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文化帝国-第1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下杨敏不追问了,她已经有些着急了:“哎哎,小一,你怎么都没跟我说,你还欠着银行的钱呢?我跟你说,这个钱不能欠的,赖账到时候要被政fǔ清算……”
典型的老一辈人的想法,话是说的严重了点儿,但杨敏只是天然的对欠人钱感到不舒服不自在,所以说话的口wěn难免偏重。
“哎哎,行了啊老妈,这些事情和你说不清楚再说了,等到镇子对外开放了,这钱来得就和自来水一样,放心吧。”杨一苦恼无比,和自己母亲这一辈人,说什么接待啊,说什么超前消费啊,那是完全行不通的,只能这么安慰她。
杨敏脸上的狐疑表情一闪而逝,不好继续下去了,她今天还是第一次听说,儿子的那个大书城,还欠着银行的钱——实际上是欠着罗戈钱,所以忽然就有些不安心了。就算是杨一说再多的话,作再多的保证,也是要疑神疑鬼。
后来的路上,话题就没有这么热烈了,两个长辈低声不知道讨论些什么,杨一的注意力却放在了窗外的道路上面。原本是坑坑洼洼的乡村土路,在区政fǔ的大力支持下,再加上镇子自己出劳力,已经变成了漆黑平坦的柏油路。
本来按照他的想法,最好是能铺成单向行驶,但是同时有一进一出各四条道路,一共八条的青石板路面。但是现在手头上资金确实有些紧张,要想实现完全的古典化,光是石料都需要好大一笔支出,所以杨一最后也就作罢。
不过现在看来,这个柏油路面就已经很不错了,最关键还是镇子的面貌,一定不能留下修缮后的现代痕迹,不能有工业化的味道。
吴越的曲调悠悠,船头dàng浆唱江南,等到车子来到镇头,在刚刚修建完毕的停车场上泊下来的时候,已经是余晖遍洒的时间。
新修建的停车位置,并没有任何现代化的设施,就是水泥浇灌的碎卵石。不过不同于城市中的小区,这里的停车场,一片茵茵绿树的遮掩,杨柳、栀子、枇杷……huā坛中也满是芍药、海棠和夜来香,光是管中窥豹,就能想见这个小小古镇的悠远风致。
“嚯,和以前比真的是大变样啊”苏晚母女还没什么感觉,但是眼前的画面,落在杨敏和杨蔓眼中,就着实让人吃惊了。
以前的溪止,也不过就是个普通的江南镇子,原本停车的位置,一片光秃秃的野草地,怎么能和现在相比。
杨一无语地直撇嘴,开玩笑呢,他自己虽然一直没怎么关注这边,但是阳一文化前前后后投入了千五百万,再加上以旅游资源为抵押,两倍于自身投入的贷款,那是说着玩的么?
357。复返
358。喜纳
夏季的溪止,景致就远不是萧瑟秋冬所能比较的,这还不论镇子又刚刚经过修缮,楼台重画,翡翠掩映。黑的瓦片上一层绿sè苔藓,下面是粉白的墙壁,再下面是幽绿的bō光倒影,进了镇子的第一眼,就能看到一处三层的轩阁,下面是青石条砌成一个不大的院子,依依呀呀的吴越曲调传来,平添一份幽静。
杨敏凝神听了会儿,忽然就哑然失笑:“听这个二胡的调调,一准是你七姥爷在里面,不信你去瞧瞧。”
杨一才不会去自讨苦吃,平时碰上七姥爷也就罢了,要是在他拉场子的时候过去,保不齐又要谈兴大发,死揪着自己不放,美其名曰进行传统艺术的熏陶。
在杨一看来,与其到镇上的戏园子那儿欣赏昆曲,还不如在游廊两边随便找一处地方坐下来,来聆听乌篷船上那些蓝布huā衣裳的船娘们的渔歌晚唱,这不都是传统文化么?当然,至于这里面异性相吸的道理啊,那些水乡的大姑娘比较养眼什么的,杨一一概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几百米曲曲折折的游廊走到一半,就往中间一座石桥上面拐过去,整个镇子上风水最好,视野最开阔的地方,不就是杨一二舅公的家么。回家先拜会长辈是礼貌,再说这些大包小包的礼物,也不能往自己屋里拎,所以这几年回来先往这里赶,倒成了一个习惯。
推门进去,厅堂一个人都没有,而后院那边却传来嬉笑热闹的声音。这也不奇怪,水乡人家自己一家一户吃饭的时候,往往就是两三个小碟端去前面的游廊上吃,条凳前面放上一张老旧的桌几,人再多点儿就搬一张八仙桌。
可要是整个家族的人都过来了,或者是宴请外客,那就多半在后面的庭院中,地方宽敞,说笑喧闹起来,也不至于惊扰了别人。
“看那样子,就等着我们呢。”杨敏呵呵一笑,反倒是把自己拎着的东西,又往苏晚手中塞了几样,这意思明显是要苏晚长长脸。
