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第1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951年4月11日,麦克阿瑟被解职 杜鲁门总统解除了麦克阿瑟将军对“联合国军”和远东美军的双重指挥权。任命李奇微接替他的职务。詹姆斯·范佛里特中将也从美国匆匆赶来指挥第八集团军。
地图06 “联合国军”反攻1951年1—4月、共产党军队春季攻势
            (1951年4月22日—5月22日)
评论:总统是在行使作为总司令所具有的法律特权。麦克阿瑟不赞成将战争限制在朝鲜半岛的政策,也并不打算消除对限制其军事行动的不满。麦克阿瑟在给众议院议员约瑟夫·马丁(马萨诸塞州共和党人)的一封信(3月20日)中声称“在战争中没有胜利的替代品”,马丁迅速将此信公之于众。麦克阿瑟既不提倡使用原子弹,也不主张对中国进行地面入侵。他的确想通过常规轰炸摧毁中国东北地区的基地。他也确实强烈要求在朝鲜动用国民党军队,还要允许蒋介石反攻中国大陆。他认为苏联不可能冒战争风险去援助中国,但如果苏联真的这样做,则美国可能没有充分的时间应付与克里姆林宫的摊牌。在没有和华盛顿商量的情况下,他要求在朝鲜的中国军队指挥官投降(3月25日),并暗示如果冲突继续下去,可能的后果则是从空中和海上进攻中国。
这种言行是对杜鲁门的强烈谴责。麦克阿瑟是在蔑视总统权威,并对国家政策说三道四。美国(听取了西方世界因惧怕苏联拥有原子弹而提出的令人忧虑的意见)放弃了统一整个朝鲜的意图,只是寻求恢复韩国的现状。这样麦克阿瑟只好离职了。粗暴地解除麦克阿瑟的职务(这位将军在一次新闻广播中才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激怒了许多人。麦克阿瑟回到美国后,“受到英雄般的欢迎”,并应邀在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向国会发表讲话。其后,参议院调查了有关的一切政策问题(1951年5—6月)。调查并末作出最后结论,但从总体上看,美国后来的政策变得比较强硬。
1951年4月12—21日,“联合国军”继续推进 鉴于共产党军队准备发动反攻以挫败“联合国军”对其“铁三角”地区的威胁,范佛里特将军继续向前推进并准备必要时退至早已准备好的防御阵地,以强大的火力牵制敌人,然后发动反攻。
1951年4月22日……5月1日,共产党军队春季攻势第一阶段 进攻发起于一个明亮的月夜。第一次突击打垮了曾坪水库以西的韩国第六师。左翼的美军第二十四师和右翼的第一陆战师迅速保护各自的侧翼,但突破危及了范佛里特的整个阵地,于是他令其左翼部队第一和第九军后撤。中国军队的主攻方向指向汉城以北的第一军。由于韩国第一师仓促后撤,在其右翼的英国第二十九旅的侧翼暴露无遗,格洛斯特郡(英国英格兰郡名)团的1个营被切断了退路。约40名幸存人员向北攻击突围,得以逃生,其余的不是被杀就是被俘。同往常一样,共产党军队最终丧失了攻击势头,并陷于停顿(4月30日),并撤至“联合国军”炮火的射程之外。在这个阶段的战斗中,共产党军队损失了至少7万人,而第八集团军伤亡约7000人。
1951年5月14—20日,共产党军队第二阶段的攻势 共产党军队将其攻击重心转向东线。他们以中国军队的20多个师,加上其两翼的几个朝鲜师,向第十军的右翼部队——韩国第五和第七师发动进攻。靠近左翼的美军第二师顶住了共产党军队的攻击,但靠近东线的韩国第三军在共产党军队的突击下崩溃了。在最右翼的韩国第一军顶住了共产党军队通过这一宽阔地带发动的猛烈攻势,保护了其侧翼。在西线的美军第二师(配属了法国和荷兰的几个营)和第一陆战师迅速发起反攻。范佛里特已预想到了共产党军队在这一地区发动的攻击,并调整了预备队(美军第三师和第一八七空降团)的部署。这些部队协同进攻,压制丁共产党军队的攻势(5月20日)。共产党军队在汉城以北的“联合国军”西翼的进攻受阻;他们在中部战线攻至北汉江时也被“联合国军”所阻。
评论:同以往一样,共产党军队起初只用小股部队交战,试图进行渗透和发动攻击。他们一般只有少量坦克。共产党军队在夜间猛烈攻击,到白天,“联合国军”的火炮和战术飞机得以发挥作用时,则停止攻击。在这个阶段为期7天的攻势中,共产党军队估计损失了9万人。他们现在已全面展开,补给线延长,交通运输不断遭到空袭。
