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粟裕年谱-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迁、沭阳之间,如敌东进即歼敌于运河东岸,敌如不进即西渡运河恢复淮北,说明“此部署是着重集中主力出击,并确保和坚持华中地区为严重战争任务”。又说:“两次到分局会谈,他们战争方针很正确。但我至淮北,战局顾虑太多,决心不够,未能发挥山野力量,有负党与人民的付托。今后集结张、邓、粟在一起,军事上多由粟下决心,定可改变局面。”中共中央于10月3日复电指示:“酉东电悉。部署甚好,望坚决执行。”
10月2日山野致华野电,指令位于涟水地区的华野主力转移到六塘河以北。
10月5日侵占两淮之国民党军整编第七十四师企图攻占涟水,已有两部进至马厂、悦来集。
同日发出致陈毅电,报告“敌已知我主力北移,且知我有进攻宿迁企图”,侵占淮阴之敌已于前日乘机向涟水进攻。建议调整原定作战部署,华野第六师南返,配合第五旅、第十三旅、第九纵队,首先歼灭进攻涟水之敌,然后继续进行淮北行动。陈毅于10月7日复电指示:“同意你们南移作战计划,望即行动。”“目前趋势是分布南北作战,你们南下负责打南面,我在北面照顾。一切望机动处理,不必等待协商”。
第20章
10月7日与张鼎丞、邓子恢连发两电给陈毅,说明调整作战部署的理由,认为必须彻底歼灭会攻涟水的敌人,才能保障苏中坚持之后路,有所依托,“否则苏中全失,于华中固不利,于山东及整个战局亦不利”。建议陈、粟会合在一起,山野与华野指挥机关合并,“盼军长即来此间统一指挥”,认为“统一指挥是今后取胜的基本条件”。“如果山野、华野名合实离,陈、粟仍分开,不仅影响指挥统一,对财粮供应我们亦无法解决,对下面影响也不会好,有许多问题只靠电台来往亦不便解决”。
10月8日2时,山野致第七师、第八师、第二纵队、华中军区、华中野战军电:“决以华野一、六师南歼由两淮东犯涟水之敌,尔后再回师执行原计划。
目前山野应巩固运河、新安镇、沭阳及六塘河以北阵地,并准备西进”。
同日陈毅致华中分局、华中军区电,说鲁南之敌已于7日开始北攻,“如鲁南紧张,则应考虑山野回固根本”,“我便不能南来你处,只好分任南北”。
同日华中军区报陈毅并致华野电:“建议仍照八日二时电部署执行,维持淮海局面,俟南面战役结束,一、六师即迅速北上,与山野合并西进,以改战局。我们意见,今后华中、山东长远相依,合则俱存,分则俱亡。因此,我们认为,华野、山野必须合并,陈、粟必须一起行动,以便统一军政及财粮之支配。
无论西进或北上,都应如此。这两个方案,望不要轻易改变。大局已极紧张,望军长深长考虑。”
10月9日山野致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鲁南军区、山东军区,提出鲁南作战方案,并通知:“我正商定,迅速率部返鲁歼敌”。
同日陈毅致中共中央、粟裕、谭震林电:“我意山野必须迅速回鲁,华野应迅速北上或派队巩固淮海区”,“或竟不顾淮海糜烂,让山野北上打仗之后再南下”。
同日陈毅致中共中央、张鼎丞、邓子恢、粟裕、谭震林、张云逸、黎玉、舒同电:“我主张山野突然转回鲁南能打仗,华野派队接替淮海”。
同日张鼎丞、邓子恢、曾山致中共中央电,报告对陈毅10月9日电意见,认为“山野、华野分开行动,对将来战局无法改变,对全国战局亦有害处”,因此“坚决反对陈这种布置”。第二天又发电报给在涟水前线的粟裕、谭震林并报中共中央,说他们不同意山野主力回鲁,即日去陈毅军长处商谈。
10月10日中共中央军委复陈毅并告粟裕、谭震林电,指示:“山野以适当兵力回鲁南,配合叶飞歼敌,这是必要的。但山野全部回鲁南,则与华野平分兵力,于目前形势下作战不利”。“八师可立即北上。其余各部行动待考虑后再告”。
同日14时,陈毅致张鼎丞、邓子恢、粟裕、谭震林并报中共中央军委电,指示:第二纵队、第八师北开鲁南,第七师在淮海地区防守,华中野战军安心在涟水以南歼敌。
