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249—1286年,亚里山大三世统治 亚里山大三世取得拉格斯之战(1263年)大捷,从而将挪威人赶出了苏格兰西部群岛。
1290年,继承权之争 亚里山大(1286年)和他的唯一的直系继承人“挪威圣女”玛格丽特死后(1290年),大约有12个苏格兰贵族都宣称要继承王位。英格兰的爱德华出来从中进行调解,并取得了对苏格兰的宗主统治。最后选约翰·贝利奥尔为苏格兰国王。
1295年,与法国结盟 由于约翰与爱德华发生争执,爱德华宣布废黜约翰,自己为苏格兰国王。鉴于这种情况,约翰决定与法国进行结盟。
1296年,英国入侵并征服了苏格兰 爱德华在邓巴之战中打败了约翰(同年4月),并将苏格兰并入英格兰版图。
1297年,苏格兰发动起义 苏格兰人民在威廉·华莱士的领导下举行起义,在坎布斯克尼斯桥之战中打败了瓦伦伯爵。然后华莱士率领起义军乘胜追击,进入诺森伯利亚和达勒姆。
1298年,英国入侵 爱德华率领一支由7000名重骑兵、3000名轻骑兵和15000名步兵组成的军队入侵苏格兰。尽管华莱士尽量避免与英格兰军队进行大规模的会战,但爱德华最后还是迫使苏格兰人进行了最后的决战。
1298年7月22日,福尔柯克之战 华莱士大约拥有1000名重骑兵、2500名轻骑兵和大约25000名步兵。苏格兰矛枪兵组成四个圆形阵,挫败了英格兰军队的进攻。爱德华实施佯动,调动苏格兰骑兵离开阵地并命令其弓箭手射杀苏格兰矛枪兵。在苏格兰军队遭到惨重损失后,爱德华再派其骑兵发动攻击,一举突破了苏格兰军队的圆阵,全歼了华莱士的军队。这是英格兰军首次成功地使用了长弓。此战之后,英格兰吞并了苏格兰,并在以后的几次战役中抓获了华莱士.将其处死(1305年)。
1306年,罗伯特·布鲁斯举行起义 他是早先宣布要继承皇位的贵族之一的孙子,并在福克柯克参加过爱德华指挥的对华莱士的作战。他率领部队举行起义。起初,他取得过一些小胜利,但在梅斯文之战(1306年6月19日)和达利之战(1306年8月11日)中被彭姆布鲁克伯爵连连击败,后在劳顿山之战中取得了较大的胜利(1307年5月)。
1307—1314年,苏格兰发动起义 当时,布鲁斯为罗伯特一世(1306—1329年),发动一系列大规模战役:布鲁斯率领着军队伏击英军,对英格兰北部发动袭击并攻击英军在苏格兰的据点,基本上将英军赶出苏格兰,英国在苏格兰的领地只剩下了斯特林、邓巴和贝里克三个地方(1314年)。
班诺克本战局
1314年,围攻斯特林 爱德华为了给要塞解围,亲自率领部队与罗伯特作战。英国军队当时的总兵力至少有6万人,其中有近5000名重骑兵,1万名轻骑兵,大约2万名弓箭手以及大约2万名步兵。罗伯特入侵斯特林的军队大约有1500名重骑兵和4万名步兵。
1314年6月23日,苏格兰做好战斗准备 罗伯特在斯特林以南数公里的地方精心选择了一个阵地,将部队配置在班诺克本后面的一个斜坡上。有一条很浅和流速平缓的小河流过沼泽谷地,只有一条小路可以通行。苏格兰军队的阵地左翼是一片无法越过的沼泽,右翼则是一片森林。阵地正面的斜坡上可以俯视那条小河。在其阵地正面,罗伯特命令部队挖了许多小坑,上面盖有树枝和草,用来伏击英格兰军队的骑兵。在英格兰军队到来之前,罗伯特还命令他的部队在各自的阵地周围打上木桩,然后将部队主力撤到另一座山的后面,以防战役开始之前遭到英格兰军队弓箭手的杀伤。罗伯特在小河的南岸还设置了一条警戒线。
1314年6月24日,班诺克本战斗 当英国军队渡过那条小河后,苏格兰军队立刻进入自己的阵地。英国军队的弓箭手们跟在骑兵队伍的后面。苏格兰的矛枪兵打退了英国重骑兵的数次进攻。英国军队一波接一波地涌向非常狭窄的战场,结果造成很大混乱。弓箭手们企图跑到前面去射击,结果是,从后面射倒的自己人比从前面射倒的苏格兰人还多。爱德华企图将弓箭手部署到自己部队左翼的一片树林中,但被罗伯特的预备队击退。正当两军在山坡上进行激战时,苏格兰军队的随军侍从(可能不是根据罗伯特的命令)决定穿过树林向英国军队的左翼发动进攻。他们呐喊着,挥舞着旗帜,就好像是一支规模很大的部队,冲向英军的左翼。英军一下子被冲垮了。爱德华决定撤离战场。主帅临阵脱逃,结果使英军全线溃败。苏格兰军队乘胜转入追击,击毙了许多企图渡过小河和沼泽地实施反攻的英军。在此次战斗中,英国军队损失了至少15000人,而苏格兰军队的伤亡人数仅有4000人。
