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政道风流-第4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句话的严厉自然非同一般,何况这是在全市政法系统大会上讲的,所以这句话让公安局长完全无法接受,也下不了台,当场顶撞:“这是对我们公安局的侮辱,你要收回这句话,挽回影响。”

顿时场面乱作一团,杨刘广脸色铁青,说:“那让事实来证明,我说的对不对。”

不久公安局长被免除职务,调市委政法委工作。新任局长查出焦云五来非正常保外就医、非法取保候审人员上千人。其后,焦云在很短时间对各县区居住异地轮岗,对嫌犯展开追捕……

这一场交锋,以杨刘广的胜利作结。与此同时,焦云人见识了更多的“杨刘广风格”:一位副实在开会迟到,他抬腕看表,“你迟到5分钟,站着听吧,站在门外听。”

发展到后来,焦云开大会,每个与会的干部编号,设迟到席。每次会后,通报迟到缺席者,并勒令次日到纪委交检讨并处罚款。

更多的干部更极为头痛杨刘广神出鬼没的巡查,一位县长家在市里,杨刘广打手机查岗:“你在哪里?”

县长说,“我在办公室啊。”

“那你马上用办公室电话打到我手机上。”这位县长一下呆了,杨刘广说,“我就在你办公室。”

这种事情多了,干部们后来养成一个习惯,即使在上厕所时也如实汇报:我在撒尿。

事实上,杨刘广对官员队伍的震慑,更大的举动是掀起了一场反腐风暴。他面临的对手是前任市委书记,此人主政焦云五年,以卖官著称,商委只有六个编制,却配了七名领导;工业局正副局长多达十八人,被讽喻为“书记处”、“干部局”。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宇宙曾在焦云挂职一年,愤然写下《焦云卖官鬻爵盛行》的调研报告。不过并未撼动其地位。

杨刘广要求省里从外地调入了一名纪委书记,一位检察长,以工业局案为突破口,在上任半年,掌握了大量证据,随后到省纪委汇报案情。省纪委负责人拍案而起:“马上开会,立案调查。”

结果自然没有以外,接连供出数十人,说一个人,纪委马上派人去“请”。当天杨刘广正率干部到各县观摩,市纪委书记拦下车队,到中巴车上一一找人。

这一幕震慑了所有干部,以致多年以后,不少干部仍在追问,“当时是不是纪委书记和杨书记安排好的,演戏给我们看,以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

只是当事人都笑而不言。向东流清楚这其中也隐含了官场的政治斗争,不过铁腕反腐,让杨刘广无疑一举赢得了焦云民心。以至于有的店铺挂出了这样一副对联:“求天求地不如杨刘广,治脏治乱不如治平安。”

当然,杨刘广也不是一味就如此,也有温情的一面,杨刘广到任焦云后,机关干部的工作量陡然增加,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特别是市委,家属们也有些意见,特别是有小孩的,杨刘广想出的一个办法至今让干部们佩服:每个月陪这些有小孩的干部去公园或者其他地方一次,所有的市委常委都领有的任务,这让所有的机关干部家属都很意外。

每年春节要给老干部拜年,市里所有的厅局级干部一一拜到,焦云厅局级或者享受厅局级待遇的干部不少,大部分是南下时留下的,还有部分老红军老八路,杨刘广每家得呆上十分钟,一共得耗时三天。

他到所有省直机关走访,会拜见所有副厅级以上干部,这一举动让一些平时门前冷落的单位感觉“很温暖”。

有一次下乡暗访后,杨刘广突然问起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你的家乡就是这个镇的,是哪个村?”

听得准确答案后他临时改道前往,也没下车,就绕着屋子转个圈,看了看说:“哦,你就在这长大的。”

一位恨不能把时间分成数份,忙得几乎连轴转的工作狂市委书记,能够到一个小小的随从人员的老家看看,这实在是太难得了,所以几年前的一幕,却让这位工作人员至今记忆在心。

通过这些方式,杨刘广由此树立了在焦云的绝对权威,这也使他后来强力推行一系列“胆子颇大”的改革有了现实基础。

但有部电影里有句话说得好: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杨刘广之前遇到的那些风波虽然也有些棘手,但毕竟没有这一次的影响面大,这一次这道坎杨刘广恐怕是很难跨过去了……

