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形意游侠录-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斧手,除一切王难;髑髅宝杖手,役使一切鬼神;数珠手,能得一切佛指引;宝剑手降仗一切鬼神;金刚杵手,摧仗一切怨敌;铁钩手,能令王拥护;锡杖手,为生十方净土;紫莲花手,能见十方诸佛;红莲花手,能令千天;宝镜手,成就大智慧;宝印手,成就大辩才;顶上化佛手,为得诸佛摩顶受记;合掌手,令一切人和鬼神爱敬;宝箧手,能得土中伏藏;五色云手,令速成佛道;宝戟手,能辟除怨贼;宝钵手,令身体安稳;玉环手,令得仆役;宝铎手,令得上妙音声;五股杵手,能降伏天摩外道;化佛手,生生不离佛;化宫殿手,生生在佛宫殿中,不受胎生;宝经手,令博学多闻;金刚轮手,直至成佛终不退转;蒲桃手,令稼谷丰收,还有麦穗手和矛手。”
行林禅师一口气讲述了千手千眼佛观音的作用,王芗斋十分敬佩他的记忆力。他忽觉脚下一滑。只见大殿地面上有许多凹坑,行林禅师见他诧异,说道:“这是脚窝,是僧人们在殿中演武练功时留下的,你瞧,前后四行,每行十二个,共有四十八个,当年十三棍僧或许就是在这里练就的功夫。”
千佛殿东侧为白衣殿,殿内山墙上绘有寺僧操练拳棒的壁画,所以又叫拳普殿,殿内佛龛中供白衣菩萨铜像。除西面为门窗外,其余各壁绘有清代壁画。北壁绘的是寺僧徒手作拳术表演的场面,两两相对,练的是六合拳,共十六组。南壁绘的是执械格斗的场面十组,器械有棍、枪、刀、剑等。东壁的北部壁画,描绘了唐初少林和尚援救李世民,活捉王世充的故事;南部壁画绘的是元朝末年寺僧与红巾军搏打的场面。
中午,行林禅师设宴款待了王芗斋,并答应第二天起教他达摩十八手,饭后,僧人将他安顿在方丈院左厢的僧房住下。
这天夜里,王芗斋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想起一千多年前的印度高僧达摩不远万里,长途跋涉来到中国,在少林寺后石穴面壁九年,酷暑严冬,日以继夜,这是何等高深的功夫!印度僧人尚且如此,难道咱中国人就没有这种骨气?!他忽然想到,形意门师祖姬际可或许就是听说了达摩的事迹后,决心超过达摩,曾在少林寺面壁十年,比达摩多了一年。据说,宋太祖赵匡胤在当皇帝之前也到少林寺修炼过;岳武穆王岳飞在年轻时也在少林寺学过艺……
忽然,他听到屋顶上有人走动之声,这声音极为轻微,一是因为王芗斋未睡,二是因为在夜间,因此,这声音尽管轻微,王芗斋还是听到了。他赶快披衣起床,悄悄开屋门,只见房上一个人影一闪即逝。
第29章 练艺场赏艺开视野 达摩洞观摩惊回首
王芗斋甚觉纳闷,心想:莫不是少林寺的僧人在练夜行术,或是来了强人?他站在那里又望了一阵儿,见没有什么动静,便返回屋内睡去。
第二天一早,王芗斋起床,来到门外一瞧,只见行林禅师正在练艺;他动作秀如猫,抖如虎,行如龙,动如闪,声如雷。行林禅师见到王芗斋,收了拳式,笑道:“昨夜睡得可好?”
