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政道风流-第3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车很快就追上了前面的面包车,在棚户区社区入口处,陆政东和罗浮黎走下车来,步行向棚户区里面走去。每走几步,陆政东都会在破旧的房屋前、拥挤的巷子口驻足凝视。这里居住的煤矿职工和他们的家属,多为低收入困难群体,全部在采空棚户区改造范围内。

一行人见陆政东熟门熟路的,不禁都有些好奇,陆政东回头淡淡的道:“这里我来过,不过当时连名字身份都没脸报,我张不开那个口。只有站在这里才会深切的体会到什么叫二元城市,什么叫做冰火两重一天。”

第135章冰火两重天(二)

“这里我来过,不过当时连名字身份都没脸报,我张不开那个口。”

陆政东顿了一下道:

“只要是稍微有点办法的,都已经从这里搬走了,留在这里的都是家庭非常困难的家庭。”

一行人脸色都有些凝重,看着巷子,巷子两侧,家家户户紧紧相连,狭窄之处,连两个手臂都无法伸展,而沿着巷口看进去,里面两侧都是破败不堪的房屋,下过雨的地上,行走在其上满是泥泞,陆政东和一行人从一条巷子拐到另一条巷子,深一脚浅一脚,一路前行。

巷子里面,一位妇女看到这一群一看就不像是普通人的一行朝她走来,赶紧转头躲避。陆政东快步上前,热情地招呼她:“老大妈,我们可以去您家看看吗?”

“这是市委陆书记和罗市长,来考察我们棚户区来了。”

一介绍,这位快六旬的老大妈叫辛金兰,显然和这样一群人的不期而至,让正站在家门外的这位女主人感到意外,有些“措手不及”。

“可以,可就是我们的家太破了。”

辛金兰的双手在身上使劲地擦拭了几下,显得很是有些难为情,但是还是回身把陆政东等人领进了门。

陆政东打量了一下房子,屋子黑乎乎的,电线盘根错节,问道:“这房子多大,住几口人?”

“四十来个平方吧,我家四人都住在这里面。”

一个客厅,一间卧室,一个临时搭建的厨房,加在一起不到三十来个平方米,构成了这个家的全部。

辛金兰正回答间,一滴水吧嗒一声滴在了一个随行人员的身上。

“昨天下过雨,房子有些漏水,本来一直想修修,老头子腿脚又不方便,所以一直没修。”

看到这状况,女主人更是有些窘迫。陆政东又进了侧面的厨房,低矮的小厨房最多三、四平方米,地上,除了灶台和一个煤气罐之外已没有多少容身之地。陆政东走到厨房里面,从灶台边到床铺旁,从开裂的墙体到有些下沉的地基,陆政东凝神察看,伸手抚摸。看到一处不通风的角落里也要住人,陆政东的脸上透出别样的关切,然后对其他随行的人道:“七口人,这实在是有些拥挤了。”

陆政东看到辛金兰的老伴腿脚,便问道:

“大叔这腿怎么了?”

“他一直身体不太好,有糖尿病又有高血压,中风了。”

听着她介绍着家里的成员,她老伴糖尿病那是富贵病,花钱不在少数,儿子已经去世。在居委会工作的儿媳妇卢福琴独自支撑着家的重担和孩子的学业,还有。

“大叔大妈,在这里住多久了?”

陆政东站在老人身边,一脸关切地问。

“有几十年了。”

男主人的话音微微颤抖。

“我和金兰是知青,回来的年头还不算久,他们住得更久。”

随着男主人的解释,谜团渐渐解开,男主人和女主人原来是在乡下工作,退休后,政府帮助解决了回安新户口,按月领取退休金,但一直没有固定的住所,只有跟着儿子儿媳住。

“我母亲也是知青,我跟着母亲,八零年左右才回城,在农村那些年知青是吃了大苦的,我很能理解您当年的奉献和作出的巨大的牺牲,你们默默辛劳一生,党和政府有责任你们解决困难。”

陆政东说着看了看正在家的卢福琴儿子杨东,问道:“学习怎么样?”

