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充实帕维亚驻军,将大部分人员向东南撤走。法国军队在暴风雪的掩护下也不能攻下该城。弗朗西斯愚蠢地将军队分成两路,一路仅25000人留下继续围城,另一路15000人则在苏格兰的奥尔巴尼公爵约翰·斯图尔特指挥下远征那不勒斯。
1525年1—2月,接近神圣罗马帝国军队 兰诺伊重新组织一支约2万人的部队从东面逼近帕维亚城去援助(1月25日)。在帝国军队里,兰诺伊只是名义上的指挥官,而实际指挥官是佩斯卡拉侯爵。弗朗西斯调动部分军队在与帝国军队相对的最可能受袭击的方向挖沟设障,其余继续攻城。两军利用战壕,各占一条小河一岸,以间歇的炮火攻击对方。此间,约6000人的瑞士雇佣军离开法军想重新杀出一条通向瑞士的交通线,结果被帝国军队分割包围击垮。另有4000人的瑞士雇佣军仍留在法军中。此时的法军只剩下不足2万人。
1525年2月23—24日,神圣罗马帝国机动部队 帝国军队一部在暴风雪和炮兵的掩护下,渡过距其右翼战壕约3。2公里的小河,到达法军的左翼。另一部则留下战壕中,以愚弄法军。法军左侧是一面旧枪械放置场的墙壁,本想用来起保护作用。但是,帝国军队在第二天拂晓时分突过这面墙,到达法军主营地以北约1公里处,建起防线。
1525年2月24日,帕维亚之战 对此,弗朗西斯大吃一惊,试图调动部队消除威胁。他亲自率骑兵发起冲锋,试图为其部队调转900,面向北面敌人而赢得时间。法军突然进攻,凌厉的攻势使帝国军队异常吃惊,并暂时击退了北面敌军。但是法国步兵却动作迟缓,没有利用骑兵的胜利扩大战果,帝国军队得以喘息,击退法国骑兵的进攻,转而又在两个小时之内大败法国步兵。阿朗松率领三分之一的法军,还未来得及投人战斗;弗朗西斯作战勇敢,但在他率领重骑兵冲锋时,坐骑中弹而死,他本人也负重伤,被俘;拉·特雷莫勒被打死;阿朗松率领法国残兵败将向西撤退;鄙视他的国人后来处死了他。这场战斗中,法国死伤8000人左右,而帝国军队死伤则不足1000人。由于战斗一开始,弗朗西斯就急于发起猛烈的冲锋,挡住了炮兵的射击视角,使法国炮兵没能发挥多大作用。而法国的火枪手或弓箭手同样也没能有效地压制帝国军队轻武器的火力。
1526年1月14日,《马德里条约》签订 弗朗西斯被俘后囚禁于马德里。为了重获自由,他被迫在停战协议上签字,放弃他对意大利的所有权,勃艮第、阿图瓦和佛兰德等地法国军队向查理五世投降。
弗朗西斯和查理五世的第二次意大利战争(1526—1530年)
1526年5月22日,弗朗西斯撕毁《马德里条约》 声称签署这个条约是被迫的。他纠集神圣同盟的教皇、米兰、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等国结成反查理五世的科涅克联盟。
1526年7月24日,米兰陷落 兰诺伊指挥西班牙军队攻破米兰。
1527年,洛特雷克和兰诺伊各自无目标地机动部队 法国国力已无法支持战争。西班牙和德国雇佣军劫掠了罗马城,在城内大肆暴虐(5月6日)。
1528年,法国惨败 因安德烈亚·多里亚在热那亚领导发动叛乱,使法国失去了在意大利的最重要基地。同时,由圣波尔指挥的法军在兰德里亚诺之战最终被彻底击败(6月19日)。
1529年,《康布雷条约》签订 又称“女士的和平”,是由查理五世的姨妈和弗朗西斯的母后签订的(参见第十三章→欧亚大陆—中东→奥斯曼帝国→苏莱曼时期)。鉴于土耳其人的军事威胁,查理五世急于媾和,弗朗西斯的情况也是这样。条约重申,弗朗西斯象征性地给予战争赔款,并再次放弃对意大利领土的要求,而查理五世放弃对勃艮第领土的要求。
