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末我是帝王-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皇上和太子爷俩还真是挑了个“好地方”。
*********************************************************************
仁寿元年正月初十,京城第一大青楼“锦绣云楼”发出请柬和告示,以京城第一才女慕容燕燕的名义,遍邀京城名流文人,相约正月十五上元佳节在锦楼举行大型的“诗会”。
告示和请帖之中虽然很谦虚隐讳地声称这次诗会只是“互相切磋,彼此交流”,但是在某个势力的故意造势下,京城文士已经将此次诗会的档次提到了极致,私下里用“天下第一才子比诗大会”来定义这场民间集会。
随着消息的传播,一些远在京城周围州县的书生文人纷纷慕名而来,顿时京城客栈几乎家家爆满,就连城中寺庙道观里也住进了人。
这种场面颇似举子赶考,不知内情的老百姓在纷纷惊讶的同时,开始议论起锦楼以及它的第一才女,一层神秘感顿时罩在了这一人、一楼之上。
“听说那个女人美得就跟画上的观音,啊哟,想象就流口水。。。。。。”
“老兄,你流口水我不反对,可你别流到馒头上好不好,让人看了就想吐,你还卖不卖了?”
“刘老板,听说这次‘锦楼’花了大价钱装修门面,你家兄弟不是也被征去做木匠活了吗?说来听听吧!”
“你还别说,这次我兄弟可真是交了运了,每天包吃包喝,顿顿酒肉伺候这不说,临了还有三两银子的工钱。别看我开着个绸布庄,像模像样的,可一年下来也就能赚个二三十两的,人家十天就十两,全城你打听打听,上哪儿找这样的好事去,唉!”
“真的啊,老天爷,咋那大方呢?那我也去试试,打个下手赚点银子花花。”
“切,就你,王四,你以为那是谁家盖房子,泥瓦匠谁都能上呀!做梦吧你,我兄弟的手艺可是在京城里数一数二的,上次皇帝老子整修皇宫他还被征召了呢!实话告诉你们吧,这次出面的是‘龙骧将军’宇文成都,我兄弟在工地上见了他两次面呢!”
“什么?你说是那个‘屠夫’。。。。。。”
“嘘!你娘的还想不想活了,犯迷糊啊!那俩字是能随便说的吗?”
“哎,怕啥呀!俺听说他已经被皇帝老子罢官了,他还能宰了俺不成?”
“哼,张三,你好好卖你的馒头吧!祸从口出,知道不?我娘家四舅的小姨子的二表弟在宫里面当差,听他说皇帝老子还是很器重‘天宝将军’的。上次大年夜他闯进宗人府,陪着杨勇喝酒聊天过大年,换作旁人谁敢啊?这可是杀头灭门的大罪,可是你们猜皇帝老子咋说!”
“刘老板,你就别卖关子了,皇帝咋说的啊?”
“是啊,皇帝就没发火吗?”
“切,发啥火呀!我娘家四舅的小姨子的二表弟说皇帝老子和皇后娘娘不仅不生气,反而说啥子‘不忘旧主,忠义可嘉’,这不,还下了圣旨让‘天宝将军’出京做了大官,听说是能管很大地盘的那种!人人都说天威难测,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咋能琢磨透皇帝老子的心思呢?切!”
“张三,你刚才还说‘天宝将军’被罢官了你不怕,如今人家可是又升官了,你可悠着点,小心哪天被逮个正着,嘿嘿!”
“咋了,咋了,俺说啥了嘛!俺可是良民,俺对将军的崇拜可不是一天两天了,王四,俺好像听见你刚才诽谤将军了,你说咋办吧!”
“妈的,你小子还反咬一口,好好,算我怕你了!”
“刘老板,听说这次搞啥子‘诗会’,咱京城有学问的人都被邀请了,这是真的不?”
