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政道风流-第2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申郭殷经历过文化大革命那个疯狂的岁月,而且又是在省委书记位置上多年的封疆大吏,政治敏锐性绝对是不缺乏的,申郭殷以攻为守,其目的自然是为了保护自己,但他显然是完全错误的判断了形势以为退居二线了,三讲也讲不到他头上来,但他显然是判断错了形势,贝湖问题不少,领导班子的团结很成问题,他便是主要的责任人之一,这一点上面岂会不清楚?

而这样的错误对于申郭殷等人来讲,那将是致命的,本来就苦苦挣扎着想要扭转局面的申郭殷一系,如果经过这样一番折腾,那很有可能就会崩盘。

而崩盘那就意味着申郭殷等人再也没有力量翻起大浪,也就意味着江书记真正能够完全主导贝湖的大局,贝湖的局面恐怕将因此而进行一次大的洗牌,而这样的洗牌肯定会发生连锁反应,显然也会波及到安新市。

陆政东第一感觉就是若是申郭殷等人崩盘之后,恐怕张泽是否还能留在安新市市委书记的位置上,那就变数极大了。

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情,虽然很多人诟病一朝天子一朝臣,任人唯亲,但是谁不愿用自己用得顺手的人?

而安新和省城一样,政治版图实在太重要了,只要有契机,没有哪一个省委的一把手不想让自己信任的人来坐镇此地。

陆政东默默的思考着,看来有些事情还得进一步抓紧了,特别是要把安新市很多中层干部逐渐聚拢在自己这一边,这样才有利于掌控安新市的局势,才能立于有利的地位……

第34章该来的总是要来的

省里的局势随着巡视组工作的深入,其斗争也越来越白热化。

陆政东很清楚,张泽高也是不想被卷进去,但是身在局中,他想要不卷进去那有那么容易?

安新市之前的发展问题、掌控班子不力也成为张泽高被批评的主要理由,张泽高也是马上感觉到了山雨欲来,好在陆政东到任之后,安新市的经济状况已经得到基本扭转,班子的磨合也逐渐走上正轨,这可以让张泽高喘口气。

但是张泽高也看明白了,他想在安新稳稳当当的到点退居二线看来是很不稳当了,所以和陆政东极为默契的形成了配合,借着批评安新市经济发展不力的由头,借着姚志事件造成的恶劣影响,和三讲巡视组到来的契机,压着钟柏发不敢乱动,在全市的中层干部进行了一些调整。

但这样的动作对于省里和上层来讲根本就不会产生什么实质的影响,省里的官司直接打到了中央,巡视组结束了贝湖的工作,对郭申殷个人自我剖析材料的感觉是“不可信”、“不真实”。在贝湖省县以上干部的大会上,巡视组对郭申殷的部分问题进行了不点名的批评。郭申殷在参加“三讲”省级干部的投票中得票率最低。回到京城后,巡视组将有关问题及意见汇报给了“三讲”办。

若是这事成为事实,郭申殷不但会提前从人大主任的位置上退下来,而且还有可能受到党纪处分,这对于郭申殷来讲简直是不可接受的,这期间郭申殷也多次进京,但巡视组却是没有为之所动,于是破釜沉舟,全线出击,在活动结束后,写了一份报告,实为状告巡视组特别是巡视组及对他进行批评和提意见的同志。

在这份报告中讲由于贝湖比较复杂与中央巡视组组长主观上的误区和先入为主的框子的结合,带有极大的私人色彩,进入了政治上的一个误区,使在巡视期间贝湖的政治生活上出现了一些戏剧性的、反常的、政治上不健康的发人深思的事情。

这一招实际上市把双刃剑,若是郭申殷自身过硬,那就能翻身,若是自身有问题,那后果肯定也严重,但不管如何讲,不论胜负,这一次郭申殷由于最开始判断上的错误,一直出于被动,即使能扭转,也是惨胜。

郭申殷太过强势和霸道独断的作风,经济工作上的急功近利只求政绩的作法又让基层干部和群众对其怨声载道,这些无疑让他在贝湖树敌太多,即便就是有强有力的支持,恐怕最后结果也不会好。

而影响力被一再压制的江书记,看似隐忍不发,可实际上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显示了高超的政治技巧,让郭申殷和巡视组去争论,其在贝湖的影响力都会被大大削弱,所谓不出手则已,出手则一鸣惊人,一招直接釜底抽薪!

