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秦汉纵横家-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鼎乃是周王颁赐与楚侯的诸侯鼎,共有五鼎,分布于楚国各地,铜鼎三足,鼎中尚存雨水,约莫着三四百斤左右的样子。
不需多时,江东子弟也都陆续赶到,楚人尚武,虽然楚国衰败,尚武风气有所衰落,但是至今江东诸地依旧有武会的习俗。
“敢问先生,如何比试?”陆言有些疑惑的问道。
项梁当即指向前面的比武台,“江东诸多子弟便在上面比武,皆用长剑,胜者为尊,日后见面必须礼遇,这便是规则。”
“如此也好,若要为尊者,必须刻苦训练,否则只会被别人比下去。”陆言亦是感叹道,而此时已经有少年子弟登上比武台。
至于项籍则在一旁,根本无心于比武,英布亦是守在项籍的旁边,“小子,别人都上去了,你为何还在这站着?”
“我让他们先比试,最后上去和他们之中最强的比试,省得麻烦。”项籍很是信誓旦旦的说道。
“你若这样他们肯定觉得你胜之不武。”英布心中有些不服气的说道,打败最强的,不代表你最强,只能说明你胜了一人,而非诸位。
项籍并未答话,而是看向比武台,不断有人从台上下来,江东子弟明礼仪,几乎都是点到为止,很少有意外发生。
待到日垂西山之时,台上所剩仅有几人,项籍当即提起长剑,跃上比武台,而台上的三人相视一眼,似乎有了打算。
“此人在台下垂涎已久,见吾等力竭便上来趁机击败我们,我们三人先将其击败,再分胜负如何?”其中一名子弟认真道。
另外两人也觉得此话有理,立即点头,提剑便向着项籍刺来,项籍面露不屑,“尔等学艺不精,怪不得某。”
项籍躲避前面二人长剑,直接向着后面冲了过去,当即一个甩腿,后面的那少年躲避不及,身体倾斜,落到台下。
那二人见状,立即挥剑向后刺去,项籍侧身躲过,用的一身蛮劲,竟然将两名子弟手中长剑砍断。
就在两人惊讶之时,项籍趁机对着他们踢打过去,二人防范不及,皆是落到台下,脸色不善的看着项籍。
“汝投机取巧,赢了吾等,心中亦是不服,你若真有能耐,便将旁边巨鼎举起!”那倒在台下的少年有些愤懑的喊道。
言语不过是刺激项籍,哪知道项籍当真,直接下台站在那少年的面前,“某若举起,汝等可服?”
“汝若举起,心服口服!”
项梁等人见到这边起了争执,和陆言一同赶了过来,两人的言语也是被周围江东子弟听见,亦是围观过来。
“羽儿,莫要逞威风!”项梁当即训斥道。
项籍眼中充满怒气,哪里听得项梁话语,当即将利剑插在地上,挽起衣袖,向着三足鼎走了过去。
那三足鼎虽然经过风吹雨打,但是依旧焕然一新,毕竟是铜铸,并非生铁,经过滋润,更加明亮如新。
项籍围着巨鼎走了两圈,稍微用手轻敲一下铜鼎,就在众人惊讶之余,项籍一手抓住鼎沿,一手抓住鼎足,铜鼎稍微晃动。
项籍脸色涨的通红,手臂青筋冒起,随着一声大喊,那百年不动的巨鼎竟然被项籍举了起来。
虽然有些吃力,但是当真力大,这铜鼎三四百斤,常人何能举起,更何况乃是十七岁的少年。
项籍握着铜鼎,向那少年走了过去,“某问你,服不服!”声音很是浑厚,那少年根本不敢答话,翻身便跑的无影无踪。
其余少年见状亦是躲在家长身后,看着众人惊讶的目光,项籍随即将铜鼎放回原处,气息并没有多少紊乱。
“先生之侄,天下无双。”陆言虽然听过霸王举鼎的故事,但是如今亲眼所见,当真是感慨不已。
