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846年2月,克拉科夫起义 为策应波兰人的另一次起义,克拉科夫驻地的一支起义军反对奥地利人,经过几次小规模的交战后,义军战败。起义迅速被镇压。克拉科夫被奥地利并吞。
巴尔干半岛
在这半个世纪中,巴尔干一直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由于奥斯曼帝国的衰败,被其压迫的巴尔干人民看到了自由的曙光。他们随之从事了一系列旨在解放的革命运动。甚至在他们同土耳其进行政治和军事斗争的同时,其自身之间也同样进行着争斗。
位于奥斯曼帝国之邻的俄罗斯及奥地利,都希望继奥斯曼帝国之后占有巴尔干半岛及其战略要道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因此,他们鼓动巴尔干之内乱,以期从中获得政治和领土上的利益。正如俄国及奥地利所期待的那样,奥斯曼帝国过早地崩溃瓦解了。对于哈布斯堡及罗曼诺夫王朝的居心,英国及法国早已警觉。在拿破仑战争期间,俄国与奥地利勉强在巴尔干结盟以反法,与此同时,拿破仑则直接或间接地支持或鼓励波特。出于同样的原因,英国也勉强与俄国和奥地利结盟以反对土耳其,不过其主要精力则用于反拿破仑。拿破仑战败后,英国仍然坚持其在巴尔干维持力量平衡的政策,尽管因考虑到其他因素(例如支持希腊的独立)而偶尔参加反土耳其的有限战争。
1799年,门的内哥罗独立 由于国王彼得一世同俄国结盟反对土耳其(参见第十六章→欧亚大陆—中东→土耳其→同俄国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第二次战争),也由于彼得支持俄国及英国反对法国占有达尔马提亚的企图,使门的内哥罗获得了独立。
1804—1813年,塞尔维亚人起义 塞尔维亚人由乔治·彼得洛维奇领导(他也称为卡拉·乔治,是卡拉·乔治维奇家族的创建者),把土耳其人赶出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于1806年12月宣布独立。正当独立近乎成功时,由于1812年俄国人与土耳其人的和平而宣告失败,卡拉·乔治逃亡山区。
1812年,比萨拉比亚割让与俄 这是《布卡累斯特条约》的规定(参见第十七章→欧亚大陆—中东→奥斯曼帝国→同俄国的战争),摩尔达维亚的其余部分仍由土耳其统治。
1815……1817年,塞尔维亚起义 这次起义由密罗什·俄希罗诺维奇领导,他是卡拉·乔治的对手。由于俄希罗诺维奇谋杀了卡拉·乔治,使其家族间发生了近一个世纪持续不断的血腥残杀。由于义军领导人之间的内讧,予土耳其人以可乘之机。土耳其人镇压了起义,但承认俄希罗诺维奇为塞尔维亚国王,而塞尔维亚则承认土耳其为其宗主国。
希腊独立战争(1821—1832年)
1821年10月5日,的黎波里塔萨之大屠杀 希腊反土耳其之革命起于摩利亚,并杀死了该地守军1万人,土耳其人随之报复,希腊各地人民掀起了反土耳其的斗争。
1822年1月13日,埃皮扎夫罗斯宣布独立
1822年4—6月,占领开俄斯 由卡拉·阿里率领的一支土耳其舰队攻占该岛,岛上所有居民不是被杀便是被充为奴隶。
1822年6月18—19日,开俄斯之战 水手出身的希腊爱国者康斯坦丁·卡纳里斯率两艘火船驶入土耳其舰队的中部,使用所有火炮将土耳其旗舰炸毁。
