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鉴宝人生-第3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楚琛苦笑道:“可可,你怎么又多想了,我告诉你,这辈子我就看中你一个人,我娶了你肯定不会去找小三!”
“那如果你没娶我呢?”
楚琛实在不知道怎么说是好了,他长吸了一口气,正当他准备教训吴可一顿的时候,看到吴可盯着自己的那双水汪汪的眼睛,只能长呼了一口气,急中生智说道:“如果我娶的人不是你,那我就找你当我的小三!”
“油嘴滑舌!”
吴可嗔了楚琛一眼,随后靠在楚琛的肩膀上,喃喃的说道:“阿琛,你现在越来越优秀,我现在都觉得我配不上你了!”
第七百九十五章龟纹断
楚琛把吴可扶正,盯着她的双眼,说道:“可可,你难道忘记我之前跟我说过的话了吗?”
“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楚琛挥了挥手,直接打断道:“可可,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和你相比,谁能配的上我?别说什么门当户对,既然咱们能够定婚,你就应该知道,我家对咱俩的婚事是同意的。”
“呃……”听楚琛这么说,吴可就咬着嘴唇沉思起来,除了门当户对之外,她还真不觉得,自己比别人差,硬要找个缺点,那就是她不会做饭。
“怎么样,除了做饭之外,你觉得你比别人差吗?所以啊,你就别杞人忧天,今后也别说什么配不配得上这种话了!”楚琛笑着说道。
虽然吴可也明白楚琛说的道理,但她的心里还是很焦虑,不但如此,她心里还升出一股烦躁的情绪。
看到吴可眉头紧锁的模样,楚琛也不禁皱起了眉头,他实在很奇怪,吴可怎么突然会生出这样的情绪,他们都快要结婚了,这方面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等等,结婚?”
这时,楚琛脑中灵光一闪,他突然想到了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的一个词,再联想到吴可突然产生的这种莫名情绪,也许正是他想的那样吧。
“可可,你现在不会是害怕结婚了吧?”
“嗯?”
吴可闻言愣了愣,随后才想起来,她之所以会产生现在这样的情绪。确实是因为快要结婚引起的。
看到吴可这番模样,楚琛顿时明白自己猜对了。吴可很可能患上了婚姻恐惧症,于是。他柔声问道:“可可,你能不能告诉我,你为什么害怕结婚呢?”
吴可皱着眉头想了想,过了半响,她才开口道:“我担心结了婚之后,和琳姨相处不好!”
听了吴可给出的解释,楚琛无奈了笑了笑,果然还是担心婆媳关系啊:“可可,我妈人很好。你应该也体会到了,不过现在既然你这么担心,想来我说什么你的心里应该还是会有顾虑。”
吴可点头道:“是啊,阿琛,你不知道,这两天我一想到这种事情,就会联想到一些小说上和杂志上的恶婆婆和刁蛮媳妇的事情,我真得很怕将来会变成这个模样。”
楚琛摇头失笑道:“首先一点,我妈就不是恶婆婆。你也不是刁蛮媳妇,你这个假设就不成立。另外,我要批评你一下,既然这个问题你已经想了几天了。为什么现在才告诉我呢?”
听到这里,吴可支支吾吾的显得很不好意思。
楚琛又说道:“可可,你这种态度肯定是不好的。婚姻嘛,是两个家庭的事情。想要幸福,首先一点。有什么担心的事情,就要说出来,你一直憋在心里,又能怎么解决问题呢?”
“另外,你担心将来和我妈相处不好,那就直接或向我了解我爸妈的性格和生活习惯,这样心里也有了数,我到不相信凭你的聪明头脑,会解决不好这类问题!”
吴可听了楚琛所言,连连点头,心里也比之前舒服多了。
楚琛把吴可搂在怀里,温柔的说道:“可可,你以后可别像今天这样了,既然咱们能够组成一个家庭,那么你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有什么问题就要多沟通才行,憋在心里永远都解决不了问题,知不知道?”
“嗯!”吴可重重的点了点头,感受着楚琛胸口的温暖,此时她内心万分甜蜜。
两人就这么静静的相拥在一起,心中满是柔情蜜意,真想就这么一直到天荒地老,不过吴可“咕咕”叫的肚子,却打破了这片宁静。
吴可看到楚琛满脸的笑意,就打了他几下,娇嗔道:“不准笑,你肚子难道就没叫过啊!”