1530年,佛罗伦萨战败 对于《康布雷条约》的规定,佛罗伦萨拒不执行,仍与神圣罗马帝国军队为敌。佛罗伦萨军队是由一个非常杰出的将领―弗朗西斯·费鲁奇指挥的,而帝国军队则由奥朗日·菲利贝尔指挥。两人都在加维纳纳之战中战死(8月2日)。不久,佛罗伦萨王国投降(8月12日)。1531年,法国重整军备弗朗西斯组建了步兵军团,由6000名的矛兵和火枪手混编而成,皮卡第、朗格多克、诺曼底和香槟等地均组建了这样的军团。
弗朗西斯和查理五世的第三、四次意大利战争(1536—1544年)
1536—1538年,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第三次意大利战争 大批法国军队突然入侵意大利,一举攻占了都灵,但在米兰受阻。查理五世试图进攻法国,兵分两路,一路由查理亲自率领进攻法国东南部的普罗旺斯省,另一路则进攻法国北部的皮卡第。向北的一路不久受阻,查理率领的一路攻至埃克斯,发现弗朗西斯率军在阿维尼翁准备与其决战。此时,教皇出面调解,于是双方在尼斯达成了停战协定,各自撤兵,维持法国对意大利西北部拥有控制权现状十年不变。
1542—1544年,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第四次意大利战争 乘帝国军队多次受挫之机,弗朗西斯与奥斯曼苏丹伟大的苏莱曼结成联盟,去消灭法国和欧洲其他地区的基督教徒。英格兰的亨利八世与查理也结成联盟,共同反对法国。战争初期的战事,主要集中在意大利北部和法国的鲁西永地区,但大都未分胜负。
1543年,洗劫尼斯城 法国和土耳其联合舰队在土耳其统帅法赫鲁丁指挥下(巴巴罗萨,参见第十三章→欧亚大陆—中东→奥斯曼帝国→苏莱曼时期)炮击,围攻并洗劫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尼斯城。
1543年9—10月,查理五世入侵皮卡第 查理五世入侵得手之后,他率军围攻朗德勒西城(9月),弗朗西斯派大批军队前去解围(10月)。在此期间,双方不时地机动部队,但未分胜负,于是各自撤兵,回到冬季营地。
1543—1544年,英国—罗马帝国联军准备入侵法国 英国在加来登陆,而帝国侵入洛林和香槟等地。
1544年4月11日,切雷索之战 法军在昂吉安伯爵波旁的弗朗西斯的率领下,在都灵南部的切雷索以机动战胜由德尔·巴斯托元帅指挥的西班牙军队。法军约15000人,包括有4000名瑞士步兵、7000名法国步兵、2000名意大利步兵和1500名法国一意大利轻重骑兵。帝国军队包括有7000名德国雇佣军、6000名意大利步兵、5000名西班牙步兵和约1000名西班牙骑兵。双方各有约20门火炮。经过一阵火枪手和远距离炮兵对射后,双方主要骑兵卷入残暴的战斗。德国雇佣军几乎被瑞士步兵和法国骑兵彻底消灭。位于昂吉安左翼的法国步兵在将被西班牙军队和德国老兵团击溃的时刻,昂吉安率骑兵迁回包围了敌人,使法国步兵得以脱险。德尔·巴斯托率军被迫撤退,为此6000多人死亡,另有3200人被俘。而法军方面则死亡不到2000人。这次战斗再次验证了当时步兵―不论是火枪手还是瑞士和德国雇佣军矛兵―能击溃骑兵的任何进攻,部署在步兵侧翼的骑兵对敌方步兵的胜利很可能带来全面决定性的胜利。
