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他从末世来-第2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姨子努力的学习着法律,充实着自己,放松的时候就去末世二百三十七年的书评区,去管理帖子。安青桔尽量每天都会锻炼舞术,做柔软体操,只是适量,安青桔可是江南大学的舞林萌主,自然是了解那些专业的舞蹈家老年的难熬。

安青桔可是安初遇的亲妹妹,在偷懒上是一脉相承的,安青桔苦学舞蹈,就是为了练好形体来讨好姐夫,别的想法是没有的。

如今少女的美梦渐渐有了实现的苗头,安青桔可是很开心的,她已经长大了哦。

第五五九节一切为了哄萝莉

云落这人,是个很潇洒的家伙,又是一只好可爱好可爱的萝莉在手,清水甜子又要离开华国去往日本读书了,那云落做出什么来都是非常正常的。

于是乎,在安初遇安青桔香初纯子都没想到的时候,云落这家伙就开着银黑红旗,带着萝莉小甜子和红鼠糖糖,风一般的离开了西湖市,去往了两个小时车程的乌锡游玩,也是为了哄这只六岁萝莉开心。

来乌锡必游太湖,游太湖必游鼋头渚。鼋头渚是横卧太湖西北岸的一个半岛,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状酷似神龟昂首而得名。

鼋头渚风景区现面积达539公顷,充山隐秀、鹿顶迎晖、鼋渚春涛、横云山庄、广福寺、太湖仙岛、江南兰苑,中日樱花友谊林等众多景观,各具风貌。风景区已成为中外驰名的旅游度假休养胜地,国家5a级风景区。

云落牵着清水甜子稚嫩的小手,红鼠糖糖趴在萝莉的香肩上,慢慢的走着。这里风光山清水秀,浑然天成,为太湖风景的精华所在,故有“太湖第一名胜”之称。当代大诗人“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诗句赞誉,更使鼋头渚风韵流扬境内海外。

行湖春波吻石、碧水和天一色:凌山巅高阁振翼,孤鹜落霞齐飞。远眺湖光朦胧,鸟屿沉浮;近览山峦迭翠,亭台隐约。月晨日夕,景色幻变,若遇雨雪,情趣迥异。仲春四月,樱妍春桥,天高秋日,兰香小亭,各具风采。

鼋头渚风景区地广景多。可先登临鹿顶山舒天阁,远眺四方,一洗胸襟,再上鼋头渚,或步行盘桓于花径,或赤足涉水于低滩。或乘船弄涛湖面,坐礁凝思,登楼品茗,领略太湖山水之美,最后乘船渡湖,一探太湖仙岛灵秀、神幻之妙。

鼋头渚的美丽景致,很早以前就被人们所向往。萧梁时,此地建有“广福庵”,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一处。明初,“太湖春涨”被列为“乌锡八景”之一。明末,东林党首领常来此踏浪吟哦,留有“鼋头渚边濯足”遗迹,文人雅士咏唱之作颇多。

清末乌锡知县在临湖峭壁上题书“包孕吴越”和“横云”两处摩崖石刻,既赞美了太湖的雄伟气势和孕育吴越两地的宽阔胸怀,也蕴涵了对此地风光尽纳吴越山水之美的中肯评述。

明代以前,鼋头渚已为人们所向往。茂林修竹、悬崖峭壁、摩崖石刻、同太湖水辉映成趣。被认为是乌锡境内的“桃花源”。

鼋头渚公园曾是蒋的私家园林,堪称“乌锡第一胜景”。青山绿水之中。长春桥、澄澜堂、飞云阁、劲松楼、光福寺、陶朱阁等园林建筑点缀其间,太湖仙岛、具区胜景、鼋渚春涛、万浪卷雪、鹿顶迎辉、充山隐秀等六大景区各具特色。

云落抱着清水甜子登上鼋头,浩瀚壮阔的太湖展现眼前,令人心旷神怡。山顶舒天阁巍峨耸峙,登阁远眺,可鸟瞰整个太湖山水。“鹿顶朝晖”。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天上彩霞万道,给群山披上金色,给湖水撒下一片金点。十分壮观。

