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秦汉纵横家-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嬴政摸着胡亥公子的脑袋说道,随即吩咐手下的侍臣让胡亥公子下去休息,毕竟都是自家人,封不封赏都没有关系。

    陆言也是当即跪下,“臣下不辱使命,平定百越,日后王上的南土便无后顾之忧了。”嬴政也是立即搀起陆言。

    “陆爱卿辛苦了,李信,你去安排士兵,我与陆爱卿朝堂之上吩咐诸事。”嬴政缓缓的说道,同时拉着陆言向着宫中走去。

    “此次百越可有什么难处。”嬴政颇有些担忧的说道,感觉陆言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般呵护。

    “启禀王上,此次南征,除了咸阳四万兵马,还从长沙郡、蜀郡招来两名良将和两万军马,小战多次,大战两次,秦军损伤八千余人,而共斩杀蛮兵近五万余人,剩下的秦军安排在百越镇压以防有乱,剩下的带回一万秦军,希望王上举行封赏。”陆言事无巨细的说道,嬴政也是点头。

    嬴政挽手陆言前行,百官紧随其后,同时向着咸阳宫殿之中走了过去,一时风光,无人不羡慕。

    咸阳殿中,嬴政亲自拟定诏书,三军皆有赏,独自把赵佗、任嚣、陆敬召到殿上,站在陆言的身后。

    “诸位爱卿,要何封赏,但说无妨。”嬴政很是高兴的说道。

    “启禀王上,臣等封赏暂不重要,而是应尽快诏书,使得百越安定最为妥当,不知王上以为如何?”陆言淡然的说道。

    嬴政也觉得有理,当即让侍官拿来陆言所占土地,嬴政在殿上仔细端详,用手中的毛笔在上面来回描画。

    “三处地大,分为三郡,上有象城,改为象郡,以象城为中心,中部多桂树,多以桂林为称,改为桂林郡,三城合作一处,为定山县,下方靠海,以为南海,改为南海郡,另外四城改为四县,分别为番禺县、四会县、博罗县、龙川县,暂且如此,日后不妥,再行定夺,至于译吁宋,斩杀之。”嬴政口中说着当即吩咐了下去。

    “对了,另外两名良将分别为何人,他们世代居住南方,最易治理百越,说出名讳,我自封他们为郡守。”嬴政紧接着说道。

    “他们二人分别为刘逸和方弼。”陆言恭敬的说道。

    嬴政稍微点头,“他们既善于打仗,想必也善于治理郡守,就命刘逸为象郡郡守,方弼为桂林郡郡守,至于南海郡以为如何?”嬴政眉头微皱的说道。

    不待陆言说话,任嚣当即出列,“臣下愿前往南海为郡守,和刘逸、方弼共同治理百越,还请王上下诏。”

    陆言有些疑惑的看着任嚣,这方水土如此之好,为何要亲下南越,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嬴政也没有多想,当即同意了任嚣的请求,另外把诏书全部交给了任嚣,命他前去封赏,掌管南海郡诸多事宜。

    封赏罢任嚣,殿中唯有赵佗和陆敬、陆言没有受封,嬴政略作思量,“赵佗,你平时只在咸阳为护军,如今胜仗,但昔日有过败仗,想来也是功大于过,命你为咸阳禁军统领如何?”嬴政缓缓的说道。

    赵佗当即领命谢恩,这禁军统领不和宋明清一般,管理的不仅有禁军,还有护军,都军等各类咸阳军官,比将军稍微低点级别而已。

    “陆敬上次平流寇有功,这次又在百越立功,认为少府,列为九卿之一,俸禄皆按秦朝制度即可。”

    “臣多谢王上厚爱。”陆敬当即叩首说道,如今的陆敬也不过二十多岁而已,位列九卿之一已经实属不易,陆敬自然高兴。

    见到诸多将士封赏,陆言也是稍微松了一口气,嬴政略有深意的看了一眼陆言。

    “陆爱卿功劳最大,三郡八城皆为子玉所平,况且胡亥少子周全亦是子玉所保护,三公九卿之位难表朕之心意,特封陆爱卿为平南侯,食禄加两千石,食邑临淄千户。”嬴政很是高兴的说道。