1822年7月—1823年1月,第一次围攻米梭伦基 土耳其军队侵入柯林斯湾北部半岛,在这一希腊要塞前遇阻。穆斯泰帕夏紧急驰援围攻者。
1822年8月21日,卡尔佩尼兹之战 入夜,希腊一部300人在马可·博扎里斯的率领下突然袭击穆斯泰之进军掩护部队。虽然博扎里斯被杀,但却使4000名土耳其人败退,并且土军大部分指挥官阵亡。
1823年1月,土耳其撤退 穆斯泰放弃了对米梭伦基的围攻后撤退。
1823—1825年,希腊内讧 他们没有使其独立运动向前推进,却开始相互争执。
1825年2月24日,埃及介入战争 在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的请求下,穆罕默德·阿里(参见第十七章→欧亚大陆—中东→埃及与苏丹穆罕默德·阿里的崛起)派出一支舰队和一支军队进入希腊。由穆罕默德·阿里之子易卜拉欣率领的5000名训练有素的士兵在摩尔亚登陆,迅速席卷该岛。与此同时,土耳其组建的一支新军队,在雷沙德帕夏的统领下由北直插而至,再次侵至米梭伦基。
1825年5月—1826年4月23日,第二次围攻米梭伦基 饥饿的守城军经最后一次绝望的突围后被全歼。
1825年5—6月,围攻阿克诺波里斯 雷沙德向阿汗斯进军,并围攻阿克诺波里斯。此时,欧洲人十分关注并支持希腊的独立。1822年,拜伦勋爵已到达希腊。1824年过后不久,拜伦便死去了,但许多冒险家和理想主义者随之而来,其中最著名的有海军上将科克伦勋爵和将军乔治·丘奇爵士。科克伦奉命指挥希腊海军,丘奇则指挥陆军,但二者均因希腊人相互间的残杀和争斗而无所作为。
1825年6月5日,阿克诺波里斯投降 由于希腊人否定了科克伦及丘奇的作战计划,二者均逃至海湾的战舰上避难。雷沙德依战败者的要求给予了其恩典,阿克诺波里斯守军遂有条件投降。希腊之大陆再次处于土耳其控制之下。
1827年7月6日,《伦敦条约》 在普罗黑里尼克共和国要求的压力下,英、法及俄国政府要求埃及人撤出希腊,并要求土耳其休战,埃及及土耳其均拒绝。9月8日,一支埃及大型舰队在纳瓦里诺登陆以增援。土耳其舰队也在此地摆开阵式,三国联盟派出海军去往希腊,并在纳瓦里诺聚集。
1827年10月20日,纳瓦里诺之战 当得知埃及易卜拉欣正在岸上劫掠时,联军主帅英国海军中将爱德华·科林顿驶入纳瓦里诺港,此时,埃及与土耳其之联合舰队全部抛锚。英国有3艘主力舰,4艘巡航战船。法国有4艘主力舰,1艘巡航战船,由埃里·G.德·里尼海军中将统领。在第二条战线上,俄军舰队也正在驶来,他们由海登海军中将指挥,计有4艘主力舰,4艘巡航舰。塔希尔帕夏计有3艘主力舰,15艘巡航舰和50艘其他舰只,成长马鞍型阵形部署,其侧翼由海岸炮群保护。联军舰队在土埃联合舰队之中间抛锚,1艘土耳其战舰向英军1艘战舰开火,打死了一名指挥官和几个水手。科林顿立即开火,随即联军舰队参战。土埃舰队被其自己的船员击沉或烧毁。英、法、俄联军有696人伤亡。土耳其与埃及联盟的损失官方从未报道过,估计应十分惨重。
评论:纳瓦里诺海域是决定希腊独立的一次决定性战斗,这次战斗是一次炮战,在海战中十分单纯和简单。
1828年4月26日,俄国宣战(参见第十七章→东欧→俄国→同土耳其的战争)
1828年8月9日,埃及人撤出希腊 这次撤军由法国一远征军监督执行。撤军于1829年初全部完成,从而实质上使希腊独立战争结束。
1832年5月7日,《伦敦条约》 依约建立独立的希腊王国。
