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057—1093年,马尔科姆三世执政 他与英格兰人极少发生边境冲突。1072年,征服者威廉入侵苏格兰并迫使马尔科姆承认其宗主权。1077—1080年,他与盎格鲁—诺曼人之间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马尔科姆最后在其入侵英格兰的初次作战中身亡(1093年)。
1124—1153年,大卫一世执政 他支持玛蒂尔达(宇利二世之母)对英格兰国王史蒂芬的战争,尽管曾在战斗中被当地的贵族和民军打败,但大卫占领了英格兰的大部分省(1138年)。后来他在向英格兰进一步入侵时,被史蒂芬击败(1149年)。
1153—1165年,马尔科姆四世(大卫的孙子)执政 他被迫向亨利二世投降。
1165—1214年,“狮子”威廉(马尔科姆四世的兄弟)执政 他在1173—1174年的大起义中支持封建叛乱和亨利二世的儿子,在阿尔维克的第二次战斗中战败并被俘虏,被迫向英格兰国王缴纳赎金(1174年)。
爱尔兰
11世纪开始时,布赖恩·博鲁正巩固他在几个爱尔兰王国中作为最重要的国王的地位(参见第九章→西欧→北欧海盗的入侵与斯堪的纳维亚→北欧海盗在爱尔兰)。在后来的几十年里,他赶走了丹麦人从而获得了对整个爱尔兰无可争辩的统治权。布赖恩在克朗塔夫(都柏林以北)战役中,粉碎了丹麦人又一次在爱尔兰建立其势力范围的企图,但布赖恩在这次战斗中身亡。其继承者均不能制止爱尔兰人的骚乱,从此在近一个半世纪里爱尔兰处于混乱状态。12世纪早期挪威国王马格纳斯发动了对爱尔兰的最后一次入侵,但是在阿尔斯特被杀,他的军队撤了回去。在12世纪中叶以后,一些诺曼一英格兰冒险家经亨利二世同意后在克莱尔的理查德的指挥下,侵略爱尔兰。等他们在爱尔兰东海岸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后,亨利亲率一支大军借助罗马教皇的权力统治了爱尔兰。往后几乎没有发生什么战争。爱尔兰人慑于诺曼人的势力和基于亨利对教会支持的敬意只好俯首称臣,从此以后爱尔兰进入了相对的和平时期。
1002年,布赖恩·博公继任国王 布赖恩·博鲁打败了前任国王梅尔斯克奈尔二世,并使他承认自己为其继承人。
1014年,丹麦人入侵 来自奥克尼群岛的丹麦人参加了都柏林附近丹麦人的叛乱。布赖恩最后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打败了侵略者并镇压了这次暴动。
1014—1167年,内讧频繁,混乱不止
1167—1171年,诺曼征服
斯堪的纳维亚
丹麦
这一时期是西北欧的强国之一―丹麦的兴盛和衰落时期。但由于长期的战争困扰,丹麦的国力已相对衰退,甚至在某个时期濒于崩溃。
985—1014年,斯韦恩一世执政 他使丹麦在斯堪的纳维亚发挥了主导作用,并且占领了英格兰的大部分地区。他把英格兰的统治权交给了儿子卡纽特,把丹麦王国的统治权交给了另外一个儿子哈罗德(1014—1018年在位)。哈罗德死后,卡纽特继承了丹麦王位。
1019—1035年,卡纽特二世在位 其兄弟死后(1018年),他在英格兰军队的支援下巩固了自己在丹麦的统治地位。