鼋头渚牌楼是过去鼋头渚风景区的老大门,现在是乌锡十八景之首“鼋渚春涛”的序幕。鼋”是形似海龟的一种动物,“渚”是指三面临水的小陆地,因为它状如鼋头而叫鼋头渚。

门楼背后刻有“山辉川媚”4个大字,点出了这里“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辽阔”风景的特色。云落和清水甜子顺着大道向前,可以看到300米的杜鹃坡,杜鹃花是乌锡市的市花,清明时节树丛、林下、溪边的杜鹃花开遍山野,映的满山都是红色,犹如花海。

两边郁郁葱葱的大树是香樟树,它是乌锡的市树。太湖佳绝处牌坊原为“横云山庄”门楼,结构古典,北式风格,斗拱连接,琉璃顶、飞檐翘角。

此牌坊是鼋头渚公园的老大门,当时有题额“山辉川媚”。牌坊右侧,有砖彻拱门,正反面有砖刻“利涉”、“问津”。原来的的鼋头渚,都要乘渡船到此,渡船在此停泊,故称“利涉”。渡船将游人送到这里,不知“桃花源”在何处,就得“问津”。

进牌坊,立以照壁,饰以凤穿牡丹。壁后临水而筑“涵万轩”水榭,轩内悬挂“湖山罨画”一额,系乾隆手笔。转过头来看,湖水被周围的山林、岛屿所环抱。北面有中犊山岛,现在是太湖疗养院所在地;对面就是大、小箕山,山上树木苍翠,景色优美。

乌锡民族工商业者,在那里建造了“锦园”。牌坊后面有一照壁,壁间饰以“凤穿牡丹”的图案,凤凰和牡丹寓意吉祥。整个照壁挡住了院中景色,起到了欲扬先抑的效果。

宝界桥位于蠡湖的最窄处,包括并列的新老两座桥梁,将蠡湖分为东蠡湖和西蠡湖,也是由乌锡通往鼋头渚风景区以及唐城、三国城、水浒城等影视基地的必经要道。

双桥落成后,唐代大诗人李白“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诗意,在蠡湖边上化为了活生生的人文一景,祖孙造桥,传为佳话。长春桥位于涵万轩和绛雪轩的一泓水池中,桥的前后筑湖堤同太湖水分隔。桥呈拱形,仿佛颐和园中的玉带桥,桥洞映日成浑圆形。

湖堤上引种日本野生大山樱,已有60多年历史。每年4月,花开如云,淡红粉白相间,在青山绿水的掩映下,分外妖娆,称“长春樱花”。长春桥向前,有古建筑半露水面,题额“绛雪轩”,与涵万轩对景。

绛雪轩旁为云逗楼,园主为纪念先祖,上坡,有花神庙,“花神女夷”像,高髻云裳,姿态端丽。长春桥是为纪念园主60大寿而建,取其长葆青春之意。湖堤两边所种的是日本的“染井吉野”,在日本的樱花品种中,“染井吉野”是公认最美的一种。

每到三四月樱花盛开的时候,人行其中如在画中行,到落英缤纷时,一阵微风吹过,片片樱花会落入旁边的池塘中,随着微波形成阵阵的涟漪,景区因为樱花而得名,取名长春花漪。

长春桥是一座拱石桥,高耸湖面,堤岸遍植樱花,挡住了外湖的景色,分隔了水面和空间,从平面上开,增加了变化,是浩大的湖面产生了大小、虚实、动静的对比;从立面上看,丰富了景色层次,它与涵万轩、绛雪轩和东面山坡自成一个空间,构成长春花漪的景色。

有关太湖的来历,民间有种说法:相传在很久以前,王母做寿,在天宫大设蟠桃宴,玉皇大帝命四大金刚送去一份寿礼,是一个大银盒,里面装有72颗特大的翡翠,外表还雕饰着千姿百态、五颜六色的飞禽走兽,如同一只聚宝盆,令在场的各路神仙赞不绝口。

