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好莱坞制作-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难道你认为杜克·罗森伯格的新作真的能与《夜访吸血鬼》一较高下?”

听到摄像师的话,莎拉嘴角微微翘起,“我采访过杜克,这是一个自信和充满才华的年轻导演,《勇闯夺命岛》即使票房不如《夜访吸血鬼》,也不会差太多。”

记者区对面的观众席忽然爆发出了阵阵高呼,却是这段时间一直被媒体爆炒的克里斯托弗·李走上了红地毯,这位有着传奇经历的老演员,显然得到了影迷一定的认可,莎拉甚至隐隐听到不少人在喊他是最帅最酷的老头。

克里斯托弗·李走过之后,红地毯安静了不少,后面走来的那个人影迷显然不是很熟。

“莎拉,你心中好莱坞最帅的导演过来了。”

摄像师提醒了一句,莎拉拿过小录音机,绕进了采访区。

穿着笔挺的礼服,杜克几乎是用最快的速度走过了红地毯,就连记者区有人招呼,也只是转头看了看,丝毫没有停下拍照的打算,如果不是华纳的人在采访区的入口处专门等着,他都想直接进入恶魔岛的露天娱乐广场。

刚刚进入采访区,南希·约瑟夫森以比记者更快的速度走到了杜克身边,以便随时提醒自己未来可能最大的金主。

这种采访没什么特别之处,杜克说出的都是南希和华纳的公关事先制定的套话,能出现在这里的媒体,肯定经过华纳的挑选,不会问出太过分的问题。

“杜克……”

准备离开的时候,传来了一个略微熟悉的清脆的女声,杜克只看了一眼,就认出对方是采访过他的女记者,具体名字却忘了。

女记者细腰、红发、长腿,脸蛋也很漂亮,更应该去做模特而不是女记者,但她问出的问题绝不像外貌那般赏心悦目。

“你认为《勇闯夺命岛》和《夜访吸血鬼》谁会拿下这周的票房榜冠军?”

“《勇闯夺命岛》!”

扔下这句话,杜克转身走出了采访区。

恶魔岛的娱乐广场早已变换了模样,在华纳和管理方的协调沟通之后,这里临时搭建了一个巨大的露天电影场,尽管首映的观影和音响效果肯定会受到影响,却是极好的宣传嘘头。

在缺乏足够多大牌明星压阵的情况下,凭借恶魔岛的赫赫名声,首映式还是吸引到了上百家媒体。

“你怎么过来了?”

向着娱乐广场走去的时候,杜克问跟上来的南希,“我母亲呢?你没有陪着她?”

“放心好了。”南希·约瑟夫森快走几步,与杜克并肩而行,“索菲亚陪着她呢。”

首映式虽然在露天场合举行,没有特定的贵宾招待室,但杜克还是在南希的陪同下,与不少圈内人士打了招呼,现在的他还不具备以后卡车司机那样能够碾压好莱坞的资本,繁琐的人际交往和人脉关系,同样需要精心打理。

这一圈转下来,足足用了近半个小时,杜克好不容易才走出人群,找到了坐在安静处的母亲。

恶魔岛娱乐广场的座位席,并不是传统的影院模式,而是采用了宴会的方式,摆放着近百张圆桌,不管是邀请到的嘉宾和媒体,还是有幸购票进入恶魔岛的普通影迷,都能边享用美食,边欣赏电影。

走到最左侧的一张桌子旁,杜克拉开索菲亚身边的椅子,直接坐在了上面,“妈妈……”

“忙完了?”

莉亚夫人正在跟身边的一个小女孩说话,这时抬起头来。

“应付他们……”杜克用上稍稍夸张的语气,“简直比拍电影还累。”

说完,他的眼睛也转到了那个小女孩身上,女孩大概十岁左右的样子,留着漂亮的金色长发,穿着粉色的斑点小礼裙,头上扎着大大的一个蝴蝶结,略带婴儿肥的脸蛋上方,是一双灵动的大眼睛,眼睛的颜色比较少见,一只是幽深的碧蓝色,另一只则是明艳的翠绿色。

杜克记得这个小女孩,是剧组的小演员,影片中唯一出现的场景就是恶魔岛。

“教母……”小女孩跳下椅子,行为举止都非常乖巧,“我要回妈妈那里了。”

教母?