楚琛忍住笑意,说道:“是是是,我不笑!不过,人是铁饭是钢,咱们还是先去吃过晚饭再来说这把古琴吧……”
吃过了晚饭,两人又回到房间,吴可看到那把古琴,就迫不及待的问道:“阿琛,你现在应该不会再卖什么关子了吧?”
楚琛笑呵呵的走到那块琴身前,随后指着琴头的一处位置,说道:“你看,这里掉漆的地方。”
“嗯?”吴可走上前,看了看,皱着眉头说道:“阿琛,你是说这露出来的栗壳色底色吗?咦!栗壳色?”
看到吴可脸上惊疑的模样,楚琛就笑道:“怎么样,想起来了吧?”
吴可之前虽然学习古琴不认真,但古琴的构造和工艺还是知道的,她有些惊讶的说道:“阿琛,难道你的意思是说,下面的这一层,是纯鹿角灰胎,这真得是一把唐代的古琴?”
琴的制作过程是非常考究的,其它先不说,为了对琴更好的保护,上漆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由于生漆具有弹性,有永不磨损的特性,硬度高、附着力强,传音效果好,即便是现代科技如此发达,目前还没有任何合成漆能取代它的功能。因此,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琴表漆都是用的生漆。
生漆,是我国著名的特产,从漆树上采割而得的漆液,经除去水份并滤去杂质即为生漆。
生漆品质的优劣,是与产地、漆树品种、立地条件、割漆时间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草刚目》记载:“凡验漆,惟稀者以物醮起,细物不断,断而急收,更又涂于竿竹上,荫之速干者,并佳。”
生漆的干燥,必须荫室,如果处理不恰当,容易造成返工浪费。同样的漆,在南方髹涂比北方易干,春秋季节比夏冬季节易干,新漆比陈漆易干,稠漆比稀漆易干。
天然漆漆膜坚硬而富有光泽,具有良好的耐腐性,耐热、耐水、耐油和耐多种有机溶剂的功能,电绝缘性能也很好。今天我们有幸落指抚触上千年的老琴,上好生漆的功劳,绝不可抹杀。
另外,琴面木质松软,为保护琴面能历经长期的磨损,又要兼具传音效果,除了上好的生漆之外,琴器表漆下必有灰胎,因此加上漆灰的工作成为制琴最重要的一环。
用在琴上的漆灰有鹿角灰、瓷灰、砖灰等八种漆灰,其中最常见为鹿角灰、瓦灰以及八宝灰,又以生漆与鹿角灰的组合,为历来斲琴家所公认为最佳涂料。
鹿角灰是以鹿角霜粉末调和生漆,之所以说纯鹿角灰就是使用的百分之百的鹿角霜。
现在许多卖古琴的,都说自己一把几千块钱的古琴使用的是纯鹿角灰,楚琛想想都觉得很可笑。
要知道,梅花鹿可是国家保护动物,就算有饲养的,数量也少的可怜,想想一把古琴长度可是有一米多,宽度在二十公分左右,这么大的面积,使用纯鹿角灰,几千块钱买的下来吗?还是说,商人们都是活雷锋,喜欢做赔本的买卖?
言归正传,吴可之所以觉得这把琴是唐代的古琴,也是因为经过长时间沉淀,唐代古琴的表面漆灰正好就有墨、栗壳色两种,这把琴正好是栗壳色的,吴可当然会如此怀疑。
楚琛回道:“是不是唐代的琴,得把上面这层掩饰的漆去掉,看看下面的断纹才行!”
吴可闻言连连点头,表示同意。
断纹指琴表面上因长年风化和弹奏时的震动所形成的各种断痕。断纹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纹断、流水断、龙鳞断等。
像唐琴的断纹以蛇腹断为多,也有冰纹断、流水断等。如果一会去掉上面的漆,看到许多蛇腹断,那么这把琴是唐琴的可能性很大。
说干就干,楚琛先是用手在掉漆的部位把上面的掩饰漆撕了一下,发现这层漆已经风化的非常厉害,很容易就能去掉,于是两人马上动手,小心又快速的把上面这层漆给去除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琴面的掩饰漆越来越少,吴可就看到琴面上有着许多形如冰面开裂、横竖交织之纹路,等到完工后,她就有些失望的问道:“阿琛,这是冰纹断吗?”
