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影响中国的100场战争-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继攻
占洛阳、襄阳,宣告了明朝围剿政策的破产。
张献忠、李自成两支大军相互应援,分别在川陕和河南战场与明军作战。张献忠于崇祯十六年(1643年)五月攻下武昌,把楚王投入江中。张献忠在武昌称大西王,初步建立了政权。次年,张献忠带兵入川,八月攻陷成都,在成都
称帝,改元大顺,建立大西政权。李自成从洛阳转入湖广作战,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攻下襄阳,称新顺王,初步建立了政权机构。此后连克承天府(今湖北钟祥县)、孝感、黄州(今湖北黄冈市)等地,基本上摧毁了明朝在河南的
精兵,〃据河洛取天下〃。李自成攻占襄阳后,在政治上提出〃均田免粮〃口号争取群众,军事上改变过去流动作战战术,派遣将领分守所克城邑,严密军事组织,建立各种军事制度,把军队分为骑兵和步兵两种,形成营队两组编制,战术
上步骑配合,骑兵诱敌,步兵拒战,然后骑兵包抄合围。攻城时骑兵布围,步兵冲锋,昼夜三番轮攻。这表明起义军已由流动作战阶段进入阵地战阶段,已具备了推翻明朝的实力。李自成确定了先取关中,继取山西,后占北京的策略。
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月,李自成大军攻克潼关,率10万大军围歼明三边总督孙传庭,十一月起义军不战而进入西安。崇祯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势力进一步壮大,把西安作为攻打北京的基地。然后,李自成
亲率大军渡黄河进入山西,攻克太原,沿大同、宣府(今河北宣化县),从北面包围了北京。另一路义军由左营制将军刘芳亮率领,渡黄河攻克山西上党(今山西长治市),分取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保定,从南面包围北京。三月十
七日,李自成从昌平围攻北京,北京明军不攻自溃,十九日李自成率兵进城,崇祯帝在煤山自杀,明朝被推翻。
李自成进京后,面临的形势是如何消灭明朝残余势力,其中力量最强的是盘踞在山海关的宁远总兵吴三桂,成为起义军的心腹之患。出于对农民起义军仇恨的地主阶级本性,吴三桂投降了清朝,与清军联合镇压起义军。四月,李自
成亲率大军攻打吴三桂,在山海关激战。在满汉军队联合进攻下,李自成失败,撤回北京。二十九日匆忙称帝,建国大顺,次日退出北京。
李自成撤出北京后,有计划地实施战略退却,经山西平阳、韩城进入西安。清军在清顺治元年(1644年)冬分兵两路进攻西安,次年二月潼关失守,李自成从西安经襄阳进入武昌,五月,李自成在湖北通山县南九宫山遭到地主武装
袭击,壮烈牺牲。顺治三年(1646年),清军由陕南入川,攻打大西军,张献忠于次年七月撤离成都,北上与清军作战,十一月牺牲在凤凰山(今四川南溪县北)。李自成、张献忠牺牲后,农民军余部继续坚持战斗,大顺农民军分为两
路,一路由郝摇旗、刘体纯等领导,活动在洞庭湖以东地区;另一路由李过、高一功领导,活动在洞庭湖以西地区。大西农民军在孙可望、李定国率领下转入川贵,坚持抗清斗争。清军集中兵力镇压义军,李过病逝,高一功、刘体纯、
郝摇旗等战死,孙可望降清,李定国兵败。到顺治十五年(1658年),明末农民军余部完全失败。
明末农民起义军和明清军队经过30余年的反复较量,推翻了明朝,打击了清朝,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谱写了新篇章。
明末农民战争最典型的战术是流动作战,具有很大优越性,义军时分时合,神出鬼没,使明军疲于奔命。明军虽然在数量上占优势,但因督抚与武臣存在矛盾,军政腐败,军队没有战斗力,且分兵作战,在具体战役中往往只有起义
军的几分之一或1A10,常常失败。农民起义军在战略策略上运用恰当,渑池突围完成了战略转移,后来从流动作战转为阵地战,避免了不利条件,变被动为主动。起义军军纪严明,战斗力较强,与明军形成鲜明对比。进入北京后,军事
