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文化帝国-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新闻界,都在喋喋不休地讨论着,分析着,试图剖析出层层m…雾之后被掩盖的真相。
而这种讨论,以越州为bō心,在飞快地扩散到了长三角后,又往南,往北,往西……甚至是往东跨越了茫茫东海,来到了隔海相望的岛国。
南方羊城的一些媒体,从来不乏一些比较出位的声音,再加上刚刚回归国内的梧桐台,对于此次事件的报道,明显带着很多主观意见。而且最让人捧腹的是,这些媒体自己都没有明显的倾向x…ng,可能上午还在信誓旦旦地分析阳一文化成长为另类垄断集团,扼杀bī迫独立作家的嫌疑,到了下午就摇身一变,又换了个所谓的文化界自身评论员,来从《宋朝》和《神农》两书的写作风格,写作功底上面,来证实这个作者写出《土疙瘩》的可能x…ng。
而中西部地区的媒体,所发出的声音,以后世的观点来看,无异于就是在打酱油了,川蜀楚湘大地上,几乎都是呼吁两方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好好谈判,又或者是鼓动有人拿出更充分的证据,还证明事实,不要欺骗玩n…ng读者,净化国内的文化环境。
相较于南方的猜测不休,八卦不休,以及中部的官方发言一样的社论,北边的一些声音,却让人感到了几分疑hu…不解。就连罗戈和杨一,也为某些半官方的发言而警惕起来。
其中最为l…骨的一则评论,其捉笔之人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结论,而是不知道在经过了多少统计之后,列出了一个让人相当吃惊的数据——自从98年开年以后,经由阳一文化旗下的子公司阳一出版,所策划发行的书籍,占到了长三角出版物的近三成,越州一地的八成以上。
这个数据,在大众看来可能要啧啧感慨,在阳一文化内部看来,会得意骄傲,甚至很多普通的越州人,都会与有荣焉。
但与之相反的是,更多的人,更多与之息息相关的从业者,不免就要生出戒惧之心——这不已经无限接近于垄断了吗?
要知道这些数据里面的陪衬者,包括的是越州剩下来的所有出版单位,国有的,集体的,大大小小的四五十家企事业单位。一家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和另外四五十家出版单位出版发行的图书,其比例达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八二开,这还不是垄断是什么。
要是再算上长三角,那就更不得了了因为越州只是二线城市,而它的南边,还有一个国内一线城市,被称为东方魔都的国际化大都市尽管魔都每年的文化出版物,一直都不能和华夏的文化中心帝都相比,但也是个极其巨大的数字。
就算是这样,有了东方魔都为中心,再加上吴州,金陵,桃源,姑苏,会稽……这么多的城市,每一个单独拉出来,都可以称之为江南水乡文化古都历史名城,可它们所有加在一起,98年上半年的文化出版物的数量,也只是占了七成而已。
这还不是垄断,又是什么?现在只是雏形初具,要是等到阳一文化真的成长起来,那么这个巨兽又会吞噬多少市场和资源?
这一则评论,每一条都没说阳一文化的坏话,但却又是通篇都在影sh…针对阳一文化。它的唯一作用,就是让其他的文化公司,对于这个人间天堂之地兴起的文化企业,产生足够的警惕和抵制。
但这样的声音并非是主流和全部,最起码一些国家报纸,就没有对此事发表评论。而且除了这一则社评之外,另外也有一些新兴的互联网媒体,却对阳一文化表示了或多或少的支持。
联象,那位正在这个庞大IT王国挥斥方遒的睿智总裁,不仅在一些互联网的采访上公开发表了个人意见,而且sī下也开展了不少活动。至少在互联网等高科方面,那些新出现的力量对于阳一文化纷纷表达了多少不一的支持。
这里面既有盟友的关系在起作用,但另外也是因为,杨一对于互联网,和基于互联网上文化事业的大力投入。很多中关村高科技企业的中低层员工,IT青年,在给阳一文化公司邮箱的Email中,都纷纷表示炎幻网和榕树下,是他们下班后经常选择的娱乐放松地点之一。
……
原本属于新老城区的jiāo界处,大气而秀丽的云中广场,在透明的玻璃幕墙下面铺展开去,姜建漠已经尽到了他最大的努力,但是越州市区的水位,在大部分地段已经淹过了膝盖。云中广场也不例外,站在阳一文化行政楼的顶层俯瞰,如同在观望古时的湖泽。
要不是周围那些高高低低的楼房,以及更多拔地而起的大厦,差不多就会被人误以为是另外一个秀湖了。
杨一站在落地玻璃前面,茶s…的水晶块倒映出他年轻而略显疲惫的脸。看着窗外充斥着整个眼睛的雨幕,他有些歉意的回头:“不好意思罗哥,帝都的那一则社评,我想我应该猜到了些什么。”
350。每个美少女都有巫婆奶奶
351。一个个推到
“你们集团?”秦煌嗤之以鼻,现在的阳一文化有成长为巨兽的潜力,但仅仅也只是潜力而已,一个还是雏形的阳一文化,和已经是对外农贸领域的巨头青丰相比,秦煌有充分的撇嘴理由。
只不过这个理由当然jī怒了秦沫沫,女生忿然把筷子拍到碗上:“怎么,老爸听你这个意思,怎么都是一股子幸灾乐祸的味道啊以前是你要我去阳一文化的,要我认了那个半年见不到一次面的小屁孩子当干弟弟现在看到有是非上门了,就左右都看不顺眼了?”
