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共和国十元帅风云录-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具有远见卓识的决战即将在黄桥展开。
1940 年7 月,陈毅所部到达吴家桥地区后,首先面临着向哪里发展的问题。因那一带地区狭小,如再向外扩展,又会和“二李”发生矛盾。于是,他和粟裕研究后,确定东进到黄桥为中心建立根据地。其根据:一是,黄桥位于靖江、如皋、海安、泰县、泰兴等县的中心,便于向南通、如皋、海门、启东发展;二是,盘踞在黄桥一带的保安第4 旅何克谦部,勾结敌伪,战斗力弱,容易歼灭;三是,占领黄桥后,可再向北发展,利于协同八路军解决苏北问题;四是,黄桥地区早有共产党的工作和影响。它是1930 年红14 军的策源地,党在人民群众中影响深。
陈毅为确保进军黄桥成功,在军事上加强准备,同时重视打好政治仗。
派人和“二李”谈判,表示归还李部防区的郭村等地,“二李”答应让路助新四军东进。为避免分兵,陈毅还答应在东进后,将吴家桥地区让给“二李”。
这时,东南局派青年部长陈丕显到达苏北,协助陈毅抓地方工作。随后于9 月成立了中共苏北区党委,陈毅任书记,陈否显任副书记,以加强根据地建设的领导。
7 月25 日,陈毅所部开始行动,长途奔袭,直取黄桥。当通过口岸、泰兴线上的寺港口、缪湾等“二李”防区时,李部如约让路,并朝天鸣枪,新四军佯装夺路而过。
韩德勤得知陈毅部东进,即令何克谦部由黄桥向北,令陈太运部南下,夹击陈毅部于运动途中。
陈毅和粟裕对陈太运、何克谦两部,采取不同对策。对陈太运部被歼的 1个多营,如数遣还俘虏,送还缴获的部分枪支,劝其不要当韩德勤的牺牲品。
对何克谦部则坚决打击,于29 日凌晨解放了黄桥。
陈毅、粟裕随即转兵向南,连克黄桥以南的孤山、西来镇等日伪据点,并粉碎了日伪军的两次“扫荡”。群众奔走相告:“新四军是真来打日本鬼子的!”
陈毅在攻克黄桥后,亲自同早年当过旅长的朱履先、曾任过江苏省长的韩国钩等知名士绅会面,宣传抗日主张,要求他们与新四军合作。同时派朱克靖等四处奔走,宣传团结抗日的宗旨,只求救国有份、抗战有地。从而在政治上争得了优势。
新四军占领黄桥地区后,宣传发动群众,清剿散兵游勇,委派了如皋、泰兴等5 个县的县长,着管文蔚筹建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到8 月底,以黄桥为中心的根据地已初具规模。
韩德勤对新四军在黄桥建立根据地,感到威胁大,积极调兵南犯。陈毅有高招,确定严守自卫立场,以退为进,后发制人,以争取广大群众的拥护和中间阶层的同情。
9 月3 日,韩军开始进攻。其右路“二李”及陈太运部在有效争取下, 持观望态度,进展迟缓。陈毅、粟裕决心诱由韩军组成的左路深入,然后反击。6 日,在营溪以南歼其先头的保1 旅2 个团,余均回窜。为扩大影响, 瓦解顽军,陈毅决定将1500 名俘虏在教育后全部释放。
韩德勤在营溪失利后,令在姜堰的保安第9 旅张少华部严密封锁粮食, 企图使新四军在黄桥粮食困难。陈毅、粟裕为打开局面,决定攻取姜堰。9月13 日,突击队用自行车内胎包裹着马刀把子,奋力砍开电网,从碉堡夹缝中猛插进去,先打掉保9 旅司令部,再内外夹击,攻克姜堰,全歼守顽1000余人。
陈毅在打下姜堰后,中间人士劝韩德勤和解。韩乘机要挟,说:“新四军如有合作诚意,应先退出姜堰。”陈毅识破韩顽找进攻借口,为顾全大局,慨然允诺,并于9 月30 日将姜堰移交李明扬部接防。陈毅为争取陈太运,又给陈部送了100 多条枪。陈毅忍让求全的态度,赢得社会的广泛同情,加深了国民党军内部的矛盾。“两李”和陈太运再次表示愿守中立。
韩德勤总是过高估量自己,竟把陈毅退出姜堰视为虚弱,又见八路军南下部队相隔尚远,就亲率主力第89 军(辖第33、第117 师)和独立第6 旅共1。5 万人,从海安、曲塘一线分三路南犯,并以李明扬、陈太运部及5 个保安旅置于两翼配合作战,妄图聚歼黄桥地区新四军。
