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希伯来民族简史-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正典书卷”。基督教新教不接受这些书卷,称为《次经》(Apocrypha)。次经一词源自希腊文apokryphos,原意为隐藏,指隐藏而不公开的经卷,即指不包括在希伯来正典中,但包括在七十子希腊文译本和拉丁文译本之内的书卷。这一时期还有若干不在希腊文七十子译本内的书卷,被称为《外传》(Pseudepigrapha),其希腊词源有“伪经”的意思。

    一、次经(Apocrypha)次经包括哪些类书卷己如上述。一般的书目共有下列十五卷:《玛喀比传上卷》(I Maccabees亦译马加比)、《玛喀比下卷》(Ⅱ Maccabees)、《多比传》(Tobit)、《犹滴传》(Judith)、《以斯帖补篇》(The Additions of Esther)、《所罗门智训》(The Wisdon of Solomon)、《便西拉智训》(Sirach or Ecclesiasticus)、《巴录书》(Baruch)、《耶利米书信》(The Letter of Jeremiah)、《三童歌》(Son of the Three Young Men)、《苏撒拿渤》(Susanna)、《彼勒与大龙》(Bel and the Dragon)、《以斯拉续篇上卷》(The First Book of Esdras)、《以斯拉续篇下卷》(The  Second Book of Esdras)、《玛拿西祷言》(The Prayer of Manasseh)。上列十五卷书目除《以斯拉续篇上卷》、《以斯拉续篇下卷》、和《玛拿西祷言》这三卷外,天主教对其它12卷与圣经正典同等看待。十六世纪宗教改革后,《次经》在新教中没有地位。马丁路德在其新译德文圣经中,把主要的次经书卷附于旧约正典书卷之后作为附录,并加上如下按语:“这些次经书卷不能与圣经同等看待,但仍是有教益的读物。”英国圣公会(Anglican安立甘教会)认为次经可作为生活典范和行为指南,但不应作为教义的根据。

    次经各卷的主要内容:

    《玛喀比传上卷》记载玛喀比起义时期,从公元前175年安条克四世伊皮法尼斯到公元前135年玛喀比王朝约翰·胡肯奴掌权40年间的犹太简要历史,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全书共16章,分别记述安条克四世的迫害、马提亚起义、犹大·玛喀比的事迹、约拿单为领袖、西门的战迹。约写于公元前105年约翰·胡肯奴死后不久。原文为希伯来文。

    《玛喀比传下卷》重述玛喀比起义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包括安条克四世的迫害、犹大·玛喀比战胜安条克五世的将军尼迦拿的事迹等。与《玛喀比传上卷》比较,本卷更重视神迹的描述。本书作者不同于上卷,可能写于埃及亚历山大,年代约公元前100~50年间,原文为希腊文。

    《多比传》为一劝善故事。主人公多比是个虔诚的义人。亚述灭亡以色列国后,多比全家被掳去尼尼微城。多比广行善事,反而眼睛致瞎,其子多比亚历经困难曲折,终于取得灵药,治好父亲瞎眼,还带了银钱和一个新婚妻子回来,合家欢庆义人终有善报。约公元前200年写于埃及亚历山大,原文为希伯来文或阿拉米文(即亚兰文)。

    《犹滴传》描绘一个虔诚的犹太寡妇犹滴的英雄事迹。犹太城市被敌人围困,危在旦夕,犹滴毅然换下寡妇服饰,盛装打扮。以其美色与敌酋周旋4日,在不得不接受敌酋酒宴的夜晚,灌醉敌酋,割下其首级,使敌军惶恐败退,城市转危为安。本书可能写于公元前150年左右玛喀比起义时期,以一个犹太女子犹滴的虔诚、机智和勇敢的英雄事迹,用以鼓舞犹太人的斗争精神。原文是希伯来文。

    《以斯帖补篇》为6段《以斯帖记》希伯来文本所没有的段落,希腊文七十子译文将这6段分别嵌入《以斯帖记》的适当部份,使其内容上下衔接。拉丁文和英文译本则将此6段作为补篇,附录于书后,原《以斯帖记》为10章,此6段成为第11到第16章。此6段内容包括以斯帖的祷告、亚哈随鲁王恩待犹太人的诏书等,丰富了《以斯帖记》的内容并增加了虔敬的宗教色彩。原《以斯帖记》中没有一次提到上帝,也无以斯帖信托祷告的内容。约写于公元前150~50年间,原文为希腊文。

