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材料帝国-第5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海尴尬地笑了:“爸……你不要总是这样一针见血好不好?”
不得不说,宁中英相比秦海而言,更像是一个局外人。而且以他60多年的生活阅历,看问题也远比秦海要深刻得多。秦海自己没有想清楚,或者不愿意承认的事情。经宁中英一说,就昭然若揭了。把秦海建立材料学院的初衷与今天对材料学院的态度一对照,秦海自己都忍不住有些脸红了。
“小秦,我想问问你,你搞这个大秦集团,目的是什么?”宁中英换了一副严肃的面孔,对秦海问道。
“目的嘛……”秦海沉吟着,“起先。主要是为了挣点钱,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再往后。多少是希望能够成为一个大企业家,能够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至于现在……我如果说是为了国家富强,您会相信吗?”
说到最后一句的时候,秦海露出了几分自嘲的神色。他很想对宁中英说,自己的确是这样想的,自己这话并不是唱高调。但这种话宁中英会相信吗?在一个大家都在“向钱看”的社会里,声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为了国家富强,会不会被当成是虚伪呢?
出乎秦海的预料,宁中英很坚定地点了点头,说道:“我当然相信。别人说这种话我或许不信,你秦海这样说,我为什么不信?”
“可是……您为什么会相信呢?”秦海诧异道。
宁中英道:“你秦海很聪明,也很灵活,搞材料科研你是一把好手,搞市场你也有很多鬼点子,有些地方让我这个老头子都自叹不如。你跟日本企业斗,还有算计那个什么王培超,搞的都是一些阴谋诡计。从这点来说,你不是我们平常说的那种光明正大的人。”
“老爷子,您这算是批评我,还是表扬我呢?”秦海郁闷地嘀咕道。
“既不算批评,也不算表扬,只是对你的客观评价。”宁中英霸道地说道,“不过,有一点是我对你最为满意的,那就是你小秦不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你有同情心,有爱国心,你心里永远都有身边的朋友同事,还有家国天下,这一点,比很多人都要强得多。”
“这个……其实也不算什么。”秦海假惺惺地谦虚着。宁中英目光如炬,对他的评价十分到位,秦海自然不会虚伪地否认。能够在宁中英心目中留下这样一个印象,也让秦海颇有几分自得,总算是知道为什么老爷子会把闺女嫁给自己了,原来自己竟然是如此高大的一个人。
宁中英没有理会秦海的话,他继续说道:
“我们那个时代,大家都讲爱国,讲奉献,有些人是真的爱国,真的想奉献,还有一些人就是随大流,跟风,甚至是伪装出爱国的样子。到现在,社会上不太讲奉献了,有些口口声声说自己爱国、奉献的人,很多是想搞政治投机,他们说的和做的完全不一致。
唯有你秦海,平时不怎么讲这些大话,但你做的事情,是够得上爱国、奉献这四个字的。最难能可贵的是,你做这一切事情的时候,都不是刻意去表现,而是出自于你的本心。
为了让大家接受你的做法,你经常要把自己为国家做的事情包上一层伪装,谎称是为了集团,为了你自己。人家是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做了好事,你是做了好事还要遮掩,这就说明你内心是光明正大的,这比表面上光明正大的人,要可贵得多。”
“谢谢爸的理解。”秦海突然觉得自己嗓子眼有点发涩,宁中英是他非常尊重的一位老人,能够得到宁中英这样的高度评价,秦海觉得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十几年间所做的一切,都值得了。
这些年,秦海帮军方挣钱、搞尖端技术,保护稀土资源,建材料学院,消除污染,做了许多其他民营资本家不可能去做的事情。他向别人解释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集团的长远利益,是为了给自己找保护伞,是为了能够追求双赢,但他自己心里明白,最关键的原因在于他有一份报效国家、报效社会的愿望。作为一个拥有两世记忆的人,他不想让自己的一生过得过于平淡。
宁中英对于秦海的所作所为都洞若观火,作为一名老一辈的企业家,他也有着一份家国情怀。看到自己的晚辈能够继承自己的衣钵,为国为民做下这些好事,宁中英觉得很是宽慰。在此前,他没有把这一点透露给秦海,因为他觉得这些事情是不需要用语言来表述的,大家心照不宣就可以了。这一回,秦海因为材料学院人员流动的事情而陷入困惑,宁中英觉得到了该和秦海谈一谈理想、人生的时候了。
“秦海,你现在挣的钱,已经足够你十辈子、一百辈子都过得舒舒服服了。你父母,我和宁静的妈妈,还有小默、小姗、小玲他们都生活得非常富裕,这也都是你挣来的钱。到了这个时候,你还需要挣钱干什么呢?如果一个人挣钱只是为了自己,那么挣这么多钱有什么用呢?”宁中英说道。
秦海点点头,道:“是的,我也是这样想的。当一个人已经衣食无忧的时候,再挣更多的钱,就只是一个数字而已了。只有用这些财富去回报社会,才是有价值的。”
“既然如此,你还生什么气呢?”宁中英呵呵笑着,把话题引回了最初的起点。
“是我着相了。”秦海不好意思地拍了拍脑袋,是啊,既然他从最开始的时候就是带着保护人才的心态建起材料学院的,现在社会环境好了,这些人才希望能够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去发挥作用,他又有什么必要阻拦呢?