首领滋长了腐化思想,军队纪律松弛,战斗力下降,在明清军队进攻下功败垂成。农民军将士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都激励着后人。
67 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
中国古代海战史上最大的登陆作战
收复台湾之战,是由民族英雄郑成功领导的驱逐荷兰殖民者的正义战争。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明朝末年,由于政治腐败,武备废弛,台湾、澎湖的防卫力量逐渐削弱,给外敌窥伺造成可乘之机。17世纪初,荷兰政府在其亚洲的殖民基地巴达维亚(今印尼雅加达)建立东印度公司,专门从
事对东方各国的经济掠夺和武力侵略。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开始,荷兰殖民者以贸易、通商为名,对我国沿海各地进行袭扰。天启四年(1624年)在台南附近的台江登陆,侵占了台湾地区。崇祯十五年(1642年),荷军在台湾北
部击败西班牙殖民军,霸占了整个台湾。荷兰侵略军侵占台湾后,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强征重税,进行搜刮。殖民者的残暴行径,激起了台湾人民的愤怒和反抗,汉族和高山族人民的反抗和斗争遍及全岛各地,绐终没有停止过。
郑成功是明末将领郑芝龙之子,明亡后,退守金门、厦门一带,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斗争。为了驱逐荷兰殖民者,建立稳固的抗清基地,郑成功决意收复台湾。永历十三年(1659年)十二月,郑成功召集诸将,研究收复台湾和留兵
防守金门、厦门事宜。正在此时,一个名叫何廷斌(一称何斌)的人,从台湾来厦门求见郑成功,控诉了荷兰殖民者的种种暴行,希望郑成功把台湾同胞从荷兰压迫下解救出来。他还把荷兰殖民者的情况透露给郑成功,并把台湾水道及
要塞设防情况绘成地图,表示愿为向导。永历十五年(1661年)正月,李定国联明抗清战败,大陆各省基本被清军占领。郑成功感到形势紧迫,只有收复台湾,连接金门、厦门,然后进则可战而复中原,退则可守而无内顾之忧。于是作
出了进军收复台湾的决策。为了顺利收复台湾,郑成功进行了充分、周密的准备:不断侦察台湾情况,秘密搜集情报,勘测航路,了解荷军兵力配备、设防等情况。筹备粮饷,扩充军队,使陆师达到72镇,每镇1000人,水师20镇,总兵
力10余万人。
修造战船,加紧训练。永历十五年二月,郑成功在基本完成战前准备工作后,遂从厦门移师金门,命其子郑经及部分将领留守厦门、金门,以防清军乘虚袭取;自率大军进军台湾。
进攻台湾的舰队分为两个梯队:郑成功亲率第一梯队先期出发,共有战舰数百艘,部队2万人;第二梯队由黄安等指挥,共有战舰20余艘,部队6000人。台湾本岛地形东高西低,人口会聚西部,以〃澎湖为门户,鹿角为咽喉〃。郑成功
根据敌情地形,确定如下作战方针:首先收复澎湖,以之为前进基地,然后乘涨潮之机,通过鹿耳门港,实施登陆,切断台湾城、赤嵌楼两地荷军联系,分别予以围歼,然后收复台湾全岛。
荷兰殖民者为了阻止郑成功收复台湾,也进行了一系列战争准备:增加兵力,到战前,荷兰侵略军在台湾的总兵力约2800人,战舰〃赫克托〃、〃斯?格拉弗兰〃和〃威因克〃、〃马利亚〃等以及小艇多艘。修城筑堡,在台南海岸修建了一
些坚固的城堡和炮台。其中的台湾城和赤嵌楼(今台南市西北的镇北坊),是荷兰侵略军用主要力量防守的两个城堡。储备物资,实行封禁。规定禁止任何中国人进入赤嵌楼要塞,禁止渔民下海捕鱼,不准商船与大陆贸易,禁止与大陆
通信,以防走漏消息等等。搜集情报,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各种方式侦察郑军的动向。调整兵力部署,将其兵力主要配置在两个方向上:一是台湾城及其附近的小岛和海面、江面,兵力约1800人,舰船多艘,由荷军头目揆一亲率;二是
