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秦汉纵横家-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教的不好,但是懂得多。

    安排好诸事之后,唯有英布跟着陆言前往临淄封地。

第186章 平南侯路行淮阴

    张苍留在东郡并未实行任何措施,完全是依照陆言所留下的安排,唯一变化的就是陆言所住县府让给了张苍而已,除此之外,张苍的任务便是笔录东郡所行诸事,然后夏末返回朝堂,若是王上觉得可行,便下诏全国,统一行新法。

    至于陆言心中纵使不忿,也只能乘着马车向着临淄赶去,身边除了英布一个马夫并没有带任何的侍官。

    陆言也知道乃是嬴政试探自己,早晚会被召回朝中,所以就目前来看,在没有被李斯抓到把柄之前还是低调点好。

    临淄与东郡之间要经淮阴,不禁又让陆言想起了当年赠书的韩信,也不知道现在生活的如何了,反正回临淄也不差一天两天的,去看看也无妨。

    “兄长,驱车先往淮阴县,我想见一位故人。”陆言心中想着,便拉开布帘说道。

    英布当即点头,“侯爷,你如何会有故人在淮阴,难道是侯爷没有发迹的时候所结交之人?”言语中多少有些好奇。

    “这倒不是,当初我还只是一个少傅,见那少年孤独,便赠了一些盘缠和兵书与他,只希望他好好学习。”陆言回忆道。

    “前面是东郡地界,不出两日便可到淮阴县,侯爷莫要着急。”英布握着马缰,努力向前驱使着马匹。

    而此刻的淮阴县中,韩母侧卧在床榻之上,脸色蜡黄,倒不是没有钱财吃饭,而是吃不下去饭食,身体也是逐渐消瘦,日渐没了容光。

    韩信亦是每天跪在榻前,心中难免有些忧伤,韩母为了不让韩信如此,每日尽量多吃一点饭菜,尽管腹中难受,但是仍旧强忍着痛楚。

    隔日,韩信正在韩母旁边读着兵法,韩母脸色陡然变得很是难堪,双手捂着腹部,脸上不断有虚汗渗出,侧身不小心却将茶盏打落。

    韩信见状立即丢下兵书,将火炉移到韩母的旁边,“重言,我心中无憾,只觉腹中疼痛难忍。”

    韩母说话间便抓住韩信的双手,尽管已经攥出红印,韩信只是在旁边啜泣,“娘,不会有事的,再忍一会,我去端热水来。”

    “不必了,我知命不久矣,我死之后,守孝期满,你就去寻陆公子,我听闻他南征百越归来,已经封为平南侯,家中尚有衣食,若是不够,你便出去砍柴钓鱼,暂时谋生,三年期满便离开淮阴,求陆公子帮助,谋得一官半职,为韩氏传宗接代。”韩母说话间只是喘着粗气,很是难受。

    “娘,你休息会儿吧,孩儿都知道了,我这就去取药来。”韩信有些哽咽的说道,慌忙为韩母铺好床被,向着厨房内走去。

    当日深夜,村中犬吠鸡鸣,直至丑时,方才停歇,韩信躺在内室之中,一夜辗转反侧,总觉有事发生。

    次日清晨,韩信来到韩母的室内,发现自己的母亲已经没有了气息,当即伏在母亲身上大哭,正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晚些时候,韩信取出所有的家当,根据风水选择一块空地,请求乡里择日下葬,而这时陆言也从东郡赶到淮阴城内。

    虽然是小县城,陆言也不好方面坐马车进城,只得将马车寄在城外客栈,徒步进城,英布则是护在陆言左右,保他周全。

    “侯爷,这些人为何都向着那巷子之中赶去啊?”英布有些疑惑的问道。

    陆言熟读诗书礼仪,自然知道这乃是丧事流程,不过看这个地点,似乎就是以前韩信的老家,不免让陆言有些皱眉。

    “兄长,你且随我来。”陆言很是轻声的说道,同时向着巷子中走去,英布本来好奇,见到陆言向其中走去,自然跟在其后。

    韩信此刻正跪在客厅之中,为韩母守灵,如今家中丧事由周围乡里帮助,韩信只需要在柩前守灵即可。

    越是向着巷子深处走近,英布越觉得蹊跷,而且远处的白帆已经搭建起来,乡众民众都从前方的破院子之中来回进出。

    “侯爷,这明明是办白事的人家,尽是污秽之地,我们还是赶紧离开吧。”英布有些鄙夷的说道。

    陆言并没有听到英布在说什么,只是有些失落的看着院中,“想必是韩母去世了,你我既然来了,就进去帮帮忙吧,对了,你去把本县县令请来。”