1314—1328年,苏格兰的胜利 苏格兰经常向英格兰发动袭击并占领了英国的大片土地。詹姆斯·道格拉斯取得了美顿之战大捷(1319年)。但罗伯特还是尽量避免进行大规模的交战。当爱德华准备发动另外一次入侵时,罗伯特在贝兰德之战中,于凌晨突然向爱德华军队发动进攻。爱德华再次逃离战场(1322年)。战争结束了,英国与苏格兰签订了《北安普顿和平条约》(1328年),英国承认苏格兰独立。第二年,罗伯特去世(1329年)。
1329—1371年,大卫二世(布鲁斯)统治
1332年,杜普林穆尔特之战(参见第十一章→西欧→不列颠群岛→英格兰)
1333年,英国入侵 爱德华·贝利奥尔宣称要当苏格兰的国王。为此爱德华三世向苏格兰发动了大规模入侵并取得哈利顿山之战大捷。大卫逃到法国。百年战争爆发后,英国曾一度被迫在苏格兰建立防御,因此英国人又将大卫请回来,恢复了他的苏格兰王位。
1346年,内维尔之战 大卫入侵英格兰,但兵败被俘。
1350—1400年,零星作战 这只是百年战争的插曲。百年战争的主要活动是,苏格兰和法国在詹姆斯·道格拉斯领导下对英国北部的联合入侵。在奥托布恩,英国军队被亨利·佩尔西率领的军队击败,道格拉斯在此次作战中被打死(1388年)。
爱尔兰
爱德华·布鲁斯(罗伯特之弟)率领苏格兰军队入侵爱尔兰,动摇了英国对爱尔兰的殖民统治。爱德华宣布自己为爱尔兰的国王(1316年)。当爱德华在福特哈特之战中被打败并被杀死后,英国又重新恢复了对爱尔兰的殖民统治(1318年)。在后来的年代里,随着爱尔兰各部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英国统治爱尔兰的能力就越来越弱了。理查德三世曾率兵对爱尔兰进行远征(1398—1399年),但收效不大。到了该世纪末,英国只能是名义上对爱尔兰进行统治了。
法国
在13世纪和14世纪初,尽管英国竭力阻挠,但法国在菲利普二世、菲利普四世和路易九世(他们是都是法国最大的封建地主)的领导下,各公国王公的实力不断增长。13世纪初最主要的事件是所谓的阿尔比派十字军对法国南部的异教组织进行的征讨。法国各公国的国王,利用此次行动打击了该地区贵族们的势力,扩大了他们在法国南部的领地。在14世纪下半叶的百年战争期间,王室的财产被没收了。法国王室在英王爱德华三世入侵的打击下已是风雨飘摇。14世纪末,法国出现了一位天才的统帅―伯特兰·迪·盖克兰。在他的领导下,法国的形势开始出现转机,但法国在长期战争的破坏下已是一片废墟。
1180—1223年,菲利普二世统治(参见第十章→西欧→法国→菲利普二世奥古斯塔斯执政)
1202—1204年,与英格兰的战争 菲利普二世征服了卢瓦尔河以北英国的领地(1202—1204年)。此期最重大的战斗行动是对盖亚尔要塞和诺曼底地区鲁昂要塞的围困和占领。在此期间以及在以后的几场战争中,法国建立起了半常备性质的军队,采用的是按合同进行服役的志愿兵役制。
阿尔比派十字军远侵(1203—1226年)
1208—1213年,第一阶段 在13世纪初,法国南部地区异教发展得很迅速。当时,图卢兹和阿尔比要塞是传播异教的中心。天主教会采取各种措施禁止传播异教,但遭失败。主教英诺森三世发动十字军对异教势力进行征讨。菲利普二世本人没有参加此次行动,但他颁布皇诏,号召法国北部的贵族组织军队。十字军的主要统领是具有半个英国血统的西蒙·德·蒙特福特将军。西蒙将军胆大心细,足智多谋。他指挥十字军发动一系列战役,横扫朗格多克西部,消灭了法国南部贵族的大部分军事力量并占领了他们的大部分要塞。十字军占领异教中心后残酷地屠杀了当地的异教徒。只有图卢兹城和蒙特板城的守军坚持抵抗。完成对南部地区异教徒的征讨后,大部分北方的贵族都回家乡去了。西蒙只率一小部分军队继续进行征讨,以彻底清除异教在该地区的影响。
