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旁遮普和信德。他的儿子提穆尔沙(1773—1793年)软弱无能,丢失了信德和其他印度领土,阿富汗对整个帝国的主权逐步分散。提穆尔之子穆拉兹(1793—1799)在1799年将拉合尔割让给锡克人兰吉特·辛格(参见第十七章→南亚→印度→兰吉特·辛格的兴起)。同时,与波斯长期的战争1798年开始了(参见第十六章→欧亚大陆·中东→波斯→侵入阿富汗斯坦)。
印度
当这一时期开始的时候,有四个欧洲国家正为他们自己的目的勒索印度。荷兰逐渐减弱的盘剥终于在1759年消除了,葡萄牙的影响限于它的属地果阿、第乌和达曼。只有英国和法国在莫卧儿帝国的废墟中继续他们争夺最高地位的战争,而马拉地人同时正在丧失势力。英国和法国都利用当地人的竞争,满不在乎、几乎是连续不断地进行战争,只有一个目的——为欧洲投资者的利益剥削印度的财富。两国都通过代理机构掩盖它们国家的竞争——法国有法国东印度公司,英国有英国东印度公司(“约翰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后来成为不平常的组织,拥有了代表主权国家的权力,包括“同任何非基督教国家”宣战和媾和的权力。它有自己的军队——由欧洲冒险者和土耳其部队组成,由英国人任指挥官。1754年,英国增派一个正规团第九步兵团(后来的多塞特郡团),驻马德拉斯,使英国的军事影响进一步增长。这成为英国在印度军事行动的骨干。它的许多军官和士兵后来转为公司服役。18世纪中叶,法国及其当地盟友控制了南印度大部;约瑟夫·杜布雷(参见第十五章→南亚→印度→约瑟夫·杜布雷侯爵被任命为法属印度总督)是法国在印度所有领地的总督;他的属下查理·J.P.布西—卡斯特瑙将军正在德干省的海德拉巴作战。
1751年9—10月,占领和围攻阿尔果特 法国的傀儡卡那提克省的那巴布昌达·萨希布正围攻特里奇诺波利(蒂鲁吉拉伯利)的一支小的英国守军。前东印度公司职员年轻的罗伯特·克莱武变成了战士,他率500人,带3门炮,突然从马德拉斯出动,占领了昌达,萨希布的首府阿尔果特,以分散敌人的注意力,解除对恃里奇诺波利的围攻(9月12日)。那巴布的儿子拉吉·萨希布率1万人立即返回,包围阿尔果特。经50天的围攻,其间克莱武的部队减至120个欧洲人和200个印度兵。印度人发动了反击,前面赶着一群象,象的头上装上了铁盘,用来撞击城门。但当滑膛枪对它们射击时,大象奔逃而散了。另一次越过御城壕沟的攻击也被击退,攻击者经一小时的战斗后撤退,伤亡400人。克莱武只损失5—6人。这一辉煌的胜利大大提高了英国的声望。相形之下,法国人就很不利了,他们的战役这时已经失败。杜布雷是极精明能干的管理者,他最大的烦恼是缺乏国内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失败后他立刻在1754年被解职。
评论:这是克莱武事业的起点,是英国在印度统治的开端,从此他为自己赢得了英国第一流官长和殖民地开拓者的声名。
1756年6月20日,占领加尔各答 孟加拉的那巴布苏拉贾·道拉经四天围攻,攻占了加尔各答,该城是英国人建立的,是他们的活动中心。未能逃跑的欧洲人被迫进入一个小的地牢——“黑洞”之中,据称146个人中有123个人一夜间在里面消失了。历史学家至今仍不能肯定实际卷入人数。