穿过了厅堂,还没看清后院的景象,就有孩童欢笑声蹦蹦跳跳地扑过来,不用看,杨一就知道是家里那群小家伙。等他当先进了院子后,先看到的,果然是小健,孩子王一样站在三五个稚童的中间,手上举着的,是杨敏两个月前买了送回来的奥迪双钻。
能有这么一辆上百元的电动四驱车,在小孩子堆里面就是最最拉风的事情了,没有之一所以小健毫无争议地成了孩子头,而旁边的思思,眼巴巴看着自己哥哥手上的玩具,羡慕的要死。杨敏考虑到她是女孩子,所以那次给她带回去的礼物是一个芭比娃娃,可是这种东西好归好,换成是其他小丫头拿到了也决计要高兴上好几天,可是和奥迪双钻比较起来,又全然不值一提了。
这群小孩子的身边,是家里两个上了初中的学生,男孩子正眼巴巴地看着小女孩手上的一叠漫画,有《灌篮高手》,也有《幽游白书》,不过都只是零散的几册,里面最多的还是《云荒》。那男生的家里管得比较严格,这个年纪,一般也不会给他多余的零huā钱,所以尽管他眼馋《云荒》无比,可大多数时候也只能看看而已。这次暑假回来,看着自己堂妹这么丰富的收藏,真的是又眼馋又妒忌。而那个女生对于堂哥的眼红和妒忌之情,也不是没有觉察,很是得意洋洋地炫耀了一番。
老人们就闲散逍遥的多了,三五个老太爷人手一个小茶壶,围坐在芭蕉树下的石桌旁边,时不时为了什么问题争上几句,前一刻还面红耳赤,下一秒又重新融洽起来;有的白发太婆一边摇着扇子,一边逗nòngtuǐ上牙牙学语的小孙儿,身边的收音机里,传出丝竹的婉转余音;当然,也少不了大家最喜闻乐见的砌方城活动,偶尔一张清脆的甩牌声“碰”,“和了”,惊得屋檐上的斑鸠扑棱棱飞起,然后消失在晖光烂漫的暮sè中,而不远处,肯定会有一只三huā或者烟黄的猫咪,十分之幽怨地从屋脊后面站起来,幽幽地喵呜一声,又转而去找寻下一个目标。
中间这一辈,男人们聚在一块儿,谈论的问题都和镇子的改变有关,话里话外跑不掉马上要开放旅游了,自己家分到手的那些个经营名额的利弊,开餐馆地羡慕开旅社的,开旅社地羡慕领到了特sè商品经营的,有高兴有憧憬有期盼,也有略微的担忧和不安。毕竟这些都是祖祖辈辈,在水里在田间地头挣饭吃的人,忽然一夕之间就洗净了脚丫子上岸,摇身一变成为小老板,多少还是有些忐忑。
女人们就看不见身影了,全都在后院的厨房里面,张罗着今天的晚饭。淡淡的炊烟弥散在昏黄的天光下,模糊了水乡的轮廓。鼻子极为好使的杨一,已经闻到了红焖麻雀和红枣烧ròu的独特香味,还有隐约的糟香,肯定是醉虾无疑。
“啊是杨一哥”小健人跟个皮猴儿似的,一边玩闹,还一边不安分地四下张望,所以眼睛也尖些,第一个看到了杨一进来,马上就喜不自胜地叫嚷起来。
这一声嚷嚷起来,落在杨一的耳朵里,怎么听怎么像是“一休哥”的翻版,不过这时候所有的目光都集中了过来,他也就不好说什么,直接拣出来好几个盒子:“行了行了,别叫了,东西拿过去喊得这么亲热,不就是为了这个么。”
盒子里面装的是模型,这次不是奥迪双钻了,而是直接升级为电模快艇,还是带遥控器的那种。
果然,这东西的杀伤力不是一般大,看到杨一递过来的盒子,几个小家伙们眼睛都直了。此刻在他们的眼中,杨一已不啻是神仙的化身,是如来佛,是神笔马良……
后面两个初中的孩子也站了起来,想要上前打招呼,又有些这个年纪的孩子们特有的矜持。只犹豫了一下,就再没了机会,因为后面的长辈们已经开口发话了。
只是等两人看到了苏晚的时候,不免有些惊讶和意外,但漫画少女现在已经有了相当高的曝光率,所以两人立刻就反应过来,眼睛盯着苏晚一眨不眨,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东西。
“嚯我们杨家的文曲星回来了”开口的是杨一的二舅公,家族里面辈分最高的老人,也是这一家的话事人。在看到自己这个争气的外甥孙回来,眼睛亮的吓人,居然是主动起身过来迎接。这种礼节放在宗族习俗还很浓厚的溪止,还是长辈主动对晚辈做出来,那就不单单是喜欢两个字可以概括的了。
随着杨一二舅公的起身,剩下一大票的老头老太太也坐不住了,准确来说,是不乐意坐着了。镇子上……至少是整个杨姓大族里的传统,同一支的老人,一般来说不分内外孙,不分外甥侄孙,只要是晚辈,就都能得到爱护。而现在家里出了这个一个争脸面的小辈,那还不赶紧宠着,还等什么时候?