王芗斋道:“昨夜听见屋顶好像有人走动之声,出来一瞧,又好像有个人影一闪。”
行林禅师笑道:“那是常有的事情,江湖人称‘天下功夫出少林’,各地好汉游历江湖,必来少林,少林寺又是中州枢纽之地,高手高来高去,明来明去,暗来暗去,是常有的事,爽朗点的,寺院坐坐,喝杯清茶,隐晦点的,不愿通报,内外串串,不必介意。”
行林禅师引王芗斋来到后面的练艺场,只见有四十多个少林寺僧正在练少林棍,那些棍搏击如飞,唰唰有声。
行林禅师道:“说起这少林棍还真有一段故事呢!元至正年间,红巾军围攻少林寺,在将要攻破少林寺之时,忽然厨房里杀出一个烧火的和尚,他手拿拔火棍,高声喊道:”众法师不必惊慌,我自去应付。说罢随即开了寺门,用拔火棍打退了红巾军。僧众都惊叹他的棍法高强,争相学习,继而传播。逐渐演变为现在的少林棍。那位烧火和尚自称‘紧那罗王’,至今少林寺东梅山屋和藏经阁,还有紧那罗王的座像。
二人又往前走,只见靠院墙根有十几个僧人在练各种功法。地上用石灰画着若干朵梅花,每朵五个圆圈做花瓣,一个僧人在上面跳来跳去,丝毫不乱。行林禅师道:“这是在练梅花桩功,练至在平地石灰所画的梅花形中能来回自如,则可正式上桩。正式练功的梅花桩,用坚木棒五根,各长七尺,埋入地下三尺,桩头要用铁箍加固;每桩相距二尺,中桩立于四桩中央,呈梅花形。”
旁边有个僧人正在高举一个酒坛,坛中盛满铁砂,酒坛有双耳,有短绳系牢双耳,中间穿一个木棒;僧人手握棒的两端,把坛悬起,身腰正直。王芗斋叹道:“真有气力!”
行林禅师道:“这是上缶功,那是铁扫帚功。”王芗斋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见有个僧人以扫蹚腿频频扫踢一根木桩,“嘭嘭”有声,声音渐重。王芗斋见那僧人也就十二三岁,便走过去问:“你叫什么名字?家乡在哪儿?”
僧人停止了踢桩,用脏手抹了一把汗,弄成了小花脸。他扬起充满稚气的脸,说道:“大哥,您问俺是哪旮旯的?俺是东北人,法号叫悟心,俺家穷,爹娘都被洪水淹死了,姐姐插了草标子,卖给了窑子铺,俺一口气跑到这少林寺,出家当了光头和尚……”
王芗斋用充满同情的目光瞧着这个小兄弟,用手扶了扶他的肩膀,叹口气,走开了。
行林禅师追上来,说道:“唉,来咱少林寺的,多是穷人家的孩子,有的家乡大旱,地裂开了缝;有的家乡发了洪水,背井离乡;也有的不满当地恶霸的欺压,放火烧了恶霸的庄园。前不久,有三个姑娘眼泪汪汪来投少林寺,原来他们被人贩子所骗,准备卖到广东的妓院发介的,她们三个都是四川姑娘,路上遇到一个叫杜心武的好汉,杀了人贩子,救了她们;她们无路可投,千里迢迢跑到这里想出家当尼姑。可咱这少林寺从未有过尼姑,于是我修书一封,让她们去投了峨嵋山金顶的广善老尼……唉,世道太乱,天道不公呀!”
二人又往前走去,有个僧人用软布环束胸背,缠绕数匝,正用力搓摩,又时将肘臂屈伸,使胸部作翕之状。行林禅师道:“这是在练铁布衫功,练这种功夜间宜用坚硬木板为榻,使骨骼与坚硬物体相触,日久天长渐至坚实,然后立铁杠于庭前,下作江坑,铺上细沙,每日晨昏,就用铁杠练习种种姿势,于下杠之时,则以上身各部,向沙中跌扑;这样练至三年,再将缠绕之布解下,以木锤捶击上身,渐渐换之铁锤捶之,又过三年,身上各部绵软如棉,铁布衫功就算练成了。”
王芗斋叹道:“真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呀!”
