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秦汉纵横家-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上天要灭秦,不论是智者,还是愚者,谁都明了。现在将军您在内不能直言进谏,在外已成亡国之将,孤自一人支撑着却想维持长久,难道不可悲吗?将军您不如率兵掉转回头,与诸侯联合,订立和约一起攻秦,共分秦地,各自为王,南面称孤,这跟身受刑诛,妻儿被杀相比,哪个上算呢?赵王歇顿首再拜。”

    帐内的章邯看了陈余等人的书信,立即找来司马欣和董翳二人前来商议,两人看了书信,认为可以投降,但是必须先和项羽制定合约。

    章邯惧怕赵高假借兵败之名,杀了自己,便派人前往吴中与项羽制定合约,项羽身在吴中,听闻章邯要来订合约,只是付之一笑。

    立即找来范增商议计策,项府内,两人对坐,项羽直接把书信递给了面前的范增,“亚父,以为此事如何?”

    “现下章邯兵败,故而来定合约,不过是害怕咸阳的赵高,吾楚军为何要和他定立合约,不若派兵继续攻打,最为稳妥。”范增颇为淡然的说道。

    “亚父所言极是,章邯此刻来定合约,定是左右为难,我即刻差遣大将前去棘原攻打。”项羽缓缓的说道。

    项羽听闻范增建议,命令蒲将军日夜不停地率兵渡过三户津,在漳河之南驻扎下来,趁着章邯不注意,再次与秦军交战,击败秦军。

    就在章邯有些惊慌失所之时,项羽又率领全部军兵在乌水攻击秦军,把秦军打得大败,章邯只得让军营后退二十余里。

    经此两战,章邯当真是进退维谷,咸阳之中,赵高因为赵常与赵成被杀,心中怨恨陆言,但是又不敢得罪平南侯,只得泄愤于章邯。

    将章邯的亲戚全部扣留在咸阳,不准出城,章邯听闻此言心中大怒,但是又无他法,就在这时董翳从外面打探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消息。

    那就是项羽的军粮不够了,如此一来反扑谈不上,但是求和绝对同意,因此亲自写书命人交给项羽。

    此时吴中的压力也很大,整天打仗义帝也有些控制不住局面,缺粮毕竟是大事,项羽见到章邯的合约,又想到前些时日大败章邯,想必也无反抗之力,便允许投降。

    于是乎,公元前二百一十七年,章邯于棘原北投降于项羽,秦军投降者共有十几万人,自此黄河两边暂时安稳下来,唯有一个咸阳乃是秦朝最后的据点。

    朝中的赵高听闻章邯投降,心中亦是大怒,命人将其亲属全部斩杀,另外将此消息隐瞒,毕竟胡亥若是知道章邯反了,赵高也就玩完了。

    现在整个天下大势又是一个新局面,除了吴中的义帝,各国又起,其中包括魏国魏豹,齐国田荣,韩王姬,还有燕王韩广等人各路诸侯。

第321章 义帝分封十八王

    章邯投降,项羽受益最大,当真是一将功臣成万骨枯,吴中义帝听闻此事,心下大喜,亲自前往黄河岸迎接项羽等人。

    此时的项羽可谓是名利双收,纵使义帝也要敬他三分,比起武信君,项羽大有超越义帝权利的趋势。

    吴中王宫之中,项羽与诸位将领皆在,义帝坐在首位,面上表现的有些不自在,“项将军有勇有谋,竟用五万将士,损秦军二十万,实乃大功,不知要何封赏?”

    项羽自斟一杯清酒,“启禀陛下,我慕周室,有功者当分封诸侯,放显得妥当,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那是自然,只是朕即位不久,分封诸侯之事尚不熟悉,还请项将军赐教。”义帝有些唯唯诺诺的说道。

    “今反秦者十八路诸侯,陛下应当下诏书,分封十八路诸侯王,至于臣之封号,可后拟定,先封他人即可。”项羽缓缓的说道。

    义帝略微颔首,“那就按照将军所说,朕立即命人起草诏书,分发各地,至于将军王号,将军想好之后再议。”

    项羽听罢心中大喜,当即回府,而义帝则是在宫中拟诏,先行分封十七路,分别是三秦王,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其次便是胶东王田市、西魏王魏豹、九江王英布、燕王藏荼、殷王司马印、衡山王吴苪、辽东王韩广、韩王韩王成、临江王共敖、常山王张耳、河南王申阳,济北王田安、代王赵歇、汉王刘邦。

