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政道风流-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根桩,绵西地方势力根深蒂固,干部普遍保守自私懒散,让杨一白出任纪委副书记兼监察局的局长,就是监察局局长有难度,纪委副书记应该问题不大,杨一白是外来干部,做事有原则,这样子对本地干部肯定还是有威慑力的,这对于他在绵西开展工作肯定有极大帮助,这事也有可操作性,省纪委这边有盛东明,而且刘振强那意思他也是理解透了的,就是要遏制绵西的地方势力,他要调动一两个人应该问题不大。

当然,这还得看杨一白的意思,毕竟两个人原来是君子之交,这样变成上下级关系,按照杨一白的性格未必会答应,所以他也是半开玩笑半当真。

杨一白似乎是有点意外,沉默了许久才道:

“我参加工作之后就一直在高塘没挪窝,也不知道到了绵西能不能适应……”

陆政东一听杨一白的话似乎有意愿就道:

“这有什么好适应的,规章制度纪律条例那里都一样,这些都在你脑子里,到那里都适应,一白,你老呆在高塘生活是安定,真要做事,还是到下面去,你要坚持原则,想要多做点事,就需要有平台,老窝在一个地方,这不是什么好事,没有那个平台,你就是有再多的想法也只有扼腕长叹,绵西的干部有些小毛病,省里也有意愿进行干部交流,你就是调过来,这也是正常的调动,不违背你做人的原则……”

杨一白内心的被点燃了,他在高塘虽然工作安定,但是只是处室的负责人,只是负责具体执行,具体事务还有点发言权,在很多事情上没有决定权。

见陆政东主动提起这事,道:

“我和你嫂子商量商量,我也不想长期呆在省城,到下面地市,至少可以开阔视野……”

陆政东笑道:

“这事也就是先说在这里,反正也不急……”

第四卷主政一方

第1章绵西上任

接下来数日,除了张林忠这样的商人,不少熟人外,绵西每天到陆政东办公室或者住处“汇报”工作的人不在少数,陆政东之前做的功夫派上了用场,将很多人的名字和相貌能联系到一块了。

陆政东很耐心的一一接待了这些人,不过他基本上只是只听不说,陆政东一般也就接待十来分钟,陆政东并不是真想听汇报,同样,来汇报的人也并不是真的有事情要汇报。

对于眼前这一类干部,他从心里并不排斥,因为他即将是绵西的市长,要在绵西立住脚,干成事,还得需要县区的领导配合。

来登门,不能说明什么,不来登门,也不能说明什么。登门者未必就一定是阿谀马屁之辈,未必一定就会按照他的指示去办,未登门者未必也就是清高正直,未必就对他的指示阳奉阴违。

社会是复杂的,人是复杂的,正面人物都是高大全,反面角色就猥琐下流,那只是出现在文艺作品之中,在现实生活中,正面与反面,好与坏、黑和白,实际上从来都没有那么分明,就如同雾里看花一般一团模糊。

观其言,还得看其行,一切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没几天,陆政东的正式任命终于下来,陆政东虽然早知道这一天的到来,还是暗暗激动。

在出发前,省委杨书记和陈省长召见了陆政东,这样的待遇一般也只有重要地市新任市委书记才有资格享有。连陪同的组织部的人员也都能感觉到陆政东在省主要领导的心目中是有位置的。

刘振强在他临上任之前,又专门找他谈了一次。

刘振强看着英气勃发的陆政东内心也感慨不已,陆政东一路走来都是全省最年轻的,最年轻的副处,最年轻的县委书记,最年轻的副市长,之所以提拔如此之快,应该是背景机遇能力三者使然,纵横官场不到十年间,便迈进了市长行列,开始了主政一方的生涯。自己成功上位也有陆政东一份功劳,不然结果还难说。

刘振强正襟危坐,道:

“政东,你大局意识强,在一线工作多年,对你的能力我很有底,但毕竟你年纪轻,绵西发展的形势虽然不错,但情况也不简单,你的担子很重啊。”

在刘振强面前,陆政东是尊重又诚实的,关于绵西,刘振强讲了许多,他已经心里有数,但他还是恭敬稳重道:“刘书记,绵西的工作开展还要仰仗您的支持和指导啊,我现在多少还有一点忐忑,熟悉一段时间我想调动些人手,希望省委支持啊。”

