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鉴宝人生-第4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楚琛笑着说道:“很简单。因为这些瓷器都是克拉克瓷。”

公元1602…1603年,葡萄牙克拉克港的商船把从华夏运来的青花瓷在荷兰拍卖,受到众人追捧,并在欧洲引起轰动。因此,此类瓷器被人们冠以“克拉克”瓷。

克拉克瓷的特点是宽边,青花瓷为多,在盘、碗的口沿绘分格及圆形开光的山水、人物、花卉、果实等。因为是外销瓷,花卉图案具有典型的欧洲风格,因此楚琛一看就能看出来。

就比如箱子里的一些青花盘,这种盘的装饰图案独具风格,盘心、盘壁二层纹饰布满全器的内里。中心以青花绘花鸟山石,盘内壁八开光内绘杂宝,间以向日葵。盘外壁八开光内绘团花。

整体画面构图严谨,繁而不乱,既表现传统华夏的纹饰,又蕴含了西方人所喜闻乐见的艺术韵味。

因此,楚琛一眼看到这些瓷器,就猜到了它们的品种,当然,东西对不对那就要看过后才知道了。

而且,因为克拉克瓷一般出口到欧洲,而祥瑞瓷则是出口到岛国,因此楚琛才会那么问。

“原来是这么回事,我以前还真不知道这叫克拉克瓷。”

陶春海恍然大悟,随后连忙问道:“楚少,请教一下,克拉克瓷值不值钱啊?”

他想着,既然这些瓷器是出口去欧洲的,那价钱总不会便宜吧?

“克拉克瓷值什么钱。”这时姜家畅打完了电话走了过来,听了这话就回了一句。

“不会吧,既然是出口到欧洲的瓷器,怎么会不值钱呢?”陶春海对姜家畅这个说法显然不太能够接受。

“谁告诉你出口的瓷器就是好的了?”

姜家畅嗤之以鼻,说道:“你估计不知道,与明末清初同时期的瓷都瓷器相比,克拉克瓷总体不够精致,而且均为薄胎,器底多有粘沙、塌底现象。另外,克拉克瓷瓷盘薄、易碎、不耐用,因此,如果当时在国内出售,根本不会有什么好的销量。”

“至于欧洲人喜欢,是因为这些克拉克瓷花纹装饰迎合外国人的审美需求,再加上,欧洲人为了使这种瓷器更适合当地人的欣赏口味,在瓷器运到欧洲后由当地工匠进行“加工”,一些被镶嵌上贵金属,一些则在原有图案上加彩绘画。”

“比如,在青花瓷器空白处加画彩色的菊花,加红描金,营造金碧辉煌的效果等等。种种因素,才导致在当时这些克拉克瓷成为了昂贵的瓷器,而且这些瓷器更多被当做摆设,薄胎的缺点也就没关系了。”

“所以说,就凭克拉克瓷相比之下不够精致的工艺。就决定了它的身价。市场上,这种瓷器只不过是一种不值钱但是颇有研究价值的外销瓷;收藏的人也比较小众。至于你这些瓷器的价值嘛。从品相来看,估计和这些祥瑞瓷差不多。”

听了姜家畅的解释。陶春海一脸的郁闷,他根本没想到,带了两种瓷器过来,结果都是些不值钱的玩意,难道真是因为碰到死人带来了晦气,自己才这么倒霉?看来回去后得找高人帮忙去去晦气了。

过了片刻,陶春海愁眉苦脸的问道:“姜老板,这些瓷器您收不收啊?”

姜家畅摇了摇头道:“实话跟你说,这种瓷器我放在仓库里。可能连保管费都赚不到。”

他这么说确实有些夸张,不过心里对陶春海带来的瓷器并不看好,觉得赚不到几个钱,实在不想麻烦,就拒绝了。

正当陶春海无比失望的时候,楚琛说道:“这些瓷器我可以收购。”

“真得?”陶春海相当的惊喜。

姜家畅说道:“你这不是废话嘛,楚少既然这么说了,还会骗你?”

陶春海挠了挠头,憨笑了一声。

楚琛笑了笑。说道:“不过,咱们丑话说在前面,这些瓷器我虽然可以都买下来,但价格可要便宜一点。当然。我也不会占你多少便宜,如果你不放心的话,你可以先找朋友打听一下价格。”

陶春海连忙说道:“楚少。咱们虽然头一次见,但既然您是姜总的朋友。我肯定相信您!”