地图07 战场陷入僵局后的停战线1953年7月28日
1951年5月22—31日,“联合国军”的攻势 “联合国军”先是在遥远的左翼发动有限的进攻,将阵地固定在汶山以北的临津江一线。接着,将整个战线向北推移。在最右翼的韩国首都师和第二师只遇到微弱的抵抗便突入东部沿海地区,进抵杆城。中部地区的推进比较迟缓,但到月底时不断加快。这时范佛里特受命停止推进。尽管范佛里特请求批准“穷迫”处在崩溃边缘的敌军,但参谋长联席会议既不同意增加兵力,也不批准再次向北推进。美国政府对苏联的威胁和西方世界其他国家后来发出的警告很敏感,因而决定不做任何可能触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事情。
1951年6月1……15日,“联合国军”巩固阵地 由于雨季来临,范佛里特决定建立一条横贯朝鲜的防御带。利用这个跳板,他可以发动一系列经参谋长联席会议批准的目标有限的进攻,使敌人处于劣势。“联合国军”对“铁三角”地区的共产党军队基地(使敌人无法利用这些基地)以及“山坳”南端、西花里西北部一个由高地组成的环形阵地的进攻取得了一些成效。同时,共产党军队也在北部纵深集结兵力。
1951年6月23日,苏联提出停火建议 停火建议是由苏联大使马立克在联合国提出的。双方代表团在开城会晤。
1951年7—8月,双方谈判 由于双方都巩固阵地,双方巡逻队和哨兵之间不断发生冲突。第八集团军巩固了在“铁三角”和“山坳”地区占据的地盘。至8月底,谈判完全破裂。
1951年8……11月,“联合国军”恢复有限进攻 范佛里特部队肃清了“铁三角”和“山坳”地区。
1951年11月12日,停战谈判开始在板门店举行 这是位于“无人地”一带两军战线间的一个村庄。李奇微将军(11月12日)下令停止进攻作战。第八集团军转入高度积极的防御。
1952年的作战行动
双方在板门店的谈判无休止地拖延下去,而双方在前线又不断发生局部冲突。李奇微将军受命担任北约指挥官(参见第二十一章→西欧→防务协定→李奇微接替艾森豪威尔),其职务由马克·克拉克将军接替(5月)。共产党军队不断扩充兵力。到年终,共产党军队在朝鲜的地面部队估计已达80万人,其中中国军队占四分之三;同时,大量苏联火炮,包括有雷达控制的最先进的高射炮,也陆续被运到了朝鲜。
战俘——在板门店会谈中,共产党方面争执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置这些人。“联合国军”约有92000人落入共产党军队手中,其中约有1万名美国人,8万名韩国人,2500名来自“联合国军”中其他国家的部队。
约171 000名共产党军队的战俘落入“联合国军”手中,其中有2万多名中国人。约8万名战俘被集中在釜山外的巨济岛。
此后,双方都发动了许多无意义的进攻和反攻(这实际上是对双方意志力的考验),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到10月,板门店谈判再度破裂,而战争也成了美国总统选举中被踢来踢去的政治橄榄球。美国民众已厌倦了这场战争,他们选举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当总统,他许诺要体面地结束战争。
1953年的作战行动
1953年3月28日,共产党方面的和平举动 朝鲜首相金日成和中国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将军通知克拉克将军,希望交换伤病战俘。他们还敦促恢复板门店会谈。
1953年4月,“小电闸”行动 在这次行动中,“联合国军”用5800名战俘交换了471名韩国人、149名美国人和64名“联合国军”中其他国家的人员。
1953年5—6月,韩国拒不妥协 韩国总统李承晚断然拒绝缔结任何使朝鲜分裂的协议。在共产党军队向他的部队发起进攻后(参见下文),他要求恢复军事攻势(6月18日)。同时,他还从他所控制的战俘营中释放了27 000名朝鲜人。
1953年6月10—31日,共产党军队的攻势 共产党军队主要向韩国军队发动大规模进攻,显然是想迫使美国向李承晚施加压力。李承晚释放朝鲜战俘时,共产党方面指责美军背信弃义,再次中止谈判,并向韩国军队发动了又一次攻势(6月25日)。