    “侯爷,这个不太好吧?”英布有些踌躇的说道。

    “我身为平南侯,难道不能让一个县令亲来祭祀死者吗?”陆言有些皱眉的说道。

    英布有些无奈的挠挠头,“这个当然可以,我这就去请,侯爷自己要小心啊。”话罢当即向着县府跑去。

    陆言站在门首,只用头巾将长发束起来,同时尽量使自己的打扮符合实际,众人看陆言的相貌不凡,也不敢上前询问,只是在一旁嘀咕。

    “重言,兄长来迟了。”陆言很是悲伤的喊道,韩信转身有些茫然的看向陆言,瞬间变为激动。

    公元前二百一十五年春初,陆言十九岁,韩信十六岁,据当初见面已经过去数年,韩信的个头稍微长高,陆言亦是英姿飒爽。

    “子玉兄长?”韩信有些不敢相信的说道。

    陆言当即走到灵柩前,对着韩母拜了三拜,这才和韩信在里屋叙话,原来韩母前些时候便得病,每日进食逐渐缩小,整整坚持了半年时间。

    “重言今后可有打算?”陆言有些担忧的问道,同时看着韩信腰间的玉佩,正是自己当年所赐,没想到至今还戴在腰间。

    “守孝礼法,三年期满,再做打算,只是子玉兄长为何来到此处。”韩信淡然的说道。

    陆言表情有些无奈,“我本在东郡,王上下令让我回封地,我心中挂念贤弟,所以绕道而来,没想到还是晚了一步。”言语中很是悲切。

    “重言之母自然犹如子玉之母,这些时日我便留在淮阴,办妥诸事再行离开,贤弟守灵也累了,先去休息吧,剩下的我来就行。”陆言颇为担忧的说道。

    不待韩信说话,陆言已经箍上白布,跪在了灵前,“子玉兄长,这。”韩信有些茫然的看着陆言。

    “行了,你先休息去吧。”陆言很是淡然的说道。

    韩信当即对着陆言叩首,有些疲倦的向着侧室走去,由于守灵一天,韩信靠在墙边的浦席上片刻便熟睡。

第187章 别重言又至下相

    英布的办事效率极快,听说是陆言来请,那县令岂敢耽搁,当即换了一身常服便向着韩信家中赶去,丝毫不敢怠慢。

    这个事情让县令也是有些迷茫,不过是一百姓丧母而已,平南侯如此未免有些过了,但是官衔比县令他,就是心中不服暂时也要憋着。

    就目前来看,陆言唯一能帮助韩信的也只有这些了,反正又不是什么有关乎身家性命的大事,完全是在自己的职责之内。

    韩信家中由于县令的到来,也使得乡里吃惊不已,那些豪绅本来不把韩信这小子当回事,奈何县令亲来,他们也不得不换身衣服前往韩母灵前叩首拜谒。

    只是一天的时间,韩家的院中便是宾客行人络绎不绝,如此阵势,韩母泉下有知,心中定然欣慰。

    次日午时,有三老住持殡仪,将韩母葬于稍显空旷的地带,众人亦是不解,无非农民百姓,葬陵何须如此宽阔,唯有韩信沉默不语。

    陆言帮助韩信处理好所有的事务,这才略显宽慰,英布本不愿帮助韩信,只听从陆言安排,奈何韩信仅有十六,为人恭谨,也使得英布感动,遂指挥殡仪丧事,两天的时间,事情办的还算圆满。

    虽是初春时节,天气仍显寒冷,事后韩信家中所有丧祭礼仪全部撤去,陆言手握温茶,坐在里屋,韩信垂首坐在对面,脸色看上去有些轻松。

    “重言,你是留在此处,还是随我前往临淄。”陆言稍微低声的说道。

    韩信脸色踌躇,内心自然想跟着陆言前往临淄,但是祖宗之法如何能改,不守孝便离开,纵有所成,亦是会被乡亲们唾弃。

    “兄长好意,重言心领了,我还是留在此处吧。”韩信有些无奈的说道。

    听到此话,陆言很是欣慰,“重言知孝,自然是好事,你便留在此处吧,若是有事便可独自来临淄找我,其中官职我会尽量安排妥当。”