1544年5一B月,神圣罗马帝国入侵法国 依联盟意图,查理侵入法国东部地区,但是在法国的圣迪齐耶受阻(6月19日—8月18日)。这为弗朗西斯从意大利调回部队,及调集其他部队以防御巴黎赢得了时间。帝国军队在攻占了埃佩尔内、蒂耶里那、苏瓦松和莫城等地后,停止前进。
1544年7月,英国侵入法国 帝国在法国内的行动,牵制了弗朗西斯的军力,约4万人包括许多国外雇佣兵在内的英国军队未遇到什么抵抗就攻占了加来。这给弗朗西斯敲了警钟。
1544年7月19日—9月14日,英军围攻布洛涅 亨利攻占该城后,没有采取与德国军队的协调行动。
1544年9月18日,达成《克雷皮和约》 由于联盟军队行动不协调,使法国得以各个击破。弗朗西斯提出和谈,查理在怂恿下接受和谈。重新签订和约,法国再次获得意大利北部领土。英国人突然发觉没有好处可捞,留下部分驻军,离开布洛涅回国。
1544年10月9日,“偷袭布洛涅” 多芬王储亨利(后来的亨利二世)率法国军队进击布洛涅,几乎要占领了,但被重整旗鼓的英国军队击溃。
1545—1546年,法英两国继续交战 法国先发制人,但行动限制在布洛涅—加来一带,所以只得袭击英吉利海峡两岸的英国军队。法国进攻怀特岛的意图失败后,两国达成和约,法国承认英国对布洛涅的所有权(1546年)。
最后一次瓦卢瓦—哈布斯堡战争(1547—1559年)
1547—1559年,亨利二世(弗朗西斯之子)执政 乘查理五世忙于应付土耳其和德国新教诸侯之机,亨利二世与萨克森选侯莫里斯结为了反对哈布斯堡的同盟(1551年)。
1552年4月,法国入侵洛林 攻占了梅斯、图勒和凡尔登。
1552年10—12月,围攻梅斯 查理五世与德国新教诸侯达成和解,试图收复洛林,但兵败梅斯。
1552—1555年,法国入侵托斯卡纳 这次行动失利。布莱兹·德·蒙尼克元帅指挥的法军在马西亚诺战役(1553年8月2日)中,被马里尼昂元帅指挥的帝国军队打败,遂被长期困于锡耶纳(1553—1554年),最后被迫投降。
1553—1556年,双方在佛兰德各有胜负 查理五世亲率一支帝国军队入侵皮卡第时,被由吉斯公爵弗朗西斯指挥的法军在伦蒂战役的一次骑兵小战打败,吉斯公爵由此出名(1554年8月12日)。
1556年2—11月,《沃塞勒停战协议》达成 由于战败,查理五世得了精神分裂症,为此他与瓦卢瓦达成停战协议,名义上退位(10月)。在西班牙由其子菲利普二世继承,而他的弟弟斐迪南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参见①第十三章→西欧→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②第十三章→西欧→法国→查理退位)。不久战事重起。
1556—1557年,法国侵入意大利南部 尽管损失惨重,法军在吉斯公爵的指挥下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占领了那不勒斯的北部。但是由于在其他地区惨败,法军被迫撤出那不勒斯(1557年)。后来,法国重获都灵。
1557年6月,英国介入 因英格兰女王玛丽是菲利普二世之妻,故玛丽率英国加入反法战争的行列。
1557年7—8月,菲利普率军入侵法国北部 他率领5万人军队外加7000人英国分遣队,副手为萨沃伊公爵伊曼努埃·菲利贝尔。由于法国的精锐部队全部在意大利境内,所以元帅蒙莫朗西公爵安妮只能调集26000人的军队抵御西英联军的入侵。加斯帕尔·德·科利尼将军用一支小部队在圣康坦牵制住了西班牙军队,西班牙军队愚蠢地停止前进,围攻该城。