“当然是真的了!不仅如此,锦楼还贴出了告示,只要是读书人,无论出身,到时候都可以自由进出锦楼诗会,要是诗做得好,还有银子奖赏呢!听说这次连朝中的大官都要参加,那些有名的门阀也收到了请帖,都憋足了劲,要争那个啥子‘天下第一才子’的名号,切!听我娘家四舅的小姨子的二表弟说,连皇帝老子都晓得这件事了呢!”
“俺家的二小子也会作诗了,要不明晚上俺也让他去试试,说不准就能赚俩钱,嘿嘿!”
“你就做白日梦吧!”
“刘老板,你那个亲戚到底是干啥的?咋知道那多的事呢?”
“这个么,他是宫里的,自然比咱们知道的多喽,这有啥子奇怪的嘛!”
“你那个娘家四舅他二表弟。。。。。。娘的咋这绕口。”
“错了,错了,是他娘家小姨子的二表舅。。。。。。不对,是二表舅的小姨子的四表弟。”
“就是,就是他,他在宫里做事,不会是位公公吧!”
“靠,张三,你他娘的猜得真是准啊!”
“啊--”
“。。。。。。”
“明晚的上元灯会我估摸着也得集中到锦楼了,几位老兄弟要是想趁机摆摊卖点东西,我看得早些去占位置才行。”
“你说这一次折腾下来得花多少银子啊?”
“我兄弟说这次用的木料全都是上好的檀香木和黄梨木,石料也是从蓝田运来的,再加上那些酒啊、菜啊什么的,估计往少了说也得这个数。”
“啥,三百两?俺的娘来,吓死俺了!”
“什么三百两,我说的是三千两!真是没见识。”
“噢--”
“啊,张三,你咋的了!咦,下巴咋掉了。。。。。。”
龙骧将军府,后花厅。
暖洋洋地躺在软塌里,长廊隔住了风,却没有挡住太阳。
我舒服之极,在阳光的浸浴中,浑身有种说不出的畅快。
嫣红、燕燕还有岚子仍旧披着皮裘,围在花厅里的铜火柱旁,一边聊着天,一边不时地咯咯笑着,真正的一个莺歌燕语。
迷迷糊糊中突然觉得有人在扯自己地耳朵,而且力道愈来愈重。
谁这么狠啊!
我张开眼,正要发怒,却见一张粉嫩可爱的脸蛋正在顽皮地冲我眨眼。
“拜托,嫣红宝贝,你就不能安静一会儿,让本少爷歇会啊!明天可就是‘诗会’了,本少爷可是要做‘天下第一才子’呢!”
嫣红理也不理,一屁股坐在我身上,撒娇道:“嗯,不要,不要嘛!听岚子姐姐说你就要到登州上任了,嘿嘿,你就这么走了呀?”
我伸手将她揽到怀里,亲热了一番,故作糊涂道:“不这么走,那我怎么走啊?飞啊?”
小丫头脸有点红,不知是天气春暖乍寒,还是刚才亲热地原因,嫣红颇有些忸怩,两只小手抓着我的衣服,一个劲地翻拧。
“你就不办点事再走啊?”
小丫头继续启发着我,小脸蛋已经变得通红,就像一只熟透了的小苹果。
我嘻嘻笑着,一只手托起嫣红的漂亮下巴,逗她道:“有啊!总得把这场‘诗会’办完了才行啊,本公子可是下了大本钱,怎能血本无归呢?”
嫣红急急忙忙说道:“不是,不是这件事!再想想哦!”
我想了一会儿,做了个实在想不出来的手势,顿时搞得小丫头光火不已,我还没有开口,娇骂、拳头就从天而降,噼里啪啦,没完没了。
“你个大笨熊,笨死了,讨厌鬼,大色狼。。。。。。”
“住手!”