陈毅、粟裕鉴于决战不可避免,决心集中兵力,采取积极防御、诱敌深入的战法,于运动途中歼击韩军。部署第3 纵队坚守黄桥;第1、第2 纵队各以一部阻敌、扰敌,主力在黄桥西北地区待机。陈毅坐镇严徐庄掌握全局,粟裕在黄桥负责战场指挥。
陈毅在进行战役动员时,强调了这次战役的重要性。指出:这次迎击韩军对黄桥的进攻是一场决战,关系到苏北根据地的开辟和华中抗战局面的发展,一定要全力以赴,务求必胜。他深知形势严峻,作了。‘破釜沉舟”的准备,将自己珍藏多年的书籍、文稿都打了埋伏。
10 月4 日,韩军第33 师直扑黄桥东北前沿阵地,我第3 纵队将其击退, 予以重大杀伤。韩军第89 军军部率第117 师经古溪进至野屋基、何家塘一线。
韩军独6 旅经高桥南进,企图袭击黄桥侧背。我第1 纵队适时出击,一举将在开进途中的韩军独6 旅分割包围于高桥以南,经3 小时激战,全歼该旅, 其中将旅长翁达自杀毙命。
在鏖战之时,泰兴日伪军一部进至黄桥以西7。5 公里处观战;李明扬、陈太运部列兵于运粮河东西之线,按兵不动。
10 月4 日午夜,我第2 纵队经八字桥插至分界,切断韩军第89 军退路, 协同第1、第3 纵队在黄桥东北地区夹击该军,激战到5 日晚,将该军主力歼灭,中将军长李守维仓惶逃窜时落水毙命。6 日,我第2 纵队追歼韩军第89 军余部于营溪,并乘胜攻占海安、东台等地。此役,共歼顽军1。1 万余人。
韩德勤率残部千余人逃回兴化。
在战役过程中,陈丕显、管文蔚领导黄桥地区的民兵和群众奋力支援新四军,加固工事,运送弹药,抬担架,救伤员,磨面、烧水、烙饼,对这场大胜利的取得起了重要作用。当时,仅黄桥镇就有60 多个烧饼炉为前线烘烤烧饼。后来广为流传的《黄桥烧饼歌》,就是由此诞生的。
与此同时,八路军第5 纵队由涟水南下,进占阜宁、盐城,歼韩顽一部。
10 月10 日,新四军前锋与八路军第5 纵队先头部队,会师于东台以北的白驹镇。至此,八路军、新四军协同发展苏北的战略任务基本完成。
黄桥决战的胜利,奠定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胜利基础,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对抗击顽固派、争取中间派具有重要意义。
黄桥战役胜利后,南通、如皋、海门、启东地区的国民党地方武装表示接受新四军的领导,陈毅速派第3 纵队东进,帮助改造这些武装,进行民主改革,扩大了抗日根据地。
11 月17 日,党中央决定成立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陈毅任代理总指挥,与政委刘少奇统一指挥陇海路以南、长江以北的新四军、八路军部队。
11 月18 日,党中央批转陈毅《关于苏北统战工作的经过与主要经验》的报告。批语说:“中央及军委完全同意陈毅同志的统战方针及统战工作,为使各部队团以上干部深切研究统战策略,破除其狭隘而不开展,顾小利而忘大利、称英雄而少办法的观点,特将陈毅报告转告你们作具体教育材料。”
中央这个批语,是对陈毅开辟苏北根据地时斗争策略运用的充分肯定。
1940 年末到次年1 月伊始,皖南一带的大地寒风袭人,国民党顽固派反共的叫嚣更盛,他们蓄谋已久的阴谋终于实施了。
这就是1 月7 日,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部和皖南部队遭受重大损失。17 日,蒋介石发布反动命令,取消新四军番号。
20 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力代军长,刘少奇为政委,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
1 月25 日,在盐城游艺园举行重建军部的大会。陈毅在发表就职演说时, 庄严表示:决心“统率全军9 万之众,誓与日寇、汉奸、反共投降派奋斗到底!”会上群情振奋,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次盛会,标志着新四军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陈毅为重振军威,在就职后那段时间内,和刘少奇一起,着重抓了四件大事:
