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形意游侠录-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郭云深接过钢刀看了看,说:“这把刀不赖,挺好!”说完,顺手放在脚下。
  小蘑菇接着又说:“你看看这把如何?”边说边飞速从怀里掏出那支手枪。“砰”,枪响了。
 



第3章 董海川留言天外天 郭大姑引出蜜桃史


  话落枪响,但是倒下的不是郭云深,而是小蘑菇。原来,郭云深一看他让自己看刀,心中就明白了八九分,知道有诈,因而顺手放在脚下,在小蘑菇掏出手枪时,郭云深眼疾手快,飞脚踢起钢刀,顺手接出,快速劈向对方。枪声响了,小蘑菇的人头随声飞出了客哀悼。枪未打中郭云深,小蘑菇却一命呜呼。郭云深拾起钢刀、手枪和小蘑菇的人头,到当地衙门自首报案,说:“人是我杀的,他拿枪打我,我出于自卫就把他杀了。”杀人现场被保护起来,郭云深被押入监牢。
  正巧,小蘑徒弟是监牢的总管,恨郭云深杀了他师父,便令人将郭云深绑在大尿桶上,以便儿人们随时用尿滋他。郭云深厉声道:“我犯的是国法,该怎样处置我,就怎么处置我,你这样治我不行。”那人正想找碴儿,听了此话,把眼一瞪:“你竟敢回嘴。”拿起白腊杆朝郭云深头上打来。郭云深生气了,气生丹田,一用力,喝了一声:“开!”一下子就把枷锁全部掰开。那人一看,这功夫可了不得,吓得魂飞魄散,赶快跪下道:“郭爷爷。”郭云深道:“你起来吧,你不必害怕,你只要不欺负我就行了。”那人连声回答:“我再也不敢了。”郭云深伸出双手说:“再给我戴上枷锁吧。”那人又找了一副枷锁,战战兢兢地给郭云深戴上。
  郭云深新收的弟子刘勇奇是易县清西陵护陵军将、皇粮庄头,人称刘五老爷,他听说郭云深入狱的消息,急匆匆乘轿而来,见到地方官,劈头问道:“郭去深的案子,你们打算怎么处理?”那地方官见皇粮庄头亲自来了,不敢怠慢,问道:“他与您是什么关系?”刘勇奇答:“他是我的武术老师。”地方官立即点头哈腰道:“郭先生属于自己,应当从轻发落。”于是他从打算判郭云深死刑改为六年徒刑。刘勇奇满意了,他来到狱中送给郭云深十个元宝,又回到易县西陵。
  郭云深在狱中比较自由,不怎么受限制。此时孙禄堂赶到洛平,在监狱侍侯郭云深,学了六年功夫。郭云深在狱中六年,练了六载的气功。李魁元因自拜郭云深为师,在保定向郭云深学了两年形意拳,如虎添翼,后来去东北护镖,名噪一时。
  六年后,郭云深刑满释放那一天,他的弟子们到洛平镇接他,众人开怀畅饮,一个弟子问:“师父,什么时候走?”郭云深气呼呼地道:“不走了,我要在这呆半年,就为出蹲牢房这口气,非把洛平所有的武林高手都打趴下!”可是第三天,郭云深一伙人却神不知鬼不晓地离开了洛平镇。原来,郭云深是粗中有细的人,他知道被杀的小蘑菇在附近的亲戚、徒弟不少,那一伙人不会让自己轻易离开洛平镇,于是先放风不走,迷惑对方,然后在前一天夜里悄悄离开此地,使自己及弟子免遭暗算。郭去深声东击西,夜走洛平之事很快风靡江湖。