我一声大叫,吓得嫣红连忙停手,呆呆地看着我,眼中却已是泪汪汪的了,转头就有“下雨”的可能。
“嫣红,这次去青州,路途遥远不说,到了那里也是生活不惯的,比不上京城热闹。”说道这儿,我偷偷看了看她,却见眼泪已经出来了一半,小丫头的嘴角也开始上翘(咧嘴大哭的前兆)心里警报声大作,连忙口气一转:“所以,我决定把你和燕燕全都带到登州去,本少爷可是不甘寂寞的人哦,没有我的宝贝美人陪着,日子可怎么过啊!怎么,你不高兴去呀!”
小丫头怔怔地愣了好半天,脸色终于破涕为笑,不过两只小“爪子”却是悄悄搭在了我的胳膊上,登时让我心惊胆战不已。
抹着眼泪的嫣红先是冲我一阵微笑,继而异常温柔地问道:“大少爷,今天天气不错哦!”
我顿时知道大事不妙,可自己逃又没处逃,躲又没地躲(被她坐着呢!),只好心虚地嘿嘿傻笑,眼睛却四下环顾,寻找最佳机会。
可惜,在这件事上,女人总是比男人要快一步。
自己的胳膊正经历着巨大的磨难与考验,从我的表情上可见一斑。
先是两眼圆瞪,努力维持着尴尬的笑容,随后咬牙切齿地冲笑眯眯的嫣红猛送秋波,接着就是眼望远方,神色坦然,眼角流下“感动”的泪水,呜呜,都没感觉了!
“记住喽!赶紧向我爹提亲,不然你可就死定了!知道了吗?”
“是。。。知。。。道。。。了。。。”
第二卷 第三十二回 仁寿“诗会”(二)
适逢周末,各位大大辛苦了一周,
小弟再更新一章节,献给各位大大欣赏,呵呵!!!!
以表示对各位大大支持小弟继续写作的感谢!!!
*****************************************************************
备茶:
由於茶叶品类的特点,仅在备茶上就有几道工序,包括炙茶、碾茶和罗茶三项。
凡饮用饼茶,在上碾之前,都要先在无异味的文火上烤炙,并注意掌握火候,勤于翻动,使之受火均匀,等茶饼烤出像蛤蟆背部突起的小疙瘩,不再冒湿气,而散发清香时为止。随将烤好的茶饼放入特定的容器中,以防止其香气散发,在冷却後即可碾茶。继而将碾成粉末状的末茶过茶罗,使之更加精细,剔除未碾碎的粗梗、碎片,然後放入竹盒之内备用。
备水:
古人饮茶对水品的选择较现代人优越和讲究。
煎茶以山泉水为上,江中清流水为中,井水汲取多者为下。而山泉水又以乳泉漫流者为上。并将所取水用滤水囊过滤、澄清,去掉泥淀杂质,放在水方之中,置瓢、杓其上。
生火煮水:
将事先备好,宜于煎茶的木炭(或其他无异味的乾枯树枝)用炭挝(小木锤)打碎,投入风炉之中点燃煮水。在此之前置交床(支架)将鍑(大口锅)固定好,注水于鍑中。
调盐:
当水沸如鱼目,微微有声时为初沸,此时从盛盐盒中取出少许食盐投入沸水之中。投盐之目的,在於调和茶味。
投茶:
当鍑边如涌泉连珠之时,为二沸。
此时要从鍑中出水一瓢,以备三沸腾波鼓浪茶沫要溢出之时,救沸之用,有如煮水饺时以冷水汤点止沸。
于此同时以竹夹绕沸水中心环绕搅动,以使沸水温度较为均衡。并及时将备好之末茶按与水量相应的比例投入沸水之中。
育华:
水三沸时,势若奔涛,鍑中茶之浮沫溢出,要随时以备好之二沸水浇点茶汤,止沸育华,保持水面上的茶之精华(亦称之为“茶花”)不被溅出'炫‘书‘网‘整。理。'提。供',但应将浮在水面上的黑色沫子除去,以保持所煎茶汤之香醇。
当水再开时,茶之沫饽渐生于水面之上,如雪似花,茶香满室。
分茶:
茶汤中珍贵新鲜,香味浓重的部份,是鍑中煮出的头三碗,最多分五碗。
若有五位客人时,可分三碗,七位客人时可酌分五碗,六人亦按碗计。
不要计较第一轮时有客未饮,只要以下锅鲜美之茶补偿就是了。
在分茶时要注意,每碗中沫饽要均匀,因沫饽是茶之精华。