项梁刚才生气的目光也是随之消失,而更多的乃是赞赏之色。
第190章 回临淄陈平来访
当日项籍举鼎,使得诸多江东子弟坦然信服,此威望更是名传江东,谈起举鼎之事,吴中子弟皆是面带敬仰之色。
陆言见到此举,心中更是佩服,自此项籍的名讳,在江东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自嬴政下诏之后,陆言将近用了半个多月的行程,仍旧没有到达临淄,因此陆言也不敢再耽搁太多的时间。
就现在这个状况来看,如果还不秉公守法的话,自己在咸阳的老母亲可就有生命之危了,毕竟帝皇之心,难以揣摩。
临淄封地千户,陆氏承蒙陆言庇护,全部迁到封地之中,虽是千户,陆言回去之后,整个临淄都唯陆言马首是瞻。
辞别项梁等人,只是半日的时间,便从下相赶到临淄城中,如今已经是多次回到故乡,陆言心中不免有些感慨。
陆言安排好诸事,便在临淄城郊外购置下一座府邸,整天研究一些策论书法,而东郡张苍也偶有寄来书信。
新法全部笔录完毕呈给了秦王,王上看后朕心甚悦,月余之后便准备在三十六郡全部执行,以绝百姓水火之苦。
陆言每日并无要紧之事,而英布不用谋生,只是帮助临淄百姓耕地,亦或是送一些粮种,使得英布的名声在周边人尽皆知。
闲言少叙,临淄城外的一个茶馆之中,坐着一名二十多岁的年轻男子正在饮茶,相貌颇为端正,不过却有着一丝的地痞特性,俗话说就是流氓气息。
看到英布从城外送粮种回来,立即走上前去,英布看到眼前男子有几分流氓气息,以为是败家子,也就不屑于与他答话。
“我说这位老兄,在下都已经等候多时了,你就这副态度对我吗?难不成你们家侯爷就让你这般礼贤下士的吗?”那男子抱臂摸着下巴说道。
英布心中自然疑惑,这小子竟然知道自己跟在侯爷门下,“你说吧,有什么事情吗?先自报一下家门姓名。”
“我只报与侯爷听,别人我懒得与他说道。”那男子略显嚣张的说道。
“你这小子当真是有点意思,想见侯爷是吧,那就跟着我走吧。”英布知道这人油嘴滑舌,也不和他繁琐,当即带回临淄侯爷府中。
此时初春,陆言正在院中饮茶,自从郡守以及各县县令来访之后,也使得之后陆言的院内清净了许多,唯有几株花草摆在其中。
英布脸色有些不爽的从门外进来,而那男子只是跟在英布的身后,陆言在院内见到如此情形,不觉有些惊讶。
“兄长,你不是送粮种去了吗?后面那位是?”陆言眉头微皱的问道。
不待英布说话,那男子直接走向前来,“在下东郡阳武人陈平是也,特来拜见侯爷,还望侯爷恕罪。”
陆言听后只是点头,看这一身流氓气质,应该就是曲逆侯陈平了,此人少时喜读书,有大志,其计谋后世与张良齐等,简称良平之计安天下,和刘邦有几分相似。
不过这人最擅长的都是离间计,此法乃是他的招牌计谋,按照道理说这人此时应该尚处于四处游学的状态,等到天下大乱跟随魏咎任职啊,怎么无缘无故出现在了临淄。
不过既然来了,好生招待才是,“兄长,还请备茶,来者即是客,莫要怠慢才是。”陆言慌忙起身说道。
英布只是挠头,虽然说来者是客,但是这人混在集市上就是流氓,何必如此善待,因此英布只是立在门首迟迟不动。
“我说老兄,只是备茶而已,何必如此怠慢,不能因为看似流氓地痞就这般待我啊。”陈平有些嘟囔着说道。
“两位稍等,布这就去。”英布看他一脸委屈的模样,只得去备茶水。
陆言当即邀请其在院中坐下,旁边的温茶可以暂用,“不知先生为何会来我这种地方,难不成有什么事情?”