材料学院给大家提供的条件固然是很好的,但与国家重点大学、重点研究机构所能够提供的科研环境相比,还是有所欠缺的。那些学术大牛,如果能够回到重点大学的讲台上去,培养出来的学生岂是材料学院所能比的?各个领域的专家,如果能够参与国家重点项目,他们的价值又何止是在材料学院创造几个专利所能体现出来的?
自己在听说阎顺成这样的学者有意离开的时候,有一种失落和失意的感觉,说到底就是忘记了自己的本心,把材料学院以及所有这些专家学者都看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大秦集团已经如此庞大,自己的身家已经超过了百亿,难道自己还不知足吗?
“有些人,在材料学院干得很好,你赶他们走,他们也未必会走。还有些人,心已经动了,你就算能够把他们强留下,也没什么益处,反而把自己原来积累下来的名声搞坏了。依我之见,我们索性大方一点,来去自由。我相信,大多数的人都是有良心的,他们就算离开了材料学院,心也会留在这里。让他们到各个领域里去发挥自己的作用,最终对于咱们集团也会有很大帮助的。”宁中英语重心长地对秦海说道。
第六百八十七章完璧归赵
宁中英一席话,可谓是一语点醒梦中人,秦海明白了自己想要卡住材料学院里的学者是不可能的,如果执意要这样做,最终只能是连自己在圈子里的好名声都一块赔上,绝对是得不偿失的举动。
几年前,国家财政困难,拿不出钱来搞科研,科研人员在各级领导的眼里只是负担。在这种情况下,秦海建立材料学院,把这些生活拮据的学者挖走,对于各个高校、科研院所来说,算不上什么损失,反而有一种减轻了负担的解脱感。
至于那些被挖走的学者,在原来的单位里拿着低工资、住着筒子楼,到了材料学院能够拿高薪、住豪宅,自然也是对秦海充满感激之情的。
所以,在那个时候,秦海在科研圈子里颇有一些及时雨的美名,即使是像杨新宇这样眼光长远的官员,也不得不承认秦海的作为是有益于国家的,属于一种为国分忧的举动。
时过境迁,经过这么多年,国家的财力逐渐丰盈,国际高技术竞争的压力也迫使政府和企业开始重视科研,当年被他们弃之如敝的那些学者,现在都成了香饽饽,谁都想抓几个放到自己鼻子底下,忙时干活,闲时养眼。
而学者们自己呢,经过在材料学院的几年,他们一个个也都挣了些钱,温饱不再是问题,开始有闲心关注自己的名气和地位了。相比之下,材料学院这座庙虽然香火颇旺。但神格显然是无法与科学院、华清、京大之类的单位相比的。说得市侩一点,如果想评个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之类,材料学院能落着几个名额?相比那些留在原单位的同事。这些跳到材料学院去的学者在这些年出的成果是更为辉煌的,此时带着沉甸甸的论文回去,足以亮瞎众人的双眼了。
在这种情况下,秦海如果要打感情牌或者制度牌,卡着这些学者不放,只能是把大家都给得罪了。那些想要人的单位都是有些来头的,到时候拿着中央批文下来要人。秦海也只能放手。与其落个里外不是人,还不如自己主动一点,声称来去自由。没准还能挣回一个“识大体、顾大局”的好名声呢。
像阎顺成这样的学者,当年是得过秦海不少好处的,说秦海有大恩于他们,也并不为过。如果在他们离开的事情上秦海没有作梗。那么这份恩情就算是永远欠下了。宁中英说得对。这些人总体来说是有良心的,日后他们在各自的单位里随便给大秦集团还一点情,也足以弥补他们的离开所带来的损失了。
想明白了这些,秦海一下子就轻松了。至于后面该怎么做,就不需要宁中英再教他了,他有足够的智商来把这件事做得尽善尽美。
秦海在平苑呆了两天,陪伴了一下自己的父母和岳父岳母,然后便启程进京了。他既然已经打算要把学院里的学者归还回去。那就要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地等着别人找到自己门上来。
“你说什么?把阎顺成还给机电研究所?”
