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鉴宝人生-第3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八百九十二章蓝釉白龙罐
讲到最后,楚琛又想到张火泥的变态心理,当即就觉得这对瓶子很可能就像老五说的那样,是他的玩笑之作。
至于说,张火泥为什么在青花瓶上面留下和藏宝图所在地差不多的图案,也有可能是他故意想要诱导发现藏宝图的人的判断。这对把一张完整藏宝图的线索都设置了重重阻碍的他来说,完全是有可能的。
得知了张火泥的为人,林生福就一脸震惊的问道:“楚少,您的意思是说,张火泥的制作的高仿瓷,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而且他在今天还有传人?这种事情我以前怎么从来都没听说过呢?”
楚琛点头道:“是的,不过他的传人已经被抓起来了,就算出来了,今后也会有人监视他的。”
林生福有些担忧的问道:“可是,这难保市场上没有张火泥或者他的徒子徒孙的作品吧?”
楚琛笑着说道:“确实有这个可能,但数量应该相当的少,毕竟这种瓷器也不是大白菜,想做就能做的出来。如果你能从全世界这么多的瓷器中买到的话,那你的运气就实在太好了!”
说起张火泥的传人,楚琛觉得有一点非常可惜。
据张火泥那位隔代传人交待,他是从张火泥的笔记上,了解高仿瓷器的制作方法,不过他说他为了保密,就把笔记上的内容全背了下来,随后就把那本笔记给烧了。
这样的说法,办案人员一开始并不相信,不过经过长时间的询问。最后连测谎仪都用上了,却还是证明这件事情很有可能是真的。
为什么说很有可能。也是因为测谎仪虽然有着比较高的准确率,但测谎过程也要排除人为干扰。如要求被测试人情绪稳定、自然等等因素,就这样,还有可能会失败,而且有几类人测谎仪是对其没用的。
一类是特工等经过特殊训练的人,另一类就是精神病患者及患有皮肤疾病等生理疾病的人,第三类就是惯犯。
精神病人不能通过测试,想必大家也能明白,至于惯犯不能通过,则是因为很多惯犯因为犯罪过多已经麻木了。对案件事实细节出现错乱甚至毫无反应,而初犯用测谎仪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现在虽然通过审问和测谎,证明张火泥的传人没有说谎,但这也不是百分之百的肯定的,不过就算他说了谎,想要证实也是千难万难。
因此,楚琛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多少有些遗憾。而到了前段时间,他发现了张火泥的那本笔记。并且从中找出了重要的线索之后,对这件事情更加郁闷了。要是那本笔记里有宝藏的线索,那他哭都没地方哭去。
不提楚琛在那感慨,林生福听了他的话。想想也确实是那个道理,如果自己真的从那么多古玩中偏偏买到了张火泥或者他的传人的伪作,那他也只能坚自己太倒霉了。
“楚少。那今后少不得要麻烦您了!”林生福笑容满面的说道。
“行!到时你尽管拿过来好了。”楚琛笑着应了下来,毕竟林生福对自己的态度很友好。而且还帮了自己几个忙,这点事情他还是能帮的。
林生福连忙感谢道:“那我就先谢谢您了……”
接下来几样东西。都是小件,而且都是一眼假的货色,没过多久,楚琛和吴叔就把这些给鉴定完了。
经过排查,除了刚开始的那件玉猴之外,剩下的这些东西,林生福请的那位专家应该都没看错。但正是因为那件玉猴,还有先前的那件挂件,林生福对那位专家的感观非常的差,就算没有楚琛,林生福也不会再去请那位专家帮忙鉴定了。
鉴定完东西,正好是饭点,林生福就请楚琛他们吃了顿午饭。
饭后,林生福就向楚琛告辞,临走之前,他又向楚琛付了笔鉴定费。
考虑到林生福为人看上去还不错,又挺帮忙的,楚琛就象征性的收了一些。不过,他没想到,林生福出门后就让人保镖把那只青化山水人物瓶送给了他,并且通过保镖转告了一个消息,说是费喻那批假货的来源不太好打听,他的朋友并没有得到什么有用的消息,这几天会努力调查云云……
下午,难得闲下来的楚琛和其他人打了声招呼,准备去市场上转一圈散散心,不过刚走了几步,不远处正蹲在地上的几个人就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些人年纪都不大,最小的看起来才二十来岁,最大的看起来也不到三十五岁,在收藏这个圈子里应该属于非常年轻的一群。
这几个人中间,年纪最小的那个年轻人,小心的在地上铺了层布,然后把一只罐子从身边的盒子里拿了出来。
这是一只蓝釉堆白龙纹罐此罐唇口,短颈,溜肩,鼓腹下收,圈足。通体施蓝釉,在腹部蓝釉之上涂绘祥云龙纹,三爪龙形态生动,气势雄伟,看上去应该是件大开门的好东西。
“咦,小郭,这龙纹好像是元代的纹饰啊,难道这只罐子是元代的官窑?!”