几乎二十多号人一起开口的场面,那才真叫一个热闹,杨一赶紧堆满了笑,一个个挨着打招呼过去。说起来老家的这些舅公姥爷们,虽然不是他的亲姥爷亲姥姥,可是在某些问题上,还真是只认亲疏不管道理,只说溪止的修缮和开发,杨姓一族自然不必说。另外的一个大姓几百人,还有零零散散二三十户人家的外来户,可都是这些老人们带头,一家家去做工作,最后才同意了意见。
所以这时候,杨一是一个人都不肯怠慢,不管是礼貌还是内心的真情实意,他也都很是感jī这些长辈的。
就是大家太热情,有些让他吃不消了,这场面,就好像他的身份刚刚曝光的那一刻一样,每天上楼下楼,出现在大院里面,就总会被街坊邻居们围住,用参观大熊猫一样的热情堵着他不让走,扯一些家长里短。又或者有家里面子女正在初高中的学生,就更是不得了了,非得在他这里掏出些所谓的学习经验。
而现在的这些家族老人叔伯姨婶,看着他的目光一点儿都不必街坊邻居们来的差,大家都是有儿有女的,都想到了取经这个方面,也就不足为奇。
见了面,都打过了招呼,寒暄过后,杨一的二舅公才满意点点头,挥手阻止了个别人迫不及待要套近乎的打算:“行了行了,小一也都回来了,有什么事情,晚上大把的时间慢慢来说没看到还有客人吗”
其实说这个话的时候,他自己也是老脸一红。苏晚母女两跟在后面,也不是没人看到,只不过杨一写书,而且还成为了全国知名天才作家的故事,实在是让这个家族中的每一个人,都jī动的不能自己,当然也还存了很多其他的心思,比如眼馋,比如失落,比如难过。
这也是难免的事情,只要是人,就难免会比较,拿自己和他人比较,拿他人和他人比较,拿亲戚和朋友比较……这种比较之后的失落和不服,也造就了人类前进的原动力之一,并非是为了社会为了全人类这么崇高的理想,只是想要自己生活的更好一些,想要自己也能出人头地受尊敬受羡慕。
但是这个杨一,这步子迈得也太大了点儿,快了点儿吧?都把他同龄人甩了个无影无踪。这种已经是好几个层次的差别,让一家人实在是没了注意礼节的精力。
但是一番感情发泄了个七七八八后,再回过头来看苏晚母女两,又都不免有些窘迫,就好像自己这一家人,眼皮子就浅显到了这种境地,家里出了一号人物,简直恨不得捧成宝贝,嚷嚷的全天下都知道,杨一是他们老杨家的人。
“小一啊,这是你同学,还是朋友?也不给大家介绍一下,真是太冷落客人啦”老头子剪了个近乎光头的发型,上面一根根银sè的短发精神矍铄,头皮红得发亮,这是高兴的。
听到这位大家长意有所指的“朋友”这个称呼,一些杨一的叔伯,就用男人都明白的那种玩味笑容,上上下下地打量着苏晚,姨婶们更是嘀嘀咕咕的议论开了,神情极为兴奋,看样子不深入八卦一番,是不会轻易放过杨一的。
而以杨蔓为首的小字辈,一个个神情古怪又yàn羡地看着自己老哥,心忖舅公这也太前卫太开放了有些话您也不要说得这么lù骨嘛,搞得我们这群小孩子想起哄又不敢起哄,实在是憋得难受啊。
“呃,这是苏阿姨,这是苏晚,我以前的同学,现在的同事加合作者,就是你们说的那个小人书,知道吧……”杨一挠挠头,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介绍,只好这么笼统的大而化之。
谁知道他二舅公马上就翻脸不认人了:“谁说那些是小人书了?我们这些老家伙从来没有这么说过,你看思思他们要看这书,还不是她一要我们就掏钱说起来啊,还是给你们做了贡献的”