1757年1月2日,重占加尔各答 克莱武和海军上将查理·沃森率联军远征军从马德拉斯出发,重新占领了加尔各答。
1757年3月23日,占领金德讷格尔 这一法国据点经激烈战斗后被克莱武攻占。这使克莱武能够向内陆的苏拉贾处前进,而不必担心他同加尔各答的交通线。
1757年6月23日,普拉西村之战 克莱武追击苏拉贾,发现他在巴吉拉西河普拉西村附近的河湾下端筑壕。印度军有5万人,53门炮。克莱武有1100名欧洲人,2100名士兵和10门炮。他渡过河,将他的军队集结在一个芒果园。那巴布的军队以一个大的半圆前来包围它,其火炮由法国人指挥,集中在右翼。突降的暴雨浇湿了那巴布的火药,使其火炮不能射击,遂以骑兵冲击英军阵地,但克莱武的炮手下雨时盖住了他们的弹药,未被雨淋湿,从而击退了那巴布军队的冲击,使其遭受重创。克莱武正确地利用了部分印度军的不忠,前进到很近的距离时轰击那巴布的堑壕。印度步兵的出击被击退后,克莱武攻击其阵地。阵地上只有M.圣弗莱指挥的法国炮手继续战斗到最后。普拉西会战决定了孟加拉的命运。几天后,苏拉贾被刺杀,由克莱武的盟友米尔·贾法尔继任。
1758年,法国援军到达 一支远征军在爱尔兰出生的托马斯·拉利男爵率领下,3月到达法国领地的首府本地治里。他立即前进,去围攻本地治里以南的英国圣戴维要塞,并于6月2日将其占领。
1758年12月—1759年2月,围攻马德拉斯 拉利未能夺取该城。他因缺乏海军支援而受挫,而英国守军则从海上得到补给(参见第十六章→欧洲主要战争→七年战争→海上的作战行动)。
1759年1月25日,马苏里帕塔姆之战 英国援军由海上到达,在弗朗西斯·福德指挥下击败了拉利,迫其解除了对马德拉斯的围攻。
1759年,对荷兰人的作战行动 一支荷兰海上远征军在胡格利河口被英国人击退,福德占领了荷兰的钦苏拉港。
1760年1月22日,旺迪沃施之战 拉利被将军艾尔·库特爵士击败,被迫退到本地治里。他在那里被围攻。
1760年8月—1761年1月15日,本地治里陷落 拉利向克莱武的部队投降(克莱武已因病返回英国),因为没有希望得到法国的增援了(参见第十六章→欧洲主要战争→七年战争→海上的作战行动)。
1761年1月14日,巴尼帕特之战 自1747年以来,艾哈迈德沙杜兰尼的阿富汗军队一直在劫掠北印度和中印度。1757年,艾哈迈德到达并占领德里。已严重瓦解了莫卧儿王朝的马拉地叛乱曾在1753年向北扩展到旁遮普,但艾哈迈德再次入侵,逐步将拉马拉地人赶回,在巴尼帕特完全将其击溃。后来艾哈迈德撤退(锡克人叛乱引起),使印度陷入完全的混乱,这就便利了英国人巩固他们在孟加拉的地位。
1763年,《巴黎和约》 本地治里还给法国(参见第十六章→欧洲主要战争→七年战争→海上的作战行动),但法国东印度公司不久在1769年解散。
1763—1765年,在孟加拉的作战行动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部队和当地统治者之间偶发性的冲突在继续。在孟加拉的那巴布领导下,1763年,公司的孟加拉军队在巴特纳附近起义,但很快就于1764年10月23日在布克萨尔被平定。为了报复在巴特纳的惨败,赫克托·芒罗少校下令将24个带头起义者从炮口里打出去。