等小女孩离开后,杜克疑惑的看向母亲。

“这是我前段时间去纽约的时候,认下的教女。”莉亚夫人解释了一句,“她也是犹太裔。”

听到母亲的话,杜克点了点头,众所周知,犹太裔出名的抱团,母亲认下一个犹太女孩做教女,再正常不过了。

“她是一个演员。”

那个女孩显然很讨母亲的欢心,“她妈妈曾经担任过圣菲亚几个广告的编剧和监制,上个月的时候,她出演了圣菲亚的一支广告。杜克,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多照顾她一下。”

“好的,妈妈。”

刚想问那个女孩叫什么,南希带着几个人走了过来,杜克又陷入了应酬之中。

恶魔岛的上空,一颗流星划破天际,从北向南而去,拖出一道长长的光线,直达天使之城,掠过了神殿大剧院。

然而,往日万众瞩目的流星却无人关注,下方的闪光灯几乎将傍晚变成了白昼,熙熙攘攘的人群,更是将剧院前的道路拥挤到水泄不通。

拉着妮可·基德曼,汤姆·克鲁斯冲出记者的包围圈,终于走进了神殿大剧院,却没有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进入贵宾休息室,而是转到一侧的楼梯,直接上了二楼,推门进了一个包间。

“派特!”

看着房间里的中年女人,等妮可·基德曼关上房门后,汤姆·克鲁斯直接问女经纪人,“事情办的如何了?”

“我联络了罗杰·艾伯特的经纪人。”派特·金丝莉对两人做了个请坐的手势,“他的经纪人有意收下这50万美元,却被他本人拒绝了。”

“罗杰·艾伯特什么时候变得清高了?”汤姆·克鲁斯语气中带着浓重的嘲讽。

“别忘了,汤姆。”金丝莉提醒他,“那些吸血鬼是很贪婪,却也在遵循一定的规则,罗杰·艾伯特已经接受了华纳兄弟的公关,不可能毫无底线的接受我们的要求,去诋毁《勇闯夺命岛》!”

收钱做事是这个圈子最基本的规则,汤姆·克鲁斯清楚这一点,随后又问道,“票房的进展呢?”

“300万美元已经分散到了全美各大城市。”派特·金丝莉扶了扶眼睛,“我们的人购入了《夜访吸血鬼》明天100万美元的票,剩余的200万美元将陆续投放到影片明后两天的票房上。”

“不,派特!我改主意了。”汤姆·克鲁斯用不可置疑的语气说道,“你立即去下通知,300万美元全部投入到明天的票房上,周六和周日再视情况投入50万到100万美元,我要定这个周末票房冠军!”

虽然心中有些不赞同,但派特·金丝莉清楚自己主顾的高傲性格,只好点了点头,然后离开了包间。

从始至终,妮可·基德曼都站在汤姆·克鲁斯的旁边,没有说过一句话,她知道自己没有任何发言权,对于这种自掏腰包买票房的事情,也早就习惯了,这不是汤姆·克鲁斯第一次做,也绝不是最后一次做。

确切点来说,好莱坞的大牌影星,为了刷出漂亮的首周票房,自己掏腰包买单的情况,在好莱坞极其常见,院线和发行公司也默认这种行为,赚谁的钱不是赚呢?

与此同时,芝加哥的一栋别墅中,一位经纪人模样的男人,正对着罗杰·艾伯特慷慨陈词。

“罗杰,他们改变要求了,不再要求抹黑《勇闯夺命岛》,只要求你为《夜访吸血鬼》好评!影片你也看过了,足以当得起高度评价,而不会影响到你的名声。”

右手食指轻轻扣着椅子扶手,罗杰·艾伯特显然正在考虑。

经纪人继续说道,“这不会触及华纳的底线,也没有违反好莱坞和影评界默认的规则,这可是五十万美元!”

最后的这个数字仿佛有魔力一般,罗杰·艾伯特的右手停止了动作,缓缓点了点头。

这是1993年暑期档真正开幕的夜晚,两部制作成本5000万美元的大制作隔空厮杀,华丽的首映式下,票房和媒体评论,远不像看起来那般真实。

第七十二章煽情到极致

求推荐!求收藏!

按照主办方的要求,暂时交出摄影摄像器材,莎拉和自己的摄像师进入了观影区,或许是来自《洛杉矶时报》的关系,他们的座位相当不错,很靠近前排的一张圆桌,而且电影开始前,还有服务生送上了美味的饮食。

但莎拉对食物和饮料都不敢兴趣,其实从几年前开始,她就有一个目标和计划,那就是成为一名职业影评人,还是能挤进最顶层的那种,顶级影评人的收入和对产业的影响力,都不是娱乐记者能够比拟的,就拿为《洛杉矶时报》供稿的肯尼斯·图兰来说吧,明面上的收入顶多与娱乐版主编看齐,但掩藏在背后的收入,每年甚至能达到七位数!

