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希伯来民族简史-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处之,据载希西家王敬畏耶和华,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他废去异教邱坛,毁坏柱象,砍下木偶,更有意义的,他以无畏的精神废除摩西时代所造的铜蛇(《王下》18:3~4)。面对弥迦先知的警告,希西家王仍“敬畏耶和华,恳求他的恩”,因此“耶和华就后悔,不把自己所说的灾祸降与他们”(见《耶利米书》26:18~19)。希西家王之后,南国犹大又继续存在了一百年。

    三、约西亚王的宗教革新运动

    亚述西拿基立王死,子以撒哈顿(Esarhaddon元前681~668)继位。以撒哈顿对巴勒斯坦诸小国采取安抚、怀柔的政策,而毕其全力对付埃及。元前673年,经过几次战役,攻占埃及孟菲斯城,完成对西亚地区和埃及的控制。犹大国接续希西家王是玛拿西王(元前692~638年),在他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期间,始终臣服于亚述。他背弃希西家王的路线而效法祖父亚哈斯,继续引进亚述的宗教规章、礼仪,兴建异教邱坛,而这些邱坛与亚舍拉象正是他父亲希西家所毁坏的。《列王纪下》21:16记:“玛拿西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使犹大人陷在罪里,又流无辜人的血,充满耶路撒冷,从这边直到那边。”许多无辜人的血之中,据说就包括了先知以赛亚的血。旧约外传中有一卷书称《以赛亚殉难》,记载犹大希西家王死后,玛拿西上台,开始作恶多端,使犹大人陷在罪里,在耶路撒冷全城,流许多无辜人的血(参见《王下》26:16),以赛亚先知被迫退居山林,禁食祈祷。这时有撒玛利亚人的假先知向玛拿西密报以赛亚的行踪,以赛亚先知因而被捕,玛拿西王悍然将以赛亚先知施行锯刑,以赛亚从容就义,在安静中被锯锯死。以赛亚先知在残暴的玛拿西手下受难,被认为是有根据的历史事实,新约《希伯来书》11章记述历代被害信徒的英雄事迹时说:“有人忍受戏弄、鞭打、捆锁、监禁各等的磨炼,被石头打死,被锯锯死,受试探,被刀杀,披着绵羊、山羊的皮各处奔跑,受穷乏、患难、苦害,在旷野、山岭、山洞、地穴飘流无定……。”(《希伯来书》11:36~38),其中的“被锯锯死”显然是包括了以赛亚先知在内。

    亚述王以撒哈顿之后,亚述帝国最末一个强大的王是亚述巴尼拔(Ashurbanipal元前668~626),旧约中名为“亚斯耶巴”(《以斯拉记》4:10)。在他在位期间,玛拿西王曾有一次叛离事件,亚述王把他俘走,后来得到宽大释放,重新回到耶路撒冷。《历代志下》33:10~20记载这个事件的始末,说是玛拿西王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重新建筑他父亲希西家所拆毁的邱坛,又为巴力筑坛,作木偶,敬拜事奉天上的万象……,玛拿西王不顾耶和华的警诫,所以耶和华使亚述王(即亚述巴尼拔)的将帅来攻击玛拿西王,用铙钩钩住玛拿西,用铜链锁住他带走。至此玛拿西幡然悔悟,在危难之时,恳求耶和华,在上帝面前极其自卑,于是上帝允准玛拿西的祈求,垂听他的祷告,使他归回耶路撒冷,继续为王。从此玛拿西王改弦更张,宗教上在耶路撒冷除掉外邦人的神象与耶和华殿中的偶象,拆毁异教神坛,重修耶和华的祭坛,在坛上献平安祭、感谢祭,吩咐犹大人事奉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在军事上巩固耶路撒冷城防,沿城构筑高墙,并设立“勇敢的军长”负责防守。玛拿西此次被俘的惨痛经历和他幡然改悔的实际行动,旧约《次经》中保存玛拿西的悔改自卑祷文,称为《玛拿西祷言》。全祷文共15节,其中有如下虔教自卑的忏悔词句:“全能之主啊,在你大慈大悲中,你向那些悔罪者,许下宽恕与救助。你是义人的上帝,对于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忏悔是多余的。因为他们没有得罪你,可是对于象我这样的罪犯才需要忏悔,我犯的罪孽超过海边的沙粒……我自身的罪孽将我压垮,我今在深深的谦恭中,祈求你的怜悯,求你切切不因我的罪毁灭我身,切切不要储存对我的惩罚,求你将宽恕怜悯赐给我。我此生此世要永远赞美你。”玛拿西王的悔改得到赦免,他先后在耶路撒冷作王长达55年。玛拿西死,子亚们继位,只一年被杀,群众立他的儿子约西亚为王。