当郭申殷的事情最终以郭调出贝湖告终之后,元齐知道,该来的还是要来了。

在陆政东进入安新的时候,贝湖原来的固有势力也是感受到了来自云家的威胁,同时他们又趁陆政东进入贝湖后尚未形成地平衡展开明争暗斗,尤其是原来处于劣势的江书记一系,更是趁机夺回了原本属于他们的许多失地,这期间陆政东和他们有一段短暂的蜜月期,但是看这样子,蜜月期也就到此结束。

政治从来都是变化多端,为了达到各自的政治目标,妥协、合作、斗争总是不断的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这永远是政治的主旋律。

根据陆政东得到的消息,听闻省里的意思,听说省里正在和上面沟通,希望张泽高能早点退下去,新任命一位市委书记。

这一类人事安排的小道消息从来都不能等闲视之,有时候甚至就是某些方面为了试探各方的反应故意放出的探空气球。

很快,贝湖省委就开始了安新领导班子的调整,不过不是市委书记进行了调整,首先被调整的不是钟柏发等人,而是常务副市长周立伟。

周立伟调任省农业厅任正厅级巡视员,省经委常务副主任安金山调任安新,出任常务副市长。

这样的调整有些出乎安新方面不少人的意料,在他们看来,这一次调整怎么也该是和郭申殷息息相关的一批人,结果却是调整走了陆政东倚重的人,而且听闻常委中估计还有人要调整,很多层次稍低一点的人都觉得看不懂,还以为陆政东在这一轮的斗争中站错了队。

事实上他的队早就站好了,那就是云家,这就决定了他不管如何在贝湖这一次的大碰撞中怎么站都是徒劳。对周立伟的调整陆政东看得明明白白的,郭申殷倒下了,其实在安新和郭申殷走得近的钟柏发等人实际上已经是大势已去,不敢乱蹦跶。

周立伟的调整实际上已经是发出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张泽高在安新担任市委书记的日子已经进入倒计时,而从这样的动作来看,估计江书记一系已经和上面沟通得差不多了,接班的估计是江书记一系的大将。

事实上在安新,他在常委上的力量已经超越了张泽高,而且在经济工作上市卓有成效,实际上谁要到安新来做市委书记,在目前的情况下,都比较挠头,所以得先平衡平衡,后面不管怎么发展,也有利于增加省委对安新的影响力的。

周立伟的突然调整,也一下让安新原本形成的格局出现了微妙的变化,陆政东也发现一些干部本能的疏远他,开始和他保持距离,显然是出现了动摇。

陆政东没有觉得这有上面不正常,趋利避害,人之本能,这种人在官场之中是人数最多的一群人,他不能奢求人人都和他同心同德,但这个时候也是检验谁才是真正经得住考验,谁才真正有眼光的时候,关键时候站得住,那才是他需要的人……

新任的市委书记人还没到,但是手却是已经早早的伸进了安新,原本才刚刚平静一点的安新顿时又变得风声鹤唳……

第35章观其言,看其行

会客厅里,装修朴素简洁,米色的布沙发,红木地板,和一般富足人家的装潢没什么两样。但坐在这里。却莫名就感觉有些肃穆和压力。

这里是刘振强在京城的家,陆政东到京城开会,本想去见见外公,不过外公去北戴河避暑去了,陆政东也就难得的陪着雪玉一起过过二人世界,只是陆政东心里总是静不下来,安新的烦心事他不想和雪玉谈,但雪玉还是看出他似乎有心事,于是说道:“你要有事你就去忙吧。”

经过滋润的雪玉洋溢着一种幸福的慵懒,陆政东看着她,不由微微一笑,想着当初看到她还是很学生的样子,经常故意找他的茬子,时间过得真快,回想起来恍若昨天……

陆政东想了一想,道:

“我想去刘部长家坐坐。”

陆政东口中的刘部长就是原来西河省委副书记刘振强,现在是中组部副部长。

……

刘振强微笑着看着陆政东,陆政东默默喝着水。

刘振强看着陆政东微笑道:“怎么了,我看你情绪不高啊?”