1953年7月10日,恢复谈判 在联合国向共产党方面作出韩国不再拒不妥协的保证后,双方的谈判代表最终达成了停战协议。
1953年7月27日,签署停战协定 协定确定的南北朝鲜分界线就是实际上的交战线。双方交换了战俘。
战争概要
在朝鲜战争中,“联合国军”有118515人阵亡,264591人受伤,92987人被俘。共产党军队方面遭受了至少160万人的战斗伤亡,其中60%是中国人。美军的伤亡情况是:33629人阵亡,103284人受伤(参见统计摘要)。韩国方面的伤亡情况(只能作出估计)为7万人阵亡,15万人受伤,8万人被俘。约300万韩国平民直接死于战争(上文及以下表格中的数据仅供参考——编者注)。
关于这场战争的意义,有几点值得注意。这是核时代发生的第一次重大冲突。在这场战争中,虽然没有动用核武器,但原子弹却严重威胁着参战各方,抑制了各方部队扩大战果。
统计摘要:美国在朝鲜战争(1950—1953年)
 美国在全世界的总兵力部署的最大兵力作战伤亡总数阵亡和因伤而死人数受伤被俘与失踪人数非战斗死亡
总计5764143约440000(53,4—7)147131336291032841021820617
陆军2834000276581(53,4—7)113610277047759683109429
海军117700084124(53,4—7)224345815762094043
海军陆战队42400036966(53,4—7)286274267237446161261
空军128500046388(53,4—7)2651120036810835884

“联合国军’的组成国 除美国外,还有14个联合国成员国参加了这场“联合国”首次介入的战争(以联合国名义介入朝鲜战争是违背《联合国宪章》精神的,介入本身只是体现了美国控制、操纵了当时的联合国——编者注)。英国和土耳其各派出1个旅。此外,英国还派出1艘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以及海军陆战部队和支援部队;加拿大派出1个步兵旅、1个炮兵大队和1个装甲营;澳大利亚派出2个步兵营、战斗机中队和运输机中队各1个,以及1艘航空母舰、2艘驱逐舰、1艘护卫舰;泰国派出1个旅团;法国派出1个步兵营、1艘炮艇;希腊派出1个步兵营、1个运输机中队;新西兰派出1个炮兵大队、2艘护卫舰;荷兰派出1个步兵营、1艘驱逐舰;哥伦比亚派出2个步兵营、1艘护卫舰;比利时和埃塞俄比亚各派出1个步兵营;卢森堡派出1个步兵连;南非联邦派出1个战斗机中队(英联邦派出的地面部队编为1个英联邦师)。此外,丹麦、印度、意大利、挪威和瑞典等国都派出了医疗人员或非作战的野战救护队。
空战 这场战争再次证实了空中力量在现代战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实施成功作战的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这场战争还表明,空中力量既不能单独完成对地面的侦察任务,也不能最终决定地面战斗的胜负。战争初期,由于“联合国军”掌握了空中优势,促使对方引进了苏联的米格—15战斗机。这种飞机是当时苏联最新型的喷气式战斗机,其性能远比美国的F…84战斗机优越,在某些方面还超过了美国的F…86战斗机。米格飞机1950年末首次出现在朝鲜战场,1951年间数量又有所增加。
直升机 朝鲜战争完全证实了这种新型机动运输工具的作战潜力,它最适合担负侦察、疏散人员和战场救援等任务。
海军的作用 美军第七舰队从沿海给地面部队提供了有效的炮火支援,并实施了两栖作战;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飞机还参加了空军的遮断轰炸和对地面部队实施的近距离支援作战。海军对朝鲜半岛实施了封锁。
国际维持和平行动
联合国
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 由29个国家正式批准生效,总部后来设在纽约。联合国由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组成。安全理事会由选举产生的12个会员国构成,其5个常任理事国是中国、法国、英国、苏联和美国。联合国的裁军活动在下文单独介绍,这里记述的是本时期联合国的其他重大活动(战后一个时期内,联合国为美国所控制、支配,因而,所谓本时期联合国的一些重大活动,往往带有强烈的冷战色彩——编者注)。