    《所罗门智训》共19章,内容为赞颂智慧与正义,批驳义人灭亡,恶人却享长寿的论点,讽刺拜偶象的愚昧等。作者显然并非所罗门王,犹太晚代作品每冠以君王、先圣的名字以提高其价值,而所罗门也素以有智慧闻名。从书的内容看,作者是位具有正统信仰的犹太人,但也熟悉希腊哲学,所以书中常有两种思想相互融合的迹象。约写于公元前100~50年间,原文为希腊文。

    《便西拉智训》共51章。内容类似旧约的《箴言》,包括对日常生活多方面的劝勉、教训和警戒等。原文为希伯来文,以后由作者的孙子把原书带到埃及译成希腊文,并在书前加上译者序言。由这段序言的内容可无误地推算出本书写作的年代与翻译的年代,同时也证明本书翻译时希伯来经典已确分为律法书、先知书和其它的书(即圣文集)三大部份。本书于公元前190~170年间以希伯来文写于巴勒斯坦,公元前132年由作者的孙子带到埃及译为希腊文。

    《巴录书》为一封假托先知耶利米的书记巴录之名,写给被掳去巴比伦众民的公开信。内容包括为民族痛悔的祷文,一篇歌颂智慧的诗歌和哀叹当前灾难、预示将来拯救的预言。原文为希伯来文,约写于公元前100~50年间。

    《耶利米书信》为一反对偶象崇拜为主题的短文。作者仿照先知耶利米写信劝勉被掳去巴比伦众民的方式,劝戒他们戒除外族敬拜偶象的恶习。约写于公元前150年左右。

    《三童歌》、《苏撒拿传》、《彼勒与大龙》是《但以理书》的三个附录。

    《三童歌》记三个但以理的同伴因拒绝跪拜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所造的金像而被投入火窑后,称颂上帝公义、祈求拯救的祷文和称谢的诗歌,插于《但以理书》第3章23节之后,原文为希伯来文。

    《苏撒拿传)记载美貌敬虔的犹太女子苏撒拿被两个邪恶好色的犹太长老诬告通奸罪,在临被处死之前,但以理挺身而出,以机智的询讯揭穿两犹太长老的诬告,拯救了无辜的苏撒拿。在《七十子译本》中列于《但以理书》之前。

    《彼勒与大龙》记载但以理机智地破除巴比伦的彼勒神象和大龙(即大蛇)崇拜的故事。在《七十子译本》中列于《但以理书》之后。    以上三段《但以理书》附录,约写于公元前二世纪。公元前100年间被插入《但以理书》中。

    《以斯拉续篇上卷》在拉丁文译本为《以斯拉三书》,本书共9章,记述犹大约西亚王的事迹和耶路撒冷陷落、众民被掳、归回、重建圣殿、以斯拉改革等等,这些内容相当于旧约《列王纪》、《历代志》、《以斯拉记》、《尼希米记》中的相应段落。第34章记载波斯大利乌王宫庭中三侍卫少年关于什么是世界上最强者的讨论,是本书特有的部份,约写于公元前200~100年间。

    《以斯拉续篇下卷》在拉丁文译本为《以斯拉四书》,其排列顺序为:旧约《以斯拉记》为以斯拉一书,《尼希米记》为以斯拉二书,次经的《以斯拉续篇上卷》为以斯拉三书,《以斯拉续篇下卷》为以斯拉四书。

    本书为公元一世纪末的作品,可能写于罗马皇帝图密善在位之时(公元81~96年),按时期本不应归入希腊时期的宗教经卷,而应列入《旧约外传》部份,但在拉丁文、德文译本均列入次经中。本书共16章,包括有七个异象,反映犹太人在公元70年后罗马统治时期所遭受的苦难,与关于末世的启示。书中的巴比伦毁灭耶路撒冷实际是影射罗马帝国公元70年毁灭耶路撒冷的事件,书中的三头大鹰指的是罗马维斯帕先之后的三个皇帝(《以斯拉续篇下卷》第11章),书的主体部份(第3章~14章)写于公元90年左右。

    《玛拿西祷言》记犹大王玛拿西被亚述王掳去巴比伦(《历代志下》33:10~20),他一贯作恶,故受此惩罚,在急难之中他悔悟认罪,向上帝祈祷,后得以归回耶路撒冷,仍坐国位,并且国运长久。此为后世一虔诚犹太人根据其事代书的一篇长仅15节的祷文,约写于公元前100年。

    二、外传(伪经)