何谓沫饽?薄者曰沫,厚者曰饽,细者曰花。
花,就象枣花漂浮在圆形的水面上,又象在深潭回转,或如在小州边转弯的流水面上刚出水之青萍,又象在晴朗的天空中漂浮著鱼磷般美丽的浮云;
沫,就象绿钱草浮在水边,又象菊花的花瓣,撒落在杯盘之中;饽,是把第一次煮茶沉渣再煮,水一沸腾,就又有许多的花和沫累迭起来,白花花的如积雪一样。
《荈赋》中所写的“明亮如冬天的积雪,放光如春天的花簇“的景象,是确实有的。
饮茶:
饮茶一定要趁刚烹好“珍鲜馥烈”时来饮用。只有趁热才能品尝到茶之鲜醇而又十分浓烈的芳香。
洁器:
将用毕之茶器,及时洗涤净洁,收贮入特制的都篮中,以备再用。
煎茶之法虽然操作程序较繁复,但条理井然。在品茗时特别强调水品之选择,炙、煮茶时火之掌握,说明水与火侯对引发茶之真香非常重要,而洁其器,才能毕其全功。
这种茗饮方式受到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士大夫阶级、文人雅士和品茗爱好者们赞赏和效法。
因为这种茗茶方式,可令饮者将以细心领略茶之天然特性;在茗饮方式,可令饮者将以细心领略茶之天然特性;在茗茶中与清淡、赏花、玩月、抚琴、吟诗、联句相结合,旨在创造出一种清逸脱俗、高尚幽雅的品茗意境。
************************************************************
入夜的京城一片灯火通明,今天是上元佳节,家家户户在门前挂起了花灯。
有钱的人家更是张皇,不仅普通的花灯高挂,还在显眼的地方摆出珍贵的精巧花灯,有的九转连环,有的点缀宝石,还有的干脆就是珍珠穿成,敢是珍贵异常。
这也是前朝流传下来的传统,以前也叫“斗富”,乃是富贾豪门互相展示自家财富的一种游戏,在晋朝尤其流行。
那个时候,人们放在自家门口的不是花灯,而是真真正正的宝物。
最有名的一次“斗富”发生在西晋武帝年间的石崇和王恺之间,至今仍然被人津津乐道。
晋武帝统一全国后,志满意得,完全沉湎在荒淫生活里。
在他带头提倡下,朝廷里的大臣把摆阔气当作体面的事。
在京都洛阳,当时有三个出名的大富豪:一个是掌管禁卫军的中护军羊琇,一个是晋武帝的舅父、后将军王恺,还有一个是散骑常侍石崇。
羊琇、王恺都是外戚,他们的权势比石崇来得大,但是在豪富方面却比不上石崇。石崇的钱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这许多钱是哪儿来的呢?原来石崇当过几年荆州刺史,在这期间,他除了加紧搜刮民脂民膏之外,还干过肮脏的抢劫勾当。有些外国的使臣或商人经过荆州地面,石崇就派部下敲榨勒索,甚至像江洋大盗一样,公开杀人劫货。这样,他就掠夺了无数的钱财、珠宝,成了当时最大的富豪。
石崇到了洛阳,一听说王恺的豪富很出名,有心跟他比一比。他听说王恺家里洗锅子用饴糖水,就命令他家厨房用蜡烛当柴火烧。
这件事一传开,洛阳人人都说石崇家比王恺家阔气。
王恺为了挽回面子,又在他家门前的大路两旁,夹道四十里,用紫丝编成屏障,谁要去他王恺家,都要经过这四十里紫丝屏障。这个奢华的装饰,把洛阳城轰动了。
石崇则是铁了心要压倒王恺。
他用比紫丝贵重的彩缎,铺设了五十里屏障,比王恺的屏障更长,更豪华。
这样,恺又输了一局,但是他还不甘心罢休,便向他的外甥--晋武帝请求帮忙。
晋武帝觉得这样的比赛挺有趣,就把宫里收藏的一株两尺多高的珊瑚树赐给王恺,好让王恺在众人面前夸耀一番。
有了皇帝帮忙,王恺比阔气的劲头更大了。他特地请石崇和一批官员上他家吃饭。
宴席上,王恺得意地对大家说:“我家有一件罕见的珊瑚,请大家观赏一番怎么样?”