    陆言有些茫然的站在大殿上,公元前二百一十六年,年仅十八的陆子玉竟被封为平南侯,着实是闻所未闻。

第125章 陆言无奈诉慕情

    陆言受封平南侯,心中很是激动,站在殿上竟然忘了跪拜,旁边的张苍立即咳嗽了一声,陆言瞬间反应过来,慌忙跪在殿上,“臣下才疏,难以当得侯爵之位。”言语之中颇为动心。

    “可以当得,朕用人与年纪无关,陆爱卿有大才,朕自然有大赏。”嬴政面露微笑的说道。

    陆言见状也不在反驳,只是叩首谢恩,如今自己也是位列侯爵的人了,纵观秦朝与陆言最为相似者不过一人也。

    此人便是甘罗也,十二岁便出使赵国,使得秦国得到十几座城池,另外如此年纪便被封为上卿,当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尽管陆言如此,依旧不能和甘罗相比,不过但凡有人聪明非凡,定然很难长寿,甘罗亦是如此,虽无明确记载,但是应该英年早逝,要不然此后为何便没有任何的记载事迹。

    所有将士领赏之后,全军都是兴高采烈,唯有任嚣最为淡定,陆言也是有些怀疑,难道这任嚣要深藏功与名。

    下殿之后,陆言慌忙追上任嚣,毕竟过不了几天,任嚣就要回到南海郡,有什么话,在此说说也无妨。

    任嚣听见后面有人叫他,也是立即停下,看到是陆言,当即躬身行礼,“平南侯难道有什么事情吗?”表情很是淡然。

    陆言当即摆摆手,“什么平南侯,还是叫我子玉吧,你我一别,日后恐难相见,但是子玉不明白,任都尉为何要离开朝堂,却去南海郡?”陆言直截了当的说道。

    “子玉不知,朝堂之上,伴君如伴虎,我如今已经挽回名声,留在咸阳无益,不如前往南海治理蛮荒,最为稳妥。”任嚣有些看开的说道。

    陆言当即对着任嚣作揖,“任都尉心胸吾不能及啊,可怜子玉年纪尚轻,看不破功名利禄。”

    任嚣连忙扶起陆言,“子玉之才能够辅佐王上成就大业,与功名利禄何干,在朝堂之上尸位素餐之人才是看不破,子玉所做乃为国也。”任嚣挽着陆言缓缓的说道。

    两人又说了几句,陆言当即拜别任嚣,“任都尉,若是在南海郡住不习惯,亦或是有什么其他的难事,尽可写书与我,我定当竭尽全力帮助都尉。”

    任嚣也是点头,然后告辞,说实话,陆言对眼前的任嚣是十分敬佩的,先前的百越之战已经挽回尊严,放弃功名利率也是好事。

    陆言心中想着当即回到了张苍府上,虽然现在是平南侯,但是依旧在张苍府上住着,封地在临淄,而且只有一千户,陆言也不想回去。

    他们也不用纳粮,由他们自己生活去吧,陆言此刻丝毫没有忘记答应张文儿的事情,待到南征归来便向张苍提亲。

    反正张文儿已经是二八年华,在古代也不小了,回头算算陆言加上现代的年纪,都快三十了,也该成家了。

    此刻陆言封官还没有走到府上,张文儿已经在向着府外张望了,陆言走到府门前见到文儿也是立即跑了过去。

    “文儿,半年的时间,终于结束了。”陆言有些不知所措的说道,同时上前搂住了门旁的张文儿。

    “子玉,百越乃是不毛之地,这半年你受苦了。”张文儿颇有些担忧的说道。

    “没事,有着子文照顾我,一切还好,还好,倒是我的文儿整天在家思念,脸角都饿瘦了。”陆言打趣的说道。

    这时,张苍也从府外走了过来,本来两人都在朝堂之上工作,陆言找任嚣说了几句话,而张苍则是询问了陆敬几句,不过回府的时间都还差不多。

    “咳咳,平时的诗书礼仪都学的那里去了?”张苍在外面脸色有些阴沉的说道,张文儿见到自己的父亲,顿时感到有些羞涩。

    还没等陆言说话,张文儿已经跑进了府中,张苍看了一眼陆言,“你小子跟我过来,我有话要和你说。”

    “师傅,我是真的喜欢文儿。”陆言无奈的说道。

    “那又如何,他是我的女儿,自古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张苍很是淡然的说道。

    言罢当即向着书房中走了过去,陆言也是紧紧地跟在张苍的后面,书房之中,张苍稍微沏了一壶茶,坐在首位之上。

    “子玉,我知道你喜欢文儿,我也有心成全,只是现在不是时候。”张苍抿了一口温茶说道。

    陆言眉头微皱,“当初师傅说的我封侯拜相就把文儿许配给我,如今为何又要这般难为徒儿。”

