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皇后全传-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君之则”,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福临遵照母后的教导,亲政后立即开始经筵大讲,宣传儒家经典。他经常到内三院与汉人文臣讨论历朝治国的得失,总结治国的经验,选贤任能,严惩贪官,对朝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取得了一些成就,不负母后所望。同时,太后在后宫大力支持朝政。她对汉人将领孔有德、尚可喜等,抚孤结亲,使其为清朝更好的效力。
公元1652年,入关前降清的定南王孔有德死,遗有一女孔四贞,皇太后把她收为养女,赐号四贞格格,“育之宫中,赐金万两,岁俸视同王。”
公元1656年,礼部奉圣母皇太后谕,立孔氏为东宫皇妃。孔四贞“自陈有夫”,早年已许配孙延龄。皇太后尊重孔四贞本人的意愿,放弃了立为皇妃的打算,召孙延龄入宫,令其结为夫妇,赐第东华门外。
顺治十年(1653年),皇太后将皇太极的第14女,嫁给吴三桂子吴应熊为妻。
公元1660年,她又将抚育宫中的原承泽亲王硕塞之女封为和硕公主,下嫁入关前降清的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隆。通过这些联姻,一方面联络感情,以结其心,另一方面也加强控制,留居京师的额驸,实际上成为人质。太后在后宫提倡节俭,常将节余银两赈济灾民。
公元1654年,皇太后发宫中银4万两救灾。顺治十三年(1656年),她又发宫中银3万两,赈济直隶灾民。
福临年少,血气方刚,性格急躁遇事常不冷静。公元1659年七月,坚持抗清的郑成功从厦门率舟师北伐,攻克长江的门户镇江,围困南京,震惊清廷。顺治帝举止失措,想要退守关外。皇太后斥责他说:“你怎么可以把祖先以勇敢得来的江山这样轻易地放弃呢?”福临由羞愧转为怨怒,说:“我要亲自出征,或胜或死。”他甚至拔剑击案,以示决心。皇太后竭力劝阻,又遣福临的奶母与在京的传教士反复劝说,终于使狂怒的皇帝冷静下来,放弃了御驾亲征的打算,留在北京坐镇指挥。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福临因宠爱的董鄂妃病故,陷入极度悲痛之中,甚至要削发为僧,也为皇太后等人所劝止。制止少年皇帝的轻举妄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失误,这也是只有皇太后才能办到的。
顺治在太后的辅佐下,先后掌权11年,为清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公元1661年,年仅24岁的顺治帝因天花病死于养心殿,由顺治帝8岁的儿子爱新觉罗·玄烨即位,是为康熙帝,尊祖母庄太后为太皇太后。庄太后常常劝诫康熙帝要以国事为重,力争做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
8岁的康熙继承皇位,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四大臣辅政。这四位大臣都不是出自皇族,在顺治亲政时,他们经常侍从皇帝左右,而且接近庄皇太后。皇太后有事,常通过索尼、鳌拜等传谕“启知皇帝”。有一次,皇太后患病,鳌拜等近侍卫护,昼夜勤劳,食息不暇,受到嘉奖。可见,四大臣与皇太后的关系非同一般,他们授任辅政,显然是出自皇太后的意旨。