    有些人虽然已经是国主,但碍于义帝威势,不得不就封,现下十七王皆被分封,唯有项羽没有王号,义帝没有征求项羽的意见,自然不敢加封。

    项羽府中,范增等人皆在其中,“将军,莫要如此骄傲,应当谨言慎行,殊不知树大招风,还需牢记。”旁边的范增劝慰道。

    “亚父所言极是,我闻亚父读书渊博,不知我应当有何称号才好?务必要斟酌得当”项羽有些激动的说道。

    范增故作思量,“启禀将军,尊号各有不同,容老夫细说,在大王亲自选用,自古圣帝明王,有天下必有国号,此乃义帝所用,将军自用不得。”

    “亚父还请说来,何为国号,或许日后便能用到也说不准。”项羽略显神秘的说道。

    范增亦是颔首,“如三皇五帝皆是国号之用,盖为皇帝也,天号也,德配天地,不事干戈,揖逊有天下,将军这般自然称不得。”

    “皇帝之后,有三王,乃是夏商周也,夏王大禹,相继十九王,共计肆佰二十三年,殷王乃帝喾也,相继三十一王,享国六百二十九年,周王姬昌,相继三十六王,国祚八百六十六年,此三王也,克勤克俭,崇尚仁义,厚德好生,专为百姓,治水之劳、祈雨之勤,伐纣济世,皆三王之盛德也,大王以为如何?”

    项羽听罢只是摇头,“王号可称,但略有不足,但不知王之下,又有何号,烦劳亚父细细说来,容我三思。”

    范增颔首,“王之下有五霸,齐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公,此五霸为天下除去残暴,各霸一国,假仁尚义,威武强大,人皆恐惧,大王以为如何?”

    听完范增之言,项羽心中大喜,“王号虽只可用于古,而不合于今,霸号虽合于今,却未尽乎古,若合古今而兼有之,不若称之为霸王,我生于楚,自淮以北为西梦,当以西楚霸王称之。”

    项羽心中计定,便命人通知义帝,分封自己为西楚霸王,义帝自然不敢反对,立即命人拟诏,封项羽为西楚霸王。

    吴中诸事不提,且说刘邦自从项羽伐秦,并未留在会稽,而是带领两万兵马,前往函谷关,准备破了咸阳。

    旁边跟随的只有萧何、郦生等人,但是函谷关也是地势凶险之地,刘邦不善于打仗,因此未敢强攻。

    营帐之中是,三人对坐,气氛有些尴尬,“两位先生,吾应当如何破秦,还请指点?”刘邦有些无奈的说道。

    “将军勿忧,吾听闻赵高在内擅权,自然知道天下大乱,不若写信一封,交于赵高,让其为内应,吾等破咸阳,不失其爵位如何?”郦生缓缓的说道。

    萧何闻言颔首,“此言甚是有理,现下天下唯有咸阳一地为秦所得,好言相劝,受制于礼,必然助吾等破秦。”

    就在三人讨论之时,吴中突然来报,乃是义帝诏书,刘邦自然不敢怠慢,慌忙出去接旨,正是封刘邦为汉王的诏书。

    刘邦听闻自己被封汉王,心中大喜,旁边的郦生见状,颇为皱眉。“汉王如何?应当先思考破秦之法,还请王上莫要沉迷此等徒有之名。”

    刘邦见状,立即收起诏书,“先生所言极是,那就先写书与赵高,看他如何回复,吾等现在此处安营扎寨。”

    咸阳中的赵高心中亦是惶恐,如今义帝分封十八王,明显意味着大秦亡了,而且刘邦的军队就驻扎在关外,随时可能破关而入。

    就在赵高无计可施的时候,恰巧刘邦送信而来,赵高心下大喜,立即叫来自己的女婿,商议此事。

    信中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汉王乃为长者,不喜杀人,只要你赵高从里面打开咸阳城门,我们入了咸阳,自然会保你衣食无忧。”

    阎乐见到信件内容,稍微皱眉,“老丈,我看还是在等一段时间吧,刘邦不过是一小吏尔,何来长者言行,容后再议。”

    赵高遂听从阎乐之言,将此信压在案牍下面,而关外的刘邦,迟迟不见到赵高的回信,心中亦是有些焦躁。

    原来出了吴中之后,粮食只够用两个月的,但是在关外耗得太久,粮食自然不够用,刘邦无奈,只得与郦生等人商量。

    郦生听闻粮食不够,心中颇为惊讶,有些怀疑的看向了萧何,“先生莫要这般看我,粮食已经省下三天,乃是至极。”