“我少时居住在东郡,其中乡民苦不堪言,唯有部分能够吃饱饭,穿暖衣,去年东郡新法,使得情况大为改善,平知是侯爷新法,故来拜访侯爷。”陈平很是认真的说道。
“原来如此,可是先生家中缺衣少食,本为东郡人,出现如此情况,子玉应当担责才是。”陆言有些疑惑的说道。
陈平连忙摆手,“侯爷误会了,平少时喜欢黄老之学,权谋术数,家中兄长见我有几分才华,便让我出门求学,游历数年,自认为腹中有些许才华,特来拜在侯爷门下,只希望侯爷重用。”
“既然腹中有才学,应当前往咸阳求学,为何来我处矣,莫不然我写封书信交于王上,为先生取得一官半职如何?”陆言抿口茶道。
陈平脸色飘忽不定,心中想要接受这等恩惠自然不差,然而咸阳城中有几人如侯爷这般礼贤下士,若是不跟在侯爷身边学习,纵使腹中有些才华,如何斗得过李斯那帮人。
而起李斯和侯爷素来有嫌隙,这些众人几乎都了解,我若因为侯爷送入咸阳求官,定会受到李斯打压,现如今侯爷虽然暂时留在临淄,我观他并非是池中物,早晚成大事,不如辞了这门请求,追随其左右便可。
陈平心中想着,也是敲定了注意,“平才疏学浅,为官做不了大事,不如跟在侯爷身边,鞍前马后也是心甘情愿。”
两句话说的陆言有些皱眉,这小子从东郡跑来并不为别的,莫不是因太平盛世想靠我养着吃饭。
陆言并不像战国四君子那般,家中养着食客万千,不管有没有才华,反正也落得一个礼贤下士的名声。
若是今日收留了这陈平,到时候来个王平、李平怎么办,还是给他些盘缠,让他四处留学才是,也间接告诉天下,陆言不养食客。
就在陆言思索之间,英布也从门外端着茶水进来,听到陈平要跟着侯爷,心中自然不悦,慌忙将茶放下,亦是坐在了两人旁边。
“老兄,你又有什么事情吗?”陈平有些尴尬的问道,此时正和侯爷商量着正事,这英布坐下算个什么情况。
“莫要叫我老兄,我叫英布,以后叫我侍卫长就行,我刚才听闻你要跟着我家侯爷,但是我家侯爷不养闲士,敢问你有何能耐?”英布有些不屑的问道。
第191章 涉间回朝述边防
陈平听到英布所说,刚要反驳,但反观陆言并没有阻止英布的意思,怕是侯爷也想我显露才华,不如在此展示一番也无妨。
“侍卫长护侯爷周全,不过乃力也,我护侯爷周全,乃智也,如今侯爷有英布侍卫长,无非现下安全,若是有平在,可保侯爷一世周全。”陈平略微得意的说道。
英布虽然不聪明,但也不傻,见到陈平如此说,心中自然不爽,这分明是在说自己只是一莽汉而已,正要发作,哪知道陆言竟在一旁笑了起来。
“兄长莫要着急,我只觉得他说话有意思,不知先生如何看待朝中之局势,可否分析一下?”陆言为其斟满一杯新茶问道。
陈平有些恭敬的接过新茶,“多谢侯爷赏识,如今朝中看似只有两派,武将文官,在陈平看来,赵掌印这些宦官才是朝中的蛀虫。”
听到陈平如此说,陆言只是略微皱眉,不过并没有打断,只是示意他继续分析下去,而英布则是摆弄着茶杯,并不知其意何在。
“朝中文官以相国李斯为首,纵使侯爷有天大的本事,如今始皇在位,就算找出李斯再大的差错,王上都不会过重的责罚,老臣终究是老臣,都是统一四海的肱骨,宁愿其告老还乡,也不愿杀这些肱骨。”
“如果陈平所猜不错的话,侯爷落到如此地步亦是李斯从中做了手脚,就算东郡新法有大功,毕竟不在朝中,如何比得上闲言碎语,王上听信李斯谗言,便将侯爷拘束在此地,以观后效。”
“反观赵高,如今侯爷落难,他却并无过问,其中心思很难琢磨,身为官宦无子无嗣,此生不为己,谁人能信,还望侯爷不可过分结交,以至于玩火自焚。”陈平很是有条理的分析道,陆言也是觉得有理。
“那先生以为现在应当如何?”陆言听得起兴,便当即开口问道。
“平不在朝堂,自然不知,但是侯爷多结交武将,将自己身份化为武将一列,文官就算口腹蜜剑,只对后代君臣有影响,王上自幼熟读兵法,深知武将之重要性,自然不会随意自毁门户,可见侯爷心思缜密。”
当日和陈平谈论朝中局势,竟然滔滔不绝讲了一个时辰,英布在旁边听得迷迷糊糊,倒是陆言精神饱满。
“先生之言,子玉受教了。”陆言当即躬身行礼,表示尊敬。
“侯爷无须多礼,如今这段时间好生在临淄修养就好,朝中或有未决之事,自然会想到侯爷,如今以侯爷之身份,唯有谋反之罪,或可绊倒侯爷。”陈平故意压低声音说道,陆言虽然知道此话无理,但是也没有多加责罚,毕竟确实是这个道理。
看到有些昏睡的英布,陆言有些无奈的用手拍了拍肩膀,英布有些惊慌,当即端正身姿,“侯爷有什么重要事情安排吗?”