1557年8月10日,圣康坦之战 蒙莫朗西试图率军渡过索姆河攻击西班牙前卫部队,以解圣康坦之围。当法军正在渡河时,萨沃伊令其骑兵反击。法军大败,约一半兵力逃跑,6000人死亡,约6000人被俘,其中也包括蒙莫朗西本人。由于法国北部几乎无任何抵抗,萨沃伊遂准备进军巴黎,但是谨慎的菲利普二世却坚决要求攻下圣康坦。
1557年8月27日,圣康坦陷落 西班牙军队利用暴风雪的掩护,经过一场苦战,才攻占该城。
1557年9月,菲利普二世诏令西班牙军队撤至尼德兰地区 萨沃伊坚决表示反对。但此时,亨利已从意大利召回吉斯的军队,并试图开始重建法国军队。
1557年11—12月,吉斯军队先发制人 他乘联军犹豫之际以及过于谨慎的心理,大胆地派一支部队远袭香槟地区,并沿着尼德兰的边界地区行军,给敌军造成假象。与此同时,他还调集一支25000人的部队在阿布维尔布设阵地。
1558年1月2—7日,加来失守 吉斯公爵运筹帷握,进攻敌人防御力量薄弱的加来要塞,法军首先以凌厉的攻势清除要塞的外围工事,然后夺占一座又一座堡垒,直至托马斯·温特沃思勋爵率军投降。加来是英国在法国的最后一个据点,最后终于失守。
1558年5—6月,法国继续先发制人 吉斯率领一支法国小部队进入香槟北部地区,攻占了蒂永维尔。与此同时,保罗·德·泰尔梅元帅指挥10500人的法军从加来攻人西班牙的佛兰德地区,占领了敦刻尔克(6月30日),并洗劫了该城。由于在佛兰德地区,由埃格蒙特伯爵拉莫拉尔指挥的一队西班牙士兵紧跟在法军后面,所以其不得不撤回加来。
1558年7月13日,格拉沃利纳之战 西班牙军队在格拉沃利纳附近一个沙丘终于追上了法军,并立即发起进攻。与此同时,处于港外的英国舰队也向法军开火,将法国军队和德国雇佣军击溃。法军方面伤亡约5000人,5000人被俘,只有少数人逃走。
1558年7—8月,吉斯军进攻皮卡第 在吉斯的领导下法军迅速恢复战斗力,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该城,打破了西班牙侵略法国的企图。
1559年4月3日,《卡托—孔布雷齐和约》达成 因而结束了哈布斯堡与瓦卢瓦的战争。法国放弃其在意大利的领地(萨卢佐除外)和对意领土的要求,以及吉斯在战争后期占领的前沿地区(梅斯、图勒、凡尔登和加来地区除外)。
宗教战争(1560—1598年)
孔代、科利尼和卡特琳·德·梅迪契统治时期(1560—1574年)
1559—1560年,弗朗西斯二世在位 整个国家政权由野心勃勃、有实权的吉斯的弗朗西斯控制着。就法国所处的国际形势来说,由于弗朗西斯二世怀疑吉斯以及其教母远嫁苏格兰,所以西班牙的菲利普国王和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暂时联手反对他及其教母(参见①第十三章→西欧→不列颠群岛→英格兰;②第十三章→西欧→不列颠群岛→苏格兰)。就国内政治和宗教形势来说,信奉新教的波旁的路易和其他贵族反对信奉天主教的吉斯家族。两者比较,宗教暴乱是最现实问题。
1560—1574年,查理九世(弗朗西斯二世的弟弟,登基时10岁)在位 前期由其母后卡特琳·德·梅迪契(亨利二世的妻子和吉斯的对手)作为监护人。
1560年,昂布瓦斯阴谋 一群年轻的贵族(大多是新教徒)试图推翻吉斯政府,但被残酷地镇压下去。
