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三国去捣乱-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毕竟袁术这个顶梁柱,前些天已经被气死了,草草安葬在城外,哪有什么仲家皇帝的死后仪仗?

    似乎早有安排一般,袁谭兵马所过之处,百姓纷纷跪下请愿,嘴中还说着“望仲家洪福”的话来,很明显,这些人是郭图准备好的托,专门表演给人看的。

    众人行至邺城外五十里时,忽见一人遥遥迎接,原是审配;审配朝袁谭说道:“主公已在邺城外二十里建立禅让台,大公子可急速前往!”

    袁谭策马前去,行了二十多里,但见前方雄兵阵阵,威风凛凛,有一数十丈高台高立其中,遥遥望去,竟不知比邺城城楼高了多少!周遭重甲护卫,庄严肃穆,袁谭喜不自胜,加快了速度。

    正当袁谭即将到达禅让台下之时,忽见前方烟尘滚滚,原是一彪人马飞速前来。众皆视之,竟是田丰麾下三千人,纷纷愕然。

    “主公切不可登帝位!”

    田丰如此嚎叫道,仿佛想要兵谏一般;但袁绍似乎早知道田丰会来捣乱,左手文丑,右手颜良,仅五百人马,便将田丰那三千人杀得大败,田丰也落马被擒,余众纷纷投降。

    “元皓,为何屡次阻拦于我?”

    但见说话之人,不怒自威,神色庄严,身着黑色天子大典服,头戴冕冠,正是袁绍。袁绍见田丰又来打搅自己的好事,心中十分愤怒,要知道田丰从来不顺着自己的心意来,令人头疼无比。

    田丰被强扭在地,喝道:“主公!如今汉祚虽衰,然未尽也!主公今日强登九五,必为天下人所唾骂!若主公大败曹操,届时民心所向,让汉帝自退,主公登九五又如何不可?”

    “玉玺在手,某乃天命所归,何来如此多言语?我袁家四海威名,而汉室倾颓,正是登九五之时,何来汝这贼人饶舌?左右,将他给我拉下去,手中军权皆夺,归于审配手下!”

    “在他未曾意识到自己错误之前,决不可将其放出!”

    左右喝了一声,便不顾田丰咆哮,将之拉了下去。袁绍微微打理衣冠,朝一旁的袁谭问道:“显思,袁术何在?玉玺何在?”

    “回父亲,袁术在孩儿席间呕血而亡,不过孩儿带来了他的儿子袁耀;至于玉玺,亦是在此!”

    袁术的死时袁谭一手安排的,不过他死了倒也不影响什么,毕竟袁绍也懒得见他。

    袁绍满意的点了点头,对一旁的审配、逢纪说道:“吉时可到?”

    “已到。”

    “那便开始吧!”

    袁绍早已迫不及待,而今四海之内,谁的势力有他的大?当皇帝乃是天命所归,对于如此言论,袁绍深信不疑。

    袁谭让两个士兵强押着袁耀登上高台,随即袁绍一路缓缓高升,仪仗队音乐四起,庄严肃穆。袁耀拿着手中的玉玺,感觉炙热无比,只想着仪式快点结束,扒下这身狗皮。

    仪式进行到中间,袁绍接过了袁耀手中的玉玺,众人纷纷跪下,叩称“陛下”。但袁绍不知为何高兴不起来,他曾经见过玉玺,上面光彩夺目,仿佛有七彩霞光;但自己手中的玉玺仿佛一块黑玉一般,竟没有丝毫的光泽,黯淡不堪。

    “却是何故?”

    袁绍颇为不解,但也是跟着流程来,拿着玉玺走到禅让台边缘,看着附跪在地上的将士臣子,心中那股不快又是被抛在了脑后。

    “今日朕登基为帝,普天同庆!改元天庆,以审配为司空,逢纪为太尉,郭图为司徒,颜良为骠骑大将军,文丑为车骑大将军;众军将士,皆有封赏,圣旨择日便下!”

    “臣等叩谢圣恩!”

    众将士纷纷欢欣鼓舞,士气大增,但有一人却是郁郁不满,此人便是袁谭。本以为袁绍登基之日,便会设立储君,但袁绍竟然完全没有立自己的意思!袁绍对于小儿子袁尚的宠爱全军皆知,万一到时候……

    一旁跪在地上的郭图似乎知道袁谭的忧虑,好言相劝道:“大公子不必忧虑,陛下登基之后,必然会对曹操下手,到时候公子多立战功,陛下就是想不立公子都不行啊!”

