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粟裕年谱-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7月18日陈毅于今日到青岛。下午在游泳场晤见陈。
7月19日上午,拜访陈毅。
7月22日总参谋部上报了“为执行对台湾蒋匪积极斗争的军事计划”(7月31日军委军事会议批准)。8月5日总参谋部上报了《关于对台湾蒋匪军积极斗争的军事计划与实施步骤》(草案)。这两个报告是粟5月18日、6月22日报告的落实和发展,也显示了中央对台作战采取了积极斗争的方针。
同日上午,与陈毅等一起乘天目山号轮船到崂山湾游览。下午3时返回青岛。
7月29日夜,拜访陈毅。
7月31日为纪念八一建军节27周年,在《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加速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文章。文章说:我军的现代化建设,开始了我军由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伟大历史转变。加速我军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反对保守思想、骄傲自满和不认真学习技术的偏向”;“必须加强政治工作,保持和发扬我军革命的优良传统”;“必须实行统一编制、统一装备、统一训练、统一纪律、统一制度,严格军事纪律,贯彻各种条令和制度”;“必须从各方面响应和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
8月17日华东军区军人代表大会选举粟裕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8月21日由青岛动身于22日返抵北京。
8月23日向毛泽东和中央军委书面报告,正式恢复工作。
8月26日向彭德怀副主席书面报告了《关于派苏学习的学员表现》情况。
8月27日出席并主持了军委第七十六次例会。
8月30日在作战部上报的《关于山东设防部署及施工问题的报告》上批示:“成立长山要塞区司令部,统一指挥各岛。其建制属海军,暂归山东军区指挥,此点拟报军委批准实施。”
9月3日出席并主持军委第七十七次例会。
9月9日至26日参加以彭德怀为团长的军事代表团,任军事代表团副团长兼秘书长,赴苏联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参观原子爆炸演习。同去的有刘伯承、陈赓、许光达、刘亚楼、邓华、陈锡联、宋时轮、周希汉、王尚荣。演习结束后到莫斯科访问三天。粟裕主持起草了参观总结。
9月27日至28日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毛泽东主席根据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决定,于9月27日任命粟裕为国防委员会委员。
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党的军事委员会,担负整个军事工作的领导。由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组成,毛泽东任主席,彭德怀主持日常工作。
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参观庆祝国庆阅兵和首都群众游行及焰火晚会。
10月5日听取驻越顾问团韦国清、梅嘉生、邓逸凡汇报在越工作情况后指示:越南工作要加强,武装一定要抓紧,要巩固胜利,必须加强军队。只有如此,中越关系亦会更加巩固。我们必须从政治上认识。责任是艰巨的,又是光荣的。
10月7日下午4时,列席毛泽东主席主持的中央军委第一次会议。会议决定:(1)统帅机关称号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2)国防委员会不属政府、也不属党。(3)建立军委的集体领导体系。建设现代的武装力量,组织人民的军事训练,这是军委的主要任务,应争取一切时间来完成此项艰巨任务。
10月上旬总参谋部召开队列、动员会议。粟裕在会上作了指示。
10月8日陪刘伯承、贺龙副主席,偕苏联国防部副部长、参谋长安东诺夫大将动身赴外地勘察。原定坐专列赴沪,到车站后,苏方提出不愿坐车,要坐飞机走。外事局感到很为难,请示粟裕,粟毫不犹豫地让外事局对外宾说:为保证两位副主席的健康和安全,我们要坐车走,至于你们如何走,我们可以安排。
后苏方乘飞机先到上海参观访问。粟陪刘、贺于10日上午乘火车到沪。