在赤嵌楼驻兵500多人,由描难实叮率领;其他港口和城堡约有四、五百人守卫。在此之前,鹿耳门港已用沉船堵塞航道。此港水浅礁多,不便通行,没有派兵防守。揆一的意图是,依恃台湾城炮台的火力,居高临下,封锁海面,另派甲
板船防守大港海口,阻止郑军登陆。
永历十五年(1661年)三月初一,郑成功在金门举行隆重的誓师仪式。二十三日中午,郑成功亲率第一梯队自金门料罗湾出发,浩浩荡荡向东南挺进。次日清晨,舟师抵达澎湖,因荷军兵力薄弱,很快予以占领。三日后,郑军继续
东征,进至柑桔屿海面时,遭风雨所阻,被迫折回。三十日,郑成功留下3000兵力驻守澎湖,率领舰队,冒着暴风雨横渡海峡,于四月初一日拂晓航抵鹿耳门港外。由鹿耳门外海进港有两条航路:一条是南航道,口宽水深,但有敌舰防
守,陆上台湾城又置重炮瞰制航道,不易通过。另一条是北航道即鹿耳门航道,门阔仅里许,水中沙石淤浅,舰船触之立碎,仅一线可容三舟并进,水路长数十里,横渡可至赤嵌楼。由于航道水浅,荷兰侵略者事先又用破船堵塞,因而
只有涨潮时才能通过。郑成功决定由北航道突入。四月初一中午,海潮大涨,郑成功乘机率队进发,大小战舰顺利通过鹿耳门,进入内海,将舰船分布在台江之中。台湾城上的荷军以为中国船队一定会从正面进攻,所以只在南航道岸上
准备了大炮。郑成功偏偏从鹿耳门开进台江,避开了敌人的火力。荷兰军队对郑军这种出乎意料的行动惊慌失措,来不及调整大炮,只好仓促出动夹板船到海面阻击,郑军水师冲过荷军防线,先在赤嵌楼以北的禾寮港登陆,接着在鹿耳
门方向登陆成功。台湾人民见郑军到达,争先恐后前来接应,郑军很快站稳脚跟。
郑军顺利登陆后,荷兰侵略者的要塞赤嵌楼、台湾城及仅有的几艘战舰,便暴露在郑军面前,处于分隔被围状态。但荷兰侵略军妄图凭借船坚炮利和城堡坚固,从水陆分兵,乘郑军立足未稳,实施反击。海面上,荷兰侵略军以四艘
舰船阻击郑军,郑成功以60艘战船把荷舰包围起来,双方展开激烈炮战。郑军战舰装备虽不如荷军,但水兵们英勇顽强。结果,击沉敌主力舰一艘,炸毁甲板船一艘,其余漏网逃走。在陆上,荷兰舰长贝德尔率领240名士兵向郑军反击。
郑将陈泽率4000人,以大部兵力正面迎击,以七八百人迂回到敌军侧后,前后夹击。结果,贝德尔毙命,荷军被歼180多人,只有少数人逃回台湾城。荷兰侵略军海陆两战失败后,仍企图固守赤嵌楼、台湾城这两座孤立的城堡。郑成功一
面派兵切断荷军水陆交通,一面乘胜进攻赤嵌楼。台湾人民也纷纷自动武装起来,协助郑军打击荷兰侵略者。四月初四,赤嵌楼的水源被台湾人民切断,描难实叮被迫率部投降。四月初七,郑成功除留一部兵力扫清其他地方的残敌外,
亲自督师围攻台湾城。
台湾城城高墙厚,守备完善,城四隅向外突出,置炮20尊;南北各置巨炮10尊。荷军火炮密集,射程远,封锁了周围每条道路,所以无论从哪一方面接近,都会受到堡上炮火的轰击。郑成功占领赤嵌楼后,即组织进攻台湾城。他采
取正面进攻和翼侧迂回、水陆配合的战法。四月初四,派兵一部从左翼侧逼近台湾城,击败迎击的荷军。四月初七,又指挥将士渡海从南端进攻台湾城。这时,困守在城内的侵略军只有870人,退据堡垒继续顽抗。郑成功一面积极准备攻
城,一面写信谕令揆一投降,揆一不理。郑成功即调集28门大炮运入市区,向台湾城猛轰,摧毁台湾城大部胸墙,击伤许多荷军。揆一不顾一切列炮于城上,集中轰击,迫使郑军后撤。
郑成功鉴于台湾城池坚固,强攻一时难以奏效,为减少伤亡,进一步作好准备,决定改取长围久困、且耕且战的方针。五月初二,郑军第二梯队抵达台湾,从台湾城南面逼近该城城堡。郑军兵力得到加强,供给得到补充,遂从五月
初五开始,在所有通向城堡的街道都筑起防栅,并挖了一条很宽的壕沟,围困荷军。同时准备了攻城器械和炮具。
五月二十八日,巴达维亚当局得知荷军在台湾战败的消息,即调集700名士兵,10艘战舰,赶赴台湾增援,七月初五到达台湾海面。郑成功侦知这一情况,抓紧进行围城和打援部署。荷兰侵略者得到增援之后,力求迅速改变被围的不
利处境,决定用新到的舰船和士兵把郑军逐出台湾城市区,并击毁停泊在赤嵌楼附近航道上的郑军船只。其部署是:以两艘战船迂回到市区后海面摧毁郑军炮位,出动三、四百名步兵进攻市区,另派大小20艘舰艇袭击郑军战船。闰七月
二十三日,双方在海上接战,郑成功亲统战舰在海上迎击,将敌舰包围,经一小时激战,击毁、烧毁荷舰两艘、俘小艇三艘,毙敌100多名。其余荷舰逃往远海,再也不敢靠近台湾。因海上失败,荷军在陆上未敢发起进攻即草草收兵。被