“学习还不错,在市二中,明年就高中毕业了。”

卢福琴忙回答道。

“市二中是省重点,显然卢福琴充满了骄傲,显然杨东是这个家的希望。”

卢福琴的儿子杨东静静地站在一旁,多少有些腼腆,陆政东便笑着问道:“有什么心仪的大学?”

“我想报考军校。军校不用花钱,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

陆政东点点头:

“嗯,不错,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老人家,你们有一个好儿媳,所以孙子也才会如此孝顺。”

说着又对杨东道:

“军校其实也挺不错的,我爱人也是军人,看来我们还是有很多共同点的。高尔基说过苦难是一所大学,不要被苦难压垮,要让苦难把你磨砺得更加坚强,人之一生,起起伏伏,只有这样你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顺畅,才能走得更好……”

陆政东接着说:“在你身上寄托着全家的希望,将来学成后报效国家,回报社会,同时也要为家人尽孝道——你爷爷奶奶不容易,你妈妈更不容易,从你妈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

陆政东说着转过身来,对着一家人道:

“今天我和市长来就是来看看住在这里的大家的具体困难,不仅仅是生活的困难,更包括你们的住房困难。”

陆政东说着对市里和区里的其他人道:

“住在这里的职工群众,曾为国家建设作出过很大贡献,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解决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问题。要把那些特殊困难的职工情况摸清楚,采取有效的救助办法,切实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问题。对于生存条件极其恶劣的连片棚户区,各级党委、政府要尽快制定相应的措施,下大决心进行整体搬迁,对集中连片绝对贫困地区要加大低保支持力度,区别对待,制定和实施特殊政策,打一场城市扶贫攻坚战。”

罗浮黎也道:

“市里正在想办法,解决打击的住房问题,时间不会太长,请你们放心,市里区里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这事给办了!”

一行人又看了其他一些家庭,了解了一些具体情况之后,然后才登上旁边的一座山坡,俯瞰聚集着千户居民的棚户区,有大片低矮破旧的房屋,烟囱冒着漆黑的浓烟。看到这样的情景,每个人的心情异常沉重。

“不来这里就不算了解安新,就像我们有浦江京城鹏城等那样繁华的城市,也有西部很多贫穷的地区一样。我到安新来了这么久了,这还是第一次来,太官僚了,其他的干部也应该来看一看,看一看他们就知道我们现在实在是没有翘尾巴的资本,看一看才会认识到我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也才会深切的体会到这项工作的迫切性。”

罗浮黎似乎是很受刺激,显得有些激动。

陆政东也道:

“大家看,这里算得上是咱们安新城区高点之一了,从这里向西望高新区,越过江就是老城区,那边将是今后两到三年我们安新重点开的二期乃至三期。

向南望去,而那一片已经是塔吊林立,在今后几个月里,那里还要变成忙碌的海洋,当那十多宗地全面开工之后,一期建设才能真正说得上是全面铺开了,之前沿着以东道路建设已经规划完毕,但是日前尚未正式启动,因为根据先前的规划,城市建设要两边延伸,但建设却还只是刚刚开始,一些道路尚未竣工,估计要等到明年上半年才能将二期道路基础设施基本建成。

从发展的角度讲,我们安新今年gdp增可能会比去年更高,下半年由于一些进驻企业和本土民营企业的发展,还会提高,截止到两千年,全国有十八个城市跨过千亿大关,今年如果没有大的意外,我们安新市能够跨入千亿城市俱乐部的。”

陆政东这话让所有的人都为之一振,年gdp破千亿这一直是省城的目标,而安新在总量上直到第一季度还略落后于省城,因此谁也没有想今年过千亿,都认为不出意外,明年上半年过千亿是没问题,但所有的人都相信陆政东没有绝对的把握不会说这样的话,现在看来,安新要跑到省城前面了,贝湖的第一个千亿元城市不出意外将花落安新。

陆政东话锋一转:

“但我们的很多方面确实还有很大差距,鹏城、旅大、苏杭等等,你们去看一看,他们的城市规模、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以及城市建筑风格怎么样?在看看我们这脚下的这一片,我们作何感想?”