1829年,塞尔维亚、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获自主权 这是《阿德里安堡条约)的条款中作出的规定(参见第十七章→东欧→俄国→同土耳其的战争)。
1829—1834年,俄军占领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
1843年9月14日,希腊的革命 国王奥托一世被迫承认立宪政体。
1848年,瓦拉几亚革命 这次起义与遍布欧洲大陆剧烈的政治动荡有着密切的关系。土耳其与沙皇俄国相互勾结,土耳其同意在不触动其利益的情况下,允许俄国人侵入瓦拉几亚,起义最终被俄国人绞杀。
欧亚大陆…中东
奥斯曼帝国
在拿破仑战争期间,奥斯曼帝国成了法国、俄国及英国之间角逐的对象,开始崩溃瓦解。
同俄国的战争(1806—1812年)
土耳其与俄国就瓦拉几亚、摩尔达维亚及比萨拉比亚的主权问题发生的争执,因法国派大使前往波特而燃起战火。
1806年11月6日,土耳其宣战 俄军入侵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
1807年2……3月,英海军进攻君士坦丁堡受挫(参见第十七章→拿破仑战争→海上作战→英军在君士坦丁堡被击溃)
1807年6月30日,利姆诺斯岛之战 由底米特里·谢尼阿文海军上将指挥的俄国舰队打败了数量上略占优势的土耳其舰队。
1807年8月,休战 这一结果主要归功于拿破仑在蒂尔西特的调停。俄军从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撤军;土耳其撤向阿德里安堡。
1809—1812年,零零星星的战争 俄国胜多负少。
1812年5月28日,《布加勒斯特条约》 此约由英国人调停促成。土耳其将比萨拉比亚割让与俄,但摩尔达维亚及瓦拉几亚仍由土耳其控制。
1808—1809年,内乱时期 苏丹谢里姆四世于1807年被废,1808年当其追随者企图再立之为苏丹时,谢里姆被杀。其继位者为穆斯塔法四世,但旋即于1808年被废黜,由马哈茂德二世继位。
1821—1832年,希腊独立战争(参见第十七章→东欧→巴尔干半岛→希腊独立战争)
1821—1823年,同波斯的战争'参见第十七章→欧亚大陆·中东→波斯→同俄国的战争'
1826年6月15……16日,对“真尼萨利”的大屠杀 苏丹马哈茂德对其军队的无能十分震怒,遂企图解散军队,“真尼萨利”(土耳其近卫军士兵)因此兵变。皇家军队炮击“真尼萨利”在君士坦丁堡的兵营,愤怒的居民随之对其大加杀戮,约有6000多人被杀。
第一次土耳其—埃及战争(1832—1833年)
穆罕默德·阿里要求统治叙利亚,以做为对其在希腊独立战争中的功勋的奖赏,但遭到土耳具苏丹的拒绝。
1832年,埃及入侵叙利亚 易卜拉欣于5月27日克阿卡,6月15日克大马士革,7月16日又攻陷阿勒颇。
1832年12月21日,科尼亚之战 易卡拉欣侵入安纳托利亚,同雷沙德所率领的土耳其主力相遇,土耳其战败,雷沙德被俘。绝望中的土耳其人向俄国求救。
1833年2月,同俄军联合防御 从黑海出发的俄国舰队于1833年2月20日抵达君士坦丁堡。
1833年5月14日,屈塔希亚会战 英法忌恨俄国在土耳其影响的骤增,遂说服苏丹将叙利亚及阿达纳割与埃及。
1833—1839年,内外交困时期 各列强内部遂即发生内讧,法国站在埃及一边反土耳其。与此同时,在俄国人民帮助下,土耳其着手重建其军队。莫尔达克船长便是顾问之一(1835—1839年)。