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杨新宇瞪大眼睛看着坐在自己面前的秦海。诧异地问道。
有关调阎顺成回机电研究所的请示报告,在杨新宇手里已经放了很长时间了。这份报告是由机电研究所方面自己提出来的,里面大大小小列了七八条理由,最重要的一条虽然没有写出来,但杨新宇却是心知肚明的,那就是现在国家的重大课题越来越多,而机电研究所人才匮乏,无力承担。所里的领导抓耳挠腮,不得不打起了阎顺成的主意,想请他回来挑这根科研的大梁。
从内心来说,杨新宇也是非常希望阎顺成能够回来的,虽然秦海的材料学院也能够承担一些机械部系统的课题,但人家麾下的人马,总不如自己的手下用得顺心。阎顺成这些年成果斐然,名气远胜于当初离开机电研究所的时候。杨新宇当年就非常欣赏他,到如今就更是充满期待了。
然而,拿着机电研究所的这份申请报告,杨新宇却像拿了一根烧红的炭条一样,手上和脸上都火辣辣的,他想不出自己该如何向秦海开这个口。
想想看,这么好的人才,自己当年给不了好的待遇,弄得人家差点想出国、下海。是秦海拿出自己私人的钱,把这些人才养了起来,给他们待遇,给他们创造科研条件,使他们的学术研究不至中断,这才有了阎顺成等人的今天。种树的时候,自己一点水都没浇,到了果子成熟的时候,自己伸手去摘,这还有点廉耻之心没有?
机电研究所的领导班子是没有这种感觉的,他们通过私人渠道向阎顺成发出了要约,得到的是阎顺成的婉言相拒。这些人断定阎顺成肯定是受到了秦海的威胁,于是又转回头来对杨新宇软磨硬耗,非要机械部出面向秦海施压,迫使秦海放人。为了让杨新宇就范,他们还暗示说如果部里办不成此事,那么研究所也就无力承担部里的课题了,什么高速车刀项目、超硬合金磨具项目,对不起,只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了。
杨新宇左右为难了十几天,最后终于下了决心,打算拿自己这张老脸去向秦海换回阎顺成了。今天听说秦海前来拜访,他事先酝酿了半天的情绪,准备与秦海畅谈一番当年的交情之后,再提出这个不合适的请求。谁料想,没等他开口,秦海自己就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了,表示要把阎顺成“完璧归赵”。
“据我了解,阎顺成在你们材料学院是一个重点实验室的主任,为你们开发出了十几项很有经济价值的专利,这样一个人,你舍得放手?”杨新宇对秦海问道。
秦海装出一副不经意的样子,说道:“杨部长,当年我请阎顺成去材料学院的时候,就说过,我是在替国家保护人才。”
杨新宇笑道:“哈哈,我记得,你当年还发明过一个词,叫作‘保护性挖墙角’,你自己都忘记了吧?”