康熙即位后,安徽桐城秀才周南,不远千里来北京请太皇太后垂帘听政。以太后的威望和能力,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可太皇太后断然拒绝了。她谕示诸王、贝勒和大臣们说:“你们思报朕子皇帝之恩,偕四大臣同心协力,辅佐幼主,则名垂万世。你们这样,我也就放心了。”
四大臣辅政时期,仍以“效法太祖、太宗”作为施政纲领,并恢复了一部分满族入关前的旧制,思想倾向保守。不久,四大臣内部开始分化。
公元1665年,即康熙四年初,议立索尼的长子噶布喇之女为康熙皇后,鳌拜坚决反对,声称:“若将噶布喇之女立为皇后,必动刀枪。满洲下人之女,岂有立为皇后之理?”并会同遏必隆、苏克萨哈启奏太皇太后。太皇太后回答说:“满洲下人之女如何立不得皇后?我意已定,不必再议。”毫不客气地顶了回去。七月,索尼的孙女册立为皇后。索尼成为皇亲,地位提高。而同时,鳌拜权势日涨,遏必隆依附鳌拜。
公元1666年,鳌拜提出镶黄旗与正白旗更换土地的主张,理由是清初入关后,多尔衮在圈地时偏袒自己所领的正白旗,硬把镶黄旗圈占的好地拨给了正白旗,这不符合祖宗规定“八旗自有定序”的原则。四辅臣中的索尼是正黄旗,遏必隆是镶黄旗,他们明哲保身,对这一主张采取默认的态度,而属正白旗的苏克萨哈坚决反对。因换地事件,苏克萨哈与鳌拜发生冲突,积怨日深。索尼年老多病,害怕卷入他们的矛盾,于公元1667年三月,提议并会同鳌拜等共同奏请康熙亲政,他们说:“世祖皇帝是14岁掌政,今主上年德相符,特奏请亲政。”太皇太后没有同意,谕示:“帝尚年幼,如尔等俱谢政,天下事何能独揽?缓一、二年再议。”当年六月,索尼病故。七月,太皇太后考虑到鳌拜与苏克萨哈的矛盾,决定同意康熙亲政。就在这一年,康熙帝亲政。
然而顾命大臣鳌拜勾结党羽,不肯轻易还政。鳌拜的专权跋扈大大威胁了康熙的统治地位,庄太后与康熙于是详加考虑,定下计谋要除了祸患。为了清除鳌拜,他们挑选了一批少年侍卫,经常在宫中练习布库(摔跤)游戏,每次鳌拜上朝,他们也不回避。鳌拜只认为是皇帝年幼贪玩,并不戒备。一天,他上朝时,看到一群少年在摔跤,便走过来看。突然这群少年和他扭打起来。开始,鳌拜还以为是在和他开玩笑,直到被捆绑起来,才明白过来。鳌拜被革职拘禁,其党羽也都被处死流放。庄太后巧计擒捉鳌拜,巩固了她和孙子的地位。从此,康熙真正掌握了清王朝的实际大权,著名的“康乾盛世”拉开了序幕。
康熙实际亲政后,太皇太后更全力辅佐。她虽不干预朝政,但朝廷大事,康熙帝基本上是先告诉她,然后再办。朝中重大决策,甚至日常事务的处理,都与她的旨意是分不开的。康熙每天上朝前或下朝后,都要到后宫问安请示,有时一天多达3次,聆听祖母面授机宜。康熙赞颂祖母说:“祖母虽然处在深宫,但为国家谋划弘纲大政,勉以怀侍,惕以励精。”
公元1672年末,太皇太后谕示康熙:“如今天下太平,四方宁谧,然安不忘危,闲暇时仍宜武备训练。人君之道,诚莫如虚公裁断。”又作书以诫曰:“古称为君雄,苍生至众,天子以一身临其上,生养抚育,莫不引领。必深思得众得国之道,使四海康丰,历数于无疆,惟休。要宽厚慈仁,温良恭敬,慎言谨行,以继承祖宗大业,也无愧于我心。”次年二月,翰林院进呈刊刻满译本注释儒家经典的《大学衍义》一书。太皇太后传谕康熙说:“你要特别加意编纂,命儒臣翻译刊刻,颁赐诸臣。这样,我心欢悦。”并特发内宫白金千两,奖赏译刻有功人员。祖孙间关系十分融洽,配合默契。祖母对孙子格外慈爱,孙子对祖母极尽孝道,言听计从,躬行不怠。