陆政东不由笑了笑,抬起头道:

“老领导又不是不知道安新现在的情况,我情绪怎么能高得起来啊。组织上让我去安新,是为了什么?”也不等刘振强回答,陆政东就自顾自的说道:“我就是去当救火队员的,我在安新这大半年,不说卓有成效,至少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是遏制了之前那种不好的势头吧。”

刘振强一听不由哈哈一笑道:

“看来你是找我来诉苦来了,讲吧,我洗耳恭听。”

陆政东摇摇头道:

“我也不是诉苦,而是对于安新的发展有着一种担心,安新作为一座老工业基地,曾经有过辉煌,在解放前,因为抗战,也曾经是最发达的城市之一。

但现在真正是落伍了,这种落伍并非完全是因为地理位置和经济中心转移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城市定位问题,一届领导这样,一届领导那样,在这样的摇摆中就成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的那首沉船了。

我觉得安新并不是一个没有潜力的城市,相反,它应该成为一个带动一个区域经济的龙头,使之成为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等一样的城市经济圈,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这符合国家要东西平衡发展的大战略……”

陆政东侃侃而谈:

“要成为龙头,不能光靠个副省级城市的名头,你必须得有实力,吸引人家向你靠拢,安新的发展上不去,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不能回避,那就是安新的领导班子历来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根源不全在安新,而是在贝湖省里面,贝湖省里面的一些风气想必老领导也知道,很多时候只顾倾轧和斗争,根本不顾及下面的发展。

我到安新,救火是要救的,不救,整个工作就会运转不畅,但光救火是不行的,必须有一个长远的、科学的发展规划,真正让其社会经济发展走上正轨。所以我是想在安新踏踏实实干几年,把安新发展方面的事情理顺,但现在看来,恐怕又是要遇到麻烦了。”

市委决策,市政府具体执行,这是组织原则,新来的书记不管是为了政绩或者是为了彰显自己的能力,在经济上肯定都是要搞自己的一套的,安新之前就是在这样的折腾中弄得遍体鳞伤。

刘振强喝着茶,沉默了好一会才道:

“贝湖的问题高层清楚,那是积重难返,调如衡同志去贝湖,是让他带着任务去的,如衡同志还是没有真正把握住一些东西啊,结果他还是操之过急,陷入怪圈之中了。”

陆政东一听就是一怔,刘振强现在虽然已经是正部级了,但也只是中组部一个副部长,却用这样的口气谈论一个封疆大吏,看来这一次郭申殷和巡视组之争,江如衡也还是受到不小的影响。

刘振强说着看了他一眼道:

“不管谁做市委书记,不管安新的班子结构如何变化,组织上既然让你到安新,你在哪个位置上,那么把安新经济社会发展的事情抓起来这个任务是没有任何变化的,作为二把手,如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这是一门艺术……”

陆政东默默点头,刘振强到中组部工作之后,整个人的格局似乎有了一个提升,虽然无形,却又能让陆政东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陆政东仔细体味着体刘振强话里意犹未尽的含义……

陆政东和雪玉作别,回到安新后没多久,由贝湖省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詹继东出任安新市委书记的任命就下来了。

张泽高被免去省委常委、安新市委记、市委常委一系列职务,调到省政协工作。

陆政东很清楚这样的变化意味着什么,这个时候,贝湖没有强有力的支持者的弊端就显露无疑,詹继东在贝湖也是很有名的一个人物,很是强势,这个强势的少壮派省委常委兼任安新市委书记,不但在工作上会有碰撞,更为关键的是这让他想争取安新市委书记位置的难度大大增加,或者时间大大延后,而争取下一届的候补委员难度那就更不用说了……

但陆政东也没有太过于纠结这个事情,计划不如变化快,什么事情都要按照自己想的发展,这不可能,特别是在体制内更是如此,何况到了他这样的级别,再往上走,那怕就是一小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既然张泽高调走,詹继东来了,那就得根据形势发展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

