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鉴宝人生-第2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了,上车吧……”

明麻子上了车,就小心的在车里张望,感受了一下屁股底下真皮座椅,心里不禁羡慕道,到底是京城来的少爷,车子就是好!要是自己也有一辆这样的车子那该多好!

车子开到马老财家门口,明麻子连忙下了车就上前去叫门。

“敲什么敲,敲什么敲!敲你……”

明麻子敲了将近一分钟的门,里面才有人骂骂咧咧的出来开门,不过来人打开门一看居然是明麻子,顿时转了脸,满脸堆笑的问道:“明哥,您怎么来了?”

“马小强,能耐了啊!刚才听你的声音,你好像很不乐意嘛,怎么着,我就不能来了?”明麻子冷笑道。

马老财的儿子到并不是真叫小强,小强只是别人起的好听点的绰号,难听点就叫蟑螂,之所以叫马老财的儿子小强,也是因为他打起架来不要命,就像电影里说的打不死的小强。

不过,这不要命也要看面对的是谁,以前马小强挺不服气明麻子,想挑战明麻子的权威,结果被明麻子叫人打了个半死,最后跪下来求饶才饶了他一次。

于是,从那以后,马小强就非常害怕明麻子,每当看到明麻子就好像老鼠见了猫一样,这也算是恶人自有恶人磨。

马小强闻言额头冷汗直冒,连忙解释道:“明哥,刚才我正在服侍我家老头子上厕所,所以急了点,还请您见谅啊!”

明麻子皱了皱眉头:“我说你小子身上怎么一股子味道,一会离我们远点啊!”

“是是是!”马小强连连点头,随后又问道:“明哥,不知道您今天过来是准备做什么啊?”

明麻子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听说你老头子收藏的古董要卖?”

听见这话,马小强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是的,明哥,您想买古董吗?我一定给您便宜一点。”

明麻子说道:“不是我想买,是我的朋友要买,没问题吧?”

“明哥,您这是解决我家的难题来了,怎么会有问题?”马小强连忙笑着说道。

明麻子挥了挥手:“行,既然这样,你就带路吧,不过有件事情我可事先要说明了,我听说你家老头子抠门不说,而且卖东西的时候还弄虚作假,我告诉你,一会可别给我整这样的幺蛾子,不然你们就是跑回老家,我也会带人去算帐的。”

马小强连忙摆了摆手,有些媚笑的说道:“我老头子之前确实干过这种事情,不过他现在已经不做了。其实我家现在都已经这样了,我以前也不赞成他搞那些花样,不过我毕竟是儿子,对此也不好多说……”

p:感谢各位书友的月票和打赏!

第六百六十章一真两假(上)

马小强话是这么说,不过他的性格和马老财一脉相承,如果能够宰一刀的话,他怎么可能会不宰,只是因为害怕明麻子,他也只能这么说。当然,真要宰楚琛的话,他也不可能当面说出来。

明麻子也知道马小强说的是漂亮话,不过他可管不了这些,如果一会马老财真敢弄虚作假,或者价格开的奇高无比的话,那他也会说到做到。

“那走吧……”

马小强连忙把大家领进了厅堂,随后又给三人泡了杯茶,才客气的打了声招呼,走进了里屋。

没一会,马小强推着一位坐着轮椅的老人走了出来,那老人从面容看十足是个老实人,如果不是楚琛之前从金局长那里听了马老财的故事,他都不会想到,眼前这个普通平凡的老人,居然会是那种见钱眼开,无比刻薄的小人。

马老财手上抱着三个大小不一的盒子,到了楚琛眼前,马小强就帮忙把盒子放到桌子上。

随后,双方先是相互介绍寒暄了几句,马老财就笑着说道:“前段时间,我确实拿错过几件东西,不过今天拿出来的东西,我可以保证其中没有我故意拿错的东西。”

在场的几位,连明麻子的脑子都非常的好使,不然他也不会成为本地的地头蛇了,听见马老财这和说,他脸色就有些不好看的说道:“照你的意思,这些东西你都不能保证是真品喽?”

马老财摊了摊手:“我到是觉得我的东西都是真品,可是我的水平有限,到底是不是真得。还得看你们的眼力,总不能说。我说东西是真品,你们就无条件相信吧?”

