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政道风流-第4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麻烦,其他的人,你理都不用理。根本动不了你一根毫毛。像原来的秘书长兰超华,就是这样的,获得了周书明的充分信任,周书明什么事情都征求他的意见,有些厅级干部,兰超华不喜欢的,一句话,说换就换了。

其实那些厅长、市委书记和市长们,当时的省长陆政东就是有不喜欢的,也没有什么办法,因为那些人就是周书明安排的。

有什么事情,副书记或者常委安排过了,那些厅长、市委书记和市长们,如果不想办了,可以故意装糊涂,或者拖延时间,让副书记或者常委们都没有办法,只能是在办公室里拍桌子骂娘,向秘书发牢骚。

而兰超华给他们打个电话,让他们办什么事,他们没有一个敢不痛痛快快答应的。事情办得慢了,你还不好意思交待。见了兰超华,还要主动承认错误,以获得他的谅解。

这就是权力的魅力。兰超华虽然只是个常委,但是,在整个贝湖省里,他可以影响省委书记周书明的决策,所以他就有这样的底气。更不用说兰超华后来又当上了掌管下面干部乌纱帽的组织部长。

当然兰超华再有底气也是在省委这边,也还不敢和陆政东怎么样,在省里陆政东才是真正的二号人物,还是超级二号,杨启成在省政府那边同样是说话作数,对下面的人而言,杨启成不是常委,但说话和兰超华有时候也没两样。

而他的情况就不一样了,他不是陆政东自己选上来的人,陆政东对他,不可能全部信任,就算他和周书明关系并不怎么样,想要把自己这个秘书长做到兰超华那个程度,基本上是没有任何希望的。因为人和人要靠缘分,他和周书明也好,和陆政东也好,根本没有那样的缘分。所以,胡金海想了,自己这个秘书长的位子,是非常尴尬的。

陆政东不可能完全信任他,又不能不用他。双方只能是保持有距离的接触。如果他胡金海表现得好了,让陆政东满意了,陆政东就会多给他一部分授权。如果陆政东对他的表现不满意,完全可以和周书明一样,提拔一个副秘书长,做省委办公厅的主任,把他完全架空,没有什么事情去做,就是一个吃闲饭的,他在周书明手里就是如此,如果再陆政东这里还是如此,那他这个省委秘书长,在同僚眼里,就真正成了笑柄了。

所以胡金海希望自己也能这样的过渡期间和陆政东处好关系,虽然达不到周书明和兰超华,陆政东和杨启成的程度,最起码双方没有太大的分歧,有起码的互信,这样工作也好开展些,自己个人也愉快些。

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他要不了多久就要退居二线的年纪了。

兰超华做得不错,打发得上上下下都满意,上到副书记的位置也没遇到太大的阻力,他不想那些,想的是能够到人大有一个比较好的位置,按照惯例,省委书记兼任省人大的主任、党组书记,其实省人大那边的日常工作,就是常务副主任说了算,他想争取那个位置……

其实这几天,陆政东想的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和其他班子的成员相处的问题,比如说眼前的胡金海,他和胡金海,只打过为数不多的几次交道,谈过几次话,但都是冠冕堂皇的托辞,双方根本没有交过心。

按说省委书记和省委秘书长,一个是省委班子名符其实的一把手,一个是省委办公厅日常工作的负责人,两个人平常里形影不离,属于关系最亲密的两个人才对。但是,由于当前的干部选拔制度,即使是一把手的省委书记,也无法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人选,担任省委秘书长。

省委秘书长一般都是省委常委兼任,省委常委一旦选出,不犯严重的错误,一般情况下,是可以安全地干完一届的,所以,即使省委书记对哪个省委常委不满意,他也没有什么办法,把他的省委常委的乌纱帽摘掉,除非某个省委常委确实犯了严重的错误,经过中央批准,被“双规”了,这样他的位子,你才能冠冕堂皇地让自己喜欢的人替代。