圈子中年纪最大的那位,看到罐子的表现,顿时就不可思议的惊叹了一句,其他人的脸上也都露出了惊讶不已的神色。
这些人为什么如此惊讶,也是因为如果这只罐子确实是元代的官窑瓷器,那就太过珍贵了。
传统蓝釉,以天然钴土矿为着色剂,除含氧化钴外,还含有氧化铁和氧化锰。蓝釉最早见于唐三彩中。但这时还是低温蓝釉,只有绮丽之感,缺乏沉着色调。高温蓝釉的出现是在元代。
元代瓷都的制瓷业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中,创烧了许多前所未有的优秀品种,青花、釉里红、戗金五彩、红釉、蓝釉、卵白釉等于此完全成熟。其中元代的蓝釉瓷器属珍稀名贵的品种,为明清两代霁蓝(祭蓝)、洒蓝、回青等高温蓝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元代的高温蓝釉是由早期的钴蓝铅釉发展而来的,不同于前代,它已经由初期的低温蓝釉转换成呈色稳定的耐高温蓝釉,元代是将钴蓝料直接涂饰在瓷器的素坯上,经高温氧化焰一次烧成。釉面光平匀净,浸入胎骨;发色稳定沉着,精光内蕴,闪烁出如蓝宝石一样温润的光泽。
元代的蓝釉瓷器,除了因为它的鼻祖地位而引人关注之外,让藏家们看重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元代蓝釉产品传世完整器十分稀少,全世界仅存12件左右。而蓝釉白龙罐就只有一件,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出土的,但可惜的是,这只蓝釉白龙罐是件残器。
也正是因此,这几人才会如此的惊讶,这要是件真品,那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元蓝釉白龙罐完整器了,那得多珍贵啊!
想到这里,圈子中的几个人就感叹年轻人做事太莽撞,他们原先还以为年轻人搞到的只是件普通玩意,没想到是这么珍贵的东西。这种好东西,怎么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拿出来呢?难道他不知道财不露白的道理吗?
就算他不在乎,但万一磕着碰着了,那得多可惜?!
“年轻人就是不知道事情的轻重啊!”这是圈子里所有人此时的感叹。
不提这些人的感慨,楚琛看到居然是一件疑似元蓝釉的东西,也非常的惊讶,连忙就挤进了圈子蹲了下来,反正连年轻人一起才六个人,到也挤的下。而这些人把心思都放在眼前这件东西上了,居然连楚琛挤进来都没有太大反应。
“怎么样,这只罐子不错吧!”小郭有些得意洋洋的说道。
“东西看起来确实不错,你从哪得来的?”年纪最大的那人询问道。
小郭笑道:“嗨,也算是我运气好,这不前一阵子回老家嘛,正好就听说隔壁村的一户人家要卖祖传的东西。他家祖上可不得了,是我们那里方圆十里内,有名的地主,后来没落了,也是瘦死了骆驼比马大,就靠变卖祖上的东西,都赚了大钱。”
“这不,最近古玩市场行情大好,我的老师也说现在是投资古玩的好时机,听到这个消息,我就琢磨着去淘换点东西回来,也算做个投资,没想到居然看到这样一件好东西,主人家对这东西也不懂,最后让我二十万的价格拿下来了!”
小郭说的是眉飞色舞,好像已经认定这是件真品了。实际上,他心里虽然对这件器物有着很大的把握,但自家知道自家事,他也知道自己的水平还不高,于是回了京,刚回去把行李放好了,就拿着东西准备到他师傅那拜访下,让师傅帮忙掌掌眼。
没想到,他刚走到这个位置,正好遇到了几位和他关系不错的藏友,于是双方寒暄了几句后,他就把东西拿了出来,准备得瑟一下。
“哟!才二十万!小郭,你这是捡了大漏啦!今天晚上无论如何得请客才行!”