    此刻陆言的心性倒是发生了不少的变化,以前或许把韩信当作棋子,亦或是一名手下,可现在觉得,重言仅仅是自己的贤弟而已。

    旁边的英布得知陆言心意,当即从袖中取出部分盘缠放于韩信面前,“重言,我走之后,莫要荒废了学习,还有兵法固然重要,权谋也可略微参透。”

    韩信听后当即对着陆言叩拜,“兄长放心,重言谨记,还望兄长一路保重。”

    “我奉王上之命需回临淄,这些盘缠也够你用些时日,那县令我也安排让其多多照顾与你,还有莫要做歹事,我也就放心了。”陆言说罢当即起身。

    韩信则是将陆言送往淮阴城外,这才作别,英布备好马车,陆言也不多做停留,径直向着临淄赶去,以待王上诏命。

    如今陆夫人还在咸阳,陆言自然也不敢轻举妄动,嬴政如此做,并非威胁陆言,而是希望陆言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万一有变,嬴政也不介意杀其母囚其兄。

    离开淮阴,半日便行到下相,由于沿江而行,风景甚是优美,“侯爷,前面便是下相城外,不如停下休息一晚,明日在赶路吧。”英布望着前面说道。

    陆言掀开布帐,看到前方炊烟袅袅,看样子确实是大户人家,想到赶路已有多个时辰,过去休息一晚也无妨。

    “且去前方寻个住处吧,这城外又无人家,倒是远处有个大户,你我且去看看如何?”陆言稍显疲倦的说道。

    英布当即驱车前往,而此刻那户人家之中并无任何的声响,唯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在院中舞剑,旁边有一中年人认真观察并指出剑术不对的地方。

    少年雄姿英发,眉目凌厉传神,衣冠楚楚,头发高束,显然是楚国将风装扮,一身蓝衣随剑气摆动,飘洒自如。

    旁边的中年人面色隐忍,胡须三指,见到少年舞剑停下,立即上前递上布帛,“羽儿剑术越发娴熟了。”

    那少年当即收起利剑,接过布帛,稍微拭去汗水,“全仗叔父教导之功,籍才有今日之成就。”

    两人说话间,英布已经将马车拴好,向着院中走进,由于府门没有关闭,英布也就没有叩门,直接走了进去,至于陆言则在外面守候。

    少年见到英布鲁莽,当即走向前去,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大笑,“这位壮士为何来我府上,可有要事?”语气很是豪放。

    后面的中年人脸色有些那堪,慌忙将少年拉到身后,“在下项梁,侄儿项籍无理,还请壮士见谅。”

    英布有些茫然的站在两人面前,不知作答,“我家侯爷在外,想在此借宿一晚,不知道两位可否介意?”

    “他若是来住宿,就让他自己来,何必让他人来禀告。”项籍不顾叔父脸色,直言不讳的说道。

    陆言刚走到府门内,便听到如此话语,不觉眉头微皱,只觉得这少年无理,奈何今晚要在此处露宿,不免打扰本家,当即整理衣衫走了过去。

    “这位少年何故如此出言,莫非平时没有学过诗书礼仪?”陆言走近,脸色稍显不悦的说道。

    项籍见状就要上前争辩,当即被项梁拉住,“吾乃楚人项梁,此乃我侄儿项籍,还请官家恕罪。”言语中很是恭敬。

    陆言这才反应过来,搞了半天这二人便是项羽和项梁,不过那又如何,来到此处早就明白了诸多道理,纵使有名气那也是以后的事情,就目前来看,不懂礼仪必须教,不过项梁为人的确谦逊。

    “在下陆言陆子玉,入住此间还希望先生答应,刚才亦是无意冒犯。”见到项梁说话和气,陆言脸色亦是逐渐好转。

    项梁听说是陆子玉,慌忙进去里屋备茶,平南侯的名号可不是谁都知道的,然而项梁却素有耳闻。

    至于项籍心中不喜陆言,只是和英布坐在院外,倒是英布觉得此少年英才绝秀,独自在院中与项籍聊天。

    “小子,你以后想干什么啊?”英布首先说道,平常搭讪必备用语。

    项籍略作思考,当即站起身子,“某所做,势要称霸一方,恢复我祖宗之法,与秦势不两立。”