刘振强心里明白陆政东的想法,事情是人执行的,没有人执行,再好的办法和想法也只能束之高阁,陆政东肯定是希望用一些熟手,点点头,用力的握了握陆政东的手道:“省委省政府会全力支持你的工作的。”

在省委组织部谈完话,第二天由省委组织部的常务副部长元林送到绵西去上任,陆政东一身新西装,尽显英姿挺拔。

其他随员坐在前面的前导车里。陆政东和元林坐在同一辆奥迪车里说着话,元林也给他提点了不少事情,元林由于年龄的关系,是没有机会再进一步了,估计两三年后转到人大或者政协退居二线,但陆政东对这位老资格的组织部副部长也是心存敬重……

到了绵西,进入市区直奔市委市政府而去,绵西市委市政府同在一个大院办公。几辆小车鱼贯而入,然后绕过市政府和市委办公楼,停在一处幽静的小楼前,绵西市委书记和四大班子领导早已经翘首等候,车尚未完全停稳,一群人就大步走过来,不过一个细节陆政东注意到,市人大主任张新普是和吴金泉并肩而行的。

元林微微着微微颔首,和几位市主要领导握了手,然后向其它同志颇有风度挥手致意。

等到元林打完招呼,张新普未等吴金泉说话,先迎着元林说道:“元部长一路辛苦。”

张新普这么一开口,一下就抢了吴金泉的风头了。

陆政东暗道,这个张新普挺倚老卖老的,看来也是个不甘寂寞的人啊!权力就像鸦片,习惯了就有依赖性,看来张新普还想要发挥发挥余热。元林也注意到了这一幕,心想吴金泉性格偏软,很难驾驭年轻气盛的陆政东,希望陆政东能处理好二人的关系,否则绵西将麻烦不断,这实际上对陆政东也不是好事。

陆政东见张新普如此,赶紧伸出手,握着吴金泉的手说道:“多谢吴书记。”

吴金泉知道陆政东年轻,年轻就意味着气盛,之前心里还有想法,没想到陆政东位置摆的很正,但他没忘了一句话叫着“察其言,观其行。”

不过现在陆政东的表态让吴金泉心里舒服不少,态度上还是热情了许多,道:“政东老弟,以后我们就是搭伙了,一家人不说两家话,随便一些。”

陆政东感到了吴金泉态度的微妙变化,也说道:“在公您是班长,我要在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在私您是兄长,我必须尊敬您。”

元林将二人谈话神情尽数收到眼底耳中,心道,陆政东才华横溢,悟性极高,又能屈能伸,进退有度,有大将风度,前途不可限量。

元林很欣赏的看了陆政东一眼,对吴金泉、张新普道:“今天是政东同志上任的日子,将政东同志调到绵西担任副书记、市长工作,是省委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决定,希望大家支持他的工作。”

寒暄一番之后,吴金泉便陪着元林和陆政东率先上楼,其他人众星捧月地跟在身后。

新市长欢迎会设在二楼会议室,四大班子的正副职领导,所有常委悉数到场。当三人走进会议室后,所有人一起鼓掌欢迎。

陆政东早就练就了一身如何应对这样场面的本领,自信而从容,稳重而得体。

在吴金泉陪同下,元林先和四大班子领导、常委见面,元林在省委组织部的年头很长,对包括面向在内的全省地市的领导很熟悉,所以只和主要领导握了手,对于其他人,他则是用几句话打了招呼。

接下来,是陆政东和即将共事的同事见面。利用这个机会,陆政东仔细打量着每个人,将他们和资料中的情况对上号,陆政东饱尝世态炎凉,如何通过一些细节判断对方的性格为人,自然也有不少心得,通过这样大体了解这些人的性格,也可以为自己今后的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第一个握手的是党群副书记蒋炳明,笑容和蔼可亲,笑面虎其实是最厉害的。第二个是副书记张秋阳,分管宣传意识形态,一副比较严肃的表情,属于不动声色那一类的,第三个是副书记沈周乾,分管科教文卫和统战等工作,戴副金丝眼镜,穿着大方、得体,一看就很有修养,有知识的人,这类人一般好面子,愿意办好事,可以成为好帮手,但这类也有其局限性,性格偏软,抗压能力差,不适合担当独当一面的角色。