第一,整编部队和明确任务。陈毅、刘少奇迅速研究整编方案,儿经调整,经中央军委批准,将陇海路以南、大江南北的新四军、八路军部队统一整编为新四军7 个师、1 个独立旅。第1 师,由苏北指挥部所属部队编成, 粟裕为师长,刘炎为政委,原第1、第2、第3 纵队改编为第1、第2、第3旅。第2 师,由江北指挥部所属部队编成,副军长张云逸兼师长,罗炳辉为副师长,原第4、第5 支队编为第4、第5 旅,江北游击纵队与淮南津浦路西一部分地方武装编为第6 旅。第3 师,由八路军第5 纵队编成,黄克诚为师长兼政委,原第1、第2、第3 支队改编为第7、第8、第9 旅。第4 师,由八路军第4 纵队编成,彭雪枫为师长兼政委,原第4、第5、第6 旅改编为第10、第11、第12 旅。第5 师,由豫鄂挺进纵队编成,李先念为师长兼政委, 所属部队编为第13、第14、第15 旅。第6 师,由江南指挥部所属部队及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编成,谭震林为师长兼政委,辖第16、第18 旅。第7 师, 由无为游击纵队、原第3 支队挺进团及皖南突围部队编成,张鼎丞为师长, 曾希圣为政委,辖第19 旅及挺进团。独立旅由八路军第115 师教导第5 旅改称。
陈毅、刘少奇根据中央指示,从坚持华中敌后抗战出发,明确各师的任务是:第1、第3 师坚持苏中、苏北,建设巩固的根据地,建立强大的地方武装,以便主力机动作战;第2、第4 师分别在淮河南北,巩固津浦路东, 坚持津浦路西,加强对西防御,随时准备迎击反共军的进攻;第5 师独立坚持鄂豫皖阵地,并以一部沿江而下,打通与第7 师的联系;第6 师坚持苏南, 阻止反共军北渡;第7 师发展皖中,坚持皖南敌后游击战争,积极打通与第2、第5、第6 师的联系。这就形成了新四军新的战略布局。
同年5 月,中原局改为华中局,同时组成中央军委华中分会。华中各根据地党的领导机构,相继调整为苏中、淮南等区党委。
至此,新四军组建3 年后,在组织上、军事指挥上终于完全统一起来。
第二,反投降。皖南事变是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顶点。此后,侵华日军和汉奸汪精卫加紧诱降活动。国民党军苏鲁皖游击军副总指挥李长江同日军密谋,妄图配合日军“扫荡”,消灭新四军新军部及苏北主力。陈毅、刘少奇指示粟裕、刘炎:注意掌握情况变化;在李部未公开投降前,仍应大力进行争取工作;当李长江公开投敌后,立即抓住时机予以痛击。随着李长江投敌面目的暴露,陈毅由盐城亲赴海安具体部署,并对参战部队营以上干部作动员。陈毅指出,只有坚决打击投降势力,才能孤立日军,利于坚持华中抗战,保卫华中抗日根据地。他要求参战部队行动要快,动作要猛,迅速消灭投降势力。
2 月17 日,获悉李长江已于15 日公开投敌,陈毅、刘少奇18 日令第1师主力发起讨逆战役。19 日,参战部队沿海(安)泰(州)公路向西横扫, 进展神速。王必成率第2 旅攻克姜埝;叶飞、陶勇率第1、第3 旅于20 日晨攻克泰州城,李长江率残部百余人落荒而逃。这一仗,李伪军5000 余人被歼, 两个支队反正,反共投降势力受到了沉重打击,民族正气得以伸张。讨逆部队随即于21 日主动撤离泰州城。这次讨逆行动,打乱了敌人部署,使日军进犯盐城、“扫荡”苏北的计划被迫推迟。