但王母设宴时没请孙悟空,于是这位齐天大圣就大闹天宫。当他看见玉帝送的这只大银盒时,一棒打翻,银盒便从空中翻落下来,砸到地上成了一大坑,银盒立即化成了湖水。

因湖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天”字上的一横落在下面成一点,就是“太”,所以此湖取名为“太湖”。而72颗翡翠分撒在太湖之中,变成了72峰。本来银盒是圆的,被孙悟空打了一棒,这便是太湖不圆的原因。

太湖的传说,发人遐想。其实,太湖原是一个大海湾,约在5000多年前,这里地壳下陷,东部的泥沙不断淤积,导致长江三角洲向东伸展,西部的洼地便形成烟波浩淼的太湖。然而,民间传说更增添了太湖的神秘感。

太湖鼋头渚风景区中有一条醉人的花树之路,这就是秀色可餐的十里芳径。它始自宝界桥西南堍,其地有倚路面筑的太湖佳绝处牌楼,然后一路依山傍水,可直达勃公岛。

按着路人的建议,云落开着银黑红旗,带着清水甜子和红鼠糖糖经过十里花径,向渤公岛驶去。渤公岛是乌锡市最大的人工岛屿,又称渤公岛生态公园,位于环湖路大渲桥南侧与鼋头渚公园接壤处,是结合退渔还湖工程在原犊山大坝东侧围筑而成。

西与管社山相望,南端与充山对峙,占地面积约37公顷,南北长约1700米,犊山路贯通南北,北由渤公桥与梁湖路相接,南由犊山桥连接鼋头渚。

渤公岛生态公园,集水利工程、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融于一体,是蠡湖36公里环湖观光带继蠡湖公园后又一免费开放的主体公园,为纪念治水先贤张渤而取名。

在五里湖进水闸前下车,开始了渤公岛的游览。五里湖又名蠡湖,是太湖的内湖。位于乌锡城区与外太湖之间,是乌锡泄洪蓄水天然水库。

渤工岛绿化面积近30万平方米,一条延绵上千米的宽阔大道,加盖上长长的棚架,贯穿于临湖的渤公岛间。这条由13种藤本植物“搭”建,被专家称为国内最长的藤本植物观赏长廊。观赏长廊在这里将形成了一个全长1。2公里的绿色长廊。

第五六〇节萝莉在手牵着走

根据各种植物的生长习性和花期、花型等因素,对常绿藤本与落叶藤本间隔种植,合理分布,整条长廊种植了紫藤、木香、金银花、凌霄、梅叶弥猴桃等13个品种、有3000多棵藤本植物。

整个棚架呈现出一幅藤蔓相连、繁花似锦的迷人图画。木香、梅叶弥猴桃、丝瓜等藤本植物都将弥漫色香。清水甜子才是六岁的小萝莉,力气不大的哦,云落牵着萝莉走过一段渤公遗廊,在承露台上的餐饮前小憩片刻。

这里是渤公岛的标志性建筑、承露台上张渤的花岗岩雕像。圆形的石台上,渤公披着斗篷,正视前方,左手握缰,右手五指直伸为掌,很有指点江山的气势。再看看他的坐骑,猪首龙身,雕像附近的景墙说明这就是“猪婆龙”。

传说张渤为了疏浚河道,日夜挖山不止,感动了神仙,把他暂时变成猪婆龙这种神兽,一口吞掉蠡湖中兴风作浪的狗形怪物,用嘴巴拱开“水犊门”和“蒲岭门”,终于开凿成功,接通了太湖和蠡湖。

相传蠡湖与太湖之间有南犊山、中犊山、北犊山,三山像笔架一样相连,阻隔了蠡湖与太湖。每每遇到水涝或天旱,常常是田园荒芜,民不聊生。到了西汉年间,张渤来到乌锡地界,率领百姓开凿犊山,打通犊山门,使得蠡湖与太湖水流畅通。

从此,乌锡成为鸥翔天空、鱼戏浅底的鱼米之乡。“开了犊山门,氽出乌锡城”,就是乌锡百姓怀念张渤治水功绩的口头语。

这座雕像,就是为纪念张渤治水事业而立的。在城雕两边,还有一组石质线雕,以明清木板刻画的风格。向游客介绍张渤治理太湖、救助民众的传奇故事。来到这儿,瞻仰雕像,观看线雕,缅怀先贤,感慨万千!