1213年,佩德罗出兵干涉 由于担心法国王室在法国南部的实力增长过快,威胁到他对比利牛斯以北地区王室封建领地的统治,尽管佩德罗自己是一名天主教信徒,但还是率领一支西班牙军队进入朗格多克,与异教徒进行联合。他与图卢兹的雷蒙德伯爵组成联军,夺取了西蒙的几个设防阵地。而后,这一由4000多名重骑兵和3万名步兵的联军进军穆利特,这是西蒙最主要的要塞之一,有700名士兵把守。当佩德罗和雷蒙德的军队刚刚到达将开始对该城进行围攻时,西蒙率大约900名重骑兵赶到了,加强了守城兵力。
1213年,穆尔特之战 西蒙率军进入穆尔特城后发现,城中的粮草所剩不多了。他估计,如果从法国北部的援兵不能及时赶到的话,城中的守军就会因饥饿而被迫投降。西蒙将军决定采取一项大胆计划,以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他将围城的一部分敌军吸引来进攻城东南一座似乎防御很薄弱的城门。当攻城的敌军攻入城门后,西蒙和他的重骑兵突然杀出来,给敌以重创,将敌军赶出城区。此时,当敌军的主要力量被吸引到穆尔特城的这个方向上来后,西蒙率领900名重骑兵突然从该城的另一个方向冲出城去,给敌造成一个假象,认为他们是在准备突围逃跑。但实际上,西蒙率领他的骑兵部队围着附近的几座小山绕了一圈后,调头向北,留下一小部分部队在河岸边担任防御,率领部队主力渡过了穆尔特城北面的龙河,从后面冲向佩德罗的军队。敌军几乎来不及调整队形便仓碎应战。但当发现西蒙的部队在人数并不占优势时(西蒙的部队与佩德罗的部队相比是1:30),便率部队将西蒙的部队团团围住。佩德罗部队的主力统统都被吸引到这里来了。这时,西蒙在穆尔特城中剩下的部队趁机杀出城来,从背后向佩德罗的部队发起进攻,两面夹击。佩德罗的部队损失惨重(佩德罗也在混战中被杀死),被迫突围逃跑了。十字军在发动暂短的追击之后,便调过头来对付图卢兹的雷蒙德伯爵的部队。雷蒙德伯爵的围城部队一见大势已去,无心应战,在西蒙军队的攻击下几乎全军覆没,剩下的部队四散逃命去了。
1213—1226年,十字军征战结束 穆尔特之战是十字军征战的最后一场大规模战斗,基本肃清了异教徒有组织的抵抗。但异教力量的抵抗运动并未就此结束,一直坚持了十几年。此间,十字军攻陷了异教徒坚守的一个又一个要塞,并大肆进行屠杀。西蒙在围攻图卢兹城的战斗中阵亡(1222年)。他的继承者继续进行征讨。最后,他们彻底肃清了异教徒(1226年)。
1213年—1214年,对英格兰、德国和佛兰德的战争 英国海军在旦姆海战中打败了法国舰队(1213年),迫使菲利普放弃入侵佛兰德的企图。然而,法国的军事实力还是很强的。他们在法国西部击退了英国约翰一世对法国发动的入侵,然后又击败了德国奥托四世对法国东北部发动的入侵。
1214年3—7月,布宛因战役 菲利普率大约11000名重骑兵和25000名步兵轻而易举地智胜了奥托的军队(奥托军队当时的兵力有11000名重骑兵和6万名步兵)。在德国和佛兰德援兵的支援下,奥托切断了菲利普从图纳到巴黎的交通线。菲利普假装惊慌失措,在布宛因东面一片有利于骑兵发挥作用的地形上引诱德国的重骑兵发动进攻,在这里佛兰德的骑兵占有优势。正当奥托和佛兰德军队准备大杀一场时,他们突然发现,菲利普的军队早已组织好战斗队形,严阵以待。奥托也急忙组织自己的军队。
1214年6月26日,布宛因之战 佛兰德步兵和德国的枪矛兵击退了法国步兵的进攻。在法国骑兵与德国骑兵在翼侧进行交战时,菲利普率领其剩下的骑兵向德军阵地发动向心攻击,突入德军防御阵地,与此同时,格林将军率领着法军右翼骑兵发动进攻,击败了数量上占有优势的德国军队。然而,正当战局胜负难定时,奥托临阵逃脱,德军陷入一片混乱。法军趁机集中兵力,向德军的右翼发动进攻,德军全线溃败。
1223—1226年,路易八世统治 在他执政的大部分时间,路易八世为争夺卢瓦尔西南部地区与英国进行战争(1226—1234年)。在最初取得一些胜利之后,路易失去了法国在亚奎丹的大部分领地,只剩下了普瓦图、利穆赞和珀利高德。
