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第2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将游击队打退了。此后,阿方辛提出了一项新的军费开支计划(尚未提交国会批准)。
1989年6月12日,阿方辛宣布辞职 从6月30日起,阿方辛向选举出的总统卡洛斯·索尔·梅内姆移交政权(5月14日大选),比他计划的时间提前了六个月。导致他决心辞职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上涨引起的骚乱(5月)、失控的通货膨胀。从他当政以来物价上涨309907%(1983年12月)。
1990年12月3日,挫败了一起军事叛乱 曾经领导过几次叛乱的军官里科和塞纳尔金率领着数百名士兵,企图占领设在布宜诺艾利斯的陆军司令部,并重新恢复塞纳尔金陆军参谋长的职务。第二天,他们被忠于总统的部队打退了,共死亡21人。梅内姆政府此后宣布,将让科里和塞纳尔金为死去的人负责(12月22日)。
玻利维亚
1976年,游击队进行活动 由切·格瓦拉创建的民族解放军在这一年发动一系列袭击。他们很可能得到了秘鲁革命左翼运动组织的支持。
1978年7月21日,军队宣布大选结果无效 玻利维亚12年来第一次进行大选(7月19日),但执政的军事政府候选人——空军上将胡安·佩雷达·阿斯伯恩宣布大选的结果无效。
1978年11月24日,军事政变 佩雷达将军在执政四个月后,被执政团的另一名成员——陆军上将大卫·帕迪利亚·阿兰西维亚领导发动的政变推翻了。阿兰西维亚将军保证举行新的大选。
1979年7月1……8月6日,恢复文人执政 在预定的大选中,八位总统候选人均未能获得应有的票数(7月1日)。国会只好选出了一个临时总统——沃尔特·格瓦拉·阿尔切,暂时结束军人统治。
1979年11月1日,军事政变 阿尔韦托·安图斯克·布克上校成功地发动一起军事政变,推翻了格瓦拉,自己担任了总统。然而,他也遭到了其他军官的反对,后被迫辞职。此后,军事领导人选吕迪亚·盖莱尔·特哈达出任临时总统(11月16日)。
1980年7月17日,政变 大选后,由于未有一名候选人获得应有的多数票,路易斯·加西亚·梅萨上将领导军官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
1981年1……8月,平民和军人叛乱 武装力量内部的权力斗争导致国家军事学院的高级学员发动了一场武装军事叛乱(3月17日)。8月4日,军队挫败了这起阴谋政变,但加西亚总统也被迫辞职子。前总统纳图克领导下的一个三人领导军事执政团夺取了政权。
1987年8月28日,戒严 经济困难引发一系列骚乱。海梅·帕斯·萨莫拉总统宣布实行为期90天的戒严。
巴西
1985年1—3月,恢复文人执政 长达21年的军人执政结束了。经大选,坦克雷多·阿尔梅达·内沃兹当选总统(1月15日)。但内沃兹在就职前病倒了。选举的副总统何塞·萨尔内临时行使总统职权(3月15日),内沃兹去世后,他开始正式担任总统(4月21日)。
1990年10月5日,巴西的核计划被披露 科学与技术部长乔斯·戈登堡在一次接受《纽约时报》记者采访时透露说,巴西军界已经开始执行一项核武器秘密研制计划。该计划被披露后,总统命令立即停止该项计划(9月19日)。
智利
1973—1980年,执政团的统治与国内骚乱 军事执政团在奥古斯托·皮诺切特·乌加特的领导下对全国进行了严密的控制。尽管如此,国内骚乱还是不断,革命左翼运动组织在四处煽动叛乱。