    袁谭心想也是,便不再多虑。

    袁绍称帝的消息传到各地,诸侯纷纷不满,大有群起而讨之的意思,但无奈袁绍身处河北,地势偏远,此事也只得不了了之。

    不过曹操却坐不住了,当即要起兵与袁绍大战,要不是谋士阻拦,只怕已经出兵了。

    不过也由不得曹操多虑,毕竟袁绍已经将后方安定,最多三月,便会南下至兖州,与曹操决一死战!

    一切事情,似乎都对袁绍有利,但似乎还是有许多人并不满意的。

    河北居民虽然长期以来受袁绍管辖,但心向汉室者甚多,袁绍称帝,其下便不乏许多亲汉将士离去,军心大减;而河北也有不少的居民迁到河内、兖州、徐州等地,给曹操建立了人口优势。

    其中便有一人,公孙瓒败北之后,便一直居于家中,等候明主。

    此人姓赵名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士。听闻袁绍称帝,便召集乡勇,起兵反抗,虽小胜几阵,但无奈袁绍士兵强悍,最终败北,流落中原……

    直到一天,他听说刘备暂时归于曹操帐下……
………………………………

第二百五十八回 拉拢

    许昌,太傅府中。

    荀罡轻轻喝了一口热茶,看着堂下焦虑的刘备,心中反倒是有些好笑;这家伙喝了自己的几壶酒之后,竟然就忘了自己三弟被杀之仇,屡屡来自己府上做客,只为求得一壶酒。

    数年之前,荀罡需要发家,所以才用酿酒的方法,甚至还缓解的豫州的经济;而今天,荀罡衣食无忧,只有有兴趣的时候才会自己亲自动手酿酒,以至于自己的酒在外面都足以炒到数百万钱,还是有价无市的那种。

    而在荀罡府中做客留饭,便是有机会喝上几盅的。

    但想要成为太傅的座上客?太难太难,这世间没有几个人有这种资格,但刘备有。

    有一次曹操请刘备去他府上赴宴,本是测试刘备的野心的,哪知曹操阴差阳错从荀罡这里要了一坛酒,二人竟是忘了自己究竟是来做什么的,好好地鸿门宴,竟是变得无比融洽。

    也正因为如此,曹操与刘备都喜欢上了自己酿的酒。

    曹操倒没什么,毕竟和自己家只有一墙之隔,两家关系还挺不错,曹操经常让曹丕、曹彰等人来见荀罡,也借此骗几坛酒回来,自己喝的乐呵。但刘备就不行了,且不说自己官职不大,与荀罡之间还有隙,怎么能喝到酒?

    但刘备脸皮多厚啊?经常借自己有事来汇报,顺便蹭顿饭,什么兄弟恩怨,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不过荀罡却没见过关羽。

    “今日之事便是如此,还望太傅多多指教!”

    刘备又是汇报了一些无关痛痒,根本和自己无关的事情,然后挺着肚子满意的离开了。荀罡看着桌案之上杯盘狼藉,心中很是不满,这刘备究竟要蹭饭到什么时候?干脆以后让护卫下禁客令了……

    “郎君……”

    一道轻巧的声音在荀罡耳边响起,荀罡回过头去,原是袁敏,便让后者坐在自己身旁,问道:“汝观刘备如何?”

    “狼子野心,必不甘久为人下;恕妾直言,此人的眼神与郎君很像……”

    “你的意思是我狼子野心了?”荀罡没好气的刮了刮袁敏的鼻子,后者娇羞一笑,依偎在荀罡怀中,感觉很有安全感。

    忽然,袁敏似乎想起了什么,对荀罡附耳道:“郎君,近几日有人传言刘备府上来了一名贵客,似乎是一名年轻男子,颇有勇力,郎君或许可以见上一见……”

    男子?为何自己没有收到消息?难不成是那些人觉得这件事情太小了,根本不必惊扰自己?

    荀罡点了点头,心中却在想那名男子会是何人,刘备能有什么贵客?难不成是西凉太守马腾来与刘备商议谋刺曹操?如果真是这样,那可就得小心一点了。

    “明日宴请刘备!”

    荀罡打算用引蛇出洞之计,看看这名神秘男子究竟是谁。如果真是刘备贵客,而且身份不显赫,那荀罡便可以放下心来了;但如果刘备只带了关于前来,那说明这男子是马腾的可能性很高!