可惜成为职业影评人容易,想挤入上层建筑却很困难,那需要大型媒体和电影集团的大力支持。

从去年开始,莎拉就练习着写影评,有一些还在洛杉矶地方性的报纸和杂志上发表过,但影响力只能说聊胜于无。

从手包里摸出钢笔和记录本,莎拉等待了五分钟后,《勇闯夺命岛》缓缓拉开了大幕。

如同《生死时速》一样,在二十世纪福克斯和简陋的公爵工作室片头之后,影片直入主题,而且开头就是一个漂亮的全景画面。

配合着圆号演奏的沉重,悲壮的背景音乐,莎拉可以看到高速慢镜的画面中,几位士兵抬着棺木而行,紧接着镜头切换为将军坐着吸烟的画面,之后一连串的画面都是围绕着将军与士兵进行不断切换,镜头时间显得非常短暂。

一般来说,从这样组接出来略显凌乱的画面中,很难得到具体的信息,也无从获知叙事层面的具体含义。

但是在导演简练而又华丽的制作手法下,在影片开场这段低沉浑厚的音乐中,加上了一些画外音的人物对白,莎拉可以充分体会到,一个不平凡的故事即将发生。

从最开始,莎拉就被客观授予一种信息,那就是这位将军必有非同寻常之举,并且夹杂着悲壮的感觉。

尽管开头全是慢镜头,莎拉却觉得这部影片的节奏飞快,镜头数量很多,大部分镜头以非正常拍摄速度出现,时间却很短暂,平均也就2秒左右,让人有一种稳重却又动感十足的感觉。

“单从拍摄和制作手法上来说,杜克·罗森伯格进步非常明显。”

她看过也分析过《生死时速》,其中的开场戏虽然有吸引力,却过于普通,而《勇闯夺命岛》的片头不但标新立异,也通俗易懂,还极具吸引力,让人迫不及待的想要得知后面的情节进展。

趁着银幕上落下瓢泼大雨,莎拉迅速看了下周围,露天影院除去音响效果外,寂静无声,她视野范围之内的人,眼睛几乎都紧盯着大银幕,特别是身旁的摄像师,手拿刀叉,还保持切牛排的姿势,整个人却愣愣的沉浸在了影片的情节之中。

“你的影片总是有这么一种魔力。”莎拉心中低语,“节奏紧迫的让人喘不过气。”

影片进入了第二个阶段,汉默将军带领他的手下闯入海军军火库抢夺导弹,画面一开始就是广角全景镜头对海军基地的远景拍摄。

漆黑的夜晚,倾盆而下的大雨,色彩浓厚的画面让莎拉感觉很有冲击力,虽然所有的动作场面全部以慢镜头呈现,但士兵们偏偏看起来身手敏捷,行动就像是狂风一样干净利落。

快速进展的情节和压迫式的节奏变化,令人没有任何思考的余地,莎拉通过快速切换的画面,加上激昂的背景音乐,充分体会着影片的动感和简练的美感。

她能从电影快速变化的节奏中看出,镜头切换与情节内容在节奏上是一致的,简单来讲,画面出现快节奏,士兵则放倒一个个敌人,观众变得情绪激昂;而汉默将军手下因为导弹毒气泄露出来牺牲的那一刻,节奏突然变得缓慢,让人不知不觉在脑海里积淀毒气的恐怖和畏惧的情绪。

接下来,影片进入了过渡情节,却依然保持着快节奏和压迫感,其中还适当添加了最适合暑期档氛围的笑料,这些冷幽默有趣又不恶俗——妄想通过对话劝降汉默将军;说服联邦调查局局长沃麦克放出约翰·梅森,因为此人从恶魔岛成功越狱,结果沃麦克惨遭脱臼;让未经战事的化学武器专家古斯比直接参战,他先去洗手间吐出了胆汁……

“以幽默缓解观众紧张的神经,以免连续不断的快节奏动作戏致使观众因为疲惫而退场。”

只是稍稍想了想,莎拉就明白了影片如此做的目的,杜克·罗森伯格还是能够克制破坏欲的,并不是像某些影评人抨击的那样,只会无限制的在影片中搞碰撞和爆炸戏码。

在莎拉看来,杜克·罗森伯格将《勇闯夺命岛》的节奏控制的几近完美,影片进行到现在,每十五分钟左右,在观众神经刚刚得到舒缓的时候,就会出现一场激烈的动作戏,让他们的神经重新绷紧。