道理是这样。但马老财这么说就是把他的责任撇清了,就算他故意拿赝品的东西出来,他也可以说是他买东西的时候走了眼,楚琛也拿他没办法。

反正马老财都这个模样了,也没什么名气可言,就算走眼的事情传出去,对他也没什么影响,再说他现在这个模样,名气再大也不能当饭吃。还是钱来的实在。

想通了其中的猫腻,明麻子就觉得很生气,正当他想来几句狠话时,楚琛摆了摆手道:“先看过东西再说!”

“请……”

马老财呵呵一笑,让儿子把盒子都打开来,随后就做了个请势。

三个盒子里面,分别装的是玉器、笔筒和一件胡人骑三彩骆驼俑。

三样东西看起来到是不错,不过楚琛把都一一拿出来仔细看过,他却只是看上了其中那只笔筒。

这只笔筒是清中期的竹雕张骞乘槎笔筒。

张骞乘槎是古代很有名的神话故事。传说武帝派张骞去寻黄河源头,张骞乘槎(木筏)溯水而上,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穿过荒无人烟的地带。到达一座人烟稠密的集镇,男耕女织,秩序井然。

他走进一户人家。见这家的女主人正在织布,其丈夫牵牛饮水。

张骞很诧异。向他们询问:“这是什么地方?”

男主人指着牛正饮的河流说:“这是天河。”

女主人把支撑织机的一块石头送给张骞,张骞带回后。被见多识广的东方朔认出,说这是天上织女织机下的填石。

后来,“张骞乘槎”这一典故,用来比喻出使远行。

这个故事在唐宋诗词、元明清戏剧等均有涉及,同样,古玩中的雕刻作品中也有许多是以此为题材制作的。

这只笔筒就是这般,通体采用高浮雕手法,技艺精湛,人物和情节刻画的惟妙惟肖,楚琛仔细观察,觉得应该使用的是“三朱”竹雕一脉的技法,算是一只比较不错的竹雕笔筒。

见楚琛把东西看完了,马老财就笑着问道:“楚少,这三样东西您觉得怎么样?”

楚琛指了指那只笔筒:“就这件吧,其他两件不对眼。”

马老财听楚琛这么说,心里顿时就有些急了,道理也很简单,他虽然先前说话耍了花样,但东西可都是他用钱实打实买下来的,现在楚琛说的虽然委婉,但意思已经在那了,两件价值最贵的东西都是赝品。

马小强比马老财还要心急,他当即就质问楚琛道:“这么好的东西,怎么可能是赝品,你看错了吧!”

“小渔,别不懂礼貌!”

马老财瞪了马小强一眼,马小强本来还想顶两句,不过看到明麻子杀人一般的眼神,气势顿时就降下来了。

随后,马老财转过头微笑着问道:“楚少,您能不能跟我说说,您不对眼的原因啊?”

“行,咱们先来说说这件双鹤摆件。”

楚琛笑着点了点头,随后拿起了盒子中的玉器。

此器白玉质地,看上去好像温润细腻,采用圆雕双鹤,一鹤口衔灵芝,回首曲颈体呈伏卧状,另一鹤口衔连枝寿桃,一足直立,另一足抬起,似欲行走,动感十足。

“马老先生,这件摆件呢,确实是明代中期的风格,而且以雕刻的水平来说,也确实挺不错的,不过破绽也非常的明显。”

楚琛解释道:“一般来说,古人在做玉的时候,玉是根本不需要像咱们现代这样去用手把玩的,什么越玩越亮,根本不需要。这是因为一个玉工在雕刻玉器的时候,他自己就会长时间的把玩审视这块玉,在这个过程中玉的温润已经出来了,所以不需要后人再去把玩。”

“而且看玉一定要看雕工,老玉的雕工,每一条线都是一通到底的,绝不会出现断线,因为玉工是一下一下雕刻的。您之前可能也没有仔细看,您的这件摆件上,双鹤身上羽毛的线有几根都是断的,这个在我们作假玉的行当里叫气口。”

“原因是因为,这玉是用现代化的机器雕刻的,在雕刻的过程之中,工匠一喘气,结果玉在砂轮上一抖,形成这样的‘气口’。一般人没有经验是看不出来。而在古老玉器用的陀子工,或者手工的做法上,是绝对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

说起来,古人在制玉上是非常严谨的,往往一件精美的玉器要花很少的时间才能完成,古代的工匠不会马马虎虎的随意加工。就说汉代那种谷钉纹的玉壁,上面的谷钉的排列都是非常规矩的,