    “离此地最近乃是韩国,况且平南侯当日信中所言的张良便是韩国新相,不若用计将张良赚来。”郦生略微神秘的说道。

第322章 借粮智赚张子房

    经郦生这么稍微点拨,刘邦也是瞬间想起张良这个人,加上平南侯推荐,心中愈加重视,遂将赵高的事情抛在一边,独议赚取张良。

    当初张良得到《素书》之后,便在新郑附近隐居苦读,一直等到陈胜吴广起义,诸国并起的时候,才出世佐助君王,也就是现任韩王。

    汉营之中,萧何等人素来不知张良名讳,皆因平南侯一封书信,略知其姓名,郦生的才学可见一二,张良又在其后,自然稍微胜之。

    “尔等前去借粮,如何赚来张良?那韩王若是不肯借粮该当如何?”刘邦颇为无奈的说道。

    郦生稍微起身摆手,“大王不必忧虑,在下定能将张良带来,不过到时候大王应当待之尊敬,莫要这般玩世不恭,如此那张良见到大王乃是长者,定然愿意追随。”

    刘邦听罢亦是点头,“那就按照先生所说,若是将张良带来,我自当以礼待之,寻问大道,显出长者身份。“

    三人计定,便由郦生出使韩国,此时的韩王不过在新郑附近偏安一隅,并无大志,张良在韩国亦无任何施展抱负的机会,不过细想先祖五代相韩,张良自然不敢违背祖宗意志,想要辅佐建立不久的韩政权。

    韩王听闻有汉王使者前来,亲自出城门迎接,倒不是因为汉王此刻多么厉害,而是现在的汉王属于义帝的人,哪是他们可以得罪的。

    郦生一身素服,很是简朴,韩王见状心中便以为汉王乃是德秀之辈,否则部下也不会这么的低调。

    韩王宫室中,张良与郦生对坐,如今张良可是韩国的肱骨,因此每逢大事,张良必然出席,以免失了一国之力礼节。

    “我听闻汉王现在驻扎在函谷关以西,准备进攻咸阳,为何派人来我这里,我与汉王素无交情,莫不是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帮助?”韩王颇为坦然的说道。

    “大王英明,我家主奉义帝之命,准备攻下咸阳,奈何现下粮食紧缺,只希望大王能够借粮与我家主,也聊表义帝封王之心。”郦生缓缓的说道。

    韩王听罢,略微皱眉,“吾国粮食皆有新相管理,诸多事情还是需要询问子房是也,你且说说这借粮与否。”

    旁边的张良见状立即起身,躬身行礼道:“启禀王上,现下义帝乃是天下共主也,应当全力效命才是,因此臣觉得,粮食可以借得。”

    “张爱卿之意亦是朕之所想,既然如此,诸多事情交给张爱卿办理吧。”韩王很是直截了当的说道,毕竟韩王目前最信任的人唯有张良。

    当日殿上诸事商议完毕,郦生因借粮的事情拜访张良,随从自然不敢阻拦,说来韩国本是小国,能有多少粮食,借粮不过借良也。

    张府内,张良早就备好了茶水,郦生所谓何事,张良自然心知肚明,客厅之内,两人对坐,气氛稍显尴尬。

    “相国,不知这粮食派何人押运前往函谷关以西?”郦生颇为好奇的问道。

    “何人倒是不重要,在下只是想知道这汉王乃是何种人物?郦生乃是高阳大儒,竟屈身辅佐此等小吏?”张良当即反问道。

    郦生并未说话,而是直接从袖中掏出平南侯的书信,摆在两人身前的案牍前,“相国请看,此乃平南侯所写,侯爷眼光应该不会差吧。”

    张良见状,不觉有些惊讶,慌忙拿起眼前的帛书,“这当真是平南侯所写,距当初见到子玉已经不知有多长时间了。”

    “此书之中提到三人,你我还有一名小将不知何人也,现如今天下纷乱,相国先祖虽是五代相韩,但今应择明主而佐,为何偏偏辅佐韩王,恕在下直言,今韩王无大志也。”郦生颇为直接的说道。

    “先生所言确实有理,只是那刘邦何许人也,若不如韩王该当如何?”张良有些怀疑的说道。

    郦生当即摆手,“事情自然好办,相国负责监管粮食,我引荐相国与汉王相见,若是相国觉得汉王不是拥天下之人,亦可折回韩国。”