公元1673年十二月,爆发了规模浩大的三藩叛乱。“三藩”是指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这些降清的明将,为清军竭力效劳,充当镇压农民起义军和抗清力量的急先锋,从而使他们得到了保存和扩大实力的机会。他们分别封王,镇守一地,各自拥有重兵,树立党羽,割据一方。“三藩”割据势力的不断发展,严重威胁着清朝的国家统一。康熙亲政后,十分重视国家的统一和权力的集中。他说:“天下大权,惟一人操之,不可旁落。”康熙决定撤藩。撤藩令一下,吴三桂发动叛乱,自称周王、天下招讨都元帅,其他王纷纷响应叛乱,使清朝统治者大受震动。这事也日夜牵动着太皇太后的心弦。她时刻关注政局的发展,经常发宫中帑银犒赏前方将士。
公元1681年末,三藩叛乱平定。群臣要给康熙上尊号,康熙帝断然拒绝群臣上尊号的奏议,提出应给太皇太后上尊号。太皇太后再三辞谢说:“我一个妇人,无功于臣民,如受尊号,实感不安。”康熙说:“国家凡有大庆,必归美于尊亲,臣下也有光荣。”硬是说服祖母接受尊号,并大赦天下。
公元1687年,庄太后死,终年75岁,谥“孝庄文皇后”。之后,康熙遵从庄太后“于孝陵近地安厝”的遗嘱,将其安葬于清太宗皇太极昭陵(在今辽宁沈阳市)之西、顺治帝孝陵(在今河北省遵化市)之东,这样庄太后陵介于昭陵和孝陵两陵之间,既与丈夫皇太极陵墓相望,又近靠儿子顺治帝的陵墓,可谓是两者兼顾。因庄太后陵墓是在昭陵之西,故称此陵为“昭西陵”。谥号:“孝庄文皇后”。
第三百七十四章 佟佳氏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即顺治帝)妃
姓名:佟佳氏
生卒年:公元1640~1663年
婚配: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即顺治帝)
封号:慈和皇太后
封后时间:公元1661年
子女:一子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帝)
谥号:孝康章皇后
佟佳氏,都统佟图赖(本为汉人,姓佟,名图赖)之女。佟图赖清初隶汉军,后令隶满洲镶黄旗,并令改复姓“佟佳”。佟佳氏生于公元1640年,后入宫,立为妃。
公元1654年,即清世祖顺治十一年,年15岁的佟佳氏,为顺治帝生下皇三子,取名玄烨(后为康熙帝)。因佟佳氏实为汉人之女,故说康熙皇帝亦有汉人的血统。
公元1661年,即顺治十八年,顺治皇帝死,玄烨即位,是为康熙皇帝,康熙帝尊生母佟佳氏为慈和皇太后。儿子当上了皇帝,她身为太后,本该享受荣华富贵,然她却没有福气,她在太后位仅有一年多时间,便身患重病,尽管康熙帝昼夜守其身旁、亲尝汤药、侍奉无微不至,御医亦陪同康熙帝多日守护太后,精心治疗,然终未治好,于康熙二年病逝,终年24岁,谥“孝康章皇后”,葬孝陵(这是清世祖福临与“孝康章皇后”、“孝献皇后”的陵寝,也是“清东陵”中规模最大的陵墓)。
第三百七十五章 博尔济吉特氏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皇后
姓名:博尔济吉特氏(名字已不可考)
生卒年:?~1718年
籍贯:蒙古科尔沁
婚配: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封号:皇后
封后时间:公元1654年
顺治帝的母亲布木布泰太后来自科尔沁,考虑到满蒙联姻的传统及与蒙古王公的关系,遂由她做主,公元1654年,顺治帝福临又册立科尔沁蒙古贝勒绰尔济之女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新皇后的妹妹与她同年进宫,被册为淑惠妃。
