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共和国十元帅风云录-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采取集中兵力、围点打援、击敌一路、各个歼灭的方针,半年中组织指挥了黄安、商(城)潢(川)、苏家埠、潢(川)光(山)战役,歼敌正规部队近40 个团,使国民党军对鄂豫皖苏区的第三次“围剿”计划彻底破产,红军发展到4 万余人。在此期间,对张国素军事指导的错误和“肃反”的错误进行了抵制和斗争。
1932 年10 月,由于敌人强大和张国焘战略指导的错误,鄂豫皖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第四次“围剿”,四方面军主力2 万多人被迫撤出鄂豫皖苏区。在向西转移中,他指挥部队连续击破了国民党军10 万余人的围追堵截,翻秦岭,涉汉水,越过大巴山,历尽千辛万苦,行程3000 余里,胜利地进入四川通江、南江和巴中地区,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1933 年2 月起,根据地区特点,采取收紧阵地、节节抗击、待机反攻、重点突破的作战方针,连续指挥了反“三路围攻”和仪(陇)南(部)、营(山)渠(县)、宣(汉)
达(县)等战役,并与王维舟率领的川东游击军会合,使红军得到很大发展,川陕苏区进入鼎盛时期。1933 年11 月至1934 年8 月,指挥所部抗击国民党军20 多万人的“六路围攻”,以灵活多变的战术取得歼敌8 万余人的重大胜利。1934 年2 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
1935 年春,指挥广(元)昭(化)、陕南、强渡嘉陵江等战役后,率部长征。6 月,第一、四方面军会师后,被任命为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
参加中共中央在毛儿盖召开的军事工作会议,积极拥护中共中央北上创建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会议期间,获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授予的金质红星奖章。会后率右路军北上,指挥包座战斗,全歼胡宗南部第49 师,打开了进军甘南的通道。同年9 月,与毛泽东、周恩来、陈昌浩等电促张国素率左路军北进。在中共中央和第1 军团、第3 军团北上后,积极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支持朱德、刘伯承等反对张国秦分裂活动的斗争,推动部队第二次北上。1936 年7 月,第四方面军与第二方面军会师后,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8 月,再次率军北上,指挥了通(渭)庄(浪)静(宁) 会(宁)战役。会宁会师后,中央军委指示,第四方面军一部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1 月,奉军委命令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西路军总指挥。率部继续西进,计划在河西走廊创建根据地,待机打开到新疆的通路。
军浴血奋战4 个多月,歼敌2。5 万余人,有力地策应了河东红军的战略行动,但终因敌众我寡、弹尽粮绝而失败。
抗日战争爆发后,出席了中共中央在洛川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被选为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会后同周恩来赴太原与阎锡山谈判,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8 月,任八路军第129 师副师长,参与指挥广阳、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和晋东南反“九路围攻”。1938 年4 月,率第129 师和第115 师各一部进入河北省南部,提出在平原地区依靠群众建立“人山”, 开展游击战争的方针,领导扩大抗日武装,建立统一战线和抗日民主政权,创建冀南抗日根据地。1939 年1 月,参与组织和指挥冀南春季反“扫荡”。