    次日,刘备兴冲冲的应邀前来,毕竟自己终于可以毫无理由的来蹭荀罡的酒了。不过荀罡这次要求刘备将自己的亲信也一同带来,明显是设下了圈套。刘备不疑,便带着关羽与另一名男子一同前来。

    关羽面无表情,或许是因为来到荀罡府中,脸色甚至有些难看,红脸变成了黑脸。很明显,关羽虽然不得已前来,但心中对于荀罡还是有一定的憎恶心理。

    荀罡笑着迎接二人,当二人一同进入大厅之后,荀罡忽然被眼前的另一名男子吸引了目光。

    此人身长八尺,浓眉大眼,行止威风凛凛;荀罡认的此人,正是之前在徐州见到的赵云。赵云见荀罡看着自己,微微躬身,随即不再言语,跟随刘备进入屋中。

    “汝二人入座罢!”

    荀罡进屋后发现赵云关羽都站在刘备身后,有些无奈,便让二人入座,但二人不肯,若非刘备要求,只怕他们两人真的会一直跟在刘备后面。

    荀罡与刘备饮酒正酣,而关羽则是看着桌案上的饭食以及美酒默然不语,脸上甚至有一些凄然,但荀罡并不理会他,而是一直不经意的看着旁边的赵云。

    赵云器宇轩昂,酒肉下肚脸色不红,荀罡也只是小小,毕竟这次搬出来的酒度数也不高,最多二十来度,让他们过过瘾就行,如果让人醉了,自己可就没办法拉拢赵云了。

    不过想要从刘备手中拉拢赵云……这似乎太过艰难了!

    荀罡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宴席完毕之后,刘备赵云桌案之上早已杯盘狼藉,唯独关羽是分毫未沾。荀罡没有理他,只是看刘备喝得高兴,有了几分醉意,便借机问道:“玄德,吾观此将甚是英武,不知姓甚名谁?”

    刘备毫无防备:“此人姓赵名云字子龙,与我有旧,前日特来投靠!”

    “吾观子龙样貌英武,有意与之深交,不如今夜权且留宿舍下,某有意与子龙交流交流。”

    刘备闻言惊了一惊,酒醒了一半,刚欲推辞,但心想赵云忠肝义胆,让他挖挖墙脚又何妨?以他对赵云的理解以及对自己魅力的自信,刘备完全敢打包票,荀罡成不了任何事!

    “那便依太傅之言!”

    刘备便住宿于太傅府中,刚至亥时,荀罡便请人叫来赵云;赵云虽然不愿,但心想刘备忠于汉室,而荀罡又是天子义弟,实在难以驳他面子,便只得前去。

    “子龙请上座!”

    荀罡见赵云前来,笑脸相迎,请赵云上座,赵云不肯,荀罡便自降身份与赵云同坐,赵云一惊,连说不敢,但却被荀罡拉住了手,笑道:“子龙莫忧,今日不过想起当初徐州之事,有感而行罢了!”

    赵云想起那日徐州共战,便放下了心来,恭敬道:“太傅大义,愿救徐州黔首于水火,更与皇叔徐州牧之职,为大汉江山尽心尽力,在下佩服!”

    荀罡如何听不出来这是客套话?只怕在赵云心里,荀罡所做的一切依然比不上刘备。

    “刘玄德自称汉室宗亲,必然为我大汉尽心尽力;徐州之事,不提也罢!”

    赵云愕然,不是你让提徐州之事的吗?

    “我再与玄德共战,又是在下邳城时,讨伐吕布了……”

    赵云又愕然,你不是说不提了吗?

    怎么越来越搞不懂这个人了?

    “当初白门楼上,玄德质疑要杀吕布,而我与曹操众谋士皆以为不可杀,不知子龙以为如何?”

    赵云恭敬道:“愚以为皇叔所行必有道理,毕竟吕布背信弃义,天下人人得而诛之;但太傅当初所言并非毫无道理,子龙不好评价!”

    “吕布不死,你便有机会与之交战,难道你不觉得是件好事吗?”荀罡似是不经意的说道。

    荀罡看上起似乎只是在聊天,但不知不觉间,似乎感觉一切都是在为赵云准备的一般;原本赵云以为荀罡也就说说那些拉拢的话而已,但没想到,越听到后面,越发觉荀罡拉拢技术还真的令人惊讶,竟是差点把自己给绕进去了。

    而且赵云还能从他字里行间中隐隐约约听出他的志向,平定天下,兴复汉室,造就文景之治,驱逐鞑虏,效仿汉武……本千秋之伟业,但为何会屈居人下?

