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秦汉纵横家-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代郡虽王为恒,然百姓只知陈豨,臣与豨乃是故友,途径代郡时,见代相宾客满室,出行千乘,与当地百姓以兄弟父母相称,深得民心。”

    “且当初陈豨身为韩信部将时,为人低调,其性格难辨,然今代地百姓皆说陈豨温良谦恭,屈己待人,无丝毫将相之风,古今往来,若无二心,岂会如此行事,况陈豨已然名利双收,这般作事想必心有不轨,望陛下明察,臣周昌顿首再拜。”

    刘邦读罢书信,心中捉摸不定,遂将萧何请到殿上,询问陈豨原来的性格,萧何当初掌管军中后营,对于将军私下的作风颇为了解。

    案牍前,刘邦直接把周昌的帛书递给了萧何,“相国,你且看看,平时陈豨为人如何,你可知道,当初朕见他奉公守法,也就没有多问,才派去赵地,现在看来,还是朕考虑不周啊。”

    萧何接过帛书,略微看了一遍,“启禀陛下,那陈豨平时贪财,并无这般德行,而且对待百姓从不以礼。”

    “那相国觉得陈豨的做法所谓何事?难道欲谋国?”刘邦很是低声的问道。

    “这个不好决定,不若陛下先派人查清陈豨是否有过错,然后召到长安,责备询问也无妨,今代地多亏陈豨打理,少了许多祸患,免动干戈的好。”萧何一副老好人的模样。

    而刘邦只是在旁边摆摆手,“他若是真的谋国,动了干戈又能怎么样?当初我信任他才让他监管代地,如今倒好,欲要反客为主。”刘邦颇为生气的说道。

    “但是这周昌的帛书只是一面之词,况且陈豨目前并无过错,吾等若是将其擒来,岂不是惹得天?**朔且椤!毕艉斡行┤拔康乃档馈?br /》

    “比起陈豨,朕更愿意相信周昌,不过这个事情还是有些缘由比较好,就烦劳相国秘密彻查此事,一定要找到陈豨有罪的证据,无论大一律呈上。”刘邦很是认真的说道。

    萧何自不敢多说,当即躬身行礼道:“谨遵陛下之命。”

    萧何接到刘邦的指示之后,办事也挺利索,分别派出诸多探子前往代地,又命人前往陈豨以前的军队彻查。

    有些人当真是不查不知道,查了吓一跳,别看陈豨现在礼贤下士,爱民如子,代地人民非常拥戴他。

    但是在这之前,陈豨曾近受贿过楚将的财物,助其隐匿,还有就是陈豨的宾客众多,就像战国四公子那般,食客千人。

    这些人不乏鸡鸣狗盗之人,因此诸多事情都和陈豨有关系,大部分都是陈豨有意庇护,拿钱解决,不走官方办事途径。

    诸多违法乱纪的事情被萧何查得一清二楚,慌忙禀告给刘邦,刘邦看罢陈列的罪状,不免大怒,“没想到陈豨竖子,竟目无法纪!私自庇护门客,朕必须亲自斩杀此等小人!”

   

第449章 高祖带兵伐陈豨

    萧何素来注重黄老之学,次匈奴出兵已是有损汉军,如今若是在窝里横,岂不是更给了匈奴可乘之机,今见刘邦大怒,慌忙跪拜道:“启禀陛下,诸事还需从长计议,能够将陈豨招来,最为稳妥。”

    刘邦听罢萧何言语,怒气渐消,“卿言是也,还请相国派人前往代地,将陈豨召回,看他作何辩解。”

    “陛?**绱耍跏怯⒚鳎技纯倘グ欤挥肽浅仑g喘息机会。”萧何很是认真的说道,然而此番召人家入长安,明显就是喘息的机会。

    萧何本与韩信交好,今韩信被囚禁长安,萧何心中无能为力,而陈豨又是韩信的部下,因此萧何想从中周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刘邦这边的命令刚刚下达,萧何便派人前往代地,说来萧何后勤部门做的好,但在陈豨的这件事情做的有点瑕疵,也是陈豨谋反的隐患点。

    那使者到了代地之后,并没有诱导陈豨入长安的意思,而是直接把诏书递给陈郗,很直白的告诉陈豨,“不好意思,你这边犯的事有点多,陛下想召见你回长安,打算教训你一顿,至于后果,暂时还不清楚。”

    陈郗听了使者的话,心中大惊,又看到萧何所列的罪状,更是惶恐不已,哪里还敢入长安,韩信本是楚王,加平南王兜着,才能确保人身安全,我若是过去了岂不是找死。

    因此陈豨并不打算前往长安,当下便将使者请入府内,好生款待,酒过三巡,陈豨这才摆正身子慢悠悠的问道:“使者前来,可知那陛下心情如何?”