这座雕像,紧扣公园的环境和历史。让游客感受渤公的身世、个性、精神和追求,受到熏陶,获得启迪。

猪婆龙,是人还是神?有两种传说,一是人变神。据传说,张渤在太湖治水,决心大、毅力强、不怕苦,深深感动了天庭,玉皇大帝传下御旨。让他由人变龙。因为**力气大又熟悉水性,就变为猪婆龙。

变龙后,他吞下形状如狗、常在蠡湖兴风作浪的水怪,顿觉浑身上下充满了神力,就用嘴巴拱开了犊山门,打通了水道。从此,乌锡就成了五谷丰登的江南水乡。于是,天庭就封他为水神。

二是神变人。据传说。东海有条猪头、龙身的猪婆龙,虽然生得怪、长得丑。但心底善良,经千年修炼得了道,上了天。可是好景不长,后因一次偶然犯了天条,被玉皇大帝贬下凡间。来到太湖边上后,他变成了身上拖一片、头上挂一片的穷小子。

遇到好心人搭救长大后。到夜晚天黑时,他就现原形,变身为猪婆龙,兴修水利,造福百姓。由此可见。无论是人变神还是神变人,都是说张渤是亦人亦神。

这座雕像,根据传说,融凡人与神人与一体。细看,张渤上身为人,可下身不见了,与猪婆龙融为一体了。张渤的坐骑猪婆龙嘴如猪,但耳如人,眼睛也似猪非猪,这分明是说,猪婆龙并非是一般的猪,它既似神又似人,也是亦神亦人。

由此可见,雕像的作者,形象准确地表现了神话传说,再现了神话传说,让人一目了然,过目难忘。这也就是这座雕像的神奇的表现力吧!

张渤左手握缰,右手挥动,身着披风,昂首挺胸,目光炯炯,正在开掘犊山门。他好像一个指挥千军万马向犊山工程进军的大将军。猪婆龙抬头翘尾,飞浪走滔,力不可挡,充分显现了超自然的神奇力量。

这座雕像是用从山东采购来的整块花岗石雕刻而成,雕像高五米,跨度也是五米,用了重45吨的巨大花岗石。

而雕像的落地点,选择得极好。环顾四周,背后有苍松翠柏为靠。前面,展现了宽阔的湖面。抬头,鹿顶山风光尽收眼帘;低首,可见荡漾的碧波敲击着湖岸。更独出心裁的是,这里建了园形承露台,张渤和猪婆龙居中而立。

年年岁岁承接上天飘洒下来的雨露,滋养着体力和神力,从而千年万载保一方平安!这样天人合一、天神合一的巧妙构思,可谓不是仙境胜似仙境。

张渤是武陵龙阳人,生于西汉神爵三年,身长七尺,英气勃发,先后与柳氏李氏为婚,生五子、一女、八孙,张渤精通道业,统领阴间兵马协助凿通河道。他要开挖一条运河,到桐汭河,经郎川,沟通南漪湖,直达长江。

张渤因驱使阴兵开河,不让夫人到前沿工地,事先与李氏密议,送饭时以鼓响三声为约,必至。厥后,因遗食于鼓,鸟啄鼓响,王至鼓坛,乃知鸟为所误。逡巡,夫人至,鸣其鼓,王以为前所误而不至,夫人遂至兴工之所,见王为大猪,驱役阴兵,开凿河渎。

