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蒙巴顿将军传-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集的剧本。蒙巴顿感到自己的尊严受到了侵犯,他拒绝说:“我相信你会 同意这一点,一位前最高司令、总督、第一海务大臣和国防参谋长,是必须
被允许自己决定自己的问题、自己承担来自各方面的批判的。” 英国政府要求审查影片和剧本,并非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这部重点反
映蒙巴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用和业绩的系列片,虽说主角是他个人,但 必然要涉及到许多国际问题。果然,这套片子放映后,法国人抱怨它歪曲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的形象;美国人指责它贬低了麦克阿瑟和史迪威。就 连毫无疑问是侵略战争发动者的德国,也有人抗议这部影片“表现的导致二
战爆发的事件不公正”。为了平息这些不满和抱怨,英国政府以及蒙巴顿本 人,又不得不费了不少唇舌和笔墨去做解释工作。
应当说,这部名为《蒙巴顿伯爵生平纪实》的系列片是成功之作。它 是经过精心写作和摄制的,其中包含有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和记录。它的构
思很有趣味,但并不庸俗化。因为这部 12 小时的片子是自传体,所以许多 重要人物的活动都集中在与剧中主要人物蒙巴顿有关的事情上,而其他与主
人公无关的事情都被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并且为了尽量减少招惹麻烦,许 多蒙巴顿置身其中的复杂事件也被大大简化了。但是尽管这样,它在英国播
映时,几乎所有的电视台还是不顾蒙巴顿本人的强烈抗议,把它安排在每天 晚上 10 点 30 分以后映放下流色情节目的时间里播放。
由此也可以看出,英国官方对这部系列片持有的态度了。
当 1970 年的元旦钟声响彻英伦三岛的时候,正在布罗德兰兹庄园里跟 家人一起吃团圆饭的蒙巴顿,突然对长女帕特里夏说;“我预感,我不会听 到 1980
年的元旦钟声了。”
他的身体越来越衰老了。尽管他还不大服老,整天四处去忙忙碌碌, 并且干了些净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这年 7 月,英国国会举行隆重而庄严的 开幕仪式,70
岁的蒙巴顿被恩准手持国剑,侍卫伊丽莎白女王步入国会大 厅。这是英国国会开幕式的传统仪式,手持那柄长而重的国剑的人,必须是
为大英帝国立下过卓著功勋的人,这是一种荣誉。但是,手持者必须笔直地 举着它,而且在女王发表冗长的讲话时,也必须纹丝不动。那一天十分炎热,
为了拍电视,灯光把蒙巴顿照得雪亮。“突然,整个地面开始像浪潮一样向 前奔涌,我知道自己要昏过去了。”诺福克公爵立即命人冲上去扶住他,而
蒙巴顿则挣扎着,一直坚持到典礼结束。
转年的国会开幕式,他还想享受一下手持国剑的荣誉,但女王坚持要 他做这次苦差事之前检查一下身体。蒙巴顿非常自信地做了检查,结果查出
了心脏病。这样,手持国剑的荣誉转给了陆军退役元帅哈丁。“蒙巴顿伯爵 先是感到失望,后来像一头豹子似的叫嚷道:‘哈丁比我更老,他都 80 岁了。
你看,他长袍一抖一抖的,差点绊倒两次。我要告诉女王,如果我明年恢复 了,还要重操旧业。’”其实,他知道他在自我解嘲。尽管他总是竭力挺直身
躯,有时甚至用双肩顶住墙壁,不让人看出他的弯腰驼背,但他心里明白自 己老了。
蒙巴顿开始偶尔设想一下葬礼方面的事情了。1971 年 9 月,张伯伦伯 爵与他闲聊时,问他将来希望安葬在哪里,开始他选择了怀特岛,准备和父
母安葬在一起,后来又说罗姆西更合适些。他问过国防部,一个陆军元帅的 葬礼将规定多少人参加,然后又明知故问道:“过去真的有 2500 名海军将士
参加了一位海军元帅的葬礼吗?”并且追问英国退役军人协会主席,这个组 织在一位海军元帅的葬礼中将发挥什么作用。尽管人家对他的罗嗦有点儿厌
烦了,但还是一次次地回答了他应享有的葬礼规格。