第一次宗教战争(1562—1563年)
新教(胡格诺派)领导人主要有孔代亲王和科利尼伯爵加斯帕尔。天主教领导人主要有蒙莫朗西总管吉斯公爵和先信奉新教后饭依天主教的纳瓦拉国王―波旁的安托万亲王(孔代亲王之兄,纳瓦拉亨利之父)。由于当时法国与西班牙和罗马帝国保持和平关系,国内有许多失业的老兵,渴望参加战争和劫掠。
1562年3月1日,瓦西镇大屠杀 许多新教教徒被吉斯军队屠戮。
1562年4—11月,胡格诺教徒起义 孔代和科利尼率军占领了奥尔良,以此为先,导致新教教徒全国性的起义。法国国内教派冲突和暴乱全面展开,且连续不断。
1562年9月20日,英国介入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以支援胡格诺派为名,派沃里克伯爵约翰·达德利率英军在勒阿弗尔登陆。
1562年10月26日,鲁昂失守 天主教军队袭击并攻占胡格诺派军队据守的中心城市鲁昂。战斗中,波旁的安托万被杀。
1562年12月19日,德勒之战 一支约15000人的胡格诺派军队在孔代和科利尼的指挥下,向北进军与勒阿弗尔的英军取得联络时,在德勒与名义上由蒙莫朗西实则由吉斯指挥的约19000人的天主教军队遭遇。胡格诺派军队包括5000名瑞士雇佣军。双方军队大战,未分胜负。战斗中,双方统帅,孔代亲王和蒙莫朗西公爵均被对方俘获,且均损失了约4000人。
1563年2月18日,吉斯公爵遭暗杀 他是在率军围攻奥尔良时遇刺的。
1563年3月,《昂布瓦斯和约》达成 卡特琳王后发布昂布瓦斯赦令,要求立即停止内战,于是两个被囚的首领举行谈判,签订和约。随后,双方携手把英军赶出勒阿弗尔地区。
1563年7月28日,收复勒阿弗尔 英军被迫投降。
第二次宗教战争(1567—1568年)
1567年9月29日,胡格诺派起义 孔代、科利尼和500名胡格诺贵族试图在莫城抓获王室成员,但未得逞。于是,胡格诺派其他军队攻占奥尔良(由法兰西斯·德·拉努领导的15名胡格诺派骑兵攻占的)、欧塞尔、维埃纳、瓦朗斯、尼姆、蒙皮利埃和蒙托邦等地。孔代亲王迅速将起义者集中,进军巴黎(10—11月)。
1567年11月10日,圣但尼之战 74岁的蒙莫朗西乘胡格诺派军队分散各地之际,率16000人与孔代指挥的仅3500人军队在圣但尼展开激战。孔代仓促应战,坚守阵地数小时,但最终寡不敌众被击溃。战斗中,蒙莫朗西公爵伤重身亡。孔代纠集起近6000人的军队再次参战,此时天主教军队的攻势减弱。
1568年3月23日,《隆瑞和约》 天主教派被迫对胡格诺派作出重大让步。
第三次宗教战争(1568—1570年)
1568年8月18日,保王党人背叛 天主教保王党人试图逮捕孔代和科利尼,但阴谋败露,内战再起。双方在卢瓦尔河流域多次交战,未分胜负。—395一
1569年3月,保王党人先发制人 天主教军队在加斯帕尔·德·塔瓦纳元帅的指挥下,机动在昂古莱姆和科涅克等地战胜胡格诺派新教军队。
1569年3月13日,雅尔纳克之战 塔瓦纳率军渡过夏托纳夫附近的夏朗德河,突袭了雅尔纳克。胡格诺派军队无备应战,大败。孔代被俘并被暗杀。科利尼率军有条不紊地撤退到有坚固防御工事的地区。
1569年6月10日,德国新教徒援军赶到 约13000人的德国新教军队和雇佣军在利摩日附近与科利尼军队会合。
1569年7—9月,新教军队围攻普瓦提埃 波旁的安托万的儿子―15岁的纳瓦拉亲王率军与科利尼军共同围攻普瓦提埃。