最后是他在市政府的主要助手,常务副市长喻明和,四十出头,体型偏瘦,显得很是干练。

用了十多分钟,陆政东才结束这个见面仪式,也对绵西的主要领导有了大概的认识,也大体有了一个最粗浅的印象。在对待自己的态度上有积极的,有无所谓的,也有那么一点排斥的,而最后一类人似乎更多一些,想来他的到来,让不少原本希望挪挪窝的愿望化成了泡影。这也不出陆政东的意外,不然刘振强也不会专门提醒他。

欢迎会之后,吃过午饭,下午元林就返回了省里,晚上自然就是例行的接风宴会,地点就在会议室楼上宴会厅。

酒是一个媒介,酒桌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是最能迅速让人熟络起来的方式之一,为了更快融入绵西,获得更多支持者,陆政东也是豁出去了,主动到各个桌子敬了一圈。

对于想要进步的干部来说,自然是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陆政东敬一杯,他们陪两杯。

第一轮敬完,陆政东已经干掉了一瓶白酒。接着是大家回敬,按照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的顺序,一一过来欢迎新市长。陆政东又喝掉了一瓶。

市政府秘书长张蒙是市政府的大管家,陆政东初来乍到,他既得充当穿针引线的角色给市长介绍参加接风宴的领导,还得要关心新来的市长的情况,见陆政东没有任何暗示,知道新来的市长挺能喝,不过看到陆政东干掉了两瓶,心里也咂舌,市长就是再能喝,也不能让市长上任第一天就喝倒在这酒桌上,这可是他这个市政府大管家的职责。

所以当陆政东喝完第二瓶的时候,张蒙就给负责上酒的政府办副主任杨红卫打眼色,杨红卫立刻会意地递给张蒙一瓶新酒,然后将空酒瓶接了过去。

这类掺假的事情一般都由女同志来做,既不容易被人发现,即便是万一发现,女同志也好有回旋的余地。

陆政东没吃什么东西,两瓶酒下得也挺猛,也有些酒气上涌,这时候常务副市长喻明和也来敬酒,陆政东示意张蒙倒酒,然后一口干了。张蒙马上又给陆政东斟满,然后看了一眼陆政东,恰好陆政东也正在看他,从陆政东的眼神中,张蒙看到了赞许。

而喻明和今天宴会的一大半都在陆政东身上,作为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市长就是最直接的顶头上司,那怕就是他和原来的市长、现在的市委书记在市政府共事的时候配合很好,也很愉快,和吴金泉相处得也不错,但和新来的市长相处得不好,那他也是日子难过,所以对于这个年轻的市长,他心里同样心存顾虑。

但看到陆政东喝酒的样子,觉得陆政东或者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难相处,为了跟新市长搞好关系,他也参与了酒战。

宴会到晚上十点点多才结束,陆政东在张蒙的陪伴下到市委招待所休息,这是他在绵西临时的住所。

张蒙看陆政东喝了不少酒,也没多逗留,安顿好他之后就告辞而去。

陆政东实际也就喝了两瓶酒,倒也没多大事,但今天这一天精神是高度集中,也有些倦意,这上任就和结婚一样,别人是看热闹,而当事人是为了热闹累得要死。

陆政东给母亲、小舅等打了几个电话之后,本来还想理一理绵西的人和事,只是才刚开个头,瞌睡虫就悄然而至……

第二天,张蒙早早来到陆政东门外。陆政东还没安排秘书,张蒙只好临时客串一把,当然,能和新市长建立某种工作之外的友谊,也是张蒙期望的。虽然他原来是吴金泉的大管家,自然也就烙上了吴金泉的印记,但不得罪陆政东,甚至能保持适当的友谊,这有利无害。

住在陆政东对面给陆政东专门服务的招待所服务员小姚也早早就起了床,能够有机会给市里领导服务的,那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容貌性格态度等等都是优中选优的。

看到张蒙过来,忙向张蒙示意了一下:陆政东已经起床了。

张蒙点点头:

“早餐准备好了没有?”