    约西亚是犹大诸王中一个备受称誉的王,在位也长达三十年(元前638~608)。约西亚登基时年仅八岁,他长大后,在他为王的第十八年,亦即公元前621年,发生了一件以后导致轰轰烈烈的宗教革新运动,被后世称之为“621大革新”(The Great Reformation of  621)。这场革新的缘起是在这一年,约西亚王授意修理耶路撒冷的圣殿,在修理进行过程中,大祭司希勒家报告从圣殿中发现了一部《律法书》,这部《律法书》也称为《约书》。《历代志下》34章记载这同一事件,则称圣殿里发现的是“摩西所传耶和华的律法书”。这律法书在约西亚王面前诵读了,约西亚王“撕裂衣服”表示震惊,说因为“没有遵着书上所吩咐的去行,耶和华就向我们大发烈怒”(《王下》22:13)。于是约西亚王下令以律法书所记的内容为准绳,发起一场革新宗教的运动,从上到下,大力清除一切异教神像、邱坛,以及一切异教习俗和礼仪,采取拆毁、敲碎、焚烧扬灰的手段,如“从耶和华殿里,将亚舍拉搬到耶路撒冷外汲沦溪边焚烧、打碎成灰,将灰撒在平民的坟上”(《王下》23:6)等等,进行得非常彻底,使举国上下,宗教纯洁的面貌焕然一新。这场革新所依据的那部律法书现在一般认为是现存的《申命记》中的核心部份,即《申命记》第12章至第26章中关于一切诫命律法的汇集。因为约西亚王在这次革新运动中所进行的整顿内容,都可以在《申命记》的这一部份中找到相对应的规定。比较显明有《申命记》中如下的章节:申12:3;13:4~5;16:2~8;18:10~12;23:17~18等,这些规定都在《申命记)的核心部份。当年约西亚王修理圣殿发现的律法书也显然不是现在《申命记》的全部,因为约西亚王的书记沙番在王面前诵读的律法书(也称为《约书》)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读完了。首先是书记沙番看了,然后带进去读给约西亚听(见《王下》22:8,10)。很清楚的事实是:约西亚王革新宗教的项目正符合《申命记》这部份所记载的内容。早在希西家王在位年代,他也进行过清除异教的类似活动,但不够全面彻底,到他儿子玛拿西时,又被全盘推翻,并迫害直言的先知,流无辜人的血。司能就是在玛拿西边害时期,有人把律法约书隐藏在耶路撒冷圣殿墙壁之中,经过半个多世纪之后,在约西业进行修理圣殿之时又被发现并公之于世。而这部律法书的发现,就成为公元前621年约西亚王开始宗教大革新运动的契机。

    约西亚王作为一个被称誉的好王,宗教大革新运动是他在位时的一大功绩。十多年之后,即公元前608年,约西亚王在一次与埃及法老尼哥的军事纠葛中意外阵亡。此事件在《列王纪下》23章29~30的记载极简单,只说:“约西亚年间,埃及王法老尼哥上到伯拉河,攻击亚述王,约西亚王去抵挡他,埃及王遇见约西亚在米吉多,就杀了他。”而《历代志下》35章对此事件稍加诠释说:“埃及王尼哥上来,要攻击靠近伯拉河的迦基米施,约西亚出去抵挡他,他(尼哥)差遣使者来见约西亚说,犹大王阿,我与你何干,我今日来不是要攻击你,乃是要攻击与我争战之家,并且上帝吩咐我速行,你不要干预上帝的事,免得他毁灭你,因为上帝是与我同在,约西亚却不肯转去离开他,改装要与他打仗,不听从上帝借尼哥之口所说的话,便来到米吉多平原争战,弓箭手射中约西亚王,王对他的臣仆说,我受了重伤,你拉我出阵罢,他的臣仆扶他下了战车,上了次车,送他到耶路撒冷,他就死了”(《历代志下》35:20~24)。以上说明了约西亚王本不应介入埃及与亚述这两大国的纷争,他没有持守中立,而采取倒向亚述的行动是错误的。因此时的亚述已日落西山,奄奄一息,已临近彻底灭亡的末日。约西亚王此次的“殉葬”举动,结果是自取灭亡,是“不听从上帝借尼哥之口所说的话”,是“干预上帝的事”(《历代志下35:22)。约西亚王的不幸阵亡,整个耶路撒冷人都为他悲哀。据《历代志》所记,先知耶利米为约西亚王作了哀歌,所有歌唱的男女也唱哀歌,这歌载在哀歌书上(见《历代志下》33: 25)。旧约圣经中有《耶利米哀歌》一卷共五章,但按内容看,这五首歌纯为哀悼公元前586年犹大国灭亡、耶路撒冷遭到毁灭的哀歌,并非耶利米哀悼约西亚王阵亡的哀歌。耶利米先知为约西亚王所作的哀歌并没有流传下来。

