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激情岁月-第3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宁继续微笑着。

“天呐。”

朱青时一下子站了起来。

然后,走到张宁身边,左看看,右看看,随后,却是哈哈大笑起来。

“厉害,厉害,张宁,你可算厉害。”

冲着张宁坚了一个大拇指,朱青时说道,“我算是服了你,为了与我见面,居然亲自跑到我的微博上,连续回了我一个多星期的微博。”

“可不是,只是,就是不知道,朱先生,现在你还愿意不愿意见我?”

“这个……”

提到这,朱青时有些尴尬,但很快就笑着说道,“愿意,当然愿意,我可是恨不得亲自见你呀。好吧,在这里,我正式向张宁你道歉,之前是我不对,是我太清高了。”

朱青时一脸的诚意。

“哪里,哪里,是我之前太心急了些。噢,对了,昨天我们聊到哪了?”

“聊到自主招生,自授学位,自颁文凭。”

朱清时回答说道。

“嗯,就是聊到这。说起来,关于自主招生,自授学位,自颁文凭这三点,如果真的实现,并且做好,那中国教育就真的有救了。”

“是呀,但非常难,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实现,可能需要几十年,也可能需要一百年。如果实现,我想,钱学森先生的问题,就可以圆满解决了吧。”

“我倒没有这么悲观,我觉得,或许20年就可以实现。”

“20年?”

朱青时摇摇头,“不太可能。”

“教育改革比之经济改革更为困难,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国家可以快速的将经济搞上去,但教育,却一直很弱后的原因,这也为什么钱老先生会有这样的感慨。”

“这可不一定,教育改革虽然困难,但也要有心人去做。之前国家不动手,大家也不动手,现在要来改革,当然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如果让国家来改革的话,这个时间将会更长。因为没有哪几个政府一把手,他会天天想着教育。之前,你不是说可以开办私立院校这样的方式,以达到中国教育改革吗?”

“我是说过,但如你所说的,恐怕,没有几家企业会来做。”

“朱先生,你好像忘了我。”

“你……你干嘛?”

朱青时看着张宁,然后又拍了拍脑壳,“差点又将你的身份忘了,是了,你可不仅仅是微博上与我探讨的那位高手,你还是企鹅公司的创始人,中国科技之王,全球最有钱的人。由你们企鹅公司来投资创办一家私立院校,看起来可行。”

“是呀,这个想法我很早就有了。但一直没有实施,一方面当时考虑不够全面,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才。后来,李过生向我推荐了你。”

“你还是想请我?”

朱青时问道。

“对。”

张宁点头。

“开始我只是感觉,你原来是中大的校长,对教育这一块有不少经验。又有李过生校长的推荐,所以我找到你。后来,又查了你不少资料。加上,与你在微博上的讨论,我越发的感觉,你才是我要找的人。也只有你,才能帮助我,对中国教育真正的进行改革。”

“张宁先生,你实在高看我了。我在微博上说过,我当中大校长10年时间。开始担任中大校长的第一年,我意气纷发,准备大干一场。我制定了很多的一些校内制度,可是,一年之后,这样的制度形同虚设。同时,当时我也带了不少人去国外的高等学院考察。将他们的教学方案,全都复制下来,带到我们中大,我让学校的老师按着上面讲。可是,这样的方案实行了一年时间,也给废除了。”

“为什么?”

“因为讲师们觉得这样上课累,有不少教案教的都是不考的内容,他们只教课本上有的内容。而学生们也觉得,学了这么多浪费,又不考,他们只学要考的内容就可以了。”

“最后,我似乎明白了。于是,我再也不对中大有什么样的改革,我不扩招,我也不新建教学校,每年我们仍只招1000多学生。十年之后,我发现,也正是因为我们的不扩招,或者是我什么也不做的改革,中大每年毕业的学生,都深受国内外一致好评。”

“这好像是一个讽刺故事。”

本要改革,但发现,改革却越来越糟。

反倒是什么也不做,坚持原来的,居然表现的更好。

这不是讽刺是什么呢?