按照正规的作法,空间应该是工匠事先算好的,玉璧直径是多少,可以做多少颗,这些在做之前都要做到心里有数,绝不可能出现谷钉是半颗的现象。

如果看到一块玉壁上的谷钉纹有半颗,那么一定是后人在制作过程中算计不足,造成的失误,也就是说,那块玉壁不是赝品也是仿品。

听了楚琛的解释,马老财连忙把东西拿到手上,仔细一看,发现两只鹤上的羽毛,确实都有少量的“气口”现象,这让他既心痛,又懊恼,一个劲的埋怨自己,当初自己在这方面怎么就没多注意一下呢?

不光是马老财,马小强也同样很心痛,他喃喃自语道:“这么好的玉器,怎么可能是赝品呢?会不会是当初制作的时候,工匠没注意造成的?”

楚琛微微一笑道:“这块玉质地还是不错的,在明代的时候,也是比较珍贵的东西了,因此你说的这种情况,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另外,除了‘气口’之外,这件玉器的包浆,应该是用以麸皮等特殊物质进行长期盘磨所形成的。”

马小强直接就否定道:“你这么说有些不对了吧,这件玉器的包浆明明很柔和、自然,根本不可能是用麸皮磨的。”

“对,这件玉器表面的大部分包浆确实如此,但你看看这里呢!”说着,楚琛指着玉器上几处不起眼的位置。

马老财父子俩一看顿时傻了眼,因为那里的包浆确实过于光亮、轻浮,有经验的人一看就知道不是自然形成的。

“怎么会这样!”马小强惊叫道。

“我觉得很正常吧。”楚琛说道:“这件玉摆伯应该是以前的主人没有看出这是赝品,或者看出了赝品也很喜欢,所以就自己盘了一段时间。不过,咱们盘玉总是有死角的,特别是这件玉器的高度将近有十一公分,这些留下来的地方,应该就是原主人没有盘到的地方。”

又有“气口”,玉器的包浆又不对,父子俩心里面再怎么不相信,也知道这件玉器确实是赝品了,好在这块玉的质地不错,雕工也好,而且又不是每个人的眼力都有眼前这个年轻人这么厉害,今后还是很有可能可以卖给别人的。

父子俩怎么想,楚琛不知道,反正对他来说,就算这件玉器的玉质确实不错,但除非雕工能够达到大师级别,不然他肯定是不会买的。这样的东西与其买,他还不如自己雕一件。

过了半响,马老财才回过神来,苦笑着问楚琛道:“楚少,那这座唐三彩胡人骑骆驼俑呢?”

唐三彩的知名度和珍有度也就不用多说了,其种类有陶马、陶俑还有陶骆驼,造型一般都非常讲究。特别是其中的骆驼,在汉唐以来,尤其是唐代的墓葬里面是经常见到。

第六百六十一章一真两假(下)

唐三彩中,骆驼的造型也分很多种,如啸天驼,就是把头仰起来,摆出仰天长啸的造型,还有胡人骑驼、犀牛望月等。

总之造型越复杂,越逼真,价格越昂贵。因为造型复杂,势必会增加了雕塑的难度,所以市面上也很少见,一旦出现了,价位就要比一般的陶器贵上许多。

马老财的就是一座唐三彩胡人骑驼俑,其骆驼双目圆睁,昂首嘶鸣,站立于长方形底板上,驼峰耸立,其间搭置着一大型兽面驮囊,另外,还有一位胡人坐于驮囊之上,只是胡人手臂却断了一截,看上去好像历经了沧桑一般。

骆驼身上局部原绘有红、黑、黄褐彩,不过保存的不好,现在已经脱落了。

要说这只骆驼的神态,肌肉等方面的表现都非常的精彩,另外胡人的神态和动作也都表现的很好。这样的东西,怎么可能会不对?这是马老财父子觉得十分奇怪的事情。

楚琛呵呵一笑道:“这东西到也不是全都不对,算是亦真亦假。”

“亦真亦假?那什么是真,什么是假?”马老财父子异口同声的问道。

楚琛指着骆驼上的胡人说道:“这个胡人俑是后做的,骆驼是真的。”

“这怎么可能!”马老财父子目瞪口呆的说道。

楚琛说道:“你们如果仔细看就能看出来,这胡人俑是用胶和黏土结合在一起制作而成,随后又化学制剂作旧的。为了证明这个东西的真实性,作伪者还特意做了一点破绽。让这个人的手臂断了一截,因为有缺损。所以看上去更像是老东西。如果你们不信的话,可以用水泡上一晚上。这胡人肯定会都化了。”

听楚琛这么说,马老财连忙让马小强拿了一把放大镜,随后仔细观察起来,不过越看,脸色越是苍白。

金局长在旁边有些奇怪的问道:“楚少,这作伪的人是不是有些无聊啊,加一个小人这么麻烦,又能赚多少钱?”