    “不是我难为你,而是现在依旧为时过早,你要知道如今天下虽然太平,但是王上只顾修建亭台楼阁,百姓生活犹如水火之中。”张苍很是认真的说道。

    “那师傅要我怎么办呐?”陆言摊手说道。

    “你现在虽贵为平南侯,但是权利还是不够大,不能改变当前的朝政,我若把女儿许配给你,这天下乱了,你可能保我女儿周全。”张苍紧接着说道。

    陆言只是挠挠头,“如今天下,怎么会乱。”陆言声音很低的说道。

    “我也没有过多的要求,什么时候你的官职可以自己做决定的时候,再和我说文儿的事情。”张苍毫不含糊的说道。

    旁边的陆言只是满饮一杯清茶,“师傅,我是臣,他为君,君立臣正,臣反君逆也,这种事情如何可以做的。”

    张苍只是笑笑,“这又有何做不得,纵观夏商周三代,此等之人不在少数,犹如周公者,犹如费仲也,一对一错,全在一念之间。”

    “师傅要我做周公,但是谁为成王?”陆言也是略有深意的说道。

    “扶苏、胡亥,平南侯自定也。”张苍缓缓的说道,同时放下茶杯向着外面走去。

    陆言也是立即起身,“可是文儿的事情怎么办?”

    “文儿还小,再过几年也无妨,男儿当立业,何必早成家。”张苍挥手说道。

    看这个情况,目前自己的婚事暂且是没有指望了,张苍刚离开,张文儿便从外面走了进来。

    “子玉,我爹爹就这样,我们同在张府,没事的。”文儿安慰道。

    陆言无奈的笑笑,走一步看一步吧,路还很长,就听师傅的话,立业吧。

第126章 赵佗置地辛追怒

    赵佗自从南征回来之后,可谓是一反往常,平时不待见他的人,也全部赶来恭喜他,霎时间使得赵佗府前门庭若市。

    护军都府的宅子也不在住了,赵佗对于贺喜之人都是草草回应,当初就不接待自己,如今自己有功了,却来贺喜,谁知道安得是什么心思。

    当初自己落魄的时候却没有一人前来看望他,锦上添花的朋友赵佗不缺,而他缺的是雪中送炭的朋友,例如陆言这样的。

    应承好所有的事情之后,赵佗便赶着马车向着咸阳都城外面赶去,趁着刚刚发迹,赵佗便想在咸阳的外面构建几处府宅。

    今日驱车出府门,到处布鱼肉,不消半个时辰,赵佗便和着几个侍臣来到咸阳郊区,赵佗放眼望去,虽有山水,不乏有人耕地。

    “那里的地方如何?去那边。”赵佗指着前方说道,侍臣看了一眼,便赶着马车跑了过去,还没有到地方,赵佗便下马车步行而去。

    只觉得那里虽是咸阳城外,但是有水有林,特别适合建造亭台楼阁,而且这里是西城,几乎没有人来,也算清净。

    “你去把那老者叫来,我与他询问价钱。”赵佗吩咐着侍臣说道,那侍臣点头便向着老者走了过去。

    那老头身穿粗麻衣物,面容和蔼,看上去也有六十岁左右的年纪,见到有人前来,只是微微皱眉。

    “老人家,我家大统领有请,还请过去答话。”侍臣言语还算比较恭敬,老者没有回避,而是跟着侍臣走了过去。

    赵佗立即躬身行礼,“在下禁军大统领赵佗,老人家有何名讳,还请告知?”言语间也算尊敬,随是高官,但要敬老。

    “老朽无甚名讳,大家都叫我辛老而已。”老者顺了顺胡须说道。

    “辛老你看这里水秀林青,只是你一个人居住未免有些冷落了,不如将这块田地交于我处理如何?”赵佗开门见山的说道。

    辛老瞥了一眼赵佗,“恕老朽得罪了,这片田地还不能卖,若是大人想要购置府宅,还请去其他地方吧。”