1980年9月11日,投票通过皮诺切特宪法改革和继续执政 三分之二多的选民投票同意皮诺切特将军的宪法,其中规定皮诺切特将军将担任总统并将继续进行八年以上的军事统治。皮诺切特原打算第二年再担任总统(1981年3月11日)。
1983……1984年,内乱 反对皮诺切特统治的抵抗组织制造一系列骚乱,一些左翼游击队也开始在农村开展活动。
1987年7月2—3日,平民骚乱 在一场大罢工之后,全国各地广泛发生了骚乱,抗议游行的群众与警察发生冲突,结果造成八人死亡,其中还有一名19岁的大学生——他是被警察活活烧死的。
1987年9月7日,皮诺切特在一起暗杀事件中幸免于难 皮诺切特将军成功地逃脱了曼努埃尔·罗德里格斯领导的爱国阵线对他的车队发动的袭击。
1988年10月5日,皮诺切特失去选民 智利公民一致投票反对皮诺切特将军提出的继续进行军事统治的建议。皮诺切特将军“很体面地宣布了投票的结果”(10月6日)。因国民反对皮诺切特,给大选进程造成了一定的阻滞,总统和议会选举均推迟到12月。
1990年3月11日,艾尔温宣誓就任智利总统 基督教民主党人士帕特里西奥·艾尔温·阿佐卡在大选(1989年12月14日)中获胜,取代皮诺切特成为智利总统。皮诺切特是发动政变,推翻上一届智利总统萨尔瓦多·阿连德后开始执政的(1973年;参见第二十一章→南洲→智利→军事政变)。
哥伦比亚
1975—1978年,社会动荡和叛乱 哥伦比亚国内动荡不安,发生了几起企图推翻政府的叛乱。两个游击队组织之一的革命武装力量竭力破坏全国大选(1978年2月26日)。同年末,哥伦比亚的第二大革命组织——民族解放军与革命武装力量合并,组成了一支规模更大的武装力量(8月24日)。
1979年1月9日……11月14日,成功地实施反暴乱作战 这次行动消灭了2000名游击队员,并使胡里奥·塞萨尔·图尔瓦伊·卡洛斯总统和国防部长路易斯·卡洛斯·卡马乔·莱瓦将军得以恢复了国内局势。
1980—1991年,游击队继续进行活动 尽管一再受挫,但哥伦比亚游击队继续进行低强度的游击战。
1985年11月6—7日,游击队占领了法院 游击队一支赫赫有名的M…19小组攻占了波哥大市内的哥伦比亚法院(11月6日)。M—19小组破坏了与政府达成的停火协议,宣称政府未能履行停火协议并且也未能实施此前同意进行的改革。M—19小组扣押了300多人作为人质。警察和陆军部队使用炸药,炸开了法院的围墙,向主楼发动攻击。在战斗中,有95人被炸死,其中包括最高法院的11名法官。·
1988年1月25日,司法部长被暗杀 波哥大市的恐怖主义分子绑架并暗杀了司法部长卡洛斯·毛罗·赫奥斯。正在被引渡的“麦德林”毒品集团头子宣布对此事负责。比尔希略·巴尔科·瓦尔加斯总统命令警察搜捕罪犯,并开始严厉打击毒品走私活动。
1989年8月18日,总统候选人被暗杀 哥伦比亚执政的自由党和坚决主张打击麦德林—卡利联合毒品集团的总统候选人路易斯·卡洛斯·加兰被毒品走私集团暗杀了。此事件发生在政府刚刚粉碎一起犯罪分子的毒品交易之后。政府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并逮捕了1万多名涉嫌此次毒品交易的分子。
1989年10月28日……11月4日,贩毒集团开展大规模的暗杀活动 贩毒集团头子企图通过一系列暗杀活动阻止政府的缉毒行动。贩毒集团的持枪分子在波哥大暗杀了1名部长、1名国会的议员、1名左翼政治活动家和6名警察。
1990年4月,“麦德林”组织内部发生火并 据统计,在这一个月内,平均每天有50人在与毒品交易有关的活动中被打死。