就像祁玉民落选候补委员,也只是调整一下分工而已。

按目前的情况,常委的分工不宜再做大的调整了,如果胡金海不出事,在省委秘书长的位置上按部就班地混日子,这段时间,他陆政东还真是没办法。

这就是当前的政治生态,一个省委书记,十三个省委常委里,按照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大家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目的,走到一起来的。这个目的就是工作……

第223章封疆大吏(二)

当前摆在陆政东面前最迫切的一件事情就是怎么样搞好和其他十二个省委常委们的关系问题,官场不是婚姻,在婚姻中,你可以因为不再喜欢一个女人而和她离婚,或者拒绝和她睡觉;而在官场上,你每天必须面对的问题,就是不管你喜欢还是讨厌一个人,你注定都要和他(她)打交道。而且官当得越大,这样的人就越多,你虽然心里讨厌得要死,恨不得他们永远从你面前消失,但是,一旦他们出现,你还是要满带笑容,耐起性子,和他们一唱一和地应酬。而且越是关系不好,还要表现得越热情,越客气。这样作为一个大领导,必须得有胸襟,这还不算,还得要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要不然事情办起来就会有更大的阻力,这就是当今的官场生态。

对于陆政东来说,胡金海这个秘书长,是上一届领导选拔的,不是自己喜欢的人选,也不是自己充分信任的干部,这样的一个人,却要天天陪伴在你身边,为你出谋划策,鞍前马后地服务,什么事情都离不开他,况且你还没办法换掉他,这就是陆政东当前面对的现实。无法回避,也不能回避。这真考验一个人的耐心和智慧啊!

不过胡金海并不是他最为头痛的,这些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是和省委副书记、代省长余江游的关系,这个问题能不能处理得好对于以后的工作将起到极大的作用,也能起到示范效果。

陆政东非常清楚常委们最担心的是什么,那就是他这个书记和周书明一样大搞一言堂,常委们的这个担心不无道理。

因为他在省长的位置上已经有足够的威望和底蕴,又已经在贝湖工作了多年,再坐上省委书记的位置,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

但陆政东并不想事情变成这样,如果是那样的话班子成员肯定会消极怠工,这算是好的,甚至会各怀心思,当面说好话,背后使绊子,那样整个班子闹得乱哄哄的,主要精力都花在这上面,就什么事情也干不成了。

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没有谁能够包打天下,作为班长,把这些人团结在一起,为了一个目标,共同前进,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需要当班长的,有非常高超的领导艺术,还得有胸怀,会用人,会团结人。

特别是余江游,在这方面肯定心里想法更多一些,毕竟他在省政府留下的烙印太深,把手伸进省政府是太轻松的事情,也有不少省委书记也是这么干的,这对于余江游来讲,肯定心里就十分的不痛快——因为谁也不希望成为一个完完全全的提线木偶。

陆政东也提醒着自己,对于省政府那边的具体事务插手不要太多,他要做的是定好方向,用好干部,简而言之,掌舵,用人,只要在这两方面把握住了,也就掌控住了全局。

这些他会和余江游在今后的工作中慢慢调整,磨合,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他相信,他和余江游都会找到双方可以接受的平衡点,大家互谅互让,都找到自己的心理平衡。

还有一个就是祁玉民的事情,这一次祁玉民落选候补委员,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讲,对于祁玉民来讲都是一个滑铁卢,都是一个很沉重的打击,而现在祁玉民的分工调整为副书记兼省城的市委书记,省城现在也是出于一个很关键的时候,祁玉民的工作状态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省城的发展会如何,作为贝湖的政治中心和经济大市,省城的发展如何对于全省的发展也是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陆政东站在窗前有片刻的迷惘,这几年他也经常出入这里,对于他自己而言,一切似乎既像是什么都没变,又像是一切都不再是从前。打磨或许对于省委大院里的其他人却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毕竟他是省委书记,是这座大院的主宰,也是贝湖几千万人新的掌舵者。位置更加的显赫,权力更大,意味着责任和肩上的担子更重,而与此同时,也会有更多的人怀着各样的目的来到他的周围,这些人可能是同僚同事、可能是云家中人,或者是云家一脉的政治人物,而作为省委书记,这些又是无从回避的,自己要做的就是保持一颗清醒冷静的头脑,该深交的深交,不该交的绝不交,更多的要听取一些有建设性的人的建议谏言,来分析评判周围的种种,从中找出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去推动自己想要干的工作……