“我这样说过吗?”秦海还真是忘了,不过听杨新宇这样一说,他相信这么无厘头的一种说法,肯定是出自于自己之口的。他笑了笑,说道:“或许我是这样说的吧,既然当年这样说了,那现在就要兑现,我不会把这些人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的。”
“阎顺成走了,他那个实验室怎么办?”杨新宇问道。
“实验室是我们集团花钱建的,你可不能搬走。”秦海摆出一副惶恐的样子,回答道。
“呃……我不是这个意思。”杨新宇郁闷了,自己分明是关心那个实验室未来如何运行好不好,怎么到了秦海这里,就变成自己想贪图这个实验室了?把阎顺成从材料学院招回来,已经够对不起人了,自己哪敢让人家再白送一个实验室过来。
“我是说,阎顺成这一走,你那个实验室的工作不是要受影响了吗?”杨新宇努力地解释道。
“哦,你是这个意思啊,我误会了……”秦海脸上露出一缕戏谑的笑容。
“你个小秦,你分明就是故意的!”杨新宇这才悟出自己是被秦海给耍了,不由得咬牙切齿地骂道。
秦海嘻嘻笑了起来:“没有啦,我只是想知道杨部长的节操还剩下多少而已。现在看来,杨部长还是很讲道理的,没让我们觉得寒心。”
杨新宇摇了摇头,道:“小秦,你这样说,我真是无地自容了。不瞒你说,我们一直都想请阎顺成回来,可就是张不开嘴啊。过去,你们花钱保护了阎顺成,现在他能够出成果带来效益了,我们就伸手来撬墙角,实在是说不过去。”
秦海道:“杨部长,你不必这样说。阎顺成留在材料学院,对我们集团当然是有利的。但让他回到机电研究所,他能够发挥的作用会更大。我们大秦集团是一家民营企业,但我们的领导层都明白大家小家的道理,我们不会光顾着自己公司的利益,而忽视国家利益的。”
“这这这……这让我说什么才好呢?”杨新宇感慨万千。
秦海道:“阎顺成本人那边,我已经征求过他的意见了。他对材料学院有感情,不过他也渴望能够回到原单位,承担国家的重点项目。我们尊重他的选择,不会给他任何约束。你们这边抓紧办完手续,你们的调令什么时候发过去,阎顺成就能够什么时候回机电研究所工作。不过,该给他的职位和待遇,可不能马虎,否则他如果不愿意回来,就不是我们的责任了。”
“这个完全没有问题。”杨新宇笃定地说道。
“另外一点,就是一个不情之请了。我们希望未来机电研究所能够和材料学院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互相提供科研上的协作,实现资源共享,不知道杨部长能不能答应。”秦海又说道。
“完全没问题!”杨新宇再次肯定地回答道,“这件事我就能够做主,以后但凡你们材料学院的事情,就是我们机械部的事情,我们部里所有的研究机构,都能够和你们进行资源共享。除非是涉及国家机密的内容,否则所有资料和实验设备,对你们完全开放。”
第六百八十八章军情如火
类似于这样的谈话,在其他部委和各家科研院所都先后进行着。秦海像当初挖人的时候那样,一家家地拜访学者们的原单位,与他们商谈学者返回的问题。当然,他在洽谈中提到的人员,都是事先经过了沟通,确认其有意返回原单位的那些学者。如果学者自己没有离开材料学院的意向,秦海也不是非要把人赶走不可。
让秦海觉得欣慰的是,在王晓晨对全院的教授、学者进行了摸底排查之后,确认有离开意向的不过只占20%左右。余下的人有些是原单位并没有请他们回去的意思,他们也不想主动去贴原单位的冷屁股,更多的则是对材料学院已经有了感情,声称别的地方就算给一座金山银山,他们也不稀罕。
当年能够被秦海聘到材料学院来的学者,大多是淡于功利的,他们所求的不过是安稳的生活环境以及宽松的科研氛围。这两点即使在今天,仍然是材料学院的优势。那些国家重点研究机构虽然条件比过去好转了许多,但潜在的等级观念以及僵化的管理模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这些学者都是从这样的环境中逃出来的,他们可不乐意再去过这样的日子。
对于那些原单位希望他们返回,而他们自己却不愿意离开的学者,秦海也采取了一个变通的方式,那就是允许这些学者选择一种“两栖”的模式,身份仍然留在材料学院,但可以以兼职的方式回原来的学校或者科研机构去上课、带研究生以及参与一些科研任务。这样做的结果,是使材料学院与国内的许多研究机构都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材料学院的科研实力反而得到了提高。