冰纹断是明后期才被传说开来的断纹品种,古人皆未提及。传世古琴中,冰纹断在元明琴上相当常见。因此,吴可才显得有些失望。
楚琛笑着说道:“冰纹断可比这个要小,这是龟纹断。”
吴可脸色一变,惊呼道:“这是龟纹断?!”
古琴以龟纹断最为名贵,琴家常有“千年难买龟纹断”之说,其代表的年代也非常的古老。其次则为梅花纹,然后是牛毛断、蛇腹断(又分为大小蛇腹断)和流水断(又分为大小流水断)等。
不过龟纹断虽然最为名贵,一般人也只闻其名不见其身,现在乍然见到这种纹断,吴可心中的惊讶可想而知。
吴可定了定心神,开口问道:“阿琛,难道这把古琴,还早于唐代?”
楚琛摇了摇头道:“一般来说,琴不过百年不出断纹,而随年代久远程度不同,断纹也不尽相同,是鉴藏古琴的主要依据之一。但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从历史传世实物来看民国制作的古琴也有断纹。有的传统工艺制作古琴更是在制作未完成时就已出现断纹……”
p:感谢“健壮小星星”“书友130930001413067”“夏陌1314”投的月票
第七百九十六章唐琴?
听楚琛说到这里,吴可就笑着打断道:“阿琛,你这么说就不对了吧,我可是以前听教我古琴的那位老师说过,之所以民国或者有的传统工艺制作古琴的时候出现断纹,那是因为他们制作的时候,使用的灰胎不好,使用的都是瓦灰,当然会有断纹出现了。”
瓦灰遍地可寻,采用它结合生漆作为灰胎,完全是因为生产成本问题,因此民间制作许多古琴是用这种灰胎制作的。尤其明朝以后瓦灰出现渐多,至清朝更是常见,它的特点是音响容易松透,由于漆灰容易脱落,收藏者都不喜欢这种琴。
楚琛哈哈一笑道:“你说的确有其事,不过我的意思是,断纹成因复杂,多与制作过程中的漆胎处理和后期保存环境有关,所以咱们应该细致的分析,不能一提起龟纹断就说这把琴非常老,你要知道,现在有些古琴上的断纹还是伪造的。”
“纹断还是造假的?”吴可听说这事就觉得很不可思议。
楚琛笑道:“只要有利益,当然会有人想办法,而且伪制断纹这种事情,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了,至于方法嘛还不少,比如用猛火烘烤,再以冰雪激之使其开裂;或以蛋白渗入灰中刷漆,做成后用甑蒸,然后风干;或用石膏做灰底烤制等,还有一些人甚至用刀刻。”
“不过,就像鉴定古玩一样,假的就是假的,断纹真伪经仔细观察区别还是很大的,真断纹纹形流畅。纹尾自然消失,纹峰如剑刃状;而假断纹经过冷热催化或刀刻等过程。难免有失自然,出现破绽。”
听了楚琛的解释。吴可连忙凑上前观察,发现上面的纹路应该都不像是人为引起的,这让她很是兴奋,说道:“阿琛,这些纹路应该都是自然形成的,那这张古琴的制作时间,应该不会短了吧?”
楚琛点了点头:“短是不短,但凭纹断判断这张琴具体的制作时间,可不容易。一般来说,龟纹断虽然最为名贵,不过根据记载,它形成的年代不过是较古,至于古到什么时候,就不太清楚了。”
“这样啊!”吴可闻言稍稍显得有些失望,她又看了看这琴面,发现两侧还有其它的纹断,又提起了精神。指着纹断问道:“阿琛,这是不是牛毛断?”
“对,这是确实是牛毛断,不过它形成的时间不过是中古。其实最古老的纹断,应该是这个!”说着,楚琛指了指琴头的一个纹断。
吴可看到这个纹断形状圆而攒簇如梅花圈瓣。讶然道:“这是梅花断吧。”
楚琛点头道:“对,就是梅花断。一般来说,梅花断形成的时间最为古老。古书上都说梅花断是非千年不生,因此,这把琴制作的时候,最少也得千年以上。”
吴可显得有些兴奋的说道:“那就是说,这张古琴的制作年代最晚也得是北宋制作的,而且很可能就是一把唐琴喽!”
楚琛笑道:“说是唐琴当然有可能,不过你为什么一定要认为是唐琴呢?”