二人来到一株老槐树下,行林禅师道:“少林派拳术有罗汉拳、小洪拳、大洪拳、老洪拳、少林五拳、五战拳、昭阳拳、连环拳、功力拳、潭腿、柔拳、六合拳、圆功拳、内功拳、太祖长拳、炮拳、地躺拳、梅花拳、通背拳、观潮拳、金刚拳、七星拳、练步拳、醉八仙、猴拳、心意拳、长锤拳、五虎拳、伏虎拳、黑虎拳、大通臂、长关东拳、青龙出海拳、翻子拳、鹰爪拳等,少林拳有三十四字秘诀你要牢记;扳唤揽撂,移身闪站,有无虚实,筋擎解绽,吸吸动静,迎风转换。少林棍术有猿猴棍、风火棍、齐眉棍、大杆子、旗子棍、镇山棍、单盘龙棍、双盘龙棍、齐天大圣猴棍、六合棍、小夜叉棍、大夜叉棍、少林棍、梅花棍、云阳棍、劈刀棍、阴手棍、五虎擒羊棍等;其它武术器械有三股叉、方便铲、和戟镰、秀圈、方天画戟、七节鞭、绳标、虎头双钩、梅花单拐、马牙刺、乌龟圈、双锏、日朋狼牙乾坤圈、风魔杖、太祖卧龙山。春秋大刀、抱月刀、王虎枪、少林枪等。我先教你达摩十八手,这达摩十八手又称少林罗汉十八手,有朝天直举、排山运拳、黑虎伸腰、雁翼舒展、揖肘钩胸、挽弓开隔、金豹露爪、腿力跌荡、足尖直踢、横腿扫击、长腿高举、钩腿盘旋等……”
光阴荏苒,转眼到了秋天,嵩山遍野的绿荫渐渐变成了金黄色,枫树染上了火红的颜色,在一望无际的金黄色中间杂有殷红,仿佛一幅铺天盖地的油画。少林寺古老的院墙呈现出一派凄凉的金色,那一股股小泉又给这画面添上一些银光。鸟的啼叫和千万只昆虫的营营声,充满在林间,汇成一组悠扬的交响乐。王芗斋经过几个月研习,已掌握一些少林真传,同时行林禅师也向他学习了形意羊拳中的十二形拳,二人情投意合,互相研磋,取长补短,彼此都有很大提高。
这日晚上,王芗斋与行林禅师下过围棋,回到屋内,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来少林寺后,一直苦心求艺,还没有到过达摩面壁洞,于是想趁此月光溶溶;亲眼看看当年达摩大师修练之处。
他来到屋外,见方丈室烛光已熄,知行林禅师已睡,他不能惊动他,蹑手蹑脚地来到常住院西侧的塔林,这是一片宏伟的塔林,共有唐、宋、元、明、清历代墓塔二百三十座,是中国最大的塔林,塔的形状很多,有方形、圆形、六角形、小八角形等。正走间,忽见前面有个人影一闪,王芗斋喝道:“何人在此?”那人影倏忽不见。王芗斋四顾塔林,见后面有个人在塔上跃来跃去,身法极快,在众多塔上跳跃,如走平地。他已看出那人穿一身黑色夜行衣,高挑挑的个子。
“你是何人?为何半夜至此?”王芗斋大声问道。
“你是何人?为何半夜至此?”塔林戏弄似地发出一片回声。王芗斋一招“猿猴攀枝”跃上一座砖塔,那个人也已不见踪影。王芗斋有点恼火,但又无可奈何,只得又往前走。自塔林北上,不远的山阜上,有一座单独的小建筑群,那就是初祖庵,那是后代僧人为纪念达摩所建。王芗斋上了初祖庵,见有一个大殿和千佛阁,两旁有方亭,庵内有古碑四十通,上面镌刻着黄庭坚、蔡卞等名家的碑刻。
沿初祖庵北登五乳峰,来到了达摩洞,洞前有明万历三十二年建造的一座石牌坊,额题“默玄处”三字。王芗斋刚要进沿,只觉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具死尸,借着皎皎明月一瞧,那死者是一个古十多岁的汉子,一身青色夜行衣,身穿一双牛角拐,身上仿佛并未见伤,脸部扭曲,模样十分难看。王芗斋再往四周一看,只见山坡上纵横白骨累累,他不禁打了一个寒噤。他往后望望,身后并无一人,可是不知在何处有重重的呼吸声,他思忖:莫非这达摩洞里有妖怪,或者达摩大师的精灵尚在?