围荷军粮饷匮缺、士气低落,不少士兵吃了发霉的食物而中毒,战死饿死者众多。郑军则进行休整,不断加筑工事,架设巨炮,准备继续攻城,民众还协助郑军断绝了荷军的水源。在围困台湾城8个多月并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之后,郑军发
起总攻。十二月初六,攻占城外重要据点乌特利支堡,然后居高临下,向台湾城猛烈轰击,揆一见大势已去,于十二月十三日率部投降。至此,沦陷了38年的台湾又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的伟大斗争,终于取得了
胜利。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战争,是我国海战史上规模大、距离远的一次成功的登陆作战,是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突出战例。这次胜利的取得,除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军队纪律严明、作风顽强、战斗勇敢外,果断而出敌不
意的作战指挥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主要表现是:详细侦察掌握台湾地形和敌军布防以及天候、潮汐、航道等情况,在人力、物力上进行了长期的较为充分的登陆作战准备,反复商讨作战计划,做到行动统一,计划周密。注意隐蔽
作战企图,大胆利用不良的气候条件,达到出敌不意。正确选择渡海航线和登陆地点,先占澎湖,以此作为登陆台湾的跳板和屏障,既可使登陆台湾有了可靠的进攻出发基地,又可保障后续部队的航渡和后勤支援,还可据以阻敌海上增
援。选择鹿耳门航道,既可攻其无备,又可一举分割荷军部署,隔断敌人联络,奠定了胜利的基础。集中数量优势的战船,进行海上打援,开创了海战史上以小而装备劣势的战船击败大而装备优势的战舰的先例。及时解决后勤保障,始
终抓紧粮饷的补给,保障了战争的顺利进行。
此战的胜利,结束了荷兰侵略者对台湾人民的殖民统治,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显示了中国人民从来就不能容忍自己的领土任人宰割的斗争传统,为中华民族抗击海外侵略者,维护祖国神圣领土的完整统一,创造了光辉的业绩。
郑成功因而成为受人景仰的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指挥的这一英勇机智的登陆作战,为中国战争史写下了灿烂的一页。
68 清平定〃三藩〃叛乱之战
运筹帷幄,为统一而战
平定〃三藩〃叛乱之战是清康熙时消除南方〃三藩〃割据势力、实现国家统一的战争。
〃三藩〃指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耿仲明之孙),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
他们本为明朝辽东边将,后来降清,或开关迎接清军进入山海关,或为清廷南征北战,镇压人民的反抗和抗清势力,立有战功。清在北京建立中央政权之后,他们以功被封为王,享受高官厚禄,作为清朝控制南方边远地区的藩篱。
他们利用这一机会,保存并扩大自己的实力。他们拥兵自重,割据一方,恣意妄为,对下鱼肉百姓,对上与中央政府抗衡。
吴三桂割据云南,大肆圈占民田,把耕种这些土地的各族农民变为自己的佃户,恢复明末各种繁重的赋役,强迫农民纳租纳税。抢掠人口,〃勒平民为余丁,不从者指为'逃人'〃。放高利贷〃诱人称贷责重息〃。广征关市,榷税盐井、
金矿、铜山之利。其部属更是无恶不作,杀人夺货,无所畏忌。尚之信在广东则是一个酗酒杀人的恶魔,以杀人为乐。令其部属私充盐商,姿意盘剥。耿精忠在福建也是横征盐课,勒索银米。他们还夺人田庐,掠人子女,莫敢谁何,十
分猖狂。
吴三桂在云贵,掌管一切文武官员兵民事务,总督、巡抚均〃听王节制〃。他专横跋扈,〃用人,吏部不得掣肘;用财,户部不得稽迟〃。为了达到世守云南割据一方的目的,他公然将清廷命官〃指为外人〃。大量招揽宾客及有才望者,