第二次土耳其—埃及战争(1839—1841年)
1839年,土耳其入侵叙利亚 土军由哈菲兹帕夏统领,由冯·莫尔达克为顾问。
1839年6月24日,奈济之战 部分由于哈菲兹拒不采纳莫尔达克的建议,土军被易卜拉欣打败。7月1日,土耳其舰队开赴亚历山大向埃及投降。随着奥斯曼帝国解体的趋向日加明显。各列强除法国外均支撑之。
1840年9—11月,英奥介入 英奥之联合海军切断易卜拉欣与埃及的海上交通线。英军随即于10月10日炮击贝鲁特,克之。11月3日,阿卡也被攻克。
1840年11月27日,亚历山大会议 英海军上将查理·内皮尔同埃及达成一致,埃及被迫接受放弃叙利亚之条件,并将土耳其投降之舰队归还。
1841年2月,易卜拉欣撤出叙利亚 返回埃及。
1841年7月13日,《海峡协定》 各列强规定,达达尼尔与博斯普鲁斯二海峡虽在和平时期,亦不允许任何国家之军舰通过。
1848年9月,瓦拉几亚起义(参见第十七章→东欧→巴尔干半岛→希腊独立战争)起义军因为土耳其与俄国的政治交易而最终被俄国人镇压。
埃及与苏丹
1805年,穆罕默德·阿里的崛起 奥斯曼帝国任命他为埃及总督,他利用计谋和武力建立起独立的统治地位。暴力仍在继续之中,英国人决定竖起一个反阿里的对手而介入埃及事务。
1807年3月17日,英国远征军 英军由弗雷泽将军指挥,计5000人,他们未遇任何抵抗而占领亚历山大,但发现其保护对象早已死去。英军为保护其供应线的安全,派一分遣队去攻打罗塞塔和拉赫曼尼耶,被分割,遂撤向阿布凯尔和亚历山大。该分遣队有185人被杀,218人受伤。4月20日英另一分遣队试图攻占罗塞塔,失败而归。参战的2500人中有900人伤亡,许多英军水手被杀。英军遂于9月14日撒出亚历山大。
1811年3月1日,大屠杀马穆鲁克军团 穆罕默德·阿里指控马穆鲁克军团有背叛行为,遂清洗其大多数指挥官,继而对其军队大加杀戮。为巩固其势力,阿里同波特议和。他承认了波特对其拥有宗主权,并开始重组其国家,他还建立起一支宠大的军队(大部为阿尔巴尼亚人组成的雇佣军)和由欧洲人为顾问的海军舰队。在土耳其的授权下,阿里在阿尔巴尼亚开始一场宗教战争。
1811—1818年,同瓦哈比斯教派的战争 这支穆斯林派别此前已攻占了麦加、麦地纳和吉达,并对叙利亚构成威胁。经七年激烈的战斗,穆斯林的圣地被光复,而红海之东海岸则处于埃及控制之下。
1815年,开罗兵变 这次兵变主要由阿尔巴尼亚军队所为,此举使穆罕默德·阿里再次开始其现代化的进程。
1820—1839年,征服苏丹 穆罕默德遣其子哈孙向埃及以南之苏丹进军,使其控制范围至红海西海岸之大部。埃及军队将尼莱赶至远达贡多克罗(今赤道里亚、苏丹)。
1823—1827年,在希腊作战 埃及为帮助土耳其镇压希腊之独立运动,派其海军和陆军去往希腊作战(参见第十七章→东欧→巴尔干半岛→希腊独立战争)。作为交换,埃及拥有了克里特的控制权。
1832—1833年,第一次土耳其—埃及战争(参见第十七章→欧亚大陆…中东→奥斯曼帝国→第一次土耳其…埃及战争) 这次战争使埃及人得以控制叙利亚和阿达纳,并将其影响范围向东扩展至波斯湾地区。
1839—1841年,第二次土耳其—埃及战争(参见第十七章→欧亚大陆…中东→奥斯曼帝国→第二次土耳其…埃及战争) 尽管埃及丢失了克里特和叙利亚,但穆罕默德·阿里获得了世袭统治埃及的权力。