    四、南国犹大公元前586年亡于新巴比伦

    公元前626年,亚述王亚述巴尼拔死去,亚述帝国开始走向衰亡。这一年闪族边勒底人那波帕拉萨尔(Nabopolassar元前626~604年)占领亚述的南部领土,建立新巴比伦王国,日渐强大起来,并开始与埃及争夺叙利亚、巴勒斯坦的控制权。公元前612年,新巴比伦攻占亚述首都尼尼微城。

    公元前605年,埃及法老尼哥进兵西亚,占领幼发拉底河畔的卡尔赫米什(Carchemish亦译迹基米施,见《耶利米书》46:2),直接与新巴比伦发生正面冲突。此次大战,埃及纠合残存的亚述军队参战,这场有名的卡尔赫米什(迦基米施)大战,埃及、亚述联军被新巴比伦彻底击败,埃及残军撤回埃及,而亚述帝国至此(公元前605年)宣告灭亡。

    公元前605年,亚述灭亡之后,犹大国仍暂时处于埃及控制之下。公元前608年,约西亚王死后,儿子约哈斯曾继位三个月,埃及法老尼哥废黜他,立约西亚的另一个儿子约雅敬(元前608~597)为王。约雅敬初期顺服投降埃及,缴纳贡银,《列王纪下》23:35记:“约雅敬将金银给法老(指埃及尼哥)遵着法老的命向国民征收金银,按各人的力量派定,索要金银,好给法老尼哥。”但此时新兴的新巴比伦最强大的王尼布甲尼撒(Nebuchadnezzar Ⅱ 元前604~562)已经上台,他逐步在西亚舞台上取代埃及的势力范围,并从埃及手中夺取对巴勒斯坦的控制权。《列王纪下》中有一句很简单的记载:“埃及王不再从他国中出来,因为巴比伦王将埃及王所管之地,从埃及小河,直到伯拉河,都夺了去”(《王下》24:7)。既然新巴比伦势力已取代埃及,因此犹大约雅敬王被迫转而臣服尼布甲尼撒,但他随时伺机背叛。此时先知耶利米预见约雅敬王将给犹大国带来危险的灾难,目睹新巴比伦尼布甲尼撒虎视眈眈,犹大国家危机四伏。他因此忧心仲忡;不禁痛哭流涕,奔走呼号。先知预告“圣殿必如示罗,耶路撒冷将变为荒场”(《耶利米书》26: 6、9)。耶利米先知的大声疾呼,不但不被重视,反而几乎为此引来杀身之祸。他被捉拿后,由于先知的同情者引证百年前弥迦先知类似的预言为例,才使耶利米幸免一死(《耶利米书》26:1~19)。另一无辜敢于直言的先知示玛雅的儿子乌利亚,照着耶利米的一切话说预言,结果约雅敬穷追不舍,从埃及把他抓回归案,终于被处死(《耶利米书》26:20~24)。

    约雅敬王忠于埃及反叛新巴比伦的行为,导致尼布甲尼撒进攻犹大,围城之中,约雅敬王猝死,儿子约雅斤王继位。面临强敌围城,他也不能进行抵抗,只得率臣仆、首领出城投降巴比伦王。(列王纪下)记载这段事实说:“当他军兵(指新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围困城的时候,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就亲自来了,犹大王约雅斤和他母亲、臣仆、首领、太监、一同出城,投降巴比伦王,巴比伦王就拿住他,那时是巴比伦王第八年”(《王下》24:11~12)。此次事件中新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洗劫耶路撒冷王宫与圣殿的财富,并将约雅斤王和其家族,宫庭上层人士、官兵和技术人员等一万多人作为战争俘虏掳到巴比伦去(《王下》24:1~16)。巴比伦第八年,尼布甲尼撒王掳掠耶路撒冷,俘去的约雅斤王和众民的事件,发生于公元前597年,这是犹大国灭亡前奏的第一次被掳。