同年6 月到山东,任八路军第1 纵队司令员,统一指挥山东和苏北、皖北八路军各部队,坚持抗日游击战争,并对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斗争。1940 底,返回延安。1942 年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后任抗日军政大学代理校长。1945 年6 月,被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1 兵团(后改为人民解放军第18 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8 年3~5 月, 指挥临汾战役,以大部分新组建之部队,攻克设防坚固的临汾城。6~7 月指挥晋中战役,以6 万兵力歼国民党军10 万余人,解放县城14 座。1948 年10月至1949 年4 月初,带病组织指挥太原战役,任太原前线司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太原前线总前委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954 年起,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 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65 年起,任第三、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66~1987 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曾与刘伯承共同负责战略研究工作,并主管空军、防空军及民兵工作。参与领导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和国防建设。“文化大革命”期间,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1969 年夏,受毛泽东、周恩来委托,在陈毅主持下,与叶剑英、聂荣臻一起,全面深入研究了国际形势,为打开对外工作的新局面提出了战略性的意见和建议。1978~1980 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
1983 年6 月至1988 年4 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他是中共第八至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八届(十一中全会补选)、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90 年9 月21 日在北京病逝。
在战争时期和建国以后,发表过多种军事论著。曾著回忆录《历史的回顾》(1984)。
* * * * *
徐帅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优秀生。他戎马一生,从排长逐级成为我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参加过广州起义,创建过革命根据地,在建国前的各个历史时期指挥过多次战斗、战役。他治军严格而有方,善于指挥,勇于战胜艰难险阻,屡建战功。解放战争中,他率野战军驰骋在晋冀鲁豫边区,并在他的故乡山西,出敌不意,克城歼敌,战果累累。本篇仅记叙他1948 年3月至次年4 月,抱病亲率大军夺取胜利、解放山西全境的几次英勇激战。
三打运城
1947 年春。
九曲黄河裹着微微寒气,波涛翻涌,流冰横陈。千里莽原披上点点新绿,沉睡初醒。
人民解放战争迎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严重受挫后,不得不改为重点进攻。在山东和陕北两个战场,国民党军集中重兵,疯狂进犯。我西北野战军在毛主席指挥下,避敌锋芒,主动放弃延安,诱其深入,果断出击,遏止了敌人的进攻势头。
久病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徐向前再也坐不住了。
早在延安养病期间,他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党中央写报告,要求出征,毛主席曾安慰他:“现在你身体还不好,先安心养病,以后国民党是不会叫你闲着的!”
蒋介石发动内战以后,徐总再次向党中央要求带病出征,中央同意他先到太行山休息,恢复健康后,与刘伯承同志并肩配合,转战黄河两岸,巩固解放区。
此刻,陕北战火正浓。狂妄的胡宗南对我军紧追不舍,企图在陕北一举歼我主力,或逼迫我军东渡黄河。在晋南运城地区,胡宗南加紧设防,囤积物资,以此作为策应西北和中原战场的重要据点。
