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都市大仙君-第3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好,老黄,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到榕城了。说实话这个地方给我的感觉很怪异,这里的人似乎做什么事情都很慢,这是为什么啊?”徐应龙。
黄副厅长笑了笑说道:“这个问题你可算是问对人了,我是老榕城人,除了外调到闽南省三年之外,一辈子都在榕城任职,没有人比我更了解这座城市了!你刚才的问的那个问题其实说的就是老榕城人的一种传承,生活的传承!”
“传承?”
“对,就是传承!一个地方人们的生活方式跟环境有很大的关联,环境能影响一个人,也能改造一个人。但是咱们华夏人注重的是传承,榕城也不例外。目前尽管榕城发展的很快,都市化的建设让我这个榕城本地人都感觉到了一切都在变化着。但是,榕城人懂生活的那种精气神,也算是一种精神瑰宝,却一直在延续着,传承着!”黄副厅长自豪地说道。
看到徐应龙还是有点不大明白,黄副厅长继续说道:“榕城有三美,即景美、人美、食美!与此同时,榕城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榕城的文化核心只有两个字——生活!”
“生活?”徐应龙再次露出不解的神色。
看到徐应龙如此表情,黄副厅长笑了笑继续解释道:“咋听这个词你或许不大明白,但是你要是在榕城住上一两年你就会明白其中的含义了。在不了解榕城的人眼里,这里似乎是一座特立独行的城市,这里最大的特色似乎就是慵懒。”
“没错,就是慵懒,在这里你看不到行色匆匆的路人,也看不多吃饭像打仗的食客。这里的人工作慢,吃饭也慢,经常会看到一大家子人在一个火锅店一吃就是大半天。”
徐应龙点了点头说道:“对,就是这种感觉,很怪异,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吗?”(未完待续。)
第九百七十四章:茅塞顿开(求订阅!)
第九百七十四章:茅塞顿开(求订阅!)
车子正好走过一条比较热闹街,黄副厅长指了指接到外面林立的商铺,然后看了看徐应龙等人说道:“在你们眼中,榕城人是慵懒的,包括这座城市也是慵懒的。但是在我们榕城本地人眼里,自己的城市是时尚的,这里汇集了全世界所有奢侈品品牌,而且我们也都买得起。我们还觉得这座城市本身就应该这样的,这样才过活的安逸自在!”
“榕城人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种优哉游哉的气息,过着自己的舒坦日子,成天干一些诸如泡茶馆,听评书,摆龙门阵之类喜欢的事情。所以在你们眼中榕城人是慵懒的,城市也是慵懒的。但是在关键时刻,榕城人又会迅速地收起他们的慵懒本色,变成骁勇善战的斗士,速度堪比西川的绝活变脸,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徐应龙摇了摇头说道:“这也是我想要探究的!”
“这是因为环境使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就是身处平原中心的榕城有着天然的优越的环境,这样的环境造就了这方人。没有穷山恶水的纷扰,也没有大江大河的冲击,富庶的生活让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招人嫉妒的慵懒。他们不用每天爬坡上坎地求生活,也不用每天起早贪黑地挣饭钱,更不用水里土里种庄稼。”
黄副厅长继续说道:“这是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条件,榕城人可以在茶馆里坐上一个下午,把一份报纸翻得连寻人启事的电话号码都背得滚瓜烂熟,然后才优哉游哉地回家去赶晚饭。他们也可以拎着一根钓鱼竿在小河沟边坐到天荒地老,然后回家的时候在菜市场去买几条鲫鱼回去跟老婆交差。一到春秋季节,满街都是穿棉睡衣的年轻人,潇潇洒洒地聊着天,全然不顾其他省市的年轻人正在拼死拼活地加班挣钱。”
“你是说这一切和这里的环境有关系?”
“当然有关系了,你和南宫局长都生活在北方,那我就拿北方举例吧!先从饮食习惯上说,北方地区由于全年降水少。冬季气温低,以种植小麦为主,所以你们都是以面食为主。因此我们这些人到北方出差的话还真有点不习惯,每天不是馒头就是面条,变着花样的来!”