第191章风口浪尖(四)

而外界的传言也印证了这一点,虽然省委常委会并没有马上做出如何处理杨刘广的决议,但有传言讲周书明在常委会上不点名批评了焦云,也有人讲,省委副书记祁玉民在一个非公开场合下批评有些地市不但好高骛远,爱搞一些不切实际哗众取宠的噱头,而且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这是一种不良的心态和急功近利的政绩观在作祟,导致问题频发,一时间流言蜚语满天飞,这样的传言在省里派出调查组之后更是达到了顶点。

实际上真实的东西往往隐藏在这样的传言之下,这实际上是陆政东和周书明之间在如何处理焦云的事情上出现了分歧。

出现这样的分歧。陆政东心情肯定说不上好,所以陈吉桥最近是很小心翼翼的,生怕出了什么差错,可是越是担心什么越是来什么。

贝湖省是产粮大省,今年全世界范围内自然灾害不断,国际粮价出现了大幅波动,非洲的粮食供应出现问题,原本几乎不被关注的粮食问题一下凸显了出来,中央领导要到贝湖来视察调研粮食生产和储备情况。

一大早,陈吉桥便来到曾奇伟的办公室,和他一起商量省长前往机场迎接以及其他安排的细节。所谓商量,其实只不过是听取曾奇伟的安排,陈吉桥初来乍到,还在熟悉情况,是没有资格安排这一类事的。

这类事情原本是何远东或者杨启成安排,何远东去中央党校学习去了,杨启成去外省参加一个会议,这事便临时落在了曾奇伟身上。

陈吉桥只需要将曾奇伟敲定的时间记下来,到了时间,再提醒陆政东。曾奇伟报了一遍,他报得很快,好在陈吉桥是老师出身,速记能力强,就算他再快一点,也能记下来。记完后,陈吉桥又口述一遍与曾奇伟核对,曾奇伟证明无误后,陈吉桥返回自己的办公室。

回到办公室后,陈吉桥将记在本子的时间输入电脑。很快,他便发现这个时间有点不对,中央首长到达机场的时间是十一点,曾奇伟安排陆政东前往机场的时间是九点二十,前后相差了一小时四十分钟。从省政府到机场,因为来的是中央首长,保安上了级别,沿途要封路,路行畅通,半个小时就可以到达。按此安排,陆政东将在机场贵宾室里等一个小时左右。虽说接待中央领导,最好是提前到达,可提前这么多时间,也太奇怪了。

难道是自己记错了?他仔细回想曾奇伟部署这项工作的细节,清楚地记得曾奇伟,九点半陆省长出发去机场。省委领导的时间安排,是需要精确到分的,这个时间,陈吉桥肯定没有记错。何况,后来自己又重复了一遍,曾奇伟也没有指出错误。

会不会是曾奇伟记错了?这种可能性也非常之小。他是一个非常精细的人,在一处多年,这个道理,他是很清楚的,别的方面或许会出错,但在省长活动安排上面,绝对不会出错。那么,会不会有一种可能,是陆政东要求这个时间出发的?这种可能虽然存在,可陈吉桥实在想不明白,陆政东有什么理由要提前一个小时到机场。何况提前这么多,应该是陆省长让他通知曾奇伟,好安排时间。

今天去机场迎接的省领导有三个,周书明、陆政东和周若山。三位领导自然是从各自不同的地点出发,这个出发时间不可能一定,但到达时间,却必须严格控制。通常情况下,肯定是官职小的先到。如果陆政东先到了,在机场坐了半天,别说接的人没到,那些官职比自己小的人也没到,岂不是要出大问题?