    “这个微臣并不是很了解,只希望代相能够早日入京,不过今代相过错虽多,都是小错,就算回到长安应该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使者缓缓说道。

    陈豨在旁略微颔首,“此地常有匈奴来犯,代王尚在长安,某若离开,难免有乱,不若某先写一封书信,由使者转呈陛下,是时不行,某安排好代地事宜,便前往长安请罪,不知使者意?**绾危俊?br /》

    那使者终究只是小官职,如何敢违逆代相的话,纵使他现在有错,但陛下还未说出惩罚方法,因此事情还得由着代相。

    “既然如此,就暂且按照代相所说,臣回到长安定会尽心转达,不敢有所隐瞒。”使者很是认真的说道。

    于是乎,陈豨便在府写了一封悔过书,交给了使者,那使者自是连夜送到长安,以免耽搁生事。

    刘邦在长安久等陈豨的消息无果,没成想只有一封书信,颇为震怒,信都没有拆开,直接在殿烧掉。

    目前刘邦就像见到陈豨的人,就算寄来满殿的珠宝也没有用,多亏萧何从中周旋,想来陈豨能够送来悔过信,说明心中还有陛下,这个事情还有的商议。

    然这个事情过去没有多久,长安便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去世了,除了高祖去世,似乎没有什么事情比这个更重要。

    因此刘邦便下令全国诸侯必须前来吊丧,当然了醉翁之意不在酒,主要还是为了让陈豨前来,然后就像韩信那样将其囚禁。

    但是陈豨因为早些时候的事情,心中尚有疑虑,没想到这刘邦又来请自己前往长安,陈豨自然是不愿前往,便声称得了重病,不能起床。

    刘邦在长安听闻此事,只是叹息,诸侯割据一国,三番两次不肯前来长安,定是心中有反意,便准备亲自攻打代郡。

    然这只是高祖的想法,若是贸然出兵,肯定不妥,首先第一条就是师出无名,人家陈豨目前还没有反,高祖若是出兵,就是逼他反,这样一来,高祖就处于被动的地位,所以刘邦一直踌躇不定。

    身为汉家皇帝,稍微对陈豨施加点压力,所有的事情就是顺理成章了,同年八月,刘邦让陈豨交出有过罪责的宾客,陈豨不从。

    次月,陈豨便与匈奴勾结,在代郡自立为代王,毕竟当初韩信说过高祖生性圆滑,不能容忍其他有割据势力的人物。

    陈豨思量再三,觉得自己在代郡早晚会被刘邦逼反,不若趁着兵强马壮,直接反叛,说来陈豨确实又号召力,当时就是二十几座城池愿意效力其麾下。

    长安的刘邦听闻陈豨反汉了,心中是又惊又喜,刘邦早就想派兵攻打陈豨,现在倒好,他自己给我一个出兵的理由。

    当然最先与陈豨周旋的不是刘邦,而是他的好友燕王卢绾,至于刘邦正在召集兵马,任用将领。

    英布在淮南,虽有兵,但距离代郡较远,因此为让其出兵,主要兵力则是集中在楚国和梁地。

    刘邦便下诏让彭越出兵,韩信为将,先说彭越,自称有病,平时很少用兵,只出了几千人不到,当时彭越年纪大了,是真的有病。

    但刘邦不信,每当有重要的事情,你们诸侯就有病?怎么可能这么巧,而且诈病后反的例子实在太多了,使得刘邦对此非常敏感。

    不过现在陈豨已经反了,若是穷追彭越的事情,两人同时举兵联和,问题恐怕不好搞,所以暂且把此事压了?**ィ愠霰嗌倜还叵担颐腔褂谐谋闵砦和酰煤霉芾砹旱丶纯桑渌虑槟切摹?br /》

    彭越便感激刘邦的恩德,但是刘邦已经在心中把彭越的这笔账记下了,只是现在不是收拾你的时候。

    再说韩信,刘邦认命他为大将军,这小子竟然拒绝了,说是想在学宫休养生息,刘邦心中更加愤怒,彭越不出兵是因为有病,你小子待在学宫还当起老爷了,皇帝都请不动了,但是刘邦也不好说什么,就让樊哙跟着吧。