1026—1030年,与挪威和瑞典的战争 卡纽特进攻挪威,奥拉夫二世(哈罗德之子)向瑞典国王阿努德·雅各布求援。卡纽特在斯坦格伯杰尔格海战(1026年)中失败,但他仍控制着贸易航线,这促使他继续同奥拉夫抗争。卡纽特在海尔吉亚战役中赢得决定性胜利(1028年),奥拉夫逃到了俄国。在阿努德·雅各布的帮助下奥拉夫在1030年返回丹麦,企图重新夺取王位,但在战役中被庞大的挪威—丹麦联军打败,并被杀死(1030年8月31日)。接着,卡纽特占领挪威并在波罗的海南岸的大部分地区建立了统冶。
1035年,卡纽特去世 帝国被其子哈罗德(英格兰)、哈撒卡纽特(丹麦)和斯韦恩(挪威)瓜分。
1035—1042年,哈撒卡纽特执政 他对英格兰的兴趣比丹麦还浓。
1042—1047年,马格纳斯一世执政 马格纳斯击退了瑞典人对亚特兰的进攻,赢得了里斯堡战斗的胜利(1043年),马格纳斯也面临着卡纽特二世的侄子斯韦恩·埃斯特里森的叛乱(1045—1047年在位),尽管平叛屡次获胜,但没有能镇压下去。
1047—1074年,斯韦恩二世执政 马格纳斯一世死于斯基比之后(1047年10月2日),斯韦恩取得了王位,但他必须粉碎挪威的哈罗德三世霍尔罗戴占领丹麦的企图(1047—1064年)。后来,斯韦恩为支持盎格鲁—撒克逊人反对威廉一世的斗争(1069年),他袭击了英格兰,建立了瓦尔德马王朝,而且在他的五个儿子中王位得到了和平的交接(1074—1134年)。
1137—1157年,王室内战 在国王尼尔斯(1104一1134年)之子“壮士”马格纳斯与埃里克·埃杰戈德(1095一1103年)前国王的儿子卡纽特·拉瓦尔德之间发生了争执。谋杀成了引发战争的导火索,直到卡纽特·瓦尔德马取得了王位(1157年),战争才告一段落。
1157—1182年,瓦尔德马一世(大帝)执政 在杰出的军人政治家亚布萨隆大主教的协助下,瓦尔德马重新恢复了国内的秩序,并通过瑞典人,文德人和日耳曼人扩大了丹麦在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影响。
1160—1169年,与文德海盗的战争 最终占领了温德岛鲁吉安人的堡垒。
1170—1182年,丹麦的扩张 亚布萨隆通过远征埃斯托尼亚前哨扩大了沿岸的控制权。
1182—1202年,卡纽特四世执政 丹麦人的势力和声望继续扩大;同时亚布萨隆仍旧是主要的王室顾问。他击退了德国人的入侵(1182年),而且在斯特雷拉海口以压倒性的胜利,粉碎了波美拉尼亚人在波罗的海代替丹麦人海上霸权的企图。
挪威
挪威在10世纪末被“叉胡子”斯韦恩征服近20年之后,在奥拉夫二世的统治下才暂时恢复生机,此时卡纽特正陷入征服英格兰的战争。然而几年以后,卡纽特重新征服了挪威。他死后,挪威重新获得了独立。
1015—1028年,奥拉夫二世执政 在被卡纽特逐出以后(1028年),他企图返回,但在斯蒂克里斯塔尔德战斗中被击败并杀死。
1035年斯韦恩(卡纽特之子)执政 他不久因支持马格纳斯而被流放:
1035—1047年,“好人”马格纳斯一世执政 在挪威的贵族们废黜了斯韦恩之后,宣布年仅11岁马格纳斯为国王。马格纳斯在哈撒卡纽特死后(1042年)随即也成为丹麦国王。在哈罗德西古尔德森返回后马格纳斯与他人分享了王国的权力(1045年),但不久染病而死(1047年10月)。
1045—1066年,哈罗德三世霍尔罗戴执政 15岁时,哈罗德跟随斯蒂克里斯塔尔德(参见第十章→西欧→斯堪的纳维亚→丹麦)逃到挪威,并在拜占庭帝国的瓦兰吉亚人卫队服役。马格纳斯死后,他成为唯一的挪威王位继承人。他因足智多谋,作战勇猛赢得了“霍尔罗戴”的绰号(意为“难以打动的”或“无情的”),这一点也被他的战旗“国土蹂躏者”所证实。他进行了反对丹麦斯文二世的战争,但在取得尼萨(尼兹)海战胜利后(1062年8月4日),与斯韦恩取得了和解(1064年)。哈罗德入侵英格兰(1066年),在富尔福德战斗中推毁了当地的英格兰武装,但在斯坦福桥战斗中被击败并战死(参见第十章→西欧→英格兰→撒克逊人、丹麦人和诺曼人的王室战争)。