    公元前597年事件之后,尼布甲尼撒立约雅斤叔父,也就是约西亚王的另一个儿子西底家为犹大国看守的王(《历代志上》3:15,《列王纪下》24:17)。西底家王头四年安份守己,不敢造反。但以后西底家王经受不住多方面的鼓动,不听从耶利米先知审时度势提出的劝阻(见《耶利米书》27章),终于在公元前588年,背叛巴比伦。尼布甲尼撒再度出兵围困耶路撒冷,守城官兵奋起抵抗,坚持了两年之久,耶路撒冷城发生饥荒,在公元前586年四月初九日(相当于公历七月)耶路撒冷城陷落。西底家王弃城逃跑,在耶利哥附近被巴比伦追兵捕获,被带到巴比伦王之前受审,众子在他眼前被杀,西底家王被剜去眼睛,带去巴比伦。巴比伦的军兵再次掠走圣殿财宝器物,包括金银甚至铜器都掠去了。巴比伦王的护卫长尼布撒拉旦放火焚烧圣殿、王宫、民房、拆毁耶路撒冷的城墙,将城中居民,除留下些最贫穷的人外,都尽数掳到巴比伦去。这就是公元前586年,犹大的第二次被掳。此次耶路撒冷城圣殿被毁。众民被掳事件,旧约圣经中有三处留有类似并稍有不同的记载(见《列王纪下》24:17~25:  21;《历代志下》36:11~21;《耶利米书》52:1~11)。根据《耶利米书》52:30所记,除上述犹大的两次被掳外,在尼布甲尼撒第二十三年,即相当于公元前581年,护卫长尼布撒拉旦又来掳去犹大人七百多名,应列为犹大的第三次被掳。

公元前586年,犹大末王西底家的反叛,导致犹大国家的灭亡和众民被掳去巴比伦。这一年代表犹太历史分国时期的结束,众民被掳去巴比伦异邦,历史上称为“巴比伦囚虏”时期。

 

第四节  分国时期的先知

 

    希伯来民族史的分国时期指从所罗门王死后,统一王国分裂为南北两国,北国以色列于公元前722年亡于亚述,南国犹大于公元前586年亡于新巴比伦这一段长达三百五十年的历史(约公元前933~586年)。

    分国时期这三百五十年时间是先知辈出的年代。旧约中著有书卷的先知约占半数以上属于分国时期的先知。他们在此时期内的出现,并非偶然的,他们并非单纯是宗教的人物,实际上他们主要是政治、社会的人物。他们对分国时期里的国家政治、社会和宗教各方面都起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一、“先知”的含义

   〃先知”一词,希伯来文读作“那弥”(Navi),其语源的动词词根是“讲预言”(to prophesy)。他们既能讲未来的预言,于是汉语译为“先知”,英语为prophet。因此“先知”者,其含义为“说预言的人”。他们是受耶和华神灵的感动,成为“受灵感的人”,而作为耶和华的代言人,发出警世的预言,宣布耶和华神的意旨和他对罪恶的谴责,预告他的审判与将降下的灾难等。先知的工作方式多种多样,表现各不一致。有的义正词严,慷慨激昂,进行宣讲;有的苦口婆心,规劝训勉;有的痛心疾首,奔走呼号,甚至流泪嚎哭;还有的以世人所不易理解的动作,现身说法。尽管表现与工作方式不同,但其共同的目的不外乎要矫治宗教上的走人歧途,要树立社会高尚伦理道德之风,要挽救民族国家陷入危亡之境。公元前九世纪之后三百多年的时期里,正是以色列犹大统一国家陷于分裂,耶和华的宗教遭受异教之风渗透,社会贫富分化、道德沦丧之时,在国家面临强敌压境,随时可能入侵的情势下,于是耶和华的先知一个个应召而出,根据他们各自接受的灵感执行其时代的使命。