蓄为私人,遍置于水陆要冲,严密控制。甚至还向全国选派官吏,称为〃西选〃,一时出现了〃西选之官几满天下〃的情况。
吴三桂除同另两藩互通声息外,又〃岁遣人至藏熬茶〃,通使达赖喇嘛,〃奏互市茶马于北胜州(今云南永胜)〃,力争西藏上层分子的支持。耿、尚二人也是尾大不掉,没把皇帝放在眼里。
〃三藩〃各拥有雄厚兵力。吴三桂有旗兵53佐领,绿旗兵10营,耿、尚各有兵马15佐领和六七千绿旗兵,总共10余万人。巨额的军费开支,全由国库支付,造成天下财赋半耗于〃三藩〃的局面,清财政面临巨大的困难。〃三藩〃割据势力
的膨胀,严重威胁清朝政府的国家统一,双方的矛盾日益尖锐起来。康熙初年,清中央政府逐渐对〃三藩〃采取了限制的政策,着重限制〃三藩〃中实力最强大的吴三桂,如命令他缴还大将军印,同意他辞去云贵总管,罢其除吏之权等。这
些措施除了加深了双方矛盾外,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玄烨亲政之后,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大事,对飞扬跋扈的〃三藩〃割据势力,夙夜忧心。除掉鳌拜后,决计清除〃三藩〃。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尚可喜请求告老归辽东,以其子尚之信承袭爵位继续坐镇广东。玄烨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同意他告老,但不允许其子袭爵,命令其尽撤藩兵回籍。这道命令触动了吴、耿二藩,他们也不得不请求撤藩,
一方面试探清廷的态度,一方面积极准备叛乱。当时朝廷大臣意见不一,大多数人认为一撤藩,势必引起反抗,反对撤藩。只有户部尚书米思翰、兵部尚书明珠、刑部尚书莫洛等少数人主张撤藩。康熙玄烨认为,藩镇久握重兵,势成尾
大,现在撤也反,不撤也反,不如先发制之。于是将计就计,同意吴三桂和耿精忠所请,毅然下令撤藩。
撤藩令一下,吴三桂即于十一月间在云南发动叛乱,发出檄文指斥清廷〃窃我先朝神器,变我中国冠裳〃,声称要〃共举大明之文物,悉还中夏之乾坤〃。蓄发易衣冠,旗帜皆白色,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打起〃复明〃的旗号,
以欺骗人民。叛军很快攻进湖南。不久,广西将军孙延龄、提督主雄等据广西叛,四川巡抚罗森、提督郑蛟麟等据四川叛。
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月,耿精忠据福建叛。不到半年,清廷的滇、黔、湘、川、桂、闽六省全部失掉。康熙十五年二月,尚之信据广东叛。接着,战乱扩大到赣、陕、甘等省。
吴三桂等人的反叛消息传到北京,举朝震动。大学士索额图提出杀掉主张撤藩者的头,取消撤藩令。达赖喇嘛也暗助吴三桂,提出〃裂土罢兵〃。康熙力排众议,对其他叛乱分子采取招抚拉笼的手法,暂时停撤耿、尚二藩,集中主要
力量打击元凶吴三桂。下令剥夺吴三桂的王爵,杀其子吴梦熊于北京。军事上迅速制定了一套作战计划,下令讨伐。急命顺承郡王勒尔锦为宁南靖寇大将军,统率八旗劲旅前往荆州,与吴军隔江对峙。又命西安将军瓦尔喀率骑兵赴蜀,
大学士莫洛经略陕西。命康王杰书等率师讨伐耿精忠。又命副都统马哈达领兵驻兖州、扩尔坤领兵驻太原,以备调遣。
战争开始后,清朝方面暴露了严重弱点。首先是调兵遣将,着着落后;其次是八旗兵斗志不强。湖南守将慑于吴军的来势凶猛,丢掉了许多城池。派到武昌、荆州的八旗兵不敢渡江前进。与之相反,叛军方面却屡屡得手。吴三桂多
年来养精蓄锐,兵强马壮,先声夺人。但叛军内部也有致命的不可克服的矛盾。首先,人民群众渴望统一,与人民为敌的吴三桂显然得不到更多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援;其次,叛军内部无法形成整体,不相统属,心志不齐,难以持久
。康熙玄烨依据时局,运筹帷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