在晋南地区发动攻势,占其要点,歼敌有生力量,就能威胁胡宗南的后脊,配合陕北我军作战。徐总坚定了这个信念。
3 月18 日,中央军委命令,迅速向临汾以南的河津、风陵渡方向进攻, 相机攻取晋西南三角地带一切可能夺取的地方,迅速地扩大解放区。
刘伯承随即调兵遣将。第4 纵队和太岳军区部队奔赴战场。
4 月下旬,在陈赓、谢富治、王新亭统一指挥下,我军以强大的攻势, 解放了除运城、安邑、夏县3 城以外的19 座县城,歼敌16400 余人。残敌猬集运城。
4 月26 日,军委指示,应乘胜夺取运城,并以一部向吕梁地区扩张战果, 继续威胁陕北敌之侧翼。
据此,刘伯承调整部署。王新亭率第22 旅、第23 旅等部,西出吕梁; 陈赓率第10 旅、第11 旅、第12 旅及第13 旅围攻运城。
为引守敌出援,陈赓部首先向羊驮寺飞机场发起攻击,并攻占北关、西关,歼敌第206 师1 个团和1 个保安团。
春去夏来。在河北武安冶陶指挥所,徐总的肋膜炎虽未痊愈,但精神愉快。6 月13 日,中央军委任命徐向前同志为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员。晋南的战略反攻,捷报频传,打击了胡宗南部队的锐气,支援了陕北战场。徐总希望早日拿下运城,但他以更欣喜的心情,关注着中央军委正在展开的外线作战大军:刘伯承、邓小平同志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陈毅同志率华东野战军主力挺进豫皖苏地区;陈赓、谢富治率西路兵团自晋南强渡黄河,挺进豫西。
由于围攻运城的第4 纵队奉命加入外线作战兵团,我军遂主动撤离,暂时停止对运城的围攻。徐总对部队指战员说,运城不过是个孤岛,那里的敌人跑不了。
徐总在沙场上已经征战20 多年了。在巍巍大别山,在莽莽大巴山,他曾率领红军,攻城池,拔山寨,威慑敌胆,声震遐迩。清瘦的身躯,病弱的肌体,掩饰不住他力克强敌、坚韧不屈的性格。
现在,徐总以赢弱的身躯,挑起了内线作战、消灭阎锡山军、解放山西的重担。
刘、邓大军出征前,刘伯承司令员坦诚地对他说:“徐总,咱俩还是分开好。分开以后,你指挥内线部队作战,更能发挥你指挥作战的才能。”
刘、邓大军出征后,朱德总司令与徐总交谈过:根据外国军队建设的经验,我们的内线野战兵团,要具有多种作战手段,有的要培养成为专门的攻坚部队。
作战,是人力和人心的较量。攻坚作战,更是人力的搏杀、人心的苦斗。
徐总十分清楚,运城、临汾,还有太原,是国民党苦心经营、坚固设防的城市,攻克这些城市,非有钢铁般的力量和超凡的意志不可。他有心亲上前线指挥,炼就一支过硬的队伍,摸索一套攻坚的战术。
幸存的运城守敌有近万人,既有阎锡山的保安5 团、保安11 团等杂牌武装,也有胡宗南的整编第36 师、第17 师各1 个团的精锐部队。其城防工事, 外围以高碉、低碉、野战工事,组成交叉火网;城沿以10 多米高的砖石城墙和深宽各8 米的护城外壕,构成环形障碍。守敌紧紧猖缩在这现代化的城防工事里。
使用哪些部队攻城呢?
晋冀鲁豫军区的主力已随刘邓大军、陈谢兵团南进,余下的都是地方部队,武器装备简陋。要攻克运城,力量显然不足。为解燃眉之急,徐总以太岳军区的基干部队为基础,组建了第8 纵队,辖23、24 两个旅6 个团,作为军区的主力。王新亭任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9 月10 日,徐总下达命令:“第8 纵队主力即攻取运城。” 接着,军区拟定攻城部署。决心以王新亭第8 纵队和吕梁独立第3 旅、太岳3 团等部,担任主攻任务;以一部兵力继续钳制临汾之敌,防其南下; 以另一部乒力扼控三门峡、茅津渡、风陵渡等黄河渡口一线,阻击胡宗南部增援。
鉴于部队缺乏城市攻坚经验,徐总对部队作出指示:“你们攻运城,务作充分周到准备,打有把握、有准备的仗,不打消耗战,不轻敌。”对战术应用,也明确指出:“战斗前,应联系实地情况,作反复之战斗演习,特别是攻地堡、爆破外壕与城门,坑道作业(筑碉堡推进,以地堡对地堡),火力组织,以及突击之专门的训练等”,“秘密的短促火力,诱敌出击,待敌接近至数十公尺,突然给以杀伤,结合步兵小部队的反突击,予以歼灭打击。”
10 月8 日,我军开始第二次攻打运城。
部队从东、西、北三面包围运城,连续攻击外围要点。
火力,就是突击力。部队的主要火力,就是炸药包和两门旧炮。其中的一门炮,运动时需要骡马拽,牛车拉;射击时,因撞针很短,要用镢头撞一下炮底座,才能发火。部队发扬英勇作战的精神,拉着旧炮,冒着敌火,从一个阵地转移到另一个阵地。
战士挥动镢头。
炮口吐着怒火。
步兵抱着炸药包、端着刺刀向前跃进。
很快,扫清了外围据点。
