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激情岁月-第3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不是后来民用对于导航定位的需求越来越大,美国政府这十几年的gps全球定位技术,绝对是赔本的买卖。
当然,举全国之力,这一点钱还是有的,或者说拿出这一点钱来绰绰有余。
但一个国家要用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不可能将所有资源都放在这一个上面。
钱。
说一千到一万,到底还是钱的问题。
国家,同样缺钱。
这不仅发射卫星之时要花钱,在整个系统的运作之时,也得花钱。
发射的卫星越多,花掉的钱也越多。
想到这里,张宁倒有了主意。
“李教授,我好像明白了。不过,我倒是有个主意。”
“什么主意?”
“如果我出资金用于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呢?”
“你出?”
李寿明第一个反应是感觉开玩笑。
有没有搞错,发射卫星不是发射气球,发射一颗卫星要多少钱,哪家公司有这么多钱。
而且,这还发射的不是一颗。
或许你发射一颗有钱,发射两颗,三颗,十颗,你还能顶得住吗?
只是,当再看到张宁时,李寿明却倒吸一口凉气。
这样的话,如果对别人还可以说,但对于张宁,你这是自打嘴巴。
张宁是谁。
全球最有钱的人。
“怎么,李教授,你觉得不行?”
“我准备出资50亿美元,帮助北斗导航完成全球信号覆盖。”
一颗卫星的发射成本大概在3亿美元左右,10颗就是30亿。
目前北斗导航卫星已经发射了3颗,再发射10几颗差不多就可以。
林林总总,加上整个系统的资金,50亿美元已经足够。
“李教授,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张宁小友,你不会开玩笑吧。”
“哈哈,李教授,我可不敢大老远跑来这与你开玩笑。”
看到张宁没有一丝玩笑的样子,李寿明选择了沉默。
他在思考,张宁为什么要这么做?
过了一会儿,李寿明却是问道,“张宁,我想知道,恐怕你是有条件的吧。”
商人为利。
虽然从各方面来看,张宁的确是很爱国,但爱国不是脑残。
要拿出50亿美元支持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当然可以,但张宁绝对还有别的打算。
“李教授,既然是合作,当然是有条件的,我也不可能白拿出50亿美元来吧。”
“呵呵,这倒说的是,说说你的条件吧。”
李寿明笑了一句,之前一直问国家要钱要惯了,倒一下子没有转换过来。
“其实很简单,我之所以愿意投资,是我相信未来定位导航的潜力。我希望,未来北斗导航的民用商业市场,交给我们企鹅负责。”
“这怎么行。”
李寿明直接摇头。
“北斗导航技术虽然可以民用,但却不能下发给民营单位。”
“李教授,别激动,我又不需要北斗导航的技术,我只想在未来收回一些利息。你们仍可以将关键性的技术抓在自己手里,而我们,换一句话来说,就是一个代理商而已。”
“这个,我们需要讨论一下。”
李寿明有些心动,但这么大的问题,他也做不了主。
而且,这可是国内私人第一个进入如此绝密的业务领域。
“不过,张宁,你的想法是不错,但你有没有具体的民用计划。”
“不好意思,具体的民用计划暂时不能透露。”
“张宁,你别误会,我只是担心,你可能无法收回成本。因为你要知道,北斗导航的竞争对手gps,他几乎垄断了全球。而且,我也实话与你说。虽然现在科技进步很快,但我们北斗导航的技术,也未必比gps强。既然如此,我们有一些担心,贵公司可能无法收回成本。我希望你能考虑清楚……”
“我知道,但只要北斗导航不比gps弱太多就可以了。至于能不能收回成本问题,我已经有一个完整的计划。总之,我们不会做亏本的买卖就是。而且,这对于我们都有利。你们得到了资金,可以快速完成全球信号的覆盖。而我们,也得到了你们的技术,又可以更进一步的推出新的产品,可谓是一举双赢。”
“好吧,虽然不知道你有什么办法,但我会将你的想法提交上去。但我不敢保证,我们可以合作。因为,这种合作在国内没有先例。而且,恐怕会有不少人反对。”
“我知道,不过,我相信,上头一定会批准的。”
“你就这么有信心?”