    刘邦表面说算了,但是背地里却让人去查韩信为什么不当大将军,然世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一查,竟查出韩信早年竟与陈豨有来往。

    在细细一想,陈豨以前还是韩信的部将,韩信不当大将军,莫不是和陈豨有勾结,不过刘邦急于出兵,没时间盘查,随手将此事交给了萧何与吕雉。

    两人对于韩信的才能持肯定的态度,但是有才不代表就是效忠大汉的,也有可能是用来谋反的。

   

第450章 酒后失言吕后召

    刘邦带兵前往邯郸处不提,且说吕雉得到刘邦的命令之后,心中亦是暗自忖度,韩信身在长安,万一真和陈豨有纠结,大汉天下岂不有失,便欲将此事做绝。

    但韩信除了出入学宫之外,几乎很少去其他的地方,就是刘邦也很少召见他,原因显而易见,将韩信从楚王的位置调到淮阴侯的位置,自是心中过意不去,所以平常朝见尽量不让韩信参与。

    韩信在学宫之中,想来如今功成名就,高祖不见,定是心中惭愧,致使得韩信在长安略微高傲那么一点。

    正所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韩信身在长安,所遇到的重臣大官自然多,难免不结下梁子,却正被吕雉抓住把柄。

    韩信自来长安之后,周勃、樊哙等人都曾接待过他,尤其是周勃,对其毕恭毕敬,只要韩信前来必亲自跪迎。

    可见这种尊重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不过韩信却不以为意,每次吃饭喝酒也很随意,周勃自然也不敢多说什么。

    毕竟韩信从楚王的位置下来,心中难免有些憋屈,周勃亦是在旁边安慰,然而酒后出真言,这话似乎也有点道理。

    周府内,韩信脸色飘忽不定,有些无奈的说道:“诚如古人云,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果真如此也,某身经数十站,定三秦,平安邑,灭赵代,胁燕降,后又攻占齐地,潍水之战败楚主力,彭城围剿断楚后路,而今却被囚禁在长安,故地都难重游,合乎悲哉,为之奈何耶?”

    “公正是有此大才,所以陛下才会有所顾忌,吾等却不曾有这种担忧。”周勃缓缓的说道,略有安慰之意。

    韩信听罢,有些不悦的放下酒杯,“功大者封王,后又囚禁,且不如尔等匹夫也,想我韩信乃是王爵,未曾想却和匹夫共饮,当真是折煞我也。”

    周勃在旁,听见韩信说自己匹夫,心中颇为震怒,奈何此时也不便发作,毕竟是在自己府上,反观如今韩信不过是小小的侯爷,就是封地都去不了,竟还把自己的地位看的这么高,使得周勃颇为反感。

    韩信见周勃面色不悦,当即沉声道:“怎么?周将军,难道某说的不对吗?若是无我,那些战事定然难以成功,尔等不过以蛮力制胜罢了。”

    “公此言差矣,汝虽功高,但只会打仗,不会处事罢了,当初荥阳之危,公不去化解,使得陛下有危,此乃一也,后以联兵相邀,使自己封为齐王,此乃二也,公心中自然比我清楚,还需某多费口舌吗?”周将军有些不服气的说道。

    “正所谓大礼不辞小让,大义不惜小节,汝等有何可知,终不过一莽汉也。”韩信见自己的往事说出,不免怒道。

    言罢,当即甩杯走人,周勃多次邀请韩信,唯有今日韩信心中憋屈,将自己的想法说出,周勃不像张良、陈平那般,能够以己度人,他见韩信竟如此傲慢无礼,大为恼怒,刚才自己还是亲自跪迎韩信,没想到来到府上竟说自己是匹夫,当真岂有此理。

    于是乎,周勃借着酒气,换了一身常服,直接向着长乐宫赶去,吕雉正在其中思索如何处理韩信,见到周勃怒气冲冲赶来,不免有些惊讶。

    当即命门卫将其拦在外面,有些小心翼翼的向前问道:“今陛下不在,周将军有何事需要禀报,还请细细说来,莫要如此无礼。”

    周将军当即躬身行礼道:“启禀娘娘,那淮阴侯疑似与陈豨有谋,臣特来告知,还请娘娘早做决定,否则大事不妙。”

    吕后一听,心中大惊,当即屏退左右,将周勃拉入殿中,“周勃,你莫要欺骗于我,此事可否属实。”