比如现在银幕上的旧金山街头的追戏车,几乎让她喘不过气来。

悍马和法拉利紧张激烈的你跑我追,镜头变换频率飞快,平均一个镜头的时间两秒钟都不到,那种飙车追逐的酣畅淋漓,也只有她们这些亲眼看到影片的观众才能体会到。

如果放在平常,悍马车街上横行,见什么撞什么,莎拉一定会从社会道德层面出发,产生一些联想,悍马撞烂的摊子,毁掉的汽车,造成的交通事故,会形成多门严重的后果啊,也许还有很多无辜的市民会送命。

然而影片超快的节奏和同样快速有力的配乐,根本就让人想不起这些,那场面火爆的动感,只会目不暇接,情绪激昂!

跟着影片的节奏,莎拉抛弃所有电影外的意识,只想跟随电影情节的发展走下去。

飞车、碰撞和爆炸,这些镜头绝对是好莱坞最庸俗的画面,但被杜克·罗森伯格制作出来之后,却显示出了新鲜另类的刺激,只会让人情绪飙升,神经亢奋!

特别是电车将法拉利碾压成铁饼的时候,后方普通影迷所坐的地方,爆发出了惊涛骇浪般的掌声。

“如此庸俗的桥段……”

旁边传来了摄像师的自言自语,“竟然让我紧张的忘记了美食!让我差点忘了呼吸!”

庸俗吗?确实非常庸俗!

作为一名想往职业影评人发展的媒体工作者,莎拉非常清楚,这部影片百之九十九的情节,从过往好莱坞影片中都能找到有些类似的桥段,无论是奇袭,还是追车,亦或者梅森、古斯比和汉默将军的设定,全都不新鲜,但这些庸俗的桥段,被杜克·罗森伯格这个导演融汇在一处时,全是最新鲜的刺激!

“这就是导演的作用!这就是一个出色导演存在的意义!”

换了个姿势,莎拉穿着铅笔裤的两条长腿交叠在一起,这时传来的酸麻感,才使得她意识到,影片开始后,除去脑袋和双手外,脖子以下的位置根本没有变换过姿势!

“如果我的腿出了问题,”莎拉心中低语,“我一定会找你这个导演算账,杜克·罗森伯格!”

除去将庸俗的桥段用精妙的手法重新演绎,以及《生死时速》就使用过的动作场面煽情,杜克·罗森伯格还用场景和对白来煽情,这些手法就像是他制造出的爆炸一样简单、粗暴、直接,偏偏观众就吃这一套。

当特遣队与海军陆战队相遇时,这种煽情几乎发挥到了极致。

“我是汉默将军,放下武器!”

“我是安德森中校,将军,我是特遣队队长。我们知道你的动机,上帝在上,我完全赞同你,但是我也曾像你一样发誓捍卫祖国消灭敌人,不论他是外国人还是本国人!将军,我们都曾把热血洒在了同一片土地上。。。。。。”

“我们居高临下,你们已经四面受围。中校,如果你爱惜你的弟兄们的生命,那么,放下武器!”

“我决不会下达这个命令的!跟随将军的战士们,你们都曾在海军陆战队宣誓效忠祖国!我们都有情同手足的弟兄们血洒疆场,而他们的心灵却被五角大楼视为粪土,但这并不是你们能背叛国家的理由。。。。。。”

似乎台词还不够,随后爆发的战斗中,这个年轻的导演再次使用了高速慢镜的手法,通过一个个中枪倒地的特遣队队员和汉默将军高亢却又无力的‘停火’声音,再次赤露露的煽情。

这些简单粗暴的手法,往往也是最能调动人情绪的方式。

至少有那么一刻,莎拉觉得鼻子微微发酸,耳朵隐约还捕捉到了低低抽泣的声音。

“这是两个真正军人之间的对白!太有男人之间的味道了!”她的摄像师是名男性,显然更吃这一套,“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将洒下热泪!”

莎拉不禁对同事的话翻起了眼睛,马克思的东西好像不适合美利坚吧?

第七十三章导演与角色

求推荐!求收藏!

激烈的爆炸和动作场面层出不穷,其中夹杂的冷幽默又会适时缓解观众紧张到可能崩断的神经,掌声已经不知道第几次在恶魔岛上爆发,影片终于迎来了最后的时刻。

“快点,快一点啊!”

后方传来了影迷紧张激动的声音,莎拉理解他们的心情,空军的大黄蜂即将飞抵恶魔岛上空,如果古斯比不能及时冲出去,这个岛屿必将沦为火海。

“跑啊!你快点跑啊!”