“哟嚯还真是看不出来啊,那小子的洗脑手段不错啊,一边叫人家小屁孩,一边又这么有集体荣誉感,看来阳一文化没白去。”秦煌假装惊讶地调侃女儿。
秦沫沫大怒:“什么那小子的,关那个小屁孩什么事情我这个‘干弟弟”一个月里面在单位出现的次数屈指可数,就他还给人洗脑呢别把员工都吓跑了行了行了,总说他干嘛,一个无关人士罢了。老爸你有这份心啊,还不如帮我分析一下,到底我们公司能不能告赢那个吴峻寄啊?”
秦煌看着女儿气急的样子,又想到自己以前对她指手画脚,却偏生nòng得二十出头的人,还和叛逆期的小孩子一样,现在采取了放养一般的模式,效果反倒出奇的好,就嘿嘿一笑:“你以为你那个‘干弟弟’是个省油的灯?要不是你老爸我慧眼如炬,还真就被那小子扮猪的可怜样给骗到了,败诉?除非法院是那个什么吴什么的……”
“吴峻寄。”
“哦哦,除非法院是那个吴什么家里开的要不啊,再过一百年他也别想。”秦煌信誓旦旦地打包票,仿佛洞悉了阳一文化的一切幕后布置。
“为什么”秦沫沫眼睛发亮,她自从在阳一文化挂职锻炼后,虽然对于杨一的记恨犹未平息,但是在度过了最初两三个月愤懑而别扭的磨合期后,是认真把自己看成了阳一文化的一员。这里面当然有罗总的和蔼可亲,有薇安等一众大姐头***们的合拍,还有阳一文化员工这个身份,让她在同学聚会上收获的羡慕——虽然秦煌的青丰外贸,远比阳一文化要更加强大,但是更多的人却愿意选择后者,仅仅是这个企业所提供的职位,更符合年轻人那种隐约的骄傲和攀比。一个新盛文化公司的名头,绝对比一个农贸企业的更好听。
秦煌极不负责任地摊手摇头:“我怎么知道,要是这都能被我知道,人家还怎么打官司。”
秦沫沫盯着自己的父亲看了半晌,半天才伸出那嫩白的纤纤柔夷:“你和电视上的这个都不是好人。”
如果正在镜头前侃侃而谈的吴峻寄,能够听到秦沫沫这句评价,那么他多半会因为自己能和越州第一序列的富豪相比,而感到异常兴奋。
采访的画面,在分别切换到了浦沅,宁远,以及另外几个人之后,终于回到了吴峻寄这里。但是此刻正在说话的,却不是吴峻寄,而是外景主持人,这个浑身上下散发着优雅知性气息的女人,某种意义上亦代表了这个电视台的意见:“从我们的采访过程来看,除了少数一两位老师有限度地保留了意见之后,其他人……”
她看了看手中的发言稿,然后笑道:“其他人,譬如因为《随想集》和《青谷》,而在国内文学界获得了很高赞誉的宁远先生,都或多或少地,从某个侧面证明了年轻作家吴峻寄的言辞。”
秦煌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有时候人生就是这样,大多数人都按部就班的前行,所以等待着他们的,当然也是按部就班的生活。但如果有人不安分,试图改变当下的环境,那么他们一定先要做好准备,准备好吞咽失败带来的苦果。
这个电视台女主持,或者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电视台,就是这样不安分的一份子。
秦沫沫当然也听得出来好歹,就见她狠狠地骂了一句“贱人”,然后在秦煌威严的目光中吐了吐舌头,老老实实不发一言。