顺治帝对这位皇后也没什么好感,不仅冷落她,还常常责备她。
公元1658年,皇太后有病,顺治帝责备皇后不懂礼节,命令停止她应当享受的某些礼仪性待遇,并让诸王、大臣讨论执行。后来还是皇太后的干预,皇后的这些待遇才得到了恢复。但顺治帝一直冷落她,直到他去世。
康熙帝即位后,博尔济吉特氏被尊为皇太后,居慈仁宫。
太后和太皇太后及康熙帝的关系一直非常融洽。公元1683年,康熙奉太皇太后出塞,太后未同行,康熙中途射得一只鹿,断其尾用盐腌好,亲自送给太后,极尽孝道。
公元1687年,太皇太后病重,太后朝夕侍奉在身边。不久,太皇太后去世,太后非常悲痛,几次仆地大哭。康熙帝令诸王大臣奏请太后节哀回宫,再三劝请,她才忍痛回宫。
公元1689年,建宁寿新宫,奉太后居住。
公元1697年春,康熙帝亲征噶尔丹,驻扎在他喇布拉克。太后在康熙生日时,遣使赐金银茶壶,康熙帝奉书拜受。平定了噶尔丹后,群臣请康熙帝加太后徽号寿康显宁,太后因康熙帝不受尊号,也坚决不受。
公元1700年,太后60大寿之时,康熙帝制《万寿无疆赋》,并奉佛像、珊瑚、自鸣钟、洋镜、东珠、金珀、御风石、念珠、皮裘、羽缎、多罗呢、犀玉、玛瑙、瓷、漆等诸器,宋、元、明名画,金银、币帛。又令膳房数米万粒,号“万国玉粒饭”,及肴馔、果品等献上。到太后70大寿时,也是如此。颇有作为的康熙皇帝,在孝道方面,可谓是历代君王的典范。
公元1717年年末,太后病重。是年康熙帝已64岁,身体也欠佳,头眩足肿,可当他得知太后病重时,便用帕缠足,亲自到宫中看望太后,并跪在床下,捧着太后的手说:“母后,臣在此。”当太后睁开眼睛时,因畏明,便用手遮光,执着康熙的手,仔细地端详着他,不禁流下泪水,但已不能说话了。康熙帝带病朝夕侍奉。
第二年三月,太后去世,年77岁。葬孝陵之东,曰孝东陵。
第三百七十六章 赫舍里氏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帝)皇后
姓名:赫舍里氏
生卒年:?~1674年
婚配: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帝)
封号:皇后
封后时间:公元1665年
子女:一子
谥号:孝诚仁皇后(初谥“仁孝皇后”)
公元1665年夏,辅政大臣索尼之子、领侍卫内大臣噶布喇的女儿赫舍里氏被康熙帝册立为皇后。她是康熙帝的第一位皇后。
这门婚事是康熙的祖母布木布泰太皇太后定下的。康熙8岁即位,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四大臣辅政。居四大臣首位的索尼是四朝元老,从一等侍卫累升至内大臣、一等伯,深得太皇太后的信任与赏识,因此,太皇太后便做主要把他的孙女立为皇后。当将此事交大臣们议论时,鳌拜坚决反对,并声称:“若将噶布喇之女立为皇后,必动刀枪。满洲下人之女,岂有立为皇后之理?”并会同遏必隆、苏克萨哈启奏太皇太后。太皇太后回答说:“满洲之女如何立不得皇后?我意已定,不必再议。”于是,赫舍里氏成为皇后,她一家成为皇亲,地位显赫。
公元1674年,皇后生下皇二子允礽。但她不幸在生允礽的当天就死去了。年仅22岁。谥为“仁孝皇后”。
公元1681年,葬孝东陵之东,即景陵。后改谥为“孝诚仁皇后”。
第三百七十七章 乌雅氏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皇后
姓名:乌雅氏
生卒年:公元1660~1723年