同日与谭震林向华中分局报告:两淮之敌得知华野主力南下,立即停止向涟水进攻,因此决定华中野战军主力在涟水地区战备休整。于10月11日发出战备休整命令。
10月11日酉时,发出致中共中央并陈毅、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电,建议山野、华野集中主力沿陇海路西进,威胁徐州,直逼津浦,并求得在徐州以东地区与蒋军决战,迫使进攻鲁南、淮海之敌回援。“如是,则鲁南之危可解,淮海之压力亦可减轻,而八师暂不致被动调回鲁南,且可使叶纵配合主力之行动更为有效”。
同日华中军区致陈毅电:决定停止歼击进犯涟水之敌,以求山野、华野统一指挥集中行动。
同日国民党军侵占晋察冀解放区首府张家口。蒋介石宣布将于11月12日召开国民大会,决定加紧对解放区的进攻,要求“迅速结束苏北战事”。从10月13日起,华中地区国民党军开始向东台、涟水等地发起进攻。
10月12日辰时,陈毅致中共中央军委并告粟裕、谭震林电,说与张鼎丞、邓子恢、曾山商谈,今后实行统一指挥集中行动,执行中央提出的歼灭薛岳十个旅计划。“惟在鲁南或在淮北作战各有利弊,请中央指示”。同日又电张鼎丞、邓子恢、曾山并报中共中央军委,提出两个方案,请军委考虑:要稳妥则宜出鲁南,要大胜则一直向西。10月13日辰时再电中共中央军委,主张山野先回鲁南打一仗,再向西行动。
同日谭震林致陈毅、张鼎丞、邓子恢并粟裕等人电,提出三个作战方案,坚决主张第二方案,即先歼睢宁北之敌,再歼鲁南之敌。
10月13日未时,中共中央电示陈毅、张鼎丞、邓子恢、粟裕、谭震林:
“各电均悉。你们仍照过去决定集中山野、华野全军(包括八师)在淮海地区打几个大仗,开展局面,对淮海本身,对鲁南,对苏中,对配合刘邓均好,对将来出大别山转入外线作战(几个月之后)亦有利。在此方针下,八师暂时不回鲁南。”同日亥时,陈毅电复中共中央电,提出:“目前行动以迅速出击鲁南为宜。
在淮北,敌有准备,工事坚固,敌火下渡河有困难,战场不好。在鲁南,战场好,供应便利,易求运动战,可避开桂系。山野、华野同去,胜利有把握。”
同日华中野战军决定推广第一师第二团开展群众性功劳运动的经验。延安《解放日报》于11月11日发表题为《广泛开展立功运动》的评论,指出这“是人民自卫战争的一个创举”,号召全解放区普遍开展立功运动。
同日晚,在华中野战军指挥机关驻地胡家寨召开排以上干部大会,庆祝新四军建军九周年,在会上作形势与任务报告。
10月14日中共中央于未时(13~15时)和申时(15~17时)连发两电。
一电给陈毅,说:“现在因感渡运向西作战困难,而主张全军入鲁,假如入鲁后仍感作战困难,打不好仗,而苏北各城尽失,那时结果将如何?且渡运作战是你自己曾经同意之方案。此次你与张、邓、曾会商,亦以渡运作战列为方案之一。
何以元亥(10月13日)电又不相同?如按元亥电实行,你与张、邓、粟、谭诸同志间关系是否将生影响?请对各方利害分析再告。”一电给张鼎丞、邓子恢、粟裕、谭震林,说:“陈军长元亥电仍主张山野、华野全军去鲁南,你们意见如何?速告。你们觉得全军去鲁南歼敌把握如何?如确有歼敌把握,自以去鲁南打较在淮海打为有利。因鲁南歼敌后,即可出陇海、淮泗,对华中局面并非不利。
问题是歼敌究以在何地为宜。”
同日华中野战军第七纵队与进犯东台的国民党军展开运动防御战,至10月26日结束,歼敌2000余人。
同日得知敌整编第七十四师有再度进攻涟水企图,立即策划保卫涟水的作战部署。在涟水前线樊卜庄指挥所召见第十一纵队第十五团团长,给这个团下达了“不惜一切代价在涟水防守七天七夜”的任务。
10月15日子时,陈毅与张鼎丞、邓子恢、曾山将经过反复商讨取得的一致意见报告中共中央。电报说:“我们的商讨共同认为,速出淮北,因华野鱼夜南移涟水北返费时,且敌在运西警戒日严,已不好实施。已令粟率一、六两师北回沭阳集结,可能打几个好仗。如敌东进快,而华野来不及北返时,则就地相机打击敌侧背。山野拟选蒋军一路,从一个团到二个团着手,亦可能打一二个胜仗。故回鲁南的打算已暂缓。”中共中央当天复电并告粟裕、谭震林,指示:
“决心在淮海打仗,甚慰。南京息,蒋方计划,引我去山东,我久不去,乃决心与我在淮北决战。此种情况于我有利。望你们集中山野、华野全力(决不可分散)歼灭东进之敌,然后全军西渡收复运西,于二至三个月内务歼薛岳七至十个旅,就一定能转变局势,收复两淮,并准备将来向中原出动。为执行此神圣任务,陈、张、邓、曾、粟、谭团结协和极为必要。在陈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你们六人经常在一起以免往返电商贻误戎机),战役指挥交粟负责。”
10月16日张云逸、黎玉、舒同、袁仲贤致中共中央军委、南指电,认为山野、华野集中力量歼敌以改变华中战局为有利,山野入鲁对整个华东战局不利。
10月17日中共中央军委致陈毅电,询问敌情和粟裕部位置,指示:诱敌深入至沭阳附近全力歼灭之。
10月18日与陈毅、谭震林商定作战部署:山野、华野主力集结于沭阳、宿迁两侧,待机迎击东犯之敌。当天将作战部署上报中共中央军委并张云逸、黎玉、袁仲贤、叶飞、谭启龙、刘伯承、邓小平,并说“我们已开始集中合署办公,以后总指挥统一行动”。10月19日,中共中央军委复电指示:“部署很好,望照此执行。”
同日与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联名发出致第七纵队电,指示保卫东台的战法:集中主力坚决地向敌之侧后突击。从10月13日至26日,东台保卫战持续12个昼夜,歼敌3000余人,达到消耗敌人有生力量的目的后,主动放弃东台城。
同日蒋介石在南京召开秘密军事会议,扬言“五个月之内打垮中共军”。
10月19日在华中野战军指挥机关驻地黄圩,准备与陈毅率领的山东野战军会合。华野司令部参谋朱振的日记记载:“陈(毅)、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曾(山)将于今日晚先后到达。真是大头子云集,空前未有的大事”。
同日张灵甫指挥国民党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和整编第二十八师一九二旅共4个旅3万余人,再度向涟水进攻。
10月20日陈毅致中共中央军委、刘伯承、邓小平电:“我们已于本日集结完毕,待机迎击敌军”。“山野、华野两机关靠拢相距五里,我与粟、谭即日会合,住华野开始工作”。
10月21日陈毅、粟裕、谭震林、张鼎丞、邓子恢得知国民党军已于20日进至涟水附近,决定改变集结整训计划,集中23个团歼灭进攻涟水之敌。当天午时将作战部署报告中共中央。晚上,粟裕率领华野司令部部分人员开赴涟水前线指挥作战。从22日到25日,逐日向陈毅、张鼎丞、邓子恢和中共中央军委、华东局报告涟水战役战况和我军部署。
10月26日签发华中野战军首长为争取涟水战役全胜告全军指战员书,指出:“你们给了进犯涟水的蒋军以迎头痛击,创造了北线首次作战的光辉战绩”。
“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响应陈军长号召:继苏中七战七捷之后,再来一个八战八捷、九战九捷、十战十捷。”
10月27日陈毅在华中军区军直属机关干部会上作《华东三个月自卫战争的总结和今后任务》的报告。
同日申时,陈毅、张鼎丞、邓子恢联名发出致中共中央电,报告:“涟水战役已胜利,予蒋军主力以歼灭性打击,意义甚大,详情由粟、谭查清后直报中央”。
“我军屯集涟、沭、宿、淮无仗可打时西渡运河,则华野涟水战后不应立即疲行,渡河后攻强固工事亦不宜,故对目前行动主张:粟谭率华野就涟城西附近整补,山野司令部率八师即返鲁南,第二师(注:即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第七师暂留淮海地区,于必要时再北开”。10月28日,中共中央军委复电“同意山野司令部率八师即返鲁南,会合一纵及其他部队组成鲁南前线,担负歼灭鲁南之敌”。陈毅率山野司令部和第八师于10月27日离开涟水,10月30日到达鲁南。