一通辩解完毕后,他也不去看杨一那囧囧有神的脸sè,转而过去招呼苏晚的母亲:“哎呀,这真是太客气了上门来玩就来玩,还带这么多东西,搞得我们以后都不敢接待了”
苏母的为人处事自不用说,虽然也都是市井小民,但是说话做事都偏内敛,一点儿也没有杨敏那种泼辣,闻言就连忙笑语客气了一番,让几个比较挑剔的老太,也满意点头——母亲都是这样子,想来女儿也应该是温柔淑静的了,果然是配得上我们家小一。
至于这些老太们,以后会不会因为自己现在的结论和想法,而感到郁闷,又或是痛骂自己有眼无珠之类,那就不得而知了。
因为在苏母的督促,以及杨一在身边的情况下,苏晚表现的几位乖巧可人,这模样,不说是杨一,就连杨蔓,也险些惊掉了下巴。某个重生者甚至怀疑,这是不是姜楠那小女人易容改面,假扮成了苏晚的样子。
“行了,别让客人站着,老三你去厨房看一下,都折腾了半天了,怎么还不能上席?把人都要饿到了,传出去还说我们家连顿饭都招待不好。”看着苏晚的乖巧,看着杨一的出息,几位长辈是越看越高兴,二舅公当下就大手一挥,很是家长派头地吩咐下去。
得了吩咐,大家自然是搬动桌椅,清理地盘,准备上桌开饭了。杨一想要动手帮忙,却被七姥姥赶到了苏晚旁边,不许他动手。而其他几个孩子,却被指挥着火烧屁股一样。
358。喜纳
359。比周庄西塘木渎乌镇更早的
吃过了晚饭,一群小孩子把苏晚围了个水泄不通,纠缠着不放。其实本来像小健思思那些小屁孩,喜欢《云荒》倒也不假,却还没有爱到忘乎所以的地步,而且刚刚拿到手的礼物,还没有捂热乎呢,几个孩子现在就恨不得冲出去,在房前的水道里好好比划一番。
这可是遥控的电动玩具,别说还是98年的水乡古镇,就连越州市里面,能拥有这种玩具的小孩子也不多。
但现在这群稚童还能按捺得住蠢蠢yù动,留在苏晚的身边,也是因为家里那两个初中生的带动。小一些的孩子,总会不自觉模仿大一些孩子的举动,所以看到自己的哥哥姐姐都围在一个更大的姐姐身边,他们自然也不嫌吵闹不嫌挤,紧紧跟在苏晚身边,深怕被同伴给“比”下去了。
而杨一,则是坐在家里几个家长的旁边,和他们细说着镇子接下来的规划。
“哦,哦,你说的这个我们也明白了,戏园子那边你看到了吧?啊?从那边过来的你没看到?”杨一的舅公胡子一颤一颤,煞是好笑:“行了行了,没看到也就算了,反正戏台也都搭好了,联系的是周庄那边的一个班子,太好的咱也请不过来,你又说随便什么都行,那就随便找了个班子。不过那个曲家班,班主可也是传字辈老先生门下的弟子,只不过天分差了点儿,所以现在没啥名气。”
杨一点点头:“没什么,最主要的还是我一再强调的那几条,平心静气,不要把游客当什么稀奇宝贝,各家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人家来江南古镇游玩,就是为了感受一下这种水乡的悠然氛围,也不是非要风景就美得不行,或者什么天下第一第二第三的奇观。要看那个,人家也不会上我们溪止,直接去黄山泰山,去大峡谷去三峡,条件再好点儿的,去马尔代夫去大堡礁,总之不会来我们这儿。而对镇子感兴趣的人,多半就是那种,喜欢节奏慢一点儿的,捧着一壶茶就能坐上一个下午的人。这样的人,大家搞得太热情了,太商业化了,别人就不乐意再来了,他们要的是咱们江南镇子的意韵。”
一群老人对视了一眼,纷纷表示听不懂。
杨一的压力,这叫一个大啊。看看周围一张张老脸上的茫然表情,只好是举例说明:“姥爷,您平常是不是喜欢泡一壶龙井,去戏园子或者书院或者窑厂坐一个下午?”