如何和新来的这位强势的书记相处,这才是需要他马上面对的事情,陆政东决定在自己职权范围内经济发展上还是按照原来已经定下来的方略继续,詹继东到底在安新市怎么一个想法和作法,还是先看一看,观其言,看其行,观察观察再说……

第36章事端

常务副市长安金山在市政府这边还是中规中矩,而詹继东到位之后倒也没有下车伊始就开始指手画脚,也是忙于下基层熟悉情况,在到任之后的第一次常委会上显得很是很和气,常委会上因为一篇关于经济发展的报道,宣传部长张振宇和蒋凤娟,起了争执,詹继东反而批评了张振宇,说他这个宣传部长工作不扎实,张振宇当时就有些下不了台。

谁都知道张振宇已经成功的改庭换面投入了詹继东的怀抱,詹继东这样的高姿态,让常委们心里也是微微一松。

可陆政东却并没有那么轻松,詹继东如此高姿态不过是初来乍到,还没把情况完全摸清楚而已,真正是一个什么样子,现在还很难说。

九十年代末和新世纪初,正是各政府部门乱收费乱摊派泛滥地年代,吃卡拿要现象突出,这还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有时候甚至是单位行为,安新在这方面就显得尤为突出。尽管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严厉禁止,尽管各级政府年年清理,年年整顿,然而非但没有得到抑止,反而出现了一种令人忧虑的演变由“乱”到“多”,很多企业是苦不堪言,特别是一些非公经济企业,更是怨声载道。

陆政东也就把这作为改善发展环境、优化投资环境的一个重点整治项目来抓,全面清理涉及企业各类收费,除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收费项目外,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向企业强制收取任何费用;纠风办将组织力量进行明察暗访,企业也有权对各执法部门进入企业检查、收费、罚款等情况进行监督,如发现有未经批准擅自进入企业进行检查以及“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和“索、拿、卡、要”行为的,纠风办将对违反规定,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对违反上述行为的单位(或部门)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这虽然极大的遏制了乱收费和乱摊派的势头,但依然有的单位有的人不信邪,陆政东让纠风办抓抓典型,以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

而在第二次常委会上,由于并没有涉及到人事等敏感议题会议进行得还是很顺利,但元齐也开始体会到了詹继东的强势。

当蒋凤娟和张振宇又一次因为一件事争执起来的时候,詹继东沉着脸说了句:“你们两位同志很不简单嘛,思想很活跃,民主作风很强,不着边际的话也拿到常委会上来讲,是不是要把常委会的议事规则改一改?”

两人一听声音戛然而止,陆政东只是慢慢喝着茶,在常委会上,并没有怎么讲话,他能感觉到,詹继东的目光不时朝着他扫过来,陆政东没有抬头,心里有了初步的判断,一个极具侵略性的人。

陆政东在市委开完常委会回到市政府得时候,副市长唐中凯已经在办公室等着他了。

“乱收费和乱摊派的事情?”

陆政东问了一句,这件事是由唐中凯负责联络,市政府办公厅统一组织,由纠风办牵头联合进行检查。

唐中凯分管外事和招商投资,在陆政东来到安新之后,唐中凯大刀阔斧的这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出台了不少新举措,打破了许多僵化的机制,很令陆政东欣慰。

“怎么,又是遇到那个拦路虎了?”

陆政东看唐中凯欲言又止,不禁说道:

“说明事情让中凯市长怎么变得这么吞吞吐吐的?”

唐中凯苦笑了一下道:

“是有点小事,我觉得得向市长汇报汇报,《安新评论》打着市委宣传部的旗号,要求全市各机关和企业必须订阅其杂志……”

陆政东一听眉头微微皱了皱,道:

“让纠风办给他们提醒提醒,我相信《安新评论》的同志还是会注意的。”

《安新评论》是市委宣传部下属的一个事业单位,面向全国发行,对安新还是有一定的宣传作用。

唐中凯在自己面前都提了几次了,难不成和《安新评论》的头有什么过节?