    旧约外传是一些写成于公元前200年至公元100年间的犹太宗教书卷,这些书卷不在圣经希伯来文正典、也不在希腊文七十子译本和拉丁文译本中。作品名称多冠以希伯来先祖、名士的名称(如以诺、巴录等),故亦被称为“伪经”。《外传》内容包括启示书、历史故事、智慧书与诗歌等,大致可分为以希伯来文或阿拉米文写的巴勒斯坦伪经和用希腊文写的埃及亚历山大伪经两大类。

    属于历史故事的书卷主要有:

    《禧年书》(The Book of Jubilees)也称《小创世记》,它以法利赛派重视律法的观点,重述创世的故事和以色列诸族长的事迹,与《创世记》同样是五十章。作者是个法利赛派文士,约写于公元前150年玛喀比起义以后的年代。

    《亚里斯提亚书信》(The Letter of Aristeas)记述埃及托勒密二世(公元前285~247)的官员亚里斯提亚给他兄弟的一封长信(长322节),详细介绍希腊文七十子译本的翻译经过。作者是一位住在埃及亚历山大的犹太人,他以自豪的笔调炫耀这部希腊文七十子译本的权威。约写于公元前130~70年之间,犹太史家约瑟福斯(公元37~95)曾引述此书信(《犹太古史》第12卷第2节)。

    《亚当与夏娃传》记述始祖亚当、夏娃犯罪被逐出伊甸乐园后的痛苦与悔悟经历。本书暗示大希律建的圣殿还存在,因此这书写作的时期为公元前20~公元70年之间。

    《以赛亚殉难》(The Martyrdom of Isaiah)记先知以赛亚在犹大希西家、玛拿西时代的活动和殉难经过。先知被玛拿西王用锯锯死。本书内容早年基督教教父特土良(Tertullian公元155~230)、奥利金(Origen公元185~254)、耶柔米(Jerome公元340~420)都引证过。新约《希伯来书》作者也可能见过本书(参《希伯来书》11:37)。

    《玛喀比三书》(Ⅲ Maccabees)记载住在埃及的犹太人,在托勒密四世(公元前222~205)统治下一次奇迹般地幸免于一场灭族的灾难。作者是住在埃及的犹太人,他强调犹太律法与圣殿的神圣不可侵犯。写书时期与《亚里斯提亚书信》同时代,均以埃及托勒密时代为背景。

    《玛喀比四书》(Ⅳ Maccabees)引用次经《玛喀比传下卷》(即《玛喀比二书》)关于安条克四世迫害犹太人的史实,鼓励犹太人应忠于遵行律法,不畏敌人迫害,效法玛喀比起义者的英勇斗争精神。因此本书被认为写于罗马皇帝加力果拉迫害犹太教徒的时期,即公元一世纪30~40年代。

    《撒督残篇》(The Fragments of a Zadokite Work)是从撒都该派分裂出来的撒督党人的文稿残集。撒督党反对撒都该派的世俗权势与纵欲生活,反对多妻与休妻,相信弥赛亚来临,寄望于玛喀比王朝马利亚米的后嗣掌权。本书写于公元前63年至大希律死去(公元前4年)之间。

    外传的启示书卷主要有:

    《以诺一书》(I Enoch)详细追述始祖以诺遍游天上、阴间所见的种种神奇异象。本书现只存埃塞俄比亚文译本,故亦称埃塞俄比亚以诺书。全书长达108章,是由不同作者在不同时期内写成的。其中包括有称为《挪亚书》的较古材料。书中历史的回顾起自亚当始祖、洪水灭世、出埃及、进迦南、建圣殿、分国灭亡、被掳归回…一直到玛喀比王朝为止,证明全书的集成是在公元前二世纪之间。

    《以诺二书》记述以诺被天使提上七层天所见所闻的神秘经历。现存斯拉夫文译本,所以也称斯拉夫以诺书。全书共68章。本书引自《以诺一书》、《使西拉智训》、《所罗门智训》,证明成书较晚。书中反映希律圣殿尚存,表明写于公元70年之前。

    《巴录二书》记录耶利米先知的书记巴录在犹大亡国后,劝慰训戒处于苦难中的犹太人的教诲言词,作者以公元前586年圣殿被毁与公元70年的圣殿被毁互作引证,充满哀伤情调。全书共87章,多属公元70年以后的资料,在公元100年之后辑合成书。

    《巴录三书》记巴录被带上五层天的神奇经历,现存希腊文本,亦称希腊文巴录启示书(The Greek Apocalypse of Baruch),共17章。书的内容与《以诺二书》很有类似之处,时期也约略相同。