1766—1769年,第一次迈索尔战争 迈索尔的统治者海达尔阿里与英国部队战斗使其停止,然后与东印度公司签订了一个防御联盟条约。
1771年,迈索尔—马拉地的战争 这是非决定性的战争。
1774年,罗希拉战争 4月,总督沃伦·哈斯丁斯将军将东印度公司部队的1个旅借给英国的盟友奥德的华泽尔,以帮助征服罗希拉人的领土,罗希拉人是奥德之西恒河—朱木拿河地区一个凶猛的阿富汗部落。他抵消了日益增长的马拉地力量的威胁,但在当地的战争中动用公司的部队与英国和公司的政策是相违背的。
1779—1782年,第一次马拉地战争 尽管英国在古吉拉特获得成功并于1780年占领瓜廖尔要塞,但这场战争是非决定性的。
第二次迈索尔战争(1780—1783年)
1780年,海达尔阿里宣战 他因英国人未能在他自己同马拉地人的战争中支持他而痛恨英国人。1778年英国部队前去攻击法国据点后〔参见第十六章→北美洲→美国独立战争→陆战(1777—1779年)〕,他加入了法国一边。英国人从法国人手中夺取了本地治里和马埃,但在卡那提克省的海达尔阿里9月10日在佩兰巴姆攻击并粉碎了一支小的英国军队,并扫清了通向马德拉斯大门的道路。
1781年6月1日,诺伏港之战 库特率领从孟加派来的8000人攻击并击败了阿里的6万人,保住了马德拉斯官长的职位。
1781年8—9月,英国的胜利 海达尔8月27日在波利鲁尔,一个月后又在绍林加尔被击败。
1782年8月30日,占领亭可马里 法国海军上将皮埃尔·德·萨弗伦从英国人手中夺占亭可马里,由此就能派军帮助海达尔阿里。他的舰队保持了对印度洋微弱的控制,直到英国与法国1783年签订和约〔参见第十六章→北美洲→美国独立战争→海战(1780—1783年)〕。
1783年,法国撤销帮助,结束战争 海达尔阿里死后,他的儿子提布·萨希布讲和。
1789—1792年,第三次迈索尔战争 提布攻击特拉万科尔。已继哈斯丁斯任印度总督的康华里勋爵入侵迈索尔,猛攻其首都班加罗尔,将提布赶入塞林加帕塔姆,并进行围攻。1792年3月16日提布讲和,将其领地的一半割让给英国人。
1795—1796年,英国远征锡兰 荷兰人被轻易击败。独立的坎迪王很快承认英国的殖民特权,锡兰在1798年成为英王直辖殖民地。
1799年,第四次迈索尔战争 总督理查德·韦尔斯利(当时的莫宁顿勋爵)依照皮特的指示积极活动,肃清法国在印度影响的最后遗迹,以免拿破仑侵入印度。法国部署在马拉地联盟的部队应韦尔斯利的要求被裁撤了,然而提布暗中与法国政府合作;在他拒绝与英国人合作后,韦尔斯利派了两支军队进入迈索尔。乔治·哈里斯将军再次将提布逐人塞林加帕塔姆,随后攻占了此地。提布在被打开了缺口的墙内战斗时被杀死。韦尔斯利的弟弟阿瑟·韦尔斯利将军(后来的惠灵顿公爵)在此战役中表现出色,被任命为塞林加帕塔姆总督。
东南亚
缅甸
1740—1752年,默恩人叛乱 下缅甸的居民起来反抗缅甸的东吁王朝,将他们逐出,占领上缅甸大部,1752年占领阿瓦。东吁王朝被完全摧毁,默恩人(或塔拉英人)在白古重建其以前的首都(参见第十五章→东南亚→缅甸→默恩人起义)。
1752—1757年,阿劳昂帕亚起义 施威波区的这位不著名的封建主联合了士气低落的缅甸人。他开始从上缅甸驱逐默恩人,1754—1755年重新征服了下缅甸大部分地区。默恩人只能控制沙廉和白古周围的地区。在这些作战中,阿劳昂帕亚证明自己可能是缅甸历史上最有才能的军事领导人。他成功地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王朝,这也归功于其得力的副官们。