其中一位二十七八的青年很是羡慕、嫉妒的看了小郭一眼,二十万在现在来说确实不少,但眼前这只蓝釉罐如果真是元代的真品,那二十万实在是太便宜了,就凭元代蓝釉的稀有程度,再怎么样,完整器几百万肯定是值的。
第八百九十三章蓝釉白龙罐(续)
“嘿嘿,侥幸!侥幸!”
小郭显得很得意,在他们这个圈子里,就数他是最晚入行的,平时其他人或多或少的都拿出过价值不菲的藏品,特别是年纪最大的那位,上次他们交流的时候,还拿出了一件康熙官窑的真品,价值高达上百万。
这让小郭羡慕的同时,就幻想自己有机会,也搞到一件价值连城的重器,当然,就他那点钱,想买到这样的重器,也只能靠着捡漏的办法了。
古玩市场上,天天有人说某某人捡漏了,但现实情况是,捡漏的寥寥无几,打眼的满大街都是,小郭虽然满脑子也想捡漏,但他到也有自知之名,知道自己捡漏的可能性不高。
不过,有句老话说的好,运气来了怎么挡也挡不住,让小郭非常惊喜的是,他没想到,这次回老家,居然遇到了这样的好东西,他怎么可能放过?
而且今天又这么巧遇到自己的藏友,于是小郭就迫不及待的把东西拿了出来,分享一下心中的喜悦,同时也让朋友们赞叹一番。
“咦!”正在这时,小郭那位年纪最大的藏友突然轻咦了一声。
“张哥,怎么了?”小郭急忙问道。
“这底足处好像有一条裂啊!”张哥指着罐子底部的一处地方说道。
大家纷纷凑上前观看,发现还真是如张大哥所说的那样,罐子底部有一条三厘米左右的裂缝,而且裂缝的一半还附着着一些黑色液体一样的物质,也不知道是怎么来的。
小郭见此就有些不以为然的说道:“嗨!这我早就看到了。正是因为这条裂缝,我才还掉了三十万。不然人家最少也要五十万才行!而且从这处裂缝展现的特征来看,不就是典型的瓷都地区元代器物的特点嘛!”
“这到也是!”张哥点了点头。随后说道:“不过,这只罐子有这一条缝,价值可就要打折扣了。”
小郭呵呵一笑道:“这条裂缝毕竟比较小,虽然有些影响,但再怎么着,让我的资金翻倍应该可以的吧!”
“小郭,那你的心也太小了,再怎么样,也不止赚一倍啊……”
其他人哈哈大笑起来。而旁边的楚琛则暗自摇了摇头,这只蓝釉白龙罐都亏到姥姥家去了,还想赚钱?
当然,大家非亲非故,楚琛也不可能把这种得罪人的话说出来,于是就站起身来准备离开。
不过,现在这些人的注意力没那么集中了,楚琛一站起身来,就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一开始。大家还在奇怪自己中间什么时候多了一个年轻人,但片刻过后,那位张哥脸上突然露出了疑惑的神色,随后有些迟疑的说道:“请问。您是楚琛楚老师吗?”
楚琛微笑着点了点头道:“我是楚琛。”
“哎呀!没想到真是您!”张哥连忙上前热情的和楚琛握了握手:“《收藏天下》我期期都看,您是这个节目中我最喜欢的专家!”
在场的其他人一开始还没想起来楚琛是谁,听到《收藏天下》时。再对比一下楚琛的容貌,这才想到。这不就是节目里面最年轻,而且眼力非常高的楚琛嘛!
于是。楚琛正准备谦虚几句,其他人“呼啦”一下围了上来,热情的和楚琛打起了招呼。
众人热闹的寒暄了一会,那位小郭就眼珠子一转,随后笑容满面的说道:“楚老师,好不容易遇到您这样的专家,您方便的话,能不能帮我看看我的这件东西啊?”
前文说过,古玩市场上的东西,就算是真品,专家鉴定过和和没有专家鉴定过的,往往专家鉴定过的真品,价值还要更高一些。现在好不容易遇到了楚琛,小郭当然要抓住这样的机会才行。
楚琛见小郭的穿着看起来很普通,二十万很可能是他全家所有的积蓄,这让他多少有些犹豫,不过现场这个场面,他不说也不行,于是片刻后,他就说道:
“那我先看看,刚才没看得太仔细。”
“应该的,应该的!”小郭连连点头,他觉得楚琛的表现才是专家应有的态度,总不能说都没有上手,就能说的头头是道吧?那不是胡说八道嘛!