10月11日陪苏方来宾在沪参观。召集华东军区领导开会(未请苏方参加),研究攻占上下大陈岛的作战部署。
10月12日陪刘伯承、贺龙副主席及苏来宾一行,由沪乘飞机赴青岛。当天视察了海岸炮兵阵地。
同日中苏发表联合公报,苏军于1955年5月31日前,从中国旅顺海军基地撤离。
10月13日陪刘伯承、贺龙副主席及苏来宾,从青岛乘飞机回北京。
10月14日陪苏来宾抵中南军区,听取了军区汇报。10月15日赴四十二军一二六师参观。10月16日返京。从外地返京后,粟即听取了安东诺夫等人的意见,并上报军委领导。
10月18日出席毛泽东召开的第一次国防委员会会议。
10月19日参加朱德主持的与苏安东诺夫所率代表团意见交谈会。苏海军上将乌拉第米尔及工兵上将加利斯基谈了苏方参观印象及意见。
10月21日上午9时,列席军委第三次会议,讨论了军委组织、分工及军队建设发展上的重大问题。会议在讨论苏军事代表团所提建议后决定:“关于今后武装力量的发展和装备计划问题,确定由贺龙同志负责召集徐向前、粟裕、赵尔陆、万毅、苏静、封永顺等同志进行全面研究,具体计算,拟出几个不同的实施方案”。
10月22日召集总部及总参各部传达21日军委会议精神,并研究接收苏军安东、旅大装备问题。粟在会议上说,军委组织决定了以下几点:(1)实行兵役、薪金、服装、军衔新制度,颁发勋章、奖章。(2)国防部职责、分工、机构,要有副部长。(3)任命实际工作的总参谋长。(4)要有防化学部。
接收旅大装备须有几个方案:(1)全部接收,逐步实现。(2)部分接收及能实现年限。(3)小部分接收及能实现年限。
10月23日上午,出席军委第八十二次例会。会议根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已撤销,及毛泽东10月8日批准彭德怀10月6日的报告,10月9日军委办公厅已发通知,决定军委机关改变名称,各总部均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属。10月27日军委办公厅据八十二次例会决定又重新发了通知。
10月27日会见苏专家顾问团副总顾问康德拉契也夫,谈安东、旅大装备接收等问题。粟表示接收安东苏军装备,我已作准备。接收委员会以刘亚楼为主任委员。东北空军、防空军亦有人参加此委员会。康通报了苏方以哥雪夫为首的交接委员会来安东作装备交接。粟说:接收旅大委员会范围要大一些,还包括政府系统,须待国务院、国防部研究确定。具体人选总参谋部已开始考虑。因旅大战略地位重要,须保持旅大苏军原有力量,不能削弱。另外我对旅大苏军具体编制不了解,希望提供现有编制材料,以便按中国情况确定合适编制。在谈到苏军军事代表团所提建议时,粟说:现我正研究装备的可能情况,来考虑战略部署。
要依财政、生产、技术可能,各方面平衡起来才能得出结果。
10月28日上午,列席军委第四次会议。“会议通过粟裕同志所拟的‘接收安东装备的具体方案’。至于旅大的装备,待了解具体情况后再作考虑”。同意今冬在山东举行集团军进攻战役首长司令部演习。
同日听取装备部部长万毅根据苏建议和我国内实际情况匡算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装备方案后指示:要考虑财力、技术力量、器材供应的可能性。
10月29日接见苏专家副总顾问康德拉契也夫。康代表总顾问提出了总参供给顾问材料规定中,没有作战计划,是否对顾问不信任?粟当即作了严正答复。粟说:你说的规定,我尚未看到,但我们绝没有对顾问不信任的态度,信不信任的提法是不妥当的。顾问要材料要经过一定组织手续,经首席顾问要,不能随级乱要,以利保密。与康谈话后,粟将谈话情况报告了军委领导,他们均同意粟的答复。
第61章
同日上午,出席并主持军委第八十三例次会。
10月30日上午,列席军委第五次会议。邓小平在会议上提议,应有一个军委委员注意空军、防空、防原子(徐向前),一个注意海军、海防(贺龙),再一个注意军工生产(聂荣臻)。会议“同意邓小平同志转来中央书记处决定的,关于各军事机构的人员名单,并由邓小平同志报请中央政治局批准”。
同日听取空军司令员刘亚楼、防空军副司令员谭家述汇报接收安东苏军装备情况。
10月31日中共中央通知:军委秘书长黄克诚、副秘书长萧向荣。国防部副部长:谭政、萧劲光、王树声、萧克、李达、廖汉生。总参谋长粟裕,副总长张宗逊、李克农、陈赓、王震、许世友、邓华、彭绍辉、张爱萍、杨成武、韩先楚。训练总监部部长刘伯承,副部长张宗逊、萧克、彭绍辉、李达。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叶剑英,副部长周纯全、杨至诚、陈再道、阎揆要。
此前,毛泽东主席亲自找粟裕谈话,向他传达中央拟任命他为总参谋长的决定。粟表示自己不能胜任此职。毛泽东说:“根据我的了解,你可以胜任!”并说:“不过牡丹虽好,还须绿叶扶持。你努力干吧!”