1848年,易卜拉欣卒
1849年,穆罕默德·阿里卒
波斯
在这一时期,由于俄国向东及东南的扩张政策,法英在波斯的利益冲突,再加上内部的起义暴动,使波斯一直处于动荡不安之中。波斯是列强在不发达地区推行殖民扩张统治的典型例证。这一不幸的国家在英法俄利益的驱使下被随意摆布。其中英国(及东印度公司)起支配地位,许多英国军官经常在波斯军队中服役。
同俄国的战争(1804—1813年)
这次战争的起因是1800年俄国吞并格鲁吉亚,此前,格鲁吉亚在名义上一直接受波斯的统治。波斯人帮助格鲁吉亚人阻止俄国人的吞并行为,激起了俄国人的怒火。
1804年,俄国入侵波斯 俄军由西辛奥夫将军指挥。
1804年,埃奇米阿津之战 这次非决定战斗进行了三天,波斯军队由颇富才能的阿拔斯·米尔扎亲王指挥。
1804年,围攻埃里温 伊朗国王率援军到达,该年的后期,阿拔斯·米尔扎解了该城之围,迫使俄军撤退。
1805—1813年,偶尔发生的战争 这次战争发生于高加索及里海海岸地区。
1812年10月31日,阿斯兰杜兹之战 俄军突然进攻阿拔斯·米尔扎,迫其向阿拉斯河撤退。
1813年10月12日,《古利斯坦条约》 依约波斯将格鲁吉亚及横贯费高加索诸省割予俄国。
1816年,波斯侵入阿富汗(参见第十七章→南亚→阿富汗→波斯入侵)
1821—1823年,同土耳其的战争 这次战争由俄国人阴谋挑起,也由于土耳其人保护从阿塞拜疆逃出的叛乱部落引起。1821年,阿拔斯·米尔扎向西进至土耳其,随即来至风湖地区。与此相应,由巴格达德帕夏率领的土耳其军队也向东侵入波斯,但被击退。1821年,波斯人在北方因埃尔祖鲁姆之战而使其入侵土耳其的活动达到了转折点,此战,阿拔斯·米尔扎率3万人打败了大约52000名土耳其军。1823年,双方最终订立《埃尔祖鲁姆条约》,依约双方均保持边界现状。
1825—1828年,同俄国的战争 在发生边界争执后,波斯军队初期在里海海岸取得了作战的成功。他们已到达了梯弗里斯的大门。随即,俄军在伊万·菲德罗维奇·帕斯基维奇将军的率领下,发起了辉煌的反击战役。
1826年9月26日,根贾之战 阿拔斯·米尔扎率3万军队同帕斯基维奇的15000人对阵。初战,波斯人取得了成功,但不久,波斯军队被迫后撤。
1827年,俄军取得胜利 几次非决定意义的战斗过后,帕斯基维奇席卷了埃里温并迫使大不里投降。
1828年2月22日,《图尔克曼恰伊条约》 依约战争结束,但波斯作为主要强国之一的角色也随之结束。
1836—1838年,同阿富汗的战争 这次战争又是在俄国人的阴谋策划下,由于英国人侵入阿富汗而挑起的,波斯国王穆罕默德开始入侵这一地区。在沙赫鲁德集中其兵力后,波斯军队慢慢经过呼罗珊之维亚麦什德进入赫拉特省,在此地,同土库曼部族的小战斗耗费了波斯军队近一年的时间。11月23日,在穆罕默德军队开始进攻赫拉特城时,由埃尔德雷德·波特船长率领的东印度公司孟买军队假装进入该城防守,实际上,波特将其军队交于阿富汗指挥官指挥,他自己则亲自组织起抗击波斯强攻的防御,并使波斯军队兵分五个地方,从而各个击破之。穆罕默德经过对赫拉特城达十个月之久围攻后,仍不克,遂于1838年9月28日无功而返。
1849—1854年,俄国征服锡尔河河谷地区 俄国对锡尔河河谷地区的征服,从而结束了波斯人对这一中亚地区的名义宗主统治权。从而使俄国的势力范围扩展到波斯呼罗珊北部边界地区。
非洲
北非