“以后兄长必须以先生之礼对待陈平,不得怠慢,莫要因为先生如此模样,便有所疏忽。”陆言对着英布叮嘱道。
“侯爷莫要担心,刚才我观他言行,确实有些真才实学,布以后尊敬便是了。”英布稍微有些惭愧的说道。
陈平性格大大咧咧,自然和英布相处的来,也算是在临淄安顿了下来,为周边乡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公元前二百一十五年夏,涉间奉蒙恬吩咐,从边疆赶了回来,原来由于陆言所实行的一系列措施,使得长城建造有所怠慢,特来回咸阳禀告。
当然蒙恬的意思不是新法差,而是希望秦王增兵攻打匈奴,长城修的慢没有关系,只要匈奴骑兵远离边疆,晚几年修好自然不是问题。
自秦汉之乱过后,匈奴始终是潜在的隐患,加上其后汉朝和亲,使得匈奴气焰嚣张,虽然距离西晋还有百年,但是因为汉朝的和亲,也是五胡乱华的一个缘由。
闲言少叙,嬴政听闻涉间从边防处回来,亦是出殿迎接,当时嬴政修缮长城的时候,派出三名大将,其中主将蒙恬,两位两名副将便是苏角和涉间,素有兵法才学。
咸阳宫殿之中,涉间备说匈奴之事,李斯等人在队列中不敢答话,而武将之列自从陆言不再,大家都很团结,一直保持沉默。
原来匈奴长居草原之上,趁秋收时节,前来中原掠去财物,燕赵等国早就筑起长城,而秦皇此次不过是将所有的长城连在一起。
匈奴善于骑射,每次匆匆来中原,秦皇还没有下令出兵,那群匈奴早就掠得诸多财物而去,每次秦军到时,早就一片狼藉。
于是李斯献策将所有的长城连在一起,先令蒙恬派兵把守,在攻打匈奴的同时,然后修缮长城,此乃一举两得也。
然而进度本来是和朝中安排一致,听闻扶苏新法使得民夫有所减少,所以修建慢了下来,蒙恬素问扶苏忠厚,自然不敢写谏书参骂扶苏,只得派将回咸阳,说明其中原委。
朝中听闻涉间所述,无人出列应答,嬴政俯视下列,竟无一人说出对策,只是皱眉,却又不好发火。
张苍已从东郡归来,听闻此事,联想到府中所造弓弩,其虽不如韩国所造之弩强劲,但是携带方面,不需要用车推动,如此之弩,对付匈奴简直就是物尽其用。
不过直接在朝中说出是工匠所为的话,陆言自然不会被嬴政召回,必须将这功劳推到陆言的身上,方才使得陆言离开封地,召回咸阳。
“启禀王上,此事重大,一时半会实难决策,不如明日上朝吾等定会给出化解之法。”张苍突然出列说道。
李斯见状只是皱眉,身为法家,崇尚黄老之学也就算了,这个时候又出头,明日若是没有办法,这个事情谁担待的起。
殿上的嬴政亦是觉得有理,对付匈奴小国,一天的时间足矣,“既然张御史如此说,那就明天在朝商议对策。”
当日下朝之后,内史滕等人随着陆敬全部赶到张府之中,张苍在朝上说只需要一日的时间,说不定早就有了谋划,所以前来打探消息。
第192章 试弩箭起意陆言
涉间久居边疆,心中尚不知如何防范匈奴,今日张苍却在朝堂之上夸下海口,说是一日的时间便有对策,虽然不服亦是好奇。
张苍回到府上没有多久,诸多武将陆续赶来,涉间也在其中之列,张苍见到涉间脸上表现的很是恭敬,略显惊讶。
在咸阳之中,何人不知边疆生活艰苦,秦将在那生活,多少都会使得别人敬仰,涉间皮肤古铜色,脸上尽是风沙所吹的印记。
张府客厅内,除了内史滕外,排在第二位的便是涉间,另外王离、章邯等依次而坐,至于陆敬应该说这就是他的本家。
自从和十公主成婚之后,并未另建造府宅,而是将张府部分院落用墙隔开,自成一户,反正和陆夫人的相比差不多吧。