1066—1093年,奥拉夫三世执政 他同他的哥哥马格纳斯(均为哈罗德三世之子)联合执政。在马格纳斯死后(1069年)他成为唯一的国王。奥拉夫执政期间没有进行战争。
1093—1103年,“光腿”马格纳斯三世执政 他因穿苏格兰短裙而获“光腿”的绰号。他几次率军远征到奥克尼并试图重建挪威人的统治,他在一次去爱尔兰的征途中死去(1103年8月)。
1103—1130年,马格纳斯三世的儿子们执政 其中最著名的是西古尔德一世,他是一位十字军战士〔参见第十章→欧亚大陆中东→十字军东侵→十字军王国(1099—1148年)〕。
1130—1217年,内战和教会—王权之争(参见第十一章→西欧→挪威→“老哈康”哈康四世统治)。
瑞典
瑞典在这两个世纪中,文明程度和信教程度均不如挪威和丹麦。这一时期大致可分成几个相应的阶段。第一个阶段,瑞典接连不断地陷入与挪威和丹麦的战争;第二个阶段,国家处于无政府的混乱状态;第三阶段,在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控制下,瑞典重新建立了和平。
994—1021年,奥拉夫一世执政 他从挪威领土上被驱逐出去,在1000年(参见第九章→西欧→北欧海盗的入侵与斯堪的纳维亚→瑞典)被奥拉夫二世(1015—1019年在位)俘虏。
1021—1050年,阿努德·雅各布执政 阿努德与挪威奥拉夫二世结成了一个反对丹麦的联盟,但被彻底击垮(1026—1030年;参见第十章→西欧→斯堪的纳维亚→丹麦)。
1050—1060年,埃德蒙德执政 他是阿努德·雅各布的弟弟。
1060—1066年,斯滕希尔执政 当埃德蒙德在没有继承人的情况下死去之后,王位传给了他的女婿斯滕希尔。斯腾希尔被挪威哈罗德·霍尔罗戴和丹麦的斯文二世打败。他在无继承人时死去,标志着长期的内战的开始。
1066—1134年,内战 这些战争始终夹杂着王位继承权的斗争以及异教徒们反抗基督教化的企图。
约1130—1156年,斯弗克执政 这个奥斯乔尔哥德兰的巨人重新建立了中央政府的集权统治,从此结束了内战。
1156—1160年,埃里克三世执政 他带领十字军远侵芬兰(1157年;参见第十章→西欧→斯堪的纳维亚→芬兰),1160年遭暗杀。他后来被教规奉为瑞典的圣徒。
1160—1210年,内战又一次爆发 这些战争是在埃里克三世的后代与斯弗克之间发生的。这一时期创立了乌普萨拉大主教制度,瑞典有五个大主教职位,而芬兰后来只有一个。
芬兰
瑞典继续在芬兰的西南海岸进行基督教化和殖民化,这一过程从8世纪就已经开始了。
约1157年,瑞典十字军远侵芬兰 国王埃里克三世发起了十字军远侵,以抑制并改变芬兰的异教徒。陪伴他的是一个名叫亨利的英格兰主教,后来这名主教被谋害,成为芬兰的圣徒。
约1172年,发布训令 罗马教皇亚历山大三世颁布训令,鼓动瑞典人迫使芬兰人屈服并成为基督徒。
法国