就连她附近的媒体席,也传出了为古斯比加油鼓劲的声音。

这时候古斯比已经受伤,意识开始模糊不清,但是怀有身孕的未婚妻早就来到了旧金山,八十一名人质还困在恶魔岛监狱,而联邦政府的空袭行动已经开始,所以他需要坚定自己的意识然后去坚持发送绿色信号!

“影片的节奏开始放慢了。”莎拉低语了一句。

这里影片的节奏明显舒缓了很多,画面色彩更加浓重,恰好能表现出一种千钧一发的情景,配合画面中战斗机飞速的赶往恶魔岛,古斯比艰难的站起来发送信号,联邦调查局人员的紧张心态,把一种所有人都不知道任务成功与否,高度紧张的焦急心态,表现得恰到好处。

谁说杜克·罗森伯格只会拍摄快节奏的动作场面?这个镜头分明让人感受到了影片所有角色复杂的心情。

这是莎拉自己也无法解释的一种感觉,但杜克·罗森伯格制作的华丽画面,搭配上沉重舒缓的配乐,完全可以说是相得益彰。

特别是远方的长焦镜头,抓住了主人公发送绿色信号的那一刻,代表着希望和结束,画面随着音乐同时转入fbi的指挥部,当取消攻击的命令下达后,观众捏着一把汗的情绪瞬间开始逐渐消解,转为希望。

虽然后面还出现了堪称整部影片制作技术点睛之笔的‘炸弹视角’这样戏剧性的情节,但是,影片发展至此,所有的情绪抒发已经结束!

作为国家英雄的汉默将军不惜以武犯禁,为自己的同袍挣一份抚恤金,却搭上了老命,他本来可以安然退役,颐养天年;梅森消失在人群中,在“他的那根东西还没有失去功能之前”,获得了他渴望的自由;古斯比则坐拥娇妻,又收获肯尼迪被刺这一世纪疑案的真相。

对于汉默将军,莎拉微微感觉有些遗憾,他和他的战友付出生命的代价,是否能够为阵亡将士争取到正常礼遇?

只是稍作思考,莎拉就放下了这点遗憾,其实影片已经隐晦的交待过了,片中善于掩盖事实的联邦政府,根本是无法指望的,既然正义不能寄托在汉默将军身上,自然也不能寄托在得知真相的联邦总统身上。

他们没有对恐怖主义妥协,却善于推诿和漠视。

影片结束,莎拉却没有参加首映式新闻发布会的欲。望,她最感兴趣的就是影片的年轻导演,但她采访过杜克·罗森伯格,多少能看出对方不太喜欢与媒体打交道,说的话往往也是公关事先拟定的套话,导演只是一个幕后职业,想必新闻发布会上他也不会提及任何新鲜有趣的话题。

将采访权下放给自己的摄像师,莎拉干脆坐在这里,回味起了刚刚看过的《勇闯夺命岛》。

影片的精彩刺激毋庸置疑,杜克·罗森伯格的导演手法也更加老练圆滑,几位主要演员的表演也堪称完美。

莎拉记得很清楚,在古斯比这个角色之前,尼古拉斯·凯奇的戏路一向另类、狂野、边缘,经常出演一些神经质的角色,几乎没有出演过主流商业片,但古斯比这个书呆子他把握的相当到位,因为紧张而随时左顾右盼的眼睛;在机舱中不停摆动的腿;和梅森独处强挤出的笑容,都充分体现了他的演技。

事先就被炒的火热到传奇程度的克里斯托弗·李的角色,只能用非常成功来形容,银白的须发、满脸的皱纹、浑厚的嗓音、冷酷的气质,一个大气雍容、沉稳睿智又勇敢果决的老特工形象跃然于银幕之上,特别是那种说不出却又分明能感受到的凌厉气息,让人情不自禁的就会联想起他的真实经历,绝对是约翰·梅森天然的演员人选。

艾德·哈里斯演出的汉默将军是她最喜爱的角色,开头近四分钟的独角戏实在是帅呆了,几乎覆盖了整个前胸的勋章说明了他的功绩;对故去妻子的独白又显得情深意切,再没有比他更完美的军人形象了……

还有片中的两段独白,体现了他深厚的台词功底和演技,而梅森的台词“他是军人,不是杀人犯”;总统的台词“我们忽略了汉默这样伟大的军人”,为这个角色定了性——他是爱国者!

甚至,莎拉认为艾德·哈里斯完全够资格获得一个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