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秦汉纵横家-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绾立即从队列的首位走了出来,“启禀王上,各地征调的万名民夫已经赶到咸阳,不知王上有何吩咐?”
嬴政脸上略微露出喜色,“王爱卿辛苦了,各个登名造册,明日便发配到骊山修陵,其中缘由我也不想多说了。”
说起秦王陵也是挺厉害的,从公元前二百四十六年一直修建到公元前二百零八年,民夫那是换了一批又一批。
秦王现在对于修仙之道还不是很重视,再过两年那可是达到了极端,天天想着长生,不仅秦王,中国历代都不乏这样的皇帝,怕死毕竟是人之常情,而且皇帝有这个条件寻求长生,虽然不可能,但是就想去尝试。
陆言听到各地又征调来一万民夫,心中也是不断的叹气,照这样玩下去,秦朝不亡都难,看来还是需要努力,早点造福黎民。
不过目前想这些还是有点早,王绾刚刚退下,陆言立即从队列之中走了出来,“陆爱卿有何事?”嬴政疑惑的问道。
“启禀王上,臣有事却不是为了自己,若有言语之上得罪还请王上恕罪。”陆言躬身行礼道。
嬴政随即点了点头,李斯亦是茫然的看着陆言,根本不知道陆言要搞什么鬼,“启禀王上,相国论资排辈乃是我的师伯,如今已经六十有余,为国为民竭尽全力,不过心中却有事一直未能解决,臣下见到相国为此事整日忧心,心中不忍,特向把此事告诉王上。”陆言缓缓的说道。
秦王听得有趣,示意陆言继续说下去,“相国长子乃是三川郡守,如今已经三十有余,却没有妻小,试想当今天下,相国已经位极人臣,哪有人家能够与之门当户对,细细想来,唯有帝王家,相国心中早就对长公主纳入自己儿媳之列,不过碍于颜面,一直不敢说出来,昨日相国千金来访就是为了此事,臣下想来为师伯办事乃是理所应当,遂把千金退回,今日在朝堂之上把此事说了出来。”
李斯听到陆言如此说,有些微怒,面色发红,嬴政看到以为是李斯心中害羞,不觉在大殿之上笑了起来。
“长公主乃是朕的爱女,为了孝节,亦是三十有余不肯出嫁,今日陆爱卿所言倒是也合朕意,不知相国心中何意?”嬴政随即问向李斯。
这种情况还能有推辞的道理吗?恐怕李斯口中说出一个不字,搞不好官位人命就都没了,于是乎,李斯当即跪下,“谢王上成全。”说着眼泪都出来了。
“今日之事多亏陆爱卿直言,相国送千金不受,朕送千金,爱卿以为如何?”嬴政打趣的说道。
“臣下谢王上盛宠。”陆言当即俯首叩拜说道。
第39章 娶公主回三川郡
本来李斯心中对张文儿的事情还有点期待,这下子完全是心灰意冷了,李由若是娶了公主,其他的女人碰都别想碰。
想来这长公主真的是为了孝顺才三十年不出嫁,未免有些太不可思议了,其中最为重要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太丑了。
王绾和冯劫都有子女,基本都是很早就结婚了,之后的最少子也就不用担心了,因为已经和长公主的年龄有差距,秦王肯定也不会往这方面想。
今日朝堂之上的事情实在让李斯有点措不及防,他万万没想到陆言竟然搬出来长公主的事情,着实有点不可思议。
下朝之后,周围的人也是对李斯大加赞赏,为了讨好帝王,竟然让自己的儿子背锅,当然不得不佩服李斯的勇气。
李斯心中有气,但是只能打碎牙往自己肚里咽,“右相大人当真是获得出去,吾等实在望尘莫及。”五十多岁的王绾当即走到李斯面前说道。
后面的冯劫、李信、内史滕亦是纷纷点头,“各位莫要嘲笑了,今日之事完全是陆言所说,老夫哪里去求他了,分明就是阴我。”
听到李斯如此说,几人相视一眼,“陆詹事本是你同家子弟,怎么会这般算计你,想必有什么事情做的不称心。”冯劫缓缓的说道。
这时,陆言从后面走了过来,见到几位重臣在讨论事情,当即过来行礼,“诸位可是过来恭贺师伯的?”陆言假装羡慕的说道。
“陆言,你休要高兴,这事情算是没完。”李斯见到陆言走了过来,当即甩袖离开,一点长者礼仪也不顾。