    张良略微颔首,“先生所言有理,这平南侯竟说带一名小将日后佐助汉王,真不知哪家小将,竟被子玉如此看重。”

    “天下大乱,诸多无名之辈皆是豪杰,谁又能知道呢?”郦生颇为感叹的说道。

    两人畅谈多时,方才作别,次日便禀告韩王,由张良先与郦生前往函谷关以西,查探粮食缺失几何,然后速报韩王,尽力而为。

    韩王听罢亦是觉得有理,便先允许张良和郦生回去,而此刻的刘邦由萧何教他礼仪,以免怠慢了张良。

    不过三日的时间,郦生便将张良带来,刘邦穿着整洁,举止得体,坐在营帐之中,很是有长者风范。

    张良由萧何带入帐中,见到案牍前的刘邦,年龄五十左右,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很是惊讶,毕竟此时的张良颇为了解相面之术。

    “使臣张良拜见汉大王。”张良很是恭敬的跪拜道。

    刘邦当即上前扶起张良,“先生能来,乃是本王的服气,日后帐内之事,还请先生多多指教。”

    “大王乃是有德之人,有何不明了之事,皆可询问。”张良颇为激动的说道。

    于是乎,刘邦便将这几天萧何和郦生所教问题,以及自己的见解全部在张良面前说了出来,效果那不是一般的好。

    张良听罢,真以为刘邦是个贤德仁厚的长者,乃是日后的皇帝也,因此便有了不回韩国的心思。

    然而这点不用张良担心,郦生早就把事情安排完毕,原来张良来到之后,郦生便与韩王书信一封。

    大致的意思为:“粮食派人送来就行,另外张良乃是有学识之辈,应当帮助义帝重整天下,若是继续留在韩国却无任何用途,还请大王恩准。”

    韩王看罢郦生的书信,纵使心中有一万个不舍,也不能拒绝,毕竟人家打的旗号是义帝,就靠新郑那百里的地方,根本斗不过义帝,因此只得同意郦生的请求。

第323章 子玉重言往吴中

    张良对刘邦讲演《素书》不提,且说陆言去咸阳见过胡亥之后,对秦朝时局当真是心灰意冷,那么大的人竟然还被赵高玩弄于股掌之中,着实可悲。

    陆言心中已然放弃胡亥,只身来到了淮阴县,此时的淮阴复属于楚国,也就是义帝的地盘,不过义帝与项羽尚在吴中,无暇顾及淮阴县。

    当时淮阴并无战火,地方百姓自从上次得到救济之后,生活尚且过得去,陆言到淮阴并为逗留多久,径直前往韩信的住处。

    绕过前面的巷道,便是韩信的住处,和前些时候相比,似乎青草更加茂盛了,陆言稍微小心的越过门房,向着里屋走去。

    这种景象真的很难猜出里面是否住人,“何人在外面?”就在这时,里面突然有声音传来,略显沧桑。

    “敢问可是重言?”陆子玉有些怀疑的问道,同时打开房门一角,正是韩信在里面收拾着包裹。

    韩信见到陆言前来,心中大为降压,慌忙请到内室备座,只是斟满两杯清水,“兄长为何来此,不应在临淄闲居吗?”

    陆言见状,只是大笑,“你小子倒是知道的挺多,如今天下割据,临淄保一方百姓即可,这般闲时,自然要出来走走。”

    “那兄长准备慕何人,亦或是独称王?”韩信颇为期待的问道。

    “当初徐福为我相面,说我性命不过四十,如今已然二十有七,称王就免了,有幸看到天下太平即可。”陆言略显淡然的说道。

    韩信听罢,面露疑惑,“此等方士所言,兄长何足挂怀,莫不是他说中了兄长的心思,致使得兄长有这般看法?”