“你这不是废话嘛,唐琴值钱啊!”吴可理所当然的说道。
古人常以琴棋书画论及一个人的才华和修养,而琴为四艺之首,也是我国传统音乐的八音之首。因为古人付以古琴的文化地位,也使得现在古琴的收藏虽然只算是小众,但价格却并不低。
别说唐琴或者宋琴,早在1998年,一张明成化年的御制洞天仙籁琴估价就高达120万至150万,可见好的古琴的价值。
至于说唐琴,楚琛还真到现在为止,还真没听说过,不过他觉得,如果是一张音质好,并且有些名气的古琴,价格肯定不会便宜。
这一点,还真给楚琛说对了,一年后,也就是2003年,一张王世襄的旧藏唐代“大圣遗音”琴,现身拍场时以891万元创造了当时古琴拍卖的世界纪录,时隔九年,这把“大圣遗音”琴再次现身时,最终以1。15亿元的价格成交,价格涨了近12倍。
而且,1。15亿还不是古琴的最高拍卖纪录,一张北宋的御琴“松石间意”琴,2010年的时候拍出了1。36亿元,创造了世界乐器的拍卖纪录。
当时,楚琛还和朋友们讨论过这件事情,大家都觉得这一个多亿的价格,还是一个相对便宜的价钱。为什么这么说?
要知道,这和“松石间意”琴是北宋宋徽宗的御琴,对比当时的我国书画的行情,齐白石的书画已经能够拍出4亿元,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他一张小小的《局事帖》,2009年的时候也拍出了1。09亿元。
你想曾巩写的一张字的价值,能和当时皇帝使用的一张琴相比吗?所以从这点上说,大家都觉得,古琴的价格还是便宜了。至于说什么拍卖纪录,大家都对此很不以为然,如果现在楚琛眼前的这张琴出现在拍卖市场上的话,别说1。36亿,拍出13。6亿他们都不会奇怪。
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楚琛听了吴可所言,就笑道:“你还真是个小财迷!”
“我就是财迷,你有意见啊!”吴可向楚琛做了个鬼脸。
楚琛笑道:“我当然不会有意见,它的价值越高,我当然也越高兴啦,不过,你为什么就只把它当成是唐琴呢,难道就不能更久一点?”
“还要久?”吴可显得有些讶然,说道:“你的意思是说,这张琴的制作年代,是南北朝,还是两晋?至于说两汉三国,应该不可能吧,哪有什么木材能保存那么长时间?再说了,存放了那么久的木材,肯定会酥松,哪有这张琴这么重啊?”
说着,她掂了掂琴的重量,确实不轻,又在琴面上敲了敲,发现从声音来看,一点酥松的感觉都没有,这不但让她觉得这张琴的制作年代不可能比唐代更远,连是不是唐代的琴她都有些怀疑了。
楚琛说道:“从这张琴的材质来看,确实不像年代久远的样子,但古代的材料可是比咱们这时丰富,谁知道他们是怎么处理的。或许当时的制作者找到了一种可以把琴保存的很久的方法呢?”
第七百九十七章绕梁?
吴可听了楚琛所言,就一脸奇怪的看着他。
“怎么,我的脸上长花了吗?”楚琛摸了摸自己的脸,有些诧异的问道。
吴可闻言“咯咯”娇笑道:“你的脸上如果能够长花,到是千古奇事了,我只是觉得奇怪,你为什么一定要说这张琴的制作年代一定就早于唐代呢?是不是你发现什么线索了?”
楚琛笑道:“你想知道什么线索,看看背面的铭文不就知道了吗?”
“对啊!我怎么忘记还有铭文这回事了!”