这两个世纪是休·卡佩继承者不断扩大王权和领地的时期(参见第九章→西欧→→法国)。当英格兰的亨利同阿基坦的埃莉诺(法国路易七世的前妻)结婚之后,他不仅掌握了法国北部和西北部诺曼人的统治权,而且成为整个法国西南部的封建领主。接着他被加冕为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这样,法国的王权甚至连王国的存在都受到威胁。但路易七世和他的儿子,以及继承人菲利普·奥古斯塔斯鼓动亨利之子反叛以从中捞取好处,从而防止英格兰国王控制整个法兰西。在12世纪的最后20年,菲利普·奥古斯塔斯开始取得军事和外交上的胜利,使他成为无可争辩的霸主。
1031—1060年,亨利执政 他挫败了他的兄弟罗伯特的叛乱(1032年),而后他陷入了同香槟的布洛斯公爵及法国北方其他大的封建采邑贵族的战争。在开始的几次战役中,诺曼底公爵罗伯特给予了他巨大的帮助。
1035年,威廉一世就任 诺曼底公爵由于其身世不合法律,许多诺曼贵族反抗他(1035—1047年)。在法国国王亨利一世的协助下,威廉取得了卡昂附近瓦勒德迪讷战斗的胜利,叛乱被镇压。两年以后,威廉与亨利发生了战争,诺曼人击退了法国的入侵(1049),1035—1058年,他们又爆发了持久的、难分胜负的战争。
1060—1108年,菲利普一世执政 1079年他以微弱优势战胜了征服者威廉。
1108—1137年,路易六世执政 他分别在1109—1112年和1116—1120年,两次与英格兰的亨利一世交战,均不分胜负。1124年,他击退了主要由亨利五世发动的入侵,并通过牺牲上层贵族的权势逐步扩大了封建王朝的权力。
1137—1180年,路易七世执政 他倡导并参加了第二次十字军远侵(参见第十章→欧亚大陆中东→十字军东侵→第二次十字军东侵)。在位期间发生的最重要的事件是他取消与埃莉诺的婚姻,而她后来又与英格兰的亨利二世结婚。结果,法国王朝政权的势力与声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
1150—1223年,菲利普二世奥古斯塔斯执政 在菲利普二世奥古塔斯掌权的早期,他抑制了北方和东北部大地主们的势力(1180—1186年)。为了削弱法国安茹王朝的权力,他同英格兰亨利二世叛逆的儿子勾结(1187—1190年)。除了在第三次十字军东侵期间双方(参见第十章→欧亚大陆中东→十字军东侵→第三次十字军东侵)短暂的结盟外,菲利普二世奥古塔斯几乎一直同英格兰的理查德一世处于战争状态(参见第十章→西欧→黑斯廷斯战役→早期的诺曼王朝)。到了这一世纪末期,他才得以重新开始建立和提高法国封建王朝的权力和声望。
德国
11世纪早期,在三个杰出的皇帝的统治下,帝国的力量和声望逐渐提高。接着,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宗教冲突震撼着日耳曼帝国。尽管12世纪后期在腓特烈一世的统治下帝国的声望有所恢复,但皇帝(神圣罗马皇帝)的权力明显削弱。然而,通过牺牲邻近的斯拉夫民族,他们不断向东扩张,仍然显示了日耳曼民族内在的进取精神和生命力。
德国的内乱很大程度起源于皇帝与罗马教皇在精神和世俗事物上长期的争执。教会的改革运动使11世纪许多有进取精神的罗马教皇(以格列高利七世为杰出代表),坚持任命大主教的制度和铲除贪污和贿赂等特权。这些贪污和贿赂行为很大程度上应归罪于德国皇权对教士团的控制。德国贵族利用各方争执不下的机会增强他们的权力,以削弱皇权,而罗马教皇也利用日耳曼民族在内政上面临的困难追求自己的私利。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为了实现控制罗马教皇职位的目的,日耳曼皇帝(以亨利四世和腓特烈最为闻名)对意大利进行了多次军事远征。