楚琛对此不置可否,反正漂亮话谁都会说。到了关系到自己利益的时候,就没那么淡定了。

而陶春海的表现也确实如此,等楚琛把他带来的瓷器都鉴定过后,和他谈起价格的时就觉得非常吃力,往往差个几十块钱,他都要唠唠叨叨个没完。

对楚琛来说,他之所以想把这些瓷器都买下来,也是为了他的博物馆准备的,这些瓷器又不是什么精品或者珍品,买不买都无所谓,因此,陶春海这种表现,让他觉得很无趣,到最后差点就不想买了。

陶春海比较懂得察言观色,看到楚琛显得不耐烦了,连忙就适可而止,万分肉痛的把价格定了下来,没办法,谁叫现在是买方市场呢?

完成了交易,陶春海就说道:“楚少,不知道你们对首饰有没有兴趣?”

“你从哪得来的首饰?”姜家畅问了一句。

陶春海解释道:“首饰是和这些克拉克瓷一起的,除了一枚印章之外,其他都是胸针之类的首饰,这些首饰许多都是用黄金和钻石打造的。”

姜家畅笑道:“那你去拿来给我们看看吧,说不定比你这些瓷器还值钱一点。”

“行,我这就去拿……”

等陶春海兴冲冲的离开后,赵齐瑞就问道:“姜胖子,刚才你打听到什么消息了?”

姜家畅摇了摇头,说道:“我朋友说警察那边还没什么消息,现在嫌疑比较大的是那个卖给何利航印章的老头,不过现在老头住的地方已经人去楼空了,暂时找不到这人去了哪里。”

赵齐瑞好奇的说道:“不是吧,周围没有监控吗?再说濠境又不大,他能跑到哪去?难道已经离开濠境了?”

姜家畅耸了耸肩膀,说道:“谁知道到底怎么回事,出入境的地方也没有记录,那老头好像凭空消失了一样。”

这时,楚琛想到了一个可能:“会不会直接从海上逃走了?”

姜家畅点头道:“我朋友说警察也觉得这种可能性比较大,但是现在通过调查暂时在这方面也没有线索。拒说现在已经通知周边的警力协助调查了。说起来,这次的事情从一开始就有些奇怪,难道苏长头有什么把柄被对方抓到手里了?”

“我觉得这种可能性并不大吧。”赵齐瑞分析道:“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的话,对方又何必要把他给杀了呢?”

“这到也是啊。”姜家畅想了想,说道:“会不会是苏长头因为不甘心被对方操控,所以选择了跳海自杀?”

“这……”

赵齐瑞刚准备说出自己不同的意见,就见陶春海拿着一只盒子走了过来,于是刚到嘴边的话又被咽了回去。

陶春海走到众人面前,就把盒子打了开来,笑道:“当初这些首饰都是装在一个有些密封的盒子里的,不过一打捞上来那个盒子就坏了,我就换了一个装……”

说话间,大家朝盒子看了过去,只见里面摆放着多件首饰,其中大部分为吊坠,这些吊坠各有特色,又都充满了异域风情,。

比如说,有件吊坠表现的是一个狂欢的舞女,头顶着水果和花卉,使用的材质是黄金、珐琅、巴洛克珍珠以及玫瑰钻石。镶嵌其中的玫瑰钻石闪闪发光,身体由一颗巴洛克珍珠构成,舞动的裙摆更是突显出了玫瑰钻石和多彩珐琅的炫目。

另外一件吊坠同样也是使用了黄金、珐琅、巴洛克珍珠,其以珍珠天然的造型设计成狮子的身体部分,以金铸造成头部和四肢,珐琅彩点缀其间,狮子成跃动的状态,小巧却不失趣味,这样的设计在16世纪晚期非常流行,算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典型首饰。

除了吊坠之外,盒子里还有手镯。、树形胸针、人鱼项坠等等,这些首饰无不都是16至17世纪欧洲的首饰风格,可以说件件都是精品,价值也都不菲。

不过,在楚琛眼里,这些首饰远远没有陶春海说的那方印章来的重要,因为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印章,而是一枚黄玉刚卯。

说到这,大家应该能猜到了,这枚黄玉刚卯的作用了,对,它就是关系着王莽宝藏的那五枚刚卯中的一枚,数字为五。不过,和之前楚琛得到的那枚刚卯相比,这枚黄玉刚卯的材质就好太多了,它用的是真正的和阗黄玉,色泽甘黄纯美,比起比羊脂玉更为稀少。

不过,除了玉质之外,其它雕工等方面和那枚青玉刚卯一样,看样子应该是出自同一个人之手。

另外,从玉的颜色和数字来看,五枚刚卯很可能是按照金木水火土这五行来制作的。那么,另外三枚刚卯很可能使用红、白、黑,这三种玉制作而成,而宝藏的线索也可能和五行有关。

这样的猜测虽然对寻找其它刚卯的作用不大,但对楚琛来说也算聊胜于无吧。

p:感谢“笑三好”、“扫叶无情”投的月票!