北非的巴巴里诸国——阿尔及尔、的黎波里和突尼斯(他们是奥斯曼帝国半独立的卫星国)以及完全独立的摩洛哥,继续以其海上劫掠来骚扰地中海及其大西洋通道。饱受战争折磨的欧洲人发现,为保持其贸易而向这些海盗上贡更为实际一些。新的美国也采取了欧洲人的作法,不过当海盗过分猖狂地挑衅时,他们也会奋起惩罚之。
1801—1805年,的黎波里—美国战争 的黎波里之帕夏要求美国预交保护费,遭拒绝后于5月14日向美国宣战。7月份,美国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派一支惩戒部队来至地中海,于1801—1803年以这支小小的海军力量对的黎波里封锁达两年之久,但并未起根本作用。
1803年8月,爱德华·普雷贝尔准将抵达的黎波里 随之采取了更加积极的措施,美国开始打击的黎波里海盗。
1803年10月31日,捕获美“费拉德尔菲亚”号 这艘护航船由船长威廉·班布里奇指挥,在追击的黎波里的护航船时,在该港搁浅。迅即,的黎波里的许多船只包围而至,班布里奇无望中被迫投降。后来,“费拉德尔菲亚”号在漂浮一阵后作为胜利的标志被带入的黎波里。
1804年2月16日,“费拉德尔菲亚”号毁灭 由斯蒂芬·迪凯特中尉率领的73名志愿者,驾驶缴获的一只的黎波里小船,勇敢地驶入的黎波里,烧毁了停泊的“费拉德尔菲亚”号护航船。此时,他们已在岸炮的射程之内,随即,他们便逃离。与此同时,普雷贝尔的舰队也炮击该港以示策应,但却不能穿过弯弯曲曲密布大量礁石的海上通道。
1804—1805年,伊顿之远征军 11月14日,美国海军代理人威廉·伊顿率八艘中型舰及100名雇佣军,从亚历山德里亚出发,去的黎波里,以恢复其被废统治者阿梅·卡拉马里的权力。经约966公里长行军,他们穿越了利比亚,随即到达的黎波里。在海军炮火支援下,他们于1805年4月26日攻克了代尔纳城。此后的六个星期,伊顿就坚守在该城以抵御的黎波里的反攻。但此时,接替普雷贝尔任地中海舰队指挥官的海军准将赛缪尔·巴伦已同的黎波里优素福·卡拉曼里帕夏议和。美国人支付了6万美金,作为回报,“费拉德尔菲亚”号船员从监狱中释放,此后偶尔索取保护费的行动均停止。美国第一支执行海外作战任务的伊顿远征军被撤回。
1805年8月1日,美国与突尼斯议和 海军准将约翰·罗杰斯乘“宪法”号驶进突尼斯,迫其首领议和。此时,仅有阿尔及尔接受美国人的进贡,双方当然发生了许多麻烦,随即由于英国人迟滞美国人的行动而导致了战争。
1815年3月3日—6月30日,美国同阿尔及尔的战争 在1812年战争期间,所有的美国军舰均已撤出地中海,阿尔及尔的首领遂劫掠美国人的商船等。他们将美国的领事赶走,将美国居民变成奴隶,随即又借美国人没有给足保护费的理由而向美国宣战。美海军准将斯蒂芬·迪凯特率10艘船只组成的舰队驶入地中海,捕获了2艘阿尔及尔战舰,并驶进阿尔及尔港。在大炮的威逼之下,斯蒂芬·迪凯特准将要求阿尔及尔取消所有进贡,并全部释放被囚的美国人。阿尔及尔首领保证不再劫掠,随后,迪凯特又迫使突尼斯和的黎波里作出相似的保证,以作为美国保护和控制这一海域的补偿。此前,这一海域在1812年战争中由英国人控制。由于迪凯特出色的努力,使美国结束了在巴巴里诸国的战争。
1816年8月26日,联合炮击阿尔及尔 因阿尔及尔屡屡袭击劫掠英国航船和货物,由海军上将爱德华·佩洛率领的英军舰队在荷兰海军上将卡佩兰统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