他壮起胆子,朝洞里摸去。这时呼的一声响,接着便有一股巨大的气浪从洞里往外袭来。王芗斋见这气流难挡,使出浑身解数,来了一招“金鸡独立”,这一招鸡开拳势,虽然被劲风猛摧,颤颤巍巍,但总归没有倒下。
“好!”也不知是洞内还是洞外有人大喝一声。便是两个人异口同声,又像是山谷回声。
达摩洞内现出烛光,王芗斋走了进去,只见达摩洞内有一长二尺许的石人端坐壁上,白质黑纹,隐隐一僧坐,如淡墨画。这块石据说是当年达摩祖师在此面壁九年。因精诚所感,影印人石,后人称此石为“面壁石”,又称影石。可惜这块石头后因移入寺内被冯玉祥的部下、大军阀石友三烧毁,已无法对它研究,以揭开传说之谜,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王芗斋见那石像下面,盘坐一个白髯老者,那老者面如冠玉,两眼宛若灯笼,身躯凛凛然,这位老者正王芗斋初上少林寺遇到的那位神奇老人。王芗斋知此人功夫非凡,于是双膝跪地道:“望师父恕弟子夜闯佛祖洞,昌犯佛祖!”
老者呵呵一笑,声震浩宇,仿佛这少室山都摇撼了。再加上是夜间,笑声格外明朗。老者道:“芗斋,不要害怕,我是行林禅师的师父本空上人,原是少林寺住持,因年事已高,让于弟子行林禅师,来此面壁送终。方才我用气功攻你,你却岿然不动,足见你的功力和潜能。那日你初上山时,我试探于你,知你是德才兼备之才,是可雕琢的武术栋梁之材。当年达摩佛祖长期在此盘膝静坐,肢体麻困,不得不经常起身活动四肢,舒展筋骨。他将鸟兽虫鱼飞腾、跳跃、游弋、滑翔等多种姿势揉为一体,逐渐形成一套少林拳的雏形。二百年前,你们形意门师祖姬际可也曾来此面壁十年,在达摩洞内看到了达摩祖师亲手绘下的飞禽走兽的跃式,从中受到了启发,创造了形意拳……”
王芗斋顺着烛光看那洞壁两侧,果然镌刻着许多动物的跃形,有龙形、虎形、猴形、马形、鼍形、鸡形、鹞形、燕形、蛇形、鹰形、熊形等,活灵活现,姿态各异,虽经岁月流逝,维妙维肖。王芗斋疑惑地问:“师祖姬际可好像是在陕西终南山破庙里得到了《岳武穆拳普》,才获知了形意拳……”
本空上人高僧说道:“这是一种伪传,形意拳的真正创始人就是姬际可,《岳武穆拳谱》并不是什么形意拳,而是岳家拳术,想当年岳家军岳飞、岳云、岳雷等人就是凭借岳家拳南征北战,横扫千军,可惜岳家拳已经失传二百多年了,这部《岳武穆拳谱》连同你师祖姬际可的尸骨就在这座山上……”这时,但听洞外“噗通”一声。
第30章 姬际可受厄少林寺 本空僧导气达摩洞
本空上人高僧全然没有理会外面的动静,继续说下去:“而且姬际可也不是在终南山得到的《岳武穆拳谱》,而是在我这宝座下面十尺得到的!……”
“什么?”王芗斋惊得睁大了眼睛。
“只可惜他得到了《岳武穆拳谱》,而没有得到《太祖拳谱》。”
王芗斋莫名其妙地望着本空上人高僧。
本空上人高僧两目炯炯,说着往事,神思好像回到遥远的年代:早在六百多年前,宋太祖赵匡胤在没有当皇帝前,千里送京娘路过此处,因仰慕少林功夫和达摩祖师,来到达摩洞观艺。