第一千零八十三章是非不分

楚琛没想到会遇上这种意外之喜,这让他不禁有些感慨,如果不是陶春海恰好找到,这枚刚卯不知道猴年马月才会被人发现,更别说到他的手中了。

既然这枚刚卯出现在自己面前,楚琛当然得把它收入囊中,而且可能是因为陶春海的眼力有限,价格到也不贵。当然,比起先前那枚青玉刚卯可要贵多了。

拿下这枚刚卯后,楚琛又选了几件不错的首饰,准备作为礼物送给吴可她们,不过,他买的时候并没有多说,不然赵齐瑞肯定不会轻易的把东西让给他。

完成了交易,陶春海一计算,确实像刚才姜家畅说的那样,比那些瓷器的贵多了。虽然总体算下来并没有赚多少钱,但至少没有亏损,这对他来说算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

等陶春海告辞离开后,四人又走回仓库,准备接着把刚才剩下的瓷器鉴定完。

姜家畅边走边问道:“赵总,您之前想说什么来着?”

“之前……”赵齐瑞稍稍愣了愣神,随后说道:“噢,你刚才说苏长头是因为不甘心被对方操控,所以选择了跳海自杀,我觉得不太可能。”

“怎么说?”

“枪伤啊,怎么解释他身上的枪伤?”

“呃……”姜家畅拍了拍了脑袋:“忘记还有这事了。”

赵齐瑞说道:“所以说,我认为是苏长头抓了对方的把柄可能性还高一些。”

“既然如此,那苏长头干嘛还要去骗何利航。”姜家畅摇了摇头,觉得这个可能性应该不高。

赵齐瑞说道:“这点也很好解释。比如说,苏长头抓了对方的把柄想要钱。结果对方说要钱可以,不过先把那些印章处理掉。于是苏长头就把主意打到了何利航身上。”

“苏长头没这么傻吧。”姜家畅还是认为这不太可能。

赵齐瑞说道:“我不了解苏长头的性格,但如果摆在他面前的是几百上千万甚至更多的金钱,他会不会动心?他虽然不傻,但有可能会被金钱冲昏了头脑。”

姜家畅见多识广,听了这话,他也不得不承认赵齐瑞说的有道理,苏长头要是一直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到没问题,如果他被财物冲昏了头,那一切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算了。不说这事了,这事还是等警察给出结果吧。”

“那到时如果有了结果,你可得通知我一声。”赵齐瑞笑着点了点头,虽然这事和他没什么关系,但他对结果还是很好奇的。

“这肯定没问题……”

接下来,楚琛和赵齐瑞把剩下的瓷器抽检一遍,大家就开始商量怎么合作。

其实,楚琛的想法是干脆把这些海捞瓷都买下来得了,但这些瓷器并不像陶春海带来的那么低档。收藏潜力要高的多,因此,姜家畅并不舍得以出售的形式来处理这些海捞瓷。

当然,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因素。姜家畅很看好海捞瓷的市场,不想在现在市场行情并不是太出色的情况下,就把这些瓷器都卖了。他的想法是合股。另外,他还提议把这些瓷器运到内地去保存。这样储藏的成本低,将来要处理也方便。

对此。赵齐瑞和楚琛也都表示同意,但这样的话,在股份上他们肯定不能吃亏了。最后经过一番激烈的商讨,才达成了一个大家都满意的结果。

把这方面的事情处理好,时间也到了中午,姜家畅连忙带着三人一起去附近的知名饭店用了餐。

饭后,赵齐瑞和楚琛就告辞,准备前往吴可她们游玩的地方。正当大家走到饭店的门口时,姜家畅接了一个电话。

“什么?!他说是赝品?这肯定不可能……好的,我现在马上过来。”

等姜家畅挂了电话,赵齐瑞就问道:“怎么,店里出问题了?”

姜家畅点了点头,皱着眉头说道:“上次我帮一位朋友找了一幅傅抱石的作品,他今天过来说东西是赝品。那幅画我明明让几位专家都掌过眼,怎么可能出问题呢!”