“同时,北方地区地处暖温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有蔬菜吃,且吃不完;冬季蔬菜难以过冬,没有蔬菜吃,为了解决冬季的吃菜问题,北方人就把夏季的蔬菜腌制起来,冬季慢慢“享用”,这就养成了大多数北方人吃咸菜的习惯,这在南方是很难看到的。”
徐应龙和南宫鹏飞点了点头说道:“确实是这样的,北方人在吃的方面确实不如南方人这么丰富,也没有南方人吃的这么精细!”
黄副厅长继续说道:“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地区,气温低,冬季特别冷,月平均气温在O℃以下,人们喜欢耐寒的毛皮。反观南方地区,你见过有几个人穿着皮草出门的?”
接着黄副厅长总结道:“从这些事例可以看得出来,一个地区的生活习惯以及生活方式是要受到当地的环境影响的。榕城的慵懒已经成为一种基因,而这种基因就是和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人文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的。所以,千万不要责怪榕城人的慵懒,这是一种气质。说句得罪人的话,谁不想慵懒?慵懒的前提是,你得有足够的资本。那些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人,什么时候胆敢慵懒一下子?”
黄副厅长的话让徐应龙若有所思,尽管这话说得怎么听都有那么点傲娇的感觉,但是道理却很浅显,也很能让人信服。
华夏幅员辽阔,国内随便拿出一个省甚至是一个市都要比欧洲的一个小国大得多。再加上华夏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所以华夏人经常很无奈地说,我们华夏别的没有,就是人多!
是啊,人多!人多是优势,也是劣势。人多了竞争自然也就大了,所以现代人都担心自己要是慢下脚步就会被淘汰,因此大家都在拼命地奔波,拼命地工作,以至于失去了自我。
华夏的灵山胜地也有不少,很多地方灵气很充裕,甚至于不下于这里。但为什么只有这地方人的身上才会自带灵气?
以前徐应龙想不明白,但是经过黄副厅长这么一说,徐应龙突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没错,就是生活方式。
固然榕城人的这种慵懒会让不明真相的人看起来羡慕嫉妒恨,同时又恨其不争。甚至于懒得连省委领导都发言了,要求榕城人“破除休闲观念,树立爬坡意识”。
但是大家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这种休闲且慵懒的生活方式却是人们追求得最佳生活状态。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下人们是很难感觉到生活压力的,而压力却是人健不健康的关键。
现如今,一方面,快节奏的城市生活、转型期的生活、繁重劳累的工作等等,让我们感到紧张不安,给我们带来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人与人之间冷漠的关系,又让我们很难把自己的忧郁和孤独及时地排解出去。毫无疑问,心理压力,正在成为破坏我们身心健康的罪魁祸首。
人如果长期处在高压状态下生活的话,身体和心理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即便是有再好的修炼环境,他们也不会自己激活体内的灵根。
而榕城不一样,这里的悠闲和慵懒已经成为这座城市和生活在这里每一个人的灵魂,想分也分不开,更何况人们对此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
长时间生活在这种富足且没有生活压力的环境下,再加上所有的人都和和气气的,有事没事儿大家一起出来喝喝茶摆摆龙门阵,甚至聚在一起吃个火锅,人们能不开心能不高兴吗?
这心情好了,那么一切阴霾也就烟消云散了,时间久了,健康自然也不是问题了。所以这里的人看起来要比其它地方的人要健康,这里身具灵根的人也要比其他地方多很多。
南宫鹏飞也被黄副厅长的话说的有点惊讶,说道:“要是不努力的话哪来的钱花,再说了,现在全国各地的人都喊着压力大,快要活不下去了,榕城人难道就能一直这样特立独行下去?”
黄副厅长摇了摇头说道:“在榕城人的意识里,慵懒和金钱无关,态度和命运无关,理想跟现实无关,习惯和别人无关。你爱怎么说怎么说,一个月工资只有3000块的小职员,一样可以挎着LV、穿着Prada、拿着iPhone6s去挤地铁上班,因为这里是榕城!”
