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醉枕香江-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宥伦压了压手,止住台下的掌声。
“说起来很惭愧,进入《明报》这几年,其实就只是和大家混了一个脸熟,而我对《明报》的整个运作,只能算是了解,还远远谈不上熟悉,所以未来更要倚仗在场各位的支持。”
在《明报》改组当天,林宥伦便公开表示,收购《明报》企业是一项长期的商业投资,不涉及政治,更不涉及《明报》一贯的编辑方针,并且承诺不会辞退《明报》的旧员工。现在这番讲话,也算是在非正式场合下对报社高层的一个允诺。
有了这番保证,在场众人都安心不少,林宥伦趁机宣布了几项公司改革,特别是宣布重启《明报》上市计划,并承诺上市后将分配股份予员工,同时强调“上市后报馆的方针不会变动,报纸社会基础扩大,关系更加密切,而员工可作为小股东,会更有归属感。”
先是安抚人心,然后再利益许诺,林宥伦这一番举措下来,基本上消除了《明报》改组所引发的内部动荡。
《明报》这次易主,可以说是倍受各方瞩目。在金镛时代,《明报》作为香港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被比喻成香港的《泰晤士报》,其对国时局的预测和分析,是其它报纸不能比拟的。无论是在大陆、台湾、还是在海外,无论是在政界还是在化界,《明报》都保持着较大影响,特别是社论很受大陆、台湾、香港的高层政界人士,化人士重视。
林宥伦接掌《明报》,金镛“退而不休”,继续担任《明报》的名誉主席,《明报》进入“后金镛时代”,所有人都清楚这个过渡期不会太长,少则两三年,多则五年,金镛肯定会彻底退出《明报》,所以从此刻开始,真正对《明报》起决定作用的人就不再是金镛而是林宥伦。
林宥伦的政治立场比金镛更偏向于立,这一点和《明报》历来的政治倾向很契合,《明报》在化界的影响可能会随着金镛的离开而有所减弱,但鉴于林宥伦在整个香港社会的影响力,在他入主《明报》之后,报纸的读者基础会随之扩大。
多年来《明报》一直在与胡仙的《星岛日报》和马家兄弟的《东方日报》争夺香港读者市场,在“后金镛时代”,《明报》极有可能会发展成一份能够在化精英阶层保持足够影响力,同时又能让普通市民感到亲切的报纸,这一点才真正让竞争对手感到担心。
就在香港的其他几份大报开始紧张应对《明报》这种改变时,林宥伦却悄然离港,只身前往台湾,拜会了正在家养病的古龙。
自从上次一醉,古龙终于听从身边亲朋的劝说,开始戒酒,身体状况也日渐好转,林宥伦到访时,他刚刚从美国治病归来,回想起当初林宥伦对他的一番苦劝,心感慨良多。
古龙以茶代酒,敬林宥伦说:“若是没有林先生那番良言苦劝,我现在恐怕已经是死人一个了。别说把我的新作放到《明报》上连载,便是要我去《明报》当编辑,我也不会推辞。”
古龙只是想表达一个心意,林宥伦当然不可能真把古龙拉去《明报》做编辑,两人对饮一杯淡茶,都没有再提此事。
聊得正起兴,古龙的夫人余秀玲推门走了进来。
“耀华,刚才黄家兄弟来电话,说晚上要过来找你商量事情。”
余秀玲是古龙的第二任夫人,在古龙得肝病那一年,要是没有余秀玲的照顾,那真是苦不堪言的事情。古龙在这期间昏迷过好几次,在医院里失禁,前前后后不知进出医院多少
次。余秀玲一直都陪伴着他,照料着他的起居,从未言苦,也未曾要求过古龙的回报。
古龙有这样一个好妻,每每都让他的朋友羡慕不已。
古龙牵着余秀玲的手,拉她到自己身边坐下,林宥伦在场,余秀玲一开始有些不适应,倒是林宥伦神色如常,让余秀玲心头稍定。
古龙拍拍余秀玲的肩膀,“你打电话叫他们赶紧过来,今天正好林先生也在,回头我再把马芳踪叫过来,大家一起才热闹。”
余秀玲依言而去,古龙这才向林宥伦解释说:“黄氏兄弟是我最近认识的朋友,这次来肯定又是缠着我说武侠小说改编的事情。”
黄华、黄泽这两个名字林宥伦听来有些陌生,一开始听古龙说小说改编,他还以为黄氏兄弟是做电视或是电影的同行,等古龙细细解释,林宥伦这才猛地醒悟过来,这黄氏兄弟可不是台湾霹雳布袋戏的创始人么?