想到这里,陈吉桥暗自惊出一身冷汗。

打个电话向曾奇伟再核实一次?有点不妥。向陆政东核实?同样不妥。左思右想,还是决定给周若山的秘书打个电话,问一问周副省长的时间安排。

周若山的秘书说,周省长没在省政府,路途比较远,需要一个小时的车程,因此决定九点出发。

听到这个回答,陈吉桥更加觉得这个安排有问题了。周若山九点二十出发,一个小时到达机场,那也就是说,他到达机场的时间,应该在十点二十分左右。依次类推,陆政东则应该在十点前二十后到达才对。周书明应该更完一点到达到达,这样陆省长只需要在九点五十出门。而现在的安排,却提前了四十分钟。这事实在是太蹊跷了,蹊跷得陈吉桥肝胆俱寒。

为了更进一步证实此事,陈吉桥又给省委办公厅打电话。周书记的行程已经安排好了,九点五十分从省委出发。

陈吉桥暗自一算,省委去机场略远,估计要五十分钟,也就是说,周书记应该十点四十到达。

由于周若山路途远,还要经过未上安保路段。所以时间提得比较提前,为的就少时间充裕一些,周若山可能晚到一点或者早到一点,这一点小小的误差,就得由秘书在行车途中进行调整了。

了解到这些后,陈吉桥傻了,不明白这个错误到底出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该怎样避免出错。仔细思考了一番,只有一个办法,找曾奇伟最后核实一次。

他拿着笔记本,来到楼下曾奇伟的办公室。

曾奇伟看到他,问道:“吉桥,有事吗?”

说,赵书记到机场的时间,我想再和你落实一次。

曾奇伟愣了一下才道:

“我不是已经和你说清楚了吗?”

陈吉桥说道:

“是说清楚了。不过,陆省长的时间安排很重要,又是去接中央首长,我担心自己出错,才想和你再落实一下。”

曾奇伟嗯了一声:“你要落实哪个时间?”

陈吉桥点点头:“陆省长出发去机场的时间,是九点二十分,对吗?”

曾奇伟立即说道:“怎么会是九点二十?你记的是九点二十分?”

陈吉桥原想说,不是,又觉得这样说谎,接下来很难圆,便说,是的。

曾奇伟似乎一下子恼火了,说道:“你怎么会记成九点二十分?我给你说的,明明是十点。”

吉桥记得清清楚楚,他说的就是九点二十分。可他是处长,是自己的直接上司,和他顶撞,没有任何好处,特别是他初来乍到,如果直接冲突,吃亏的肯定是他。他只好说,“对不起,是我的工作没做好,差点酿成大错。”

曾奇伟说道道:

“这里是省政府办公厅,这里的每一件事,都是大事,马虎不得,稍有闪失就会出大问题,必须谨慎细心再谨慎细心……”

曾奇伟语重心长的姿态,对他谆谆教导了一番。陈吉桥冷眼旁观,觉得曾奇伟是在演戏。这个时间,明明是他告诉自己的,九点二十和十点是截然不同的,陈吉桥不可能听错,曾奇伟也绝不会出现口误,他还重复过一次,当时曾奇伟并没有说任何话。他甚至怀疑,余丹鸿是有意做了一个陷阱让自己钻。想到这一点,他再次惊出一身冷汗。这之前曾奇伟对他还是很不错的,而且他毕竟是陆省长的秘书,即便是曾奇伟是处长,这里面的东西曾奇伟比他更清楚,可曾奇伟为什么要这样做?

会不会……

会不会因为上次去安楠焦云的事,陆省长并没有按照杨秘书长和他制定的行程走,让曾奇伟觉得陆省长并没有打算长期用他,干脆就给柴上再加一把火好把自己直接送出办公厅?

之前交好于他。让他放松警惕,然后再给他来这一手。办公厅里谁都不是省油的灯,曾奇伟真要是这么想的,那城府也太深,心机也太毒辣了,陈吉桥虽然不敢肯定,但绝不能排除这样的可能,陈吉桥虽然有这样的怀疑却是丝毫也不敢表露出来,说道:“我来的时间不长,很多事都不懂,容易出错。我想,以后陆省长的时间安排,我都打印出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避免出错。”

曾奇伟想打印出来,是想到很多东西口说无凭,到时候百口莫辩,打印出来签字,那是字写笔在,是谁的责任一目了然,这也是他在党校的时候得出来的经验。

陈吉桥落实好时间,然后才告辞离去……

去机场的路上,陆政东问陈吉桥:“今天的时间怎么调整了。”

听到陆省长这话,陈吉桥心中一寒,但也只能硬着头皮说道:“都是我的工作没做好。早晨,秘书长向我交待工作,我把出发去机场的时间,听成了九点二十分。回到办公室后,我越想越觉得这个时间不对,去找处长核实了一下,才知道是十点。”

陈吉桥本来想直接把曾奇伟顶出来,但想了一下,这件事口说无凭,那样子反倒会给人留下一个委过于人的印象,就算这件事给陆省长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被扫地出门,至少还是要给陆省长留下一个肯担当责任的印象,所以陈吉桥最后如此说道。

陆政东问道:“你当时记下时间后,没有核对?”