    《西比路巫语》(Sibylline Oracles)西比路为希腊女巫神的名字。《西比路巫语》仿照希腊西比路巫语的文体、格调,写出宣扬犹太教信仰和预言救世主弥赛亚来临的犹太式的西比路巫语。本书原共15卷,多有散失,多半属于公元前二世纪《但以理书》的时期。有些巫语提到罗马皇帝哈德良,显然属于公元二世纪的材料。

    《摩西升天记》(The Assumption of Moses)记摩西临死前的遗言。新约《犹大书》第9节,即引自本书。书中提到大希律王统治终结,并未有圣殿毁灭的暗示,书的时期为公元前4年大希律王死至公元70年圣殿被毁之间。

  《所罗门诗篇》(The Psalms of Solomon)为外传中唯一的诗歌卷。本书共有诗篇18篇,归属所罗门王名下,诗的内容类似旧约《诗篇》。有欢呼敌人败亡的诗,似影射罗马庞培在埃及的失败身亡,第17篇是一篇称颂弥赛亚来临的赞歌。

    《十二族长遗训》(The Testaments of the Twelve Patriarchs)与以下的《犹太教父训言》和《亚希喀尔的故事》类属智慧文学。本书记载雅各十二个儿子在他们年纪老迈,即将离世之前,分别对自己的儿女们口述的遗言。十二位族长回顾自己一生失足之处,劝戒儿子们切切引以为戒。旧约《创世记)第49章记载雅各在临死之前,招聚他的十二个儿子到他床前,他按长幼次序预言各人的未来,作为他的临终遗训。本书采取这同一格式,不同的是有十二起如此的场面,十二个儿子都到了临终时刻要对儿女们留下他们的遗训。十二篇遗训长短不一,各有特色,其共同点在于每一位族长都以摩西律法的标准衡量自己一生的得失,充满高尚的伦理与德行,有“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诚挚精神。

    《犹太教父训言》(The Sayings of the Jewish Fathers)包括了公元前300年~公元200年间六十五位犹太拉比所申述关于律法和道德伦理的训言。《犹太教父训言》是犹太《密西拿》经63卷中的一卷(参见本书第十章第二节)。本卷只6章,收集了不同年代的65位犹太拉比精辟的阐述律法与发挥出来的道德伦理教训。

    《亚希喀尔的故事》(The Story of Ahikar)叙述亚述王西拿基立(公元前705~681)时亚希喀尔宰相和他一个忘恩负义儿子拿单的故事。故事中包含不少古老的伦理原则。希腊著名哲学家德谟克利塔斯(Democritus公元前460~370)曾引述过此故事,表明《亚希喀尔故事》在公元前五世纪已流传于世。由于它的古老,一般不归入旧约外传书目之中,但查里斯(R。 H。 Charles)在其《旧约次经与外传》(两大卷本)中,也列入了《亚希喀尔的故事》在内。

 

附:天主教思高本圣经的《次经》目录:

    多俾亚传(多比传)

    友弟德传(犹滴传)

    艾斯德尔传(以斯帖记和插入以斯帖补篇共六段)

    玛加伯上(玛喀比传上卷)

    玛加伯下(玛喀比传下卷)

    智慧篇(所罗门智训)

    德训篇(便西拉智训)

    巴路克(巴录书和耶利米书信)

    达尼尔(但以理书和三个附篇)

      (1)三青年赞美上主歌(三童歌。达3:24~3:90)

      (2)苏撒纳传(苏撒拿传。达第13章)

      (3)贝尔与大龙(彼勒与大龙。达第14章)


第九章  罗马时期(The Roman Period)

 

第一节  罗马帝国登上历史舞台

 

公元前63年,罗马将军庞培进占叙利亚、巴勒斯坦,设立罗马行省,标志犹太历史希腊时期的结束,进入罗马统治时期。

罗马帝国的历史经历早期的七王时代,共和时代,三头政治时代,以后才进入帝国时代。公元前130年左右,早期的罗马共和国已在全地中海周围地区建立了霸权,罗马在被征服地区设立了九个行省,派驻总督进行统治。罗马的奴隶制经济开始迅速发展,但伴随而来的是一次接一次的奴隶起义。如公元前73年闻名的斯巴达克斯大起义,曾发展到十二万人的队伍,占领意大利南部大片地区,后来遭到大奴隶主贵族克拉苏和庞培的残酷镇压,处死六千名起义奴隶。此时的罗马政治名为共和时期,实际上是奴隶主的贵族共和的专政。