1226—1270年,路易九世执政 路易九世年幼时,其母实行摄政统治。她镇压了几起封建贵族的叛乱(1226—1231年)。路易长大成人后,参加了两次十字军东侵,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运筹帷幄的才略。他是一位很有能力的统帅,也是一位品质高尚的人。在法国,他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贵族之间封建割据战争。
1242—1243年,与英格兰的战争 路易取得了斯坦利之战大捷,击退了亨利三世对法国的入侵,并征服了亚奎丹和图卢兹的大部分地区。
1270—1285年,菲利普三世统治 在教皇的支待下,菲利普三世入侵阿拉贡,企图以此推翻佩德罗三世的统治,扶植其子查理登上阿拉贡的王位,但被击退。此后不久,菲利普三世便逝世了。
1285—1314年,菲利普四世统治 他极大地扩大了王室的权力和领地。
1294—1298年.与英王爱德华一世的战争 此次战争主要是为了争夺亚奎丹的吉耶纳省。菲利普同苏格兰签订盟约(1295年)。该盟约对法国、英格兰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法国军队击退了英王爱德华一世对法国北部的入侵。
1300—1302年,再度向英国和佛兰德发动战争 佛兰德的步兵在库尔特累之战(1302年7月11日)中打败了法国的重骑兵,使这场并非决定性的战争达到了最高潮。佛兰德的矛枪兵提前占领了构筑在沼泽地区的阵地。他们在阵地前挖了许多沟,沟与沟之间只有数条小桥可通行。当战斗打响后,法军的步兵和十字弓手冲在最前面,但未能攻下佛兰德军队的阵地。这时,法军的骑兵开始出动,与退下来的步兵挤在一起,骑兵残酷地践踏着前面的退下来的步兵向前冲锋,但也被佛兰德的步兵打退了。法军作战失利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佛兰德军队作战非常勇敢,另一个原因是当时的战场主要沼泽地,不便于法军骑兵实施机动。战场上到处是身穿重甲的法军骑士,他们在泥泞的沼泽地里举步艰难,成了佛兰德步兵的活靶子。佛兰德的士兵从被他们射杀的法国骑士身上拔下金马刺。因此,后人也经常将这场战斗戏称为“金马刺之战”(另一场“马刺之战”,参见第十三章→西欧→法国→与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的战争)。这是中世纪最初一场重要的步兵打败骑兵的战役。但由于此役所处的特殊环境,它的深远意义并未被后人所察觉。两年后,法国骑兵在蒙斯彼维特勒之战中报了当年兵败的一箭之仇。
1328—1350年,菲利普六世统治 他在卡赛尔之战(1328年)中打败了佛兰德军队,从而又将佛兰德置于法国的统治之下。
1337—1453年,百年战争(参见①第十一章→百年战争的第一阶段;②第十二章→西欧→百年战争→第二阶段)
1358年,扎克雷起义 农民在巴黎以北的奥斯谷地发动流血起义,但被查理率领的贵族军队镇压了。
1364—1380年,查理五世统治 查理五世智勇双全,再加上当时的法国大总管勃特兰·迪·盖克兰比较支持他,从而一举统一了法国。此前,菲利普六世和约翰二世(1350—1364年)也曾想统一法国,但未能成功。查理五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革了法国的军事制度,对法国军事制度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查理和盖克兰在法国常备军中建立了一批基干部队,如炮兵部队,并建立了常设的参谋机构。他还组建了法国海军,在巴黎城外修建了围墙。
1364—1367年,卡斯蒂利亚内战 内战在那瓦里特之战达到了最高潮。
1380—1422年,查理六世统治 由于查理六世的无能和百年战争给法国造成的压力,使法国在他执政期间战乱不断,动荡不安。
1382年,佛兰德叛乱 叛乱分子在菲利普·万·阿蒂维尔德的率领下,发动叛乱。最后在卢斯贝克之战中被法军镇压了。
丹麦