南宫鹏飞摇了摇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这个答案让他很无语的。
看到南宫鹏飞露出这种无奈的表情,黄副厅长笑了笑说道:“虽然事实就是这样,但是你们千万不要以为榕城人的慵懒就代表着软弱,他们只是不想改变这种休闲的生活习惯,而一旦出现了让他们不得不改变的外因,他们也会变得极其骁勇善战。”
“七十年前抗日战争爆发时,川军奉命出川,当时社会各界普遍认为这是当时华夏最糟的军队,装备不足,缺乏弹药、给养和医疗设备,冬天在北方打仗时,士兵脚上穿的还是草鞋。然而,就是这样一支部队,却在抗战中进行了无数次最艰苦、最惨烈的牺牲,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说到这里的时候,黄副厅长有些骄傲有些激动,也有些慷慨激昂:“加上出川抗战的川军,总计约350万西川人走上了抗战的战场。也就是说,当年大约每15个西川人中就有1人上了抗日的前线。全国抗日军人中,每5个中就有1个是西川人。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仅有西川等少数几个省份未遭受日本人的铁蹄践踏,但四川却向全国提供了20%的兵源,和50%的钱粮。”(未完待续。)
第九百七十五章:拜访青城山(求订阅!)
第九百七十五章:拜访青城山(求订阅!)
黄副厅长的话让众人动容,南宫鹏飞也万分感慨地说道:“川军确实了不起,而且打得也非常的英勇!比如第20军杨森部,是抗战中第一支出川抗战的川军,从淞沪会战开始,无役不从。是三次长沙会战的骨干兵团,曾在第三次长沙会战珠影山战斗中全歼日军第九混成旅团加藤大队。”
“还有川军二十六师,参加淞沪会战,是战绩最好的五个师之一,全师四千余官兵,到撤离战场时仅存六百多人,伤亡85%以上。南京保卫战,川军二十一军防守南线,145师守广德,阵地失守,师长饶国华毅然率剩余仅一营部队冲入敌阵,以图恢复阵地,终因寡不敌从,身陷重围,弹尽援绝,饶国华自杀殉国,144师师长郭勋祺也在战斗中负重伤。”
听闻南宫鹏飞竟然对川军的历史知道的如此详细,黄副厅长颇为意外。尤其是南宫鹏飞还随口叫出这些川军的部队番号以及领军将领,尤为难得。
毕竟这些事情已经过期七十多年了,就算是老一辈榕城人也大多数知道有这些川军悍将,但是现有能连部队番号都记得这么清楚的。
黄副厅长再次说道:“难得南宫局长记得这么清楚,也感谢南宫局长对我们川中子弟的夸赞。其实川军能打仗的何止杨森、饶国华等人,在徐州会战中死守滕县确保台儿庄大捷的川军一二二师,全师五千余人战至最后一人依然死守不退,师长身中数十弹杀身成仁。这位师长叫王铭章,也是一个纯正的榕城人。总而言之我们榕城人是有血性的,平时我们看起来很懒散,但是真正要我们为国牺牲的时候,绝没有那个是孬种!”
这一路徐应龙和黄副厅长聊了很多,从榕城聊到西川,从三大炮聊到火锅,又从杨雄杜甫巴金聊到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甚至于还聊到了榕城本地方言,据黄副厅长说,榕城本地话可不得了,建国初投票选普通话的时候,榕城话是一票之差输给了京都话的,要不是这一票,《新闻联播》都得用榕城话播音。
这一路聊下来徐应龙受益匪浅,这位黄副厅长虽然官职不高,也就副厅级而已,而且在教育厅也是一个排位比较靠后的副厅长。但是这个人的学识却很渊博,再加上是榕城本地人,对榕城的了解绝非一般人所能比拟的。
他对榕城的城市文化以及人文思想都比很多人看的要清晰,要有深度,很多事情都一针见血。而他的很多话也往往能得到徐应龙的共鸣,让他对这方宝地又有新的了解。
后来一打听才知道,这位黄副厅长在升任教育厅副厅长之前是西川的一座大学里当校长,而且还是那种有知识又能力的校长,现在他的头上还顶着一个硕士生导师头衔。
青城山距离榕城不过几十公里,不过一路上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城区摇晃,所以十点多一行人才抵达青城山脚下。
由于来之前南宫鹏飞已经给青城山方面打过电话了,所以当徐应龙等人抵达的时候,青城山掌教真人青山以及大长老清扬等人带着一大批门人在山脚下迎接他们。
大概是看到这些道士一个个穿着精干,还都背负长剑,引得很多游客侧目,甚至驻足拍照。
刚下车,徐应龙和南宫就看到青山老道迎了过来,两人大步向前迎了上去。
见到徐应龙之后,青山老道先是行了一礼,然后说道:“无量道尊,两位行了一路辛苦了!”