11世纪初期,斯韦比亚的霍亨斯陶芬家族与萨克森和巴伐利亚的韦尔弗家族为争夺皇位继承权问题,展开了一场艰苦的争斗。引发的内战与同时存在的教会一王朝争执纠缠在一起。因为霍亨斯陶芬家族的产业靠近维林根,所以这场内战开始以韦尔弗和维林根的财产而闻名。
1002—1024年,亨利二世执政 早些时候,他与国王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并最终打败并废黜了国王(1002—1014年在位)。在他与波兰的博莱斯拉夫作战中很少取胜。博莱斯拉夫从日耳曼人手中夺取了卢寒舍和西里西亚(1003—1017年),他派佛兰德公爵鲍德温镇压了一次叛乱(1006—1007年)。
1024—1039年,康拉德二世执政 他是一位精力充沛、才华横溢的军人和行政大官,面对狂妄不羁的日耳曼贵族及意大利贵族,他坚决维护自己的权力。1030年,在匈牙利人圣徒史蒂芬一世带领下的一次蓄意已久的入侵中,他被击败。1031年,他打败了波兰人,并且暂时地收复了日耳曼的卢塞舍。
1039—1056年,亨利三世执政 他通过征服别国,实行中央集权和帝国的扩张。1041年他打败波希米亚的布雷蒂斯拉夫;他同他的封侯佛兰德的鲍德温五世以及洛林的戈弗雷多次发生冲突,镇压了他们联合进行的严重叛乱(1047年)。他在匈牙利人安德鲁一世率领的反复多次的入侵中被打败(1049—1052年)。
1056—1106年,亨利四世(六岁)执政 当他长大成人后,亨利不得不尽一切努力去恢复在软弱的摄政期间失去的中央权力,在1073—1075年镇压了一次撒克逊人的严重暴乱。他与罗马教皇之间的斗争(1073—1077年)损害了他的政权,严重削弱了他的帝国。这次斗争的真正胜利者是主教,即后来的罗马教皇,而亨利自己在卡诺萨最终也被废黜。
1077—1106年,德国内战 叛逆的贵族选举斯韦比亚的鲁道夫代替亨利。虽然皇帝很快击败并杀死了鲁道夫(1080年),但叛乱仍在进行。亨利最后又战胜了另一个对手——卢森堡的赫尔曼(1086—1088年)。叛乱时有发生,直到他统治结束。
1081—1085年,1090—1095年,亨利远征意大利 他短时间地占领了罗马(1083年),但教皇格列高利躲到诺曼公爵罗柏特·吉斯卡尔处(意大利南部)避难,后者于1084年收复了罗马。
1093—1106年,亨利之子叛乱 亨利(亨利五世)与康拉德联合日耳曼和意大利的叛乱者打败并俘虏皇帝。1105年皇帝从监禁中逃脱,但当他正重新组织军队时死去。
1106—1125年,亨利五世执政 皇帝与罗马教皇之间的政治—宗教—军事斗争仍在继续。这一时期大部分时间充满了内外战争和冲突。亨利成功地进行了波希米亚战役(1067—1110年),但在1108年匈牙利和波兰入侵时被打败;在1110—1111年远征意大利时迫使罗马教皇暂时妥协;1112—1115年,他在对付洛林人和其他日耳曼地区的一系列叛乱时只取得了部分成功;1120—1124年,他多次在荷兰发动战争,有成功也有失败。1124年,他在法国入侵时被路易六世打败(参见第十章→西欧→法国→路易六世执政)。
1125—1137年,洛塞尔二世执政 他战胜了竞争对手斯瓦比亚的霍亨斯陶芬公爵腓特烈,被德国贵族选为国王。竞选最后酿成了内战(1125—1135年),导致了韦尔弗与魏布林格的斗争。打败霍亨斯陶芬公爵后,洛塞尔率领人马对西西里的罗杰二世进行了一次失败的远征(1136—1137年)。