前文说过,姜家畅的店里主要出售的是瓷器还有文房用品,不过因为他喜欢收藏书画,在这方面又颇有渠道,于是他的一些朋友有这方面的需要,也会托他帮忙寻找,只要不是太难的要求,一般他也都会答应下来。

这么多年下来,他帮朋友找的书画作品也不少了,而且一次都没出过问题,现在居然说有问题,也难怪他觉得非常震惊了。

听说是这么回事,赵齐瑞就说道:“会不会是你那朋友搞错了?”

姜家畅说道:“我朋友说他和真品对比过,虽然看起来挺像,但在有些细节方面有些出入。但我之前请的专家明明都是权威啊,一个可能会出错,都出错的可能性应该不大吧!”

“这个到也不一定。”

楚琛说道:“现在造假的人手段太高明了,已经出现集体造假,分工合作,据我所知造傅抱石就有分工合作的造假,你专画山水,我专补景点人物,你专题跋,他专造印章,还专门的人去裱褙。”

“因为造假的人在这一个领域都很地道,遇到这样的伪作真的是让你防不胜防,所以近些年也经常会出现某一件作品专家之间有争论,即便大的拍卖公司也都不能肯定真伪的这种情况。”

“这么厉害!”

听了楚琛所言,姜家畅非常惊讶,一时也不禁有些怀疑,自己帮忙找的那幅画,是不是也是用这种方法造的假。

想到这,姜家畅就显得很不好意思的对楚琛抱了抱拳,请求道:“楚少,能不能麻烦您和我一起去看一下?”

这种时候。楚琛当然不可能不答应,而且不过是去鉴定一幅画。也不用太长的时间,于是就点头表示同意。

姜家畅连连表示感谢。随即他就请楚琛他们上了车。

十分钟后,姜家畅带着楚琛他们来到他店铺里的会客室,此时屋里已经坐着一位五十多岁,戴着黑框眼镜,看起来颇为斯文的老人。

姜家畅先是给双方做了下介绍,老人姓高,是一位医学教授。

大家寒暄了几句,就说起了正事。

姜家畅说道:“高教授,这幅画我给你之前。让几位专家看过的,他们都一致同意是真品……”

高教授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说道:“小姜,咱们先看画,我既然说它有问题,也是以事实为依据的。”

说着,高教授就从书画锦盒里拿出一幅卷轴并展开,就见两位栩栩如生的仕女展现在了大家的面前。正是傅抱石常画的《二湘图》。

现代著名画家傅抱石,想必许多人都知道,他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兼擅山水、人物、篆刻。山水画以硬毫散锋皴山石,人称“抱石皴”,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感。

傅抱石的人物画多为历史人物、古诗意境的再创造。尤爱屈原之精神,故笔下与屈原有关人物画颇多。傅抱石《二湘图》取材于楚辞《九歌》。是作者最爱描绘的题材,湘君、湘夫人为民间传说中的湘水女神。既有人的情感,又有神的灵性,曾被作者反复描绘。

眼前这幅画作以落款来看,是他20世纪40年代制作。此画中的人物刻画精致,体态颀长,面目丰腴,肌理细腻,骨肉停匀,仪态端庄,似有唐以前仕女风貌,为傅抱石绘古代仕女的典型造型。

其情态如思如慕,面容凄婉,不见所思之人,似哀似愁,高古游丝描般的衣纹劲健飘逸,色彩淡雅,明净高洁。

湖水中的波浪为画家特创的笔法,深得“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之意境。正是傅抱石“大胆落笔,小心收拾”创作观的具体体现。

正当楚琛欣赏这幅作品的时候,高教授也指出了几个他觉得这幅作品有问题的地方,最后说道:“而且,我朋友跟我说,他在一位收藏家那里,也看到过同样的一幅画。既然如此,总不见得这两幅都是真品吧?”