11月2日上午,粟裕列席军委第七次会议。会议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勋章、奖章条例(草案)》第十五次修改稿。
11月3日下午,列席军委第八次会议。会议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薪金、津贴暂行办法(草案)》。
同日就十五年远景(1953~1967年)计划总指标及第一个五年计划内军队建设两种方案,对装备部部长万毅作了面示,对其中若干数字作了修改。
11月4日上午,列席军委第九次会议。会议决定:“军委会议制度业已建立,确定原有军委例会处理的各项具体业务,由总参谋部主持的联合办公会议处理”。
同日在中南海永福堂参加陈毅召集的几个单位商讨军事工程学院问题的小型会议,同时谈了安东苏军装备接收情况。
11月5日至6日在中南海居仁堂召集各总部、各军兵种负责人,讨论第一个五年计划内军队建设计划的两个方案,和15年军队建设计划总指标,及安东诺夫的建议。粟在会上作了长篇讲话,他说:编制五年计划应根据财力、工业生产力、技术能力及政治、经济等条件,以及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工业布局等情况。依上述可确定我们的战略方针、主次战场的布置。根据国情及交通条件,目前部队装备只能适当加强,但不宜笨重。太笨重影响机动,太笨重使力量分散。
而各兵种都应有自己的突击力量,解决主要方向的战局。各军、兵种都要注意加强后备力量建设。炮兵、装甲兵要注意到,要有统帅部突击力量,否则很危险。
军队建设重点放在空军。空军用于主要战场,防原子轰炸,掩护海军作战。陆军无空军掩护也很难发挥威力。在强调空军为全军建设重点后,粟又对海军、陆军各兵种的建设重点、计划提出了意见。会议经讨论后,制订了《五年计划纲要》
(草案分两个方案)。草案中提出:“力求保证全军应以发展空军和国土防空力量为重点。陆军以发展炮兵、坦克和机械化部队为重点。海军以发展潜水艇和鱼雷艇为重点”。1955年2月17日中央军委在致中共中央的报告中,肯定了上述方案中提出的建军重点。
11月6日上午,列席军委第十次会议。会议决定:“同意越南提出增派军事顾问的要求。增派的人数和人选,由粟裕同志和陈赓、徐立清、韦国清等同志商定”。
11月7日周恩来总理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提名粟裕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11月8日下午,列席军委第十一次会议。会议决定“军区划分方案,由粟裕同志邀有关同志于11月20日作出一个初步方案,并由总干部部先按几个不同方案,考虑各军区主管人员的配备”。
11月9日毛泽东主席根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决定,任命粟裕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同日接见苏专家副总顾问康德拉契也夫。在谈了山东半岛演习等问题后,副总顾问提出,总参制定的供给顾问材料的文件,请能作某些修改。粟说:该文件是在8月份制定下发的,我正在休假,最近我看了此文件,感到并无不完满之处,是你们理解上的问题。这个事情我已报告军委诸同志,他们同意我的看法,并且认为总顾问彼得鲁瑟夫斯基虽然工作积极但个性强些、主观些,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不能理解,且亦妨碍我们之间的关系。如果是向顾问保密,那就不会给任何文件。今天我受命代表军委、国防部初步谈一谈,如欲再弄清,还可以再谈。副总顾问最后不得不表示,总长讲的精神他明白了,他表示满意。认为“误会”可以澄清了,并表示回去后向总顾问转达。
