只说韩信向东行去。

    萧何稍微喝杯茶水,又向着东方追去,夜深路途多险阻,萧何亦无退却之意,直到深夜,映着月光方才看到马匹在溪边饮水。

    心想定是前有溪水,韩信过之不去,故而在此等候溪水落下,可见乃是天不绝汉,否则必然失去一员大将。

    萧何很是激动的从马上跃下,此刻的韩信正在石桥前用火光读阅兵法,见到远处有动静,不免有些紧张,毕竟荒郊野岭,易有野兽出没。

    “敢问何人在远处,还请报上名来!”韩信当即举起火把问道,萧何见状,慌忙摆手,快速向着韩信走去。

    “内史勿忧,乃是汉相萧何,特来寻内史回去,共同议论国事,寻求出蜀地之法。”萧何很是直接的说道。

    韩信表面上略显茫然,但内心却很高兴,“既然如此,还请相国回去吧,汉王不用某,回去又有什么用。”

    萧何面带倦容,有些疲惫的坐在旁边的石头上,“内史休说如此之言,此次若回,汉王不重用内史,何亦随内史一同离开。”

    “哎,纵使相国与汉王亲近,但王终究是王,相终究是相,相国何来如此有把握之言,莫要拿某取笑才是。”韩信当即摆手道。

    萧何见韩信脸色不信,当即从袖中取出帛书,“何于此立下文书,这般行事,敢问将军信否?”

    旁边的韩信只是沉默不语,萧何慌忙从马匹上取下墨笔,在火堆旁写下字据,又用自己的印绶盖章,双手奉与韩信。

    “何这般,难道内史心中还有屈才之怨?”萧何颇为无奈的说道。

    韩信立即起身行礼道:“相国盖印立书,重言自然相信,今日天色已晚,明日便与相国同回南郑,以助汉王。”

    萧何闻言心中大喜,彻夜未眠,次日当即策马与韩信同回南郑,此时的刘邦对萧何已经是心灰意冷,忽闻萧何从东而回,犹如至宝失而复得,当即罢朝前去迎接。

    王宫外,萧何衣服略破,头发凌乱,韩信则是立在其身后,“相国为何弃朕而去?当真是愁煞朕也,若非兄长好言相劝,朕恨不得诛杀老村夫全家!”

    萧何连忙叩首而拜,“启禀大王,臣不过是助大王挽留大将罢了,否则大王再无出蜀地之日,今人已带到,何无愧矣。”

    刘邦当即挽起萧何,有些疑惑的向身后看去,正是自己钦命的治粟内史韩信,“竟为一内史,使得相国如此疲惫,当真值得否?”

    身后的陆言亦是走上前来,“兄长,哪有值与不值,纵一小兵也值得,况重言身有大才,子房兄长亦是与我书信。”

    陆言说罢,当即从袖中取出张良的书信递与刘邦,刘邦则是有些迷茫的接过书信,“此乃张子房书信?”

    “其中之言,并无半句虚词,还请兄长定夺!若是不从,子玉便不能侍奉兄长,愿归隐山林,待楚霸王囊括天下再行入朝为官。”陆言说罢当即躬身跪拜。

    旁边的萧何亦是同时跪拜道:“吾随侯爷之言,若大王不拜韩信为上将,掌倾国之兵,何便做一山野村夫!”

    刘邦立在宫门前,很是仔细的看着张良的书信,其中备言韩信之才,又观陆言萧何跪拜在地,心中亦是左右为难。

    想来,若韩信无才,张良何来亲笔书信,萧何怎会趁夜而追,而且陆言多方举荐人才,未尝有错,今拜无战乱,拜韩信为上将,且看他如何治军再做定夺也无妨。

    刘邦心中计定,当下便搀扶起萧陆二人,“侯爷相国如此推荐,朕如何敢不用,二位随我来,朕于宫中亲自发放诏文,封其为汉上将。”