“是呀,这确实是极大的一个讽刺。”

朱青时也是感慨。

“那就奇怪了,看你现在所说,似乎对改革没兴趣,不敢对教育改革了。可是,你在微博上,为何一直观注这方面的问题,并且,一直也参与这方面的探讨。”

“我不知道怎么解释,硬要解释的话,那就是,我心有不甘吧。”

看到朱青时不甘的神情,张宁不由得心动。

“朱先生,其实,我认为,你在中大第一年做出的改革,并不一定是错的。至于为什么会失败,一方面是学生与讲师的抑制。另一方面,我想,更多的原因,还是原来教育体制的问题。大家的观念还没有转化过来,大家也还没有做好改革的想法。冒然改革,自然遭受大家的反对。但现在,我们中国教育已经到了不改革不行的地步。这不只是上级有想法改革,哪怕就是普通老百姓,亦有强烈的教育改革的想法。”

“当然,还有一个你此前改革不成功的原因,可能与行政化有关。中国高校看起来是高校,但却有一些像机关单位,更像政府机构。我觉得,私立学院,便可以完美的解决这样的问题。在私立院校,他将去行政化,一切以讲师授课为提,讲师才是这个学校的主人,什么校领导呀,什么主任呀,一切都是为讲师服务的。”

“你的想法好,确实可以尝试。”

朱青时有一些意动,试探的问道,“但我想知道,你们企鹅公司为什么要创办一所高等院校。或者换一个说法,张宁你,你为什么要创办一所大学?”

“为什么呀。”

张宁不知道怎么说。

“以我一个商人的身份,与人谈教育,可能会让大方之家耻笑。可能他们会说,我们只知道赚钱,他们只知道做生意,我们哪里懂什么教育。这一些,我不想解释,解释太多也没用。一开始,我想创办一所大学,只不过是因为王龙新事件,这让我觉得国内某一些高校很恶心。我想创造一所比他们更为厉害,更为牛叉的学校。后来,因为企鹅公司在招收人才方面,碰到很多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很多优秀的人才,都是从国外找的,国内没有几个。不是我们不想找国内,而是国内真的找不到几个。此时,我也在想,为什么不培养一所高等院校,哪怕将来给自己输送人才也行呀。后来,也就是前些时候,在我看到钱学森老先生的感慨之后,我才算知道了我真正的要做什么……”

为什么我们的人才没能够与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我希望,若干年后,当我创建的这一所学校,能够回答钱老先生的问题。

不知道为何。

当张宁说出这一翻时,一边的朱青时,突然热泪盈框。

“张宁,你知道为什么对钱老先生的问题有这么多的感慨吗?”

“当年我在接任中大校长的时候,我就曾拜访过钱老先生,也有向钱老先生写过信,信中有我对于未来中大的一些看法,以及一些改革的内容。钱老先生对于我的改革非常支持,并且叫我努力,希望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中大。可是,10年过去了,中大还是现在的中大,虽然没有变坏,但一点也没有好到哪去,我们仍是没有培养出顶尖的人才。”

“前几天钱老先生这一句感慨,虽然不是对我说,但我几乎恨不得钻进地底下。”

朱青时有一些情绪失控。

“朱先生,你也不要难过,有一些事,不是想做就能做成的。我想,钱老先生虽然感慨,但也未有对中国教育失望,他的感慨,更多的应该是激励。”

“也许吧。”

好一会儿,朱青时稳住了情绪。

然后说道,“张宁,对于你的邀请,我答应你了。”

“朱先生,你真的答应。”

“是的,我答应了。我想,如果我不答应,可能,我一辈子,就再也不能为中国教育改革做出一点什么了。”

朱青时肯定的回答。

“太,太好了。”

“朱先生,有你的加入,我相信,中国教育改革,一定可以成功,一定。”

张宁握着朱青时的手,激动的回答。

。。。

第955章:梦想学院

“朱先生,对于我们的院校,你有什么看法?”