黄氏兄弟居然想把古龙的武侠小说改编成布袋戏,这个想法倒是让林宥伦觉得有几分意思,心对这次见面也多了几分期待。
天还没暗,马芳踪和黄氏兄弟就来了,他们带了酒菜上门,看来是要长谈,余秀玲把他们带到阳台上的小花园,这里布置讲究,旁边一张桌,是谈话的好地方。
马芳踪早知道林宥伦在这里,但黄氏兄弟却是第一次见林宥伦,看古龙陪着一个陌生的年轻人在那里聊天,他们心里还琢磨着这人是谁,等古龙介绍完林宥伦的身份,黄氏兄弟均是眼前一亮。
哥哥黄华穿了一件格衬衫,方方的脸上一片未刮干净的白胡渣,个高大,站得笔挺。弟弟黄泽一身西装革履的打扮,总是和善地微笑的脸,总是闪着愉悦光泽的眼镜,偶尔会露出犀利光芒的眼睛。
两兄弟一起上前,依次和林宥伦握手寒暄。
黄家的布袋戏传承,到黄氏兄弟已经是第三代,从小就生长在布袋戏世家的两兄弟,自小即耳濡目染地接受种种布袋戏的薰陶。阿公是鼎鼎有名的五洲派布袋戏创始人、与李天碌齐名的国宝级老艺师黄海岱;父亲则是轰动江湖、惊动万教的电视布袋戏教父黄俊雄。出身于这样的家庭,黄华与黄泽并没有太多的其他选择,虽然年轻时也很想耍帅搞乐团,可是终究还是选择继承祖业。
黄海岱是布袋戏剑仙流派的开创者,而黄俊雄在父亲改革布袋戏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将布偶的尺寸加大,强调眼部的神气,以流行音乐取代传统的锣鼓做配乐,将布袋戏搬到电视上来表演,在台视播出后引起轰动,缔造多项空前的收视记录,连演五百三十八集,收视率最高曾得到97,戏主角史艳、怪老、二齿一度成为全台妇孺皆知的“偶”像明星。
黄俊雄的电视布袋戏在午时段上演四年,虽然极受观众欢迎,但台湾的报纸舆论却给予极大压力,认为剧情荒诞影响青少年行为,甚至影响午休时间导致“妨害农工正常作息”,台湾新闻局随即发布三十分钟内只能演出五分钟武打戏禁令,以至于黄俊雄的电视布袋戏渐渐做不下去,后来就只能改成发行录影带。
退出电视荧幕的黄俊雄仍在台湾各地歌厅、剧院巡回演出,几个儿也都在麾下工作,长黄华转入幕后专研导播、剧本创作的工作,黄泽则擅长布袋戏最重要的口白绝学,可以以一人配上所有戏偶的旁白。两兄弟在学习的同时并不墨守着日趋式微的传统布袋戏,等着时有时无的野台戏演出,而是积极谋划着创新布袋戏。
就在今年,台湾新闻局解除了关于电视布袋戏的禁令,黄家便打算重返电视,但是比起70年代那个媒体娱乐贫乏的年代,如今电视、电影拍摄制作技术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布袋戏要想与其竞争困难重重,而且在布袋戏最流行的年代里培养的观众,此时都已经年届年,不再是电视观众的主力军,黄家兄弟想要重振布袋戏的辉煌,所以把目光对准了具有广泛观众基础的古龙武侠小说上,想要通过改编古龙的武侠小说,打响布袋戏重返荧幕的第一炮。
不想在古龙家居然见到了林宥伦,黄氏兄弟心顿时有了一个全新的主意。
求推荐、月票
(那时候看霹雳布袋戏还不知道是霹雳布袋戏,只感觉木偶配上电脑特技,打架很带感,虽然经常看不懂剧情o(︶︿︶)o但还是看得津津有味,不知道有没有同好啊?)(未完待续。
第266章惊变
第266章惊变
席间,黄氏兄弟借着向林宥伦讨教的名义,不断地将话题往布袋戏方面靠。
古龙的小说固然受欢迎,但林宥伦的作品在当下的年轻人流行度更广,特别是已经改编成漫画的东方玄幻小说开山作《搜神记》,更是在华人世界创下了近千万册的销售记录。小说和改编漫画的流行,为《搜神记》培养了庞大的读者群体,如果能将这部小说改编成电视布袋戏,对电视布袋戏的再流行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我们准备效仿电视电影的制作模式,在家乡虎尾投资一个专为布袋戏录影的摄影棚。林先生眼界高远,这种摄影棚制作模式是否也适合布袋戏制作,我们兄弟也拿不准,所以就想听一听林先生的看法。”黄华姿态放得很低。
“摄影棚制作可以让布袋戏录影更能发挥电视媒体的长处,当然摄影棚的建设要求也相应提高,特别是在布景这一块,戏台式的平面布景肯定是不行的,必须要引入大型布景、实景甚至是电脑合成背景,这些技术在影视拍摄都已经非常成熟,运用到布袋戏应该不是难事。”