这时,楚琛开口道:“高教授,您说的这种情况,在傅抱石的作品中其实是很常见的。”

“啊!这怎么可能!”楚琛这番话,让高教授惊讶万分,甚至怀疑楚琛是在说笑。

“如果您了解傅抱石用的纸,就知道这并不奇怪,而且我们有时也会在某些画册上看到两张几乎一模一样的傅抱石作品。”

楚琛解释道:“傅抱石喜欢用较厚实的纸张,因为较厚实的纸张才‘吃得消’他独特的用笔方式:下笔重,速度快,猛刷猛扫,反复加工等。这从傅抱石用的部分纸张厚度如同托裱的镜片就可见一斑。”

“因此,他使用的最多的是,咱们国家西部地区生产的一种叫做‘皮纸’的土纸。皮纸较厚,可以比较容易揭开,一分为二,乃至一分为三。但这类纸张尺幅都不很大,且没有一定的尺寸规范,显然都产自民间作坊。”

“傅抱石曾利用皮纸的这一特性,画完之后将作品一揭为二,这样,上面的一层原作便产生了一种特别明快、水淋的感觉。有时傅抱石会把第二层也加工成画。像我刚才说的画册中一模一样的傅抱石作品,就属这种情况。”

听了楚琛的解释,大家才知道原来是这么回事。

高教授想了想,说道:“就算有两幅相同的画,但是我刚才指出来的那几点,应该是很好的证据吧!”

“高教授,恕我说一句,绘画元素‘对比’与‘关系’创造性的驾驭,正是傅抱石人物画、山水画独特创造的关键所在。您说的那几点,才是真品最有力的证明!”

楚琛指着画作,说道:“傅抱石所画人物最使人勾魂摄魄处往往在眉眼的神情。更进一步的是他把古代的线条,由原本工整变为飞动潦草之外,又运用了许多破锋飞白的线条,这使傅抱石的人物画技巧与他的山水画中的‘抱石皴’一样,显示了有如音乐的特性。”

“而且,正是您说的那些含糊的、不可名状的笔墨形式,才更深入、生动地表现了对象的丰富、复杂与微妙。同时,在含糊、潦草的笔墨对比之下,眉眼与头面的神采才更能显出来……”

把傅抱石人物画的特点详细的说了一遍,楚琛总结道:“因此,我认为,这幅画一定是真迹无疑。”

听楚琛讲的头头是道,高教授也开始觉得是不是自己搞错了,但过了片刻,他又觉得这种可能性不大,自己应该不会搞错的,但楚琛说的好像也有点道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看到高教授还是半信半疑的模样,姜家畅就问道:“高教授,不知道你为什么就是不相信这幅画是真迹呢?”

高教授说道:“因为我长辈的那幅傅抱石的作品,是他的儿子在他八十大寿的时候送给他的,假的可能性实在不大。”

大家原先还以为,那幅画是给哪位鉴定大师鉴定过的,所以高教授才觉得那幅画没什么问题,结果却只是因为这样原因,这让他们都非常无语。

就好比有人把一件赝品当成是了真品,随后以赝品的标准去鉴定真品,这不是开国际玩笑吗?

姜家畅苦笑道:“高教授,您这么认为实在有些主观。咱们不能光以和一幅画进行对比,就决定出哪幅画对,哪幅画不对,哪怕那幅画是真迹也不行,因为一名画家在各个时期的风格是不同的。”

“就比如,傅抱石在三十岁时画的画,和他五十岁时画的画风格就不一样,如果像您这样对比,那您说是三十岁时画的是真迹呢,还是五十岁时画的是真迹?”

“哦,这到也是。”高教授对这番话比较赞同,随后问道:“那我长辈的那幅画,会不会也像你说的这种情况,所以才有差别?”

姜家畅说道:“确实有这种可能,但具体的话,还要亲眼看过之后才知道。当然,鉴定的师傅得像楚少这样的专家才行。”

楚琛谦虚的笑了笑,其实,就凭刚才高教授指出的几个问题,他就觉得高教授看到的那幅画是赝品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有道是眼见为实,他现在也不会妄加揣测。

p:感谢“bluelinker”投的月票!

第一千零八十四章惊讶的消息

高教授想了想,说道:“楚师傅,那你现在有时间吗?”

“高教授,真是抱歉,我一会还有事情。”

楚琛摇了摇头,他之所以答应姜家畅,那是因为对他来说,鉴定一幅画的真伪要不了多少时间,并不怎么影响前去和吴可他们汇合。但如果再帮高教授鉴定,那耽搁的时间就有些长了,他理所当然会拒绝。

对于楚琛的回答,高教授多少觉得有些遗憾,不过他也并没有多劝,这最主要还是因为楚琛的年纪太小,虽说刚才解释起来也头头是道,但要让他彻底认同楚琛,显然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达到的。

这时,姜家畅连忙说道:“高教授,如果方便的话,你可以把那幅画带到我这里来,我帮你请权威专家进行鉴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