1753年,英国在内格雷斯设立据点 这个小的设防的贸易点未被默恩人承认,但阿劳昂帕亚承认了它。
1755年,1758年,阿劳昂帕亚在曼尼普尔的镇压行动 这是对曼尼普尔人1715—1749年反抗的惩罚性报复行动。当地居民起来反抗他留在那里的守军时,阿劳昂帕亚于1758年返回,摧毁了曼尼普尔。
1755—1756年,围攻沙廉 尽管法国帮助默恩人,它还是在长时间斗争后被占领。阿劳昂帕亚还在该城附近的浅河道里捕获两艘法国战舰。他杀死军官,但赦免了船员,将他们编入自己的军队。
1756—1757年,围攻白古 在将剩余的默恩人军队赶入该城后,阿劳昂帕亚不断削弱防御者,最后攻占了该城。这和随后而来的大屠杀结束了默恩人在缅甸的民族存在,尽管当阿劳昂帕亚外出对曼尼普尔进行惩罚性镇压时(参见下文),1758年有一次不成功的起义。
1759年,占领内格雷斯 阿劳昂帕亚消灭了少量英国和默恩人守军的大部。
1760年,侵入暹罗 阿劳昂帕亚前去围攻首都阿渝陀耶。在指挥其围攻的炮兵射击时,他因一门火炮爆炸而受了重伤。不是因此缘故,就是因虐疾流行,围攻解除了,军队退到缅甸,暹罗人的袭击使他们遭受了一些损失,国王死于途中。
1764年,侵入曼尼普尔 阿劳昂帕亚的第二个儿子辛比乌伸(1763—1776年)将曼尼普尔大部人口掳掠为奴。
1764—1767年,侵入暹罗 其高潮是占领阿渝陀耶。这次作战实施得比较得力,胜利主要归功于有才干的缅甸将军马哈·那拉哈,他在阿渝陀耶就要投降时死去了。
1765—1769年,中国反击 被缅甸的边界侵袭激怒了的中国人以大军反击缅甸。他们攻占了从八莫往南到腊戌、往西几乎到伊洛瓦底江的新光的东缅甸大部。然而,缅甸人拒绝接受失败。他们据守着一些战略上设置于丛林中的修有工事的围栅,避免同中国大军进行公开的战斗,积极不断地袭击中国人的交通线,很快将中国军队分割成几部分,使其在中、北缅甸被孤立起来。由于伤亡惨重,且缅甸人躲在丛林中又抓不着,疾病和饥饿造成的损失也很大,因此中国人要求签订停战协议。缅甸将军马哈·提哈苏拉认识到,如果战争继续下去,中国有消耗不尽的人力供给,于是同意与中国人达成协议。中国人撤退了。
1768—1776年,在暹罗的失败 被中国人的反击已搞得精疲力竭,在暹罗又不能执行有效和一贯的政策,因而缅甸人被普亚·塔克辛从暹罗逐出(参见下文)。
1770年,侵入曼尼普尔 马哈·提哈苏拉和其他缅甸统治者把国王的思想从对暹罗人和中国人有勇无谋的作战中转变过来,同时如果他们背叛他又害怕被处决,因此他们转而将军队同一个小的敌人作战。
1775—1776年,同暹罗的战争(参见下文)
1782—1819年,阿劳昂帕亚最小的儿子波道帕亚在位 他在同其他几个竞争者进行激烈的斗争后获得了王位。
1784—1785年,征服若开
1785—1792年,同暹罗新的战争 1785—1786年缅甸人的入侵从总体上说是不成功的,也许主要是由于国王完全不能胜任其领导。然而,在时断时续的边界战争后缅甸确实兼并了土瓦和丹那沙林地区。
暹罗
1760年,阿劳昂帕亚的入侵(参见第十六章→东南亚→缅甸→侵入暹罗)
1764年,缅甸侵入南暹罗 普亚·塔克辛将军最后在佩查布里阻止了入侵,但这只是在逞罗的马来半岛各省大部被占领之后。