    “这里为何不能卖,如此任由其杂草丛生才是荒废啊。”赵佗慌忙解释道。

    辛老见到赵佗有些耍脾气,也不在和他答话,径直向着自己的院子之中走了过去,赵佗哪里愿意放弃,竟然跟着辛老回到了宅院之中。

    “辛老,你若是卖了这片田地,我便让你当管家如何?”赵佗循循善诱的说道,无奈那辛老根本就不同意。

    赵佗稍微叹了一口气,看到老者如此执着,也就不再多说,当即命令侍臣驱车回旧府之中。

    正所谓人红是非多,赵佗走了可是手下的家臣却记住了这片地方,次日两名家臣自作聪明,前来辛老的院子之中。

    还没有等着辛老说话,其中一人直接抓住辛老,本来年纪大,哪里有反抗的机会,当即便在纸上画押,宅子尽数归了赵府。

    赵佗正在府中无事,想着自己看中的地盘却得不到手,心中也是有些烦闷,这时正好两名家臣也从外面赶了回来。

    见到赵佗心忧,两人会心一笑,“大统领勿忧,那老头同意卖出府宅地址了,如今地契都已经签好了。”其中一名家臣说道,同时递出手中的地契布帛。

    赵佗虽然心中疑惑,但是依旧接下来那布帛,果然是老头的手印,“我苦说歹说他都不同意,你们两个人又如何办到的。”

    听到赵佗发问,其中一名家臣立即奉上一杯热茶,“大统领有所不知,我们给了那老头三倍的价钱,所以他才同意卖出府宅。”

    赵佗听了也是点头,只觉得那老头爱财,当日不卖给他,只是为了等些时候涨了价钱再卖而已。

    所以赏了两个家臣,便没有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殊不知价钱那是一分都没有涨,完全是两个家臣强逼老者卖田地的。

    而此刻的辛老,心中很是愤怒,当即向着咸阳西门的府上走了过来,这府上并不是别人的府邸,正是秦将杨端和的宅子。

    说来这位老者并不是来找杨端和的,而是来找另外一个人的,那自然是辛追。

    这个事情还要稍微分析一下,这辛老为何叫做辛老,无非是辛胜的部下,辛胜何人,乃是秦将,曾随王翦大破燕军。

    辛胜和杨端和乃是好友,自从辛胜去世以后,便把自己的女儿辛追过继给了杨端和,因此辛追一直居住于杨端和的府上。

    杨端和因为与辛胜是挚友,对待辛追犹如自己的亲生女儿一般,很是爱戴,一切事情几乎都随着辛追去做。

    厢房之中,辛追身穿细衣坐在床榻之上绣着牡丹,样貌并非平常女子所能媲美的,有首诗中描述大致如此,指如削葱尖,口若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听到外面辛老求见,也是立即放下手中的绣活,立即出去迎接,辛追对待辛老也是尤其尊敬。

    “辛老,你如何来这里了?”辛追担忧的说道,同时为辛老沏茶。

    辛老面带愁容,“小姐,你不知道,今日我在西城郊外看着族地,没想到被一伙赵佗的家臣前来购置府宅。”

    “二话不说,强令老奴手印地契,夺取了几十亩田地,我心中愤懑,特来告知小姐,请求小姐帮忙。”辛老缓缓的说道。

    “赵佗何许人也,竟然敢动我辛家祖宅,待到杨伯父下殿之后,我自会禀告,辛老今日就不用回去了,暂且住在这里吧。”辛追有些愤懑的说道。

    “可是那片族地如何是好?”辛老有些无奈的说道。

    辛追脸色有些阴沉,“辛老不用担心,这件事情想必王上会给出一个好的结果。”

    两人商议几句,辛老便叹气走了出去,辛追坐在厢房之中,越想越气,怎么说他们辛家为王上立过大功,平定六国。

    这赵佗又是何许人也,实在是欺人太甚,就算再厉害,如何比得上灭燕攻赵之功,此时的辛追一直住在杨府中,对百越之事稍微有点了解,但只知道带兵之人是陆言,根本不知道赵佗,因此便没有把赵佗放在眼中。