1990年8月7日,毒品集团头子宣布停火 塞尔·加维利亚·特鲁希洛总统宣誓就职后,“麦德林”毒品集团的头子巴勃罗·埃斯科瓦尔·加维利亚宣布实行单方面停火。加维利亚·特鲁希洛总统宣布,如果加维利亚能向政府投降,可以免除引渡和从轻量刑。
厄瓜多尔
1975年9月1日,未遂政变 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劳尔·冈萨雷斯·阿尔韦亚尔发动了一场政变,但被忠于总统吉耶莫·罗德里格斯·拉腊的部队镇压了。
1976年1月11日,军事政变 武装力量总司令领导发动了一场不流血的军事政变,推翻了吉莫·罗德里格斯·拉腊总统。
1978年1月16—17日,与秘鲁的边界冲突 在科迪勒拉山脉两国有争议的马拉尼翁河发生了短暂的冲突。
1981年1月28日—2月2日,与秘鲁再度发生边界冲突 厄瓜多尔的部队进入秘鲁境内达13公里,从而导致两国关系骤然紧张,边界地区爆发了敌对行动。在美洲国家组织的斡旋下,两国在华盛顿举行谈判,达成了停火协议(2月2日)。
1981年3月6日,与秘鲁停战 两国都宣布在边界有争议地区立即实现停火并同意由美国、智利、巴西和阿根廷从中进行调解。
巴拉圭
1975—1978年,低强度暴乱 陆军部队对游击队进行了扫荡,警察也对亚松森地区的左翼游击队进行了大搜捕。
1978年5月5日,在三个地区解除戒严 伊塔普亚地区、中央地区和上巴拉那地区从1947年就开始戒严,现被解除。但首都亚松森仍然实行戒严,因为这一带游击队的活动还很频繁。
1989年2月3日,政变 安德烈斯·罗德里格斯上将发动政变,推翻了从1954年就开始对巴拉圭进行独裁统治的艾尔弗雷德·斯特罗斯纳。许多人在政变中被杀,斯特罗斯纳被迫流亡巴西。罗德里格斯允诺在5月1日进行自由大选,克洛拉多党在大选中获胜。
秘鲁
1978—1991年,共产党的频繁活动 一个自称是“毛主义”的“光辉道路”游击队,打着恢复印加帝国的旗号在秘鲁高原,特别是在晨阿亚库巧地区附近建立根据地。1990年1—7月,政府军与游击队进行交战,死亡人数高达1952人,相当于1989年1月死亡人数的总和(1956人)。80年代末,“光辉道路”游击队一直企图控制上瓦利亚加山谷地区,那里是可可的生产基地,他们能够从可可生产者身上抽得更多的“税”,以扩大他们的财源。政府曾试图恢复这一地区的秩序,但遭到了图帕克阿马鲁革命运动组织(一支游击—恐怖主义组织)的袭击。
1975年8月29日,军事政变 秘鲁第五军区司令发表一份联合公报,宣布推翻了贝拉斯克总统并宣布弗朗西科·莫拉莱斯·贝穆德斯·切罗蒂担任总统。
1976年7月9日,阴谋政变 忠于莫拉莱斯总统的军队镇压了一起军事政变。
1986年6月17……19日,犯人造反 被扣押的“光辉道路”游击队的成员造反,占领了三所监狱(6月17—18日)。造反分子在其中的两所监狱中取集了武器并构筑了工事和路障。政府军使用了火箭和装甲车,很快就将其攻克了(6月18—19日)。官方报道说,有156人死于此次造反。
苏里南
1980年2月25日,军事政变 亨克·A.E·阿龙总理在一起由两名陆军士官领导发动的军事政变中被推翻。
1980年8月13日,军事政变 军人领导发动了一起军事政变,推翻了约翰·费里尔总统。该总统曾在前一次反阿龙总理的政变中幸免于难。
1982年2月5日,军事政变 军人领导的军事政变推翻了文人政府,建立了军人统治。