小姚点点头,道:

“准备好了,只是不了解侯市长口味,想到陆市长昨晚喝了不少酒,估计嘴有些发苦,喉咙有些干燥,安排了偏甜滋润喉咙的汤。”

张蒙点点头:

“挺好,不过要尽快弄清陆市长的口味,不光是早餐。”

小姚点点头,于是才去敲门问道:

“陆市长,早饭是端上来,还是您到餐厅?”

说着又看了看张蒙,意思是告不告诉陆市长他来了。得到肯定后,又说道:“张秘书长也来了。”

陆政东一听,拉开了门,道:

“秘书长也来了,吃了没有?没吃,我们一起去吃。”

张蒙很高兴,不管吃没吃,他肯定都说没吃,陪新来的市长吃饭是一种荣幸,也是一种机遇,可以无形中拉近距离。

张蒙陪着陆政东出了门,说道:

“也不知陆市长爱吃什么,只好按普通标准准备早餐,考虑到陆市长昨晚喝了不少酒,准备了点甜汤。”

陆政东笑着道:

“普通就行,其实吃的东西越是精细,对身体不一定有好处,五谷杂粮最好……”

张蒙也点点头:

“以前生活困难的时候,米饭里面还混很多五谷杂粮,也没什么油水,总想着能天天吃白米饭,吃上大鱼大肉,现在是不愁吃了,可肚子却一天天见长,说是将军肚,实际上却是个大负担……”“候市长,今天上午有什么安排吗?”

两个人说笑着吃过早饭,张蒙问道:

“陆市长上午没什么安排?下午四点开个碰头会,请陆市长和市政府的领导见面,并谈一下近期的工作。”

陆政东点点头:

“上午我没什么安排,请秘书长把市政府今年出台的文件和最近一两个月的会议纪要拿来。”

说着又道:

“我对绵西是两眼一抹黑,恐怕还得麻烦你几天。”

“陆市长你太客气了,这是我的职责。”

两个人说着,就上了办公楼,陆政东懂得办公室是以前吴金泉的,政府办之前曾征求过陆政东的意见,重新进行了整理,简洁,大方,很适合陆政东的口味。

不一会儿,张蒙便把会议纪要给送了过来:

“陆市长市长,这是最近的会议记录,因为吴书记到市委了,您又没到,会议都由喻市长主持。”

陆政东点点头,拿起纪要认真的看着,大致了解了政府近期的主要工作和各位副市长手头的现有工作。

陆政东注意到喻明和对有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指示是言简意赅,切中要害,还是很有水平和能力的。

陆政东不喜欢把所有的大权都抓在手里,什么都想抓,最终往往是适得其反,结果是什么都没抓住,还让下面的人怨声载道,抓住关键权力这才是核心。

喻明和既然能把日常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他自然也就不想对日常事务马上就插手。

而且陆政东还有一个想法,吴金泉是从市长位置上上去的,市政府这段时间的主要工作都是之前吴金泉布置的,陆政东不想在选举之前的三个月时间里有什么大的举动,这段时间最好是萧规曹随,无为而治,多听多看少说,维持过渡就好。真要有所作为,还是得等到三个月后的市长选举之后。

陆政东想了想,对张蒙道:

“下午的碰头会,还是由喻市长主持,让他提前准备一下。”

张蒙有些纳闷,陆政东都到位了,怎么还要喻明和主持?但既然市长发话了,他就得执行,于是赶紧回办公室给喻明和打电话。

喻明和听到这消息,同样很纳闷,不由问道:“张大秘书长,这是个什么情况?”

张蒙是为市长服务的,是市政府的大管家,两人关系处得还不错,不能当普通的下属看待,所以喻明和在张蒙面前也从不摆常务的架子,也想从张蒙那里探探陆政东的真正用意。

张蒙道:

“我也不清楚陆市长的想法,不过应该不算什么坏事。”

喻明和接到电话,琢磨了一阵也没琢磨透陆政东到底是一个什么心思,既然琢磨不透,喻明和也就只有认真准备……

第2章“空军司令”?!

