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鉴宝人生-第3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老人的话是真实的,那楚琛把东西退回去也不是不可以答应,但以现在的情况来看,老人之所以想把东西要回去,无非是因为他看上了那两样东西,就想通过他赚笔大钱,这种情况他还答应,那他脑子就有问题了。

老人也知道,因为他的表现,楚琛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猫腻,在这种情形下,楚琛还会答应,那十足是傻子才会做的事情了。

事已至此,老人就从他放在脚边的包里拿出一个盒子,打开之后,推到楚琛面前,说道:“小哥,今天的事情确实是我们理亏,这盒墨,就当是我们的赔礼,希望您能笑纳!”

老人拿出的盒子里面,放着五块墨锭,这些墨锭一看上去,楚琛就感觉到了,墨锭上面沉淀着的时间气息……

p:这一段时间更新不稳定,再此向大家道个歉!

第八百二十四章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上)

盒子里的墨形状不一,有长有圆有方,其中四块墨锭看上去应该都是有了一定年头的老墨了,制作时间至少应该有百年以上。

楚琛之所以这么判断,也是因为,墨锭无论原制时用何光泽装护,历经百年,其收藏之伤毁、把玩之磨损以及空气之侵蚀,表层都会自然显现出古朴之色,年代愈久者,其颜色愈苍老黯沉。

以表现来看,新墨带灰色,虽浓厚却不够朗润;旧墨纯黑朗润,色感厚实。新墨多和胶不匀,其墨色也就显得浓淡、厚薄不均;旧墨制法严谨,且时间久远,其胶自然匀实,墨色平整,不粘笔毫。

因此,楚琛一眼就看出,这几块应该都是百年以上的老墨。当然,墨虽然老,老人的儿子也不可能拿特别好的古墨来补偿楚琛,这几块不过都是价值两三百的清晚期的普通墨锭而已。

除了这四块清晚期的老墨锭之外,剩下的那块墨锭,楚琛粗看之下,就有些疑惑了。

这块墨锭呈长方形,长十厘米左右,宽有五厘米,墨锭的一头看上去有使用过的痕迹,表面的描金和款识也都已经掉的差不多了,一时间很难看得清醒上面到底写的是什么。

楚琛之所以觉得这块墨锭有古怪,也是因为这是块墨的表面看上去有断纹,好像漆衣断纹一般。

漆衣墨就是表面施漆的墨锭,漆衣墨盛行于明万历年间,清康熙墨则少见。乾隆时又盛行。然而乾隆晚期以后漆衣墨光泽漂亮有余,而苍厚浑朴不足。墨的漆边也显现不同时代特点。明代大多为上下左右侧通漆边,正面背面为本色。清代则多漆两面的边。两侧上下都不漆。

一般情况下,凡是年代久远的漆衣墨,漆皮浑厚且有断纹,与古琴相似。但断纹绝非裂纹,有纹而不裂,隐现在漆皮之间,这与古瓷开片类似。

至于断纹的真伪也很好鉴定,只要用放大镜观察,老墨断纹处。为内扣,新仿品为外翻。

不过,楚琛仔细观察,却发现这块墨锭表面根本没有漆衣,表面的断纹,其实应该是制作的时候,就做上去的。

再加上这块墨锭看上去表现实在太好了,一点都不像是保存了很长时间,于是。给人的感觉,就好像这块墨根本就是作过旧的赝品一般。

但楚琛却觉得这块墨锭很不简单,因为墨锭上沉淀的时间气息,是根本做不得假的。不过。他并不擅长鉴定古墨,再加上现在时间也不允许,他干脆就用上了异能。而异能给出的结果,则让他震惊的差点下巴都掉下来。

楚琛表面风轻云淡的把墨锭放回了盒中。随后就一脸犹豫的说道:“大爷,您这些墨锭确实不错。而且差不多都是清晚期的,但都只是当时的普通墨啊!”

老人其实打心眼里并不想把卖给楚琛的东西再要回来,而且楚琛既然那么厉害,他看上的东西,价值又怎么可能低的了,想要楚琛把东西退出来,又怎么可能那么容易?但家里儿子逼迫,老婆又一直闹,他就是不想做这事,也没办法拒绝。

思来想去,老人觉得自己夹在中间,实在是两头都遭罪,他实在不想再这么下去了,于是就把戴在脖子上的一个挂件,取下来放到楚琛眼前,说道:

“小哥,这块小玉牌是我小时候父亲留给我的,您喜欢的话,就拿去吧!麻烦您帮帮忙吧!”