1202—1241年,瓦尔德马二世统治 瓦尔德马二世是一位野心勃勃的统帅。他征服了波美拉尼亚湾沿岸的大部分地区(大约1203—1210年)并组织十字军向爱沙尼亚发动进攻(1219年)。他在塔林建立了坚固的城堡,但后被海因里希伯爵率领叛军将其攻占(1223年)。海因里希率军从丹麦手中夺回了大部分堪民亚半岛侵占的领土,只剩下了鲁根和爱沙尼亚(1225年)。瓦尔德马二世发起进攻,企图夺回这些领地,但在波霍尔维德之战中被海因里希彻底击败了(1227年)。此战是决定性的一战,从而结束了丹麦对波罗的海地区的统治。此后,瓦尔德马二世将其主要力量转向国内问题了。
1241—1252年,瓦尔德马儿子之间争权斗争 最后,他最小的儿子夺取了王位,号称克里斯托福一世(大约1252—1259年)。
1259—1319年,教皇皇位之争 在克里斯托福执政后期,各派力量为争夺教皇皇位勾心斗角,并一直持续到埃里克五世(1259—1286年)和埃里克六世(1286—1319年)。
1232—1240年,无政府时期 克里斯托福二世(埃里克二世的弟弟)逝世后,丹麦一直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荷尔斯泰因的贵族们此前已从克里斯托福二世手中夺取了丹麦的大部分领土,因而,丹麦实际上由他们统治着。
1340—1375年,瓦尔德马四世统治 克里斯托福二世之子―瓦尔德马四世在其统治期间,通过割让爱沙尼亚(1346年),换回了其他的被侵占的领土。瓦尔德马四世还平息了日德兰半岛爆发的一起叛乱(1350年),并从瑞典人手中夺回了斯堪尼亚半岛(1360年)并在取得维斯比之战大捷后征服了哥特兰岛(1361年)。这引发了与汉萨同盟的战争。尽管汉萨同盟的军队对哥本哈根进行了大肆的掠夺,但瓦尔德马四世却取得了赫尔辛堡之战大捷(1362年),从而迫使汉萨同盟宣布停火(1363年)。到了1367年,梅克伦堡、赫尔辛堡、瑞典和日德兰贵族结为同盟,对丹麦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丹麦军队在同敌人进行交战时突然发生倒戈,迫使瓦尔德马二世逃离了丹麦(1368年)。汉萨同盟与丹麦签订了《斯特拉尔松条约》(1370年),将斯堪尼亚割让给汉萨同盟,使用期为15年;并允许汉萨同盟在丹麦拥有更大的贸易权。
1397年,卡尔马同盟 瓦尔德马四世尚未成年便夭折了。哈康继位(1375年),号奥拉夫三世,后又继位挪威王(1380年),号奥拉夫四世。但他执政期很短,在17岁时便死去了(1387年)。其母玛格丽特继续统治丹麦和挪威。梅克伦堡的阿尔贝特被推翻后,她又成为瑞典的女王(1389年)。1396年,她的侄子―波美拉尼亚的埃里克七世,接替她成为瑞典国王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三个公国的国王(1397年6月)。
挪威
1217—1263年,“老哈康”哈康四世统治 哈康三世(大约1202—1204年在位)的遗腹私生子在13岁时继位。他一登基便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平息了国内的内战和叛乱。他在国内开始实行改革并挫败了亚尔·斯库利领导发动的一场叛乱(1240年)。此后,他追击叛军进入冰岛(1261年)和格陵兰岛(1262年),使之服从于挪威的宗主统治。在与苏格兰的战争中,双方未经大规模的交战,便达成和约,苏格兰同意哈康对设得兰群岛和奥克尼进行更直接的统治,而挪威也向苏格兰割让了马恩岛和赫布里底群岛。此后不久,哈康在奥克尼病死(1263年12月)。
1263—1319年,马格纳斯六世(1263—1280年在位)和埃里克二世(1280—1299年在位)统治 在此期间,挪威未向国外发动任何侵略战争,而是集中力量推动国内经济的发展。
1299—1319年,哈康五世统治 哈康修建了数座要塞,其中最有名的是奥斯陆的阿克斯胡斯要塞,这标志着挪威的政权中心从西部转移到了奥斯陆地区。在苏格兰与英国的战争中,挪威支持了苏格兰(1297—1314年)并几度发动入侵瑞典和丹麦的战争。
1319—1355年,马格纳斯七世统治 他以英格堡儿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