既然朱青时答应,张宁也松了一口气。

有这样的一位后世教育改革大师帮助,中国教育改革也未必不能成功。

不过,院校一切才刚开始,学校名字没有,办学场地没有,硬件设备也没有。

张宁也将这一系列的问题,不时向朱青时问道。

显然,朱青时对于这一块,似乎早就有研究,直接说道。

“院校第一年开始,肯定是最困难的。但是,一所院校,硬件并不是最重要的。韩国的浦项科技大学是一所只有十几年建校历史的理工类学校。学校不大,只有七八个系,2000多名在校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各占一半。但是师资力量却很雄厚,韩国的浦项钢铁公司出巨资从世界各地聘请一流人才。结果这所在中国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在最近几年《亚洲周刊》评选的亚洲地区理工类高校中,多次名列第一。

这也印证了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的那句名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有大师之谓也’?”

“有道理。”

张宁听后不时点头。

专业人士不愧是专业人士,如果让自己瞎忙,恐怕,光是一个学校的硬件设备,就要将自己忙得个天翻地覆。

“那你认为,一所学校最为关键的力量是师资。”

“对,起码,我是这么认为的。”

朱清时说道。

“现在国内各个高校,虽然号称师资雄厚,但与国外大学的师资力量是无法比的。这不仅仅只是师资水平,更多的体现在师资人数。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大概有2万多个学生,但讲师就占2000多位,师生比例是1:10,也就是10个学生就可以对应一个老师。但我国的高等院校,好些的可能达到20个学生一个老师,差一些的,是25个学生,30个学生,一个老师的比例。无疑,这样的师生比例,也给讲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同时,师生比例过于悬殊,也存在不少无法兼顾的例子。”

“朱先生,你这一翻话,可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呀。”

张宁一边听,心下一边记着。

“还有呢。”

“还有一个是科研与教学这两个问题,一所好的大学,要妥善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可是,国内目前这方面没有处理好。都是将好的人才放到是搞科研,一般的才来去搞教学。很显然,靠普通人才教授出来的学生,他又哪里能天才到哪去。”

朱青时侃侃而谈,不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对了,张宁,你呢,你也说说,你的想法。”

一翻痛聊,朱青时将肚子里无数关于教育改革的话题,一起与张宁分享了一遍。

最后,朱青时看着张宁,问道。

“我呀。”

张宁笑了笑,“我没有什么想法,如果要说有,那么,我只会全力支持那些对教育改革有经验的专家,学者,我将给他们完全的自主权。另外,我已经决定,我们企鹅公司将每年拿出100亿人民币,连续投资10年,以做这一所大学的投资。”

“一年100亿,10年,1000亿。”

哪怕是中大校长朱青时,听到这个数字,也是砸了砸舌。

这个数字,当真是恐怖。

虽然,1000亿也未必能够瞬间打造成一个清华燕大,更不可能瞬间赶超世界知名学府。

但是,能够直接砸进1000亿搞教育的,恐怕,放在全球,没有一人可以做到。

这不只是需要眼光,更多的,需要的是一种为教育做投资的情怀。

是的,朱青时感觉,张宁之所以这么重金砸进,就是一种情怀。

没有这种情怀,张宁不可能对教育进行改革。

没有这种情怀,张宁也不可能创办学校。

是谁都知道,教育投资是见效最慢,而且也是投资最为恐怖的。

但张宁却这么做了。

有这么一刻,朱青时感觉,有如此一个有眼见而又有情怀的天才,中国教育改革,又何愁不成功呢?