在林宥伦所说这种层次布景里,操偶师得面临看不到戏偶却得演活戏偶的状况,这对操偶师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当然真做到这一点,布袋戏可看性必然大大提高。
黄氏兄弟均是一副认真思考的样,林宥伦接着又说道:“和现在的电视、电影相比,布袋戏在表现力方面已经大大落后,特别是在武打方面,光靠人偶在镜头前捉对厮杀,对观众实在缺少吸引力,最好的办法是加入电脑光影特效。”
带着后世的眼光,林宥伦对布袋戏的期待自然远远超出了黄氏兄弟的预料。
在严格的成本控制之下,80年代后期电视剧里直接运用电脑特效的情况还不多,而且大多粗糙简单得很,林宥伦的建议虽好,但真按照他的想法去做,拍摄布袋戏的成本将会大为提高,由此带来的风险却是黄氏兄弟有些无法承受的。
黄氏兄弟隐晦地提到了关于这方面的担忧,林宥伦放下手里的筷,认真给他们分析说:“电视剧里的特效经常会被观众拿来和电影相比较,这也就造成了电脑特效在电视剧应用的尴尬境地,高端技术成本太高,难以在电视剧大量运用,低端技术对观众又缺乏吸引力。而布袋戏的情况特殊,加入一些简单的特效只会让大家感到新奇有趣,绝对不会有人把它拿去和电影做比较,而成本方面,这类简单的电脑特效,实际上并不会给拍摄成本带来太重的负担。”
说完了在布景、特效方面的改进建议之后,林宥伦接着又提到了配音。
传统的布袋戏,所有角色都是由一人配音,掌握家传口配绝活的黄泽最高曾经配上一剧戏里的二十几个角色,他解释说这是家祖训,但在林宥伦看来,这种配音方式太过单调,而且还停留在传统的戏剧阶段,并不符合电视的特点。
“两位既然有意革新电视布袋戏,配音可以不必要继续沿袭传统,分工配音才更符合现代电视制作的规律,甚至还可以邀请一些明星来为角色配音,这样既可以达到配音的目的,更可以在宣传上做一些章。”
听完林宥伦的话,哥哥黄华倒还沉得住气,弟弟黄泽却开口说:“林先生说的这些,其实我们之前也有过考虑,除了成本方面的顾虑之外,还一直苦于没有好的剧本素材。”
林宥伦沉吟片刻,突然冒出一句:“两位觉得《搜神记》怎么样?”
黄氏兄弟脸上的肌肉忽然缩紧了,眼瞬间放出兴奋的神采,饶是黄华素来沉稳,这时候也忍不住激动地问:“林先生是认真的吗?”
将《搜神记》改编成布袋戏是林宥伦临时才冒出来的想法,但说这话之前,他确实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
《搜神记》的电视改编权很早就卖给了亚视,但这部电视剧却迟迟没有能够开拍。当初授权改编电视剧时,林宥伦就和亚视有协议,《搜神记》电视剧的制作成本不能低于2000万,而实际上2000万的成本要想拍好这部电视剧还远远不够,亚视方面经过慎重考虑,只能将拍摄计划搁置。
电视剧“难产”,电影受限于电脑特效技术的发展,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开拍,所以林宥伦才把主意打到了布袋戏身上。
布袋戏不需要很逼真
的表现效果,在电影电视最难表现的各种凶兽,更可以直接用布偶代替,拍摄难度大大下降,在电影技术不成熟,电视剧成本过高的情况下,无疑是最佳的替代的选择。
林宥伦有合作的想法,黄氏兄弟当然不会拒绝。
既然决定要将《搜神记》改编成布袋戏,林宥伦当然是希望这部布袋戏在各方面都尽善尽美,从布景到人偶造型,他都提出了非常细致的要求。
黄氏兄弟初略估算了一下,不算拍摄和后期电脑制作产生的成本,只是搭设布景和制作人偶,费用就高达数百万之巨,正常拍摄一部电视剧也不需要这么高的投入。
这样的成本已经超出黄氏兄弟能够承受的范围,林宥伦见他们二人实在是为难,便提出投资全都由他来出,相应的,布袋戏拍成之后,版权自然是归林宥伦所有,黄氏兄弟实际上只是受聘帮林宥伦完成制作。
黄氏兄弟对电视布袋戏能否再度流行还心存疑虑,经过一番商量,最终便受了林宥伦的建议。
——
“你们谁能告诉我,报纸上这份检举信是从哪里来的!”