1946年4月18日,国际联盟解散 国际联盟经表决同意解散,其资产和职责移交联合国。
1946年12月19日,希腊边界 联合国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调查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侵犯希腊边界(参见第二十章→地中海—东南欧→土耳其→联合国谴责希腊邻国)事件。后来又成立了一个特别委员会监察希腊北部边界(1947年10月21日)。
1947年5月15日,巴勒斯坦 联合国成立了一个特别委员会调查巴勒斯坦问题(参见第二十一章→中东→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定)。该委员会提出分别成立独立的犹太人国家和阿拉伯人国家的建议,得到联合国大会的批准(1947年11月29日)。
1947年8月26日,印度尼西亚 联合国任命了一个斡旋委员会,寻求和平解决印度尼西亚的战争(参见第二十一章→东南亚→印度尼西亚→荷兰进攻爪畦)。
1948年1月20日,查漠和克什米尔 联合国调解委员会试图解决印巴纠纷。
1948年4月23日,巴勒斯坦停战委员会 该委员会是在阿以战争爆发后成立的,由瑞典人福克·伯纳多特伯爵领导。后来又成立了由伯纳多特领导的联合国巴勒斯坦国际调解与观察团(5月14日)。不久,伯纳多特被犹太恐怖分子暗杀(参见第二十一章→阿拉伯—以色列战争→第一次阿以战争或以色列独立战争→第二阶段:“十天攻势”)。
1948年10月25日,苏联否决关于柏林问题的议案 此举阻碍了安理会解决柏林封锁问题(参见第二十一章→西欧→西德→柏林封锁)。
1948年12月11日,巴勒斯坦调解委员会成立
1948年12月12日,朝鲜 联合国大会任命了一个委员会协助朝鲜实现统一(参见第二十一章→朝鲜战争→背景)。
1949年1月7日,阿以停战(参见第二十一章→阿拉伯—以色列战争→第一次阿以战争→第四阶段) 安理会采取措施,监督停火。
1948年1月28日,印度尼西亚 安理会再次努力使双方停止对抗并解决印度尼西亚问题;斡旋委员会(参见第二十一章→东南亚→印度尼西亚→荷兰进攻爪哇)也相应改组成联合国印度尼西亚委员会。
1950年1月3日—8月15日,苏联抵制联合国 苏联抵制一切有台湾代表参加的联合国机构。
1950年6月27日,朝鲜战争 安理会以七票赞成一票反对(苏联缺席)表决决定,帮助韩国击退朝鲜的“入侵”(参见第二十一章→朝鲜战争→1950年的作战行动→联合国和美国作出反应)。
1950年9月14日,联合国谴责朝鲜“入侵” 这是朝鲜问题委员会在向联合国大会提交的一份报告中提出的。
1951年2月1日,中国被指责为“朝鲜的侵略者”
1953年4月23日,对美国在朝鲜进行细菌战的指控进行调查 联合国大会以51票赞成,5票反对表决通过一项决议,对共产党方面提出的美国在朝鲜实施细菌战的指控进行公正的调查。
1953年11月11日,美国指控“共产党方面在朝鲜(战争中)的暴行” 美国在向联合国大会提交的一份报告中指控:“至少有6113名美国军人和总计11622名联合国军的军人受到谋杀、拷打和其他形式的虐待”。
1954年,埃及封锁以色列 苏联否决了联合国安理会的一项决议,即要求埃及停止限制经苏伊士运河开往以色列的船只。
1955年9月29日,阿尔及利亚 经过投票,联合国大会决定调查阿尔及利亚的状况。法国退出联合国大会(9月30日),后又重返(11月25日)。
1955年10月12日,联合国大会谴责南非的种族隔离 南非随后退出联合国大会(11月9日)。
1956年4月、7月,哈马舍尔德访问中东 哈马舍尔德应安理会的请求前往局势紧张的中东访问,他试图平息双方的情绪并促使阿以达成停火协议。
1956年10月28日,匈牙利危机(参见第二十一章→东欧→匈牙利)
1956年10月29日,苏伊士运河危机(参见第二十一章→阿拉伯…以色列战争→1956年战争→背景)
1956年11月4……7日,联合国紧急部队 以色列进攻西奈和英法联军入侵苏伊士运河地区失败(参见第二十一章→阿拉伯—以色列战争→1956年战争→背景)后,应埃及的请求,安理会派出一支从10个国家征选的6000人的部队,以监督停火,保卫埃及边界;并在内盖夫设置一条警戒线,将以色列和埃及的部队隔开。首批部队数天后抵达(11月15日)。
