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好莱坞制作-第3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前期宣传没必要做太多的工作。”

看着华纳兄弟的两位高管,杜克不紧不慢的说道,“想要引起轰动也不难。”

道格?沃尔特缓缓点了点头。

另一边的杰米?约翰逊则直接说道,“只要我们公开影片的题材和内容,很多人就会自发的替我们炒作和宣传,特别是北韩。”

杜克提醒了一句,“政治方面的因素你们也要衡量好。”

“放心好了,杜克。”道格?沃尔特不在乎的说道,“我们会在乎北韩吗?”

好莱坞电影根本不可能通过正规渠道进入北韩,而抹黑以及诬蔑北韩,在北美乃至整个西方世界,都是一种绝对的政治正确。

不过,杜克三人也很清楚,仅仅靠这一点就想让《采访》造成轰动,制造大笔的利润还是很困难的,后续还需要一些手段。

如今互联网发达,黑客防不胜防,利用这两方面做些文章,对于华纳来说也不是难事。

十月初,华纳兄弟在即时分享上面放出了《采访》的第一支预告片,全美乃至全世界顿时哗然。

“今年秋天,詹姆斯?弗兰科和赛斯?罗根将会试图暗杀金三胖。‘你们将要进入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金三胖的人民相信他说的每一句话。他不但能跟海豚说话,还从来不大小便……’”

对白之后,是一段由南韩演员扮演的“金三胖”的特写:身穿制服、单手叉腰、嘴里叼着一根粗大的雪茄,“土豪气”十足。最具辨识度的,是金三胖的特有发型——偏分,向后梳,两耳以上修剪得很短——在北韩,这个发型被称为“雄心壮志”。

这段充满无厘头色彩的短视频预告引发全球互联网热捧,也成为即时分享最受追捧的热播视频。

如同预计的一般,北韩方面主动站了出来。

仅仅两天之后,北韩方面就站了出来,发表正式声明称,这是一种战争行为,如果美国政府允许播出该电影,北韩将果断采取应对措施。

这份声明称,“公然播出亵渎和暗杀北韩最高领导人”的电影预告片,这是一种“恐怖主义和战争行为”,意在“颠覆北韩的国家制度”,“侮辱了北韩的尊严”,“为国际社会所不容”。

声明特别强调,北韩人民的美好生活与最高领导人的关怀息息相关。

北韩常驻联合国的代表也表示,美国政府应该禁止发行《采访》这部电影,理由是“片中故事主线涉及到了暗杀金三胖”,他认为允许制作跟发行一部涉及暗杀一个现任主权国家领导人的电影无异于支持恐怖主义,也是一种战争行为。

当然,事先早有准备的华纳兄弟和《采访》剧组肯定不这么快,纷纷站出来回应。

编剧兼主演的詹姆斯?弗兰科在北韩方面第一次提出抗议时在即时分享上回复称,“一般来说大家并不会因为我一部电影就想杀我,除非他们花了12美刀先看完再说。”

被北韩方面指为“二流导演”的赛斯?罗根在回应时也表现得很轻松:“北韩人经常干出这么滑稽的事儿……一部喜剧电影而已,能造成什么威胁?”

整个西方世界都已经习惯了北韩方面的抨击和“威胁”,在所有人眼中,北韩政府一向“雷声大雨点小”——就在这几天,北韩一家国家级新闻媒体发表评论抨击美国的军事行动:“形势很严峻,核战争随时都有可能爆发”,“抨击已无用,只有无情的惩罚和铁拳,才能对美国起作用……”

全世界也都拿这些言论当笑话看。

在如今互联网集体狂欢的时代,别说是将北韩视为恐怖主义国度的西方世界了,哪怕是一直支持北韩的邻国,网络上也只是将北韩和他的政府当成用来狂欢的笑料,由金三胖衍生出来的表情符号,甚至充斥于这个国度最热门的几款网络社交软件上。

但北韩的抗议完全被忽视,华纳兄弟坚持影片按期上映。

实际上,预告片也在北美引起了一部分争议。

除了mpaa的分级制度,好莱坞电影业对于情节的设定主要依靠自律,但若电影情节中含有对现实中的人或实体的攻讦、影射,就可能遭到对方的法律诉讼,而情节中如果有对某国现任领导人指名道姓的影射,如刺杀等设计,则可能被认为带有恐怖主义倾向。