    “他乃是鬼谷阴阳一派,竟然知道我还有一位兄长不在此世间,因此我心中甚是惊讶,故而其言不假,况且四十足矣,这些就莫要多说了,重言这般收拾行囊要前往何处去啊?”陆言看着旁边的包裹说道。

    韩信稍微抿口清水,“家道中落,腹中略有学识,今听闻楚霸王以五万精兵败章邯二十万大军,吾心慕之,想要前往投靠,祝他一臂之力,换的天下太平。”

    “此志甚大,兄愿随往之。”陆言亦是满饮清茶而说道。

    旁边的韩信听闻此言,心中大喜,此去吴中,有平南侯引荐,想必定能得到霸王重用,“还请兄长多多照顾,重言日后定当以父事之。”

    “哎,怕的是你身受胯下之辱,那西楚霸王心高气傲,难以受用。”陆言稍微叹息的说道。

    韩信却是异常的自信,“兄长有所不知,那西楚霸王虽然心高气傲,但他身边的范增却是礼贤下士之人,见他即可。”

    陆言听闻韩信如此之说,只是略微颔首,“既然如此,你且收拾东西,我与你共同前往吴中,贤弟可不要嫌弃我啊。”

    “兄长哪里话,且待我片刻,一同前往。”韩信说罢当即起身,继续收拾行囊,趁着午时清凉,两人便向着吴中赶去。

    然而此时的项羽自从败了章邯之后,一直留在吴中,此乃范增之计也,首先是为了防止章邯叛变,反复行事,其次,这场战役刚刚得胜,众多豪杰定会因为项羽的名号,前来拜会,省的亲访贤才。

    在此之前,陈平和英布已经来到项羽帐下,另外季布、龙且、钟离昧、雍齿、项伯等人亦是在此前后追随项羽,这班人马也算齐全。

    经过十多日的时间,陆言与韩信便从淮阴赶到吴中义帝所在,两人准备先行拜见义帝,说来这义帝当真是惧怕项羽,这般事情还要报与项羽。

    而项羽听闻平南侯亲来吴中,不待陆言见到义帝,就命人将陆言与韩信接到了项羽府内,的确是对得起西楚霸王的名号。

    此刻府内,范增已经等候多时,项羽亦是在旁,见到陆言前来,立即出府迎接,至于韩信,另行安排与英布、陈平相谈。

    陆言三人叙礼完毕,范增亲自为子玉斟茶,“平南侯久居临淄,今日为何亲自前来吴中,莫不是前朝难以辅佐,故来投诚?”言语间颇有些嘲讽。

    原来这范增以为是项羽打了胜仗,陆言才来吴中,因此也当他是屈服名利之人,礼节虽然周到,言语却先怠慢。

    “当初秦王定天下,六国合一,我访师来咸阳,助王上平百越、定匈奴,使得中原大地虽乱,然百越匈奴却不敢相侵,敢问可是范先生之功劳?”

    “如今秦二世无道,吾亲往咸阳劝谏,诛杀二赵,只因王上不听吾之言,便退回临淄,保一方百姓安稳,不受涂炭之苦,敢问可是范先生之功劳?”

    “天下太平之时,先生于居巢不出,天下纷乱之时,我命英布前来佐助,助霸王胜于巨鹿,却未说尺寸之功,敢问可是范先生之功劳?现下我亲带小将前来,两位礼仪虽周到,但言语怠慢,恕在下冒昧前来,还请告辞。”陆言说罢当即起身就要离开。

    项羽知道是范增出言不周,慌忙起身将陆言拦住,“侯爷请坐,亚父不知侯爷名讳,还望莫要一般见识。”范增亦是有些惭愧低头不语。

    “范先生乃是有德之人,亦当教诲霸王平易待人,如此四方豪杰才能云聚,若是知道平南侯前来,却遭怠慢,岂不是寒了天下人之心。”陆言颇为慨然的说道。

    旁边的范增略微颔首,“是老朽得罪,侯爷请坐。”

    陆言见状这才安然做了下来,稍微抿口温茶,“如今秦虽失了天下,但是咸阳尚在,唯有灭了咸阳,其鹿方可共逐。”

    “逐鹿之法,一曰德、二曰才,德才兼备方可图天下得帝号!”陆言很是激动的说道,纵使项羽表情略显向往。

    “侯爷所言甚是,敢问侯爷所带小将乃是何人?”项羽很满脸期待的问道。

    陆言稍微起身,“此人正是淮阴县韩信韩重言是也。”

    项羽听罢,当下心灰意冷,有些无奈的说道:“侯爷莫要和我开玩笑,那胯夫有何才识可言,还请侯爷另举荐他人,籍定当重谢。”

第324章 赵高遭斥心惶恐

    陆言听闻项羽此说,不觉有些皱眉的看向了范增,“先生何不解释一番,吾为何将此韩信带来,望先生能明白我的意思。”

    旁边的范增本来正在品茶,被陆言这么一问,有些茫然的放下茶杯,“侯爷的意思不过是让大王召见更多的人才罢了。”

    “现下韩信这种胯夫都能为之所用,敢问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