1957年9月14日,苏联干涉匈牙利遭到谴责 联合国大会表决通过了这一决议。
1958年6月11日,向黎巴嫩和约旦派出观察员小组 这些维持和平小组促使美国和英国撤军(8月2日)。
1959年6月20日,朝鲜 驻朝鲜的“联合国军”司令部指责朝鲜在非军事区构筑防御工事,是违背了停战协定。
1959年12月1日,《南极洲条约》 由12个国家签署的这项条约规定,只能和平利用南极大陆。
1960年7月14日,组成赴刚果的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 安理会授权秘书长组建一支维持和平部队,帮助刚果政府维持秩序。这些部队主要从非洲国家选派,由瑞典少将卡尔·冯·胡思指挥。他们前去刚果维持和平。这支实力最强时曾达约18000人的部队,实际上与反政府武装作战(参见第二十一章→非洲→中非→扎伊尔),期望能使刚果问题得到和平解决。最后一批联合国部队在1964年6月30日离开刚果时,那里的反叛活动再度爆发(参见第二十一章→非洲→中非→扎伊尔)。
1961年9月17日,达格·哈马舍尔德卒 这位秘书长快要飞抵刚果的伊丽莎白维尔机场时,死于在北罗得西亚附近发生的一次飞机失事。
1962年9月21日,西伊里安 联合国组建了一支安全部队,监督荷兰将西新几内亚移交印度尼西亚(参见第二十一章→东南亚→印度尼西亚→荷兰同意放弃西新几内亚)。
1963年6月1日,向也门派出联合国观察员部队(参见第二十一章→中东→南也门→英国的亚丁保护地) 安理会组建的这支200人的观察员部队起初由瑞典少将卡尔·冯·胡思指挥,执行为期两个月的使命。不久,该部队的使命延长(8月1日),胡思以缺少美国的支援、后勤供应不力为由,宣布辞职。他的职务由印度中将普雷姆·辛格·古亚尼接替(8月27日)。
1964年3月4日,塞浦路斯 联合国派去了一支维和部队(参见第二十一章→地中海→东南欧→塞浦路斯→联合国干涉)。后来在联合国的努力下,双方实现停火(8月11日)。
1964年7月3日,联合国驻也门观察团的使命延长 秘书长吴丹宣布将该观察团的使命延长至9月14日,这将会促进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和沙特阿拉伯关于实现共同撤军的谈判。    ·
1967年5月18日,吴丹同意从酉奈撤走联合国紧急部队(参见第二十一章→阿拉伯…以色列战争→背景)
1967年7月10日,联合国观察员同意监督苏伊士运河的停火(参见第二十一章→阿拉伯…以色列战争→双方的兵力)
1973年10月27日,联合国紧急部队重返西奈(参见第二十一章→阿拉伯—以列色战争→十月战争→超级大国的卷入)
1974年5月31日,向戈兰高地派驻联合国部队'参见第二十一章→阿拉伯…以色列战争→十月战争→超级大国的卷入) 这支部队被指定为联合国脱离接触观察团。
裁军活动
1945年11月15日,美国、英国和加拿大向联合国提供原子能信息 美国总统哈里·S.杜鲁门、英国首相克莱门特·艾德礼和加拿大总理麦肯齐·金表示愿意与联合国其他成员国共享原子能信息。
1946年6月14日,“巴鲁克计划” 在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召开的首次会议上,美国代表伯纳德·巴鲁克提出一项计划。根据该计划,美国将停止贮存原子弹并向国际原子能发展机构透露所掌握的原子能秘密,但在这个国际机构中不能有否决权。
1946年6月19日,苏联提出反计划 苏联代表提出一项消除一切原子弹的反计划,并坚持保留五大国在一切原子能事务中的否决权,主张通过批准一项国际协定,三个月内销毁一切原子武器。此后不久(7月24日),苏联拒绝了“巴鲁克计划”。苏联代表安德烈·葛罗米柯宣布苏联将不允许对其境内的原子能项目进行任何形式的检查。
1946年12月14日,通过《世界裁军决议》 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了这个决议。根据该决议,成立了联合国裁军委员会。在以后的岁月中(1947—1960年),该委员会断断续续召开过一些毫无成效的会议。
19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