反正陆家人过来之后,张府便被分成三处府宅,但是正门只有一个,当初张苍已经答应陆言,陆敬婚后所需皆有张苍提供,所以现在心中纵使不舍,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几位将领相互叙礼,最终全部看向了主座上的张苍,“张御史,今日早朝上,御史说只需要一日的时间便可寻出对策,想必心中早就有了打算,还请说来听听吧。”涉间首先开口询问道。
“诸位稍等,一会儿便可知晓是否可行。”张苍略作神秘的说道。
涉间眉头微皱,“你可不要耍我们啊,否则我们便告知王上,说你欺君罔上,况且讨伐匈奴乃是大事,如此轻易用事,总归不好。”
正在几人说话间,外面的侍官突然走了过来,手中所拿之物正是陆言前些时候设计的古代弩,虽然算不上小巧方便,但是携带起来绝对没问题。
说起弩箭,还要从三家分晋说起,当时韩国土地最小,韩君便下令召集各方能工巧匠设计兵器,用来防国。
韩国地势在几个强国之间,为何能够存在百年不到,原因之一就是韩国弓弩强劲,但是那个时候的弩虽然强劲,但是需要用车搬运,也称为车弩箭。
对付敏捷的匈奴自然有些欠妥,偌大的草原,匈奴完全可以从其他地方绕过车弩箭,所以秦军宁愿用箭矢,也不用强弩就是这个原因。
涉间首先看到侍官手中的弓弩,当即拿起来把玩,觉得很是蹊跷,“张御史,这不会就是你所说的策略吧?”
“没错,将军可移步试验其精准与力道。”张苍毫不掩饰的说道。
涉间眼中尽是好奇,随即拿着弓箭来到院外的空旷之地,只有百米的距离,涉间按照侍官所说,也没有多少讲究,随意扣动扳机。
四发箭矢同时射出,前面的箭靶被射穿四个圆孔,那四发箭矢愣是紧紧地刺在了砖墙之中,张苍折断箭矢,四个箭头摆在涉间的面前。
原来四个箭头,可以随意使用箭身,自吕不韦为相国以来,秦朝兵器箭矢相当之严格,所有的箭头必须一致,可以随意搭配箭身。
这也是秦国战胜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若是箭矢有损,可以立即拾取其他箭身快速组装,正是这种严谨的制作工艺流程,使得秦国军事力量相当强悍。
“将军觉得此弩箭是否可以抵御匈奴?”张苍有些得意的说道。
“莫说是匈奴,纵使是猛虎野兽,也躲不过这致命一击,当真是兵家至宝,只不过这弩箭是何人所制?”涉间说话间向着身后几人看去,列位都是垂首。
张苍上前接过弩箭,“此弩箭乃是平南侯所制作,只是现被囚禁在临淄封地之中,不得重用而已。”
说了半天,张苍终于扯到了正题,陆敬等人也是默默竖起了大拇指,涉间看着弩箭,由于见不到改造此弩箭的人,不免感到惋惜。
“诸位勿忧,明日我便在王上面前说出此事,张御史这把弩箭就送与我吧。”涉间说话间又从张苍手中拿过弩箭,大步走向府外·。
涉间从中周旋,陆言自然可以回朝,再加上设计弩箭有功,若是驱逐匈奴,更是功不可没,李斯若再进谗言,王上也未必肯听。
“吾等明日便启奏王上,只说这弩箭只有平南侯一人懂其中奥妙,王上听后心中大喜,自然会召回子玉,朝中武将便可挽回气势。”张苍在涉间走后安排诸位将领说道。
次日清晨,涉间竟然直接带着弩箭进殿,尽管宦官阻拦,依旧没有作用,毕竟这个东西它也算不上是凶器,没有利剑那么明显。
李斯身为文臣,自然不敢过问涉间,只当他是武将鲁莽而已,待到诸位大臣上殿,嬴政也是注意到了涉间手中的东西。
“涉副将,你为何带这种玩物上殿而来?”嬴政缓缓的问道,言语中略有些不悦。
涉间慌忙出列叩首,将手中的弩箭递给了赵高,“启禀王上,这便是抵御匈奴的办法,还请王上过目。”
嬴政从赵高手中接过弩箭,倒也没有多大的惊讶之色,“这本不过是弩箭,有何能耐抵御匈奴骑兵。”
“王上有所不知,此弩箭相比于韩国弩箭小巧玲珑,而且一发四箭,威力强大,若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