“张宁,你这投资的金额,连我也吓了一跳。早知道你投资这么大,你第一次来这里的时候,我就该好好与你聊聊。”

不由得,朱青时有一些后悔。

不过,张宁倒是没有在意,而是开玩笑的说道,“哈哈,现在后悔了吧。不过,我也感到奇怪,第一次前来拜访朱先生的时候,你怎么说没空呢。”

“这个嘛……”

朱青时有一些尴尬,但还是说道,“好吧,我就跟你说吧。你第一次来拜访我的时候,我不知道你什么意思,加上那时我也没时间,虽然你名气大,但我也未必想见。第二次,你托“过生”兄来找我,虽然表达了你想创办大学的想法。但是,我仍是不想见你。因为我感觉,像你这样只知道赚钱的商业大亨,要创办学校,估计又会是想尽办法来赚钱。没想到,现在一听你的投资计划,我再次为我之前的不友好向你道歉。”

朱青时很有胸怀,虽然清高,但这一翻聊天,却是连翻向张宁表示道歉。

张宁连忙说不敢,心中对于朱青时更加认可。

自己就是要这样的人。虽然不算得圆滑,说话也比较直,而且,从最近这一些天观察朱青时以来,也发现朱青时为人坦陈,敢说敢恨,但这一些不管有多么的不好,朱青时仍是一个有着强烈改革欲/望的人才,他的各方面观点也让张宁非常赞同。请他出山,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再者,后世南科大的成功,朱青时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这一些,都是张宁想要邀请朱青时的理由。

“对了,我们的学校叫什么名字?”

“梦想。”

“梦想?”

“是的,就叫做梦想学院。”

张宁点头说道,“我要让梦想学院,成为全球所有学子的梦想所在。”

“好。”

“梦想学院,好名字。”

朱青时很是兴奋的称赞道。

虽然这一个名字有一些与现在流行的大学院校名字不一样,这看起来太过于通俗,也看起来不像一所正规的大学。但是,现在不是要教育改革吗。教育改革,首先就从院校的名字开始。为什么大学的名字,就要按传统的来。为什么,大学的名字,一定要按什么中大,燕大,南大之类的来?为什么,他就不可能是梦想学院。

你看,国外的名校,常青藤学院,不也与梦想学院差不多的么?

……

搞定了朱青时,但创办院校这才刚刚开始。

选址,买地,投资,这一切都很好搞定。

张宁将梦想学院的地址,选择了在南方的深成。

之所以不选择燕京,并不是燕京不好,相反,燕就各方面都比较便利。

但张宁仍是没有选择燕京。

教育改革,梦想学院的创办,其中有一条最为重要的改革,那就是去行政化。

燕京是中国政治最为严重,也是最为复杂的一个城市。

张宁不希望自己创办的这一所大学,今年接受这一个领导,明年又招待另一位主任。

相反,南方的不少地方,特别是沿海城市,反倒是更开明一些。

其中,又以深成政治风气最好,张宁也就将地址,投资在了深成。

当然,为了真正的去行政化。

在选址完毕之后,张宁也前往了深成,拜访了深成的一些重要政府领导。

隐约向他们提出,他们的梦想学院,以后未来不想有过多的行政打扰,希望他们能够理解。

对于张宁隐晦提出的这一些要求,深成政府领导班子全都答应了下来。

笑话,也不看看张宁是什么身份。

商业富豪。

政治世家嫡系传人。

当然,抛开这一些,每年张宁为深成投资100亿人民币这样的大手笔,他们也不敢说半个不字。

只是,这一些好办之余,其中的创办学校的审核事仪,却是难倒了张宁。

创办学校不同于开公司,当然,哪怕是开公司,也需要审核。

但是,创办院校来说,审核将会更为严格。

只是,自梦想学院提交审核申请之后,上头却一直没什么消息。

为此,张宁还拜托了姑父许保华,希望能够在许保华那里打听到一些。

可是,许保华也是摇头。

“小宁,不是姑父不帮你,你创办院校是好事。但是,你创办的这所院校也太过于创新了。自主招生,自授学位,上头一直压着,没人敢批。”

“我靠……”

张宁真想骂娘。

改革改革,不创新哪有改革。

现在改革一下子来了,却又不批了。

不过,张宁没有胡来。

这种事情,急不来,你想创办院校,不管在哪,都会受到政府的制约。

深呼吸,张宁冷静了下来,说道,“姑父,你帮我转达一下意思。就跟他们说,我张宁是什么样的人,我想,大家都很清楚。我创办的这一所梦想学院固然有很多创新的地方,但是,这一些创新内容,也正是教育改革最为关键的内容。我希望我们中国教育能够走出自己的一条路,我也希望,未来我们中国教育有一天能站在世界之巅。而不像钱学森感慨的一样,为什么,我们中国创办了这么多学校,却一直培养不出优秀的人才。”