婚配: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封号:德妃
封妃时间:公元1681年
子女:三子,皇四子胤禛(即雍正帝)、皇六子允祚(六岁死)、皇十四子允禵,三个皇女,两个夭殇,活下来的只有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
谥号:孝恭圣仁皇后
乌雅氏,护军参领威武之女。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帝)第四位皇后,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雍正帝)生母。生性谦谨、处事温和,聪明伶俐、妩媚动人。
康熙帝先后有四位皇后:第一位皇后名赫舍里氏,因生皇子允礽难产,当日死去,时年仅22岁,谥“孝诚仁皇后”;第二位皇后名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康熙十六年立为皇后,不久病死,谥“孝昭仁皇后”;第三位皇后名佟佳氏,满洲镶黄旗人,是康熙的姨表妹。初封贵妃,再封皇贵妃,康熙二十八年立为皇后,立“后”后的第二天病逝,仅当了一天皇后,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一位皇后,终年约30岁,谥“孝懿圣仁皇后”;第四位皇后即乌雅氏。
乌雅氏入宫后,初侍康熙帝,得康熙召幸。于公元1678年,即康熙十七年,乌雅氏为康熙生下皇四子胤禛(即雍正帝),翌年晋封为德嫔。康熙十九年,她又为康熙生下皇六子允祚,六岁死。后又生下十四皇子允禵。康熙二十年,被晋封为德妃。另外,她还生了三个皇女,两个夭殇,活下来的只有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
乌雅氏是一位比较幸运的女人,她曾与一代明君康熙大帝共同生活了四十余年,儿子也做了皇帝;同时,她又是一位不幸的女人。因康熙帝有35个儿子,她晚年处在诸皇子争夺权位的复杂斗争之中,终日胆颤心惊。此时她亲生的皇四子与皇十四子的激烈争夺,即所谓“传位十四皇子”及“传位于四皇子”的“改十为于”的重大疑案,尤其在皇四子胤禛即位后,曾大打出手,打击异己,先后将五位兄弟置于死地,又将一母同胞弟十四阿哥无情幽禁,这使她终于气郁得病。她比较清楚地知道,在康熙帝生前,多年着重培养的接班人是十四子允禵而不是胤禛,康熙丝毫没有传位给胤禛的迹象。然在康熙帝去世的当天,却由胤禛的舅舅隆科多(康熙“孝懿圣仁皇后”弟,时为清步军统领兼藩院尚书,康熙临终时召受顾命)向诸皇子宣读了康熙帝所谓“传位于四皇子”的遗诏。当场诸皇子面面相觑,大多认为一个雄才大略的康熙大帝,绝不会轻率地将大清皇位传给一个秉性阴诈、经常喜怒不定的四皇子胤禛,这很可能是隆科多在康熙“传位十四皇子”中的“十”字上“上下添笔”将“十”字篡改为“于”字,这样就变成了“传位于四皇子”的伪造遗诏。然此说仅是推测,在清史中并无详细记载,故雍正继位秘事被称为清初三大疑案之一。雍正“合法”即位后,虽尊生母乌雅氏为皇太后,并准备为其拟加封号“仁寿皇太后”,然她总认为是雍正与隆科多密谋篡改了遗诏、并对雍正残酷打击迫害允禵气忍不下,于是病情日益加重。
公元1723年,乌雅氏无可奈何地离开了人世,时年64岁,谥“孝恭圣仁皇后”,葬景陵。
第三百七十八章 乌拉那拉氏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稹(即雍正帝)皇后
姓名:乌拉那拉氏
生卒年:?~1731年