王见夫人,变形未及,从此耻之,遂不与夫人相见。圣渎之功遂息。张渤从此隐居广德横山之巅,潜心修炼,夫人李氏亦至县东二里而化。

圣渎之水虽涸为民田,广德的老百姓还是感激张渤治水之功,于是就在横山建造了祠山庙,塑像供奉,又在城关东门修建了“昭妃庙”,俗称娘娘殿,世代祭祀。

又据《乌锡志》载,张渤是位疏浚蠡湖的治水英雄。由于蠡湖位置适当,成为乌锡泄洪蓄水的天然水库。但因容积有限,连接太湖的出水方向又堵着牛犊山,所以影响了它的调控能力,遇到多雨的年份,就闹水灾。

张渤治蠡湖水灾的决心,感动了上苍,上苍就让他变成一头“猪婆龙”。他一口吞掉了在蠡湖兴风作浪、形状似狗的水怪,浑身上下顿时有了神力。便用嘴巴拱开了“犊山门”,疏通了“浦岭门”,使蠡湖和太湖流水畅通。

从此梁溪之畔的乌锡,成为鸢飞鱼跃、五谷丰登的江南鱼米之乡。于是上苍把他封为“掌管狱渎”的水神。张渤治水的最后水利工程在广德,死于广德,葬于横山。即唐朝天宝七年。遭受了百年未遇的大旱,唐玄宗立坛祭雨而应,玄宗惊服神威,特敕封张渤为“水部员外郎”。

鉴于张渤开拓江南,终生治理水患,发展农耕,经纶济世,功盖天下,似山高水长。建殿造庙供奉褒扬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就敕封一座山为祠,封横山为祠山,世代祭祀。自此祠山就成了张渤的代名词,后来百姓们又在祠山后面加上了菩萨、大帝的尊称。

从此张渤就正式走上了神坛,成为祠山菩萨、祠山大帝了。横山、祠山被称为神地、圣地而显名江东。后来由于历代皇帝的加冕,对张渤的封号祭祀规模,越来越高。越来越大。自唐至清先后就有18位帝王对张渤进行了封禅。

五代十国后晋南汉皇帝刘晨又册封张渤为广德王,由于历代帝王的加封。最后竞赫然封张渤为“正佑圣烈昭德昌福崇仁辅顺灵佑普济真君”18字王,同时对其祖父母、父母、三夫人、五子、五媳、一女、九弟、九弟媳、八孙、四侍从统有封号,以示尊崇。

对张渤敕封朝代之久,封号之多,在所有神仙中,实为罕见。

云落抱着清水甜子沿渤公岛汀步小径徜徉在东侧沿湖岸线。一条曲折的木栈道,引领着一大一小两个人走进了一片美丽的美人蕉花丛之中。

穿过美人蕉花丛,在一片芦苇荡中,前面是一座九曲木桥,名曰琴音桥。琴音桥。多么好听的名字,高低起伏的造型是否就是音律敲出来的。

在湖中曲折的琴音桥两侧,生长着大片不知名的绿色植物。走在琴音桥上,仿佛踏响了键盘上的和声。琴音桥的一侧有一座美丽的小岛。随后来到三友小筑,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是因为松竹梅岁寒三友吗?

然而除了亭角有一片竹海,四周却看不到松和梅,在周围也没有找到说明的文字。

竹影婆娑,别有韵味。

三友小筑旁的竹林,三友小筑有联曰:五湖存野趣;三友报禅心。老妪美人蕉旁站,红花黄叶映美人。三友小筑觅松梅,阳光洒下一片金。秋高气爽游太湖,皴透廋漏看佳石。

冰明玉润天然色,凄凉拚作西风客。不肯嫁东风,殷勤霜露中。绿窗梳洗晚,笑把琉璃盏。斜日上妆台,酒红和困来。

青莲桥位于渤公岛景区南端,南北走向,结构为三孔花岗岩拱桥,该桥桥面平坦,桥身有别于江南古石桥,线条柔和;工巧精致、气势不凡。青莲桥桥身总长30米,桥堍宽3。5米,桥面宽2。8米,失高约3。5米,两头各设20级石级。