说话期间,老人看向自己那块玉牌的双眼之中,还闪过了一丝不舍的神色。

老人的这枚玉牌为黄皮仔玉雕刻而成,呈椭圆形,正面浅刻林逋养鹤图,背面雕山水松石。这块玉牌光滑圆润,意境巧妙,色彩斑斓,应为清晚期的一件佳作,颇为难得。现在的市场价值应该也有八万左右。

老人拿出这块玉牌,一方面是应该是并不清楚玉牌的价值,另一方面,估计也是被逼的没办法了。

要说,楚琛对这块玉牌也挺喜欢的,而且这次的事情,他也占着理,但有道是道亦有道,他已经有了意外之喜,再占有老人的这块玉牌,那就显得贪得无厌了。

“大爷,我知道你也不容易,这块玉牌我可不能要,您还是拿回去吧……”

看到楚琛不要玉牌,老人以为楚琛不同意把东西退给他,顿时有些急了,楚琛连忙说道:“大爷,您听我把话说完,东西呢,我可以退给你,但我也有个要求,这两件东西不能在京城卖,不然的话,我也不会客气了!”

“小哥,您同意了?”得到了期望的结果,老人反而有些不敢相信了。

“是的!”楚琛点了点头,直截了当的说道:“大爷,那边还有我朋友在,这事我就不准备多说了,咱们快点吧……”

虽说楚琛得到了意外之喜,但事情一码归一码,老人的行为,他打心眼里很不喜欢,因此,他马上就下了逐客令。

“好的!好的……”老人对此也很明白,马上从衣服口袋里,掏出钱递给了楚琛。

“对了!大爷,咱们还是签订一个协议吧,省得今后麻烦!”

交易完成,老人准备回去的时候,楚琛想到老人儿子的奇葩想法,还是觉得签个协议保险一点。老人也明白了楚琛的意思,老脸不禁一红,但没办法,谁叫他理亏呢!

等老人离开后,楚琛就不由摇了摇头:“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感叹了一句,楚琛本来是想把那块墨锭仔细研究一番,不过想到隔壁已经等了许久的朋友们,他还是拿起盒子,准备一会再研究。

不过,正当楚琛走到门口的时候,就见吴叔和朱大富以及赵学义三人一起从门外走了进来。

楚琛连忙笑着跟三人打了声招呼,随后就问吴叔道:“爸,你们今天的收获怎么样?”

“嗨!别提了,被别人抢先了一步,到最后连汤也没喝到一口,实在是够郁闷的。”赵学义抢先回道。

赵学义是职业掮客,掏老宅子的活计肯定是不少的,今天他们三个就是掏了宅子刚回来,看样子,情况并不好。

楚琛听他这么说,心里多少有些庆幸,本来赵学义也通知了他,不过今天他得给真真治疗,就婉拒了,现在看来,正好不用浪费时间。

朱大富挥了挥手道:“嘿!这种倒霉事,就别提了,小琛,看你这样子,好像搞到了件好东西啊!”

楚琛闻言有些奇怪的问道:“不是吧,您怎么就看得出,我搞了件好东西?我的脸上又没写什么字。”

朱大富哈哈一笑道:“还说没写字,我看你的嘴角都快咧到耳后根了!”

楚琛捏了捏自己的嘴巴,说道:“真有这么明显吗?”

“好啦!明不明显,你自己照镜子就行了,现在还是让我们快点看看你的宝贝吧!”赵学义迫不及待的说道。

楚琛呵呵一笑,随后把盒子打开,瞬间,里面的东西呈现在了众人的面前。

“咦,是古墨啊!”吴叔看到盒子里面的东西,就轻咦了一声,不过,再仔细一看之后,他的眉头不禁就皱了起来。

“这几块墨锭年代到是够久了,不过都是普通的墨锭,而且现在墨锭的价格越来越低,这样的墨实在没什么收藏价值啊!”赵学义也皱着眉头说道。

我国自古把有知识有涵养的读书人都称为“文人墨客”。一声“墨客”,就点出了墨对于读书人的重要。

古人书房里,一文人在书桌前吟诗作赋,旁边总有佳人或书童静静研墨。古人研的墨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老墨,即墨锭。墨汁是现代人图省事而发明的产物。

古人讲究得很,墨锭都要用井水去磨。清朝大文人李汝珍只用京城孔庙院子里的井水研墨,用此井水磨墨,写字墨香四溢,笔劲流畅,故写成长篇小说《镜花缘》。

大家可能会觉得,不都是墨嘛,墨汁和古墨能有这么大的区别?