而这一次本应算是普通的访谈节目,因为阳一文化搅和进去的原因,最终的收视率整整提高了3个百分点。这个数据,比起TVB最新的金庸武侠剧的收视率还要高。当然,必须要算上全国有多个卫视台同样在播放后者的缘故。
吴峻寄是以这样的谈话收尾的:“我当然知道杨一,他是一个很有天赋的少年作家,可以说是惊才绝yàn,百年不世出的那种。但是让我感到遗憾的是,他的为人处事,和他的文笔并不相衬。可能是他还年少,虽然背后听信了别人的不良导向也有可能……不好意思,我并不想在这个问题上过多的纠缠。”
于是杨一出名了,是以一种他全然没有想到的方式。
重生男现在明白了,季棠郸在打电话过来的时候,为什么会是那么一种怒火中烧的架势。只因为他是季棠郸的学生,而这种——哪怕人们知道其中另有隐情,甚至就是污蔑,所有加诸于杨一身上的,也就等同于加诸于季棠郸的身上。
而以老人的骄傲,不管这种污蔑在一周后澄清,还是一个小时后澄清,脏水就是脏水。有的人在年老后,变得万物不萦绕于心,很是云淡风轻。但这种态度,绝不是所有的老人都会拥有的,还有另外一些截然相反的,他们会变得简单童稚,有如一个心思最最简单的小孩子。很明显,脾气本身就不怎么样,而且又是个急性子的季棠郸,只会往后面一种方向发展。
最先给他打来电话的,是老校长薛海清,这让他很是有些意外。
算算日子,他已经小半年没有去看望老人,还有他那两个可爱的小孙子了。但就在电话接进来的那一刻,薛令子和宋藤儿的声音同时传了过来:“杨(大)哥哥,我们相信你,爷爷说了,电视里那个是坏人”
师恩深重,哪怕薛海清在前一世里,费劲了力气也没能挽救他的命运,哪怕这一世他只当了以天数计算的三中学生,但是薛海清的那份关心,让他动容。
剩下的不用多说,薛海清并没有在细节上存疑,而是很直接地告诉他,每个人都有敌人,而文人的是非又尤其的多,这没什么。吴峻寄是什么脾气,他也有渠道知道,如果需要有人出面指证或者是支持,那么他一定不会推辞。
挂掉了老人的电话,马上就又有人打进来,声音听起来有些怯怯的,但却有着和这种腔调不相称的坚定:“哥……”
杨蔓?杨一有些意外,这也是许久没有联系过的人了,除了在上次出访岛国之前,一高的校园里面碰过一面后,三个月里基本上毫无联系。
有时候杨敏去他的大舅小姨家时,不免也会抱怨两句,唠叨着自己的儿子对于亲情实在过于淡漠,但看着杨一从岛国回来后,就一直趴在家里,日以继夜地挥洒心血赶着稿子,她就又把抱怨的话咽了回去。只是偶尔提一句,两个舅舅又念叨他了,或是几个弟妹不乏期盼的询问。
而现在这个电话,打过来的速度仅次于薛海清……不,也许根本就是和老人同时拨入,只不过因为信号延迟而落到了第二位的电话,无疑让杨一的感触很多,非常多。
几乎要算是他人生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时刻。
他有些形容不出来现在的感觉,心里暖融融的,还有一种奇怪的、自发的感觉到了后盾和依靠的安然。这是他曾经的生命中,因为种种yīn差阳错而没能体会到的亲情,但是显然,这种情感让他感觉很温暖。
“哥……”,“哥……”又是两声似乎是别别扭扭,强行憋出来的哼哼声,杨一再次愕然。这是?是杨铭和杨琳?他们和杨蔓在一块啊?