第三,抓干部培养。新军部成立后,将华中指挥部的抗日军政大学第5分校划归军部直接领导,仍由陈毅兼任校长和政委,学员除班长和排、连干部外,余为上海、南京和苏北、苏南的青年学生。6 月,抗大第4 团团长洪学智率第2 华中派遣大队到达盐城,加强了抗大5 分校。随后,以抗大5 分校为基础,成立抗大华中总分校,仍由陈毅兼校长,着重培养营、团干部和参谋、工兵人才。经过华中总分校和各分校培养的干部,在部队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陈毅不仅重视培养军政干部,还重视培养技术干部。当时医疗任务重,卫生人才缺乏。新军部成立后,他立即决定成立华中卫生学校,还答应亲自参加预定7 月20 日的开学典礼。这时,日军开始“扫荡”,形势紧张,正当大家担心陈毅能否参加开学典礼时,他在军卫生部副部长崔义田的陪同下,骑马准时赶到盐城以东高作镇学校驻地。陈毅在讲话中,首先讲了形势和反“扫荡”计划,要求全校师生做好战斗准备。他号召学员在战斗间隙坚持学习,重视技术工作,学好医务基本理论,掌握战伤治疗技术,救死扶伤,发挥革命人道主义的精神。陈毅的教诲,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陈毅还应邀给卫生学校题了词:“医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中间的桥梁。对人的治疗,药物方面是属于自然科学。而精神安慰和救护方面必须借助于革命的社会科学,新四军的医务工作同志与一般医生不同之点在此。”
这个题词,对该校师生是极大的鼓舞和教育,成为新四军卫生工作的基本原则。
第四,组织部队协同进行反“扫荡”。1941 年7 月20 日,日伪军1。7万余人从东台、兴化、射阳、陈家洋等地出动,向盐城猛扑。陈毅要求第1、第3 师协同作战,粉碎敌人的“扫荡”,他率军部及直属队转移到盐城外围隐蔽指挥。
当日伪军向盐城进犯时,第1 师主力遵照陈毅电令在苏中地区发动攻势,围攻泰州、泰兴城,在姜埝歼伪军1000 余人,攻克黄桥、加力、古溪等重要据点,积极向南通、如皋境内日伪据点和盐城至东台的交通线进袭,使敌顾此失彼,“扫荡”盐城的日伪军被迫回撤。
8 月初,当日伪军被迫从盐城、阜宁抽兵去苏中进行报复“扫荡”时, 陈毅又指挥位于盐城,阜宁地区的部队实行反击。第3 师2 个团攻湖垛、上冈;军特务团和抗大5 分校袭击伍佑、冈门等地;第1 师第2 旅在攻克盐城东南裕华镇战斗中,歼日军2 个小队,生俘日军5 名。这就造成盐城地区日伪的恐慌,迫使“扫荡”苏中的日伪军主力北调。
至8 月20 日,苏北、苏中1941 年夏季反“扫荡”胜利结束,共歼日伪军3800 余名。陈毅对苏中、苏北协力进行反“扫荡”,甚为满意。
在那40 多年以后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纪念塔的碑文中,对陈毅的“雄才大略”作了充分的肯定。
烽火连天的岁月,斗争极其残酷复杂。1943 年,日伪军又发起了“扫荡”。
韩德勤忘恩负义,妄图进击我淮北抗日根据地。陈毅颇有远见,被迫反击,通过捉放韩德勤,争取了主动。
国民党鲁苏战区副总司令、江苏省主席韩德勤是反共磨擦专家,也是陈毅的老对手。
这年初,在日伪军对新四军盐阜区和淮安以东地区韩德勤部“扫荡”前,韩德勤派人到新四军第3 师谈判。陈毅指示黄克诚按统战政策予以接待和争取。经商定,当日军“扫荡”韩部时,新四军配合作战,韩部在不得已时可转移至抗日根据地暂避。2 月中旬,日军“扫荡”韩部驻地时,新四军信守诺言,频频出击,分散日军兵力,掩护韩部转入淮海区休整,还接济其粮食和经费。然而韩德勤背信弃义,竞于3 月中旬率部西渡运河,侵入泗阳县山子头一带,妄图在洪泽湖畔建立反共基地,并派其重建的第89 军西进接应反共军王仲廉部。与此同时,王仲廉率5 个团东越津浦路,闯进华中根据地西大门。为粉碎反共军东西夹击淮北抗日根据地的企图,陈毅决定调集兵力实施反击,由第4 师师长彭雪枫、政委邓子恢统一指挥,歼击韩德勤部。
战役于3 月17 日夜发起。第9 旅冒雨直扑韩德勤副总部所在地山子头, 经激战,将韩的副总部及保安第3 纵队全歼。盘踞在盛圩的顽独立第6 旅,被第5、第7、第11 旅等部歼灭。至18 日结束战斗,俘韩德勤以下官兵1000余人。
第9 旅在清查俘虏时,韩德勤承认自己是“副总司令”、“江苏省主席”, 战士本要释放他。因战前领导有指示,这次反顽以团结抗战为重,对韩德勤不打死、不活捉,私放为宜。但韩却赖着不走,要求见第4 师领导人。