其实,之前楚琛就凭借异能把这件蓝釉白龙罐看了个通透,不过样子还是要做足的。就这样过了十来分钟,他才开口道:“我先说几点,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请诸位斧正。”
接着,他就指着罐子的底部,介绍道:“首先,就像这位先生刚才说的那样,无论是胎体质地、足圈造型、修坯的刀痕和垫烧痕迹等非常地道。我认为仅从罐底判断没有问题,是元代真品。”
听到这里,小郭的脸上当即就露出了笑容,那欣喜之色可谓溢于言表。不过,楚琛接下来的介绍,就让他有些难以接受了。
“但我又注意到在该罐罐身靠底足部位有一圈横向断裂。显然此断裂处应是坯体的接胎部位。”
楚琛说道:“各位想必应该知道,元代的瓷器特别是这种罐子都是手工拉坯成型。由于当时用的‘麻仓土’可塑性较低,所以一件器物需要分段制作。据我所知,因为拉坯过程是在高速旋转的“轮子”上,由下向上运动,所以接胎部位一般是在器物的腰部、肩部或者胫部,从未见过有接足圈的。此为异常现象。”
听到这里,大家连忙向罐子底部看了过去,发现确实有一圈不太明显的接痕,这顿时让小郭的脸色都变了,其他人的眉头也开始皱了起来。
楚琛接着说道:“这件罐子上有两种颜色的釉,底色为蓝釉,龙纹部位是白釉。它的古代制作工艺应是先在制好的生坯上蘸一道蓝釉,然后刻划上龙纹,再把纹饰上的蓝釉剔掉并填上白釉即可。”
“但我注意到该罐蓝釉颜色深一块、浅一块不均匀,这是一般“蘸釉”工艺不可能出现的现象,只有“吹釉”或“涂釉”才会如此。此外底足胎釉结合部位呈高低不平的锯齿状,这也说明它不是采用“蘸釉”工艺,否则应为光滑平整的环状痕迹。”
“元代瓷都瓷器的底釉都采用“蘸釉”工艺,不会采用“涂釉”工艺,更不会采用“吹釉”工艺。而且“吹釉”工艺是在清代以后才出现的,出现在这里,根本就是牛头不对马嘴。”
说到这里,楚琛看到小郭的脸好像绿了,对此,他也只能暗叹了一声,接着说道:“我还察觉到该瓶白釉与蓝釉结合部位的个别处有露胎现象。露出的胎骨呈白色,而且白度极高,它与底足胎色形成明显反差。显然罐身和罐底用的不同一种瓷土,罐底为元代麻仓土,罐身很可能为现代高岭土。”
“再加上,足圈外壁有切削打磨痕。综上所述,我认为该罐应为接老底的新作。”
楚琛的讲解有理有据,而且这只罐子看上去也和他说的一样,这种情况下,这件罐子实在没了起死回生的可能。
这让张哥他们全都很不好受,同时也对小郭表示了同情,毕竟这个年代,对普通人来说,二十万还真不是个小数目。
很可能小郭一家的希望,都寄托在这只蓝釉白龙罐上。但现实却如此残酷,希望瞬间就给破灭了,这对小郭来说,应该是件不小的打击。
正当张哥出言想安慰小郭几句,并表示如果因此家里有困难,他们可以力所能及的帮下忙时。小郭的反应却异常的激烈,他猛的从楚琛手中夺下了罐子,放到了盒子里,就匆匆的离开了。
边走,他还边大声说道:“什么狗屁专家!眼力不行就别吱声嘛!”
毕竟是一起的藏友,小郭的表现让张哥他们多少有些尴尬。
过了片刻,张哥一脸苦笑道:“楚老师,真是抱歉,小郭他还年轻,而且他家的条件也比较普通,一时间估计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希望您能原谅一下他,等下次我一定带他过来向您道歉!”
“没关系,我也是年轻人,能够理解他的想法,换作是谁,打了这么大一个眼,心里也不会好受的!”楚琛摆了摆手,表示自己不介意。年轻再加上心理承受力差,有这样的表现一点都不奇怪。
“楚老师,您真是宽宏大量!”
刚才那位二十七八的青年向楚琛竖了竖拇指,随后又说道:“楚老师,您能否说一说,刚才那件罐子到底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啊?”
“没问题!”