事实上,说着说着,死神便一步步地逼近了他,并且是以一种非常残 忍的方式把他带进了天堂。
爱尔兰共和军是一个著名的恐怖组织,它自成立之日起,就以用暴力 手段推翻“英国在北爱尔兰的殖民统治”为目标。由于它的这一目标,在爱
尔兰人中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尽管英国政府多次动用军警力量去镇压和追 捕,这个组织也一直没有被剿灭,70 年代中期以后甚至还很活跃。他们的
恐怖矛头首先是对准英国王室和英国高级军政官员。由于女王周围警卫森 严,再说暗杀一国之元首必然会引起受害者举国上下的愤怒,因而共和军选
中了蒙巴顿。蒙巴顿是英国王室中年纪最大的成员,并经常以王室的代理人 自居,铲掉他,同样可以起到打击英国王室、震动整个英伦之目的。
1978 年,蒙巴顿就感到自己处在危险之中。这一年,他的德国远房侄 子、住在黑森州卡塞尔的莫里茨王子遭到共和军的绑架。虽然交完赎金被很
快释放,但绑架者要莫里茨王子转告他的叔叔,共和军的主要目标就是蒙巴 顿。
政府派给蒙巴顿的保镖总共有 28 名,他们日夜守卫在布罗德兰兹庄园。 警方要求,蒙巴顿晚上睡觉时一定要锁上房间,并且在身边装上通往男管家
和保镖卧室的警铃。蒙巴顿一一照办了。而遭到过一次绑架的莫里茨王子认 为这还不够,告诉叔叔最好的做法是每晚睡觉时带上一支散弹猎枪,那要比
左轮手枪的火力猛烈的多。
蒙巴顿也照办了,每天都拖着支装满子弹的猎枪爬上床睡觉。不过, 他认为从道理上讲,自己不应当是共和军暗杀的对象。他这时只是偶尔与一
些学校和慈善机构打交道,而不是国防大事或爱尔兰问题,凭什么理由对方 要绑架或杀死一位年近 80 岁的老头呢?
1979 年 8 月 27 日上午 11 点半左右,蒙巴顿在马勒莫小码头登上了“阴 影 V”号,这是一条 29
英尺长的由渔船改装的游艇。一同上船的有布拉伯恩 公爵一家:公爵的老母亲、夫人和一对 14 岁的双胞胎儿子。蒙巴顿的长女
帕特里夏和她的丈夫约翰,为了照顾老父亲也登上了游艇。蒙巴顿还特意邀 请了一位爱尔兰小男孩,跟他一起往大海里玩玩。
当游艇离开码头后,便开始加大油门向大海深处驶去。蒙巴顿穿着一 件短袖汗衫,上面印着“战斗第五”的字样,这是他为纪念那艘心爱的“凯
利”号驱逐舰沉没而专门请人印制的,穿着它,可以使他经常想起那次罹难 的老部下,感到自己还跟“凯利”号水兵们在一起。不过,他这身打扮是家
里人从未见过的,是不是它预示着什么?
他们这次来海上的目的之一是逮龙虾。前几天,他们曾在海里投放了 一些陷网,这次要去看看网里面钻进去了多少。当“阴影 V”号接近第一张
陷网,正要关掉发动机时,只听“轰”的一声巨响,被共和军偷偷安放在游 艇里的炸弹爆炸了。整条船立刻被炸成了几截。布拉伯恩公爵一家,只活下
来一个孩子;帕特里夏和她的丈夫被从水中捞起后,浑身血污,两人的腿都 被炸断了。那个爱尔兰小男孩也被当场炸死。蒙巴顿的尸体漂泊在几码远的
水中,他的脸部朝下,四肢居然还很完整。
他死于一瞬间的爆炸中,这种死亡方式虽然残忍,但却事先没有恐惧、 没有悔恨,并且又是在他最喜爱的人的陪同下,在他最热爱和迷恋的大海里
死去的。这或许是这位海军元帅的理想归宿方式。这一年,蒙巴顿刚好 79 岁。
暗杀成功后,爱尔兰共和军的恐怖分子随即给伦敦的几家大报寄去了 一份声明,宣称:“这一举动就是要引起英国人民的注意,只要他们仍然占
领着我们的国土,我们就要撕碎他们的帝国主义的心脏”
与此同时,整个英国悲恸了。伊丽莎白女王和菲利普亲王,以抽噎的 啜泣声来表达对他们叔父惨遭杀害的悲痛;英国政府拿出巨额悬赏,发誓要
捉获凶手。欧洲各国所有在位或不在位的王室,都对他们失去了这位德高望 重的代表和纠纷调解人而备感凄凉。世界各国的几乎所有报纸都在显要位置
上,登载了蒙巴顿被暗杀的消息。在他率师征战过的缅甸,仰光的英国大使 馆里,一本厚厚的簿子打开着供人们签字献辞。连续 4 天,前来吊唁签字的
人们排着长队站在大使馆前,有时队伍像一队长龙一直排到花园里。在印度, 尽管“蒙巴顿方案”遗留下缺憾和纠纷,但印度人民还是记得这位在他们国
家独立时奔波忙碌的英国人。印度政府宣布举国哀悼一周,首都的许多娱乐 场所都停止了营业。各大国的领导人和尚健在的盟军将领们纷纷发来唁电, 表示哀悼之情。
蒙巴顿的葬礼是隆重的。正像他生前所要求的那样,参加葬礼的大多 数人是英国陆海空三军将士,其中又以皇家海军的阵容最为庞大和醒目。在