    陆言与萧何相视,依旧站立不动,“朕已经答应封韩信为上将军,两位难道还有什么不满?”言语间颇为无奈。

    陆言当即行礼道:“古来封将止有文书?子玉来看似乎有些不妥?”言罢,当即看向了一旁的萧何。

    “何遍观古籍,未曾听说拜将如此之简,臣尝闻古之拜将,需沐浴静心三日,而后登坛祭天,昭告文武百官,亲自于拜将台朗读诏书,后赐印绶,交兵权,如此繁琐,在何看来,尚属简易,今止有诏书,恐难以使得群臣信服。”萧何缓缓的说道。

    刘邦在旁听闻此言,不免有些皱眉,“樊哙、周勃、灌婴等人亦是朕之爱将,何曾如此厚待?今不过一淮阴小将,曾受胯下之辱,这般厚待,只会让天下人嗤笑我汉无才可用,竟厚封楚之弃将。”

    “兄长此言差矣,樊哙诸将勇无二,谋平常,况今时不同往日,正值汉用人之际,何谈他日之辱,莫非兄长用人真如一面之见,疏于他人之言?”陆言摆手道。

    刘邦见状,面色稍显羞愧,“既然如此,朕亦不再多言,择日登坛拜将,只不过若韩信无才,此之过侯爷可愿意承担否?”

    “兄长放心,若重言才不及樊哙诸将,子玉愿负荆而来,任凭兄长责罚!”言语间很是笃定。

    在萧陆二人的极力劝谏下,公元前二百零六年末,韩信终在蜀地封为大将军,掌管南郑所有军队。

    而且樊哙、周勃、灌婴、王陵等人皆听任于韩信,若有冷眼相对,心存不服者,汉王自有处置。

第344章 田荣不忿定三王

    韩信虽拜为汉大将,但樊哙等人心中根本就是不以为然,奈何是相国和平南侯举荐,纵使不满,也不好意思说出口。

    蜀地诸事不提,且说中原纷乱,如今义帝身亡,诸多诸侯自然以楚霸王马首是瞻,但亦是有人不愿臣服,想搞点动静。

    这个事情说起来,还要追溯到义帝生前,当时项羽有功,建议分封十八路诸侯王,义帝不敢有违,自然照做。

    其他诸侯地,众人并无怨言,唯独齐地不安分,当时的齐地分封了三王,分别是齐王田市,也就是胶东王,此人乃是上任齐王田詹之子。

    还有一个齐王田都,不知何许人也,身份仅为田詹的副将,齐王被章邯打败,这小子见势头不对,便投靠了武信君,于是便封为了临淄王,但是临淄已有平南侯,只得改为齐王,与田市各自为王。

    最后便是济北王田安,大概只是一个齐国贵族,在当地稍微有点名气,义帝从众望,封其为济北王,因此齐地有三王。

    如此看来,各执一地,并无不妥,但是有人不服啊,此人便是田詹的弟弟田荣,像什么田都、田安都能封王,我田荣有兵有权,为何不得封王。

    田荣没有被封王,心情还不算太差,毕竟可以辅佐自己的侄儿田市,而三王并无任何值得吹嘘的地方。

    齐地沃野千里,田荣身为胶东王的相国,自然想收伏三王,使得齐地一统,然后与楚霸王两分天下,岂不美哉。

    但是田荣实施的第一步就遇到了挫折,当时,田荣已经写谏书交给了田市,将自己的宏图伟业全部告知了田市。

    哪知道田市不过是富家子弟的思想,只希望偏安一隅,不与世俗纷争,因此便将田荣的这个理想放下了。

    田荣得知此事,心中大为不爽,我当叔叔的,为侄子谋划这么好的前程,你身为侄子竟然这么随意,还不接受,这般态度以后能干什么。

    又加上田市喜欢声色犬马的生活,但是,不管怎么说这田市终究是他的上司,若是明显的杀害,未免有些不妥。

    今闻项羽弑杀义帝,迁至郴县,便心生一计,上书田市,意思很明确,虽然你身为齐王,但是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胶东王。