陈吉桥说:“核对过,可能我没说清楚吧。”

陆政东点点头,便不再说话,这件事他心里有谱,陈吉桥肯定是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的,一定是非常用心和努力的想把事情都做得漂漂亮亮的,如果没做好,也应该是因为能力问题,而不会在这样的事情上犯下那么没说清楚的低级错误。

曾奇伟也是该放出去了。

陆政东默默的想着,这个人不能用,本来在他初到贝湖的时候,曾奇伟在那个位置上就有机会,但杨启成却没有推荐曾奇伟来做他的秘书,显然杨启成对曾奇伟还是有所了解,对曾奇伟不是很放心,而现在更进一步印证了杨启成的眼光还是很老辣的。

这样的事情陆政东自然是不会多想的,他的心思很快就转到了焦云那边。陆政东梳理了一下自己头脑中有些混乱的思绪,这一段时间他都被这件事情困扰着,琢磨着该怎样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每每考虑到这些主客观因素,陆政东心里都没有多少底,周书明不会不清楚自己的打算,他一样在不动声色间发动着他的影响力,即便是他这个省长被人看着是比较强势的省长,可作为省委书记,周书明有着远胜于自己的先天条件,哪怕是这件难以提上台面的事情,他一样有一百种方法来遏制自己的渗透。

陆政东之所以如此坚持,并不是仅仅考虑到当前,而是着眼于长远。

他很清楚,二零零八年已经不远了,那一年国际国内局势风云变幻,国际上美国金融形势日趋恶化,次贷危机已经演变成为席卷整个美国的一场大风暴,美国政府应对乏力使得次债危机牵连出来的金融衍生品市场有彻底崩盘的危险,而这也直接让美国房地产市场进入冰冻期,两房债务出现巨额黑洞,直接拖累美国住房消费市场,进而影响到美国实体经济,进而影响到全球经济,作为参与全球经济的国内经济也不能独善其身,传导到国内也使得沿海地区出口导向性经济受到很大影响,国内最后抛出规模巨大的经济刺激计划,这种预期也使得国内通胀出现抬头局面,原本得到遏制的房价,突然又调头朝上进一步上涨,这也引发了社会相当强烈的情绪反弹。

刺激内需,从出口导向性经济向内需型经济转变,是所有经济学家一致为中国经济开出的药单子,虽然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政策,但是效果不彰,或者说民众并不买账,究其原因还是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导致老百姓不敢敞开钱袋子花钱,而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医疗、教育和住房三大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而医疗则是高居三大难题榜首。

中央对此当然也走了如指掌但是如何解决社会保障问题来启动内需,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问题,仅仅是住房一项,现在就已经牢牢的把地方政府财政捆绑其上,土地财政事实上成了很多地方的第二财政,失去了土地收益,很多地方的财政就可能面临崩溃的危机,而对地方经济发展也会产生难以估料的负面影响,这也是中央迟迟无法下定决心的原因。

而教育问题同样如此,尤其是九年义务教育以外所需花费,已经成为很多家庭一个巨大负担,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希望自己的子女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特别是对高等教育的优质化水平的渴求,更是导致这上面的开支急剧攀升,而嗯年开始的教育体制改革实际上就把教育产品商品化了,这也极大的压缩了民众内需释放的欲望。

至于医疗保障更是三大保障体制最为棘手的,因病返贫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尤其是在农村中,一个家庭中具要有一个成员遭遇大病,基本上这个家庭就会沦入深渊,而缺乏必要医疗保障使得很多农村家庭都不得不口攒肚落的攒下几个钱以防遇到什么大病,否则到那时候也许就真的只有等死一条路可走了,如果说住房也许可以用租房或者住房条件差一点来支撑,教育可以用水准低一点来维持,但是人一旦得病,似乎就是面临生命丧失的绝境,所以谁敢在这样的情况下敞开进行消费,特别是农民以及农民工,更是不敢大手大脚,而这时一个几亿的消费群体,这个群体的消费不能得到充分的增长,拉动内需也就很难说在多大程度上达到预期。