尤金忠也有些震撼,他知道这里,不过他之前也没来过这里,甚至可以说是刻意的回避这里,他知道这里条件很差,但是公文中那些刻板的东西显然不如眼前的景象这么具有强烈的冲击力。

在来这里之前,他还一直以为陆书记和罗市长是为了这些地,但现在看来,他想错了,陆书记看来也随着市里经济状况的好转逐渐在微调着一些事情,从之前一心一意的求发展到现在应该是发展依然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但也开始着手解决一些城市亟待解决的事关民生的问题。

说着陆政东加重了语气:

“所以我们也不能忘记了就在我们眼皮子地下的这块土地,如果我们不能再发展中解决这样的问题,那我们也很难讲追上人家。

这项工作困难很多,难度不小,要做就要做细致,先期要切实解决他们眼下的生活困难,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各有关方面都要对特殊困难群众给予特殊照顾,帮助困难群众渡过难关。然后要充分征求棚户区居民对搬迁改造的意见,再拿出切实有效的方案,这件事不办则已,办就要把这事彻底办好。”

第136章定心丸

从棚户区回来,尤金忠看陆政东似乎还沉浸在那种情绪着,迟疑了好一会才参加下轮竞标的房地产企业的名单交给陆政东,同时把衡大吉又来找他的事情讲了讲。

尤金忠也不想在这个时候说此事,但这事兹事体大,金科、李家这些都是很有代表性的企业,能够入驻安新市对安新整体的提升,如果他们也盯着这一块,那事情就有些不好办。

“必要的竞争还是必要的,就想捡便宜,天底下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

尤金忠以为陆政东会皱眉头,没想道陆政东却是笑了笑道。

尤金忠就有些不明白了。陆政东笑了笑:

“金科一向都不是靠地段取胜,而是靠产品质量、先进的营销理念、房型设计以及优质的物业服务成为房地产行业的佼佼者。

一般来说,房屋买卖合同签订以后,客户和开发商之间的联系就没有这么密切了。在金科,情况却不是这样。金科非常关注房屋从销售到正式交付前这一段等待期里客户的感受,通过一系列标准的服务动作始终与客户保持联系。交房现场,几乎每位业主都会被详细的告知,房屋中每一个产品都有不同的质保期,业主办理收房手续后会收到质保书和产品使用说明书,只要在质保期内开发商将负责到底。金科采取收楼服务经理与工程师对每一户收房的业主进行一对一服务,并设立金科地产的保修中心,这种管理模式在整个地产市场上是比较先进的。在交房现场,开发商对于客户提出的问题基本上都能有效迅速的解决。

因此金科的目标肯定不是衡大吉看上的那块地了。”

陆政东说着又道:

“其实金科的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安新学习,靠质量,靠服务应该和我们安新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金科不参与竞争并不意味着其他地产商不参与。”

陆政东知道衡大吉最忌惮的就是财大气粗而又在高层拥有良好的声誉,衡大吉也不敢对老李家怎么样。

陆政东知道实际上李家在住宅地产这一块上,和金科走的路子也差不多,但在商务住宅上李家出手那就是大家风范,不出手则已,出手就是大手笔,就像在京城,一搞就是一条街。

所以李家的目标一是市中心的那块商务开发地块,另一块住宅用地首选是试验区那边的一块地价相对较低的地块,按照李家的行事风格,衡大吉看中的那块地至少不是李家的优先选择,在正常情况下,李家肯定也是不愿去触碰衡大吉的。

而且李家和先来一步的港资地产、金科之间应该是有所默契的,先到港资企业和安新本土地产也肯定如此,各自都对自己中意的地块进行过私下的沟通,当然这其中也不乏外地几家和省里的几家地产搅局者。但如果李家最中意的地块被抬得太高,也不排除这样的可能性,所以在没有尘埃落定之前,不管他们私下如何商量,只要还有其他参与者,谁也不会把自己的底牌完全亮出来,以防出现意外空手而归。

陆政东想了一下道:

“衡大吉既然志在必得,那就由着他,至于李家,你就不用担心,他们肯定不会放弃安新的。”