他知道路上凶多吉少,尽是匪盗之地,恐怕自己写的一部长拳拳书落在歹人手里,给社会造孽,故寄存在当时的少林寺住持高萼法师手里,赵匡胤一去十几年没有音讯,此时高萼法师没有交待突然因病故去。其它僧人在高萼法师处得到这部长拳拳书,争相传阅,尽得要领。后来又将这部拳书埋于达摩洞下十五尺处。北宋末期,河南汤阴县岳家庄的青年岳飞也来少林寺学艺,学得少林真传,并把周侗老师传给他的枪术教授少林寺僧。以后岳飞精忠报国,当了宋军统帅。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就在率领兵直揭金兵巢穴黄龙府之际,被奸臣秦桧所害,下了大狱。在狱中,他写了《岳武穆拳谱》,后托儿子岳雷带出狱来,以后岳飞孙子岳珂也把《岳武穆拳谱》寄存少林寺。法师们把这部拳谱藏于达摩洞下十尺处。明朝末年,你师祖姬际可来少林寺达摩洞面壁十年,无意中起了挖地十尺的念头,他以为会有达摩佛祖的遗训,没想到挖出了《岳武穆拳谱》。他回到陕西后,隐居乡里,你师祖脾气怪得很,他孤僻、古怪,不肯轻易传人,后来河南人马学礼知他有功夫,装哑在姬家偷拳,感化了你师祖,故才传他形意拳。以后又传了山西人曹继武。可是始终没有向这两个弟子透露《岳武穆拳谱》中的岳家拳术,只是独自一人偷偷学。可是却对这两个徒弟讲他在终南山得到《岳武穆拳谱》,形意拳的创始人是岳飞……
“以后,少林寺发现《岳穆拳谱》丢失,认定是你师祖姬际可所为,想兴兵问罪,又知你师祖武艺高强,他不仅有形意拳真功夫,又添了岳家枪术。一位法师出了一个主意,将你师祖心爱的女儿姬晓凤抱到寺内,在姬晓凤被关押房屋的四周布下了陷阱,此时,少林寺的几位高僧连发少林气功,封住四周,使你师祖不能上来。你师祖脾气好倔,他一言不发,把《岳武穆拳谱》从怀里掏出来,撕个粉碎,然后一口一口地吞了。少林寺众僧看得呆了,个个气得发抖;众僧轮流发功,就是不让你师祖上来,过了十七天,你师祖不吃不喝,终于坚持不住,昏倒在地。众僧将他绑了,埋在……”
“埋在什么地方?”王芗斋急问。
“此谜早晚要告诉你,只是外面有人偷听,先不告知你。芗斋,我看你日后定能成大气候,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郑子产说过:‘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立大功者,不恤小耻。’你不要有门户之见,要知道,中国武术由于门户之见太深,各派武术,大多是老死不相往来,不同门户之人,如果一旦相遇,又势如水火。你要打破门户之见,要集各家拳法之大成,扬长补短,立中国武术于不败之地;这达摩洞壁上的绘画,是达摩祖师亲手画的拳形,都是象形拳法,你要仔细琢磨,从明日起你每夜到此处,我来教你少林气功。武术离不开气功,无气便无力,无气空有力。因为这达摩洞图形是无价之宝,洞下又藏有赵匡胤的太祖长拳拳书,此事已泄露出去,各地壮士来此者络绎不绝,我于是又成了达摩洞的护法长老。你瞧,洞外那些尸骨,全是被我用气功打死的。好了,今日时间不早了,你先回去吧。”
王芗斋回到寺院屋内,鸡叫头遍,他心头像无数只小夜鹿乱撞,兴奋得睡不着觉,他想:这长老神通如此广大,博闻强记,真是一位良师,原来他就是行林高僧的师父。
第二天深夜,王芗斋又来到达摩洞,只见洞外又多了两具尸首。本空上人高僧道:“我知一些壮士想盗达摩拳法和《太祖拳谱》,称霸武林,为害民间,故对他们毫不客气。凡是真心求艺者,观其言,探其行,定能鼎力相助。”
王芗斋问道:“师祖,您每日在上面壁,可是吃什么呀?”