    一、凯撒、庞培、克拉苏的前三头政治

    公元前64年至44年罗马贵族共和成立了凯撒、庞培、克拉苏的前三头政治,进行联合统治。克拉苏于公元前53年在对外征讨中战死,剩下凯撒和庞培争夺权力。公元前48年双方在希腊境内法塞拉斯(Pharsalus)发生大战,庞培失败逃人埃及,被一罗马人暗杀。凯撒于庞培死后三日追至埃及,推翻埃及托勒密十三,把他的异母姐姐克莉奥佩特拉第七(Cleopatra Ⅶ )立为女王,是为托勒密十四。公元前48年凯撒在埃及过冬,翌年携此“女王”同去罗马,并生有一子。凯撒接着平定庞培两个儿子在西班牙的反抗,统治了罗马与大片属地,实行军事独裁的中央集权,公元前44年3月15日,凯撒被国内反对派布鲁都(Brntus)和卡西乌斯(Cassius)阴谋刺杀。

    二、屋大维、安东尼、雷必达的后三头政治

    凯撒死后,凯撒的甥孙屋大维,和凯撒的两员部将安东尼和雷必达建成后三头政治(公元前43~27),在罗马实行恐怖统治。雷必达曾策反屋大维失败,被黜,死于公元前12年。安东尼与屋大维争夺帝国霸权。为求得两人的和解,屋大维与安东尼曾合力进攻刺杀凯撒的凶手布鲁都和卡西乌斯于腓立比。公元前39年屋大维的姐姐奥塔维娅(Octavia)嫁与安东尼为妻。但安东尼迷恋埃及女王克莉奥佩特拉七世,并在公元前36年和她结婚,赠送给她大片土地为领地。安东尼的举动遭到屋大维和罗马人的唾弃。公元前32年,屋大维率大军声讨安东尼。公元前30年,亚克提姆一役(Battle of Actium),安东尼大败,逃回埃及。屋大维穷追不舍,公元前30年8月1日,屋大维进入埃及亚历山大城,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先后自杀。根据这场悲剧的情节,莎士比亚(Shakespeare l564~1616)创作了《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的有名戏剧(载《莎士比亚全集》第十卷)。公元前29年,屋大维凯旋回罗马,掌握了罗马的最高权力,成为凯撒独一无二的军事独裁继承人。公元前27年1月13日,罗马元老院授与屋大维“奥古斯都“(Augustus拉丁语“神圣尊严”)的尊称,屋大维成为罗马的第一位正式皇帝,罗马从此进入帝国时期。

    三、罗马帝国时用的主要皇帝

    屋大维登上罗马首任皇帝宝座,被尊称为“凯撒(Caesar通指罗马皇帝)一奥古斯都”。在他任内,耶稣诞生,这就是《路加福音》2:1所记的:“当那些日子,该撒亚古士督有旨意下来,叫天下人民都报名上册”的历史情节。“该撒亚古士督”就是这个罗马第一皇帝屋大维,他在位年代为公元前27年至公元14年。

屋大维皇帝之后,罗马帝国头二百年间的十凡位皇帝,和犹太教、初期基督教的历史都有密切的关系。有的在新约圣经里出现他们的名字,有的只通称为“该撒”,但所指何人,根据年代先后,都可以查对出来。今罗列有关的罗马历任皇帝于下:⑴屋大维(即该撒亚古士督,《路加福音》2:1),在其任内,进行属地人口普查,耶稣诞生于犹太地的伯利恒城。⑵提庇留(Tiberius公元14~37)通译提比略,即《路加福音》3:1所记:“该撒提庇留在位第十五年,本丢彼拉多作犹大巡抚,希律作加利利分封的王。”这位罗马第二任皇帝曾任命彼拉多为犹太巡抚,在彼拉多任内,耶稣被钉死。此外《马太福音》22:17所记法利赛人派人向耶稣诘问说:“纳税给该撒可以不可以?”这时在位的该撒,所指的就是这位提庇留皇帝。⑶加力果拉(Caligula公元37~41),也译作加利古拉,这个皇帝的事迹,新约圣经中没有记载。⑷革老丢(Claudius公元41~54)圣经外通译为克劳狄,《使徒行传》18:2记载:“革老丢命犹太人都离开罗马”,这位克劳狄皇帝就是使徒保罗在哥林多传道时的罗马第四任皇帝,《使徒行传》11:28也出现此皇帝名字。⑸尼禄(Nero 54~68)亦译尼罗,他是使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