陆政东待张蒙出去之后,又继续看着文件,从这些文件中基本上就能看出绵西市政府运行的大体情况,所以陆政东看得很是专注,一边看,陆政东一边也思索着,似乎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这时,副市长杨忻州敲门进来,陆政东才回过神来,这么一大上午,也就杨忻州来汇报工作,难怪总觉得缺少什么呢。

按理说,新市长第一天上班,应该有很多人来汇报工作才是。但直到现在,也就这么一个副市长上门,下面行局重要职能部门的领导一个都没来,甚至比当年到宜蓝上任的第一天还不如,这反倒是和昨天的欢迎,以及他在省城的时候访客不断形成巨大的落差。

陆政东也大体能猜到,到省城来的,估计都是市里比较边缘化的人物,这些人在省里的时候已经来过,自觉自己靠后,今天是不会来汇报工作的了,但那些没来过的重要部门也不登门,看来绵西这池水比想象的还要深啊!

杨忻州这个副市长分管扶贫、粮食、档案等工作,分管的是市里最不重要的事情,在所有的副市长中敬陪末座,汇报的也都是一些琐碎之事,但能来就是好事,能来就说明他的心是向着组织的。

杨忻州也是自个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所以他一直小心翼翼,按他的想法,新市长第一天上班,办公室肯定是门庭若市,自己去早了也排不上号,不去肯定也是不对头的,所以在上午临近下班又没下班的时候,他才来敲陆政东的门。

陆政东之前做过扶贫办主任,对这一块很熟悉,也就询问着杨忻州这方面的情况。

杨忻州扼要的介绍了一番,最后才吞吞吐吐的说道:“陆市长,您之前也管过扶贫工作,有个事情,还得请您费心,不然我这工作是没办法开展了。”

陆政东心里也微微一动:杨忻州分管的这一块其实很轻松,什么事情让他没法开展工作了?

陆政东微微点头:

“请讲,工作上有什么难题大家想办法。”

杨忻州道:

“陈书记在的时候,还是比较重视扶贫工作这一块的,对扶贫机构队伍建设、扶贫投入上都重视有加。在春节后决定市财政预算外拿出三百万元作为解决农村困难家庭秋粮种植的专项经费。但现在都过去几个月了,下面该宣传的宣传了,该动员的动员了,但资金却迟迟到不了位,我每次给财政局打电话,财政局都说没钱,让我再等等,可下面的那些扶贫对象等不了,再等下去,都已经过季节了,下面意见很大,说是我们市政府和扶贫办把这笔钱给挪用了……”

陆政东微微点点头,没说话,脑海里想着财政局的事情,绵西财政局的局长金忠彪是现人大主任、原市委书记张新普提拔起来的,是历经三任市长的三朝元老了。

在西河,大家对书记和市长有一个很通俗的说法:书记管帽子,市长管袋子,通俗一点就是书记掌管人事大权,市长掌管财政大权,财政向来强调一杆笔,市长根据分工,都把财政签字权牢牢控制手中,所以在财政局局长的人选上,就是市长再弱势,书记要管帽子,在财政局长的人选上也得征求市长的意见,市长要指挥得动,没有市长点头,市委书记通常也不能独断专行,而金忠彪能经历三任市长而不倒,难不成是南唐时代的冯唐一类的不倒翁角色?

陆政东心里琢磨着,看来这个金忠彪也是个人物。

陆政东沉吟了一下问道:

“你说的这个情况确实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事情,喻市长了解吗?”

“喻市长也清楚……”

喻明和清楚却没有办,要么是市里确实财政吃紧,要么是有其他原因,陆政东没摸清楚情况,肯定是不会胡乱就点头,但如果不给杨忻州一个说法,这第一个上门的恐怕心里也拔凉拔凉的,于是道:“这关系到一些贫困家庭今后一年的生计问题,马虎不得,我和喻市长商量一下,尽快把这事给解决了。”

杨忻州听陆政东这么说,这才微笑着离开了。

陆政东又从刚看到的文件中找出这一项,看了看,确实是有这么一回事,又打电话让张蒙到他办公室,问了一下这事。陆政东见张蒙欲说还休,也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

金忠彪作为老资格的财政局长,怵原来的市委书记陈振龙,却不怵常务副市长喻明和,更不怵敬陪末座的杨忻州了,陈振龙调走了,他也就在这件事上打起了太极了。

财政局长这么强势,肯定后面有强势的人物支持吧,陆政东脑中灵光一闪,他原本想无为而治,但现实的情况是他无为而治,恐怕会被人当成无能而治了,得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