本空上人高僧呵呵一笑:“我靠气功生存,‘辟谷’已有二百多天,以前靠寺内僧人每日送饭,一日一餐,如今这二百多天内,有时只靠一点菜汤度日。”
王芗斋好奇地问:“什么叫‘辟谷?’”
本空上人高僧道:“‘辟谷’又叫‘断谷’,即不吃五谷的意思。辟谷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修善方法,辟谷时仍食药物,并须兼做导引等功夫。《史记·留侯民家》云:留侯性多病,即导引不食谷。辟谷在后来为道教承袭,当修仙方法之一。该教谓,人体中有三尸,亦称三虫的邪怪,靠五谷而生,危害人体。经过‘辟谷’修练,可以除去‘三尸’,达到‘长生不死’。辟谷是古人练气功后产生的生命现象。”
王芗斋问:“辟谷就是指在一段时间内不吃饭吗?”
“辟谷有三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练辟谷时,什么东西也不吃,不进饭食不喝水,只呼吸,即仅仅静居行气用事;第二种是断谷。即断五谷杂粮,但食东西,只限于喝水,吃点水果或药物之类;第三种是断食,只喝水。说穿了,古人‘辟谷食气’,就是通过‘食气’,调整呼吸,把氮气咽入胃里,从而从空气中摄取生命活动所必须的蛋白质。‘辟谷’能力强弱,取决于‘食气’功夫的高低。芗斋,下面我来教你少林气功。拳为有形,气为无形,法是拳,理是气。法中有吞吐,是有形的练拳;理中有吞吐,是无形的练气。气的出入于口鼻,人的一身,内有五脏六腑,外有五官四肢。五脏者,心、肚、脾、肺、肾。六腑者,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五官者,目为肝窍,耳为肾窍,鼻为肺窍,口为脾窍,舌为心窍。四肢皆以筋为脉胳,筋始于爪甲,聚于肘膝,裹结于头面,其动而活泼者为气,所以练筋必先练气。气行脉外,血行脉中。血犹如水,百脉犹如百川。血的循环,气的运行,均发于心。俗话说,养气不离性,练气不离命。欲要养气修命,须使心意不动。心为君火,动为象火,心火不动,象火不生。象火不生,气念自平。无念神自清,清者心意定。有歌诀云:一念动时皆是火,万缘寂静方生真。常使气通关节敏,自然精满骨神存。老子养性练气以致治,轩辕练神气以乐道,达摩参禅静坐,始传《洗髓经》、《易筋经》之法。少林派练气之学,以运使为效,以长吞短吐为功,以川流不息为主旨,以听气静虚为极致。以后你每日清晨,面向太阳,站立桩步,目似垂帘,意守丹田,用鼻吸气,听气下行,下至脚心,上至头顶,手的出入,足的进退,身的旋转,起落开合,练成一体……”
王芗斋道:“徒儿记住了。”
这时,只见本空上人高僧微抬右手,屏气一推,但听洞外“噗通”一声,王芗斋只觉热气灼人,奔出洞外一瞧,有一白衣侠士栽倒于地,气绝身亡。
本空上人高僧道:“此人是山东文登县太祖长拳大师刘明山的弟子,千里迢迢来此地贪恋《太祖拳谱》,想超过师父,篡夺太祖长拳霸主之位,居心叵测,他已在洞外偷听多日,今日我索性要了他的性命……”
过了一月有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