同日酉时,与谭震林、刘先胜联名发出致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军部、“山野”并华中军区、各师各纵队、韦国清、詹化雨、皮定均、徐子荣电,报告涟水保卫战经过和战果:“涟水保卫战共八昼夜,毙伤及俘虏顽军共在五千以上,完全粉碎顽对涟水之进攻”。
10月28日中共中央致周恩来、叶剑英、林彪、陈毅、刘伯承、邓小平、聂荣臻、贺龙电,指出:“我粟谭军歼灭七十四师七千,该师两个旅已失战斗力。
至此,我粟谭军不到四个月歼敌十个旅,连同山东军区七月间在淮海区歼敌两个旅,该区已歼敌十二个旅,地方部队零碎解决者不在此内。如今后数月内再歼敌七八个旅,则苏北便可确保,失地便可恢复。”又说:“估计关内蒋军攻势还可能有两个月至三个月,过此即无力再攻。我军如能于今冬(十月起)歼敌二十五个旅左右,明春即可开始反攻,大量收复失地。”
同日中共中央军委致陈毅并告粟裕、谭震林电,指示:“二十六师东进是歼敌良机,望组织一纵、八师及其他部队歼灭该敌。此次涟水胜利已给七十四师歼灭性打击。现须给二十六师以同样打击,则薛岳威风可望打下来。”
同日与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联名发出致中共中央军委并张云逸、黎玉电,报告华野主力向涟南出击的作战部署。电报说:“自山野、华野合并,主力两次靠拢,又因情况不能不分开,使部队陷于在不断运动中而疲劳”。“为了解除南北兼顾,陷主力奔走之苦,我华野全部在完全被动中坚守涟水,血战八日夜,以五千人之伤亡,将渡入淤黄河北岸之敌全部歼灭。七十四师经此一仗,已丧元气。为了使该顽在短期内不能再战,决以华野大部向黄河(涟水地区之废黄河)以南出击”。俟涟南战役结束,再找机会打击桂系国民党军,以改变华中局势。当天下午1时发出向涟南出击的命令。中共中央军委于10月29日18时复电指示:“计划甚好,一切望按实情处理。”
10月29日中共中央军委致张鼎丞、邓子恢、粟裕、谭震林电,询问:
“今后三个月内歼敌七八个旅,明春三四月转入外线如何?如能在今后三个月内外再歼敌七八个旅,则蒋之进攻即可根本打破,苏北即可巩固,然后我主力再转至外线,似较有利。”
同日中共中央致陈毅、张云逸、黎玉电,询问:“薛岳及王耀武尚有多少进攻力量?要求你们在鲁南及胶济两线于今后三个月内外歼敌约六七个旅,有此把握否?如敌切断陇海路,我粟谭主力是否尚可在苏北坚持斗争,以便在内线作战中继续大量歼敌?”陈毅等于10月30日复电并告华中军区、华中野战军说:
“整个华东局势,计胶济线、淮北、鲁南、苏中四个战场,目前不集中山野、华野全力彻底解决一面,战局难以改变。仍主张全力解决鲁南、鲁中之敌为主”。
提出:为保卫鲁南和临沂,速令第二纵队北上。“二纵何时动身北上?华野涟水战斗后是否应入鲁作战?均请考虑速告。”中共中央军委于当天复电指示:“你们主要精神应靠打得好,不要靠兵多。”“有十几个团在手,只要打得好,可使深入鲁南之敌彻底被打败。”10月31日,中共中央军委又致电陈毅、张云逸、黎玉、粟裕、谭震林,指示:“二纵(韦国清)行动须待涟南战役结束后方能考虑”。“敌既不打通津浦,又不切断陇海,而进攻临沂,其目的是欲调动我苏北主力北援(调虎离山),以便先解决苏北,然后以苏北、苏中主力(十二个旅以上)进攻山东,我们切不可上当”。
第21章
10月30日20时,与谭震林、刘先胜联名发出致陈毅、张云逸、黎玉并报中共中央电,报告:“涟南主动作战今晚已开始,这是华野北返后第一次获得主动出击之机会。因此,我们决心歼灭二十八师之一九二旅及七十四师之五十八或五十七旅,虽然尚不能彻底解决淮北问题,但对挫薛岳锋芒实为重要。因此二纵必须在十号以后才能开始北移。希望在二纵未北移前,鲁南可集中十五个团以上兵力,给二十六师或冯治安以一、二个旅之歼灭打击,巩固临沂。照华野预计作战完毕后再考虑是否北来作战。”中共中央军委于11月2日复电指示:“三十日布置电今日收到,很对。”“如你们再给七十四师一个严重打击,鲁南能歼一、二个旅,又能歼六十九师一部,则大局即将好转”。