    他真的是在屈居人下吗?

    赵云不敢断定,他感觉越发看不懂眼前的这个男人了。不过……若是自己之前没有遇到刘备,自己说不定真的会被他给拉拢。

    二人交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之势;不过荀罡说得越久,却越发感觉赵云对于刘备的忠心已经不能轻易撼动了。自己似乎只能叹息与赵云见面见得晚了……

    二人交谈至深夜,赵云才飘然离去,不过荀罡的眉头却越发紧皱了。

    “你二人以为如何?”

    帷幕之后,忽有两名女子的身影显现,荀罡心中从不把女的排斥在政治之外;毕竟她们二人一个饱读诗书有政见,一个自幼习武有武略,在某些方面,或许比荀罡还强。

    “此人若不能为友,将来必成大患!”袁敏声音平淡清脆,但语气却颇为冷冽。

    “妾也是如此想法……”吕玲绮多年习武,对于武人的性格还是多有了解到,“此人三言不离刘玄德,已然不可能被郎君拉拢,不若寻找机会,除之而后快!”

    除他吗……想要除赵云谈何容易?长坂坡数十万曹军都没能奈何得了他,自己又怎么收拾他?

    思来想去,荀罡似乎有了主意……

    “此事得徐徐图之……”

    说罢,荀罡忽然坏笑一声,将两女子抱入怀中,笑道:“正好今晚上你二人都在此,干脆来点刺激的!”

    二人面色羞红,吕玲绮欣然允之,而袁敏虽然说了一句不知礼法,但还是颇为顺从的依偎在了荀罡怀中。

    天色已暗,烛光微微。
………………………………

第二百五十九回 神童曹冲

    “承蒙太傅照应,备不胜荣幸,今日不便久留,权且告辞!”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射进屋内,时候尚早,不过辰时,但对于这些大臣而言已经算是很晚了。用过早饭,刘备便要告辞。

    荀罡也不打算多留他,但想起昨日与赵云相商没有结果,心中多有不快,便任命赵云为典农校尉,想要将赵云与刘备拉开。

    作为皇弟,荀罡虽然军权旁落,但刘协却给了他许多便宜任命臣子的权力。典农校尉官阶较高,比两千石,主屯田,有自己的属地;虽说官阶较高,但却有种烂大街的感觉,各郡都有。

    刘备正欲拜谢,却没想到赵云突然说到:“多谢太傅美意,子龙不愿为高官,只要能侍奉使君左右,就算看大门,那也是如饮醇醪!”

    荀罡面露不快之色,眼神却不经意的闪过一抹凶光:“我便如你所愿!”

    刘备的府邸大门本是由曹操的虎豹骑防守,戒备森严。而这支虎豹骑的长官正是吕布,曹操不想让刘备跑,便让他的老仇人吕布麾下把守,自己也不吸引仇恨。

    而赵云,在荀罡的多方安排下,便成了虎豹骑的一名小将,督帅二十人守卫刘备府邸。

    荀罡如何不知道刘备会借用赵云的关系逃出去?但要知道许昌四周到处都是曹操眼线,就算有赵云守门,刘备想逃出去又谈何容易?

    而且荀罡是注定要放跑刘备的,正如之前放跑孙策一样,给曹操添堵。不过在此之前,荀罡必需先将关羽、赵云想方设法给除去。

    否则自己到时候,还不太好收拾刘备。

    羽翼丰满的孙策与刘备,荀罡是很难解决的;但如果是失去了关张赵的刘备、江东关系网破碎的孙策,这样他便好解决了许多。

    荀罡正在屋中思量着下一步如何是好,忽然听见隔壁丞相府闹腾了起来。荀罡不知何故,便走到隔壁去询问状况,正好遇见曹丕,便问到:“子桓,可有什么状况?”

    曹昂本让曹丕远离荀罡,但如此久的时间过去了,曹丕早将此事给忘了,对荀罡恭敬如前,回道:“冲弟聪颖,出口成章,府中下人欣喜,将此事上报给父亲去了!”

    曹丕口中的冲弟自然是曹冲,如今两岁竟是能出口成章,大有神童风采,曹府中欣喜倒也是正常……

    建安十三年,曹冲不过十三岁,却死的不明不白;曹操生有二十五子,据说其中便有十一子早夭,曹冲不过是其中较为聪明的一个罢了。

    想到这里,荀罡忽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子桓,带我去见见丞相!”