这也是最后迫不得已巨额经济刺激计划主要还是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主的最重要原因,而这样的硬拉动后遗症是很明显的,那就是如果世界经济形势没有没有出现好转,不继续刺激,就难以为继,可一直刺激那无异于饮鸩止渴。

而现在距离零八年还有些时间,如果在医改方面有所作为,继而通过这样的社会保障以及低收入保障等投入来拉动经济,效果显然要比固定资产投入要好,所以陆政东才会对杨刘广提出的这个试点持坚决支持态度。

现在中央在这方面也有些放松闸门的意思,但是医改涉及问题太过于复杂,存在试点砸锅甚至引发很多风险的可能,所以中央虽然有些放松闸门,但是却很慎重,甚至没有明确提出来,只能靠你自己的政治嗅觉去感知了。

而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也让有些领导干部不愿去冒险,所以就这件事本身而言也都存在争议,而屋漏偏逢连夜雨,偏偏在这个时候焦云又出了小城镇建设的问题。

小城镇建设在常人看来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不就是小城镇修点房子吗?这种理解和真正意义的小城镇建设不说是南辕北辙,至少也是相当的片面,所谓真正意义上的小城镇建设实际上是作为一种拉动经济发展的手段,这样的拉动方式同样是个新鲜事物,加上焦云方面又有些急于求成,被人抓到了短处,弄到现在这样的被动局面……

第192章风口浪尖(五)

媒体的无限关注和省里某些人有意无意的造势,使得焦云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即便是搁下来这么久,依然温度不减,吸引着很多人的目光,几大网络媒体的社会版块上总会挂着焦云的消息,这是一种压力,但这种压力对于省级领导来讲,还是不够的。

对于一位省委书记而言,从肤浅的角度看,他完全可以顺从于舆论的趋势,但周书明看问题不至于那么浅薄,因为杨刘广毕虽然有个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在坚定改革和创新上无疑还是应该持肯定态度的,如果仅仅因为这个就对杨刘广所做的一切都完全否定,那在高层中就会留下一个裹足不前,不具备开拓精神的印象。

问题的关键还在于焦点访谈,或者说是焦点访谈所代表和释放的高层的意见,如果中央有关方面真的认为焦云的事情带来了极坏的影响,还要保住杨刘广,那么周书明这个省委书记无疑是要承担政治责任的。

祁玉民对要处理杨刘广等焦云的干部的态度比更激烈更强硬,在他看来焦云不脚踏实地的抓好经济发展却在这些上边做文章玩噱头,简直就是开了一个极其恶劣的头,哗众取宠,邀功媚上,听到风便是雨,这是典型的政治投机者做法,小城镇建设出现这样的事情也在所必然,因而原本对杨刘广印象还算不错的杨刘广在其的心目中印象也一落千丈。

祁玉民态度很坚决的反对贝湖在这些方面上去出风头,认为现阶段贝湖已经走上了正轨,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已经有的轨道上前进,而不是去搞这些表面文章和噱头,认为杨刘广在焦云取得较为突出的经济成绩之后思想变得过于浮躁,有些忘乎所以,力主要调整杨刘广。

祁玉民的想法和周书明其实是一脉相承,只不过周书明更为谨慎留有余地,周书明在权衡利弊和观察风向,而祁玉民则是直接表达了出来。

而焦点访谈就一定代表高层的意思?或者代表绝大多数高层的意思?

在陆政东看来这恐怕未必,焦云被焦点访谈曝光,客观的讲,这里面焦云的有些做法确实显得有些激进,这是需要改进的,或者在步调上需要放缓的,但焦点访谈只是截取了一个角度来看待焦云,这样就把问题放大了许多倍,从总体上讲欠缺全面性。

但不管怎么样,坏影响已经造成,焦云的事情注定引起了中央的关注,想要扭转这样的认识,进而扭转省委不少领导对焦云的态度,解决问题的钥匙还是在上面,他要做的就是找到这把钥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