11月10日会见苏专家总顾问彼得鲁瑟夫斯基。彼提出国防部长与国防委员会的关系及十位副总长分工等问题。粟作了回答:关于国防部与国防委员会关系问题,对我们也是新的问题,因国防部是第一次成立。中国的国防部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防部,又不同于苏国防部。我可把顾问的意见报告国防部彭部长,或者转告彭与其他几位副主席,如他们同意,可以定一个时间谈一下。
至于十位副总长,具体情况是这样的:第一副总长张宗逊做原来的工作,主要管军训、军校,将来作刘伯承助手,搞训练总监部,实际上不能照顾总参谋部的工作。第二副总长李克农管三个情报部门。第三副总长陈赓,可以70%力量搞总参,30%力量搞军事工程学院。第四位王震仍管铁道兵。第五位许世友,管华东,即使华东军区撤销,仍管沪杭甬警备工作。第六位邓华,因东北系主要战场,故不能来。第七位彭绍辉,西北工作结束后来,主要搞军事科学研究部。第八位张爱萍,拟调来。第九位杨成武,想调出来,但须另找京津警备司令,现仍不能来。第十位韩先楚,现在军事学院学习,要两年半毕业后再来。如此副总长仅一张爱萍100%,陈赓大部分时间在总参。其他同志虽不能来,但今后考虑问题,可不仅从本单位而且可多从总参谋部方面来考虑问题。彼又提出刘伯承领导的训练总监部和叶剑英领导的武装力量监察部,其相互关系和工作联系如何。粟说:军委考虑,军队训练、出版、科学研究战史等部门,均由刘院长之训总来管。至于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队各方面工作的检查,各方面的工作执行程度都要监察,入城后官僚主义严重,故监察工作极重要。
11月11日就总参供给苏顾问材料事,与苏专家副总顾问再次进行了交谈。事后给军委领导写了报告。
11月13日上午,出席并主持军委第八十四次例会。会议决定:由于军委会议已经建立和军委对各部的管理已实行分工,因而原来的军委例会已无存在必要。今后属于方针政策性的重大问题,均提交军委会议讨论决定;属于行政性和业务性的问题,则分别由总长、总政主任、总后部长等自行解决,如关系到几个部的问题,则由主管首长召集会议(不定期),有关部门首长参与,共同商量办理。
11月16日上午,列席军委第十二次会议。会议“同意分别成立各军委委员的办公室”。“确定1954年12月间召开军委扩大会议,讨论:关于全国军区的划分问题,由粟裕同志准备报告”。决定“彭(德怀)离京参加演习期间,军委工作由聂(荣臻)主持”。
11月23日下午,列席军委第十三次会议。会议基本同意《1955年陆军军事训练计划》方案。
11月24日上午,主持讨论增派越顾问团的组织与工作问题。总干副部长徐立清、驻越顾问韦国清、邓逸凡等及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粟示:出国工作人员是党最信任最光荣的。可采取轮换制。对出国干部要进行思想教育。他们的级别、家属安排、小孩入学,由总干解决,并应首先照顾。
同日下午,听取空军王宏坤副司令员、吴法宪副政委汇报空军建设训练等问题。在谈到训练时粟示:原则上以保持训练飞行员为主,除防空任务外,到1956年不给空军多大战斗任务,明年全力以训练复杂气象和训练干部为主,并以部分力量学习海岸飞行。飞机尽量利用旧的。空军后备力量的问题,造一架滑翔机1亿~3亿(万),先搞航空俱乐部让人参观,明年从北京开始。
同日防空军成钧副司令员向粟请示100门高炮进口安排和训练等问题。
11月25日代总顾问乌尔巴诺维契来拜访。
同日听取铁道兵王震司令员汇报部队组织及任务情况。粟示:(1)成立军部还是指挥所,请再研究一下,向军委提出;(2)赶修铁道问题,主要是鹰厦及玉门,后者解决油料问题;(3)复员问题,没有发展前途的老兵应动员复员,干部有些亦如此。