    二、从以利亚和以利沙到阿摩司

    当北国以色列的暗利—亚哈王朝时代(公元前887~854年),在亚哈王与其异国王后耶洗别的残暴统治下,其在政治上,宗教上的倒行逆施,使得坚持耶和华信仰,主张廉洁政治的师徒先知以利亚和以利沙应时而出。以利亚先知不避危险与拜异教巴力的先知进行反复的斗争(《列王纪上》第18章)。以利亚先知培养出来的学生以利沙先知,继承以利亚的工作,他立意推翻多行无道的暗利—亚哈王朝,支持新耶户王朝的建立。他在旧王朝中物色了掌握兵权的耶户将军,鼓动他发动军事政变而推翻了亚哈的王朝,并斩尽杀绝旧王朝家族并清除耶洗别所引进的异教势力。公元前八世纪六十年代,北国耶罗波安二世当权的年代,出现了社会贫富的显著两极分化和伦理道德沦丧的败坏现象,宗教上则表现注重仪礼,徒有虚伪的形式。这时原以牧羊为职业的阿摩司出现于繁华一时而罪恶充斥的伯特利,他面对当权的宗教祭司慷慨陈词,他说:“我原不是先知,也不是先知的门徒,我是牧人,又是修理桑树的人,耶和华选召我,使我不跟从羊群,对我说,你去向我民以色列说预言。”(《阿摩司书》7:14~15)阿摩司先知无畏地抨击耶罗波安的国家政策,暴露社会的真实情况,说富豪“舒身躺卧在象牙床上,吃羊羔牛犊,弹琴鼓瑟唱消闲的歌曲”,而穷人却为一双鞋被卖为奴,“他们见穷人头上所蒙的灰也都垂涎,阻碍谦卑人的道路,父子同一个女子行淫……”(《阿摩司书》2:6~7;6:4~5)。此时的耶和华的宗教变成只注重仪式礼仪和形式,弃绝公平与社会正义。阿摩司作为耶和华神的代言人庄严宣布:“我厌恶你们的节期,也不喜悦你们的严肃会,你们虽然向我献燔祭和素祭,我却不悦纳,也不顾你们用肥畜献的平安祭,要使你们歌唱的声音远离我,因为我不听你们弹琴的响声,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阿摩司书》5:21~24)阿摩司先知以他的公平与公义的主张因而闻名于世,被称为是“公义的先知”。

    三、何西阿先知

    何西阿是和阿摩司同时代的先知(公元前750~735之间进行工作),他所宣扬的是上帝始终不渝的爱。何西阿先知以自己家庭夫妻的悲剧来扮演一个形象化的比喻和教训:先知的妻子歌篾生有三个儿女,但她却另有所欢逐渐堕落为娼,离他而去。虽然如此,先知何西阿仍不忘情,仍不改初衷而爱着她,后来竟愿出赎价把她从堕落深坑挽救回来。这个家庭的悲欢离合,目的在引出一个“不渝的爱”的教训,这就是:以色列人本来忠贞爱神。但以后却背弃耶和华而去敬拜异神,正如妇人不贞堕落一样,但耶和华仍不抛弃他们,仍期待他们一朝改悔,耶和华以赎价把他们赎救回来。何西阿先知就是以此生动的例证把神人之爱比作夫妻之爱。这种比喻所代表的观念,以后延伸到了新约时代,使徒保罗就是把基督和教会的关系比作丈夫和妻子的关系,教会被比作是基督的新妇(见《新约·以弗所书》5:22~25)。何西阿先知教训的中心是强调上帝慈爱的属性,“慈爱”一词,希伯来文读作“哈赛德”(hasad)、它的含义不是指世人之间的爱,而是包含着慈爱母亲对婴儿的爱怜与照拂,是一种极纯洁的爱,它包含着一种怜恤、良善与虔诚的素质。上帝喜爱人都具有这种素质,他喜爱这种素质甚于献给他的许多祭物。因此在《何西阿书》6:6说:“我(耶和华)喜爱良善,不喜悦祭把。”“良善”一词原文即“哈赛德”,而“良善”一语尚不足表达“哈赛德”较深的内涵。圣经底注为“良善”亦可译为“怜恤”,实则亦可译为“慈爱”,即如上帝爱世人的那种“不渝的爱”。何西阿先知故亦被称为“爱的先知”。

    四、以赛亚和弥迦先知

    公元前八世纪出现的第一位大先知是以赛亚(公元前740~701年作先知)。以赛亚出身王族,他与南国乌西雅王是堂兄弟。乌西雅王在其长达四十年的当政期间,在内政外交、军事与农业建设上颇有建树。在宗教上虽还没有根绝异神的影响,但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使耶和华的宗教在国中居主导地位。乌西雅王在公元前740年去世,就在这同一年,以赛亚感悟自己身上负有的使命,他开始了持续近四十年的先知活动,他以耶和华神代言人的身份宣布上帝对会罪恶的严厉谴责。以赛亚对南国犹大哈斯王亲亚述的路线持强烈反对态度,亚哈斯王为讨好亚述王而大兴亚述异教的举动使先知痛心疾首。以赛亚先知的主张是上帝的圣洁。“圣洁”既包括宗教上的虔诚,诚实无伪,也包括人间伦理道德的善行与清洁无疵。以赛亚先知主张人们不仅要弃绝恶行,自我圣洁,圣洁的具体行动还应寻求公平的行为,为孤苦无告的人伸冤辨屈。先知的一句名言为:“你们要洗濯自洁,从我(耶和华)眼前除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