正因如此,好莱坞电影中尽管连本国总统也敢“刺杀”,但通常这些被“刺杀”的目标都是虚拟人物。

基于此,《采访》中对刺杀对象的指名道姓,在遭到当事人公开表示不满后仍执意排期上档,都不免让人觉得是种“双重标准”——北韩如今是联合国正式会员国,金三胖是其法定领导人,对其进行“影射人身攻击”被许可,显然奉行了另一种标准。

特别是,现在和未来朝鲜都很难为好莱坞娱乐片提供任何票房收益,这也让这种“双重标准”执行得更理直气壮:当年卓别林拍《大独裁者》曾被迫更改片名,而米高梅的《赤色黎明》1984年首拍“反派”是苏联,2011年重拍后上映前匆匆改成北韩,重要考量之一就是不想因这些“小事”得罪当事国的影迷,影响票房,而这种担心在北韩身上几乎不存在。

比如,如今谁敢想任何好莱坞片商敢拿大洋对岸的领导人指名道姓的开玩笑么?(未完待续。)

ps:求月票和推荐票!

第八百八十四章黑客入侵

“北韩是敌人”在美国社会仍是种“政治正确”,即便传统上左翼势力庞大的电影界也不例外,而北韩当局的抗议,也会成美国某些制片人乐于将这个设定送上院线的动力——更别说,对一部商业娱乐片而言,这样的风波是最廉价的宣传促销手段。

“敌对国的一切都是坏的”这种意识形态和宣传方式也并非美国独有,在太平洋对岸,某种神剧热播的前提就是两国之间的民族仇恨,北韩电影中也不缺乏“美国角色”,这些人物必然都是反派。

按照杜克和华纳兄弟的计划,接下来该是一场自导自演的“黑客闹剧”,进一步扩大《采访》的舆论影响力。

然而,事情总是会有出人意料的发展。

太阳沉入了海底,飘荡而来的海风少了点湿热,多了些清爽的凉意,解除了马里布海边的烦闷,偶尔从游艇上方飞过的海鸥,还会发出几声欢快的鸣叫,只是当甲板的灯打开,将四方照射的通透的时候,这些鸟儿忙不迭的赶紧飞走。

近四百英尺的公爵号游艇缓缓驶离码头,稍稍远离了海岸线,几辆狗仔乘坐的快艇从外围经过,却不敢过分靠近,只能用手中带着长焦镜头的相机,对准游艇那边不断按下快门,然后失望的离开。

“该死的镭射反拍摄装置!”

这是狗仔们的怨念,却没有什么办法,那艘游艇的主人足够有钱,可以安装任何最先进的设备;游艇的主人还拥有权势,他们不敢过分靠近……

那个导演和善的形象似乎还停留在昨天,但过往这些年发生的那些事情,在不断提醒着狗仔。如果惹火了游艇的主人,后果会有多严重,会有多可怕。

没错,北美是一个自由之地,他们拥有自由采访和拍摄的权力,但这些狗仔清楚。自由永远都有着双重标准,如果他们坚持这种自由,很可能会付出无法承受的代价。

游艇上灯火辉煌,通过望远镜隐隐能看到不少人影在走动,那是《黑暗骑士崛起》的庆祝派对,来了无数的明星和名流,狗仔们不舍得就此离去,只能隔着很远的距离四处游荡。

宽敞的顶层甲板上,十多名服务生端着各色饮品在人群间穿梭。时不时还会在中间的餐桌上添加几样新鲜的精致菜肴,甲板靠近左右围栏边的地方,摆放着两排白色的桌椅,有不少人围坐在旁边,交谈中爆发出或爽朗或客套的笑声。

不管这些人私底下是什么模样,在这艘船上,在这个派对上,他们都拿出了自己最好的一面。

“杜克……”

游艇的顶层甲板上。安妮?海瑟薇主动找到杜克,向他举起了酒杯。“可惜的我的角色第二部就死了,真是太可惜了,与你合作,是最让人高兴的事情。”

“相信我们还有合作的机会。”杜克客气的说道。

这句话也就是客套而已,即便有合适安妮?海瑟薇的角色,杜克也不打算短时间内再使用这位来自纽约的女演员。

原因很简单。如今的安妮?海瑟薇已经成功超越格温妮丝?帕特洛,成为全美最被厌恶的女演员,甚至没有之一。

以前的安妮?海瑟薇很受欢迎,在北美观众眼中,她唱的歌不错。拍的电影也都很可爱,她比其它演员放得开,在节目上反应快,简直是个活力炸弹。

但近几年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安妮?海瑟薇变为大部分美国人非常讨厌的女演员,有可能没有之一。