1989年6月23日,政府与苏里南解放军实行停火 在经过数年断断续续的冲突之后,政府军与苏里南解放军领导人罗尼·不伦瑞克达成协议,同意进行有条件的停火。苏里南解放军同意不再支持被称为“丛林黑人”的组织。这些人都是那些早年逃到内地的奴隶的子孙。尽管国民大会已批准了此项停火协议(7月21日),但后来苏里南解放军又拒绝接受了。由于担心安全问题,印第安人组织也反对该项协议。反叛活动继续进行。
1990年6……9月,政府军发动进攻 政府军对苏里南解放军发动一系列进攻。
乌拉圭
1976年6月12日,政变 胡安·马里亚·博达贝里总统在一起不流血的军事政变中被武装力量推翻了。阿尔变贝托·德米凯莱副总统担任临时总统。
1982年9月28日,军事政府取消执行了十年的关于禁止政治党派活动的禁令 为了替11月的大选做准备和恢复民主,政府取消了为期已达十年的关于禁止政治党派活动的禁令。
1985年3月……1989年11月,向文人政府过渡 军队成功地镇压了马塔莫罗斯的游击队之后,鉴于公众对恢复文人政府的呼声越来越高,军人执政团决定,现政府将逐步向文人政府过渡,但在此之前,还要渡过四年的监管期。
1989年4月16日,对军人大赦 进行全民公决经过广泛的辩论之后,政府决定举行全民公决,决定是否能够认可一项法令(1986年12月通过),同意大赦那些在军人执政期间(1973—1985年)侵犯人权的军人。执政团要求,在过渡时期就要完成此事,然后根据大选的结果将权力交给文人政府(11月26日)。
委内瑞拉
1975……1991年,共产党继续进行活动 政府军继续与共产党游击队进行低强度的战斗。
1989年2月27日……3月3日,骚乱与叛乱活动 为了满足世界货币组织基金会的要求,卡洛斯·安德烈斯·佩雷斯总统宣布提高石油和管道天然气的价格(2月27日)。同一天,全国爆发了骚乱,在加拉加斯尤为严重。安德烈斯·佩雷斯总统宣布全国实行戒严(2月28日)并宣布提高工资(3月1日)。骚乱持续了数天,最后军队和警察部队出动,恢复了秩序。政府宣布,在五天的骚乱中有300人死亡。
澳大拉西亚/大洋洲
澳大利亚
1988年,《国防白皮书》 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首次大规模地审查其国防政策。据此,澳大利亚政府出版了1988年《国防白皮书》。该书有三点比较重要:一、澳大利亚判断,对澳大利亚发动大规模常规战争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二、印度洋的安全环境要求澳大利亚从东海岸到西海岸大规模地重新部署其海军力量,其中主力应该部署在珀思;三、由于还存在着潜在低强度的军事行动,其中包括恐怖主义活动和游击队的活动,所以应该向驻军量少、战斗力弱的澳大利亚东北部增派军事力量。白皮书要求加强澳大利亚武装力量的空中机动能力和侦察能力,以使其能够有效地保卫其东北海岸的安全。
新西兰
1985年11月4日,法国有关部门派人在新西兰炸沉绿色组织的船只 国际生态组织(绿色和平组织)拥有和使用的“彩虹勇士”号,在新西兰的奥克兰港因船身上的一枚炸弹发生爆炸而沉没。船上的一名摄影记者被炸死,船上的其他大部分船员在那时均已上岸,因而幸免于难。法国间谍被涉嫌参与了此次事件。事件披露后引起了人们的极大愤怒。“彩虹勇士”号此前本企图阻止法国在太平洋进行核试验。尽管也对其他人提起公诉,但新西兰法庭只审讯了阿兰·马法特和多米尼克·普里奥上尉,指控他们过失杀人,因为他们指挥了此次行动。
1986年6月—8月11日,美国结束了与美国、澳大利和新西兰的关系 大卫·兰格为首的工党当选执政后(1984年7月14日),新西兰政府规定,根据新西兰无核法的有关规定,拒绝装有核武器和核动力的舰艇使用新西兰的任何港口(1986年6月)。新西兰对美国的舰艇依然依法行事,这自然就与美国的核政策发生冲突。美国决定,只要新西兰还执行这一法律,美国就暂不向新西兰提供情报信息(1986年8月11日)。