女王仪仗队打响的隆隆礼炮声中,载着他遗体的灵车缓缓驶进了墓地。正是:
贡献毕生留英名,不幸罹难世人惊; 自古英雄多建树,功过是非后人评。
蒙巴顿年表
1900 年 6 月 25 日 蒙巴顿生于英国温莎的王室家庭。曾祖母英国女王 维多利亚。父
亲巴登堡亲王路易斯,原系德国王室成员,后放弃德国国籍,参 加英国皇家海军,曾任海军参谋长兼第一海务大臣。母亲为赫 茜·维多利亚公主。
1913 年 9 月 13 岁的蒙巴顿入奥斯本皇家海军学校学习。次年 10 月, 其父因原籍为德
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和英德宣战后,被迫辞去在英国海军中的
职
务。
1914 年末 因达特茅斯皇家海军学院的高年级学员提前毕业参战,蒙
巴顿和他的海 校同学转入该院学习。
1916 年初 蒙巴顿以优异成绩从达特茅斯海军学院毕业,先赴“雄狮” 号战列巡洋
舰上见习,后至“伊丽莎白女王”号战列舰任职。
1919 年 蒙巴顿奉命进入剑桥大学切斯特学院补习大学课程。他是学 生会辩论委员
会委员,曾在辩论比赛中领导剑桥大学队力克牛津大学队,以能言善
辩蜚 声全校。
1920 年 3 月 晋升为海军上尉,随即陪同威尔士王子出访新西兰、澳 大利亚等地,
并利用出访机会组织拍摄出英国第一部军事教育片。
1922 年 7 月 与富家小姐埃德维娜·阿什莱结婚。
1923 年 1 月 赴“复仇”号战列舰任职。1924 年 奉命前往朴茨茅斯 皇家海军通讯
学校学习。
1925 年 进入格林尼治皇家海军学院深造。结业后,任地中海舰队通 讯军官。
1932 年 晋升为海军中校,并于两年后担任“勇敢”号驱逐舰舰长。
1936 年 调往海军部工作。次年,晋升为海军上校。
1938 年 被送往奥尔肖特高级指挥官学习班深造,结识了后来在战争 时期与之合作
的许多将领。
1939 年 8 月 担任“凯利”号驱逐舰舰长。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蒙巴顿率该舰
多次参加战斗;1941 年 5 月,该舰被德军飞机击沉。
1941 年 10 月 被任命为联合作战总部负责人,筹划两栖登陆作战。
1942 年 3 月 被授予海军中将的战时军衔,并获得陆军和空军的荣誉 中将军衔。同
年 8 月,指挥对法国西北部迪耶普港的登陆作战,但遭失败。
1943 年 8 月 美英首脑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会议,决定组建东南亚盟 军司令部,由
蒙巴顿出任最高司令。10 月,蒙巴顿前往印度德里上任。
1944 年 3 月至 7 月 指挥英印军队取得英帕尔战役的胜利。
1945 年初 指挥盟军开始反攻缅甸,经过曼德勒、敏铁拉等激战,于
5 月初收复仰
光。9 月,在新加坡接受东南亚日军投降。
1946 年 6 月 返回英国,获英王授予的“缅甸蒙巴顿伯爵”称号。
1947 年 3 月至 出任印度总督。任内提出关于次大陆独立 1948 年 6 月 的“蒙巴顿方案”,该方案导致印巴分治和长期纷争。
1948 年 10 月 出任英国地中海舰队第 1 巡洋舰队司令。
1950 年 6 月 调任海军部第四海务大臣,负责海军的补给后勤工作。
1952 年 5 月 出任地中海舰队总司令。
1953 年 2 月 晋升为正式的海军上将。
1955 年 3 月 出任皇军海军参谋长兼第一海务大臣。
1959 年 5 月 麦克米伦首相任命蒙巴顿为国防参谋长。
1960 年 2 月 夫人埃德维娜病逝。1965 年 6 月 退出现役,返回汉普 郡布罗德兰兹庄
园居住。
1966 年 1 月 代表英国女王参加印度总理夏斯特里的葬礼。
1970 年 10 月 在美国《时代》杂志上发表文章,反对制造和部署战术核武器。
1973 年 9 月 代表英国女王参加瑞典国王古斯塔夫的葬礼。
1974 年 访问中国。
1975 年 访问苏联。
1979 年 8 月 27 日 在“阴影 V”号游船上被爱尔兰共和军放置的炸弹炸 死。终年 79 岁。
… ………【gzbysh】整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