    曹操本在府中打理政事,如今却在与曹冲嬉戏;看着自己这个两岁的孩儿,曹操忽然感觉特别自豪,从脸上的表情来看,似乎愿意把一切都交给他。

    “父亲大人,太傅请见!”曹丕惶恐入内道,瞥了一眼曹操手中的曹冲,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但又念在他是一个孺子罢了,有甚忧虑的?

    无论是丞相还是许侯,将来都是我的!

    曹丕如今不过十二岁,但在荀罡的引导下,对于权力有着超乎年龄的执着,就连曹操也颇为震惊。

    但他似乎完全不知,自己已经被利用了。

    “请他进来吧!”

    曹操笑着应了一声,便又与曹冲嬉戏;未几,荀罡上前,曹操请他坐下,问道:“太傅所来,是为何事?”

    “听闻丞相府中出了一神童,特来观望观望。”

    “原是如此!冲儿二岁出口成章,竟会有了神童称号,哈哈哈……咦,话说太傅当年三岁则见客,不知汝二人孰强孰弱?”

    人家曹冲是天生神童,自己是靠着穿越的,肯定是他强了!

    但荀罡只是拐弯抹角的说道:“此事尚难断定,今日前来,便是关于曹冲公子之事,想与丞相商量。”

    “请说!”

    “曹冲公子如今虽两岁,但天资聪颖,依在下来看,冲公子面有富贵之相,大有丞相之风!虽两岁,然已可寻找良师了!”

    曹操点了点头,问道:“不知太傅以为,谁人可做冲儿之师?”

    “在下惶恐,枉有神童之名,不知丞相以为在下如何?”

    你?

    曹操有些愕然,荀罡如今才十四岁,做老师未免太嫩了一点吧?

    不过这小子四岁的时候便能管理一州,以至于现在的豫州经济依然发达,必有其过人之处,让冲儿与其学学,倒也无甚可忧……

    “不知太傅善哪本诗书,哪本经典?”

    荀罡微微一笑,自己才不会那些迂腐的东西:“若丞相只是想让冲公子学习这些,大可去寻找名师大儒;但若是交于在下,某不敢保其诗书成绩,反是教其治国之道……”

    “未学经书,妄言志国,太傅此言甚为可笑!”

    面对曹操的嘲讽,荀罡淡淡一笑道:“试问丞相,若当初自孔伷手中接手豫州的不是我,而是阁下,可会有现在成绩?”

    曹操面色一白。

    “陈留太守梁习自我手中接过陈留,但法律不改,政见不变,纸币流通豫州,方便无比,敢问丞相可有此等想法?”

    曹操默然不语。

    “四书五经不过先人遗才,若我等只是效仿先人,如何超越?冲公子方才两岁,学习迂腐的东西不过限制其聪颖之思罢了!若丞相执意如此,在下只得告退……”

    荀罡所说不无道理,但在这儒道横行的年代,说四书五经迂腐难免有种得罪人的感觉。不过曹操如今正值壮年,思想不似老头迂腐,或是能够接受荀罡所说。

    果然,曹操听完荀罡所说的话,感觉荀罡应该有两把刷子,心中不疑,连连叫住荀罡:“在下明白太傅苦心,既然如此,那便将冲儿交给阁下了!”

    荀罡微微一笑,转过身来:“必然不负丞相心愿!”

    荀罡回府之后,心中似乎已经有了打算,不过这至少还需要五年到八年的准备,急不得。他躺在床上,吕玲绮走过来给他捏腿,问道:“曹操那边发生了什么?”

    “没啥,两岁小儿成了神童,倒有我当年的风采……”

    “厚颜无耻……”吕玲绮加重了手上的力道。

    “哇!疼疼疼!”荀罡被这一**得蹦哒了起来,刚要斥骂,但看着吕玲绮那一脸笑容,心想好男不跟女斗……

    “然后呢?”吕玲绮又开始给荀罡捏肩膀。

    “然后……曹操被我言语打动,让我做他的老师。”

    “神童的老师啊……听上去不错,你说如果我们有了孩子,能让曹操当他的老师吗?”

    “你可拉倒吧,曹操那大忙人还能给他……你刚才说啥?”

    荀罡一个惊吓蹦了起来,却差点跌倒在地上,看着身后吕玲绮娇羞的表情,荀罡惊喜道:“你……有了?”

    吕玲绮红着脸点了点头。

    幸福,似乎来的太过突然了……
………………………………

第二百六十回 一条毒计

    建安四年春,天下一切似乎都在蓬勃发展着,仿佛诸侯已经忘却了纷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