让全美大部分观众瞧不上乃至仇恨安妮?海瑟薇的情感产生共鸣的,首先是《蝙蝠侠:开战时刻》与那名意大利人的诈骗丑闻,而去年《纽约时报》的文章:《我们真的讨厌安妮?海瑟薇吗?》,引发了许多人的共鸣,如同所有的造星和毁星运动一样,不少媒体都加入到了抨击安妮?海瑟薇的行列当中。

许多媒体还全面分析了全美公众讨厌安妮?海瑟薇的主要原因,认为她很假。但重要的是《纽约时报》这样的媒体都站出来分析大家为什么讨厌一个好莱坞女演员,这事就变得有些麻烦了。

不仅是《纽约时报》,《新共和》、《纽约客》和《好莱坞报道者》等影响力巨大的媒体都有人拿人们讨厌安妮?海瑟薇这件事情当严肃的话题来说。

如《纽约时报》所说,多家主流媒体都将安妮?海瑟薇评为了2012年最讨厌的名人,即时分享上有一个标签话题就叫#hathahaters。

特别是进入2013年,她的黑粉活跃状态达到了顶峰,即时分享上每分钟就有近两万条留言是在骂她的,甚至过往她的获奖感言里每句话都有人在批评。

“她管小金人叫做自我怀疑的武器,这话说的太恶心了”,“我恨死她了,想往电视机扔披萨”。

全美公众对她的指控是“连吃饭喝水都像在演戏,上个娱乐节目之前都要对着镜子练习几十遍,随口讲出来的笑话全都是打过草稿。”

公众不喜欢她的做法是“她在金球奖忘记感谢一个人,在参演的影片获最佳影片类奖的时候比制片人先冲上去补了一段自己的获奖感言。”

与安妮?海瑟薇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另一个女星詹妮弗?劳伦斯,在公众眼中她比较自然、可爱、真实,说错话也一副不在乎的样子。

虽然詹妮弗?劳伦斯同样是在演戏,一个人接连在重要场合摔倒,如果一次是巧合的话,数次出现肯定有问题,但媒体需要新的明星吸引观众,好莱坞也要制造新的偶像显示这个圈子光鲜亮丽的一面,公众也需要一个与众不同的明星来满足自己的幻想,于是詹妮弗?劳伦斯出现在了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加上自己以及背后团队的头脑,成为了目前崛起势头最迅速的新人。

甚至在即时分享上面调查的《为什么那么多人恨安妮?海瑟薇?》的选项中,排在第二名的回答第一句话就是:因为她不是詹妮弗?劳伦斯。

应酬了安妮?海瑟薇几句,杜克边与过来的人打招呼的,边断断续续的思考了一大堆问题,直到蒂娜?菲拿着手机急匆匆的走过来,他才集中了精力。

“杰米?约翰逊先生的电话,他三分钟后会再打过来。”

杜克点了点头,蒂娜?菲主动拦下了几个走过来的人,等手机震动的时候,杜克走到了船头的僻静处。

“什么?黑客入侵?不是我们做的?”

跟蒂娜?菲交待了几句,杜克走向了游艇尾端的飞行甲板,直接搭乘直升飞机返回了洛杉矶,并且连续拨打了几个电话,华纳兄弟董事会的人基本都接到了通知,道格?沃尔特也召集高层准备举行紧急会议。

事情并不复杂,按照华纳兄弟制定的计划,在与北韩方面打够嘴仗之后,就会启动新的宣传营销策略,玩一手监管自盗的把戏,然后栽赃嫁祸给北韩人,以增加炒作的热度。

只是计划还没有发动,就有黑客组织入侵了华纳兄弟的服务器,不过华纳兄弟早就为自己做好的了准备,被入侵的服务器并没有太有价值的东东西,唯一与电影真正有关的,反而是《采访》的最新海报和预告片,如果黑客组织发布出去,只会对影片宣传更有利。

入侵的黑客没有达到目的,自然不会善罢甘休,在华纳兄弟的服务器上面留了言。

这个自称为“和平卫士”的黑客组织向华纳兄弟发出了正式警告,如果华纳兄弟不停止宣传和放映《采访》这部影片的话,他们会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我的建议……”