自从打开了允许学者们返回原单位的大门,材料学院几乎每天都有人离开。大多数离开的人都是依依不舍。站在校门口老泪纵横的也不乏其人。几乎每一个离开的人都会信誓旦旦地表示永远都不会忘记材料学院,不会忘记大秦集团对他们的照顾,至于这些话的保质期能有多长,那就因人而异了。
除了返回原单位的之外,还有少数学者选择的是跳槽到给钱更多的企业里去,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基本都是外企。陶福元就是这些人中的一个,他所投奔的是一家名叫波纳克冶金材料公司的美国企业,这家企业在耐火材料方面颇有一些实力,而陶福元正是一名耐火材料方面的专家。
按照傅文彬等人的想法,像陶福元这种情况,材料学院是应当采取一些惩罚措施的。毕竟材料学院成立的初衷是为国家保留人才,而陶福元的行为却违背了这样的初衷。他在材料学院得到了发展,却没有把自己的才智用于回报社会。不过,秦海对此却采取了淡然的态度。他吩咐王晓晨不要为难陶福元,既然陶福元想走,那就直接给他办手续好了。
秦海没有精力去关心这样的闲事,他所以不赞同为难陶福元,也只是不屑于去计较这种事情而已。时代发展到今天,用行政手段去阻碍一个人投奔外企,已经不太可能了,而如果采用经济手段。诸如要求陶福元赔偿这些年的课题经费之类,又显得太过猥琐。而且会让那些留下来的学者们感到威胁。与其损人不利己地去给陶福元添堵,还不如大方一点,直接放他走就是了。
陶福元离开学院的时候,没有人到校门口去送行。他与妻子拉着行李从校园里走过,收获的只是一个个白眼。人心是杆秤,谁是谁非。众人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在得知学院对陶福元没有任何的惩罚措施之后,许多人都感慨学院真是一个人性化的地方,自己为这样的东家出力,心里也痛快了。
一部分学者离开之后,有些实验室的岗位便出现了空缺。在秦海的安排下。材料学院开展了一次全球招聘活动,又补充进了一批优秀的学者,各项科研活动都没有受到明显的干扰,依然在红红火火地进行下去。
人来人往,冬去春来,转眼已是1998年的盛夏时分了。正在忙着与张岱渭一道测试新鲜出炉的新能源汽车的秦海突然接到冀明初的电话,让他即刻赶往京城,有紧急事务要与他商议。
“冀老,我来了。”
放下电话之后不到4个小时的时间,秦海就出现在了冀明初的办公室里。尽管从机场过来的小轿车里空调开得很足,秦海依然是一副满头大汗的样子。
“来得真快。”坐在办公桌后面的冀明初笑着说道,“快坐下擦擦汗吧。小李,给小秦倒杯茶过来,不要拿凉水,太热了突然喝凉水对脾胃不好。”
秘书答应了一声,给秦海倒茶水去了。秦海在旁边的沙发上坐下,一边擦着汗,一边笑着问道:“冀老,有什么紧急事情?您在电话里这样一说,吓得我一点都没敢耽搁,硬是抢了别人的机票,坐最早的一个航班就赶过来了。”
“哈哈,秦董事长到现在还没有自己的私人飞机吗?”冀明初笑着开了个玩笑。
秦海道:“别说咱们国家的法律不允许,就算允许,我也不敢买啊,太张扬了,恐怕您都不会放过我的。”
“嗯,还是原来的本色。”冀明初对于秦海的回答颇为满意,现在社会上有钱的企业家越来越多了,许多人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有钱,极尽各种奢华,这令冀明初这样的老同志很是看不惯。秦海在这些人中是一个另类,虽然身家已然可以称为国内首富,但他的穿着、花费以及言谈举止都还是像一个普通人一样,这也是冀明初最欣赏他的地方。
“最近的形势,你都看到了吧?”说完几句闲话之后,冀明初收起笑容,开始进入了正题。
“最近的形势?”秦海却被弄了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想了想,摇摇头道:“您说的是哪方面的形势,是伊拉克,还是南联盟,我实在有点不清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