“那不是废话么,要不怎么打发时间?”
“那您喜欢这种生活吧?”杨一循循善yòu:“要是让您去越州市里,或者就去区政fǔ那边住楼房,好不好?”
“好个屁,哪里住着有什么味道,天天趴窗户上数汽车啊”杨一七姥爷抖抖烟袋。
“哎,就是这个道理人家来我们这里玩,就是厌倦了城市里的闹腾,想要静一点儿,随心所yù一点儿。咱们镇上的居民,既然都成了经营户,那就要有顾客至上的意识。shouda8。c/o/m手、打。吧更新超快)既然他们不喜欢过多的打扰,所以我们做生意,也不能像外面那样,拼了命的揽客。还是那句话,热情是应该的,但别吓到人了。咱们越是保持平常心,越能让人喜欢。”
“那照你这么说,还搭什么戏园子啊,那依依呀呀的不会吵到外头来的人?”杨一二舅爷一辈子的农民,老来得闲,除了伺候镇尾那儿的一亩三分地,平时就是听曲,要不和熟人摆个龙门阵,对于怎么样经营旅游点的小店,那是一窍不通的。
“哎,不是。”杨一说的嘴巴也干了,还是说不清楚,干脆很是**地摆摆手:“反正戏园子是天天要开的,不过也不用去请戏班子了,平时舅公他们自己捣鼓的就很好了。还有印染坊,窑厂这些地方,就算是没有活计,也要开着,千万不能停业。”
“天天烧窑?”杨一的三堂舅,就是镇子里窑厂的负责人,也是这一辈唯一的陶瓷手艺人,听到杨一的话,一下子就瞪大了眼睛。要是天天都开窑,这怎么行得通
杨一就很是无奈地笑了:“不是天天烧,就光是拉胚也行啊,谁说非要开窑了?那些来游玩的客人,多数也就亲自试验一下怎么和泥,怎么制胚,谁还真愿意去烧窑啊?现在什么天气,热都热死了,你倒贴钱请人去看,人家都不愿意呢。”
听明白了解释,杨一的三舅使劲挠头,看样子总算是理解开窑的意思了。
“行,小一你的意思我明白了,等明儿一大早,我就叫人挨家挨户通知下去。咱们镇子虽然小,但也不是没见过世面的人,不会nòng出什么丢脸的事。”二舅公点点头:“还有宴请区领导的席面,欢迎仪式,也都cào办的差不多了,不会出岔子的。你再帮着想想,看看还有啥需要注意的地方?”
杨一仔细思考了半天,也没发现有什么疏忽和遗漏,不过在听到宴请区领导的时候,却脑子一转,连连顿手:“那个席面,是安排在祠堂那边吧。舅公你通知一下,把一些咱们这里的特sè点心,好吃又好做的那种,像是青糕,米糖,熏腊的小鱼小虾什么的,也多准备一点儿,免费给客人品尝。”
看到众人有些愣神,他赶紧又补充一句:“就一天,huā不了多少钱,以后可以定时举办这种聚餐活动,那个时候再收钱也不迟嘛。但一定要保证卫生和味道。”
原来还是招揽客人的招数,大家这下就都明白过来了,但也没什么意见,都支持得很。以前旧年月的时候,每逢元宵节,溪止镇上也有在祠堂摆百家宴的习惯,只不过来吃的人都是自己人,而且也就那一天而已。流程大家也都熟悉,倒是不用huā什么心思。
“那行了,我也没什么要说的了,明天等区领导过来剪彩以后,大家就坐在家里面数钱吧。以后咱们这儿的日子啊,只会越来越好。”
看到杨一没什么要说的,他二舅公却忽然想起来一件事情:“对了,还有个事情。下个月的三号,是个好日子,我们这些老家伙一致决定了,把你的名字加到祠堂里面。”
嗯?杨一诧异地看着舅公,却发现一群老人都肯定地看着自己,显然这个消息只是告诉他而已,他自己是没有决定权的。不过能让大族里的十几位耄老一致通过这个提议,想来除了开发旅游这一个功劳外,那些防控防汛的措施,也是很重要一个理由。
吴越之地,不仅是相隔十里乡音不同,就连各个宗族祠堂,也都有着各自的规矩。像是杨家祠堂,就不只是供奉先祖牌位的地方,早年那些中了榜的秀才举人,又或者对家乡有着巨大贡献的族人,活着的时候,也是能名列其中的。
这就是一种巨大的荣誉,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