楚琛笑道:“你可别小看这个小胡俑,多了一个。价钱可要上升好几倍。”

“这不可能吧?”金局长有些不可思议的说道。

楚琛说道:“因为有骑士的三彩俑不多,物以稀为贵,价值当然要高许多,比如说这座唐三彩,没有这个胡人俑,那么最多也就五万左右,有了胡人俑,那好一点的市场,可以卖到十六万左右!”

“居然相差这么多!”听见楚琛给出的价格。金局长惊讶之余,也就明白作伪者的心思了,增加一个小人的成本很低,但价格却可以翻好几倍。这么好的事情,一些心术不正之人,当然会去做了。

说实话。这种手段在古玩行里还是挺常见的,圈里人管这叫做“移花接木”。不知一些经常逛古玩市场的朋友发现没有。现如今的古玩市场上,高古瓷真品完整的碗底、瓶子底都比较紧俏。为什么?

道理很简单,很多造假的人,就是把这瓷器底儿买回去,然后在上面再接一个假的身子,这在瓷器里叫“后接底”。现在市场上用移花接木的方法,做假古董、假瓷器的非常多。好多所谓老窑的瓷器,用的都是这招。

底足是真的,上面是假的。很多假行家、半瓶醋,看瓷器总会习惯的先翻过来看看底,一看款儿对,一敲声也对,得,凭这两样他就敢断定是真的,殊不知,那东西就底是真的。

当然,还有一些藏家把东西买回去之后,就把东西拿到检测中心做了鉴定,因为底是真的,所以检测结果肯定也是真的,结果再拿给专家帮他鉴定,专家说东西是赝品,他还不乐意,这种人楚琛遇到了也不是一位两位了。

所以说,在这里奉劝搞喜欢收藏的朋友们,一定要在这方面多加识别才行。

言归正传,说起来,马老财的这座胡人骑驼俑,高明就高明在,骆驼是真的,只有骑俑是假的,可这假骑俑做得却非常的逼真,颇有大唐时候的风格,而且作伪者又做成了残器,这就容易让人在心理上放松警惕,一些看得不仔细的人,上当受骗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马老财仔细看过胡俑后,就默默的把东西收了起来,事情已经很明了了,但他心里还不愿意相信。不过,如果真像楚琛说的那样,把东西浸在水里泡上一晚上,他又舍不得,如果真得把人俑泡坏了,那损失就大了。

现在这样,他还可以像玉器一样卖给其他人,说不定到时还很有可能赚上一笔,如果泡化了那真是血本无归了。

过了片刻,楚琛就微笑着问道:“马老先生,听说您的藏品还是很丰富的,您总不想让我就拿一个笔筒回去吧?”

明麻子也在旁边神色不满的说道:“就是啊,老马,我也不说你三样东西其中两样是假的,我们楚少可是从京城大老远过来的,你就让楚少只看上了一只笔筒,那也太说不过去了吧!”

马老财闻言尴尬到不尴尬,只是觉得太郁闷。其实这三样东西是他先前精挑细选出来的,如果都是真品,那么加起来,市场价值应该在五十到六十万之间,楚琛就算花四十万买,这些钱还了债不说,今后一段时间的生活所需,也够了。

可是千想万想,马老财却没料到,三样东西里面,居然有两样是假的,只剩下价值最低的笔筒是真品,这不禁让他郁闷的想要吐血。

现在既然没达到他的目的,就算楚琛和明麻子不说,他也会接着把东西拿出来的。不过到底选哪一件,他就有些犯了难,那个乾隆年间的珐琅彩鼻烟壶?舍不得!那幅傅山的字?舍不得!康熙年间的官窑青花碗?还是舍不得!