事实还真是如此,一来墨本身就是无声的材料语言,而且,墨汁与古墨创作出来的作品是不同的,不说其它,就说古墨作画历经数百年墨色依旧,而现代墨汁短短几十年就会出现色差。

要说,好的古墨对于书画家是非常重要的,但古墨是易耗品,而且墨的作用也只体现在使用上,在收藏来说,只是小众品。

据了解,古墨收藏盛于明代,到晚清民国达到极致,当代藏墨主要集中在上世纪70至90年代。从近十几年来看,1997年,古墨市场到达一个顶峰。

1997年,古墨的价格就开始走下坡路,到了现在,也就是2002年,古墨的市场价格,也还是一直呈缓慢下降的态势。

虽说,在场的各位,都不知道这轮下降会一直持续到2006年,但他们都知道,在现在这种市场行情下,收藏古墨,特别是质量一般的古墨,实在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

朱大富闻言就笑道:“老赵,我看你就别为小琛担心了,你也不想想,他这么精明的头脑,怎么可能会做亏本生意?如果我没看错的话,是这块古墨有什么不凡之处吧!”

说着,他指了指那块表面看上去有断纹的墨锭。

p:感谢“tanghailin”的月票!

第八百二十五章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中)

“咦!”

赵学义连忙把朱大富指的那块古墨拿到手中,仔细打量起来。不过没一会,他就情不自禁的轻咦了一声,眉头紧锁,脸上的表情也开始变得复杂了起来。过了片刻,他又拿出了放大镜,对着墨锭一点一点的反复观察。

见赵学义一时半会也好不好,吴叔就有些好奇的问道:“小琛,这块古墨是你从哪得来的?”

楚琛微微一笑,就把刚才的事情复述了一遍,吴叔和朱大富听了也不禁连连摇头,感叹不已。

此时,赵学义也已经把古墨看完了,他说道:“要我说,小琛你就是好说话,他既然做的这么不地道,你就应该把那块玉牌也拿下来。”

楚琛挠了挠头,憨笑道:“我这不是不想和他们同流合污嘛!”

朱大富对此并不认同,说道:“小琛,这事我就要说你了,你这么做其实不是可怜他,而是害他!”

楚琛愣了愣,随后问道:“怎么说?”

朱大富回道:“我知道,你是觉得这块古墨应该很不一般,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就饶对方一马。但话又说回来,对方肯定看不出这块古墨的好坏,也就是说,在他心里,他觉得他是用千把块钱,就换到了几十万。这种一本万利的事情,你说他今后会不会再做?”

听到这里,楚琛不禁觉得有些惭愧,他先前之所以把这事轻轻放下,确实像朱大富说的那样,是因为觉得自己已经占了大便宜。再加上老人看上去确实挺可怜的样子,也就不再计较这些了。

但现在他才明白。同情心泛滥也不是什么好事情,好心办坏事。就是自己现在的写照。就像朱大富说的那样,用很少的代价换取了高额的利润,想来这对许多人来说,都没什么抵抗力吧!那以后对方再做这种事情,他算不算是推波助澜了?

看到楚琛表现出来的纠结之色,吴叔就说道:“好了,小琛你也别多想了,如果他能本分做生意的话,也不至于想出这种主意了。就算没有你这事。他既然想出了这种办法,以后有机会还是会实施的。老话说的好,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结局怎么样,都在他的一念之间。”

朱大富接过话道:“是啊,这种事情就别管了,咱们还是来研究一下,这方古墨到底是哪个时期的作品吧。对了。老赵,你到底看出个什么所以然来没?”

“这块古墨嘛,肯定是老的。”赵学义回道。

“还有呢?”朱大富接着问道。

赵学义摊了摊手道:“我现在只是觉得这块古墨的质地非常的出色,至于其它嘛。我实在是拿捏不准!”

听到这里,朱大富就没好气的说道:“说了半天,你就说了些这样的废话。换我来!”

说完,他就把古墨拿到手中。同样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起来,不过一看之下。他的脸上就露出了讶然、迟疑之色,眉头紧锁,好像遇到了什么难题一般。

见上情形,吴叔就有些奇怪的说道:“老赵,你虽然对文房用品研究的不深,不过对于古墨的鉴定,多少有些认识吧,难道除了能够看出它是老墨之外,其它一点都看不出来?”