“当然。”
……
“小宁,关于创办大学的考察方案出来了。”
北斗导航与魅族p3两块,一个在等上头批复,另一个则在秘密策划。
张宁没有打扰他们,而是将时间,放到了创办大学这一块上。
此时,陈青青拿着一份资料,找到了张宁说道。
“是么,考察方案怎么说?”
“我建议,还是不要创办的好?”
“为什么?”
“根据这十几家数据考察团队得出来的数据,一所小型规模的高等学府,初期的投入是5亿,中型的大概在50亿,而大型高等学府,光是用地建筑,最少的投入也要100亿。这只是前期的投资,还不包括各类教学设备,如果加上这一些,1000亿的都有可能花光。这个1000亿,还没有算师资力量。
当然,如果仅仅只是1000亿,或许我们企鹅也负担得起。但是,每开办一年,我们仍将不间段的一直往里面投钱。同时,因为学费根本不可能达到盈利,几乎可以说,这个大学,就是一个赔本的买卖,而且我们每年必需拿出100亿。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哪怕我们投入了这么多,也未必能够按我们的想法,打造出一所一流的学府。”
“一年100亿还可以接受,至于能不能打造一所一流的学府,就得靠我们的努力了,当然,我们也必需寻找到这一块教育方面的能人。至于你所说的不能盈利问题,我也没有考虑过大学盈利。创办大学,本来就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不过,如果真的将这一把大学打造成为了全球一流的顶尖学府,也未必不能盈利。青青,你知道哈佛大学是怎么赚钱,并且一直存在下去的吗?”
“这个,我没有研究。”
“呵呵,跟你说吧,哈佛大学如果光收学费,恐怕也得亏得半死。他们随便请一位讲师,都得几百上千万的工资,更不用说,那无比庞大的科研设备。不过,他们仍能一直存在。这并不是美国政府对他们进行了补助,或许国内高校会有这样的情况。但是,在美国,并不会。他们的生存之道是,无数毕业学子之后的捐赠。”
“你是说,靠这一些毕业之后的学生捐钱?”
“对。”
张宁点头,“你别小看这个数目,或许一位普通的哈佛学子,他可能捐不出多少,甚至,他可能不会考虑捐献。但是,只要你培养出一些行业精英,甚至是全球最为顶尖的天才。那么,他们随便一笔捐赠,就是一个恐怖的数字。譬如说比尔,他虽然没有从哈佛毕业。但是,他仍以自己是哈佛学子而感到骄傲。为此,他去年向哈佛捐了10亿美元。而去年公布数据显示,哈佛大学获得的捐赠资金已经达到了500亿美元。我想,有这500亿美元,哪怕哈佛大学什么也不做,他们也能一直开下去,并且,他们又可以利用这一笔资金,教授更好的学子。学子毕业之后,又将会对他们进行捐赠……如此循环下去,直到一百年,200年,甚至是1000年,如果这个世界不再发生世界大战的话。”
当然,其实大学获得的资金,不仅仅只是捐赠。
有的时候,随便发明的一些技术,他就有可能获得几十上百亿美元的资金。
此外,高等学府也可以利用自己先进的理论技术开设公司,也可以狠赚一笔。著名的清华紫光,他就是清华大学的子公司。
“好吧,在你眼里,钱一直不是问题。”
陈青青拿张宁没办法,“还是回到原来我说过的,就算你愿意投入,你也未必能打造出一所高等学府。小宁,你可不要说,你对创办学校很有经验。”
“这个……”
张宁有些尴尬,“这方面我倒是没什么经验。”
“汗,你还真担心你说出一句,这方面我也有经验,那小宁,你就真是个妖怪了。”
“我哪里是什么妖怪,不过,我没经验,不代表别人没经验,我们找人呀。”
“那么,找谁?”
问题来了?
找谁?
。。。
第952章:教育改革
找谁?