    既然叫做胶东王,就应该前往胶东,留下安平总归不太好,田市见了田荣的上书,也是觉得有道理,便同意了田荣的请求。

    但是到了临走的时候,田荣大权独揽,只给了田市一百多人,随从不过十几人而已,田市见状,心中亦是愤怒,要求田荣再给几千人马。

    田荣听闻此事,闭门不出,田市见到田荣并无出兵的意思,也就不再多问,只得带着百十人离开安平,前往胶东。

    诸位试想,这百十人能够干什么,别人封王迁都没有万人,也应该有千人才是,这只有百人,算个什么回事,尽管如此,竟还有人从路上逃跑,结果还未到胶东,田市身边仅有十几人侍奉。

    田荣闻讯心中大喜,当即派兵前往胶东,直接在半路便将田市截杀,死得除了有点憋屈,也算是命该如此。

    田市既亡,胶东无主,田荣理所应当占领了胶东,稍微整理一下军队,便前往济北攻打田安。

    此时的田安被封为济北王,又是齐国贵族后裔,深知田荣的手段,立即命人四处招兵,准备迎敌。

    但是田荣出兵迅速,而且其士兵皆是田詹手下的遗兵,对于田安非常的痛恨嫉妒,本就是一个齐国无名贵族,有何能力称王称霸。

    而起田安的兵马都是及时招募,如何与田荣的部队相比,两军对敌,田荣兵马更胜一筹,因此得胜,占领济北,斩杀田安。

    而另一个齐王田都,乃是田詹的副将,自知不敌田荣,带领家眷望风而逃,之后不知所踪,应该是隐居山林了。

    如此一来,田荣不到月余的时间竟将齐地三分有二的土地占领,也算是称霸一方,但是并未自立为王,想要讨好项羽。

    田荣将军队休整好之后,便写封帛书送给项羽,想要向其示好,彭城之中,项羽忙于建都,只是稍微拆开读阅。

    书曰:“胶东王相田荣顿首而拜,今齐地纷乱,三王无道,田市醉于声色,田都不顾家国,竟弃民而逃,可悲耶,田安本为贵族,封王理应善待子民,然人之秉性,犹如泰山,难以挪移,致使国内民不聊生。”

    “臣田荣深知百姓疾苦,不忍看生灵涂炭,欲仿武王,诛杀市、安,都望风而逃,不知所踪,今齐地百姓安居,盖臣之功耶?非也,乃霸王之德也,使四方臣服,臣不过以助霸王重整齐地也,荣顿首再拜。”

    项羽看完田荣帛书,心中大喜,以为田荣不慕名利,只为百姓,因此便从楚地寻找一名齐国贵族,名为田假,欲让田荣辅佐,封以为王。

    但是田荣的意思似乎和项羽不同,今齐地让他平定了,只不过想让项羽封他为齐王,语气虽然委婉,但是仔细想想,齐地除了他,还有谁人可以称王。

    田荣送完帛书之后,心中以为霸王定然明白他的意思,只在府中等待西楚霸王的回信,不免有些暗自窃喜。

    然过月余,齐使臣从楚国而归,并无任何印绶,反而带回来一个齐国贵族,另有霸王书信一封。

    书曰:“今田荣平定齐地有功,但齐地民多彪悍,难以治理,朕欲派田假为王,公自辅佐之,使齐复春秋之繁华也。”

    田荣读罢书信,心中大怒,立即命人将田假带了上来,稍微仔细打量田假,自觉得不过是一山野村夫尔。

    “霸王不知吾意?莫非是有意欺我,不欲我为王?”田荣暗自琢磨道。

    毕竟天下大小诸侯王,皆是霸王分封,名号这个东西,自立的终究有些不合规矩,还是需要霸王印证才行。

    “相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