同日华中野战军经两日激战,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二十八师之第一九二旅。
11月1日历时14天的涟水战役结束,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七十四师6000余人、整编第二十八师3000余人;华中野战军伤亡6000余人,第十纵队司令员谢祥军牺牲。
同日与谭震林、刘先胜联名发出致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军部、山东野战军、刘伯承、邓小平、华中军区及各师各纵队电,报告涟南战况。
同日午时,陈毅致中共中央并告张鼎丞、邓子恢、粟裕、谭震林等电说:
“我顷抵鲁南前线”,“即部署一纵、八师歼击鲁南之敌”。中共中央军委于11月2日复电:“各方都盼望你们打胜仗”。
同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七战七捷的指挥者粟裕将军》。文章说:“苏中七战七捷的指挥者新四军华中野战军司令粟裕将军,最近又参与组织了涟水保卫战的胜利战役。他的军事天才和保卫人民利益卓著的功绩,光辉地照耀着苏皖解放区。”“最近泰县人民送给粟司令的匾上写着:‘粟司令打仗仗仗胜’。”
11月2日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发出关于庆祝涟水大捷的指示,指出:“涟水战役已胜利结束,顽一九二旅被歼,七十四师残部向清江近郊溃退,我已收复很大失地,此次胜利意义很大。”
同日午时,发出致陈毅、张云逸、黎玉并中共中央电,报告涟水战役的经验教训和下一步行动计划。电报说:“在宿迁敌东进与否未到之前,已令二纵、七师作打六十九师及桂顽之各种准备。谭(震林)已于昨晚先去沭阳布置,我对此间各部队调整后亦前去沭阳。涟水战后,估计七十四师暂时不敢轻动,我已开始争取局部主动。如再能将桂顽本钱打塌,我即能完全转入主动,则今后对我更有利,苏中局面才不致受大影响,坚持战争之数十万人口才不致丧失,南线敌人才不敢靠拢。如此才更便于第二期作战。”
同日午时,陈毅、陈士榘致刘伯承、邓小平、张云逸、黎玉、张鼎丞、邓子恢、粟裕、谭震林并中共中央电:拟集中17个团歼击冯治安部及二十六师。
11月3日亥时,中共中央军委复粟裕并告陈毅电,指示:“冬午电悉。
(一)如确实有把握自以歼灭桂顽一部为好,宜在十天内完成任务,以便早日休整部队,准备新作战。(二)陈率十七个团主动歼击冯治安及二十六师,甚关重要。希望精心组织,务获大胜。此役完成后八师或一纵可南下监视宿迁之敌,我华野全力加二纵、七纵可集中打击由两淮进攻之敌。”
同日华野连发两电给山野并报中共中央军委,报告涟水战役后华中敌军动态,估计敌人将对涟水、沭阳、盐城、阜宁发动新攻势,我军拟先机制敌,歼击进犯涟水之敌。
11月4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题为《论战局》的社论,指出:“蒋军由战略攻势转为战略守势,解放区军民由战略守势转为战略反攻的重大转变时机,已经不远了。今后几个月将是这个重大转变的关键。对于解放区军民,今后几个月,犹如爬山到了过山顶的时候,这是全过程中最紧张的一段。”
11月5日华野致山野并中共中央军委电,报告华中国民党军动态。
11月7日粟裕、谭震林联名发出关于涟水战役战果的通报。
11月8日发出致中共中央、陈毅、陈士榘、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电,提出:为准备今后作战,除继续打击七十四师外,准备给桂顽以重大打击,以错乱敌人部署。估计“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