  北京八卦掌祖师董海川有个著名弟子叫马维祺,因为他是开煤铺的,人称“煤马”。他功夫很深,两手用力,能把一小车煤平端起来走路。“煤马”性情骄慢,狂妄霸道,虽然董先师多次劝他,他只当耳旁风。他说:“我站在北京南门楼上向南望,没有练武的。”意思是只有他是会武术的,北京以南的武术家都是小玩闹,不屑一顾。郭云深到了北京,先到东城“煤马”的煤铺找到马维祺,与他比武,打了三十多个回合,一拳打得马维祺吐了血。马维祺的师兄“眼镜程”程延华,“瘦尹”尹福等人邀郭云深去“同和居”喝酒,为他来京接风。其中有个叫何五的师兄弟不服郭云深,在郭云深背后冷不防朝他一掌击去,想一掌将郭云深治服。郭云深猛觉背后一股冷风袭身,知道有人暗算,回手就打出一个崩拳,把何五打倒在地,嘴吐白沫。程延华知道是师弟何五先寻衅,不便与郭云深论说,赶快过去,扶救何五。郭云深说道:“没什么,他死不了,你们不必管他,他一会儿就会好,我打他估量着手劲呢。”程延华、尹福听了大为惊吧。
  原来郭云深连打董海川的徒弟二人,为的是引出师父,与董海川新手较量。然而,完全出乎郭云深的意料,董海川竟没有找他,他可沉不住气了,急得在客屋里团团转。董海川当时在肃王府任护卫总管,郭云深几次上肃王府登门找他,门房都说董爷出去了。郭云深知道是董海川有意回避,心想:一定要找到董海川亲自交手不可,只要打倒了他,也就是把全国最有名望的武术家打败了,那么形意拳就可以当之无愧地所向无敌了,太极拳大师杨露禅、三皇炮捶大师宋迈伦也就好对付了,形意拳就可以打进北京了,他就可以自豪地回到师父李洛能身边了。
  这天晚上,郭云深正在客店里读书,忽听屋外竹门帘被“啪、啪、啪敲了三下,郭云深立刻走了出去,一看四周无人,疑惑不解。回到屋里不由大吃一惊,只见屋内书桌上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董海川回拜”五个秀丽小字,墨汁未干,墨香犹在。郭云深不由得暗自慨叹道:“这是何等俊俏的功夫,我只是转身出屋一个来回,董海川就从窗外跳入,写好了字,又跳窗而出,我竟连他的人影也没能看到,这是多么迅疾的速度。我原先认为,我在全国无人能比,看起来真是天外有天,楼外有楼啊!董海川这个人很有修养,不与我亲自交手,使我十年来的北征,没有败于他手,从而保住了我的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的名誉,他真是位武圣人啊!
  郭云深想到这里,激动地来到院子里,跪拜在地上,朝着溶溶明月,拜道:“董先师,您的心思,我郭云深领了!”
  不久,郭云深返回故乡深县。就这样,郭云深从深县出发到北京,经历近十年,一路上击败了众多的英雄豪杰,打出了形意拳的威风,边打边教,使得形意拳为全国所瞩目,从而使形意拳跻身于我国各大拳派的行列之中,与太极拳、八卦掌同为我国三大内家拳。这样的英雄王芗斋哪能不钦佩,不向往呢?郭云深的英雄事迹就像春雨一般洒进了王芗斋幼小的心田。当时,八卦掌高手“眼镜程”程延华已于光绪二十六年在北京崇文门外与德兵激战中壮烈牺牲;“单刀李”李存义在义和团运动中,手挥单刀,奋勇杀敌,廊方激战中,他一人挥刀闯入敌阵,杀死八个洋兵,传为佳话。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清政府悬赏捉拿李存义,李存义又不知去向。王芗斋于是决定拜郭云深为师。郭云深因年迈,又患足疾,本不愿再收徒,但因独子郭深刚刚坠马身死,有点寂寞,又经戚泻赵乐享先生极力说情,郭去深终于破格允准。