    “启禀娘娘,千真万确!当初陈豨曾去过韩信府上,而且陛下本欲让韩信为将军,未曾想韩信却推辞再三,可见其心怀异。”周勃很是笃定的说道。

    吕后略微颔首,“你且回去吧,此事我已有定夺。”言语间略显决绝,周勃见状,立即转身离开。

    刚走出长乐宫外,周勃酒气被秋风吹散许多,忽想起刚才对吕雉说的醉话,心中惶恐不已,“某害死淮阴侯也!”嘴里嘟囔着向着学宫跑了过去。

    而吕后自己难以做主,当即命人将萧何请进宫来,萧何入宫,听吕雉所说,心中颇为惊讶,不过也觉得陈豨和韩信可疑。

    “启禀皇后娘娘,周勃为人老实,他说出此言,定然不假,不若趁此机会,将韩信召进宫中,使其自缢而死,之后再禀告陛下,如此也算妥当。”萧何很是认真的说道。

    “一切就按照相国所说,宜早不宜迟。”吕后脸色很是阴冷的说道。

    就是周勃自己也没有想到会出这么大的乱子,如今再回去已是不可能,只有请求平南王帮忙,或可救下韩信一命。

    于是乎,吕雉这边召韩信,周勃亦是快步前往学宫之中,陆言很少见到周勃,今见其匆忙赶来,亦是面色疑惑,不过礼数还是要遵循,当即出门迎接。

    “周将军,何事竟如此着急,竟不顾身份前往子玉的居所。”陆言颇显茫然的问道。

    “王爷有所不知,韩信被告谋反,现下吕雉已经得知,估计欲要对淮阴侯动手,还请平南王出手搭救。”周勃略显委婉的说道。

    两人说话间,恰有学宫内随从来报,正是陆言安排在韩信身边的护卫,陆言早就预料到肯定会出事,但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所以只得派遣人手在韩信的身边。

    那随从也顾不得周勃在旁,当即急促的说道:“启禀王爷,韩信从周将军府上出来,酒气刚消,就被吕雉和萧何找去,现在正往长乐宫的路上。”

    陆言听罢,有些皱眉地看了一眼周勃,“赶紧备马,即刻前往长乐宫钟室,一定要赶在韩信前面!”

    “王爷,其实这个事情不怪我。”周勃当即解释道。

    “我知道了,酒后难免失言,暂劳周将军看下学宫,子玉去去就回。”陆言说着便与随从出了学宫,向着长乐门赶去,面色显得很是慌张。
第451章 钟室内偷梁换柱

    韩信从周府回来,自觉酒后失言,正在府中准备写封歉信,派人交于周勃,没想到还未动笔,便有宫卫来请,说是吕雉与相国想邀,有要事商谈。

    说来自从萧何月下追韩信之后,两人就很少会面,毕竟萧何主管后勤,打仗的时候一直在咸阳、栎阳、荥阳之间周旋,而韩信则是在燕赵齐楚等地。

    今日萧何来请,也算是叙说往日情义,便跟着宫卫去了长乐宫,而此刻吕雉与萧何都在钟室之中,四周皆是纱帐,地面铺着锦帛,最主要的是没有刀斧手,吕雉身旁只有数名士卒,正等着韩信前来。

    当初韩信听从蒯通之言,心中对刘邦也多了几分认识,因此在功成名就之后,对刘邦稍微提了几个要求。

    刘邦当时刚平定天下,心高气傲,觉得对自己的功臣应当满足一些要求,韩信便趁机说道:“启禀陛下,四海皆平,臣虽王侯,仍惧小人之手,大臣谗言,还请韩信赐臣不死。”

    旁边的刘邦有些茫然的看着韩信,颇为疑惑的说道:“人岂有不死之理,将军为何会有这般说辞,不过朕可以保你安稳无事。”

    “陛下所言甚是,然圣人千虑必有一失,臣心惶恐,陛下若能开金口,赐良言,韩信感激不尽。”韩信有些穷追不舍的问道。

    刘邦闻言,当即摆手道:“夫在世,孝父母,敬天地,奉天子,今将军父母已辞,朕就准你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君不死,刀剑不可伤,棍棒不可击,将军心中可满意?”