现在几个最重要的位子,已经基本确定了,陆政东已经担任了省人大常委会的党组书记,毫无疑问,他是主任的唯一候选人。开会选举,只是履行合法的手续而已。

省长毫无疑问是余江游的,他现在已经担任了贝湖省的代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

省政协没有变动,这四个一把手是已经确定了,没有悬念了,而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常务副省长和组织部长的人选。

除此之外,谁当副省长?谁当省人大的副主任、省政协的副主席?这些都是副省级的位子啊,排除那些上一届留任的,空余下来位子,也就是七八个,这七八个位子,全省上百个厅级干部,都来竞争,那是相当惨烈的。

对于组织部长和常务副省长,中组部为此已经提前做了大量非常细致的工作,向贝湖省委提前也通报了情况,但最后的大名单,还没有拿出来。他们也要考虑陆政东和余江游的意见,毕竟他们俩现在是贝湖省的党政一把手。用什么人有利于今后开展工作,他们最有发言权。估计再过半个多月,常务副省长应该就会全部揭开。到时候谁上谁下,就完全清楚了。

这些副省级干部提拔任用的问题,陆政东只有建议权,却没有决定权,最终的权力都在中组部。他们说谁上谁才能上。

不过和外界所猜测的有些不同的是,关于组织部长的人选问题,陆政东建议还是由兰超华兼任一段时间,陆政东这么做也是有很深层次的考虑,既然贝湖现在的局面他基本能把控,就没有必要显得那么急迫,这样的姿态无疑会给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陆政东现在考虑的是,在省级领导干部调整的同时,必然要对全省的厅级干部进行一次变动。

比如谁当厅长,谁当市委书记、市长,这项工作需要现在就开始做了,要不然中央的名单下来后,就有些措手不及。有的干部提拔了,他们留下的空缺,要有人去填补。有的干部在一个地方工作的时间太长了,需要调整一下岗位。

当然,这些都是微调,陆政东不想才上任就大规模的进行调整。

做省委书记的,最重要的权力就是用人权。说白了,就是提名权。在一个省里,只有省委书记才能提名谁当市委书记,谁当厅长、市长。其他的省委常委,只能有建议权。至于他们的建议省委书记采纳不采纳,那要看省委书记斟酌的结果了。

省委书记是班长,最关键的,就是体现在这个地方。就是省长,通常也因此很难对省委书记提出挑战,只要抓住了用人这个牛鼻子,自己就是名符其实的一把手,所以他没必要把手伸得太长,那样被别人嫌不说,也显示自己的水平有限。

省委这边的氛围有那么一点微妙,而省政府那边就更要微妙一些,如今的社会,没有什么是空穴来风,官场上的人,时间长了,一个个都成了政治分析家。

在全国党代会之前,很多人都知道杨启成高升是没什么悬念的,而新任秘书长具体到用谁不用谁,基本还是省长说了算。就是省委书记你也不能硬来,只要不是省委书记和省长关系闹到水火不容的地步,在这个人选上一般都会征求省长的意见,让省长自己提出合适的人选。这样显得你当一把手的比较有胸怀,在今后的工作中,省长也愿意给你配合了。

而省政府办公厅里七八个副秘书长,眼巴巴的盯着那个省政府秘书长的位子。

秘书长这个位置,领导不熟悉,没有完全信任的人,他怎么可能提名你当省政府的秘书长,秘书长这个位子很关键,这是省政府的大管家。省长开展工作,主要看秘书长的配合了。所以谁当省长,第一个人选,就是选好自己的秘书长。只有秘书长选好了,才能开展好工作。

而余江游最熟悉的莫过于之前跟他的副秘书长,所以省政府办公厅里那些副秘书长,最不愿意的一件事情就是余江游当省长,余江游当了省长,最大可能是他现在给他服务的副秘书长会被扶正。