“大家不要介意,可能是我师伯太过高兴了,诸位试想,师伯家中诸多儿女全部娶嫁帝王家,也算是千古美谈,有何可气,只是师伯心中想不开,把我的一番美意当作驴肝肺。”陆言有些委屈的说道。
“陆詹事所说吾等明白,相信相国会明白你的意思。”李信拍了拍陆言的肩膀说道,十六岁的年纪就为詹事,看来还是有一点实力的。
自从上次扫清流寇,陆言的名声稍盛,这次的事情又让他火了一把,众人就算知道陆言是算计李斯,也不敢说什么,别人知道就算了,若是被秦王知道,那岂不是要拿命解释。
“师伯喜酒,诸位可不要缺席啊。”陆言扬手说道,随即拱手离开。
王绾和冯劫看着陆言的身影,都是略显神秘,“王左相以为此子如何?”冯劫在几人面前问道。
“喜可救世,怒可乱世。”王绾很是深意的说道,冯劫亦是点了点头,倒是旁边的李信和内史滕有些怀疑的看了一眼王绾。
“左相外面夸大了。”李信有些不屑的说道,王绾本是文臣,根本不想和这些匹夫武将多说话。
“两位不信,可静观其变,不过在下看来,两位还是早作打算比较好。”王绾说罢拂袖而去,冯劫亦是跟上前去。
李信和内史滕也不和他们两人一起,故意放慢脚步,“李兄不必往心中去,文臣就是喜欢搅乱朝局,现在安慰,你我坐享其福即可。”内史滕缓缓的说道,李信点头,也不反驳,叹了一口气向着宫外走去。
相国府中,李由因为张文儿的事情还真苦思冥想,这时李斯突然从大门外走了进来,脸色很是难看。
“父亲,只是上朝为何如此沮丧,莫非又遇到了什么烦心事?”李由疑惑的说道,李斯瞥了一眼李由,心中稍微叹气。
“烦心事倒是没有,我说出来恐怕烦心的是你才对。”李斯把玉圭放在桌子上说道,同时端起一杯清茶。
李由挠了挠头,自己身为三川郡守,根本不用上朝,朝堂之上能有什么事情和自己有关系,莫非是父亲和我开玩笑。
“还请父亲明说。”李由说着请李斯做了下来。
李斯稍微放下手中的茶杯,“王上已经下诏,把秦长公主许配给你。”
“父亲,这是好事啊,这样一来我就是皇亲国戚了。”李由有些兴奋的说道,李斯看到李由这般表现还以为李由疯了。
不过细细想来,倒也正常,毕竟李由一直不知道长公主是什么样的人,长得丑脾气差,见到李由这么高兴,李斯也不好意思打断他。
“由,你能这样想,为父替你感到高兴,希望以后不要后悔,婚事完成之后,就去即刻启程去三川郡守吧。”李斯缓缓的说道。
“怎么?难道父王嫌弃孩儿了,这么快就要赶走孩儿。”李由有些委屈的说道。
李斯摆了摆手,“这倒不是,我只是不想看见长公主而已。”说罢,便拿着玉圭回到了书房之中。
月余的时间,婚事基本准备完善,不过目前李由还没有见过长公主,他自以为长公主乃是帝王之女,至少应该温良谦恭,所以就把张文儿的事情忘了。
公元前二百一十八年冬,长公主终于在相府之中完成了婚事,李由从始至终都没有见过长公主一面。
古代结婚,不到洞房花烛夜,一般很少见到新娘的,电视剧中未免有些误导,尤其是先秦,几乎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像现在看上了合得来就可以结婚,在任何朝代,不仅见不到彼此的样子,还有一个重要的思想,那就是门当户对,就是在当今,这种观念依然存在于各个地区。
当日因为是李由的婚事,本人喝的也是酩酊大醉,晃晃悠悠进到自己的房间之中,由于贪杯,神志不清,房间之中乱七八糟的事情也不好描述。
一夜过去,李由只觉得有些头疼,看了看一旁的女子,着实被吓了一跳,体态臃肿,面上尽是斑点,唇白齿黄,三十岁的人愣是看着像四十岁的妇女,这种人虽然长的丑,但是绝对守妇道。
李由有些害怕的推了推长公主,长公主眉头微皱,“推什么推,一会儿在起来怎么样!”依旧闭着眼睛不耐烦的说道。
“今日要为父亲请安,还是早些起来吧。”李由低声的说道。
“要去你去,烦不烦啊!”长公主呵斥道。
李斯早就知道长公主的事情,所以也没有强求,次日,李斯便为李由收拾行囊,让他离开咸阳赶往三川郡,从此李由也是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第40章 骊山修陵葬活人