1569年8月24日,奥尔泰兹之战 科利尼派一部在蒙哥马利伯爵加布里埃尔的指挥下,在奥尔泰兹击溃一支由泰里德将军指挥的天主教保王党军队。
1569年9月,军援普瓦提埃塔 瓦纳率军向普瓦提埃守军发动进攻,迫使科利尼派援军解围。双方在卢丹附近进行了一阵战役机动。
1569年10月3日,蒙孔图尔之战 塔瓦纳指挥的军队由7000人的骑兵、18000人的步兵和15rl大炮组成;科利尼的军队由约6000人的骑兵、14000人的步兵和11门大炮组成。另外,保王党军队还包括有一支由瑞士派遣的小分队。战斗首先由天主教的骑兵和瑞士步兵对胡格诺派骑兵发起进攻为开端。之后,天主教军队猛烈地攻击胡格诺派的步兵,特别是瑞士军队对德国雇佣军进行了残忍的砍杀。结果,以胡格诺派的援解普瓦提埃的部队在蒙孔图尔之战的失败而告终。胡格诺派损失近8000人,保王党军队损失则不足1000人。科利尼负伤,拉·努被俘。
1570年4—6月,新教军队先发制人 科利尼伤势痊愈以后,大胆率3000名骑兵和3000名的乘车步兵,于6月底经法国中部地区进军至巴黎地区。
1570年8月8日,《圣日耳曼和约》 法国王室被迫签订了《圣日耳曼和约》。胡格诺派再次被允许在广大地区有宗教信仰自由、军事占领和政治自治的权利。
第四次宗教战争(1572—1573年)
1572年8月23—24日,圣巴托罗缪惨案 科利尼和上千名新教徒在参加巴黎的圣巴托罗缪节时被杀。年轻的纳瓦拉亲王亨利继任胡格诺派名义上的领导。随后,双方战事重起,新教军队在法国的西南部大部分地区由名义上的政治军事控制变成了实际上的自治。此间,法国天主教温和派登上政治舞台,他们极力主张为了民族团结对胡格诺派做出重大让步,以求和解。被保王党长期围困的拉罗歇尔城内的新教徒在查理九世的弟弟纳瓦拉亲王的领导下,进行了一些军事行动,除此之外,双方未发生大规模战斗。王储亨利(后来的亨利三世)和阿朗松的弗朗西斯成为新教派的首领。
“三亨利”之战(1574—1589年)
1574—1589年,亨利三世执政他是亨利二世与卡特琳·德·梅迪契的第三个儿子,后成为法国国王。由于他无嗣,所以围绕着王位继承权问题,他与其最年轻的弟弟阿朗松的弗朗西斯以及被立为王储的纳瓦拉的亨利展开了一场争夺。争夺中交织着宗教斗争问题。纳瓦拉不信教,之所以参与王位争夺,是被野心驱使。当时,天主教领导人是弗朗西斯之子吉斯公爵亨利。
第五次宗教战争(1575—1576年)
1575年,内战爆发 这使法国大乱。天主教的重要行动是吉斯在多尔芒战役(1575年10月10日)中取得胜利,而胡格诺派在全国各地只进行了零星战斗。温和派同情由国王亨利领导的新教,但亨利被迫支持吉斯。双方教派遂和解,签订了《博利厄和约》,重新对胡格诺派的宗教自由作出允诺。
1576年,结成神圣同盟 吉斯公爵反对签订和约,利用全国各地天主教派对国王容忍新教作法的不满情绪,在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支援下,组建了反对亨利三世的神圣同盟,并试图夺取王位。
第六、七次宗教战争(1576—1580年)
1576—1577年,第六次宗教战争 这次战争中只有一次重大的、未分胜负的战役,最后双方军队签订了《贝尔热拉克和约》,战争遂告结束(1575年签订,重申了《博利厄和约》中的让步条件)。
1580年,第七次宗教战争 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