1764—1767年,缅甸侵入中暹罗 阿渝陀耶被占领和摧毁(参见第十六章→东南亚→缅甸→侵入暹罗)。然而,普亚·塔克辛率少数部队冲出了缅甸人的围攻线,向南逃去以集中一支新的军队。
1767—1768年,缅甸人被逐出 中暹罗普亚·塔克辛登上王位。然而,国家处于骚动之中,还有两个要求者争夺王权;同时缅甸人正计划着再次入侵,同越南在柬埔寨又酝酿着不和,柬埔寨长期以来处于暹罗人的保护之下。
1769年,在清迈被击退 普亚·塔克辛未能从缅甸手中夺回这一地区,然而,他得以击败其两个主要的竞争对手,巩固了他对全国的统治。
1770—1773年,在柬埔寨的作战行动 战争中的不定因素波动很大。最后暹罗人击败了越南支持的傀儡统治者,重新完全控制了柬埔寨。
1775—1776年,同缅甸新的战争 1775年,普亚·塔克辛重新征服清迈。然后他在1776年击退了缅甸人的入侵企图。
1778年,侵入老挝 暹罗人攻占万象,万象承认暹罗的保护。
1780—1782年,干涉越南 干涉随着普亚·塔克辛的死而结束(参见下文)。
1782年,普亚·塔克辛卒 他变疯后,在一次起义中被杀。查克利将军夺取王位,即国王拉马一世(1782—1809年)。他建立了近代城市曼谷作为其新首都。
1785—1792年,同缅甸时断时续的战争(参见第十六章→东南亚→缅甸→同暹罗新的战争)。
越南
1755—1760年,在柬埔寨的扩张 高棉人由于其暹罗盟友忙于同缅甸的斗争,因而抵抗越南侵略者时孤立无助。
1769—1773年,同暹罗争夺柬埔寨的斗争 在最初的成功之后,越南人被逐出(参见第十六章→东南亚→暹罗→在柬埔寨的作战行动)。
1773—1801年,内战 在这场长期复杂的内战中,亭家族消失了,短暂地出现了西宋家族。该家族的原安最后胜利,1802年在首都顺化就帝位,帝号是嘉龙。在这一斗争中,原安得到暹罗大量的帮助,结果暹罗人对柬埔寨的控制加强了。暹罗的影响成为越南的一个政治问题。
柬埔寨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对暹罗和越南冲突的野心来说,柬埔寨实质上只是一个被踢来踢去的足球。
老挝
分成銮巴邦和万象两个侯国的老挝,是缅甸和暹罗大斗争中的一个小卒子。由于阿劳昂帕业及其继任者的胜利,起初是缅甸占优势,但到18世纪末,尽管东南部一些地区处于越南人的强大影响之下,但老挝的两个侯国总体上是为暹罗人所控制。
马来亚和印度尼西亚
18世纪后半期,马来亚或印度尼西亚缺乏有意义的军事行动。荷兰与英国之间的贸易竞争在继续,除英国在婆罗洲有较大影响,荷兰人巩固了他们在印度尼西亚大部分地区的据点;同时,英国人1771年在马来亚的槟榔屿建立了一个据点,以对荷兰人在半岛强有力的地位进行挑战。
法国在第一次联盟战争期间于1795年征服荷兰(参见第十六章→欧洲主要战争→法国革命战争→第一次联盟战争),给了英国人打破荷兰在这一地区的贸易垄断的机会。应逃亡的荷兰政府的“请求”,英国占领了科罗尼角(荷兰在非洲顶端重要的基地,控制通向印度洋的西南通道)、锡兰(主要的中间基地)、荷兰在印度和苏门答腊西海岸的所有据点、香料群岛和马六甲。英国作了庄严的许诺,要在和约制定后,把这些地区归还给合法的荷兰政府。
东亚和中亚
中国