自从李由去了三川郡,此后再也没有回到过咸阳,每次寄信想回来的时候都是被李斯辞决,倒不是李斯不疼爱自己的儿子,而是受不了长公主的脾气。
解决了这件事情之后,李斯虽然心中气愤,但是也算是安静了很多,因为一时之间根本找不到陆言的缺点,而且婚宴当时陆言痛陈利弊,很是激动的说明这一切都是为了相国,大家竟然也都相信了陆言的苦衷。
咸阳的冬天还是有些寒冷的,陆言早上在官服之上披了一件厚长衫便向着望夷宫之中赶了过去,如今给两位公子上课倒也是清闲。
手中捧着一幅策论,都是战国时期的兵法,胡亥性格贪玩,对于一些诗书礼仪根本听不进去,所以陆言只得教一些胡亥喜欢的东西。
当初秦王焚书应该焚烧的不是这些礼节道德的东西,应该说很少,大多都是各国的故事卷本,这样做的目的我想就是为了思想统一,而且只是象征性的烧了一下,因为目前还没有下令普遍的焚书。
虽然六国一统,但是各国人民都有自己的信仰,很难做到民族融合,在嬴政看来,思想的统一才是真的统一。
于是乎,李斯便给他出了这个馊主意,那就是焚书,那些关于其他国家的思想全部焚烧,只留一些医药杂类的书籍,他们认为农民愚钝便于管理,而且容易思想融合,这些都是后话。
不过一直到秦王朝的崩塌,嬴政所作的任何思想方面的建设几乎都是失败的,也就是说促进中国思想统一的不是秦朝,而是汉朝。
陆言哈着热气搓了搓手,隐隐约约可以听见有人哭泣哀嚎的声音,由于时间尚早,陆言便转身向着咸阳东门走了过去。
只看到许多百姓衣衫褴褛,被一群士兵驱赶着,犹如畜生一般,就算是冻的瑟瑟发抖,也只能努力的忍着,如果叫出来的话全部鞭打。
而领队的是一名老者,须发皆白,样子也是六十多岁的样子,体态偏瘦,眼神有些阴翳,双手负在身后,看着从自己身边走过的百姓,没有丝毫的怜悯之情。
看老者的打扮应该不是一般的人物,蒙毅也是修建骊山陵,找个时间问一下他便可以了,还是先给胡亥公子上课才对。
胡亥公子倒是好安排,这才学过策论之后,陆言指点望夷宫中的厨子为胡亥做了几道非常不错的美味。
虽然陆言不会,但是陆言依稀记得一些方法,毕竟在现代的时候有个同学是厨师技校毕业的,有时间经常一起喝酒吃饭,经常让陆言品尝他的手艺。
有时候陆言不想听,但是他却介绍的非常仔细,因此就算再反感,也能记得十之八九,而且全部都是和鱼有关的精品。
宫中的厨子确实厉害,陆言只是稍加指点,做出来的鱼肉当真是鲜美异常,根本没有任何的腥味,下厨之前,陆言特意嘱咐放点清酒,味道更是独特。
胡亥用筷子稍微尝了一下,亦是点头,“子玉当真是聪明绝顶,这种美味也只有子玉能够做的出来。”胡亥很是高兴的说道。
前些时候还是叫詹事,后来改口太傅,两人的关系日渐熟路,现在又改口称陆言为子玉,倒是陆言只得称为胡亥为公子。
“这也是宫中之人技术高超,才会有此美味。”陆言笑着说道,胡亥没有否认也没有点头,只是一个劲的吃着佳肴。
“子玉着实比赵高好多了,他平常只是教我书法,其他的什么事情都让我背,唯有子玉还让我吃到这么好的美味。”胡亥侧卧着身子说道,一脸的满足。
陆言在旁边揉了揉肩膀也是斜下身子,你要知道现在的跪就是秦朝的做,所以时间长了腿就会很麻。
两人说了一会无关紧要的话,陆言便托词离开了,天气这么冷,晚些更是举步维艰,倒不如趁着午后,早些回去。
“子玉明日早些过来,我让人准备了葡萄清酒,可以好好的尝尝。”胡亥附耳低声道,陆言点头披上长衫,这胡亥真不是一般的贪玩。
也该陆言事情忙,刚刚从望夷宫之中出来,就被扶苏请到咸阳东宫,陆言立马整了整衣衫,正了正玉冠。
扶苏可不比胡亥,平常最为注重礼节,陆言去的时候,蒙毅已经在其中坐着了,陆言也正好借着这个机会问一下东门百姓是个什么情况。
陆言当即对着眼前的扶苏行礼,“已经是午间,不知道公子叫在下来,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吗?”