“是……是这样的,不是放假了吗?大舅的店里也没生意,我们就自己nòng了点儿烧烤,问你过不过来一起……”大概很是不习惯,用这种弱气弟弟的口wěn和杨一说话,电话里面,杨铭和杨琳的声音也显得结结巴巴,但是他们现在打电话过来的意图,那简直就和秃子头上的跳蚤一样醒目。
又是两股暖流,杨一忽然觉得,当个孩子王,领着自己的弟妹出去炫耀,似乎也是tǐng不错的选择。
不过不是现在,杨一此时只能在心底默默感谢着血脉同胞的支持,很是遗憾地笑了笑:“不好意思啊,你们也知道,现在是很关键的时候,走不掉的,可能必要的时候还需要我庭…。这样吧,下次,等到这雨不下了,我这边的事情也解决完,我们一块儿出去旅游,地点随你们挑。”
电话那边,并没有传来欢呼雀跃的声音,而是几个人吭哧一阵后,终于还是杨蔓带头:“那个,哥,你这次的事情,不会有事吧?”
杨一大感安慰,用少有的爽朗语气笑道“能有什么事,我都在计划出去旅游的计划了,你觉得会有其他问题吗?”
电话那头这才长长松了口气:“那好吧,说定了啊,等你把那个垃圾踩死了,我们就一起出去玩。”
351。一个个推到
352。云后的少年
就在吴峻寄接受了电视台的公开采访后不久,一纸立案通知书,也被送到了他的手中。当吴峻寄看到这一页薄薄的纸张时,心里面泛出来的,是对杨一和罗戈的不屑,甚至还有痛恨,但惟独没有悔恨。
有些人的理想和追求,并不能为他人所理解,比如吴峻寄。没有人知道他会什么会有如此深重的执念,为要在文学道路上做出让人瞩目的成绩。或许是小时候长辈的教导?亦或许是年少时一次灵感的迸发,对某个白衬衣蓝布裙背影的承诺?又或者是在成年后,发现文学才是他心灵深处的理想国,就如同卡夫卡,佩索阿,博尔赫斯这些原本小职员们,却生长了一颗写作的心。
这些都不是错误,唯一的错误是,他不应该选择这种方式,用别人的努力来收获自己的满足——尽管杨一的“努力”也未免显得有些来路不正。
所以他勇敢地走进了法庭,他确信自己最少有百分之八十的希望,能够在这里获取胜利。因为对面那个被他坑害了得小子,几乎拿不出任何有力的直接证明,就连间接的人证物证,也毫不因为他的写作天分,而有一丝一毫的眷顾与他。
在一个连剽窃罪都无法有效界定,以及施加处罚的时代,还有什么是比这更美好的呢?
当吴峻寄从自行车上跳下来的时候,早已守候在法院大门口的记者们一窝蜂地用了上去,长枪短跑对准这个标准的清苦知识分子,摁动快门的声音,和后世那种电子鞭炮没有任何区别,响成毫无音节分割的一片。
与此同时,阳一文化的商务车里面,罗戈,杨一,他们的助理,以及后面一辆车里的律师团。这样的阵容,从另外某些侧面说明了阳一文化的实力,以及他们对这一场诉讼的重视。但同样的,在收获了镜头的焦点时,这种阵容拉仇恨的能力也颇为不弱。
至少在两边的出场画面,通过分屏对比,或者是画中画的效果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时,很多天天然地就对吴峻寄产生了好感。
而不管是吴峻寄,还是阳一文化,双方都没有任何要发言的意思,似乎打定了主意要用最终的事实来说话。但很明显他们中间能够生存下来的胜利者,只有一个。
吴峻寄看到了杨一,这一次的目光中,没有了以往刻意伪装出来的温文,没有特地示好,就是赤/luǒluǒ的嘲笑和不屑。同情他的人,会认为这是他的胜利宣言,是对抄袭者的鄙夷。但只有杨一知道,这是吴峻寄对于他成功抢夺了他人劳动成果的得意。
是毫无底线的炫耀,是恬不知耻的挑衅。
“这王八蛋”罗戈的火气“腾”一下,就冒了出来。随着阳一文化实力的增长,罗总的忍耐力,也和这种增长呈完全反比的在减少。
杨一无奈地踏前一步,挡在了罗戈的前进道路上,然后回头瞪他:“犯得着么?这人的智商是硬伤,罗哥你也是?”