婚配: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即雍正帝)
封号:皇后
封后时间:公元1723年
一子:弘晖(雍正的长子,夭折)
谥号:孝敬宪皇后
胤禛还是皇子时,娶了内大臣、步军统领费扬古的女儿乌拉那拉氏为妻。后来康熙帝册封其为雍亲王嫡福晋。她在雍正的藩邸生活了30年,亲历了康熙晚年种种残酷的宫廷斗争。
胤禛即位为帝后,乌拉那拉氏的地位也随之提高。于公元1723年,她被册封为皇后。
乌拉那拉氏孝顺恭敬、谨慎谦和,无论在藩邸之时还是被封为皇后之后,她始终如一。她曾为雍正生下长子弘晖,长到8岁,不幸夭折了。雍正对皇后很尊重,常称赞她谦和顺从。
公元1731年,皇后病死。雍正帝非常悲痛,要亲临合殓,但此时雍正大病初愈,身体十分虚弱,大臣们怕他触景增悲,纷纷谏止,雍正只得听从。雍正帝亲上谥号曰“孝敬宪皇后”。后与雍正帝合葬于泰陵。
第三百七十九章 钮祜禄氏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稹皇后
姓名:钮祜禄氏
生卒年:公元1692~1777年
婚配: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封号:皇后
子女:一子弘历(即高宗乾隆帝)
谥号:孝圣宪皇后
公元1692年,四品典仪官凌柱的女儿钮祜禄氏出生。后于13岁之时入胤禛贝勒府,号格格。
公元1711年,生下雍正的第5个儿子弘历。但因齐妃李氏所生第二子早殇,未列叙齿,所以弘历排行为第4,称皇四子。后来弘历继承了皇位,这就是清高宗乾隆皇帝。
关于乾隆的出生,还有一段传说。据“燕北老人”所撰《满清十三朝宫闱秘史》记,弘历是浙江海宁陈阁老的儿子,这是因为雍亲王几个儿子殇逝,没有子嗣。而这年钮祜禄氏生的是一个女孩,王府便偷偷与陈家换了个男孩。这种传说是没有根据的,因为当时雍正虽然有3个儿子夭折,但还有一子弘时已经8岁,并非没有子嗣,无需偷换别人的男孩。再说,这时雍正才34岁,正当壮年,其妾耿氏正怀胎五月,不可能急不可待地抱养别人的儿子。而且正是这位燕北老人,在他的书中又写道:“世宗肃俭勤学,靡有声色侍御之好,福晋别居,进见有时。这年夏天,世宗病,嫔妃多不愿往,钮祜禄氏奉王妃之命,旦夕服侍,连五六旬,疾不愈,遂得留侍,生高宗焉。”这和前面与陈家换子的说法自相矛盾,证明此说不可信。弘历为钮祜禄氏所生是无疑的。
弘历自幼聪颖过人,深得祖父康熙帝和父亲的喜爱,他的生母也因此倍受恩宠。雍正即位后,钮祜禄氏被封为熹妃,又进为熹贵妃。
弘历立嗣以后,又得母以子贵,雍正临终留下遗命,封为皇后。高宗即位后,尊为皇太后,居于慈宁宫。
皇太后钮祜禄氏在乾隆朝生活了40余年。乾隆帝非常孝敬自己的生母,对母亲的话惟命是听。一次,太后偶然说起顺天府东有一废寺,应当重修,乾隆立即派人修整。
乾隆为一代风流皇帝,一生中经常巡游各地。他出巡时常常奉太后以行,她曾随乾隆帝3次南巡、3次东巡、3次到五台山。每次出巡,必兴师动众,修桥铺路,修葺行宫。所到之处,地方官民列队跪伏迎候,好不气派。
每遇太后生辰万寿之日,乾隆都亲率王公大臣奉觞称庆。特别是乾隆十六年太后60大寿、以及此后的70大寿、80大寿,庆典一次比一次隆重。在她回宫所经的十几里路上,张灯结彩,几十步搭一个戏台,南腔北调,优伶毕集,轮番演出。以彩绢做高山,锡箔做海湖,一个寿桃竟有几间屋子那么大。乾隆帝知道母亲喜欢江南风光,还特地在万寿寺旁仿造了几里路长的“苏州街”,奉迎母亲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