大家当然都想看一看,于是王恺便命侍女把珊瑚树捧了出来。
那株珊瑚有两尺高,长得枝条匀称,色泽粉红鲜艳,大家看了赞不绝口,都说真是一件罕见的宝贝。
只有石崇在一边冷笑,他看到案头正好有一支铁如意(一种器物),顺手抓起,朝着大珊瑚树正中,轻轻一砸”,一株珊瑚便被砸得粉碎。
周围的官员们都大惊失色,主人王恺更是满脸通红,气急败坏地责问石崇:“你……你这是干什么!”
石崇嬉皮笑脸地说:“你用不要生气,我还你就是了。”
石崇立刻叫随从回家去把家中的珊瑚树统统搬来让王恺挑选。结果搬来了几十株珊瑚树。
这些珊瑚中,三四尺高的就有六七株,大的竟比王恺的高出一倍多,而且株株条干挺秀,光彩夺目,至于像王恺家那样的珊瑚,那就更多了。
周围的人都看呆了,王恺这才知道石崇家的财富,比他不知多出多少倍,也只好认输。
到了隋朝以后,由于皇帝杨坚以勤俭治国,很是憎恨奢靡浪费,于是元宵节的“斗富”就渐渐地改成了“斗花灯”。
每到正月十五,大户有钱人家就把自己收集买来的精致花灯摆到街面上,让老百姓随意观赏。
要是谁家的花灯不仅数量多,而且个个精美珍贵,那么就会在百姓中广为流传,成为当年的优胜者。
说白了,这还是一个用来满足有钱人家虚荣心的游戏而已,仅此而已。
杨玄感看着自家门前稀稀拉拉的人群,不由得有一些怒火上升,弱冠之年的他乃是刚刚升任尚书左仆射的越王杨素的长子,少年贵族,正是贪玩的时候,自是对眼前的景象很不满。
“杨洪,杨洪!”
老管家杨洪正忙着布置人手悬挂花灯,听见后赶忙一溜小跑来到大门洞,恭声道:“大公子,您有什么吩咐?”
杨玄感拧着眉头,责问道:“你看你看,就这么点子人,真是的,一点都不热闹!这是怎么回事?难不成有哪家的花灯赛过我们么,嗯?”
老管家就知道杨玄感肯定有这一问,故而从容笑道:“大公子言笑了,我们王府的这几百盏灯那都是精品中的极品,不是老杨我夸口,就是皇宫里夜未必有这多各式各样的花灯,谁家夜比不了咱家的!”
杨玄感骄傲地一笑,转头看着那几百盏镶金嵌玉、连缀珍宝的精致花灯,只见自家牌坊下好像一个小集市,一盏盏的灯在空中悬挂,照得整个街道都珠光宝气。
尤其是中央位置的七盏从高丽国高价购来的“七彩宝石灯”,每一盏都以黄金丝为线络,穿着上百颗五光十色的宝石,在灯光下璀璨生辉,把其他花灯的风光都给压了下去,极是抢眼。
杨玄感正自得意,看一看到那点人,聊聊三四百,较之以往的数千人涌来挤去的热闹场面,简直让素好面子的他无法忍受。
“可是人还是太少了?知道怎么回事吗?”