他们心里希望的是最好是祁玉民来接任省长,祁玉民虽然在省里也工作了一段时间,毕竟在贝湖省工作的时间也不长,而且对他跟班的省委副秘书长不是太感冒,如果祁玉民当了省长,那秘书长的人选,是很有可能从这帮副秘书长中产生的,那大家都还有希望。

而且祁玉民要想和余江游竞争这个省长的位子,不说有优势,至少也是个平手,余江游后面有人,祁玉民也有,而且祁玉民党内地位和资格比余江游要老,上一届已经是候补委员了,党内职务也比余江游高,虽然余江游看着是省长备胎,但没有最后揭晓,一切都还未定,依然存在着变数。

但没想到祁玉民却是在差额选举中遭遇了一个很大的滑铁卢,当然,放眼全国,有些不是中央委员、候补委员的人,还是有出任省级行政机关负责人的先例,但那样的情况一般都是特例,当选的人,都是有特殊背景的人。或者当地出了特殊情况。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出现这样的意外的。

所以,当余江游当选中央候补委员这个消息和祁玉民落选的传出来时,事实上最后的一点悬念也没有了,虽然余江游现在的副秘书长有可能被扶正,但秘书长杨启成还没走,新的秘书长还没产生,那大家都还有一线机会,何况今后省政府这边就很少余江游当家做主了,就冲这一点,也得要小心伺候着,当然心思活泛一些的就干脆退而求其次,直接走杨启成的路子了……

第224章看望老干部

陆政东出门的时候,大门口已经站了一群人,为首的人是胡金海,其他还有十几个人,有省委组织部的常务副部长区少林,省委老干部局的局长金志文,其他的一些人,有的陆政东看着面熟,但叫不出名字。有的他根本不认识,估计是省委组织部和省委老干部局的一些处级干部。还有几个扛摄像机、拎照相机的,估计是报社和电视台的记者。大家看着他的车子缓缓停稳,都满面笑容,做好了迎接的姿势。

不用说,他们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和他的秘书联系过了,大家一起在这里早早的等着王一鸣。对这些人来说,今天这就是头等大事。陪新任省委书记陆政东看望老同志。

特别是对于胡金海来讲,这有着不同的意义。

车子停稳,陆政东的秘书连忙下去,为陆政东打开后面的车门。

本来胡金海站在旁边,上前一步,他就可以亲自为陆政东开车门,但是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这样做。因为这么多人在旁边看着呢,作为省委常委,做这么低级的事情,就有些自己看不起自己,在别人看来甚至有些下贱了。开车门这样的小事情,还是交给他们的秘书做合适些。

于是大家都微笑着,看着陆政东,频频点头。

陆政东下来,和他们挨个握了握手,胡金海介绍了一下几个同志的名字和职务,有省委组织部的,有老干部局的,还有省警卫局的。

大家于是就一起上车,这个时候,大门早已经敞开了,门口站岗的武警战士,有五六个,都站成一排,身子绷得紧巴巴的,冲他们这一群人敬着礼。

于是一行人一溜烟的进了院子,沿着湖边的小路,缓缓地开过去。

坐在后面车子里的警卫局的干部,已经通知了要见老干部的家人,让他们做好迎接的准备。

车子绕过湖畔,在一座别墅前停好。大家纷纷下了车子,在别墅的大门口聚集。随行的工作人员,有的手中拿着鲜花,有的提着果篮,电视台和报社的记者,开始摆弄手中的设备,准备照相,拍摄。

一会儿,别墅的门开了,从里面走出来一群人,为首的是一位身材不高、头发花白的老同志,但走起路来,腰板挺直,不紧不慢,还是很有精神的,一看就有点老军人的派头。他穿了一件黑色的毛呢大衣,料子很好,一看就是高档货,旁边跟着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随时陪伴在他左右。他脸上的皱纹,沟沟坎坎的,一看就是饱经风霜,有长期的革命斗争经验的老领导。不用问,他就是当年一跺脚,整个贝湖省里都要抖三抖的前省委书记向光明了。