    英布听后只觉得大惊。

第188章 项籍性傲比输赢

    英布听得项籍如此说,立即回身看向陆言,还好子玉与项梁叙话,并没有听到项籍口中所言,也使得英布稍微松了口气。

    “小小年纪,莫要胡乱夸下海口,以免酿成祸事。”英布有些低声的说道,虽有英才,应当低调才是,如此显露,早晚服败。

    “大叔,莫要小看于我,若是我逐鹿中原,必将封你为王,何故要与那年轻的儒生一起,能有什么作为?”项籍说罢当即看向了里屋的陆言。

    听到项籍如此说,英布当即立起身来,“这些事情和你说了你也不懂,我家侯爷十六岁在咸阳为官,十八岁封为平南侯,敢问你可有这等本事?”

    “如今太平,如何能够封为侯爷,定是秦王无道,宠幸于他,所以虽无大功,却有大赏。”项籍有些不同意的说道。

    “你平日只学兵法一门,我家侯爷权谋术数,舞刀弄枪,相面识人,可谓是包罗万象,想想你一十六岁黄口小儿,如何比得上侯爷。”英布颇为自豪的说道。

    虽然有些夸大,但是这其中的奥妙,陆言只能说都会一点,至于相面,完全是了解历史,稍微提点几句而已。

    项籍年龄本不大,听到英布这般夸奖陆言,心中哪里服气,当即提着三尺长剑向里屋走去,使得项梁和陆言都是有些惊讶。

    英布在其身后,没有项籍反应迅速,有些尴尬的看着陆言,“兄长,这又是什么情况?”陆言眉头微皱的说道。

    “那个我只是说侯爷无所不能,所学之术包罗万象,这小子怕是心中不服,所以前来讨教几句。”英布有些挠头的说道。

    陆言听后略微笑笑,“既然如此,那就试试也无妨,项籍,你且说说要比什么?”

    项梁在旁边连忙阻拦,项籍虽不知朝政,但是项梁却时刻关注着朝中大事,对于平南侯更是钦佩有加,自然不想让项籍造次。

    “羽儿,还不退下,实在是无理取闹!”项梁脸色不善的说道。

    陆言见状当即将项梁拉入内室,“侯爷,难道有什么话说?”见到陆言如此,项梁心中亦是有些不解。

    “我观项籍虽然稍有才学,不过年轻鲁莽,难成大事,今日我便帮先生教育他一番,好让他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陆言低声言语道。

    项梁也觉的有道理,“不是某小看侯爷,若是侯爷败在我家子弟手下,岂不是有损名声?”

    “他若是败了我,有所骄傲我也管不了,也是他该有的傲气。”陆言倒是有些妥协的说道。

    两人商议完毕,即从内室出来,项籍则是有些冷笑的看着陆言,“莫非又在用言语惑乱我叔父,以长者身份压制于我。”

    “吾观圣人不过在于才学、智学、体学三者,子玉虽然不才,以此为根据,如何?”陆言没有搭理项籍,直接开门见山的说出比试项目。

    项籍心中也是自加思量,我与他比这三者,他年龄不过二十,身材修长,如何与我比体学,才学我不如他,体学自然我比他好,说是比三次,实则是比中间智学,当真是狡诈,况且我与叔父学习兵法,未必智学能够输于他。