杨洪咽了口唾沫,耷拉下眼皮,沮丧道:“回大公子的话,我们王府这里还算是多的,您刚从南边回来可能还不晓得,这个时候,京城里差不多半数的人都集中到运河那儿了!”
杨玄感先是一阵疑惑,转而兴奋道:“运河?真的?半数?这么多人去那里看花灯,听说那里是青楼花船的地界啊,哈哈哈,这下可有的热闹了!”
杨洪苦笑着连忙解释:“大少爷,他们不是去看花灯,是去看什么‘诗会’,听说京城里稍有名望的名士都被邀请去了,争什么‘天下第一才子’,就在‘锦绣云楼’那里,听说锦楼今晚允许所有去看诗会得读书人自由出入大院不说,还许诺谁要是作出了好诗就赏银子。我家那两个狗屁儿子今儿一大早就去了,说是怕没有地方落脚,害得老头子我只好一个人在这儿忙活,咳!”
杨玄感顿感稀奇,心里一阵燥热,兴奋的不行。
“老杨,赶紧备马!这里交给你料理,小心点!我得去凑热闹!”
“啊-是喽!”
兴奋的搓着双手,杨玄感不由得有些迫不及待。
到底会是个什么样子的精彩“诗会”呢?
第二卷 第三十三回 仁寿“诗会”(三)
细嚼花须味亦长,新芽一粟叶间藏。
稍经腊雪侵肌瘦,旋得春雷发地狂。
开落空山谁比数,烝烹来岁最先尝。
枝枯叶硬天真在,踏遍牛羊未改香。
邵溢直仔细地端着手中地白瓷小茶碗,脸上满是欣喜与惊讶,自己手中地茶水简直让他兴奋得要高声歌唱。
“好好好,妙妙妙!”邵溢直缓缓回味着入口的茶香,就仿佛在品尝什么“仙果”似的,神情很是陶醉,“哎呀,真没想到世上竟然会有如此清新寡欲,闻之饕然欲醉,饮之飘飘欲仙的茶,真是长了见识啊!敢问慕容小姐,这茶是如何泡制的?能否这个,呵呵,教与老夫,待老夫回到江南后也好时时饮此绝妙好茶?呵呵!”
慕容燕燕眼中眸光流转,见我一脸的得意洋洋,不由得轻掩着嘴,哑然一笑。
“邵夫子既是看得上此茶,那便是有缘人,其实这茶乃是妾身的一个姐妹自己亲手煎炒的,她也是爱茶之人,又从高人那里学来高明的炒茶手法,因此经她的制作,加上自创的泡制程序,自然不同凡响,夫子喜欢,燕燕这里到还有一点,杨梅,把剩下的‘碧螺春’都包好,送给邵夫子。”
邵溢直大喜过望,连忙拱手道:“多谢慕容大家,如此一来,老夫倒是却之不恭喽!哈哈哈!”
燕燕赶紧起身回礼,笑颜道:“这没什么,老夫子就要致仕还乡,小女子平日多蒙夫子关照,正为送什么礼物而为难呢!夫子以后若是想喝更好的茶,只管派人送封书信,小女子自会让人送去。”
邵溢直先是一愣,转头看看我,仿佛有些不相信似的。
我心里暗笑,嘴上却道;“邵公难道不想再品尝新的好茶吗?这可是千金难得哦!”
“可还是那位姑娘亲手炒制的?”邵溢直似乎有些不放心。
我和燕燕不禁相视一笑,明白这位大儒已经成了岚子新茶的最好宣传。
“放心吧,邵公,别人喝的我不敢保证,送给您的绝对是极品!您这下可是有口服了,邵公!哈哈哈!”
邵溢直也是开怀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