华纳兄弟的会议室里,杜克毫不犹豫的说道,“向洛杉矶警方、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报案,同时就此召开新闻发布会,让这次黑客事件公开于众。”

杰米?约翰逊点头附和,“我也同意。”

放弃影片根本不可能,利用黑客事件才是最有利的选择。

华纳兄弟的一些高层虽然有点疑虑,但还是支持这样的做法。

随后,又有黑客匿名向杜克和道格?沃尔特的公开邮箱发送了一封警告性的电子邮件,称华纳兄弟将受到“极大的损害”,如果华纳兄弟不按照要求撤销《采访》的相应计划,华纳兄弟将遭到“整体轰击”。

在遭到华纳兄弟的拒绝后,黑客们确实向华纳兄弟发起了攻击,但在早有准备的华纳兄弟以及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面前,却没有造成任何实质性的破坏,反而在华纳兄弟公布的情况下,让此次黑客事件成为全美关注的焦点。

尤其是在华纳兄弟召开的第二次新闻发布会上,出席的中央情报局代表,直接宣称北韩是第一怀疑对象后,全世界都为之哗然,这次事件受关注的程度甚至超过了《黑暗骑士崛起》枪击案,以最快的速度传遍了全世界。

与此同时,《采访》这部影片也响彻全球,不少人都翘目以待,想看看这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未完待续。)

ps:求月票和推荐票!

第八百八十五章警告!

网络犯罪早在**十年代时就屡次出现,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都有专门处理此类案件的部门,经过不长时间的调查,他们很快确认这确实是一次黑客袭击事件,不过对方来自何处,短时间内却没有头绪。

两个强力部门只是查到黑客们使用的‘肉鸡’来自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短期内很难追到他们的真实位置。

至于所谓的北韩是第一嫌疑对象,在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以及全美公众与媒体的眼中,根本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且在华纳兄弟的推动下,全美的主流媒体与联邦政府方面也达成了一些默契。

众所周知,好莱坞电影中的所谓“主流价值观”,除了强调个人奋斗、实现梦想这一面,也很难与政治撇清关系。事实上,好莱坞和华盛顿一直是遥相呼应共生共栖,电影中的政治元素与政治中的电影元素交错一起构筑成美国这个“实现了”的乌托邦。

纵观好莱坞主流影片,着力描述牺牲、奋斗、爱国爱家等个人英雄主义情怀,但背后无不隐藏着美国国家实力强大及“美国主导世界”的逻辑,如果细细体味,就能感受到挥之不去的美式傲慢和自大。

但不得不承认,好莱坞编故事的能力世界一流,美国电影行业是美国少数几个能够长期保持贸易顺差的行业,而正是通过好莱坞的电影和明星,美国在全球推广了美式价值观。

很多人向往好莱坞的所谓创作自由,并深信商业和市场的充分发展可以令电影人的想象力尽情驰骋,无视政治宣传的影响。

但事实上,好莱坞的所谓自由,只是体现在任何倾向的影片都有传播的渠道和生存的空间。但要大卖、要获得大众美誉度的话,还是选择那些折射所谓美国“主流价值观”的电影靠谱多了。

好莱坞为了自己的所谓创作自由,过去数十年间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肯定不会放弃这一点;联邦政府也需要进一步激发全美对朝鲜的敌视,与华纳兄弟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

“此次袭击事件与以往我们所遇到的网络攻击都不相同,其目的不仅仅是形成大规模的破坏。还试图干涉美国的言论自由。”

联邦调查局负责此次调查的专家团队负责人阿瑟?兰道接受华纳媒体采访时说道,“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一次经过精心准备和策划的犯罪行为,而策划者应该是一个有组织的团体,他们趁华纳兄弟不备而发起了此次网络袭击。”

中央情报局局则更是直接,从正式介入‘华纳兄弟黑客袭击’开始,他们每每出场表态,都毫不犹豫的指认北韩就是幕后推手,还罗列出了一系列证据。

“攻击华纳兄弟使用的黑客软件与北韩开发的恶意软件有关;此次攻击中使用的工具与去年北韩对南韩银行和媒体的网络攻击中使用的工具相类似……”

北韩是此次事件的幕后主使者合情合理。也合乎白宫和好莱坞乃至全美公众预期的情节设定。

“我们没有屈服,我们没有让步,我们一直在坚持!自由创作是好莱坞的传统和权力,自由世界不会向恐怖主义妥协!”