  王芗斋正躺在炕上回想着往事,郭大姑用手一推他,把一个削好皮的深州大蜜桃递给了他:“芗斋,又想家了吧。”王芗斋苦笑着摇了摇头。
  郭大姑抬头望着窗外那黄灿灿的庄稼,说:“过了这片庄稼地,再翻过一片乱坟岗子就是你们魏家村,下午没事你回村瞧你娘去吧,你爹死后,她怪清闷的。王芗斋摇摇头,说:”师父订的规矩,我可不能随便破了,要不然,他老人家该生气了。郭大姑咯咯笑得如铜铃:“好孝敬听话的徒弟,比我这当闺女的还孝顺。”她以为芗斋又想家了,于是转开话题,一双黑枣般的眼珠子盯在桌上一篮子深州大蜜桃上。
  “来,你给我讲讲咱这深州大蜜桃的故事。”郭大姑说着,顺手拿起一只大蜜桃,吭地啃了一大口,甜汁溢了一腮帮子,她赶紧用袖口去擦。
  “要说咱深州大蜜桃是怎么出名的,有这么一段故事。”王芗斋瞥了郭大姑一眼,煞有介事津津有味地讲起来。
  “相传,在西汉末年,王莽篡位称帝,要围住京城捉拿汉室后裔刘秀。刘秀得了消息,随身只带二十几个人,慌慌张张逃离京城,向北进发。时值八月,天气炎热。他们一路上不敢立马住脚,路经深州时已近黄昏,人困马乏,又饥又渴,再也走不动了。这时有个农夫挑着一担鲜蜜桃从这里走过。刘秀便连忙走到农夫跟前施礼问道:‘请问这是何地,有无吃的,能束行个方便?’那农夫见刘秀态度谦和,仪表非凡,觉得并非一般人到此,随后说:‘这里是深州,人烟稀少,并没什么店铺,你们可先吃几个蜜桃解解渴吧!’说着,农夫就把蜜桃送到刘秀面前。刘秀也不推辞,就和随从们一起吃起来。不大一会儿,就把一担鲜桃吃个净光。刘秀吃后非常感激,随手从身上解下一块玉牌,递给农夫说:‘此玉牌留下抵作桃钱,日后可持玉牌找我,定报救命之恩。’说完,就要告辞上路。农夫赶快拦道:‘前面就是滹沱河,天黑难行,不如你们先到桃林舍下暂歇一夜,天明用船送你们过河。’刘秀哪里肯听,说道:‘多谢老翁,我待因有急事在身,吃了你的蜜桃,精神大振,必须连夜赶路。’农夫见他主意已定,就丢下桃担,自告奋勇,给他们引路,摇船送他们渡过滹沱河。等王莽的追兵赶到,刘秀已经过河走远了。后来,刘秀做了东汉光武皇帝,为报深州农夫相助之恩,就封他做了专管深州蜜桃的官儿,并敕封深州蜜桃为桃王。”
  王芗斋讲完深州蜜桃的故事,瞧一眼郭大姑,她已倚在椅背上呼呼睡着了,王芗斋知她连日来照顾父亲的身体,疲劳过度,便轻轻拿了一个衣服,出门散步去了。
  晚上,王芗斋在熠熠烛光下研读师祖戴龙邦写的《心意拳谱》一书,他振振有词地读着序文:“王当童子时,受业于名师,精神枪法,以枪为拳,立一法以教将佐,名曰意拳,神妙莫测,盖从古未有之技也。王以后元明数代,鲜有其技,独我姬公,名际可,字隆风先生,生于明末清初,为薄东诸冯人氏,访名师于终南山,得《武穆王拳谱》,后授余师曹继武。先生于秋浦时,人不知其勇。先生习武十有二年,技勇方成……”
  王芗斋正在用心朗读,忽觉烛火一闪,郭大姑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嚷道:“我爹叫你呢?”