第127章 杨端和殿上哭诉

    赵佗由于购置了心仪的府宅,特地在旧府设宴,邀请陆言等人,还有诸多的副将,对于辛追的事情自然是一无所知。

    陆言受邀也不推辞,和自己的兄长当日便来到赵佗的府中,听说其在西城购置了府宅建造地,皆是为他贺喜,独不知隔墙却有人恼怒。

    询问起是何处府宅,赵佗心中也不明白,只是支支吾吾,说是老人家年纪已过六旬,所以想卖田存钱以便养老。

    此时西门不远处辛追所在的府门外,一名身穿官服,头戴玉冠的老者从外面走了进来,样子也是六十多岁,眉眼之间尽是褶皱。

    他便是辛追的继父杨端和,曾和辛胜一起灭六国,也算是老战友了,平时尤为疼爱辛追,只是为了去世的时候给那边的辛胜一个完美的交代。

    辛追看到外面的杨端和,也是立即从厢房之中走了出来,“伯父,你要替我做主啊。”言语间颇有些憔悴,使得杨端和有些疑惑。

    当即搀起辛追,“辛儿,发生什么事情,与伯父进屋说话。”杨端和倒是很是和气,见到辛追如此,杨端和也是立即沏茶,让辛追稍微缓和一下情绪。

    而辛老就在府中,随时听候辛追差遣,杨端和也是有些疲倦的坐在首位上,“辛儿,有什么事情在这说吧,没有旁人。”

    “伯父,我家西城外的族地被人强行霸占了。”辛追有些委屈的说道,杨端和听后只是眉头微皱,想想这是天子脚下,何人竟然如此大胆。

    “辛儿莫急,你且详细说来。”杨端和安慰着说道,如此着实也算是辛家的大事,家中族地岂容他人在上建造亭台楼阁。

    “伯父,其中原委让辛老与你说吧,我且去把辛老找来。”辛追说着便走出客厅,杨端和稍微抿了一口温茶,暂作等待。

    不到片刻,辛追和辛老同时进来,“老朽拜见杨将军。”辛老见到杨端和当即向前跪拜,杨端和连忙挥手,辛追才将辛老搀扶起来。

    “辛老,平时都是你看守族地,其中原委你来说与我听听。”杨端和认真的问道。

    辛老略作思考,“老朽平日在族地之中来回巡守,那一日,有一位大人来到族地,见到族地风景甚是怡人,便要老朽将族地卖与他,我没有同意,哪知道第二日,他们的家臣前来强行让我卖出手中的族地,逼我按押地契。”

    “你可知道那大人是谁?”杨端和紧接着问道。

    “伯父,那人名叫赵佗。”辛追当即回答道。

    杨端和眉头微皱,想必这赵佗应该就是南征百越的赵佗了,他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统领,竟然敢抢占先代将军之族地,真是岂有此理。

    “辛儿勿忧,明日我便在朝堂之上诉说此事,量他一个统领有何可怕。”杨端和很有底气的说道。

    听到杨端和这般答应自己的家事,辛追心中也是稍显顺畅,“一切全凭伯父做主。”

    赵佗身为统领是不上朝的,所以杨端和只要在王上面前诉说,若是没有人出来辩解,恐怕这赵佗也是要被处罚的。

    次日清晨,赵佗穿了一身常服向着西门外走去,主要是为了丈量一下田地,恰好杨端和也从府上出来,见到赵佗如此高兴,心中不免来气,抢了别人的土地还要这般炫耀,当真是有些不知羞耻。

    朝堂之中,陆言也是穿了一身官服前来上殿,虽然身为侯爷,但是所穿官服依旧是国尉服饰,自秦朝起很少有侯伯爵位了,虽有侯爷头衔,但是所行之事皆是三公礼节。

    嬴政有些慵懒的坐在宝座之上,看着眼前的诸位爱卿,心中也是没有什么要说的,随即对着旁边的赵高摆了摆手。

    如今的赵高在嬴政的身边那真是如鱼得水,虽然只是掌印侍臣,但是其权利绝对是后宫之中最大。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赵高声音洪亮的喊道。

    正在这时,杨端和从队列中走了出来,“启禀王上,老臣有奏书。”嬴政当即示意赵高将诏书拿了过来。

    嬴政不看诏书还好,看过之后脸色颇显阴沉,“杨将军,其中原委可是真的?”

    “启禀王上,那赵佗贵为统领,我本与他隔不过数墙,谁知他不安好心,竟然派家臣抢夺辛将军家中族地,辛家止有一女,如此被人欺负,只得在老臣面前求我说明此事与王上,以慰辛将军在天之灵。”杨端和啜泣的说道。

    “真是岂有此理,不要以为这赵佗攻占百越有功我就不敢责罚他!”嬴政说着便将诏书甩在一边。

    陆言本来以为是什么小事,听到是赵佗占据辛家土地,心中也是自顾疑虑,当日他赵佗还请自己宴饮,为何不说明此事,想必定有蹊跷。

    “启禀王上,赵佗当日请我宴饮,并未谈及此事,想必另有隐情,还是查明较好,以免出了差错。”陆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