11月29日下午,列席第十四次军委会议。会议确定12月15日召开军委扩大会议。彭德怀在会上说:在12月份打下一江山岛或南麂、北麂岛。因美蒋签订协议的活动又积极行动起来,并有达成协议的可能。会议确定对华东沿海的行动问题,请粟裕同志根据彭在会上所谈意见,用电话告诉华东军区。
12月2日与陈赓一起听取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副司令员徐德操汇报国防工程进展情况。粟示:连云港以北可多下些本钱,其次是京沪杭。先确定明年作业数目。先重点后次要,根据毛主席批准的计划进行备料。火炮两用阵地,应以85炮来设计。防原子弹设备,主要是屯兵处、指挥所、主要火力点。
同日下午,接见苏专家顾问团代总顾问及空军顾问。粟在谈话中说:形势需要我们大大扩大和加强我们的空军,今后除在现有基础上提高技术外,还要培养空军后备力量。由于受经济限制不可能大量扩大空军,只能注意培养后备力量。希望顾问同志对这方面多提些意见,因我们毫无经验。飞行部队由于纪律不严发生事故很多,希望顾问同志对学员要求要严格些,不要客气。现代战争复杂,没有严格的纪律就不能有统一的行动。
同日就华东作战问题,发电报给华东军区许世友副司令、唐亮副政委,提了三点意见:(1)“我军作战行动的目的”,“是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解放沿海岛屿,之后继续解放台湾和澎湖列岛,以完成全国的解放”。目前的作战行动,“只是我军的作战步骤,不能理解为对美蒋斗争的目的”。(2)“攻占一江山岛或披山抑或其他岛屿,由你们据实研究决定”。“能争取于本月20号左右实施为最好”。(3)“望你们与各军首长详细研究,周密部署、充分准备,在实施攻击前不宜过早实施大的轰炸与炮击,但在真正实施攻击时须有足够的炮火准备和轰炸,以达破坏敌工事,摧毁敌守备力量”。
12月3日上午,列席军委第十五次会议。会议决定:“同意粟裕同志提出的接收旅大物资的分配原则,即通用物资由军委统一分配,各兵种专用物资由各特种兵接收。并确定以萧劲光同志(国防部副部长)、邓华同志(副总长)为接收委员会正副主任,统一负责接收工作”。会议还决定:“加强潜艇战斗训练”,“请贺龙、粟裕、陈赓同志注意检查海军准备情况”。
12月4日听取空军司令员刘亚楼、防空军副司令员谭家述关于接收苏军安东装备的报告。总参张爱萍、陈赓、邓华副总长,总政甘泗淇副主任,总干徐立清副部长等各总部、各军兵种负责同志二十余人参加了会议。粟对安东接收工作作了评价,并提出了旅大接收工作的意见。他说:安东接收工作做得很好。政策、原则方针明确。请苏党、国防部照顾我们的困难,我们需要的装备留下,不需要的请他们运回去。他们提出临走将军衣留下这个难题,我们请他们带回去,请国防部代为销毁。旅大不是马上接收,应立即准备的工作是:除军委指定萧、邓外,建议总政再出一人参加,各兵种亦应有小委员会。目前急需派去人员,各单位组织视察组去视察。先成立一个接收办事机关驻在旅大,便于接洽解决问题。各兵种首先派人去学习不能掌握的东西,派去的人员要能掌握技术,要三个月学完才行,否则接不下来。我们准备3月底4月初开始接收,先去的人了解情况,可作骨干。翻译各系统自配。后勤部要去,营房统一调配,各部不得搞疗养区。工程部门、要塞部门,凡有的都要去接。各部在年底准备好,否则来不及。
12月6日至7日主持研究接收旅大及相应部署调整问题。陈赓、张爱萍、邓华、黄克诚、萧劲光及各总部各军兵种负责人参加。空军、海军等单位汇报了接收准备情况。粟在会上指示:调××兵团部、××军去旅大。原则上按各兵种分别接,接后再恢复原来状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