这个问题,将张宁给难住了。
说起来,教育事业张宁也不是专家,前世更对教育事业没有太多了解。
而且,教育事业不比互联网,更不比其他的产业链。
光凭一腔热血,光凭喊出一句教育需要改革之类的话,根本一点作用也没用。
“这个,关于找谁的问题,我们还是交给猎头公司去做吧。”
暂时心中没有人选,张宁说道。
“好吧,不过,小宁,有可能,这一些猎头所选的人才,可能你要失望了。”
陈青青还想再说什么。
最后,还是没说。
她其实是非常不赞同投资教育这一块的。
一方面教育暂时不可能自己带来多大的帮助,另一方面,教育这一块投资也很巨大。
关于这一点,张宁又何曾不知道。
只是,张宁仍是决然决定坚持投资教育这一块。
这个决定,固然有因为受到此前王龙新事件的影响,但另一方面,张宁也确实想以教育为基础,为企鹅公司,也为中国,培养更多的世界级人才。
……
“您好,李校长,很早就想拜访您了,只是因为一些事情,有一些不太方便前往贵府。”
一家叫做云松茶馆的包间,张宁与国内一所知名大学校长李过生见面。
李过生是燕京科技大学的校长,为人热情无私,很受学子们的欢迎。
张宁亲切的给李过生倒了一杯茶,客气的说道。
“呵呵,张宁先生太客气了,什么拜访不拜访的,能够与你这样的少年英杰见面,亦是我的荣幸呀。”
李过生是猎头公司向张宁推荐的,张宁便想找李过生聊一聊。
“李校长太谦虚了,难怪这么多学子一直很拥护你。”
“说起来有一些汗颜,我自问也没有在哪里做得很好。如果要说有,那就是,我做了一个校长的本份。”
听到李过生的话,张宁暗暗点头。
这个李过生没有官架子,说话也很随和,与人打成一片,据了解为人也算清正,看起来是个不错的人选。
不过,教育这一块关系太大,张宁也不敢立即拿主意。
想了想,张宁说道,“李校长,其实这一次约您到这里喝茶,一方面是久仰李校长的大名,想与您见见面。另一方面,也是学生有几个问题,一直想不明白,倒很想请李校长能够指点迷津。”
“哈哈,人们都说张宁你尽乎妖怪,你也有想不明白的事呀。”
李过生哈哈大笑,看到张宁以学生模样寻问自己的样子,心里面很是高兴,说道,“说吧,你有什么问题。我虽然在商业上面,或许不能给你指点什么。但在其他方面,也许,可以给您一点参考。不过,我先申明。我的意见也不是真理,有道理就听,没道理,听了后直接忘掉。”
“李校长,就冲着你这么开明的话,我也要听的。”
张宁对李过生越来越有好感,然后问道,“李校长,相信您知道王龙新事件吧。”
“嗯,了解一些。”
李过生喝了一口茶,点点头,“这起事件,确实是王龙新做错了。我为我们教育界出了这样的一个败类,而感到耻辱。”
“哎,张宁,据说王龙新之前与你有一些矛盾,你不会现在还记着他吧。”
“呵呵,李校长,王龙新的事情,我哪会放在心里。我之所以提这件事,不是想聊王龙新,而是想聊一聊国内的教育事业。相信李校长也看到了,王龙新事件起初开始之时,国内教育界,包括夏大的学校并没有起到重视,甚至,还采取了包庇的措施。直到最后,眼见包庇不下,这才将王龙新推出。我感觉,从王龙新事件当中,王龙新只是一个小问题,但整个国内的教育情况,才是大问题。”
说起王龙新事件,张宁仍是感觉到心痛。
“我不知道,李校长,你对于国内教育这一块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什么看法。”
张宁看向了李过生。
李过生这会儿叹了口气,沉默了一会,然后才说道,“张宁,关于国内教育这一块出现的问题,其实我看到的,比你看到的还要多。”
“那李校长,你就没有想过怎么应对这样的一些事情?”