激战中,徐总及时对前线部队给予战术指导:“攻克运城之重要关键:
第一,充分的准备工作,扫清一切登城障碍。第二,在城外给敌有生力量以相当杀伤,而我军力量在登城前又不致有过分消耗”,“尽量利用坑道作业,强行爆破破坏敌外围工事,可以减少我军伤亡。”并鼓励部队说:“攻下运城,是一定要付出代价的,只要能全歼敌人,我们就不怕付出代价。”
部队赶着牛车,将火炮抵近城墙外壕前沿。
运城守敌被团团围住了。
胡宗南急了。运城,是其东线的咽喉,控制着黄河渡口、潼关要冲、陇海铁路,说什么也不能丢失!何况,在城内困守的有自己的嫡系部队36 师1个团。
接到胡宗南的一个命令,钟松第36 师的4 个旅,迅速北渡黄河,向运城奔去,以增援守军,力图保住运城这块要地。
消息传到太行山东麓。徐总锁起眉头。他已经听说,敌36 师于8 月刚被我西北野战军聚歼,师长钟松败中逃脱。此时,钟松率重新组建的部队,凭着一股新锐之气发誓要与我军再决高低。
这是一伙强硬的敌人。
继续攻城,两面受敌,处境不利。
放弃攻城,前功尽弃,士气难平。
徐总用力攥起拳头。挽弓当挽强,擒贼先擒王。对,抓住战机,掉头打援。这样,既可歼灭有生之敌,又可锤炼队伍。
于是,我围城部队奉徐总的命令,迅速撤出运城外围,进至西南的平陆地区,全力迎击援敌。
这里深沟纵横,山势起伏,打援部队运动不便。
过河的援敌果然壮起胆子,横冲直撞。
我军再次操动旧炮、机枪、步枪,甩起手榴弹,顽强抗击气势汹汹的敌人。
硝烟散去,我军歼敌3700 余人,然而,一部敌军突破我军防御阵地,与运城守敌会合了。
敌我力量对比出现变化,我军只好暂时取消攻城计划,另寻战机。
二打运城不克,部队士气颇受影响。流了汗,流了血,跑了路,敌人还没被全部消灭,许多人觉得憋气。第8 纵队是新组建的部队,头一炮,没打响,许多指战员感到抬不起头来。特别是在战斗中,晋南人民节衣缩食,竭力支援,惜给部队门板就达17 万块,或毁坏,或遗失,以至多少群众裹在寒风里,夜不能闭户。门板,给部队背上了个沉重的包袱。
出师不利,给患病的徐总增加了压力。做为将帅,清楚自己的责任,但贯于征战的他,心放的更宽,眼看的更远。此役,虽未攻克运城,但调动了钟松的机动兵力,钳制了胡宗南部队南进,对外线作战起到了有力的配合作用,我军也受到很大锻炼。他主动承担了打援失利的责任,号召部队总结经验,加紧训练,以便再战,夺取战役的胜利。
徐总诚挚地勉励8 纵:“攻打运城虽未攻克,但对部队锻炼甚大。” 中央军委、毛主席也向部队领导发来指示电:“攻运未克,打援又未全歼,在指战员中引起一时情绪不好,是很自然的。但我军精神很好,一次、二次打不好并不要紧,只要你们虚心研究经验,许多胜仗就在后头,望将此意向指战员解释。”
经过动员,广大指战员稳定了情绪,全力投入攻城训练,斗志高昂,纷纷向军区请战,要求再打运城。
入冬后,王震同志率西北野战军第2 纵队,路过晋南,休整待命。
徐总请这支生力军协同第8 纵队三打运城。王震司令员一口答应。
徐总将这个预案电报中央后,毛主席复示:“一、同意你们打运城。二、王震纵队应位于黄河北岸要点,确实保证河南敌不能北渡,方有把握,否则敌必增援,攻运仍无把握。”这是因为,此时胡宗南在黄河南岸的潼关、陕州、洛阳一带,尚有4 个旅另1 个骑兵团,是渡河增援运城的主要力量;黄河西岸黄龙山区有1 个师另1 个旅,因受陕北我军的钳制,渡河援运的可能性小些。所以,毛主席提醒徐总,要特别注意黄河以南的敌人北渡。
徐总很快就把王新亭和王震同志召集到冶陶指挥所,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当面商讨作战部署。听取部队的情况汇报后,徐总说:“你们和全体指战员要求最后攻下运城的决心很好。毛主席十分关心这次作战。要很好地总结上次攻打运城的经验,接受教训。第二次打运城,部队是很英勇的,但步兵的顽强性不够。教育部队要顽强不屈,坚持最后五分钟,取得最后歼灭敌人的胜利。”
徐总本想亲临前线指挥,但由于正值晋冀鲁豫中央局召开全区土地改革会议,便决定组成运城前线指挥部,由王新亭任司令员,王震为政治委员,统一指挥晋冀鲁豫部队和西北野战军第2 纵队两支部队,协同作战。
前指随即召开党委会和团以上干部会议,讨论敌情,研究打法。
部队抓紧战前训练。
运城,这座战火中的凤凰城,迎接着新生。
经我军两次打击的运城守敌,惶恐不安,士气低落。他们重新修复被摧毁的明碉暗堡,调整了近百门火炮和300 余挺机枪,构成东西南北四大护城阵地。隆冬的阵阵寒风吹来,敌兵在阵地上哀声叹气。
前指反复研究后,决定以8 纵和2 纵主力对运城实行四面围攻,以西、北两面为主攻方向,以太岳军区的3 个团布阵黄河渡口,担任阻援任务。
12 月16 日,漫天飘雪,寒气逼人。然而,我军广大指战员不畏艰苦, 斗志昂扬,只等前指的一声令下。
入夜,我军的冲锋号声格外响亮,猛烈的枪炮声连连不断,攻击开始了!