尤金忠以为陆政东如此讲是因为陆政东和香港政商界的交情,但事实并非如此,对弈真正的商人来讲,交情他们自然要讲,但生意归生意,这一点他们心里是非常清楚的。

李家要到安新来,只能讲一小半是冲他陆政东的面子,更大的是从商业角度的考虑,要说这里面真正是志在必得根本就不是什么云大,而是老李家。

老李这个人陆政东还真是佩服,陆政东是对其进行过研究,老李的年纪不小了,经过这么多年在商海中的摸爬滚打,在一些人中认为其投资投资越发“保守”。

然而“保守”是却是他最喜欢的词语,也是他冷冬中御寒的真实写照。这使他能够比其他更敏锐地捕捉到可能的风险,进而避免可能的损失。

低负债也是其坚守的原则之一。他有一句名言:“我不欠别人一分钱,因此睡觉睡得好。”

也许很多人会说老李胆子太小了,但陆政东认为稳健才是其成功的法宝。

与老李经历过大萧条不同,很多企业家只有个人辛苦的奋斗历程,缺乏大萧条的洗礼,所以显得激进、浮躁。很多上市公司的资本负债比例平均在百分之百到百分三百之间。而老李的资本负债比例只有一十多点,悬殊之大,令人瞠目结舌。

很多企业喜欢做多元化投资,美名其曰为了减少风险,结果却收获了全盘失败。老李也做多元化投资,并且成功了,归根究底,因为他投资的几个行业之间,都有很强的互补性。互补即两个行业,我好你就坏,你好我就坏,刚好可以抵消掉,从而使得最终现金流达到稳定。有经济学家在后来曾经拿老李的数据做过一个分析,发现他通过这种行业之间的互补,风险缩小了近十倍。

而老李还有一个最为独到的地方,老李一向都是秉持现金为王的策略,每一次金融危机或者经济衰退,媒体都会讲富豪们市值缩水多少,事实上缩水的财富是以股份市值为主的数字,其实质是“虚拟财富”。只有持有现金的人,此时才真正拥有真金白银。

而老李最好这一口,往往在股价高位时及时套现,所以当富豪榜上的其他巨擘纷纷因炒作累股证而折戟时,他独善其身。

对此,老李的解释是:‘未买先想卖。’在你还没有买进来之前就要先想怎么卖出去。你应该先想失败会怎么样。在做任何项目时,都会要用99%的时间去考虑失败,用1%的时间去考虑收益。

老李的很大一部分资金是以现金形式所保有,另外一部分是以国债方式所保有,股票投资所占比重相当小,企业债券、结构性投资工具和累积期权产品则更小投资。

正是因为如此,每一次危机,对老李来说好像都是机遇。陆政东记得九六年的时候,老李还不是大红大紫的首富,仅仅位列香港富豪第三位。但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其财富反而在两年内迅速暴涨,并于前年首次坐上香港首富的宝座,之后一直都非常稳定。

大量现金在握,曾经是他多次成功实现大手笔投资的关键所在。

这一次也不例外,老李是敏锐的发现了国内将迎来真正的房地产高潮,一旦看准了,那绝对是挟巨资而来,这涉及到其在今后国内地产市场二三线城市近十年的布局,安新也是其中的一环,老李家自然是不会错过,当然这也还包括其他不少二三线城市,所以陆政东丝毫不担心老李家会打退堂鼓……

尤金忠吃了一颗定心丸,这才放心而去。

陆政东看了看竞标名单上的衡大吉,淡淡的一笑,与其说是给尤金忠吃颗定心丸,倒不如说给衡大吉吃了颗定心丸,衡大吉来了就好,入局就好,云大的摊子扯得越大越好,到时候看他如何收场……

※※※

夏日的阳光逐渐犀利起来,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小邓看了一眼后视镜,见陆书记微微闭着双眼,不知道是在思考问题还是小憩着,便想起了自己事情,顿时心情也如同这火热的阳光一般。

下一轮区县干部调整他就要出去了,想到这里他的心情就无比舒畅,犹如那最为冰镇的习惯,透心的爽快。

小邓倒不是认为在领导身边工作不好,陆书记虽然在诸如收钱收礼之类的作风问题上要求严格,但也还是挺理解属下的,只要没事,还会放放他们这些人的假,比之他听说的其他地方的领导可好侍弄多了。