    韩信自是窃喜,想来蒯通忧我功高,有可能被陛下谋害,今陛下圣口金言,岂可有反悔的道理,这五条尚在,就算有反汉之意,陛下也奈我不何。

    男子汉生于天地间,岂有不见天地的时候,然最毒不过妇人心,钟室之中,纱帐遮窗,此为无天,锦帛铺地,此为无地,高祖出征,此为无君,刀枪棍棒皆不陈设,吕雉所用的不过是布帛,欲置韩信于死地。

    不过片刻,韩信便从长安学宫赶到了长乐宫中,由宫人引进,恰在这时,韩信还未步入钟室,陆言便从后方跑了过来。

    “重言休去,此等危险之地,速速离开!”陆言有些慌张的从后面喊道,韩信闻言,不免有些茫然,当即立下脚步,等陆言走近。

    旁边的随从欲要催促,不过却被韩信支开,“兄长,今相国与吕后邀我商谈国事,有何危险?还请兄长细说?”

    陆言向着钟室看了一眼,很是认真地说道:“纱帐遮窗,陛下出征,室内陈设还要我继续说吗?今陈豨反汉,难道你心中就一点不明白吗?”

    “兄长的意思是,陛下怀疑某与陈豨有勾结,故而让吕雉与萧何设计害我!”韩信略作迟疑,最后颇为肯定的说道。

    “是也,不过既来之则安之,且与我一同进去,我自会有法保全与你,大不了损一人罢了,无妨。”陆言颇为果决的说道。

    韩信略微颔首,“多谢兄长厚爱,重言自幼无父,全凭兄长栽培,今日重言相信兄长,就算死于钟室之中,韩信绝无怨言。”

    两人言罢,当即向着钟室内走去,萧何见韩信前来,心中喜不自胜,但又看到后面跟着平南王,不觉有些无奈地抚须,同时向着一旁的吕雉看了过去。

    “皇后、相国久等了,子玉不请自来,莫要见怪,还请把左右士卒撤去,子玉便可开诚布公,与诸君好生商谈。”陆言当即躬身行礼道。

    吕雉无法,只得屏退左右士卒,待到最后一名士卒还未退下时,韩信手起刀落,竟将那人刺杀于钟室之中。

    “韩信,你大胆!此乃长乐宫,岂由你胯夫撒野!”吕雉有些慌张地说道。

    陆言当即摆手道:“皇后勿要惊慌,此乃子玉吩咐重言所做,今相国前来,欲杀重言,吾二人已经知晓。

    萧何被陆言点破,不觉有些惭愧的低下头,“平南王且坐下说话吧,既然事情已经摊开,哀家也不隐瞒,还请平南王赐教。”吕后打着圆场说道。

    四人叙礼毕,气氛略显尴尬,陆言首先开口道:“今日韩信必死之由,子玉略有了解,总的来说,不过是功高震主,无以复加赏赐,唯有赐死而已。”

    “然请相国、吕后试想,重言自跟随陛下以来,四处征战,功名显赫,据齐地之时,乃谋反最好时机,但终究还是终于陛下,未有二心。”

    “天下初定,重言本为齐王,陛下心忧,改封楚王,受困于穷苦之地,并无兵士可养,而后因楚将钟离昧之事,又贬为淮阴侯,每日来往于学宫之中,更无兵权所说,况子玉尚在,岂容重言胡作非为!”

    言语显得很是大义凛然,但萧何却在一旁摇头,“王爷所说甚是有理,但陛下已经受命,必须将韩信处死,吾等也无他法。”

    “相国言是也,哀家本是妇人,不该参与政事,奈何我儿刘盈孱弱,故而行此下策,且有陛下言语,岂敢不从。”吕雉故作委屈地说道。

    韩信在旁一语不发,他们心中是个什么样的想法,怎么可能看不出来,只是不想戳破罢了。

    “子玉谅解,不过现在韩信已经死了,就躺在钟室门口,而眼下坐着的不过一侍卫尔。”陆言很是淡然的说道。

    萧何瞬间惶恐不已,“王爷,这可是欺君的大逆之罪,不可不可啊。”

    “相国,今事已至此,仅有你我四人得知,陛下欲杀重言,不过是震慑天下诸侯,至于韩信如何死的,没人重视,别人关注的仅仅是韩信死了。”

    “是时,某将韩信送回临淄旧宅,终老一生,岂不是两全其美,也算是帮助陛下威慑天下,今士卒已死,何故这般忸忸怩怩。”陆言循循善诱道。

    吕雉对于陆言的说法表现的很是平静,沉吟良久,方才缓缓说道:“既然如此,就按照平南王所说,晚些时候,将尸体销毁掩埋,其家属假装流放到边疆,也算是给天下一个交代了,至于淮阴侯的生死就有劳平南王安排了,哀家会在陛下面前打圆场。”

   

第452章 吕皇后无功而返

    当日四人计定,便趁着夜色将宫卫尸体销毁,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