徐应龙也向青山老道回了一礼,说道:“劳烦道长在此等候,真是罪过!”
“诸位的到来,使我青城山蓬荜生辉,等候一会儿也是应该的!”
两人寒暄之际显然没有看到黄副厅长等人震惊的表情,仿佛是见了鬼一样。
作为老榕城人,黄副厅长等人虽然没见过青山老道,但是却都听说过青城山上住着一位老神仙,就是这青城山的掌教。平时都在后山静修,常人想见他一面十分难得。甚至还有传言说,本地的一位富豪曾出价千万要让那位老神仙见一见他,结果都没有成功。
徐应龙等人早晨说要先到青城山拜访一下山上的主事者,算是拜个山门,免得以后发生什么冲突。当时黄副厅长是持反对意见的,尽管表面上说的冠冕堂皇。但是实际理由黄副厅长自己清楚,他是担心徐应龙等人吃闭门羹。
毕竟青城山的主事人就是山上的掌教真人,那可是神仙一般的人,普通人根本就见不着。徐应龙等人作为京都下来的官员当然不可能知道这些了,要是来了见不着青城山的掌教真人,那生气起来可是一件麻烦事儿。
更重要的是,一旦徐应龙等人发飙他还不知道该如何解释。要是说的浅显了徐应龙等人肯定不满意,但是如果的太直白了,那徐应龙等人甚至还会说他是在宣扬封建迷信,所以最好还是不见的为好。
但是再看看眼前的这场景,青城山的主事人竟然提前到山脚下迎接徐应龙。
再看两人说话之间感情如此熟悉,一看就知道彼此之间感情不错,这就更让人惊讶了。
寒暄了一会儿,在青山老道的率领下一群年轻人直奔青城山后山而来。
说实话上山的路有点崎岖,即便是地下已经由景区的开发商铺了木板,但是想要从山底爬上去好像也不大容易。
走到半路,黄副厅长等热等就已经热得出手不多了么,一个个都气喘吁吁地。好在半道上有缆车,不然的话等他们慢慢爬上山顶还不知道猴年马月。
不过青山老道显然并没有把他们这些热当回事儿,这些人眼里只有徐应龙和南宫鹏飞,因为他们两个一个代表了修行界的极致,另一个则是代表着华夏政府,哪一个都不是如今划线政府,哪一个都不是他青城山所能得罪的。(未完待续。)
第九百七十六章:悟了(求订阅!)
第九百七十六章:悟了(求订阅!)
青城后山。上清宫。
不同于前山的那座供游人观赏的上清宫,后山的上清宫虽然不是很高大,但是却古韵十足。相比而言,前山的上清宫倒是高大气派,但是一看就知道是现代工业体系下的产物,丝毫没有仙家宗派的威严和底蕴。
黄副厅长等人最终还是没有抵达后山,在前山半山腰的时候就都累瘫了。想想也是,他们这些人平时都是在办公室里阅阅文件看看报纸,最多了也就写一写稿子或者是报告,一个月里也不一定能走几公里的路,一下子让他们从青城山前山走到后山,这不是在为难他们吗?
好在徐应龙也比较通情达理,看到众人气喘吁吁的,干脆就让他们在前山游览一会儿就行了,等他们从后山回来再一起下山。
徐应龙的话算是解了黄副厅长等人的一个大问题,真要是让他们走上去再翻下来,恐怕里面有一多半人要废了。
喝着青城山独产的山茶,徐应龙仔细打量着青山老道,有段时间没见这老道了,没想到这老道的修为竟然精进了不少,竟然达到了化婴境初期。
“恭喜道长,破丹化婴功德圆满啊!”徐应龙笑着说道。
“呵呵,这还是托了徐宫主的福气,不然凭老道的资质,这辈子恐怕都无缘元婴境界了。”青山老道笑着说道。
“到这过谦了,过谦了!”徐应龙道。
“老道也是百十多岁的人了,修炼了这么多年修为虽然没有什么长进,但是自己有几斤几两还是清楚地。如果不是徐宫主不计前嫌提携的话,老道这辈子恐怕也只能止步于金丹境界了。”青山老道摇了摇头说道。
徐应龙笑了笑没有再在这个话题上交谈下去,而是笑着问道:“我也有短时间没有到联盟总部去了,这段时间联盟发展的如何?”