而且秘书身份特殊,与领导保持着一般同志所没有的密切关系;工作特殊——在领导直接授权下办公行事,而且能够为领导的决策当参谋;环境特殊——出入于众人仰止的领导核心部门。

但另一方面也非常紧张,相当辛苦。秘书工作任务繁重、庞杂,要经常加班加点,几乎没有节假日,不分上下班,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少,家庭的事情顾不上。临时性、突击性任务多,大脑神经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工作任务完成得好很少有人表扬,出了一点纰漏便会遭受来自各方面的责难,有时出力吃苦也不一定落好。秘书的这些苦处、难处,一般人是很少知晓的。

所以能够外放,谁也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

小邓正想着,兜里的电话打断了他的思绪,见是一个很不熟悉的号码,迟疑了一下才接通,只是一接通就愣了一下,因为电话对面的人劈头盖脸的就问道:“大侄子吗?……”

小邓登时更是一愣,眉头一皱,低声道:

“你打错了电话吧?”

小邓虽然心里很是有些生气,心里嘀咕着,这女人也真是的,打错电话就打错电话吧,居然一上来就叫大侄子,但他知道陆书记一向都是要求身边人要客气礼貌,所以心里虽然不高兴,但语气还是很挺正常的。

“没错啊,这是陆政东的电话吧,怎么在你手里?”

陆政东本来似睡非睡的,一听这电话一激灵,一下就醒了:大侄子,除了品宣是不会有人这么称呼他的……

第137章表姨来了

“把电话给我吧。”

陆政东不由说道。

小邓心里不禁暗道一声侥幸,还真是陆书记的亲戚,幸亏他没有说什么不客气的。

陆政东也是很意外,从他回到安新之后,他和品宣就没有联系过,不是他不想联系,而是品宣电话、手机号码都变了,或许是在躲着他吧。

但今天却突然给他打电话,不会有什么事情吧?拿过电话于是就说道:“我陆政东啊。”

“你怎么把手机随便给别人啊?你那个手机号也打不通。”

陆政东有两个手机,一个是用于工作的,一个算是他的私人手机,这个手机一般没有人知道。

“我在车上,小睡了一会。”

陆政东还是暗示了一下品宣,省得他说出什么不妥的话来,陆政东本来倒不怕两人关系让小邓等人知道,但品宣这一声大侄子叫了,那可就大不一样了。

陆政东一边说着,一边看了看另一个手机,估计是放在口袋里电池松动关机了。

“别说那么多了,热得要命,那小妖精又玩我一把,自己坐跑车跑了,把我们给甩在安新火车站了!”

“安新火车站?”

陆政东不由道:

“你到安新怎么事先也不给我打个电话?那样你也不至于在火车站苦等啊。”

“我可不敢耽搁你的工作,不然回头你妈又该找我的麻烦了。”

陆政东一听品宣就是言不由衷,也不说破,而是奇道:“好歹你们也是电视台的,怎么你们电视台连飞机票都舍不得?”

“你就别提了,我们台还没那么抠门,主要是帮人带不少东西,坐飞机不太方便,这事一句两句也说不清,你能找到一大点的越野车么?东西太多太大,出租车装不了!”

陆政东知道品宣肯定又被那个所谓的小妖精给气得不轻,看看车已经快进市区了,于是笑着道:“没问题,我马上安排。嗯,我脱不开身,这样,我让办公室小邓也一起过来,顺便把你们今后吃住行的事情都安排一下。晚上我请你们接风洗尘。”

他亲自去接人那也不妥,这事自然还是由小邓代劳最好。

陆政东这才挂了电话,对小邓道:

“小邓,你帮我找辆好点的大点的越野车去火车站接人,另外在丽都酒店订两个房间,把晚餐再安排一下。到了给我电话……哦,对了,有外人的话,能不暴露我的身份就不要暴露。”

临了陆政东又勾了一句……

陆政东到了办公室,看着市政府呈报过来的关于棚户区改造的初步方案和预算。

土地出让问题上陆政东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了一些让步,出让方案终于定案,即将开拍,包括云大、通海、恒星、凯莱等多家关系错综复杂的开发商都将参加这一次竞逐,加上还有像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