“大事没有,父王赏了一些茶叶,想请子玉过来品尝一下。”扶苏很是恭敬的说道,同时为陆言倒了一杯温茶。
陆言立即躬身接过茶杯,“多谢公子,蒙上卿何不也喝一杯。”陆言侧身对着蒙毅说道,蒙毅看了一眼扶苏,待到扶苏点头,他才敢拿起茶杯。
“蒙上卿身为廷尉,可知道咸阳东门那些百姓是何事情?还有看守的那位长者又是何人?”陆言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
搞的扶苏和蒙毅都是一脸的茫然,“子玉所说之事,我们似乎都不太懂?”扶苏有些尴尬的说道,陆言也觉得有些仓促,当即略作思考。
“今早我来望夷宫的路上,见到咸阳东门有诸多百姓被士兵押往城外,同时有着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者带队,老先生体态偏瘦。”陆言缓缓的说道。
蒙毅似乎恍然大悟,“子玉所说的事情或许是赶往骊山的一群奴隶,全部都是修建骊山陵所需,其中有祭奠先王仪式,这些人都是要被活埋的。”蒙毅说的很自然。
扶苏虽然有些皱眉,但是并没有多大的反应,“全部祭奠先王,埋在骊山,那名老先生又是什么人?”陆言故作淡定的问道。
“那老先生应该是隗林,乃是奉常大夫,身为九卿之首,专门管一些宗庙祭祀活动,平常很少出现在朝中,一直和我住持修建骊山陵。”蒙毅缓缓的说道。
陆言脑袋急速飞转,隗林应该是嬴政在位时期最为神秘的一位大官了,史书记载好像是统一了度量衡,其次的功劳便是修建皇陵,不过应该是丞相啊,这里怎么成了奉常,不过官职也还不小。
第41章 写谏书痛陈陪葬
扶苏见到陆言面色有些难堪,也是感到有些奇怪,想想也没有不周到的地方,“子玉为何心情沉闷,莫非有心事?”扶苏随即问道。
“臣下确实有件事情不明白,还请公子指点。”陆言缓缓的说道,暂且抛开隗林这位神秘大臣,对于用活人祭祀的事情便使人感到反感。
而且最主要的是这件事竟然还被自己碰到了,秦国的历史陆言稍微了解一点,活人陪葬的制度始于秦武公,在穆公的时期最为盛行,之后的时间里也有活人殉葬的例子,不过在公元前三百八十四年便废除了,
咸阳东门这群奴隶就目前来看,殉葬都算不上,只能说和猪羊一般充当祭祀品而已,估计秦人认为他们根本配不上殉葬。
扶苏轻轻端起一杯茶,“子玉有什么不懂的,现在无事正好说出来听听。”
“如今王上推行仁政,为何还有活人祭祀这种制度,况且臣下记得,早在很久以前,活人殉葬都已经废除,为何现在还有这样的事情发生。”陆言很是激动的说道。
“那些只是奴隶而已,活着没有任何意义。”蒙毅在一旁不在意的说道,在他看来奴隶真的是猪狗不如。
扶苏亦是点头,“纵使秦王施行仁政,也不会遍及到这群人身上,不管在何时,人总要分出三六九等,那些奴隶活着不为我们服务,还不如死了痛快。”
听了蒙毅和扶苏的话,陆言只觉得自己的观点和他们相差的不是一点半点,没想到扶苏公子这样宽厚待人的性格都认为活人祭祀是合理的。
陆言有些茫然的坐在原地,“这些事情就不要谈论了,还是喝茶吧,茶都有些凉了。”这种话题实在没有再说下去的意思。
“莫非子玉不同意吾等的观点,为何表现的如此闷闷不乐。”扶苏淡淡的说道,根本没有感觉的自己的话语有问题。
可以说这场谈话陆言非常的不愉快,不过表面的陆言还是趋炎附势,就算扶苏听进去了也没有多大用,最终的决策者依旧是嬴政。