他的身边,还有一位八十岁左右的老太婆,个子矮矮的,也是头发花白,穿了一件深蓝色的羽绒服,陆政东并不是第一次到向光明家,从他到贝湖担任省长之后,这里已经来过好几次,自然认得这是向光明的老伴。

这几天天气特别冷。气温下降到零上三度左右。这样的温度,在北方可能不算是什么,但是贝湖这里,空气中的湿度大,气温一旦下级到十度以下,就感觉非常寒冷了,晚上走在大街上,风透骨的寒。对于年纪大的老人,特别难熬的。

后面男男女女的,还有五六个人,陆政东也认不清,估计都是他们的家人或者保姆什么的。

陆政东连忙走上前去,双手握着老人的手轻轻地晃着说:“向老,您老身体还好吧?”

向光明一连声地说:“好,好着呢,快去屋里坐吧!外面冷。”

陆政东又握了握向光明老伴的手说:“阿姨,您身体也好吧!”

向光明老伴说:“没什么大毛病!你们工作那么忙,还来看望我们,实在是太感谢了!”

陆政东说:“我们做晚辈的,应该的,应该的。”

大家于是就簇拥着,一起进了屋。

客厅不大,也就是三十几个平方的样子,这是老房子,那个时候,这已经是最好的条件了。客厅的中央,放了一对沙发,中间的茶几上,放了一大束鲜花。两边放了两个长沙发,中间有两个玻璃钢的茶几。整个的摆设,很是朴素。地板还是老式的瓷砖,有的地方都磨损了,估计用了几十年了,还没有更换。

整个屋子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墙壁四周,挂了不少领导同志和向光明的合影,很多都是第一代第二代领导核心成员,一看照片,你就能明白,向光明当年也是风云人物。

向光明参加革命很早,早年在部队,后全国解放就成为南下干部一员来到贝湖,转到地方上工作,做过县委书记,书记,地区专员,地委书记,省委第五副书记,“文革”爆发后,受到冲击,下发农场劳动。“文革”结束后,恢复了领导干部职务,在贝湖当上了副省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最后当上了省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担任了省委书记。在他的任期内是贝湖发展最为快速的时期,工业、农业、第三产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兴建了一批大企业,贝湖的工业总产值,第一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超过农业对全省的贡献。这在当时,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了。贝湖省一贯是农业大省,就是在他的任期内,实现了工业超越农业。

而在他其后的几任,由于能力或者时机等原因,贝湖的发展逐渐放缓,从平庸走向没落,而越是这样,人们也就越是念想着他在位的时候,也就越是在贝湖省的干部群众中声望越来越高。大家对这个老头的评价是正直,廉洁,为人坦荡,是一个久经考验的老革命。但也有的领导干部对他不感冒,认为他爱摆老资格,喜欢放炮,什么都敢讲,不在位置了,心态失衡,喜欢讲怪话,有的时候说话很尖锐,让人接受不了。

贝湖省的政坛上,都有这样一个传闻,九十年代初期,倪志怀刚当选贝湖省长的时候,出于礼节,到向光明家里拜访。老头子当着众人的面,一点也不客气地说:“小倪呐,我听说社会上,对你的议论,可不少啊!”

当年向光明担任省委书记的时候,倪志怀才是下面一个地级市的市委副书记。当时另一个市的市长出现了空缺,围绕这个位子竞争的人,有十几个,最后向光明力排众议,说服了其他十几个省委常委,提拔了年纪更轻的倪志怀当了市长。他认为倪志怀年轻有冲劲,而且在有冲劲的时候还能够善于团结人,是个有培养前途的干部。此后倪志怀时来运转,就坐上了升迁的快车道,从市长,市委书记,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最后在五十二岁的时候,终于当上了贝湖省的省长,当时也属于很年轻的省长了,可以说倪志怀人生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向光明把他提拔到市长的位子上,所以在当省长以前,见了向光明,倪志怀总是很谦虚的,一口一个老书记,老书记的叫着。

向光明也不客气,总是喊他“小倪。”

倪志怀自从当上市委书记后,大权在握,就有些忘乎所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