  “师父在哪儿?”王芗斋问。
  “在书房里。”郭大姑活泼泼地回答。
 



第4章 形意拳应知五台僧 行路难借鉴庄周训


  王芗斋不知师父晚上唤他有何事,于是三步并做两步来到前院郭云深的书房。郭云深身穿杏黄色长袍正伏案疾书,只见他笔走龙蛇,潇潇洒洒。郭云深抬头瞧瞧王芗斋,笑道:“来,芗斋,瞧瞧我写的这副对子。”
  王芗斋走过去一瞧,只见左联是:提挈自西东,崩拳开路,十年戎马无敌手。右联是:横刀仰国门,云气锁眉,一脉深州有英杰。王芗斋知道师父练的是赵松雪的行书,赵体行书骨格清健,神韵飘洒。
  郭云深写完对联,笑吟吟地问王芗斋:“先戴龙邦先生的《心意拳谱》读的如何了?”
  王芗斋道:“已经读了一多半。”
  “记牢了吧?”郭云深坐在太师椅上,手里端起一杯茶,呷了一口。
  王芗斋虔实地点点头。
  郭云深道:“那我考考你,简而括之,什么叫形意拳?”
  王芗斋不假思索地说:“形意拳是中国传统拳术中的内家拳种之一,是以锻炼内在的精、气、神、意、劲为宗旨拳术。形意,顾名思义,就是外形与内意的高度统一和结合。因为养身之术,形为运动之道。形意拳是以意行事,以意领先,以气催力,化拙为巧,易僵为灵,刚柔相济,阴阳相伴,虚实兼备,内外兼修,使内意、内气、内劲与外形、外气、外力相结合。形意拳的风格静如书生,动似雷鸣,轻如狸猫,迅如猛虎。从劲力讲,重意不重力。求其气催血动,贯通全体。以意运气,意到气到,气至劲达。以技击讲,横裹其力,纵放其势,上攻下随,下攻上领,上下若和,中节乃攻,勾挂撩劈,踩踏蹬踢,斩截裹挎,起钻落翻,右转左旋,动静相兼,有莫测之变化,有无穷之妙用。从意义上讲,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人以身形物之形,物之意以人意悟之,象形取意,内外兼修……”
  郭云深微微点头,用手拂了一下白髯,徐徐道:“再说细一些。”
  王芗斋顿了顿,又说:“形意拳的主体是五行拳和十二形拳,五行拳体现了五行说,即金、木、水、火、土,称为劈拳、钻拳、崩拳、炮拳和横拳。十二形拳是模仿十二种动物动作特征所创,称为龙形拳、虎形拳、熊形拳、蛇形拳、鸟形拳、鹰形拳、马形拳、鹞形拳、猴形拳、燕形拳、鸡形拳和鼍形拳。除此以外,还有五行连环拳、杂式捶、四把捶、八式拳、二十肱捶、安身炮等……”
  郭云深又问:“形意门的器械呢?”
  “有凤翅锐、三才剑、连环刀、连环剑、连环棍等。”
  “形意拳起源自何人之手?脉络如何?”