谢缙一生气,气就写了一脸,鼻孔涨得很大,眼珠瞪出来,嘴里呼呼的直冒气,颈上那个大喉节一上一下的滚动着,似乎要划破而冲到对面人脸上似的。
站在谢缙面前的剧组成员都不吭声,在场不少人跟着谢缙拍过不少电影,但还是第一次见他发这么大火。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拍了4个多月,眼看着马上就可以封镜,一则匿名的检举信出现在国内各大报纸上,一下就将整个剧组推到了国内的舆论的风头浪尖上。
这封检举信宣称谢缙在帮香港人拍色。情电影,还断章取义地将电影里一些裸。露镜头拿出来作为佐证,愤愤的谢缙立刻就在报纸上为自己辩护,宣称《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是一部反思人性、评判旧社会的电影,却又因为“不突出政治”、“狂妄骄傲”引发了更大的争议,反而更深地坠入舆论漩涡的心。
谢缙本身在国影坛享有崇高的地位,所以来自舆论的种种争议还不足以对他造成实质性的影响,但作为影片的女主角,巩莉还只是一个在校的大学生,骤然间被扣上了“色。情电影女主角”的帽,顿时就陷入人民口水的汪洋大海。戏本来已经宣布将“优秀学生”的荣誉称号授予她,却因为这事给撸了下来。
为因巩莉的事,谢缙还亲自给戏的领导去电话解释,最后得到的结果却是巩莉失去的荣誉称号不仅拿不回来,甚至她本人能否继续留在戏读书都成问题。
巩莉不相信自己因为拍一部电影就会被学校开除,得知消息之后,虽然私底下常常掉泪,但还一直咬牙硬挺着,真正压弯稻草的还是她家人得知消息后的反应。
巩莉的哥哥在事情见报的第一时间就从鲁省心急火燎地赶到了剧组,见到巩莉二话不说就给了她一巴掌。然后立刻就要带她走,不许她再继续演这部电影。
任凭巩莉如何解释,他都不肯相信,一定要让巩莉跟他回家,不准继续在这里“丢人现眼”。巩莉死活不肯离开剧组,再加上剧组工作人员的劝阻,巩莉的哥哥才没有将她带走。
家人的反应对在舆论风暴苦苦支撑的巩莉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这两天她的情绪完全崩溃了,整天以泪洗面。
巩莉不走,她哥哥便和剧组耗上了,接连闹了好几天,严重影响了影片的拍摄。谢缙亲自出面好几次都没能说服他,双方僵持不下,剧组也只能跟着一起耗。
“简直是荒唐!”谢缙手掌猛地一拍桌,哗啦一声,把茶杯碗颠了老高,桌上茶水横流。
桌上的茶水还没收拾干净,房门砰地一声被推开了,一个20来岁的小伙,像一只没头苍蝇慌里慌张地撞了进来。
“谢导,出事了!巩莉跳河了!”
谢缙的心不禁往下一沉,差一点没喊出声来,他心笃笃跳着,眼皮直哆嗦,一股凉意沿着脊梁骨,由上到下渗透进去,脚跟顿时就有些站不稳。
周围人眼疾手快,急忙将他扶住。
谢缙挣脱旁人的搀扶,怒吼道:“还愣着干什么,赶紧下河去救人啊!”
求推荐、月票
(回来了,今天只有一更了,大家见谅则个!)(未完待续。
第267章质问【一更】
巩莉从旅馆的小阁楼跳下河,小镇上的一群河工正好从那头桥上路过,四五个汉脱下身上的褂就一头扎进水里。
约莫一两分钟之后,溺水的巩莉就被人给捞了上来,此时谢缙才刚刚赶到,见到巩莉被救上岸,心暗自庆幸。
这会儿,河边闻讯聚集过来许多人,谢缙分开众人挤了进去,巩莉整个人都还在昏迷之,美丽的脸蛋显得异常的苍白,就跟冬天的初雪一般,神色倒是静谧。谢缙抓住巩莉微凉的手握了握,感觉到体温,倒是心安一些,回头冲身边人喊道:“过来两人……赶紧把人送医院!”