华纳兄弟召集的新闻发布会上,兼任影片制作人的詹姆斯?弗兰科也适时表达了《采访》剧组的态度,将剧组包装成了自由斗士,“哪怕只有一家院线放映《采访》,只有我一个人出席。我也会为影片举行首映式!”

酋长石剧院也宣布,会与华纳兄弟合作。为影片举办首映式。

随后,‘和平卫士’组织再一次对华纳兄弟发动了黑客袭击,但在早有准备的网络安全公司的反制下无功而返,这些家伙只好在网络上发表了针对可能出现的首映式的言论。

“警告!

参加电影《采访》首次公演活动和去电影院观看此电影的人们,我们会让你知道拿恐怖事件开玩笑将会有怎样的结局。

很快,全世界都将知道华纳兄弟发行的这个电影有多么的不堪。

很快。全世界都会感到恐惧。

想想2001年的9月日。

我们建议你在电影放映期间远离那些电影院。

如果你住在电影院附近,最好选择搬家。

接下来几天内会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因华纳兄弟的无知无度而起。

华纳兄弟会受到全世界的谴责。”

华纳兄弟黑客袭击事件发生之初,美国公众如同看待其他八卦绯闻一样,旁观事态发展,一副看戏的姿态。所以杜克决定将全美公众都拉下水,让他们掏腰包来为华纳兄弟投入的宣传营销费用买单,而‘和平卫士’组织的恐怖威胁言论,也激怒了全美公众。

在美国人眼中,在电影里丑化北韩乃至恶搞一国的领袖都是合法的言论自由,好莱坞乃至全美所拥有言论自由来之不易,所以不论是外国还是本国的政治领袖和宗教圣人,都可以成为讽刺的对象。

尽管遭受了恐怖威胁,但在华纳兄弟的力挺下,《采访》剧组还是打着言论自由的旗号,坚持影片按期上映,华纳兄弟的强硬态度,也唤起了公众的好感,甚至还有很多支持所谓自由主义的团体,自发组织人员聚集在了华纳大楼门前,以示支持。

自由或许不是普世价值观,绝对是北美奉行的价值观,当所谓的由受到威胁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站了出来。

甚至连白宫里面的奥黑炭都站出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明了华盛顿当局的立场。

“如果《采访》发行受挫,那么我们心目中神圣不可侵犯的言论自由就输给了恐怖主义的威胁,面对威胁妥协就范不是美国人该有的作为,美国社会的自由不应受其他国家的审查,好莱坞和美国文化不应受到其他外来势力的审查。”

“我希望首映式按期举行,我会告诉华纳兄弟,告诉我的朋友们,我们不会屈服于任何形式的非法攻击!我们始终高举自由的灯火!”

这件事一定是今年,甚至若干年中,对好莱坞影响极大的一件事,而且它会超出电影圈,对美国社会带来深远影响。

就在奥黑炭发表正式声明不久后,联邦政府忽然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在墨西哥警方和国际刑警组织的协助下,在墨西哥城抓获了攻击华纳兄弟的三名黑客,而三人均是移居墨西哥的北韩人。

尽管在联邦政府公布的审讯录像中,三人否认与北韩政府有联系,但这种情况下,他们承认才会让人觉得有鬼,否则是再正常不过的表现。

这是不是真的黑客,其实一点都不重要。

北韩政府到底是不是幕后黑手,杜克不会去考虑,华纳兄弟不会去考虑,好莱坞也不会去考虑,全美的公众和联邦政府同样不会去考虑,这顶黑锅也只有北韩政府和金三胖来背。

“我们已经确认,这场大规模、长时间、高力度的黑客行动的背后操纵者,正是北韩官方!”

这是白宫发言人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的话,“白宫目前也正在讨论,是否要针对此事件对北韩政府进行公开谴责,以及如何应对北美的攻击,并考虑提升北韩的恐怖级别。”

白宫的言论得到了主流媒体的支持,这甚至是最近几年,奥黑炭的政府被媒体称赞最多的一次。

美国四大连锁影院集团——帝王娱乐集团,amc娱乐集团,喜满客影城和卡麦克电影院——也宣布会正常执行《采访》的上映计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