赵学义摇了摇头:“这块古墨表面的描金都已经磨损的差不多了,而且这块古墨又没有漆衣,我实在很难判断的出它到底老到什么时候。”

“难道大致的年代都看不出来吗?”吴叔皱着眉头问道。

赵学义摇头道:“漆衣流行的时间你应该也知道,以这块古墨的坚硬程度而言,我觉得制作时间最早应该只能到达清晚期,但从岁月沉淀的痕迹来看,又让我觉得,这块古墨的制作年代至少应该有五百年以上……”

听到这里,吴叔也皱起眉头沉思起来,片刻后,他就说道:“那会不会是古墨的制作材料和工艺特别好的关系,所以这块古墨才能历经了几百年之后,还能如此坚硬。”

赵学义点了点头:“这也确实有可能,但这样的古墨一般都是名家所作,现在描金和款识又磨损的这么严重,根本看不出来到底是谁制作的。”

“那和制墨家对比一下呢?有没有制作手法相似的?”吴叔又问道。

“反正我记忆当中,明代的制墨家没有一个相似的!”

“其实,我觉得……”

“琛哥,你们这是干嘛呢?”

楚琛刚说了个开口,就见刘思哲走了进来:“吴叔,您几位也在啊!”

吴叔笑道:“小刘你怎么过来了?”

刘思哲笑嘻嘻的说道:“我们和琛哥中午吃过饭之后,一起过来的。刚才琛哥跟着一个老头进来了,就把我们撂在了隔壁,左等右等都不见他的身影,大家就派我来这边看看琛哥是不是被那老头拐跑了!”

楚琛闻言笑骂道:“去!我又不是三岁小孩子,有那么容易被拐跑吗?”

“这可说不准!”刘思哲嘻嘻一笑,随后就问道:“对了,你们这是在干嘛?”

“这不就是你说的那个老头留下来的事情嘛……”楚琛笑着把经过又复述了一遍。

“嗨!”刘思哲双手一拍:“琛哥,不是我说你,你心肠实在太软的,那种情况,怎么不把玉牌拿下来呢?我跟你说,你这么做,老头的儿子肯定只会笑你傻冒,根本不会念你的好!”

楚琛呵呵一笑道:“这事就不去说它了,我反正也是落个心安嘛!”

“这到也是!”刘思哲微微一笑,随后问道:“那现在这块古墨怎么说?知道年代和制作都没?”

“喏,老赵看过了,结果一问三不知!”吴叔哈哈一笑道。

赵学义闻言笑道:“老吴,咱们是一百步笑五十步,这块古墨留下来的信息这么少,我到不相信,你能比我好到哪里去!”

听了两人的对话,刘思哲算是明白怎么回事了,这让他心里觉得有些惊讶,虽说赵学义主攻的不是文房四宝,但就凭赵学义多年的鉴定经验,一块古墨怎么着也能看出点门道来,但现在却一问三不知,他怎么可能不觉得奇怪?

这时,朱大富也把那块古墨放回了盒中,此时他的神色有些凝重,见此情形,刘思哲好奇之下,连忙向那块古墨看了过去。

“咦,这块古墨有漆衣的啊,而且漆衣断纹看上去好像犀角的纹路一样,实在有些奇怪啊!”

“其纹如犀?!”听了刘思哲的感叹,赵学义就沉思了起来,过了半响,他的脸色突然大变,嘴里更是发出了一声惊呼。

吴叔和朱大富,哪个不是博闻强识之人,他们听到赵学义的惊呼声,当即也都明白了其中的含义,表情也都显得相当的震惊。

楚琛虽然从异能给出的结果中,对此已经有所猜测,不过当大家都往他猜测的方向想时,也情不自禁的激动了起来。

“你们这是怎么了?”

此时的刘思哲,就有些不明所以了,他实在想不明白,怎么他不过说了一句话,就引起大家这么大的反应。

楚琛呵呵一笑:“你不是也读了好几本介绍古墨的书籍嘛,就想不到‘其纹如犀’是对哪位名家制作出来的古墨的褒奖?”

“其纹如犀?”刘思哲沉吟了片刻,才想了起来:“其坚如玉;其纹如犀;写数十幅不耗一二分也,这不是古人对李廷珪墨的赞誉嘛!等等!你们不会是说,这块墨就是鼎鼎大名的李廷珪墨吧?”