“想过。”
李过生说道,“我曾经推行了一个校内政策,对于各个方面,特别是学术这一块,采取严格的把关。可是,具体到执行的时候,就出了问题。有的瞒着不报,有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甚至认为正常。若是真正的将所有涉及到这一些问题的人给纠出来,恐怕,有相当一部分的人会有问题。”
“这么严重。”
张宁不由得咂舌,虽然他知道教育这一块有很大问题,但没想到,会这么大。
“这么看来,国内教育这一块没得救了。”
“也不是没得救。”
李过生摇摇头。
“这可能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完善国内教育制度。”
“你觉得需要多长时间。”
“有可能需要50年,也有可能需要100年,也有可能需要更久。”
听到这里,张宁也叹了一口气。
“时间太长太长了。”
“是呀,有的时候,我们必需花这么长的时间。毕竟,制度与法律法规,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建立起来的。而且,哪怕建立起来之后,维护,遵守,执行方面,也都是一大问题。美国现代化的这种大学,也花了几百年的时间,这才打造成为了全球一流学府。”
“是呀,确实需要花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李校长,如果我们推翻重来呢。”
“推翻重来?”
李过生有一些不明白。
“我指的是,推翻现在的教育体系,实施一种全新的教育制度。”
“不太可能。”
李过生摇摇头,“目前的教育体系虽然不完善,但暂时也没有一种更好的能够代替。”
“也不一定,更好的方法不一定没有,只是很多时候不愿意去尝试。你不去尝试,怎么就知道没有更好的方法呢?”
“这么看来,张宁,你有一种新的模式了?”
“新的模式暂时还没有,但脑海里有一点想法,我想先创办一所民办高校。”
“噢,你是想通过这所学校做实验?”
“一方面是,另一方面,也不仅仅是实验,我想打造一所全球顶尖的高校。就像哈佛,麻省理工一样的私立院校。并且,我已经决定,每年我将向这一所学校投资100亿人民币……”
“张宁,你这一手,可真是大手笔呀。”
李过生感叹道。
“其实也不算什么大手笔,一年100亿看起来多,但也不见得多多少。特别是前期的基础建设,恐怕,这一些投资,一下子就要见底。不过,钱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缺少一位对教育这一块有经验的人。”
“所以,我想……”
“所以,你想请我?”
李过生看着张宁,问道。
“是的,我想请李校长能够来帮助我,也帮助国内教育情况。虽然,我不知道我们的这一所院校,是否能够改变目前国内混乱的教育体系。但至少,还有一丝希望。当然,我知道,要李校长辞职前来我们民办院校任职,恐怕有一些强人所难。不过,我可以给李校长1000万的年薪,你看如何?”
“1000的年薪。”
李过生喝了一口茶,“这个年薪,不可谓不高,也不可谓不诱惑。”
国内各大院校的校长,虽然权力比较重,名誉地位也比较高。不过,他们的工资,其实并不见得有多高。当然,能混到校长这一个级别的,工资肯定不低。但是,哪怕再高,也不可能与上市公司经理人这一些高。当然了,如果想**,想在各个地方贪一些,倒也看不上1000万。可是,这毕竟是犯法的,什么时候查出,什么时候就完蛋。
现在什么风险也不要担,白白一年就1000万,想必,任何一位校长都会心动。
只是,李过生还是摇头。
“如果不考虑别的,恐怕,我不可能拒绝张宁你的邀请。一方面,我觉得,或许你可以创造奇迹。另一方面,不为别的,冲着这一份薪资,我也觉得,我没法拒绝。不过,很抱歉,张宁,我不能答应你的邀请。”
“为什么?”
“没为什么,如果硬要说为什么,那只能说,我并不适合管理你所创办的大学。虽然,我在这方面有一些经验。但这一些经验,都是继承原来的基础之上。对于一所全新的大学,对于一所要开创新的教育体制的大学,我没有任何自己的想法。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开创,我也并不知道,我应该怎么去做。所以,很抱歉。”
这一翻话,张宁更是佩服起李过生。
李过生的德品,不可谓不高尚。
可惜,国内太少这样的人了。
只是,张宁还是有一些不想放弃。
不管怎么样,也许李过生并不是特别合适的人选,但至少,以他的德行,也不可能将新开创的大学带上一条歪路。而且,自己提民办院校。未来要实行什么样的制度,比之在他原来所在的学校更为的容易。
“李校长,您考虑一下。”
“实在抱歉,关于你的邀请,其实在你未有邀请我之前,我就已经考虑过国内教育这一块的现状。刚才我也跟你说过,我曾经想改善,但后来失败了。直到现在,我已经没有了当初的雄心。不过,我可以向你推荐一个人,但就怕你有一些不敢用他。”
“谁?”