桥栏雕刻精美,立柱顶端刻有云彩花纹,形态逼真、十分优美。绿树花丛中,“三友小筑”、“芙蓉亭”、“润雪楼”、“浞雨楼”、烧烤屋圆木结构的亭台和水榭式茶楼,散落点缀于湖岸沟渠畔,别有山野情趣;“望天亭”前斜坡上。

樱桃林内浓密的绿叶间,沉淀淀的枝头挂满了果实,让人垂涎;在这里亲近湖水、放飞心情,是久居闹市的人难得的惬意追求。云落和清水甜子沿着左手弯弯曲曲的木制栈道进入湖区。柳荫低垂,芦苇密布,时有鸟啼从水面树丛中低低传来。

远山近水,苍苍茫茫,阳光照在湖面上,浮光跃金,有点刺眼。栈道两边每隔数十米就竖立起大理石碑,引导游客欣赏芦苇、菖蒲、紫薇等,还配有照片和文字说明,向大家介绍此地的动植物和修建湿地公园的过程,饶有趣味。

沿着湖边的木板栈道信步走去,完全置身于烟波浩淼、残荷片片的美景之中。一路上,秋风扑面,清香远送,湖浪拍岸,真是趣味盎然,令人陶醉。不知不觉来到了掬月榭小憩。

所谓榭,是建筑在土台上或水面上的,一般是四面开敞通透的房屋。掬月榭是依水架起的水榭,是四面临水的观景平台,供游容观赏、眺望、小憩。

这个榭与常见的小榭不同,它由东、西两座很大的厅屋组成,两厅之间,有长长的廊桥相联,形成两头大中间细的哑铃状建筑。

整个水榭全部架在湖面上,筑三条栈桥与周围的湖岸相连。不仅如此,东边湖岸上,还建有观水亭,南面湖面上,更建有晓荷堂。这榭、亭、堂三座景观,成半园形排开,似断非断,相互辉映,蔚为壮观。

掬月榭祟尚自然,追求古朴。上方屋顶,全用茅草覆盖。下方的横梁立柱、围栏坐椅,概以原木为之。不仅梁末雕、栋末画,而且椅末漆、栏未油,尽显木质本色,真可谓回归自然。这种古朴风格,与重楼叠宇、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的榭、廊完全不同。

这座水榭建筑风格古朴,但榭内楹联颇多,游人觉得很是雅致,富有情趣。有一联为:两岸蒹葭编岁月,一湖煙浪记滄桑。兼葭,芦苇的总称,水边所生。此联语似乎让人回首往昔,追忆先人治水拓荒、造福于民的功徳。

掬月榭一联为:来翫月赏荷且得闲情逸致,好懀钙奋涡胨到4刁铩BD同玩。此联似乎是诱人尽情玩月赏荷,无须去说古道今、吹拉弹唱。坐在榭中美人靠上,手抱茶壶,享享湥Ц!Q滦涣灿腥の叮阂宦反悍缪锍患阜镉晗次馍健

联语中有楚水、吴山二词,可见作者意在登高远望,凌空看到我国东南地区的吴、楚两地,似乎一路跋涉在楚水边上,多次在吴山经风历雨,才来到太湖之滨,如鱼得水,春风满面。

亭、榭、轩、堂等景观中的楹联,通常应切合景观主旨,映照外周景色,给游人以启迪和遐想。以上几联均可称为上陈之作。

掬月榭这一水榭,有扁额两幅:一幅曰徼月,一幅曰掬月榭。它表明了主旨,是这座水榭的灵魂,其寓意极为悠深。

徼月的徼,与邀请的邀相通,是求取之意。徼月,可理解为邀请明月。水榭的建设者异想天开,在榭内专门建筑了一个徼月的水潭:在水榭的东大厅内,居中用围栏围着一方很大的水面,水面上方,屋顶完全透空。

每当夜晚来临,皎月当空,人们就邀请月儿下来,在水潭中投射着一片银光。此时此刻,我们凭栏俯下身子,伸出双手就可掬起水中明月,捧在掌中赏玩。

有一首曲子唱道:掬水月在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