新喀里多尼亚
1984年,民族冲突 当地的卡纳克人与麦兰尼森人(占当地人口的45%)、欧洲人(占当地人口的37%)、波利尼西亚人(占当地人口的12%)的关系以及与印度尼西亚人和越南人(占当地人口的6%)的关系日益紧张。法国颁布的勒穆瓦纳法令使当地的形势更加恶化,因为该法令规定,自治政府可以全权处理本土的内部事务。卡纳克社会主义民族解放阵线封锁了首都努美阿城外的所有道路,切断首都与农村的一切联系。最后,政府同意修改有关独立的计划,以充分保证卡纳克人的权力,这样才恢复了秩序。在后来的选举中,卡纳克民族解放阵线在努美阿以外的本土大会选举中获得了大部分席位(1985年)。
1986……1988年,骚乱 尽管法国政府作出一系列让步,但欧洲人和卡纳克民族解放阵线都反对独立计划。卡纳克人号召举行罢工、罢课、示威游行和其他的抗议活动。
1988年4月21日……5月5日,人质危机 主张独立的卡纳克游击队和法国军队之间爆发了冲突,结果造成7人死亡(4月21日……5月4日)。此后,游击队绑架了一些欧洲人,其中包括几名宪兵(这几名宪兵后被游击队杀害了)使危机达到了高潮。法国的一支突击部队开始搜寻人质。在此过程中,他们袭击了游击队在乌维亚的一个营地,造成2名突击队员和19名卡纳克人被打死。卡纳克人指责说,是法国国防部指使突击队在乌维亚进行的疯狂大屠杀。而法国国防部却说,有些突击队员的行动“违反了他们应履行的职责”(5月30日)。
1989年5月,卡纳克民族解放阵线领导人被暗杀 妥协的《马提翁条约》(1988年底)缓和了紧张的关系并为和平解决争端奠定了基础。但卡纳克民族解放阵线中主张独立的极左分子对该条约极为不满,他们暗杀该组织的主席和副主席。后来,当地政府和选举出来的本地大会采取了的和解态度,使紧张的局势开始得以缓和(10月)。
斐济
1987年5月,政变 大选选举出以印度人为主的政府之后(4月),斐济军队的一些部队在西切维尼·拉布卡中校的领导下发动了一场不流血的军事政变,推翻了新组阁的政府。这反映出了根深蒂固的民族矛盾,当地的斐济人不信任以印度人为主的政府。拉布卡总统要求,要特别保证斐济人的权力和永远控制政府。总督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并与拉布卡进行谈判,作出了让步,其中包括重新进行大选并修改宪法(8……9月)。
1987年9月,政变 由于在政治上毫无建树,拉布卡总统在一起政变中被推翻了。政变分子建立了直接的军事统治。
基里巴斯
1979年7月12日,脱离英国,宣布独立 该国的首都拜里基坐落在吉尔伯特群岛的塔拉瓦,由33个岛屿组成(其中20个岛屿有人居住)。
所罗门群岛
1978年7月7日,脱离英国,宣布独立 所罗门群岛于1978年7月7日脱离英国,宣布独立。其首都霍尼亚拉位于瓜达尔卡纳尔岛,由两条从拉包尔和新不列颠向东南延伸的岛屿链组成。
图瓦卢
1979年10月1日,脱离英国,宣布独立 这片群岛的首都丰问法莱位于富纳富提,原称埃利斯群岛。
瓦努阿图
1980年7月30日,脱离英国,宣布独立 瓦努阿图于1980年7月30日宣布脱离英国独立,其首都维拉位于埃法特岛,由13个大岛屿组成,这些岛屿在此以前均为英国和法国的殖民地。
… ………【tsukiyoer】整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