    就暂且按照他说的办,免得说我不同意此比试方法,落下口舌,也是不快,“好,就按照你所说,先比体学与才学如何?”项籍心中想着便说道

    “好,丈夫不食言也。”陆言当即说道。

    题目由项梁来出,才学自然简单,乃是用小篆写成诗书一篇,可为前人所创,至于体学,则是二人持斧劈树,斧头印记深者为胜。

    剩下的智学则是攻城略地之法,虽有纸上谈兵之嫌,但是就目前来看,也没有其他的方法。

    当夜休息一晚,第二日项梁款待陆言饭毕,便在院中比试,其中裁判便是英布和项梁,两人意见可自行商议,但最终必须一致。

    案牍上的布帛摆好,陆言本就熟读诗书,不管屈子宋玉,还是李白杜甫都可以写上来几首,当然现在最好还是写屈原的最为稳妥。

    至于项籍手中握着墨笔,根本无从下手,从小到大,只是学习写字,并没有背会什么诗集,倒不是项梁不教,而是项籍生性顽劣,不想学罢了。

    两边的效果不到一时片刻便有了结果,陆言面前的布帛写的是满满当当,字迹工整,就是项梁也忍不住称赞,项籍只是在一旁撇嘴。

    然而用斧头砍树这个方面,陆言体学不如项籍,显得稍逊一筹,项籍所砍的树木,虽然不粗,竟然一击而断,纵使陆言也有些瞠目结舌。

    “项籍之勇,当之无愧。”陆言在树旁稍微看了一眼,有些服气的说道。

    “某勇天生,多谢侯爷夸奖。”见到陆言称赞,项籍心中甚喜,毕竟还是小孩子,若是夸他两句,自然开心。

    最后一轮攻城略地之法,就是陆言事先也不知道题目,项梁与英布二人在里屋思索半天,才将题目公布出来。

    “侯爷,羽儿,此题乃是节选孙子兵法,何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项梁很是淡然的说道。

    项籍虽然熟读兵法,但是对于这些兵法只是略微记住一些,而且都说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还有其他的解释吗?

    “用兵者,知根知底,自然百战不殆,何须其他谬论?”项籍当即甩手说道,同时看向了一旁的陆言,以为他也说不出来。

    陆言心中仔细琢磨,还好当初读过兵法,“此自然有其他解释,不知彼而己,胜负参半,不知彼不知己,战则必败。”

    “因而制胜有五,知战与不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心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乃是制胜之道也。”陆言侃侃而谈道。

    项籍听后亦是深思,而项梁亦是抚须点头,“羽儿,侯爷所言,你可都记住了,心中可服气?”

    “侄儿心服口服。”项籍当即对着陆言拜道。

    小子没经历过官场,还能斗得过他们吗?第三场看似是考智谋,无非依旧是是比才学,你记得多自然就能完胜,只是项籍不知其中道理罢了。

第189章 江东弟子尚武学

    项籍听到陆言的论述,心中自然折服,平常项籍只喜欢舞剑,虽然嘴上说学习兵法,然而依旧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自从陆言比试略胜项籍,其表现倒也收敛了许多,项梁心中自然感到欣慰,当晚便邀请陆言入席开宴,俱说江东之事。

    谈到伤心处,项梁表情亦是哀愁,当初秦王灭楚国的时候,楚国的兵力丝毫不弱,奈何先派李信率领二十万,后又派王翦率兵六十万,纵使铜墙铁壁终究还是要被击败,

    其成败根本原因乃是楚国后期失去了尚武的意识,加上怀王、顷襄王两朝由盛而衰,楚国渐渐失去了国力强劲的时代。

    在当时有句话还是非常出名的,那就是横则秦,纵则楚,意思很明显,如果连横的话,胜的是秦国,合纵的话胜的是楚国,可见当初大家对楚国的期望,奈何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不是楚国统一,自然是秦国御于海内。

    “先生何必担忧,如今江东子弟有心怀抱负者不都居于下相吗?”陆言有些安慰的说道。

    “话虽如此,天下平定,国何以复。”项梁有些无奈的说道。

    “莫要说这些子虚乌有,前朝往事之话了,子玉敬先生一杯,明日我便启程回临淄了,望先生保重。”陆言缓缓的说道。

    项梁亦是举杯,“侯爷何不多留几日,下相将要举行武会,江东诸多子弟都会来此比试武艺,推出最强者。”

    “没错,侯爷若是晚些时候离开,项籍便夺得头魁,叫先生观某真本事。”项籍亦是有些兴奋的说道。

    “是啊,侯爷,晚走几日也无妨,布素问江东多才俊,奈何无缘面见,既然来此,多住几日也无妨,反正王上没有安排何时到达临淄。”英布亦是劝道。

    陆言无奈,看他们耍耍也无大碍,“那就多逗留两日吧,项籍可不要让我白白留在这里两日,希望你能夺得首位。”

    “侯爷所言,项籍自然遵命,某不仅要得首位,还要使得江东诸位子弟畏惧服从与我。”言语中透露着稚气的霸王之色。

    如此英才,称为霸王自然不愧,次日午时,项燕带领三人来到江边,距离岸边不远处,摆放着一口巨鼎。

    此鼎乃是周王颁赐与楚侯的诸侯鼎,共有五鼎,分布于楚国各地,铜鼎三足,鼎中尚存雨水,约莫着三四百斤左右的样子。

    不需多时,江东子弟也都陆续赶到,楚人尚武,虽然楚国衰败,尚武风气有所衰落,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