3 月18 日,韩德勤被送到洪泽湖西岸的半城4 师师部时,演出了一幕所谓“不成功便成仁”的假自杀丑剧,先吞下10 多根火柴,接着又假绝食1天,并要求见军首长。
当韩德勤受到彭雪枫接见时,见新四军无意杀他,又狡猾抵赖,但当彭师长列举韩部制造磨擦的罪状,并拿出其电报证据后,韩德勤才老实起来。
接着,彭雪枫又讲述了历史上诸葛亮七擒孟获、我们一再擒获他的事例,明确指出: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只要枪口对外,我们对他仍可不念旧恶,但如果还执迷不悟,那将会后悔莫及。韩德勤这时低头表示:“新四军坚决抗日,宽大力怀,兄弟回去一定广为宣传,并为团结抗日全力以赴。”彭雪枫及时指出:“但愿你言行一致,照自己说的去做。”
时在盯胎县黄花塘军部的陈毅,接到4 师报告后,从战略全局考虑,仔细权衡了对韩德勤的处理办法,认为:韩德勤为了其自身利益,会愿意与我方私合的,以力图保住其江苏省主席的位子;如能私合,韩就不会再策动蒋介石派部队东进;只要韩德勤在,国民党别的派系想争江苏省主席的位子不一定能争到,蒋介石也不便让别人代替他;而汤恩伯等因派系不同,如得不到江苏省主席的位子,也就不会派主力东进。这对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巩固是有利的。于是,陈毅立即向党中央报告,建议与韩德勤私合,订立协定,并迅速将韩释放。
陈毅连夜赶到半城,在与彭雪枫、邓子恢研究后,立即同意让韩德勤的电台先与重庆及顾祝同恢复联系,以试探那里的态度。韩德勤在彭、邓教育下,态度又有好转。
陈毅对韩德勤的分析和处理办法,很快得到了党中央的赞同。
3 月31 日,陈毅会见韩德勤。他首先阐明了对抗战合作的基本主张,讲了山子头事件的起因,接着表示:我方对韩“主席”坚持敌后抗战,采取帮助态度,即使今后局势演变,不幸有大规模磨擦发生,也力争与韩“主席”
保持友善态度。韩德勤对陈军长不计前恶,深为感动,表示:“彭、邓与陈军长之表示,均坦白诚恳,贵党贵军确有顾全合作的诚意,对本人的优待,至为感激。”韩德勤承认:“陈军长曾多方托人向我示意,我认为彼此无商讨余地,。。故未理会,现在想来,这也是我的错。”韩德勤表示同意陈毅关于要以地方的相融来争取国共全局好转的看法,表示要照着去干。然后,双方议论了一些事项。
陈毅鉴于韩德勤表示检讨和认错,根据党中央指示精神,确定对其实行宽大处理,将其释放,并发还其部分人枪。
对此,韩德勤甚为满意。确定由韩的参谋长吕汉劲代表其“副总部”,彭雪枫代表新四军,具体商谈签订协定事宜。
4 月1 日,韩德勤回拜陈军长。陈毅设宴为韩送行,发还他的手表、皮包、手枪,吕汉劲和彭雪枫签订了“合作抗日的协议”。韩德勤提出借钱,陈毅当即送给8 万元。宴后,韩德勤带着新四军发还的人枪编成的两个连队及电台,由新四军礼送出境。不久,王仲廉部会同第89 军溜回津浦路西,韩德勤也将其副总部及“江苏省政府”搬到了安徽省阜阳城。
抗日战争的第8 年,胜利的曙光在望,激励起抗日军民更高的斗志。
对日大反攻在即,新四军面临着新的使命,即保卫胜利成果。
1945 年8 月,抗日大反攻终于开始了。当时身在延安的陈毅,心却在华中,对华中军民大反攻的情况十分关注。
这时,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搞蒋敌伪合流,伪军纷纷挂起蒋家旗号,接应国民党军主力下山抢夺胜利果实。
8 月13 日,毛主席在延安干部会议上,发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的著名讲演,指出:“抗战胜利的果实应该属于人民,这是一个问题;但是,胜利果实究竟落到谁手,能不能归于人民,这是另一个问题。”
他号召解放区军民对胜利成果一定要“力争”。
在华中如何“力争”?陈毅边听报告边思索,迅即向新四军发去贯彻意见,指出:在江南方面,立即有计划地分路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