一句话,让这个团队的人都噗嗤笑了起来,而且他们一开始也只是痛恨,而并非出于担忧和焦虑。这种情绪,很快就被吴峻寄敏感地捕捉到,心里立刻就笼罩上yīn霾。
这一次因为诉讼的双方,其中的一方是阳一文化,所以理所当然地申请了不公开庭审的要求。当双方的背影被大门完全遮掩后,门口的媒体爆发了一阵不怎么大的议论声cháo。
然后是近三个小时的苦苦守候,不过为了得到第一手的最新报道,几乎所有的记者都表示毫无压力。事实上,这种程度的蹲守对于他们来说,也的确就是小儿科,情绪上不会出现任何异常。
隔音的措施,让哪怕是法官的槌击和宣判,也没能泄lù任何一丝消息。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因为答案马上就要揭晓。
首先出来的阳一文化,记者们的话筒递了上去,只不过他们并不需要答案,只需要消息的确认。除了那个小孩子作者,还有胖老总之外,其他人脸上的盈盈笑意,已经充分说明了问题。而在阳一文化的人陆续走出法庭很久后,吴峻寄才出现在众人的视线里。两方人马相距不过二十多米的距离,但就是这短短的一段路,却似乎有一道看不见的屏障,将喜悦和绝望分割的如此壁垒森严。
至少从吴峻寄的表现来看,就是这样。相比于进入法庭前的从容不迫,说他现在失魂落魄,都是一种委婉的称赞。因为此时的吴峻寄,根本就是一头行尸走ròu。
他不明白自己是怎么输的。
“您好,我是《东方早报》的记者田明,能不能就这一次的审判结果,对大家发表一下感想呢?”记者的问题一如既往的弱智,至少这个记者是这样。
旁边有同行,奋力把话筒往前递了半拍,占据了田明的空间:“您好,您一定就是《命运的……》,哦不,对不起,是我的失误,您一定就是《土疙瘩》的作者杨一了?能不能给电视机前的观众们介绍一下,你为什么会拥有这种程度的写作功底呢?”
这一个至少没有问白痴问问题,不过他提出来的问题,恰恰又是杨一无法回答的。难道说自己是重生回来的作弊者,而且正好看过几本广受好评的书籍?
绝大部分媒体都围向了阳一文化的一群人,只有寥寥几个凑到吴峻寄的身边。但是看到他已经彻底失焦的双眼,即便是再狠心的记者,也没办法把问题问出口。
吴峻寄觉得自己是在做梦,一个让人发疯绝望,求死而不得的噩梦。但是周围朦胧模糊的嘈杂声音,高昂的分贝和噼里啪啦的快门声,让人感到这噩梦又是真实存在的。
他的手佝偻成jī爪子的模样,要huā费好大的力气,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使其看起来并没有在瑟瑟发抖,而是一个败诉后人员的正常反应。
太阳光笔直地落下来,在吴峻寄的脸上晒出明晃晃的光斑,额头上有汗珠连绵不断地冒出来。但仅仅是日光暴晒,显然还不至于nòng成这种摇摇yù坠的模样,不要说那些大病初愈的人脸sè比他好看,就连一些行将朽木的老人,也不比他差到哪里。
杨一、或者说阳一文化,对他提起的诉讼要求很简单,赔偿500万的名誉损失费而已。再没了其他任何附带的条款,但让吴峻寄绝望的不是这个判罚,数字大到了一定程度,他也就没什么感觉了,反正不管50万还是500万,他都赔不起。唯一让他心灰yù死的,只是败诉这个结果本身而已。
那个硬盘,他到现在才听说,原来世界上还有个叫做电脑的东西,可以把第一次录入材料的时间保存下来。
而另外一段货真价实的材料,就更让他忿恨,当那段录像在他眼前播放的时候,他连去恨去骂季棠郸都忘记了,两眼呆滞,如果不是还有呼吸存在,几乎要让人以为他是杜莎夫人蜡像馆里的藏品。
前面那些记者们的追逐还在继续,有纷杂的声音传过来,吴峻寄在浑浑噩噩的状态下,却奇迹般地听了个清清楚楚:“请问一下,你的年纪还这么小,怎么就能写出《宋朝那些事儿》,《神农密码》等等受人热捧的文章?”
“你能不能为我们,还有广大读者们解释一下,我也是看过《命运的石头》一书的,尽管不知道这本书抄袭了《土疙瘩》的多少内容,但我想总体上不会有过大的差距那么对于《土疙瘩》和你前两本畅销书之间的差异,也就是通俗文学和纯文学之间的跨度,你是怎么跨越过去的?”
“我是XX电视台的记者,我想请问一下,能不能现在预约你,做一期的专访?”
一个个的问题应接不暇,但是已经没有人再来关注吴峻寄了。并非是他没有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