  王芗斋两眼泛着明亮的光辉,接着说道:“明末先师姬际可,技勇绝伦,人称‘神枪’。据说他在陕西终南山水开洞采药时见鹰与熊搏斗,有所觉悟,后在终南山熊居山洞里得到《岳武穆拳谱》修炼而成。姬际可大师恐有人偷拳,在家务农时,雇短工不雇长工。河南的马学礼学拳心切,装成哑巴,经常到姬家气食。姬大师见他哑人,又身强力壮,便雇他为长工。马学礼在姬家三年,偷看姬大师练拳。以后姬大师发现此事,十分感动,便收他为大弟子。马学礼在姬家三年,偷看姬大师练拳。以后姬大师发现此事,十分感动,便收他为大弟子。马学礼回到河南后,传给马三元、张志城等人,成为河南派。姬大师以后又传给山西人曹继武,曹继武传给山西忻县的戴龙邦、戴陵帮两兄弟。师祖李洛能老先生精于长拳,在去山西忻县作佃农时,听说戴氏兄弟精于形意拳,与戴龙邦交手失败,便拜戴龙邦为师学习形意拳。十年后,47岁的李先师艺成返回直隶深县故乡授艺,成为直隶派的开山鼻祖,人称‘神拳李’。师父与师伯刘奇兰等人都是他老人家最好的继承人。由于李先师拳艺大震,致使山西的宋世荣、车毅斋、宋世德等人,反而到直录找李先师学拳,使山西派又得到复兴……”
  郭云深长叹一声,久久凝视着墙壁上的一幅画像,说道:“提起宋世荣,引起我一段心事,他可是个伏义疏财的好汉!他原是宛平县人,以后移居山西太谷县,以经营钟表店为业。他和我也算是师兄弟;他从李洛能先生学拳时,经常与我下围棋,师兄刘奇兰常在一旁观阵,我们是莫逆之交。回到山西后,宋世荣成为形意门的代表。他演练蛇形拳时,酷似蛇动;演练燕形拳时,身体姿势低得几乎着地,曾从长椅子下面一气钻出,又远飞而去,越过三丈多宽的河。他还能贴在墙上达一袋烟的功夫。他为人厚道,家中常有有食客,刘奇兰师兄的徒弟李存义也曾跑到山西跟他学过拳。”
  王芗斋问:“宋世荣师叔如今在哪里?”
  郭云深怔怔地望着烛火,眼睛顺着烛光摇曳:“他不满时政黑暗,看破红尘,与其弟宋长荣一起上一台山当了和尚。他的儿子宋虎臣、宋国秀也一起出家为僧,至今已有十年没有音讯……”
  郭云深说着黯然泪下。王芗斋劝慰道:“师父,您别伤心,人各有志,有的人不愿以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拂袖而去,隐居田园;有的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不管宦海浮沉,乘风破浪;有的人斩尽尘缘尽六根,自家且了自家身,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各有各的乐趣,各有各的抱负,师父也不必为好友伤心,免得弄坏了身体。”
  郭云深呷了几口浓茶,情绪略微稳定一些,又说道:“形意门里的山西派轻灵、巧妙、美观;河南派僄悍、勇敢、雄浑;咱们直肃派庄严、整肃、豪快。说起山西派还有一个高手,也是我的师兄弟,叫车毅斋,山西太谷县人,他也曾和荣世荣一道投李洛能先生为师。人们都说我半步崩拳打遍天下无敌手,其实在征西时我曾败在车毅斋之手。同治初年,我去找当时还住在山西的李洛能学到一种崩拳,就回到深县苦练十二年,以后在各地比武未败过,名声大振。可是李洛能先生总是夸奖车毅斋武功高超。我听了不服气,便在光绪二年徒步到山西与车毅斋比武,结果被打败,我便留在车家又学了形意拳的五行拳及十二形拳的一部分,又回到直隶苦练,结果武功大进。”
  王芗斋听得入了神,问道:“车毅斋老先生还在世吗?”
  郭去深笑道:“他学东晋陶渊明老夫子,性本爱丘山,隐居田园,种种菜,栽栽土豆,养几只白鹅,钓钓鱼,其乐无穷啊!”说罢,哈哈大笑起来,笑声荡漾着,震落了屋顶一层灰土。
  郭云深道:说起钓鱼,我想起一则寓言故事,庄子《杂篇·外物》中说,任公子为钩巨缁,五十害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馅没而下,鹜扬而奋髻,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以北,莫不厌若鱼者。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在鱼,难矣!