1736—1795年,高宗乾隆在位 在这位精明能干、精力充沛的皇帝的统治下,清朝帝国达到最大版图,其势力达到顶点,尤其帝国对中亚的控制加紧了。
1750年,平定西藏叛乱 1750年西藏叛乱。乾隆派了一支军队,平定了郡王珠尔默特那木札勒叛乱。
1755—1757年,蒙古人在伊犁河谷叛乱 叛乱立即被兆惠将军镇压,他借此机会加强了中国对蒙古西部的全面控制。
地图08 清朝帝国(乾隆统治下之最大版图,1795年)
1758—1759年,平定大小和卓之乱 兆惠这时转向西南,再次加强中国对塔里木盆地及周围地区的控制。天山南北二路(今新疆)皆平。
1774—1797年,起义连绵 乾隆帝在位的后期为这些小的起义所烦扰,虽然很快都被镇压,但预示着乾隆王朝势力总体上的削弱。这些起义发生在山东(1774年)、甘肃(1781—1784年)、台湾(1786—1787年)、湖南和贵州(1795—1797年)。
朝鲜和日本
在这两个孤立的东亚王国,这都是一个相当和平和繁荣的时期。没有发生有意义的军事行动。
北美洲
法国和印第安战争(1754—1763年)
1754年2—7月,内塞西提要塞战役 由于对法国的势力从加拿大越来越深入俄亥俄河流域感到震惊,弗吉尼亚的副总督罗伯特·丁威迪派乔治·华盛顿中校率弗吉尼亚民兵的一个支队,要在阿勒格尼河和蒙农格拉河的汇合处(今匹茨堡)建立一个要塞。当发现法国人已在这一地点建立了杜奎森要塞后,华盛顿就在大草地(今宾夕法尼亚的尤宁顿附近)建立了内塞西提要塞。在这里他遭到法国人的攻击。经积极抵抗后,他被迫在7月3日向数量占优势的法国人投降。他被允许带着战争的荣誉开走。
1755年,4月14日,爱德华·布拉多克少将到达弗吉尼亚 这位新的美洲总司令带来了2个英国团。他同各地总督举行会议,制定了一个计划,拟以4支独立的远征军攻击法国人。布拉多克自己率1400名正规军和450名殖民者前去攻击杜奎森要塞,并建立英国对俄亥俄盆地的控制。
1755年6月,法国援军到达 一支法国舰队经过海军上将爱德华·博斯科恩的封锁区溜进了圣劳伦斯河。
1755年6月,远征芬迪湾 有少数英国正规军伴随的一支地方军,在罗伯特·蒙克顿上校和约翰·温斯洛上校率领下,从波士顿起航,进入芬迪湾,6月19日占领了圣约翰要塞和博斯茹尔要塞。到6月30日,整个芬迪地区很快落在英国人手中。10月,法属阿卡迪亚人被残酷地放逐。
1755年7月9日,蒙农格拉河之战 当布拉多克的军队逼近杜奎森要塞时,他遭到900名法国和印第安人突袭并被击溃。他自己及其军队的一半多被杀死。作为志愿者随伴远征军的华盛顿帮助领导残余人员回到弗吉尼亚。欧洲战争那种僵硬的线式队形败给了荒野战斗这种逃避的个人主义。
1755年8—9月,远征王冠点 一支由3500名地方军和300名印第安人组成的军队,在威廉·约翰逊(在印第安部落中有广泛影响的平民,被委任为准将)率领下,从阿尔巴尼向王冠点进军。由2000名法国正规军、加拿大人和印第安人组成的一支混合军队,在路德维格·A.迭斯考男爵率领下,同时溯里奇留河而上,去防御王冠点。两支军队在乔治湖的头上相遇。
1755年9月8日,乔治湖之战 迭斯考被击败并被俘。被民兵的不满所烦扰的约翰逊,建立了威廉·亨利要塞而使自己得到满足;他在那里留下一支小的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