“嗯,你的话,我会带上。不过,小宁,你也不要着急。慢慢来,最起码,我是支持你的。加油。”

“谢谢姑父。”

……

紫华阁。

中/南海紫华阁内,此时,分别坐着中国最高的几位领导人。

其中一号首长叶承良看着手中教育部部长传过来的这一份申请文件,却是笑道。

“各位,张宁这个小家伙,前几天刚想弄走我们的北斗导航,我们开会还没有讨论完。这会儿,又弄出了一个创新型的大学,这家伙,可真是精力旺盛呀。”

“是呀,张宁这小家伙,最近几年,没少让我们紧张的。一年投资100亿,看起来,他真是想在教育这一块大干一场。”

一边的王怀王老爷子,接过话来说道。

“没错,我倒是能感觉到小家伙的拳拳爱国之心。只是,他每次弄出来的事儿,实在是影响巨大,让我们都有一些不知道怎么处理。就像这一次的创办大学院校一样,居然弄出一个自主招行,自授文凭的路子,这可是打破了我们几十年来的教育体制,我不知道这种教育改革是好还是坏,对了,教育部的有关专家怎么说?”

孙老这时,也在边上说道。

“他们如果有想法,恐怕也不会送过我们这来。估计是这事情太大了,他们也做不了主,更不知道对于未来有什么影响。”

“也是,这么大的事情,他们哪个敢处理。万一处理不好,那可真是一个大麻烦。”

“好吧,我们还是来讨论一下,这份申请,我们批不批吧。”

叶承良压了压手,说道。

“孙老,你的意思呢?”

“我没什么想法,教育改革我也不是专家。不过,说起来,我们也确实要对教育进行改革了。眼下国内经济虽然看上去不错,但如果教育落后,迟早有一天会拖累我们国家。现在改革,也是对我们未来负责。”

孙老说道。

“王老,你呢?”

“原则上我也赞同,只是,张宁毕竟不是教育系统出身。虽然他将朱青时请了去,但朱青时这个人我知道,能力是有的,但为人处事太过于公正,不通变化,搞学术很不错,搞学校嘛,我也不敢肯定,我不知道他是否能够担当这个重任。”

几人发表了意见。

最终,叶承良这才点头,说道,“看来大家都赞同,但也确实有一些担心。要不这样,我们先不批复他的申请,我们也不拒绝。就让张宁自己先搞。搞得怎么样,是好是坏,我们看。如果好,我们未来可以大力支持,如果不好,我们取消了就是。”

“我看这个主意不错。”

几人都是点头。

“对了,还有,那个北斗导航事情怎么办。”

这时,孙老又提到了北斗导航。

“本来北斗导航是我们的机密系统,不可能给民用的。不过,张宁也只是说运营,又出钱帮我们发射卫星,并不想要技术,我看安全性方面没有什么问题。或许,靠着张宁这小家伙的突发其想,我们的北斗导航系统,可以提早几十年覆盖全球呢。”

“那好,就这么定。”

会议开完,叶承良找到了张宁的姑父许保华,并且,让许保华向张宁带了几句话。

许保华当天再次找到张宁,将几位领导人的话带给了张宁。

“姑父,这么说,几位领导是即不同意,也不支持了。”

“是。所以,未来你的教育改革好不好,就看你的了。不过,你可不要马虎。虽然上面没有反对,但也没有支持。你改革的好,未来国家当然会支持。但你改革的不好,或者没有什么效果,恐怕,你的改革将不可能进行得下去。”

“我知道。”

张宁点头,“能够有这样的表示,已经可以了。至于改革有没有效,我相信一定会有的。”

第956章:自授学位,自颁文凭

“朱院长,你觉得,我们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创办院校,一切从头开始,从无到有,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