  王芗斋叹道:“师父好记忆力,庄子的文章背得这么流畅像潺潺流水。”
  郭云深哈哈笑道:“你这个机灵鬼,又来奉承我,我昨夜才读了这篇文章,反复吟诵琢磨,怎么会忘记呢?不过这篇故事说明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任国这位公子,做了一个犄大的钓钩,系上很粗很粗的黑色绳子,又挂上五十头肥壮的牛肉做诱饵,蹲在会稽山顶,用钓竿把钓钩抛进东海。然后,天天在那里持竿垂钓。但是,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却总也没有钓到一条鱼。过后不久,突然有一条大鱼游来吞食了诱饵,并牵着巨大的钓钩沉入大海海底。它疼痛难忍,在海中翻腾窜跃,奋力摆动着身脊。海水被掀起像已一样的巨浪,大海被震荡得狂呼怒吼。任公子钓到这条大鱼后,马它分割开来腌制成干肉,浙江以东、九嶷以北的人,没有不饱尝这条鱼的。然而,后世的一些说长道短的庸人听了这事,都大惊小怪地奔走相告。唉,那些成天拿着短竿细线,跑到小水沟里,死守着泥鳅小鱼人,他想钓到大鱼,实在是太难了!”
  王芗斋听了,自言自语似地说:“师父,我明白了……”
  第二天一早,天未亮,王芗斋就起床,走出郭家大院,来到村西的一片荒地练习二十形拳。一忽儿,在深窈微白的天空,几颗星星悄然隐去,天边渐渐泛红,血红色的朝霞放射出绚丽的色彩,瞬息不停地变幻着。粉红色的云朵,如火花似的向四边奔放,太阳像一个羞涩的姑娘,腼腆地站起来了,仍然半含着余睡未足的惺松倦态,几处原野涌出的乳白色的朝雾,贴着地面滚动回荡,经过王芗斋眼前时,他觉得清新、湿漉漉的。他多想拥抱这大自然,拥抱这太阳,诚然,他对太阳怀有一种庄严与崇敬的感觉,犹如对自己的师父郭云深一样。
  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杂沓的脚步声,有人急切地唤他:“芗斋!芗斋!”他顺着声音的方向望去,只见郭大姑面孔通红,气喘吁吁奔了过来。
  “大姑,什么事?”王芗斋问。
  “爹发高烧,头烫得像热锅底,爹病了……”大姑话音未落,王芗斋飞也似地朝郭家大院狂奔。他径直奔进郭云深的房间,只见师父躺在炕上,面色通红,双目微闭,额上蒙着毛巾。
  “师父……”王芗斋急切地叫道。
  郭云深似乎听到了爱徒的呼唤,微微睁开了眼,露出一丝苦笑。
  王芗斋伸手在头上一摸,哎呀,好烫,师父正发高烧。
  这时,郭大姑也闯进了门。王芗斋对她道:“你来照看师父,我去请郎中。”说着王芗斋飞快出门,来到魏家村,把一位祖传的老在医请到了郭家。
  老在医给郭云深探了探脉,缓缓说道:“郭老英雄是80多岁的人了,昨夜因虚火太盛,睡觉时着了寒气,我来几服药,你们到城里去配药……”
  王芗斋依照老在医的吩咐,风尘仆仆赶到深州城里药铺抓了药,又飞快赶回马庄,这一个来回比平时缩短了一保时间。自这天起,王芗斋斋衣不解带,与郭大姑轮流侍奉郭云深,煎汤熬药,不离左右,过了三天,郭云深能下地练艺了,十几天后完全恢复了健康。
  酷暑消退,金风送爽,转眼到了中秋佳节,郭云深的弟子李殿英、李勇奇、王福元、钱砚堂、许占鳌等人备了厚礼赶来与师父共度中秋佳节,晚上,花好月圆,离云深与弟子们饮酒赏月,谈笑风生,谈起各自的生涯,各有各的千秋。郭云深多喝了几杯,独自一人走出村去。李殿元等喝酒猜拳,好不热闹。王芗斋见郭云深一人出村,担心他大病初愈,不禁风寒,便进屋取了一件衣服,追出去要给师父披上。当他追到村边,只见郭云深远远地直奔坟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