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契丹萧太后正传-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是在南下途中,萧太后派四名小校持王继忠写给宋真宗的信,潜入宋营,献给莫州守将石普。石普立即派人送达真宗。几经周折,宋真宗派遣殿值曹利用北上议和,随行的还有替王继忠传信的贝州指挥使张皓。两人路径天雄,正值辽军攻城,守将孙全照怀疑契丹没有诚意,劝曹利用暂且留下,以观局势发展。张皓只身来到萧城,受到萧太后隆重接待,赐以锦袍玉带,住进贵宾套间,表现出诚心媾和的态度。然后,萧太后再命王继忠写好奏折,让张皓重返宋庭,恳请真宗另派谈判使者。由此可见,萧燕燕为两家媾和费尽了心机。但是,她不会乞求和好,而是以战促和;确切但说,是以战至和,始终掌握着和、战的主动权。就在送走张皓之后,因天雄军兵精将勇,攻之不克,她又避开天雄军,集中兵力猛攻德清军,直至黄河岸边的澶州。(今濮阳)宋朝上下一片惊慌。江南人参知政事王钦若,密奏赵恒请求迁都金陵;(今南京)签书枢密院事陈尧叟,是从川蜀出来做官的,则主张迁都成都,那里山高路险,会更安全。此时,河北消息传来,另一路辽军大破洺州,向南开来。大宋皇帝赵恒,诚如萧燕燕判断的那样,在辽军疾风暴雨般的进攻下,的确是慌神了。但是,以寇准为首的主战大臣没有惊慌,力排众议,奏请赵恒御驾亲征。赵恒采纳了寇准的建议,壮起胆子,决意起驾北上。也就在此时,张皓持王继忠书抵达宋庭,并奏报了萧太后的态度,多有美言。赵恒权衡利弊,当即下诏命曹利用随张皓赶赴萧城,面见萧太后。
为迫使宋真宗乖乖地坐到谈判桌前,萧燕燕进一步加强了军事攻势。她命大军倾巢而出,攻陷德清,直抵澶州,三面围合,准备破城渡河,直下宋王朝的东京开封。此前,宋真宗虽然起驾北上,但犹犹豫豫,始终在黄河南岸徘徊,不敢渡河。在这王朝存亡的关键时刻,寇准正色劝谏说:“今敌已迫近,四方危心,陛下只可进尺,不可退寸。”随与大将高琼等将士拥簇真宗度过黄河,登上澶州北城城门。勤王将士望见黄龙旗猎猎招展、御驾亲征,士气大振,皆呼万岁,欢声雷动,声达数十里之外。赵恒在城上接见诸军将领,好言抚慰;下发酒食缗钱,犒赏三军。于是将军用命,军兵壮胆,厉兵袜马,布兵伏弩,随时准备反击围城之敌。此时,河北军民也受到御驾亲征的鼓舞,纷纷发起攻势,袭击辽军后方。
宋朝军民如此高涨的抗战情绪,令萧燕燕始料未及。此时的她肯定意识到,一直主张占领中原的辽太宗,为什么放弃烫手的山芋匆匆撤兵北还了。中原不可占领,也不可久留。这时,噩耗传来,先锋大将萧达兰中箭身亡了!萧达兰是萧燕燕的堂弟,英勇善战,屡建奇功。他每次负伤,萧燕燕和耶律隆绪都要去探望。这次,萧达兰带领随从在前沿察看地形,被威虎军头张怀发现,他也不请示官长,当即启动早已埋伏好的床子弩,百矢齐发,可怜萧达兰一代名将,箭穿头颅,一命呜呼。萧燕燕痛失股肱,伤心至极,连续辍朝五日,为萧达兰致哀。辽军将士不胜愤慨,声言报仇;但萧燕燕心里明白,辽宋两军的运势已经发生了逆转,久拖无益,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但她毕竟还有二十万大军在握,而且兵临城下,不甘心就此罢手。当曹利用前来谈判时,她的代表仍坚持初衷,索要关南地盘。曹利用禀命力争,最后达成协议,由宋每年给契丹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罢战言和。两家自称兄弟之邦,耶律隆绪称赵恒为兄,赵恒则呼萧燕燕为叔母,开放边关,互通贸易。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
对于“澶渊之盟”,自古至今众说纷纭,评家多对当事者宋真宗赵恒持批评态度。其实,这些人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们还是看看此时此地有关人物的反应吧。盟约签订之前,曹利用请示每年给契丹金帛之数,赵恒说:“必不得已,虽百万亦可。”而寇准私下对曹利用说:“虽有旨许百万,若过三十万,将斩汝!”签约回来之后,曹利用卖了个乖子,向赵恒连连称罪,说:“臣许之银绢过多了。”赵恒问到底是多少,他伸出三个手指头。近臣以为是三百万,不觉惊呼;最后听说是三十万,皆大欢喜,赵恒更是高兴,因此重赏曹利用。前文提到,开国皇帝赵匡胤,可谓英武绝伦,他当时就打算攒够三十五万向契丹买和平;宋太宗生前几次派人求和,都吃了闭门羹;再往上数,汉、唐盛世,哪个不对番邦实行贿赂笼络政策?那还不是是连财物带美女一块儿送?连主战的强硬派寇准,都默许三十万合适了,后人还唠叨个什么劲儿!
割据的局面往往会引起战争,人民是战争的最大受害者。人们希望出现天生奇才,扫除群雄,完成统一大业,实现天下和平。但是,如果无法统一,若能在分而治之的局面下和睦共处,不也是百姓的福祉吗?宋辽常年交战,杨家将死得只剩下一群寡妇,说的并非个别现象,而是当时的生动写照。由于战火频仍,华北十室九空,户无男丁,广袤的土地沦为无人区,实在是历史的一幕惨剧。“澶渊之盟”给北方带来百年和平,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促进了经济繁荣,使宋辽双方都达到鼎盛时期。应该说,包括宋真宗赵恒在内的“澶渊之盟”的当事人,为人民办了一件大事,也是功不可没的,我们应该感谢他们才是。
至于萧燕燕,在这场博弈中绝对是个大赢家,也因此名垂青史。功成名就之后,她放心地把一个稳固的大契丹交给儿子耶律隆绪,开始颐养天年了。也许是萧燕燕的历史使命完成的过于圆满,上天又派她去另行公干。公元1009年,萧燕燕与世长辞了,享年57岁。一年之后,韩德让也告别人世,追随萧燕燕而去。萧燕燕和其他英雄人物一样,生前叱咤风云,轰轰烈烈,身后只留下一堆功过是非、闲言碎语,供人随意评说。
(全文完)
… ………【tsukiyoer】整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