周围人七手八脚地将巩莉抬起来,用车送到了县城医院。
“都怪我,我不该那么逼她,我真没用!”抢救室外,巩莉的哥哥失魂落魄地坐在那里,低垂着头,不停往自己脸上扇耳光。
一起过来的剧组工作人员都在旁边看热闹,巩莉哥哥这两天大闹剧组,大家对他都没有多少好感,此刻也无人上前劝阻安慰。
谢缙交费回来,看到这番情景,没好气地瞪了周围人一眼,走到巩莉哥哥面前说:“好了,人已经救上来了,你也别太自责了。”
“谢导演,我……”巩莉哥哥抬起头,眼写满了懊悔。
“事情我其实已经和你解释过很多次了,你真误会你妹妹了。”巩莉刚被送进抢救室,估计得等一段时间才会有结果。谢缙索性就巩莉的哥哥并坐在走廊边的长条椅上,“我承认,这部电影确实有一些在国人看来很暴。露的镜头,但我们这不是在搞色。情而是做艺术,欧洲艺复兴时期那些著名的画家,很多人都喜欢画裸。体女人,难道他们这就是下流了吗?这只是一个观念上的问题,等以后国家和海外交往更密切了,你有机会到欧洲那些国家去走走看看,然后你就不会再用这样的眼光看待这部电影了。”
“你说得好听。可我妹妹身都被人看光了,以后还怎么嫁人?”巩莉的哥哥反驳道。
“谁告诉你说你妹妹在镜头前脱光了?”谢缙无奈地一摊手,“剧组专门从香港请了一位裸。替,拍脸时候用你妹妹,拍身的时候用的那是裸。替,这一点全剧组人都可以证明!”
巩莉的哥哥将信将疑,接着又问:“那剧组为什么不在报纸上把这事解释清楚?”
谢缙耐心地跟他解释说:“演员替身这种事情,剧组一般是不会主动宣扬的,因为用了替身。大家就会质疑演员的专业素养。举个最简单的例,万一以后这部电影获奖了。上台领奖的该是你妹妹还是那位替身?”
两人说话这会儿,抢救室的门终于打开,谢缙拦住医生询问巩莉的情况,巩莉的哥哥则与护士一同帮着将巩莉移到病房,在病里陪了一会儿,谢缙才推门进来。巩莉虽然还没有醒过来,不过看上去让人安心了,谢缙告诉巩莉的哥哥,巩莉已经没什么大碍。医生说住院观察几天,没事就可以出院了。
李翰详听到消息也赶到医院里来了,在进一步听到更详细的情况,知道巩莉只是跳水后昏了过去,没有多大的危险,就没有过来打扰他,耐心在病房外等待。
这会儿。确定巩莉不会有生命危险,谢缙自然要进来提醒巩莉的哥哥一声,别忘了给家里人打给电话说明情况,省得那边人担心。
巩莉的哥哥先给家里挂电话。这才知道他爸跟他妈已经在赶往这边的路上,坐火车出发都两天了,想必也是不放心巩莉,一起过来劝女儿回去的。巩莉的哥哥算了算时间,感觉二老差不多也该到了,心想着妹妹跳河这事瞒不过去,只好先去车站接自己的父母。
谢缙听说巩莉的父母也来了,只感觉一阵头疼。毕竟这事发生在电影拍摄期间,谢缙觉得自己也有责任,就让剧组派车和巩莉的哥哥一同去,先把人接回来再想办法解释。
“看现在这情形,我这张挡箭牌也帮不了你太多忙了。”李翰详从走廊拐角处走出来,与谢缙并肩站在一起,说道:“当然你也不用太担心,我已经把事情都告诉了林先生,他很快就会赶过来处理这件事。”
林宥伦在巩莉住进医院的第二天赶到,他现在医院休息区遇到了谢缙和李翰详,从他们口得知了事情的始末。
“巩莉的情况倒是没什么大碍,人昨晚就已经醒了,但是她的双亲情绪很激动,两老一致认为是我们把他们的女儿害成现在这样,剧组往病房里送的水果都被他们给丢出来了。”谢缙无奈地摇摇
头,出了这档事,他也被搞得心力憔悴。
林宥伦点点头,说道:“辛苦谢老了,这事交给我来处理就好。”
谢缙已经在医院里呆了一天一夜,林宥伦见他眼布满了血丝,好说歹说才把他劝回去休息。
“林先生,你要小心啊,我就不过去了。”快到病房门口的时候,李翰详突然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