楚琛笑着点了点头:“造假者应该是先找来一件元代残器的底足,再根据足圈大小配制一只罐身。为保证上下两部分在釉烧过程中能收缩比例一致,需先将上釉前的罐身烧至瓷化。再根据罐身下部的直径大小用砂轮切削磨足圈外壁使之相互吻合。”
“由于整个器物在釉烧前已经瓷化,所以只能采用“吹釉”或“涂釉”工艺。又因为瓷化后的坯体丧失了吸水率,所以釉面很难涂抹均匀,于是就形成了该罐罐身上的蓝釉颜色深一块、浅一块不均匀的现象……”
第八百九十四章孔雀蓝釉盘
楚琛把他的猜测,给在场的几位介绍了一番。
大家恍然大悟的同时,心里也对楚琛会对作假的方法知道的这么详尽感到很奇怪。要不是知道楚琛是知名专家,而且从着穿看上去,应该不是缺钱的主,不然的话,他们都会觉得,楚琛可能就是一位高古瓷的造假者。
如果楚琛知道他们的想法,一定会苦笑不已,谁叫他有一位消息灵通的老师呢?而且这位老师还一直要他把这些仿制古瓷器的方法给背下来,好在他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不然光是这些资料,都能把他的头给背大了。
这时,张哥想到了一个问题,于是开口问道:“楚老师,刚才那个裂缝周围的黑色的液体,是不是沥青溶液啊?”
楚琛说道:“对,那只罐子应该是用沥青做过旧。”
沥青溶液作旧法是仿古瓷常用的一种办法,它首先将沥青溶解于汽油中,然后将沥青溶液涂于器物表面,待汽油挥发后,再用去污粉等清洁剂将多余的沥青清除掉。这样就能仿造出传世品的旧貌。
不过,一般用沥青溶液加工出的“旧貌”,色泽单一,缺少层次感,有时还有刷涂痕迹。而且只要用棉签沾取120#溶剂汽油涂抹污渍,如果污渍被立刻溶解即是沥青溶液作旧。
楚琛估计,那只罐子的裂缝周围会有沥青溶液,可能造假者把溶液灌入瓶中进行涮里。由于底足上有一道裂缝,沥青溶液由此渗出,污染了一部分底足。由于并不明显。造假者可能就懒的去除了。
到了这时,张哥等人对小郭那件瓷器的真假。再也没了疑问。考虑到耽误了楚琛这么长时间,一行人就对楚琛的讲解表示了感谢。随后就准备告辞离去。
不过,正在这时,张哥的手机突然就响了起来,他接起电话,没讲几句,就放下电话,连忙对楚琛说道:“楚老师,小郭的师傅想请您到他的店里去坐坐,请问您有没有时间?如果您没时间的话。他说他改天带小郭去您的店里赔罪!”
反正自己也没什么事情,去一趟也没什么,不过事先楚琛也得知道对方到底是谁才行,毕竟整条古玩街上,也不是所有人和他的关系都非常好。
于是,楚琛就问道:“不知道小郭的师傅是哪位啊?”
张哥回道:“小郭的师傅就是雅香斋的彭掌柜。”
雅香斋主要经营香料,以及香薰炉之类的古玩店,这家店开的时间也比较久了,楚琛对这位彭掌柜也比较熟悉。再加上都是京城古玩协会的人,怎么着,楚琛也得给他个面子才行。
“行,那我马上过去……”
见楚琛答应。张哥又对着手机说了几句,随后就准备告辞,毕竟彭掌柜的意思很明白。就是想让小郭向楚琛道歉的,他们如果一起去的话。可就有看笑话的嫌疑了。
不过,临走之前。张哥笑着问道:“楚老师,您也在这里开店啊?”
楚琛笑着指了指自家的店门,说道:“这家瓷意斋,就是我开的!”
“啊!原来这家店是您开的啊!”
张哥他们全都有些惊讶,要知道,这家瓷意斋现在在古玩街可非常火,除了因为这里除了一些明码标价的高仿瓷其它都是真品之外,层出不穷的高档翡翠首饰,也让这里成了许多达官显贵经常光顾的地方。
而且,张哥他们还听说,瓷意斋老板的背景非常强,就算生意再好,也没有人敢来这里捣乱,这一度也成为古玩市场的热门话题。
虽说,张哥他们也都听说过,瓷意斋的老板姓楚,但他们并没有想到会是楚琛。毕竟楚琛实在太年轻了,而且楚琛为人看起来很谦逊,一点都不像是那种背景很强大的老板。
因此,当得知楚琛是这家古玩店的主人时,他们才显得如此的惊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