各路部队在运城外围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
在守敌四大阵地之一的马家窑阵地,我2 纵第9 旅突击队乘着炮火,扫雷区,越铁丝网,跨深壕,连续突击,强行爆破,一举突入敌人阵地。
在城北的纪念塔阵地,我独立第3 旅突击队在枪林弹雨中勇往直前,步兵炮兵工兵紧密配合,爆破手迅猛突击,百余守敌迅即全部被歼,无一漏网。
城北的面粉公司,拔地8 丈,墙高势险,守敌悬赏坚守一夜,奖金1 万元。我8 纵23 旅突击队,突然爆破,猛冲进去,守敌大部被歼,儿个残敌眼直手呆,被吓傻了。
在东南郊的14 号碉堡阵地,争夺格外激烈。我军占领这一阵地后,不甘心失败的敌人,集中所有炮火,一次次地疯狂反扑。敌人以每分钟30 多发炮弹的速度,向我阵地猛轰。敌兵在军官枪口的成逼下涌上来。阵地上,炮火连天,杀声四起。我阵地上的战士们不畏敌势,以密集的手榴弹压住敌人。
指战员的脸熏黑了,胳膊甩肿了,敌军倾泻的1 万多发炮弹把阵地上的黄土烧焦了,但我军坚守的阵地屹然不动。
敌人的四大防御阵地被摧毁了。运城的外围被扫清了。我攻城部队直逼城垣。
运城守敌手忙脚乱,发出声嘶力竭的哀鸣。
胡宗南的后脊再遭一拳,打到疼处。他不肯罢休,急忙从黄河南岸抽调4 个旅,星夜赶至陕州,拟再次增援运城。
24 日,敌先头部队1000 余人,进抵黄河太阳渡。
胡宗南暗自庆幸用兵神速,举杯自斟。
徐向前飞电前指,下令抓紧攻城。
王新亭、王震坐镇前指,彻夜未眠。
我军必须在援敌到来之前,歼灭守敌,”否则将会遭受重大挫折,二打运城失利的情况决不能重演。两位英勇善战的前线指挥员完全理解徐总此刻的急切心情,也了解前线将士决战运城的高昂斗志。
兵贵神速,决心已定,事不宜迟,机不可失。
这两位前指领导人毅然决定,将原定于25 日黄昏发起总攻的时间,提前到当日拂晓。
24 日深夜,攻击部队冒雪进入前沿出发阵地。战士们净着大眼,磨拳擦掌,精神抖擞,急切地等待着黎明,等待着总攻击内战斗号令。
总攻击开始了。
炮火冲天,枪声猛烈,我军从几个方向发起猛攻。守敌依仗强固的城防工事,拼死抵抗。我突击部队采用架设云梯和跳板的办法,奋勇登城,在通过外壕前开阔地时,受到敌火极大威胁,伤亡严重。我军火器也处于劣势,压不住敌人火力。但指战员们奋不顾身,前仆后继,勇敢突击,仍未能登上城头。激战中,8 纵23 旅的两支小分队虽然一度冲上城头,却没能得到二梯队的及时支援,在突破口坚持了一阵,又被反扑的敌人打了下来。
几次攻城均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