说到最后,刘思哲差点激动的跳起来,这也是因为,李廷珪墨实在太过有名了,他也是热爱书法之人,有时候做梦都想要拥有一块如此好墨,不过这种墨现在除了宝岛故宫之外,想要再找到一块,可以说比登天还难。

现在,近在咫尺的一块古墨,很有可能是李廷珪墨,他怎么可能不异常激动?

早期的墨都是天然石墨,书写后极易脱落。人工制墨大约始于西周。大规模制墨则是在汉代以后。到唐朝时制墨技术已臻于完善。

唐时制墨的代表人物叫作奚鼐。据说他所制的墨不但黑而发亮,而且还有香味,所以就形成了品牌。当时国内书画界都趋之若鹜。为了维护品牌,奚鼐在他制的墨体上都印有“奚鼐”二字。

奚鼐家的制墨厂是个有名的家族企业,祖孙三代延绵经营,且技术不断改进。唐末至五代十国时,由于社会动乱,奚家举家迁至歙。州居住。这里有漫山遍野的黄山松,是制墨最好的原材料,一家人便在此继续干自己的老本行,生产仍然不衰,名气也越来越大。

因奚家的墨实在上乘好用,受到当时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的南唐李后主李煜的高度赞扬,李后主遂对奚鼐家族恩赐了自己的李姓。

奚鼐的制墨技术传到孙子李廷珪时有了更大发展。李廷珪也在继承祖辈技术的同时,努力创新。

他经反复研究和无数次的实验,发明了新的配方:松烟一斤、珍珠三两、玉屑一两、龙脑一两,和以生漆、鹿角胶、珍珠、犀角、藤黄、巴豆、桐子油、麝香、冰片、梣、木皮、石榴皮等物,捣十万次。

所以他做的墨,胶不变质、墨不变形,质量大大超过了爷爷和父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于是又形成了新的品牌“李廷珪墨”,简称“李墨”。

第八百二十六章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下)

“这还真不好说!”

听了刘思哲所言,朱大富摇了摇头,说道:“你们应该都知道李墨的珍稀程度,据说,宋太祖当初可是发令将‘廷珪墨连载数艘,输入内库’,后来,宋朝统治者对李廷珪墨开始垄断,成为皇家专用,写圣旨只用此墨。”

“那时每年徽。州要向朝廷进贡该墨1000斤,遂导致市面上该墨极难见到的局面。社会上就有了‘黄金易得,李墨难求’之语。据说,黑市交易,一枚李墨,已经卖到一万钱,比黄金还贵不少。因此,也被称为‘天下第一品’或‘天下第一墨’。”

“可惜的是,李廷珪子孙后来多走入政界,当官的不少,无人再承祖业。典籍上也没有李廷珪制墨具体方法和工艺的详细记载,只有《全唐诗》上保留了一首关于李廷珪存墨方法的诗《李廷珪藏墨诀》,据说是李廷珪自己的口述。”

“流传到现在的,除了宝岛故宫那块据说是当年乾隆皇帝个人保存,由于心爱一直没舍得用,而流传下来的李墨之外,其它地方就再也找不到了。除此之外,现在这块古墨比起那块李墨,也实在太新太好了……”

听到这里,大家也都明白朱大富的意思,古玩这东西,虽然不能完全以新旧论英雄,但如果以时间来算,真品已经保存了千年时光,经过如此漫长的时间,这块古墨还能保存的如此之好,实在太令人不可思议了。

当然。你要说一定没有例外那也不现实,但这种可能性又有多少呢?

赵学义开口道:“我觉得吧。古墨太新,并不能做为决定性的证据。咱们应该科学的辩证,来证明它到底是真是假。”

吴叔问道:“那你觉得,应该怎么证明它到底是真是假?”

“呵呵,你们也知道,我对古墨的鉴定研究不深,具体的,我也说不出什么所以然来,但就凭这块古墨的色泽和品质,我觉得就有很大的可能性是真品。”

赵学义微微一笑道:“据说。李廷珪所制的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而且坚硬如石,而且墨磨后的边缘如刀刃,可以裁纸。有人做过实验,用这种墨抄写《华严经》一部半,才研磨下去一寸。还有位学生研磨习字,日写五千,一块李墨竟然整整用了十年。”

“《遯斋闲览》也写有一个小故事。说是一位贵族不小心把一块李墨掉到了水中,当时他觉得墨肯定被水泡坏了,就没理会,结果过了一个月。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