“朱青时。”
“朱青时?”
张宁感觉这一个名字好像在哪里听过,但又记不起来。
“朱青时是中大的前任校长,不过,因为某些原因,朱青时选择了辞职,目前休养在家。张宁,你不仿去找找朱青时。”
……
朱青时。
奇怪,李过生怎么向自己推荐朱青时。
还说,就怕我不敢用他。
难怪这个朱青有什么问题吗?
更为奇怪的是,自己怎么对这个名字有一些熟悉。
遗憾的与李过生分别,张宁回到了家,上网查找起朱青时的资料。
这不查不知道,一但,连连让张宁大吃一惊。
朱青时炮轰现行办学体制。
朱青时直面高考有何作用。
朱青时建议取消文理分科。
朱青时质疑英语为何成为必修。
朱青时向两/会建议,加大学术**处罚制度。
一系列的炮轰国内教育体制的新闻,瞬间闪进张宁的眼前。
看到这一些新闻,张宁才算是知道,这个朱青时,为什么要辞职了。
尼玛,这简直是与国内教育体制火拼的节奏。
这样直言的牛人,想不辞职,别人也会逼着他辞职。
不过,这样的牛人,张宁却越看越是喜欢。
不错,李过生校长推荐的人果然够厉害,这样的人才,虽然看起来太过于狂妄,但是,现在的自己,不正是需要这样的人吗?
“对,就找朱青时。”
当下拍板,张宁决定了,邀请朱青时。
当然,这不仅仅是因为朱青时与自己的想法有一些一致。
更为重要的是,在查看起朱青时的资料时,张宁终于知道了朱青时是谁。
他就是后世南/科大的校长,也就是国内高等院校创新第一人。
在他就任南/科大校长期间,朱青时以先行先试,自主招生,自授学位,自颁文凭的办学模式,成为了备受观注的中国教育改革风云人物。可惜,因为后来行政干预,朱青时仍是很遗憾的离开了南科大。
不过,哪怕就是离开,在朱青时担任南/科大期间,在校的40多位学生,其中有大部分人都去了国外的名校留学,并且,在国外,虽然南/科大的的文凭是自授的,但国外很多高等院校,仍是支持相信南/科大的办学理念,接受了这一些留学生。
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全国参加的各类比赛当中,都获得了重要的奖项。
这样的人物,简直是为自己量身打造的呀。
……
第二天,有一些迫切,张宁想见一见朱青时,准备与他聊聊。
可惜,或许对于别人来说,如果当他知道,科技之王的张宁想要见他,他绝对会欣喜的发狂。别说有时间了,就算是没时间,也会抽出时间来见张宁。可是,对于这个很与别人不一样的朱青时,他却直接说了一句,“不好意思,没空。”
“我靠,这个朱青时,很有个性的嘛。”
有一些哭笑不得的张宁,心下郁闷。
不过,张宁倒没计较。
虽然自己很出名,但对于有一些人来说,别人未必会将你放在眼里。
特别是对于那些一心只搞学术的教授,学者来说,他们未必会多么的在乎张宁。
不得不,张宁硬着头皮,打电话给了李过生,想叫李过生帮个忙,约朱青时见一面。
可惜,朱青时连李过生的面子也没给,仍然是选择不见。
。。。
第953章:钱学森之问
有个性呀,有个性。
张宁倒没有生气,仍是不时观注朱青时。
退休下来的朱青时有着非常多的精力,除了时常去一些大学开下讲坐之外,在他的微博,也就是企鹅认证的微博上面,也不时发言。
高校评估“只适合不多的学校和少数类型的学校,”如中科大、北大、清华、复旦这样有基础的,而“对于条件相差比较远的或类型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