“哎!这世界也变化的太快了,怎么这小子年纪轻轻的,眼力却那么好,想卖他点高仿品都不好办,难道京城人就是厉害?得!干脆一次性到位吧!”

“老马,你到底准备怎么办,快给个准信啊!”明麻子在旁边一个劲的催促。

马老财回过神来,连忙说道:“我家里有一对清朝的黄花梨大柜,楚少,您感不感兴趣?”

黄花梨大件可是在古玩行里非常抢手的东西,楚琛当然不会不感兴趣,于是点头道:“那还请马老先生带我过去快一下吧!”

“行,你们跟我来……”

说完,马小强就推着马老财,带着大家来到里面的一个储物间。

马小强用钥匙把门打开,随手又按下了储物间电灯的开关,随后就把楚琛等人请了进去。

屋子里放着的都是家具,不过看上去好的并不多,马老财笑着解释道:“我以前不怎么做家具方面的生意,一来太占地方,二来好一点的家具,资金压的太多,硬木就只有那对黄花梨大柜,其它的都是软木家具,如果楚少您中意的话,我可以便宜一点卖给您!”

古玩市场上的家具,一般可分为两类,软木和硬木。不过,怎么区分软木和硬木?这是一直困扰大家的问题。

其实“软木”和“硬木”不是以木材质地的软硬为唯一标准。硬木包括紫檀、黄花梨、红木、鸡翅木、铁力木、乌木等等。软木,也叫“柴木”,包括楠木、榉木、柏木、核桃木等等。

这里的硬软是相对而言,软木家具或者说柴木家具里有相当部分家具是非常硬的。

硬木家具,一般来说不是科学的名字,它是一个文学的名字,或者说是一个社会学的名字,它这个名字对应的没树。名字为“紫檀”、“黄花梨”、“红木”等硬木,没有一棵树叫紫檀,没有一棵树叫黄花梨,也没有一棵树叫红树。

而软木家具这一类它都是科学的名字,它都能对应的找到树。比如北方的核桃木家具,就有核桃树,榆木家具就有榆树,南方的楠木家具就有楠树,榉木家具就有榉木,银杏木家具就有银杏木。它对应的都能找到树,它是一个科学的叫法。

大家看到这里,应该会觉得有些奇怪,那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道理说出来,也很简单,这是因为我国所有的硬木家具的用材除了黄花梨是海。南产的,其它都不是我国本地产的,都是从外面运进来的。

我们在见到这木材之前是没见过它的树的全貌,只见过树干,因而它没有它固有的名称,我们就对这木材本身给它另赋其名,那就是一个文学的名字。文学名字一般都会起得很好听,比如紫檀,寓意紫气东来。

后来民间就形成了把从外面运进来的木材称为“硬木”,本土产的就叫“柴木”的习俗。再后来“柴木”又被称为“软木”,就形成了现在家具市场上“软木”和“硬木”两种分法。

古玩行里,好多人其实并不真懂软木家具,普遍的认为不如硬木的值钱。这话看似有理,其实是因为不真正了解软木家具产生的错误认识。

紫檀、黄花梨的那是不必多说,现在的市场行情,小件又一般的都要动辄几千上万,大一点,做工又好一点的,那得几十上百万,哪个做古董的不想花些钱,买一件黄花梨、紫檀的家具,拣个大便宜?

第六百六十二章家具(上)

以整体而言,软木家具确实跟硬木家具无法比肩。可是,软木家具里,值钱的好东西也是有的。造型漂亮的单只官帽椅、圈椅上万、甚至几万,乃至更高的也不少,而这一类的货色一般多是官做。

官做的软木家具款式讲究,做工细致,不惜工本,跟常见的家具气韵不同。另外年份好,而做工精美的,也非常难得。当然,这样的好东西,并不多见,尤其如同硬木家具那样做工的超级漂亮货,更是凤毛麟角。

“那好,我先看看!”

对于软木家具,楚琛也是挺敢兴趣的,再说马老财这里的软木家具不少,说不定就能遇到了一两件好东西,买回去也不错。

于是,楚琛应过之后,就在眼前一堆软木家具中,打量了起来。

只是,看了其中的软木椅子,就让他的心里很是失望,这里的椅子好的实在不多,只有两张清晚期的算是马马虎虎,其他的要不就是散了架,要不就是做工不怎么样,实在难以入他的眼。

不过,正当楚琛准备放弃的时候,他却意外看到了一件小翘头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