喝了几杯茶之后,陆言便转身告辞,扶苏本想挽留,但是看到陆言的面色有些不对,也就没有多说什么。
“蒙上卿,难道是我错了吗?”在陆言走后,扶苏有些反思的说道。
蒙毅随即替扶苏倒了杯热茶,“公子所言不错,只是子玉年龄尚小,对于这宗事情一时间接受不了,公子勿怪。”
扶苏只是摆了摆手,“子玉天生聪明,我怎么因为这点事情就怪罪他,不过他话中的仁政我也该好好思考一番了。”
晚间时刻,陆言很是沉闷,和师傅请安之后,便把自己关在书房之中,职位再高若是救不了黎民和坏人又有什么区别。
老夫人知道陆言心中有事,但是寒冬腊月只要离开房中便感觉到腿脚麻木,随后吩咐玉婉把文儿请了过来。
意思很明显,想让文儿看一下陆言到底是怎么回事,早晨去望夷宫的时候还高高兴兴的,这晚间时候就像变了一个人。
张文儿平时给老夫人送了许多糕点,关系还不错,听了老夫人的言语,当即答应老夫人,向着书房走了过去。
别看陆言现在已经是詹事,食禄两千多石,但是住的房子依旧是张苍府上的,只是把花园用墙隔开,中间开了两扇大门而已。
此时陆言右手撑着额头,眼前的茶水已经没有一点温热,桌子面前摆着一排竹简,墨水也快要凝固,陆言始终没有任何动作。
张文儿从门旁轻轻走了过去,不过陆言却丝毫没有发现,张文儿已经很久没有见到陆言这般模样,心中很是疑惑。
“子玉,今天在宫中遇见烦心事了吗?”张文儿说着便把木桌上的凉茶倒掉换了一杯热茶,随即便在旁边坐了下来。
“文儿来了,宫中的事情确实让我很烦闷,倒不是因为诸位公子,而是因为活人祭祀。”陆言毫不隐瞒的说了出来。
张文儿有些惊讶的看了一眼子玉,“活人祭祀不是已经废除了,怎么今天你又提起这种事情。”
陆言稍微抿了一口热茶,“文儿有所不知,今天我去望夷宫的时候,看到了隗林奉常驱使着一群衣衫褴褛的百姓,问过公子才知道这些人都是祭祀用的,猪羊牛这么多都不用,偏偏用活人,实在让人难以接受。”陆言说啦这么多,心中也是稍显舒畅。
“那你准备怎么办?”张文儿有些担忧的说道。
“我准备直接谏书秦王,撤出这件事情,但是不知道如何下笔,若是直抒胸臆,惹得秦王大怒,必是有牢狱之灾。”陆言亦是有些疲倦的说道。
张文儿看了看旁边的文书,原来陆言已经写了几篇,都是不尽如人意,谏书必须要写在竹简上,那些文书也都是陆言的草稿。
“子玉不用担心,父亲曾经对我说秦王自负,喜欢别人夸他的好处,子玉何不从此处下手,书尾引出活人祭祀的事情,或许秦王就准了。”张文儿认真的说道。
陆言点头,事情难办,但是不能不办,“大不了丢官而已,我心中已经有了定论,待会儿文儿替我斟酌一番即可。”说罢直接下笔。
古代女子是不准学习诗书,张文儿虽然学了一点,在外面依旧装作不懂文字,不过在子玉面前则像大人一般,虽然只有十五岁,丝毫不弱于儒人。
半个时辰的时间,陆言才把文书写好,洋洋洒洒一千多字,前面半部分全部是说秦王统一天下的丰功伟绩,中间部分则是写的秦王施行仁政的事情天下共同传唱,后面才写到活人祭祀对秦王施行仁政的影响。
张文儿亦是点头,觉得不错,陆言亲自诵读即便也觉得可以,“就这样吧,秦王不听我便辞官赋闲。”陆言很是认真的说道。
如今的陆言只有十六岁,若是辞官赋闲的话,虽然有点过分,但是这样的话可以享几年清福,到时候重出江湖也未尝不可。
第42章 秦王读谏斥群臣
次日,陆言并没有去望夷宫,而是直接去了咸阳宫殿之中,本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