吴可恍然大悟,随后连忙把琴身翻了过来。
古琴的构造还是非常讲究的,“琴头”上部称为额。额下端镶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称为“岳山”,又称“临岳”,是琴的最高部分。
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位于中部较大的称为“龙池”,位于尾部较小的称为“凤沼”。这叫上山下泽,又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象。
岳山边靠额一侧镶有一条硬木条,称为“承露”。上有七个“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个用以调弦的“琴轸”。琴头的侧端,又有“凤眼”和“护轸”。
自腰以下,称为“琴尾”。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以架弦。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冠角”,又称“焦尾”。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的一对“雁足”,象征七星。琴面上有十三个“琴徽”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和一个闰月。
一般琴的名称都刻于龙池部位,不过吴可一看就有些傻眼。因为上面虽然有铭文,但却是金文。她根本看不懂。
楚琛看到吴可看向了自己,就笑着说道:“这龙池上面刻的是‘绕梁’两字。左右刻的是‘余音绕梁’这四个字。”
余音绕梁,其语源于《列子》中的一个故事:周朝时,一位叫韩娥的女子去齐国,路过雍门时断了钱粮,无奈只得卖唱求食。她那凄婉的歌声在空中回旋,如孤雁长鸣。韩娥离去三天后,其歌声仍缠绕回荡在屋梁之间,令人难以忘怀。
听了楚琛的解释,吴可眼睛瞪的老大。目瞪口呆的惊呼道:“阿琛,你是说,这是四大名琴中的绕梁?”
中国古代四大名琴指的是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这四张琴被人们誉为“四大名琴”。
楚琛点头道:“它上面是这么写的,至少这张古琴的名字,应该就是‘绕梁’。”
吴可十分错愕的说道:“绕梁不是被楚庄王命人打碎了吗?这是仿品吧?”
据说“绕梁”是一位叫华元的人献给楚庄王的礼物,其制作年代不详。楚庄王自从得到“绕梁”以后,整天弹琴作乐,陶醉在琴乐之中。
有一次,楚庄王竟然连续七天不上朝。把国家大事都抛在脑后。王妃樊姬异常焦虑,规劝楚庄王说:“君王,您过于沉沦在音乐中了!过去,夏桀酷爱妺喜之瑟。而招致了杀身之祸;纣王误听靡靡之音,而失去了江山社稷。现在,君王如此喜爱‘绕梁’之琴。七日不临朝,难道也愿意丧失国家和性命吗?”
楚庄王闻言陷入了沉思。他无法抗拒“绕梁”的诱惑。只得忍痛割爱,命人用铁如意去捶琴。琴身碎为数段。从此,万人羡慕的名琴“绕梁”绝响了。
明明一张传说中已经碎为数段的琴,却又出现在了面前,而且琴的模样也不像是两千六百多年前的样子,吴可当然有理由怀疑这张琴确实是件仿品。
楚琛点头道:“如果照传说,和材质的氧化程度来看,这张琴确实有可能是仿品,但咱们鉴定可不能想当然,无论真与假,都必须要找出相应的证据才行。”
吴可问道:“那咱们怎么鉴定它的真伪呢?”
楚琛说道:“一般来说,就是看它的纹断、样式,另外,还有材质、铭文之类。”
吴可点了点头:“哦,纹断咱们看过了,那么现在就是要看它的样式了?对了,琴有多少种式样来着?”
琴,是一种浑身上下都充满着文化内涵的乐器。仅从琴形而言,就可说是通身是韵。
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左右),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一般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
琴最早是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有颈,有肩,有腰,有尾,有足。
楚琛摇了摇头道:“古琴的形制,最初为礼器“铖”的外形,系五弦,传说系神农氏为沟通天人所制之神器。琴的式样繁多,《钧天斫琴录》中记载有一百多种琴的式样,最常见的是仲尼式、伏羲式、连珠式、蕉叶式、落霞式等式样。”
吴可把眼前的这张古琴仔细打量了一番,随后说道:“那这张古琴是什么式样,我爸以前给我买的古琴是仲尼式,这张古琴和我的一点都不像,看起来反而像你买到的那把青铜铖,难道这张琴真是绕梁?”
楚琛说道:“是不是绕梁还真不好说,不过从琴的式样来看,应该是最早的古琴式样,至于你说的仲尼式,是晚唐才出现的一种式样,主要是因为当时程朱理学的流行,推行儒学,推崇孔子,所以才有了仲尼这种款式,直到宋代的时候才流行开来。”
“是这样啊!”吴可以前还真以为仲尼式就是孔子创造的,随后她问道:“那这张古琴的式样到底是哪个朝代才有的呢?”
楚琛摊了摊手道:“我对古琴的研究实在不深,所以我也不知道,这种样到底是不是周朝那时的古琴样式。”
“那……咱们说说这把琴的质地和铭文吧!”
吴可说道:“我以前听老师说过,古人斫琴,一般为上桐下梓,以桐木之柔,配梓木之刚,以阴阳相合,得音之妙。如果这张琴用的是桐木,那么两千六百多年的岁月里,桐木就算保存的再好也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