青山老道当即回答道:“怎么说呢,总体上来说还是很不错的,自从以青田刘家为首的世家大族也都加入了正道联盟之后,现在联盟所有的加盟成员达到了850多个,基本上囊括了华夏境内所有的修行门派和世家大族,包括邪道、魔道以及亦正亦邪的门派。可以这么说,现在的正道联盟比之以前的华夏修行者联盟还要强大,几乎可以说已经统一了整个华夏修行界。”
徐应龙点了点头说道:“能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内做到这一步确实不容易,看得出你们也算是用心了!”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之前徐宫主不是说过吗,能力越强责任越大。之前我对这句话还不是很理解,但是经过这段时间在联盟总部任职,我终于理解了这句话的真谛。正是因为理解了其中的内在含义,所以不久前我终于突破了自身的桎梏,破丹成婴,成就元婴仙道!”青山老道道。
“哦,我说你这老道为何这么快就破丹成婴了,原来是顿悟了!”徐应龙惊讶地说道。
“顿悟算不上,只不过自从正道联盟成立以来我就担任联盟内部的巡视员,负责带队处理那些依仗手上的力量为非作歹的修士。处理得多了,见得悲惨的事情也就多了,因此对你说的画也就理解的深刻了。”
接着青山老道继续说道:“当一个人拥有了越来越大的权力与能力后,对他和这个世界究竟意味着什么?以前我觉得自己可以高人一等,俯瞰普通人的起起伏伏,甚至于可以操控他们的命运。但是看过太多的人伦惨剧之后,尤其是这些惨剧都是我们这些修士所为,我的心情突然间变得沉痛起来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对于能力的理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能力越大并不意味着你可以为所欲为,反而是你承担的责任会变的更大。因为你拥有超常的能力,所以对周围人群和社会的影响越大,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到普通人。你如果做的事情值得提倡,那么会有很多人效仿,反之也一样。”
徐应龙点了点头说道:“没错,能力越大责任确实就越大。但是遗憾的是,很多修士却没有这样的觉悟,他们在掌握了强大的修为之后想到的并不是这些,而是自己终于有能力挑战这个社会的规则和底线了。志得意满地高处面对鲜花、笑脸和聚光灯,却忘记了责任,这样的人终究会有一天被打落神坛的。”
一旁的南宫鹏飞突然插口道:“你们之间的谈话突然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感触颇深啊!”
“什么故事,说来听听!”徐应龙笑着问道。
“古诗源于希腊神话,据说从前有位国王名叫狄奥尼索斯一世,他统治着西西里最富庶的城市——叙拉古。他住在一座美丽的宫殿里,里面有无数美丽绝伦、价值连城的宝物,一大群侍从恭候两旁,随时等候吩咐。国王有个朋友名叫达摩克利斯,他常对国王说:你多幸运啊,你拥有人们想要的一切,你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有一天,国王听腻了这样的话,对达摩克利斯说:你真的认为我比别人幸福吗?那么我愿意跟你换换位置。于是达摩克利斯穿上了王袍,戴上金制的王冠,坐在宴会厅的桌边,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鲜花、美酒、稀有的香水,动人的乐曲,应有尽有,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当他举起酒杯,突然发现天花板上用马鬃倒悬着一把锋利的宝剑,尖端差点触到了自己的头,达摩克利斯身体僵住了,笑容也消失了,脸色煞白,双手颤抖,不想吃也不想喝了,只想逃出王宫,越远越好。”
“国王说:怎么了朋友?你怕那把随时可能掉下来的剑吗?我天天看见,它一直悬在我的头上,说不定什么时候什么人或物就会斩断那根细线。或许哪个大臣垂涎我的权力想杀死我;或许有人散布谣言让百姓反对我;或许邻国的国王会派兵夺取我的王位;或许我的决策失误使我不得不退位。如果你想做统治者,你就必须冒各种风险,风险永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