陆政东估计得没错,唐中凯有个侄女,文笔挺不错的,前年的时候在《安新评论》实习,想留在《安新评论》,唐中凯亲自给《安新评论》的路社长打电话,但没想到对方丝毫不卖他这个当时失势的副市长的面子。

《安新评论》社长只是一个副处级,可是却是属于宣传部管,他也无可奈何,现在有机会,少不得也会给他下点眼药。

唐中凯听陆政东话里的意思是根本不想小题大做,甚至有点批评自己的意思,唐中凯心一横,今天这一状还非得告下来,否则自己会给陆政东留下坏印象,就继续道:“我也知道《安新评论》也就是打点擦边球,关键是《安新评论》还组织了个市属企业评比活动,每家企业须得缴纳八千的评比费用,虽然没明说,但是如果不交钱不参加的话……我是担心这样一来,前面做了那么多工作,终于见到了些成效,这样子……”

陆政东沉默了一下,有些报纸杂志确实就是这么干的,到最后不少无良的记者之类的甚至以此作为要挟去敲诈勒索,想了一会说道:“恩,我知道了。”

顶风而为这件事可大可小,就看陆政东的意思了,不过唐中凯一听陆政东这话没有追究的意思,也就只有作罢。

但陆政东没将之看成一回事,却是有人以为要天塌地陷了,下午,陆政东接到了詹继东的电话,说是有些事情想和他谈谈。

原来,路社长眼见唐中凯亲自带队来检查,更听说陆市长也很关注《安心评论》搭车卖报和评比的事情,他就未免有些慌了,觉得是唐中凯要整自己,而唐中凯是陆政东看重的人,那陆政东在这次事件中饰演什么角色?而且张部长和陆市长关系可很是微妙,说不定是敲山震虎。

路市社长觉得不能这样下去了,马上把情况给宣传部长张振宇汇报了,可张振宇也是个滑不溜秋的角色,不想喝陆政东正面发生冲突,于是就借口在外地,一下把他给指到詹继东那里。

路社长教师出身,又算是半个文人,一番说辞把《安新评论》对于安新的宣传作用说得头头是道,然后又点了一下和唐中凯的过节,似乎是为了把杂志社办好还遭到这样的打击报复,最后说得动情眼睛都红了……

第37章立规矩?

送走路社长,詹继东坐在沙发上,皱紧眉头,一直陷入深思中,良久之后才给陆政东打了电话。

看到陆政东进来,詹继东才笑着招呼陆政东在茶几另一边地沙发上坐下,等秘书沏过茶退出去后,詹继东就说道:“市里正在进行得建设发展环境,搞得不错,这对全市的工作是一个促进……”

只是在说完一番客套话之后却是话锋一转,说起了关于《安新评论》的事情。

陆政东微微有些惊讶,纠风办是准备在全市范围内对《安新评论》通报批评,这件事连詹继东都知道了?

詹继东笑了笑道:

“《安新评论》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发行,对我们安新市能起到极大的宣传作用,他们的打算是在一两年的时间里把发行量再提升三分之一,而想要做大做强,增加在全国的影响力,这肯定是需要资金的,但在经费来源上确实存在着不少困难,财政上解决不了,那也就只有自己想办法,只要是在政策许可范围之内,市里都应该大力支持……”

陆政东一听就是一愣,《安新评论》杂志确实是在全国发行,但是其发行量实事求是的讲实在不敢恭维,特别是近几年更是每况愈下,不要说和一些全国性的政经类期刊相比,就算是和省市的政经类期刊相比,也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关键还是杂志的定位,政经类的杂志观点必须要鲜明,而《安新评论》老弄那些不痛不痒的,谈增大发行量扩大影响力,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当然如果詹继东有魄力,想要通过改变思路让包括《安新评论》的安新的媒体耳目一新,那确实也是有可能的,所以陆政东看了眼詹继东,想听听他到底有没有什么新想法。

詹继东也是沉吟了一下说道:

“根据我了解的情况,《安新评论》的评比完全是本着自愿的原则,实际上也就是一种广告,纠风办的工作可能有些粗放,没有摸清楚情况,整顿乱收费乱摊派这是好事,只是也要注意尺度,矫枉也不能太过正,得把握好尺度。”

陆政东一听这话就知道《安新评论》告刁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