1138…—1152年,康拉德三世执政(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第一代) 在萨克森公爵“自豪的亨利”及其儿子“狮子”亨利手下的韦尔弗发动了叛乱。“狮子”亨利(1142—1180年)建立了一个真正独立的王国,他向东进攻斯拉夫人扩张他的领地,同时又成功地废黜了皇帝。康拉德与其侄子腓特烈一起,参加了第二次十字军东侵,因与鲍德温三世意见不合,第二次十字军东侵旋即结束(1146…—1148年;参见第十章→欧亚大陆中东→十字军东侵→第二次十军东侵)。
1152—1190年,腓特烈一世(“巴巴罗萨”)执政 他是霍亨斯陶芬时期最伟大的人物。零星的反对“狮子”亨利的战争仍在继续,但最终打败并废除了韦尔弗公爵(1182年)。他在对波兰、波希米亚及匈牙利(在他边行意大利作战的间隙)的各决战役都取得了胜利(1156—1173年)
1154—1186年,腓特烈第六次远征意大利 在帝国王室与罗马教皇的战争中腓特烈只是偶尔取得胜利,虽然他在第二次远征时(1166—1168年)占领了罗马,但由于他的军队里出现了鼠疫,致使军队丧失了战斗力,迫使他退出意大利。第五次远征(1174—1177年)在莱尼亚诺战役(1176年5月29日)  中出现了灾难性的结局,当时他的军队只由骑兵组成,并且匆忙地与数量庞大的敌步兵和骑兵交战。顽强的意大利长枪上兵击退了腓特烈的进攻;隆巴德的骑兵接着包围并击溃了日耳曼人(这次战役有时被错误地引用为中世纪步兵战胜骑兵的范例,胜利应归因于步兵和骑兵的密切协同)。
1189—1190年,第三次十字军东侵 腓特烈在西里西亚被淹死(1190年;参见第十章→欧亚大陆中东→十字军东侵→第三次十字军东侵)。
1190—1197年,亨利六世执政 在年龄虽老、但仍精力充沛的“狮子”亨利的统治下,韦尔弗又一次爆发了叛乱,但在1190年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了。皇帝于1191—1193年,在意大利南部对西西里的坦克雷德发动战争,但没决出胜负,接着他回来征服了西西里,并被加冕为王(1194—1195年)。后来他在一次平叛时死于意大利南部(1197年)。皇帝的意外去世引起了德国的混乱,两个互为竞争对手的候选人(斯瓦比亚的鲁道夫和撒克森的奥托)与亨利的小儿子腓特烈二世展开了竞争。
意大利北方的海上强国
热那亚
11世纪初期,热那亚这个若干世纪以来曾遭穆斯林海盗蹂躏的王国,已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海上城市王国变得富裕和强大起来。热那亚人与比萨人联合起来用他们的战舰结束了穆斯林在地中海北部的霸权地位。他们组成一个联合舰队把穆斯林强盗莫加赫德赶出撒丁岛,从而使这一过程达到了高潮(1005—1016年)。这两个国家还联手对北非的穆斯林城市发动了几次侵略行动。他们一起攻占了马哈迪亚(1087年),使热那亚人与比萨人牢固地控制了地中海西部。热那亚随着国力和财富日益丰盈,到了12世纪初期,开始在地中海北部和科西嘉及撒丁群岛上向比萨人耀武扬威(1118—1132年),这一冲突使双方开始疏远,但两个城市国家间的战争只限于地方性的局部摩擦。1195年热那亚人在占领博尼费西奥之后获得了岛上的第一次实际的落脚点。
比萨
尽管不断受到热那亚人的挑战,比萨仍是这个时期意大利西部占主导地位的海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